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城市给水管道系统_第1页
第一章-城市给水管道系统_第2页
第一章-城市给水管道系统_第3页
第一章-城市给水管道系统_第4页
第一章-城市给水管道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课程要求:总学时:周学时4学时,共68学时,考试课程。平时成绩40%(课堂表现10分,平时作业20分,出勤70分)期末成绩60%(卷面成绩100分)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有史以来,人类就泽水而居。随着城市发展,以生活需求为目的的自然循环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采用必要的人工措施对水进行人工循环利用。大河流域文明内江城市绪论

水的人工循环利用:是从天然水体中取水,经适当处理,水质满足用户的用水标准后在生产、生活中使用,使用过的水变成了污水或废水,经过处理,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回天然水体的过程。水体人工循环示意图给水系统是指保证城市、工矿企业等用水的各项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组成的系统。给水系统的概念给水系统组成

给排水工程通常包括水源取水系统、给水处理系统、给水管道系统、排水管道系统、污水和废水处理系统、排放和重复利用系统。

(1)水源取水系统包括水源、取水设施、提升设备和输水灌渠等。(2)给水处理系统包括采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的水质处理设备和构筑物。(3)给水管道系统包括输水管渠、配水管网、水压调节设施(泵站、减压阀)及水量调节设施(清水池、水塔等)等,简称输配水系统。(4)排水管道系统包括污水和废水收集与输送管渠、水量调节池、提升泵站及附属构筑物(如检查井、跌水井、水封井、雨水口等)等。(5)污水和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各种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的水质净化设备和构筑物。(6)排放和重复利用系统包括废水受纳体(如水体、土壤等)和最终处置设施,如排放口、稀释扩散设施、隔离设施和废水回用设施等。本课程为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主要研究给水管道系统和排水管道系统内容。本课程的重要性:本课程是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主要核心技术课程,在给排水管道施工图图纸识读与会审、施工方案的制订、工程计价等实际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给水系统

1.用户的用水类型在城市中,按照用户的用水目的可将城市用水分为综合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四种类型。

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饮用、烹饪、洗浴、洗涤等)和大型公共建筑用水(机关、学校、医院、商城、公共浴场等)。第一章城市给水管道系统

工业用水:包括工业企业生产用水(产品用水、工艺用水、辅助用水)、职工生活用水和淋浴用水。

消防用水:是指火灾发生时,扑灭火灾所用的水。

浇洒道路用水:是指城市为降尘、降燥和冲洗道路所用的水。

浇洒绿地用水:是指为满足城市的绿化隔离带、绿地及街心花园中植物的生长需求所用的水。

以上各种用水中,对水的要求均包括水质、水量和水压三个方面。

2.给水系统的四种不同分类方法:按使用目的: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按服务范围:区域给水系统、城镇给水系统、小区(或厂区)给水系统、建筑给水系统。

按供水方式:重力水给水系统、压力水给水系统、重力水系统和压力水系统并用的给水系统。按水源种类:地表水源给水系统、地下水源给水系统。(常用)地表水源给水管道系统示意图

1.取水构筑物;2.一级泵站;3.水处理构筑物;4.清水池;5.二级泵站;6.输水管;7.管网;8.水塔地下水源给水系统示意图

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2.集水池;3.泵站;4.输水管;5.管网;3.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统一给水系统和分系统给水系统两种方式。1)统一给水系统:

指各种用水都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用统一的给水管网供给用户的给水系统。通常在场地中用户较为集中,不需长距离输送水量,且用户对水质、水压要求相差不大时,采用统一给水系统。一般情况下统一给水系统可分为单水源给水系统和多水源给水系统。

单水源给水系统:即只有一个水源地,处理过的清水经过泵站加压后进入输水管和管网,所有用户的用水来源于一个水厂清水池(清水库),较小的给水管网系统,如企事业单位或小城镇给水管网系统,多为单水源给水管网系统,系统简单,管理方便。

单水源给水系统示意图1-取水设施;2-给水处理厂;3-加压泵站;4-给水管网多水源给水系统:有多个水厂的清水池(清水库)作为水源的给水管网系统,清水从不同的地点经输水管进入管网,用户的用水可以来源于不同的水厂。较大的给水管网系统,如中大城市甚至跨城镇的给水管网系统,一般是多水源给水管网系统。

多水源给水系统示意图

1-地表水水源;2-地下水水源;3-水塔;4-给水管网2)分系统给水系统:(1)分区给水系统:城镇地形较平坦,功能分区较明显或自然分隔而分区。如城镇被河流分隔,两岸工业和居民用水分别供给,自成给水系统,随着城镇发展,再考虑将管网相互沟通,成为多水源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管网系统

因地形高差较大或输水距离较长而分区,又有串联分区和并联分区两类:采用串联分区,设泵站加压(或减压措施)从某一区取水,向另一区供水;采用并联分区,不同压力要求的区域有不同泵站供水。大型管网系统可能既有串联分区又有并联分区,以便更加节约能量。并联分区给水管网系统a-高区;b-低区;1-净水厂;2-水塔;

串联分区给水管网系统a-高区;b-低区;1-净水厂;2-水塔;3-加压泵站(2)分压给水系统:由于用户对水压的要求不同而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给水。符合用户水质要求的水,由同一泵站内的不同扬程的水泵分别通过高压、低压输水管网送往不同用户。

1-净水厂;2-二级泵站;3-低压输水管;

