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选取、仿用、变换句式、正确利用常见 修辞手法1/120诗花相配喻人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用古诗与花相配,说说它们各比喻哪个女人:①黛玉;②宝钗;③探春;④李纨;⑤湘云;⑥袭人;⑦麝月;⑧香菱。A.杏花——日边红杏倚云栽B.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C.并蒂花——连理枝头花正开D.芙蓉——莫怨东风当自嗟E.老梅——竹篱茅舍自甘心 F.牡丹——任是无情也感人G.桃花——桃红又是一年春H.荼蘼花——开到荼蘼花事了答案①D②F③A④E⑤B⑥G⑦H⑧C2/1201.(·江苏卷)以下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能够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解析本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熟语了解和修辞手法利用。“借代”手法特点是借某事物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含有相关性;而“比喻”中“借喻”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含有相同性。题中,A项,“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情境相同,所以是借喻。其余三项中“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优异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与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答案A3/1202.(·江苏卷)以下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4/120解析本题考查诗句修辞手法——比拟(拟人和拟物)。A项,意为春风试着用神奇刀尺,精心剪裁出春天红花绿叶。“试”“裁”是人动作,用了拟人。C项,说芍药花“含春泪”,“蔷薇”“卧晓枝”,把花写成美人,拟人。D项,一“偷”一“翻”,采取拟人手法,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顽皮可爱。B项,意为浮萍碎处,映现出远山倒影;小船过时,听到划过草叶声响。是从视觉与听觉角度来写,并未利用比拟手法。答案B5/1203.(·天津卷)汉字是中华文明主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木……都含有丰富文化意蕴。请参考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要求100字以内。(7分)[示例]“月”字形如弯弯月牙,“月”加“日”是“明媚”“明”。“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络,“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思念。6/120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能力。仿写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仿写句式;二是仿写修辞;三是仿写内容,包含文化信息。语意准确、语言通畅。答案(示例)“田”字形似方整土地,“田”加“心”是“思念”“思”。“田”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恬静、归隐、故土相联络,“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让人怡然自乐,“耕种山田三四亩”则引发人们对田园生活向往。7/1204.(·山东卷)用排比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4分)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水潭。这潭水,能够将我容颜映照在它明镜普通水面上;我把这潭水看成激发我诗兴佳酿;这潭水还能够成为我墨池,供我笔走龙蛇。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能力。解题时应注意改写后各句在修辞、句式、字数等方面要求,另外,还应注意语意前后连贯通畅。答案(示例)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8/1205.(·江苏卷)以下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一项是()(3分)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解析本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偶。对偶,首先要注意词性相对。先分析题干诗句,“墙头”是名词,“头”是对“墙”补充;“雨”是名词,“细”补充说明了“雨”状态;“垂”是动词;“纤草”是名词,且“纤”是形容词,说明了“草”状态。然后分析选项:A项,“水面”对“墙头”,“风回”对“雨细”,“聚”对“垂”,“落花”对“纤草”,意义相当,词性相同,对仗工整;B、C、D三项中“数峰无语”“雨来”“蝉曳残声”词性都与题干句不对仗。答案A9/120近两年,江苏卷没有单独考查选取、仿用、变换句式,不过之前江苏卷曾屡次进行考查,~年考仿用句式,年考选取句式,、年考语言转换,、、年考了修辞。10/1201.江苏卷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利用常见修辞手法题上有何特点?主要题型是什么?(1)江苏卷在句式题命题内容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往往选择当初社会热点或与学生关联亲密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祖国文化,含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2)江苏卷仿用、变换句式题在命题形式上采取主观题形式,而对于修辞手法考查则由主观题形式过渡到了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了对仗,考查是比拟,考查是借代。11/1202.考查综合性方面特点是什么本考点含有很强综合性,首先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手法利用经常综合考查,另首先本考点也经常与语言表示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其它考点综合考查。12/120考点一选取句式句式选取,普通从陈说对象一致、前后照应、时空连贯角度来考查。