浅谈开封城市规划与文脉的延续_第1页
浅谈开封城市规划与文脉的延续_第2页
浅谈开封城市规划与文脉的延续_第3页
浅谈开封城市规划与文脉的延续_第4页
浅谈开封城市规划与文脉的延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开封城市规划与文脉的延续摘要记录一个城市的沉浮,需要一个参考关系,更容易使人发生感喟。余秋雨也说“开封是没落的贵族”。开封这个城市的名字永远与悠远而漫长的七朝古都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在当代城市快节奏的发展当中,开封应该更加注重城市的面貌,不能单纯追求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而使人丧失历史记忆,忘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因此在当代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中,必须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让这种文化符号的延续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让开封这座古老的城市在当代的城市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关键字问题规划文脉延续开封市,是位于河南省豫东大平原的地级市,历史上曾用名有“大梁”、“汴州”、“东京”、“汴京”,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城市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95平方公里。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市区分布着包公湖、龙亭湖、西北湖、铁塔湖、阳光湖等诸多湖泊,水域面积达145公顷,占老城区面积的四分之一,是著名的“北方水城”,享有“一城宋韵半城水”的盛誉。开封城市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一

市民遗憾:“杨柳岸晓风残月”景象不再,“北方水城”难现往昔风采。由于观念不同,不同时期人们对水的认识是不一样的。除了护城河的消失,开封的另外一些水面也被建筑取代,逐渐淡出了人们视野。开封是一座钟灵毓秀的古城,千年以来,“一城宋韵半城水”的美名广为传扬。开封市城墙内市区面积为12.9平方公里。据《开封市志》记载,开封城区湖泊星罗棋布、水域广阔。共和国成立初期水域面积为4.8平方公里,占城墙范围内城区面积的1/3。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建设和人工填湖,水域面积日趋减少,1985年全城总水域面积减至1.56平方公里,约占城区(城墙范围内)面积的8%。开封有多少水面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5月30日,对比1987年和2005年印制的开封市城区地图,从地图上显示的湖泊面积可以明显看出,包公湖、阳光湖、杨家西湖等湖面面积明显减少。一些“老开封”回忆,开封是有名的水城。几十年前,惠济河、北支河、护城河穿城而过;龙亭湖、包公湖、铁塔湖、阳光湖分布市区,水域面积宽阔,风景旖旎,“北方水城”的称号由此而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惠济河流经城墙内的河面,渐渐被人们用水泥板覆盖,铺成了柏油路,逐渐修成了弯弯曲曲的内环路。人在路上走,水在地下流,这段历史上颇有名气的惠济河成了开封最大的排污沟。我市源于龙亭西湖、流经市区西部的西支河,以及源于龙亭东湖、流经市区东部的东支河等河流早就成了暗河。的文盲”,胆大妄为,什么“瓷器活”都敢去干。殊不知,任何一座古城,哪怕一座亭子、一面残墙,其由来可能都会灰线千里,有很多外婆的外婆娓娓道来的故事、传说;这些亭子、墙的结构、材质,甚至它的朝向,可能都是待解的谜。不问青红皂白、不探究其中蕴藏的信息、艺术价值,推倒重来,待解的谜于是都灰飞烟灭,永远沉入历史大幕的后面了。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认为,目前中国古建筑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矛盾和冲突,若仅着眼旅游业的发展,古建筑不但不会被合理利用,且其保护也会变得功利古城搞旅游、商业开发,话也没说错,但是搞旅游开发,首先要满足人民需要,然后才是旅游开发,旅游开发是有序的。很重要的原则是,古城不可能重建,历史上从来没有重建过、模仿过古城建设。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建筑保护也功利了。如果只为发展旅游,必然会不合理利用,为了赚钱乱修,商业太多会使环境遭到破坏。要尊重历史建筑,遵循合理科学的修缮方法,要采取措施控制商业泛滥,并要保留老的居民,这就是生活的延续性。开封市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近年来,开封市委、市政府本着“修缮、保护、适度开发”的原则,按照有利于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有利于城市综合功能提高、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目标,全面启动了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重点对御街—中山路紫色文化链、四河联通五湖的蓝色文化链、环城墙古城景观绿色文化链进行改造整治,完成了解放大道、鼓楼街、寺后街、中山路、省府前街等20多条道路和供水、排水、电力、电讯、燃气等基础设施以及田字块商业区、危旧房、破产企业等项目的改造和建设,实施了龙亭湖、包公湖、铁塔湖三大风景区改造和水系工程建设以及部分城墙修复工程,大大优化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规划方向一宋都水系工程规划开封北临黄河,地势低平,自古河湖水运十分发达。北宋时期,贯穿全城的水道有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等,通过水运向北可通辽国的南京(今北京),向西可抵京兆府(西安),向南直达湖南和两广,往东可达山东沿海各地,故有“四水贯都”之说。至今,开封地域内坑塘湖泊星罗棋布,仅城墙以内就分布着包公湖、龙亭湖、西北湖、铁塔湖、阳光湖等诸多湖泊,水域面积达145公顷,占老城区面积的11%,享有“北方水城”的盛誉。为保护开封古城风貌,突出北方水城的城市特色,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封市就编制了宋都水系工程规划。规划分三期实施,利用河道将古城内的五湖贯通,形成“四河连通五湖”,工程全长约8400米。水系一期工程连通铁塔湖和龙亭湖,利汴河连通西北湖、龙亭湖并与城外黄汴河沟通。水系一期工程1600米和利汴河600米,已经完成河道整修。目前,由古城投资公司负责,将与1号、2号地块一并改造。