4-高压输水管;5-低压管网;6-高压管网;7-水塔(3)分质给水系统:因用户对水质的要求不同而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分别供给各类用户,称为分质给水管网系统。1-分质净水厂;2-二级泵站;3-输水管;1-井群;2-地下水水厂;3-生活用水管网;4-居住区;5工厂4-生产用水管网;5-取水构筑物;6-生产用水厂城市规划的影响

由城市计划人口数,房屋建筑等,得出整个给水工程的设计水量。由工业布局,得知生产用水量分布及其要求。由水利、水文、地质等资料,确定水源和取水构筑物位置。由城市功能分区及用户对水量、水质和水压的要求,选定水厂和输配水系统的位置。由城市地形和供水压力,以及用户对水质的要求,确定是否分系统给水。水源的

影响地形的

影响4.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地表水源:水处理复杂。地下水源:水处理简单。高位水源:重力供水。水源丰富:多水源给水。水源缺乏:跨流域、远距离取水。城市规划的影响水源的

影响地形的

影响4.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

中小城市如地形比较平坦,工业用水量小、对水压无特殊要求时,可用统一给水系统。大中城市被河流分隔时,两岸工业和居民用水先各自组成给水系统,再成为多水源的给水系统。取用地下水时,可能考虑到就近凿井取水的原则,而采用分地区供水的系统。地形起伏较大的城市,可采用分区给水或局部加压的给水系统。城市规划的影响水源的

影响地形的

影响4.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1.给水管道系统的构成包括取水泵站、输水管道、送水泵站、配水管网及水塔、清水池等调节构筑物。本书只对输水管道、配水管网及调节构筑物进行阐述。(1)输水管道输水管道位于取水泵站与给水处理厂之间或给水处理厂与配水管网之间,他的任务是将水源中的水(原料水)输送至给水厂中进行处理,或将给水厂中经过处理、水质达标的成品水输送至配水管网。一般采用等径的两条并行管道,在合适当地点设置连通管并安装切换阀门。材料有铸铁管、钢管、钢筋混凝土管等。(2)配水管网

配水管网是分部在整个供水区域内的配水管网网络,他接收输水管输送过来的水并将其向两侧用户分配,通常由干管、连接管、分配管、接户管组成。干管的作用是将水输送给各用水区域,同时也向沿途用户供水。连接管用于连接各干管,以均衡各干管的水量和水压。当某一干管发生故障时,用阀门隔离故障点,通过连接管重新分配各干管流量,保证事故点下游的用水。分配管的作用是从干管取水分配到各街坊或某小的用水区域以及向消火栓供水。接户管是从分配管或直接从干管、连接管引水到用户去的管线,用户可以是一个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一座独立的建筑。(3)水量调节构筑物(清水池、水塔和高位水池)调节供水与用水的流量差,也可用于贮存备用水量,提高供水安全。清水池水塔高位水池2.给水管道系统的布置

输水管道布置时,可采用重力水输水、压力输水或重力-压力并用的方式进行布置。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有支状和环状两种形式。

支状管网布置类似树枝状,其供水可靠性差,在管网末端水质易变坏,但构造简单,管道用量少,投资小。小城镇、乡镇或小区较多材料,大城市可在初期采用,再逐步发展成环状。支状管网示意图3城镇枝状管网3街坊/小区枝状网

环状管网的布置是管线见相互连接成环,当任一管线损坏时,可以关闭附近的阀门,与其去的管线隔开,然后进行检修,水则从另外管线供应用户,还可大大减轻水锤作用的危害,但管线用量大,初期投资高。一般在大中城市中采用较多。环状管网示意图3城镇环状管网3街坊环状管网3.城市给水管网定线:是指在地形平面图上确定管线的走向

在地形图上确定给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称为给水管道的定线。(1)给水管网定线

在初步设计阶段一般只限于管网的干管以及干管之间的连接管,不包括从干管到用户的分配管和接到用户的进水管。在技术设计或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全部顶线。干管,管径较大,用以输水到各地区。分配管,作用是从干管取水供给用户和消火拴。管径较小。下图为某城市给水管网定线示意图,实线表示干管、虚线表示分配管。

定线时候,应综合考虑用水区地形、水源位置、用水大户的分布位置等因素,先拟定从水源到用水大户的主要供水流向,然后再依据主要供水流向确定供水干管的位置和条数,干管应从水量较大的街区通过,间距一般为500~800m。然后再确定干管间的连接管,连接管的间距一般为800~1000m。干管与干管、连接管与连接管间距大小,主要取决于供水区域的大小和要求,在保证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干管和连接管的数量,以节省投资。(2)输水管道定线

输水管道定线前,应进行现场踏勘,确定管道沿途的障碍物及地形情况,然后再定线,输水管道的位置应以减少投资、便于使用和维护为原则确定,输水管道的条数应根据规范规定的事故保证率确定。当允许断水时可采用一条,当不允许断水时,应采用两条并在适当位置设置联通管。

为保证给水管道在施工和维修时不对其他管线和建(构)筑物产生影响,给水管道在平面布置时,应与其他管线和建(构)筑无有一定的的距离。1.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有(

)。A.城市规划的影响 B.水源的影响C.地形的影响 D.用户的影响2.给水系统通常可根据

,使用目的和

分类。3.给水系统中,常与取水构筑物合建的是()。A.一级泵房 B.加压泵房C.二级泵房 D.调节泵房4.统一给水系统的供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的()。A.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B.工业生产用水水质标准C.消防用水水质标准 D.市政用水水质标准ABC服务对象水源种类供水方式AA习题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