除此之外,还有句式一致、格调情调一致、语意连贯、必定否定照应等。高考对句式选取考查,通常是与句子衔接、连贯结合在一起进行。我们解题时要依据语意、情感和语气连贯需要来选择对应句式。“选取句式”即依据题干需要,恰当地选取最能表情达意句子。其能力要求指是依据语境需要来选择最恰当句子一个能力。只要不是病句,句式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是要符合语境需要。13/1201.填入下面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情趣是感受来,起于自我,可经历却不可描绘;意象是观照得来,起于外物,有形象可描绘。________。[先做后讲]A.情趣是基层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反省。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B.情趣是起于对基层经验反省,意象则是基层生活经验。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C.情趣是基层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反省。情趣如对镜自照,意象则为自我容貌D.情趣是起于对基层经验反省,意象则是基层生活经验。情趣如对镜自照,意象则为自我容貌14/120解析这一小段文字主要阐释情趣与意象之间关系:情趣是先于意象,是抽象;意象是在情趣基础上意识形态物化,是能够描绘,是具象。明确了这一点,再结合陈说对象分承性来考虑,这么问题就处理了。答案A15/1202.在文中横线①②上填入以下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纳西古城,__①__,是纳西人最原始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__②__,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A.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蘑菇状岩石上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别具一格B.①一块庞大独立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拱形城门C.①一块庞大独立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别具一格16/120D.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蘑菇状岩石上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拱形城门解析这是一道“选取句式”题,重视考查“语言表示连贯”。横线①处,从后句“是纳西人最原始聚居地”,便知主语应是“古城”;横线②处,从后句“上面镌刻着……”便知分句中心词应是“拱形城门”,据此选D项。答案D17/120选取句式解题技巧1.解题关键点2.解题方法[思维建模]依据语境和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表示简明、连贯、得体要求;依据中心和重点来选择句式;依据题干要求来选择句式。读懂上下文,把握关键点;依据题目类型,采取不一样方法。客观题,要依据语境,比较选项;主观题,要依据上下文,规范组织语言。18/1203.选取句式规则话题一致;格调情调一致;情理事理一致;句式结构一致;指代一致。19/1201.从选取句式角度看,填入下面横线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句是()我走进这座商城,边走边看,________,真舍不得离去。[即学即练]A.各种各样春秋服装使我眼花缭乱B.使我眼花缭乱是各种各样春秋服装C.各种各样春秋服装把我弄得眼花缭乱D.被各种各样春秋服装弄得眼花缭乱20/120解析这是一道“选取句式”题,重视考查“语言表示连贯”。整个语段主语是“我”。假如选A项使动句式,主语中途变成了“服装”,语句结构混乱;假如选B项使动句式,句式成为“我……使我……”不合事理;假如选C项“把”字句子,主语中途变成了“服装”,结构混乱。只有选D项被动句式,前后主语一致,整个语段才连贯。答案D21/1202.填入下面横线上句子,与前文衔接最恰当一句是()` 雨声渐渐地停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推开窗户一看,呀!乌云散了,树叶上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________。A.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图画!B.真没想到有这么一幅清美图画,竟出现在苦雨孤灯之后呢!C.谁会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图画呢?D.谁会想到这么一幅清美图画,会出现在苦雨孤灯之后呢?解析从句式看,A、B两项是感叹句,用感叹句直接抒发了惊奇情感;C、D两项是反问句,不妥,由原文应选A项。答案A22/1203.填入下面横线上语句,从连贯和句式角度看,衔接最恰当一项是()当人们摆脱了凡俗喧嚣与诱惑,屏气凝神地阅读他作品时,________,________,就会受到感动和启迪。A.便会感到心田得到了滋润灵魂得到了净化B.心田便得到了滋润灵魂得到了净化C.便滋润了心田净化了灵魂D.便会感到心田得到了滋润又净化了灵魂解析B、C两项偷换主语,D项两个分句句式不一致。答案A23/1204.填入下面横线处语句,最恰当一项是()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情谊,________。意志之坚强、品格之纯洁、律己之严格、判断之公正,全部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她身上。A.我对她人格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B.我对她人格愈来愈感到钦佩C.她伟大人格愈来愈使我感到钦佩D.她人格伟大愈来愈使我感到钦佩解析本题考查了句式选择和语言表示连贯。答案B24/120考点二仿用句式仿用句式要求考生按照要求话题(或情境),仿照给定(或暗示)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写一个或一组主旨统一、内容属同一话题新句子。这类试题往往包括修辞、句式、表示、照应等内容,是近年来高考考查重点和难点。仿写句子常见题型普通分为以下五种:命题(话题)式仿写、自由(开放)式仿写、嵌入(填空)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对联式仿写。因为命题(话题)式仿写,是其它仿写题型源头和基础,故在复习安排时,率先突破“命题(话题)式仿写”。25/120命题(话题)式仿写,即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以同一话题或另外提出新命题内容(即话题),按例句格式进行仿写。