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_第1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_第2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_第3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_第4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2讲生态系统结构第1页考点一生态系统成份1.生态系统成份误区类型与特例分析第2页第3页2.生态系统各类成份关系第4页[清错破疑]

生态系统结构中几个“不等于”和“一定”(1)绿色植物≠生产者:蓝藻不属于绿色植物,而属于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是生产者;而菟丝子属于植物,营寄生生活,是消费者。(2)动物≠消费者: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3)细菌≠分解者: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4)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第5页角度生态系统成份判断1.(·海南卷)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以下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是(

)A.小鱼吃小虾B.吃小鱼大鱼C.泥巴中藻类D.泥巴中大肠杆菌第6页解析:生产者处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泥巴中藻类是生产者;依据题意,小虾是初级消费者,小鱼是次级消费者,大鱼是三级消费者,泥巴中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答案:C第7页2.(·怀化模拟)下列图中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是图(

)第8页解析: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生物,即能利用一定能量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类生物,包含绿色植物、蓝藻等,蓝藻又属于原核生物;分解者为腐生型生物,许多原核生物属分解者,除此之外,分解者还包含腐生真菌、动物等。答案:A第9页1.正确书写食物链(网)(1)表格数据形式直接展现(能量值)构建食物链(网)。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一样营养级,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总量。考点二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第10页所以依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10%~20%能够确定食物链为B→D→A→C。(2)表格数据形式间接展现(重金属、DDT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情况以下表:第11页注意本表直接展现是某生物体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伴随营养级增加,汞浓度增加,二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大小。其食物链(网)以下列图第12页(3)依据题干提供各种图形信息构建食物链(网)解读: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图解,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无机环境,其中食物链是D→A。第13页2.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1)处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生物降低情况: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降低会造成其它生物数量都降低,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食物起源。(2)“天敌”降低情况:“天敌”降低,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伴随其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止果比原来数量要大。第14页(3)“中间”营养级生物降低情况:如图所表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降低,则以它为食蛇也将降低,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造成兔、食草鸟降低。因为鹰不只捕食蛇一个生物,它可依靠其它食物起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第15页[清错破疑]

关于食物链三点提醒

(1)计数食物链规则:生产者→最高营养级,不中止、不遗漏。(2)判断食物链成份:寄生、腐生生物及非生物物质中能量不在食物链(网)中。(3)分析食物链数量:数量波动改变应以就近标准,且以捕食关系进行判断。第16页角度一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分析方法3.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关系图,以下关于生态系统成份叙述,正确是(

)第17页A.a为消费者,消费者指就是动物B.b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C.c只包含腐生细菌和真菌D.a、b、c中任何两种成份都可组成生物群落第18页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组成成份。依据生态系统组成成份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相互关系,可推知图中a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消费者多数指是动物,但一些营寄生生活微生物也属于消费者,A错误;分解者中除了腐生细菌和真菌,还包含腐生动物,C错误;生物群落应为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物,而不是其中几个,故D错误。答案:B第19页4.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相关成份及其关系,图2为其中a、b、c三种生物数量改变关系图,其中有一个为草。以下说法正确是(

)第20页A.图1中有两条捕食链,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B.图1中狐为第三、四营养级,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C.图2中a、b、c三者之间营养结构是:a→b→cD.图2中a、b、c三者一定不能组成生物群落第21页解析:在图1中有两条捕食链,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而不存在竞争关系,A项错;图1中分解者细菌不占有营养级,B项错;图2中有一个是草,草是生产者,草数量增加(降低),引发其它生物数量都增加(降低),据此判断c是草,食物链关系是c→b→a,C项错;生物群落包含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三个方面,a、b、c中没有分解者,三者一定不能组成生物群落,D项对。答案:D第22页角度二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数量分析5.假如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总量,如图所表示。在一段时间内,假如乙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发(

)第23页A.甲、丁种群数量增加,丙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种群数量下降,丙种群数量增加D.甲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种群数量增加解析:由上图可知,丙种群有机物总量最多,应该是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所以上述4种生物组成食物链是丙→甲→乙→丁。乙种群数量增加,就要捕食更多甲生物,因而甲生物数量降低;随之丙数量将增加,丁又是以乙为食,所以丁数量随乙增加而增加。答案:D第24页6.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植物、兔、鼠、鼬和鹰组成食物网如图。以下叙述错误是(

)A.兔与人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数量会增加C.大量捕杀鼬会造成鼠种内斗争增强D.植物中能量能经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第25页解析:兔和人有共同食物起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兔也能被人捕食,二者存在捕食关系,A正确;鼬和鹰都能捕食兔和鼠,若鼬降低时,鹰缺乏竞争者,数量会增多,B正确;大量捕杀鼬时,鼠数量会增多,种内斗争会增强,C正确;植物到鹰食物链有4条,D错误。答案:D第26页第27页1.生态系统四种成份: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地位。(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基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