水系二期工程南起包公湖,经西司广场、陆福街,穿过西门大街、法院街,北至龙亭湖,全长1900米,景观带东西平均宽约100米。其中,河道宽度约18米~50米,平均宽度30米,深度2.5米,由北至南按河道流动空间分为集锦园、春花园、夏荫园、秋韵园、冬凝园等5个景观段。全线以反映宋代民俗文化为主题,通过水景、植物等自然景观和亭榭楼阁、雕塑小品、商业街道等人文景观与人的活动有机融合,形成一道流动的、立体的景观带。河道两侧的园林景观设计以沿河乔、灌、花、草为主,形成多样化的立体美,并结合现代生态理念,采用陆地植物、水生植物不同的绿化手段,形成富有野趣而静谧的水系自然生态景观。由外至内依次是20米宽绿化带的“望水区”、10米宽由乔木和灌木形成的“远水区”、沿河蜿蜒曲折的游人步行小道形成的“见水区”。同时,还建有亲水平台、亭、廊、榭的“亲水区”,以及将主河道水源引入周围景观建筑群中而形成的溪流、叠水、水街、水院等“戏水区”。该项目占地150亩,拆迁居民总户数1400户,单位户17个,总投资3.5亿元。该工程自2007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历经近3年,于2010年12月基本竣工。向游人开放后,蜿蜒流畅的河道,绚丽多姿的两岸景观,不同特色的植物配置,结合富有宋代特色的古建筑群,配以各具特色的桥梁,形成了一道流动的、靓丽的风景线,受到中外游客的广泛赞誉。水系三期工程利用古汴河遗址连通包公湖、阳光湖和铁塔湖,长约4300米。目前,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正待实施。宋都水系工程是推动宋都古城保护和重现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促进开封市旅游业发展、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拓展群众休闲娱乐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开封城市形象、彰显宋都古城独特魅力的重要工程、突破口工程和纽带工程,是体现“夜游开封”的关键工程。整个水系工程完成后,游人将可以乘坐游船畅游整个“东京城”,去体验“梦回大宋”的感觉。该工程进一步促进了开封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提高,使开封这座千年古都重现辉煌。规划发展方向二古城墙保护规划开封城墙是古都开封辉煌历史的重要见证,是开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现存的开封城墙为明清城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长14.4公里,连绵不断环城一周,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古代城垣建筑。其重要价值还体现在城下叠压着五座城池,叠压层次之多、规模之大,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城摞城”奇观。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展示开封城墙的古朴沧桑、提升城市品位,2003年开封市按照“城河一体”、“城墙本体”与“环境”一体、“近远期相结合”、“维修保护”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编制完成《开封市古城墙保护规划》,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环城墙绿化景观工程以开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开封市古城墙保护规划为依据,以保护城墙、改善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为原则,通过给广大市民及游客提供游憩观赏、可见、可达、可游的开放性公共绿地,以达到展示城墙古朴沧桑、弘扬古都文化、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目的。开封市根据城墙不同的展示内容,所处地段周边环境因素,城墙所连接的景区、景点,以及景观带所起的不同作用,规划建设城墙景观带。规划由北门向西起设计有玄武承德(北门节点)、矢堞染翠(森林公园)、平湖堞影(西北湖景区)、古城流韵(西北角楼遗址)、华章溢彩(水门及李煜祠)、梁门柳色(大梁门节点)、蝉鸣城荫(大梁门-城墙西南角)、长亭夕照(西南角楼遗址节点)、历史记忆(城墙西南角-南薰门)、薰风迎宾(南薰门瓮城广场节点)、玉津苑(南薰门-城墙东南角)、角楼晨辉(东南角楼遗址节点)、城河春暖(东南角楼遗址-宋门)、汴京公园、曹门古风(曹门节点)、文苑风华(曹门-东北角楼遗址)、铁塔行云(铁塔公园)、艮岳遗踪(东北角楼遗址)。从2005年起,开封市着手实施城墙修复及环城公园建设工程,分别在2006年、2007年、2008年、2010年完成了环城墙绿化景观一期(迎宾门至南城墙西拐角段)、二期(河大东门外绿地)、三期(大南门至迎宾门段)、四期(大梁门至西北角楼段)工程建设,共修缮城墙4390米,建设公共绿地35.7公顷。五期工程(大南门至南城墙东拐角段)即将开工。规划发展方向三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2006年,市政府特聘国内著名专家阮仪三教授担纲编制了《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规划》确定以“宋文化”为主题,把古城打造成以“宋都皇城、宋韵水城”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服务之都,同时,塑造开封“古今文明交相辉映,宋都古城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特征,使其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从而实现宋都古城的全面复兴。1.古城的功能地位。古城的功能定位为:以“宋都皇城、宋韵水城”为特色的文化休闲、旅游服务之都。2.古城空间格局保护。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框架:概括为“一城、二街、三环、五湖、七区”的空间格局保护框架。一城:现存开封明清城墙内范围,该范围予以整体保护。二街:书店街和马道街两条传统商业街。三环:环明清城墙保护带、环宋外城遗址保护带、环明防洪大堤保护带。五湖:即龙亭湖环境风貌区、包公湖环境风貌区、铁塔湖环境风貌区、西北湖环境风貌区、阳光湖环境风貌区。七区:双龙巷历史保护区、刘家胡同历史保护区、保定巷历史风貌区、花井巷历史风貌区、鼓楼田字块商业历史风貌区、繁塔禹王台历史风貌区、御街中山路历史风貌区七个历史保护和历史风貌区。3.环境控制。规划对古城内的建筑在高度、体量、建筑风格、色彩等方面进行分区域控制,总体要求为:“小式建筑、限高15米、灰色基调、宋式仿古”。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就像给一个陌生人一个好的印象,开封的文脉和历史氛围是她的生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