26/1201.高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经常会引发我们情思。请从以下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表达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利用拟人和反问修辞手法。康桥边城雨巷蜀道例句:赤壁,你雄奇伟岸,你大气磅礴,你壮丽多姿,不恰好激荡起我心中豪情吗?[先做后讲]27/120解析仿写时,除了看题目要求外,还要看所给例句结构特点。仿写不但要追求“形似”,更要追求内容上“神似”。例句句式上利用了拟人、排比、反问修辞手法,内容上突出了事物特征,所以考生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景点或意象来进行仿写,并使其在句式上、修辞上、格调上、语气上与例句保持一致。答案(示例)康桥,你明净艳丽,你温婉灵动,你宁静神秘,不恰好唤醒了我生命觉悟吗?28/1202.(·南京适应性考试)仿照下面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解析本题把修辞和仿写结合起来考查,注意四点:内容贴切,语言通顺,形成排比,三种身份程度依次递减。答案(示例)机遇对于英才是一辆便乘车,对于智者是一条捷径,对于愚者是一缕过眼烟云。29/120命题(话题)式仿写2标准和5角度在明确“2标准5角度”之前,首要还是先审题,因为有题目要求已经把仿句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等明确出来了。所以审题是仿句先决条件和基础。在仔细审题之后,在仿写时要注意严格按照下面所讲到“2标准5角度”。[思维建模]30/120标准一:确保“形似”角度1:审句式——定仿写框架审阅例句(被仿句)结构特点,提炼出句式框架,确定仿写可“套用”部分。尤其要注意分句间关系,要注意关联词使用及标点暗示作用,如分号表示分句间并列或对举关系,冒号有时表示分句间是总分(分总)关系等等。如第1题基本结构:×××(话题),你×××,你×××,你×××,不恰好×××吗?如第2题基本结构:机遇对于×××是×××,对于×××是×××,对于×××是×××。上面结构是仿句时框架套子,是仿句时无需改动部分。31/120角度2:审技巧——定仿写手法审阅例句(被仿句)所用表示技巧,尤其是修辞手法。在审阅修辞手法时要注意题干中明确要求,如第2题比喻、排比。有修辞手法往往还有小分类,还需要深入确认终究是利用了哪一个修辞手法,如第2题仅是比喻修辞还不够,因为例句是利用了暗喻修辞手法,仿写时必须是暗喻。32/120角度3:审用词——定仿写语言审用词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审用词类型,是两字词语,还是四字词语;是动宾结构,还是偏正结构。二是审用词格调,是含蓄,还是直白;是典雅,还是朴实;等等。如第1题“雄奇伟岸”“大气磅礴”“壮丽多姿”均是四字词语,用词大气。33/120标准二:确保“意谐”角度4:审话题——定仿写中心因为命题(话题)式仿写已经确定了话题,故审话题,重在思索话题内涵,发散思维,充分调动自己知识贮备,合理地联想和想象,寻找与话题相关词语、句子等相关材料,并将其以话题为中心做初步组合嫁接。34/120角度5:审情感——定仿写基调在审查例句时,要关注例句感情基调,是忧伤沉重,还是喜悦明快等。仿句要尽可能与例句保持一致,这么比较保险。如第1题其基调就是激情四溢、意气风发。当然,也并非说命题(话题)式仿写仿句一定要与例句感情基调一致,毕竟话题变换了,内容改变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仍以第1题为例,若选择“康桥、边城、雨巷、蜀道”,只要表示情思表示“景点或意象特征”,二者相协调,就完全能够。最终,以第2题为例,完整地展示命题(话题)式仿写“2标准5角度”:35/120说明:1.方框表示“仿写框架”,是仿写时可套用不动地方;括号表示“仿写内容”,是需要合理仿写填充。2.对象甲乙丙以及喻体ABC是程度依次递减;注意对象甲与喻体A、对象乙与喻体B、对象丙与喻体C之间比喻应合理。对象甲乙是正面,对象丙是反面。喻体A是三字词语,喻体B是两字词语,喻体C是四字词语。3.“量词”不能重复。36/120以下是某中学庆贺教师节文艺演出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句式,在空缺处补写对应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辛劳;学生乙: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学即练]37/120解析仿写要注意“神似”和“形似”。“神似”要求其主旨、情感、语意一致,都是表示对老师敬意与感激。“形似”则注意句式、修辞、字数等相同或相同。答案(示例一)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感动(示例二)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人生38/120自由(开放)式仿写是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仿写内容不确定(可自由发挥),句式依照例句而进行仿写。(·重庆卷)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可略有增减。[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假如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下扣子都会扣错;人生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做后讲]39/120解析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等。本题例句以“人生扣子”为中心,写了一个比喻句,先是作比,后是总结说明“一开始就要扣好”主要性。另选话题时,也要照此次序,用此形式。答案(示例)就像盖高楼打地基一样假如第一处地基打不好后面地基就不稳固人生地基从一开始就要打好40/120自由(开放)式仿写3标准1.审清题目要求,选择恰当话题2.要做到修辞与例句完全一致3.句式、字数等与例句保持一致[思维建模]考生解题时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话题,这么写起来才有话可说。考生应在表现句子意蕴上多下工夫,力争使所写内容新奇独特,考究文采,以展示自己文学素养。41/120仿照下面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示例]平和如同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修辞利用、句式仿写等能力。仿写时首先要注意与例句“……如同……,……却无……,……而不……”格式保持一致;其次,例句中利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仿句修辞要与之保持一致;最终,要注意意境保持一致。答案(示例)坚毅如同青松,夏季迎灿烂阳光却无轻浮,冬季遇皑皑白雪而不屈服。[即学即练]42/120续写式仿写题普通要求为:依据例句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利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想”与“希望”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回想和希望关系,我们或许能够这么说:回想毕竟是远了、暗了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晨光;回想________,希望________;回想________,希望________。[先做后讲]43/120解析题干明确要求使用比喻和对比修辞手法,要精心选择能够对比意象,做到句式协调,语意连贯。答案(回想)毕竟是秋日缤纷落叶(希望)才是枝头盎然春意(回想)毕竟是扬尘远去背影(希望)才是迎面而来微笑44/120续写式仿写4步骤步骤一:结合语境,辨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及语法知识。如上题就明确了修辞利用要求。步骤二:找出母句以及母句框架。如上题母句框架是“回想毕竟是……,希望才是……”。步骤三:琢磨句中所阐述意义,即悟透所给例句意义,使仿写句子和原句话题一致、内容一致、格调一致,前后呼应,整体协调。如上题“回想”和“希望”是正反对比。步骤四:联想、想象,组织成句。[思维建模]45/120仿照下面诗歌,为这首诗歌再续写一节。墨香[即学即练]你香醇如酒我沉醉不归屈原傲文天祥骨都在你浓郁香味中气贯长虹 46/120答案(示例)你潇洒如诗我深情吟诵苏轼豪辛弃疾放都在你激越韵律中穿越时空47/120写对联可看作是句式仿写、句式变换或句子排序等题型又一新形式,既能够综合考查考生修辞知识及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示能力,又能够使考生在写对联时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深入而广泛地表现丰富多彩社会生活。所以,能够说,对联题是一类以综合知识考查为重点并侧重能力经典试题。48/120补写以下相关节日两副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相关;②能够不考虑平仄。(1)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2)中秋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解析题干要求拟写特定节日对联,即要求写出给定上(下)联对偶句,考生要注意以下要求:①有节日特点;②与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句意相近或相对。答案(1)端午下联: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2)中秋上联:清风一缕拂丹桂[先做后讲]49/120对联式仿写要求1.字数相等[思维建模]虽说对联篇幅可长可短,但上下联字数相等。假如字数不等,那就对不起来,联不起来。请看对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老师出);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郭沫若对)。”很显著,上下联字数相等,都是11字。50/1202.词性相同上下联词性要一致。不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而且最好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如此等等。以下面对联:“万砖千瓦百工造成千佛寺,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平桥。”很显然“万、千、百”和“一、二、三”是数词对数词,“造成”和“摇过”是动词对动词,“砖、瓦、工”和“篙、橹、人”、“千佛寺”和“四平桥”都是名词对名词。51/1203.结构相当要想对仗工整,除了字数、词性要求外,还要求上下联结构对称一致。详细来说,就是偏正对偏正,动宾对动宾,主谓对主谓,并列对并列。下面对联结构就非常对称:“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显然,“三七岁月”和“一度春秋”是偏正对偏正,“花甲重逢”和“古稀双庆”是主谓对主谓,“增加三七岁月”和“更多一度春秋”是动宾对动宾。52/1204.内容对应这是指上下联不但意义要相关联,而且所包括事物也要相对或相关。常见是天文类对天文类,地理类对地理类,花木类对花木类,禽兽类对禽兽类,节令类对节令类,数目类对数目类等。另外,上下联中不能出现相同字,不然,就犯了对联大忌。比如“科学能致富,诚信能纳财”就犯了对联大忌,因为上下联都有“能”字。还有就是意思不能雷同,以下面对联意思就有些重复:“春晖盈大地,朝霞满山川。”贴对联或相关对联排序时,注意仄(三、四声)起平(一、二声)收。53/120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请依据这些语言材料,利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上联: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上联表现了春天湖中行船惬意,下联则可赞美秋天人在山中游玩美好。答案秋山人似画中游[即学即练]54/120考点三变换句式变换句式就是能依据一定要求,将所提供句子准确改成适应语境要求句子。变换句式有两个标准:一是必须服从表示效果需要,二是不可改变句子原意。它考查类型较多,综观历年高考题,经常考有长短句交换、句子重组、整散句变换、语体变换等4大题型。55/120长句是使用词语多、形体长、结构复杂单句,它只有一套句子成份。长句特点:表意严密,内容丰富,准确细致。短句是使用词语少、形体短、结构简单单句。短句特点:表意灵活,简练明快,节奏感强。56/120(一)长句变短句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句子,能够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先做后讲]他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美学思想,就境界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境界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矛盾运动、境界美分类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美学范围进行了详细阐释。57/120答案(示例)他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美学范围进行了详细阐释,阐释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美学思想,阐释内容现有境界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分类与各自特点。58/120长句变短句3步骤第一步:提取长句主干,让其作为一个短句要准确把握句子原意,在变换前认真分析句子组成元素,分清主次,提取主要信息,作为句子主干句。如上题可先提取出主干句“他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美学范围进行了详细阐释”。[思维建模]59/120第二步:拆修饰成份,让其作为短句长句变短句要“拆分”,句子结构特点不一样,“拆分”方法不一样:方法一:剥离法把中心语并列修饰成份分开,分别与句中联络它们共同成份组合,形成几个并列分句。如上题能够利用“剥离法”,把中心语并列修饰成份分开,形成几个并列分句。即“阐释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美学思想”“阐释内容现有境界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分类与各自特点”。60/120方法二:分述法把中心语附加成份抽出来,采取列举形式,使之单独成句。方法三:称代法假如主谓短语或者复句形式充当主语或宾语,就把它们独立成为分句,在另一个分句中用代词来复指它们。方法四:重复法对一些长句中复杂短语,能够用相同结构形式重复出现,将复杂短语拆分成几个分句。方法五:讲解法假如一个句子宾语中心语和它前面几个并列式修饰语是讲解或总分关系,能够把此句变成一个讲解复句。61/120第三步:润饰答案,验证语意和表示是否符合要求所谓润饰答案,是指对大致变换出来句子从语意和表示两个方面进行检验。句式变换不一样于句式仿写,它只是形式上改变,而不改变原句基本意义。不能改变句子原意,这是句式变换标准。句式变换以后语意改变了,那么这种变换必定是不正确。变换目标是使表示更准确、更充分、更恰当。假如变换后句子读起来不够通畅,就要在保持原意基础上适当地增添一些词语,使整个句子连贯流畅。62/120(·镇江模考)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句子,能够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即学即练]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工作,为促成制订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国际条约——伯尔尼条约做出出色贡献有了更深了解。63/120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变换句式能力,主要是将长句变短句能力。变换句式基本要求是仅改变其形式,而绝不能改变句子内容。答案(示例)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了解。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出色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国际条约——伯尔尼条约制订。64/120(二)短句变长句(·无锡调研)将下面三个句子整合为一个长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①隋唐是我国造墨业空前兴盛时代。②当初墨工考究造墨技法、重视墨块造型、镌刻墨题识。③这都推进墨向着艺术化方向发展。[先做后讲]65/120解析本题要求将三个句子整合为一个长单句。解答这类题,通常我们需要先在其中找到一个适当句子,作为主干句。此题中,我们能够将句子主干确定为“隋唐时代墨工推进着墨发展”。然后将其它句子变换成修饰成份,添加进这个主干句里面,从而使之成为一个长单句。答案我国造墨业空前兴盛隋唐时代墨工对于造墨技法考究、墨块造型重视、墨题识镌刻都推进着墨向着艺术化方向发展。66/120短句变长句3步骤其方法与将长句变为短句方法相反,普通遵照以下步骤:第一步:找出几个短句陈说主要内容,把其共有部分作为长句主干;第二步:把几个短句中其它内容变为长句里按一定次序排列修饰成份,或把短句中分别与中心语搭配修饰成份合并在一起与中心语搭配;第三步:删去不需要成份。[思维建模]67/120请将下面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①教育技术是一个系统方法。②它以对人类学习和传输进行研究为基础。③它依据这个基础确定目标。解析在这几个短句中,我们发觉有代词“它”和“这个”,其中“它”指代是句①中“教育技术”,“这个基础”指是句②中“以对人类学习和传输进行研究为基础”。搞清楚代词指代内容之后,我们就能够用置换法将这几个短句变为一个长单句。答案教育技术是一个以对人类学习和传输进行研究为基础,并由此确定目标系统方法。[即学即练]68/120句子重组就是依据题目要求,在不改变原意条件下,打乱句子结构,改变陈说对象,重造一个新句子。这种方式与单纯语法方面变换相比,改变要大一些,难度也要大一些,但却是近年高考常见题型。69/120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相关抗金北伐提议”为开头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先做后讲]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英勇行为,所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相关抗金北伐提议。解析改变句子原来结构,重新确定主语、谓语和宾语,但并不改变句子原意,这些是该类题目考查特点。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尤其注意分析原句意义层次关系,依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要对应地变换原句词语甚至句子结构。70/120答案(示例)不少相关抗金北伐提议是辛弃疾在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之其英勇行为受到过宋高宗赞许情况下写出来。71/120句子重组4步骤句子重组题型,多是改变句子开头或改变陈说对象,让考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情况下,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重新表述。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方向”。如“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相关抗金北伐提议’为开头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思维建模]72/120第二步: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包含句式特点、分句间关系、句子结构特点等。如原句是一个因果关系复句,“不少相关抗金北伐提议”是原句表结果分句宾语。这是极为主要一步,若搞不清原句层次因果关系,极难重组得好。第三步:依据重组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如把原来句式改为“不少相关抗金北伐提议”是辛弃疾在什么情况下写。第四步:检验重组后句子,看是否改变了原意,是否符合要求和规范。73/120以“小说”为主语,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能够适当增删词语。[即学即练]在《彷徨》和《幻灭》书前,鲁迅和茅盾不约而同地录下了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这并非偶然,因为他们都力图经过自己小说对社会、人生进行严厉探索。答案(示例)小说是鲁迅和茅盾对社会、人生进行严厉探索一个依靠,所以,在《彷徨》和《幻灭》书前,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录下了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并非偶然。74/120结构相同或相同一组句子叫整句。整句节奏鲜明、音韵友好、易于上口、语势强烈;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句子交织利用一组句子叫散句。散句富于改变、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面广。整句主要有排比句、对偶句等;散句主要有长句短句交织、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75/1201.(·南通四校联考)将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句子改写为句式整齐排比句。要求:能够更换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先做后讲]窥探一个成功人履痕,无一例外,他首先在于饰演好自己角色。“一屋不会扫”人,自然也“扫不了天下”。所以,见到茂密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最挺拔一棵;在飞跃大海面前,你只要无愧地把自己化作浪花里最纯净一滴水珠;抬头仰视无边无垠蓝天,你只要毫无愧疚地让自己变为朵朵云中最祥和一朵……这么人生就够了。76/120答案见到茂密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最挺拔一棵;见到飞跃大海,你只要无愧地做了浪花里最纯净一滴;见到无垠蓝天,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云朵中最祥和一朵。77/1202.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散句。为了充分发挥群众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提升工作效益,为了更加好地支援农业,我们必须果断落实这一指示。解析本题题干是一排比句,找出其中重复使用词语“为了”,提取“公因式”。答案为了充分发挥群众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工作效益,更加好地支援农业,我们必须果断落实这一指示。78/120整散句交换需要注意3点第一点:整句和散句交换思索点主要是重复性用词散句改为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词语,使相关内容组成整齐句式,或修整句中不太整齐并列部分,分别组合,变为排比句或对偶句,如第2题答题时要去掉重复使用词语“为了”。第二点:注意句式特点,注意题干要求如要求变成排比句,原句中一定要含有并列结构成份。第三点:不要改变句子原意,要尽可能防止增删词语。[思维建模]79/120调整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使整个语段合乎逻辑、表示友好一致。[即学即练]人们在一样时间里奔跑,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秋;夏天,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冬,错过了;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错过了春风唤醒田蛙春。人们应该在这么季节、这么景色中踱步,让一个个脚印有翡翠韵脚、金银注释。这才是绿色生活、生动世界。答案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风唤醒田蛙春;错过了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夏;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秋;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冬。80/120语体变换指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变换。口语和书面语因为使用范围不一样而展现出不一样特点。书面语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有时用一些文言句式,显得严谨、周密。口语句式较短,结构简单,少用关联词,显得活泼、自然。81/1201.(·江苏卷)请以平实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含意,不超出15个字。有个青年人总是埋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轻易做到。”[先做后讲]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轻易。82/1202.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标主持人,请依据少儿听众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画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出80个字。蔚蓝天空,万里无云。碧绿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卵石清楚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答案一条小溪哗哗啦啦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石头,像鸡蛋似,看得可清楚了。溪边坐着一位老爷爷,脸瘦瘦,胡子长长,那双眼睛可有精神啦!83/120语体变换方法技巧1.口语与书面语之间转换方法[思维建模]口语与书面语之间转换,关键在于准确而全方面地甄选需要转换语体词句,按照题目要求,结合语体特点,做出恰当而合理转换。以第1题为例。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把握关键。即“依据少儿听众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画线部分”中“少儿听众”是关键点,适合“少儿听众”内容必须含有口语色彩。84/120第二步:找出画线句中书面语色彩较浓、不适合少儿听众词语。如“潺潺流过”“清楚可见”“长髯老者”“清瘦”“炯炯有神”等。第三步:把找出书面语色彩较浓词语转化为口语色彩适于少儿听众语句。如“潺潺流过”改为“哗哗啦啦地流着”,“长髯老者”改为“老爷爷,胡子长长”等。85/1202.质朴平实与生动形象语言之间转换方法质朴语言变为生动语言,关键在于词语、修辞和句式利用,恰当利用了修饰词语、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设问等)或表示效果更佳句式(如整散句、长短句和变式句等),语言就生动形象起来;用平实语言表述,关键要把握语段中手法,结合语境了解其实质含意。以第2题为例。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即“以平实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含意”。第二步:结合语境,把握所用手法,分析画线句子含意。联络“青年人总是埋怨环境”了解长者所打比喻本意,“穿上一双鞋子”指改变自己,“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指改变环境(世界)。第三步:用平实语言表述含意。86/1201.(·南通调研)少儿广播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下面一段文字用作少儿广播稿时,有些词语需要修改,请找出并加以修改。有头驴子披着狮子皮四处游荡,恐吓那些弱小无知动物。他看见了狐狸,也想去恐吓一下。狐狸正巧以前就听到过他叫声,便对驴子说:“倘若不是以前听过你叫声,我也被你吓着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起来挺神气,然而一开口就原形毕露了。[即学即练]87/120解析原材料语言较为书面化,要求改为用于少儿广播广播稿,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详细改写方法是把较书面化词语改为通俗易懂短语或句子。答案(示例)“四处游荡”改为“处处走来走去”;“恐吓”改为“恐吓”;“倘若”改为“假如”;“原形毕露”改为“露出了原来样子”。88/1202.请以平实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含意,不超出30个字。一位刚步入教坛年轻人向一位年长资深班主任请教学生思想教育诀窍,老教师意味深长地说:“田地里不种庄稼,是要长荒草。”答案用正确思想充实学生心灵,能防止错误思想滋生。89/120考点四正确利用常见修辞手法修辞利用题在许多省市高考命题中大多是和仿写,语言表示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普通采取主观表示题形式进行,前几年江苏卷也采取这种形式。因为在前面考点中已经有包括,本考点不再赘述。年和年江苏卷改变主观题形式而采取客观选择题形式对修辞单独进行考查,命题材料为诗歌。年继续采取这种命题形式,在复习时考生既要重视诗歌,也要注意把握常见修辞在诗歌和其它语句中利用。本考点将重点讲解这类题目。90/1201.(·江苏苏州市高三期中调研)以下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一项是()A.时间它是一件衣服,换换洗洗之中,不知不觉就穿小了。B.多只小虫都被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泪珠里。C.我们贫困地域,需要更多像姜仕坤这么“贴心人”。D.眼前山水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长卷。[先做后讲]91/120解析比喻是用某一详细、浅显、熟悉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个抽象、深奥、生疏事物或情境一个修辞方法。比喻主要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应该注意,含有“像”“好像”“好像”等词语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有几个“像”字句就不是比喻句:表示同类比较,表示举例,表示猜测,表示联想、想象,表示说明等。答案C92/1202.(·江苏江都中学高三期中考前热身)对以下句子中修辞手法及其表示效果解释,不正确一项是()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用夸大修辞手法凸显了诗仙李白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巨大影响。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自欺欺人脂粉诓骗,却看看他筋骨和脊梁。——用比喻修辞手法说明看人不能被美化了假象迷惑,要看他们气节、品质。93/120C.以抒情而言,有春风得意、壮志激烈,有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用排比修辞手法,将抒情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D.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哨兵吧。——用比喻、借代修辞手法表现出白洋淀人民对故乡热爱。94/120解析A项,这是余秋雨对李白评价,李白嗜酒成性,有一腔侠气豪情,所以说酒入豪肠,李白一生诗作无数,但几首描写月光诗句尤其有名,月亮自古就是寂寞象征,“七分酿成了月光”可谓形象。李白有豪情,喜欢饮酒舞剑,自然酒入豪肠又有几分剑气,最终一句话“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是利用夸大修辞方法对李白一生成就评价,表现出李白卓越历史地位。故本项正确。B项,用“脂粉”比喻假象,用“筋骨和脊梁”比喻“气节、品质”,深入浅出说明道理。故本项正确。C项,“有……,有……,有……”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是排比修辞方法,其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示效果。此项正确。D项,“就像铜墙铁壁一样”“是监视白洋淀哨兵”侧重都是相同性,是比喻修辞手法,句中没有利用借代修辞手法。答案D95/120一、明确高考考查修辞方法[思维建模]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常见修辞手法作了明确要求,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大、对偶、排比、重复七种。1.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喻”。即两种不一样性质事物,彼此有相同点,便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一个修辞格。(2)组成必需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一样类事物,不然不能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同点。96/120(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一样角度,利用不一样相同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身着风衣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详细等。97/1202.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修辞手法。它包含把物看成人来写(拟人)、把人看成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看成彼物来写(拟物)几个形式。(2)种类。①拟人,②拟物。(3)作用。增加语言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但对所表示事物产生鲜明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事物强烈感情,从而引发共鸣。98/1203.借代(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示事物修辞手法。(2)种类。①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②详细代抽象,③专名代泛称,④形象代本体,⑤部分代整体,⑥材料代本体。(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够引人联想,使表示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详细生动效果。99/1204.夸大(1)概念。夸大是为到达某种表示效果需要,有意对事物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修辞手法。(2)种类。①扩大夸大,②缩小夸大,③超前夸大。(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衬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100/1205.对偶(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示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修辞手法。(2)种类。①正对,②反对,③串对(流水对)。(3)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能够收到一个均衡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友好,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101/1206.排比(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同、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修辞手法。(2)种类。①成份排比,②分句排比,③单句排比,④复句排比。(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102/1207.重复(1)概念。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一些词语、句式或段落。(2)种类。①连续重复,中间无其它词语间隔;②间隔重复,中间有其它词语间隔。(3)作用。不但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示作者思想作用,还能增强文章气势。103/120二、区分几个易混修辞方法1.借喻与借代借喻与借代相同点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不一样点是:①借喻作用是“比喻”,即使也有代替作用,但总是代中有喻;借代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②组成借喻基础是事物相同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一些方面相同;组成借代基础是事物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③借喻能够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104/120即时小练1.说出以下句子利用修辞手法。①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②有缺点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③昌黎之文如水,柳州之文如山。( )④我们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借代比喻借代、比喻借代105/1202.对偶与对比(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当,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论结构形式怎样。(2)对偶里“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兼格现象。106/120即时小练2.说出以下句子利用修辞手法。①有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②华彩翰章乃思想映现,鸿篇巨制是情感铸就。()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对偶对偶、对比对比107/1203.比喻与比拟比喻和比拟不一样点:①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事物)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②比喻中,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普通不出现。③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表达在动词上,而拟体一直不出现;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表达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108/120即时小练3.说出以下句子利用修辞手法。①儿童是祖国花朵,是祖国未来建设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