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_第1页
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_第2页
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_第3页
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_第4页
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广告经典案例评析

1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目录1公益广告2形象广告3家电广告4食品广告5饮料广告6家庭用品广告7个人用品广告8通信事务、办公设备广告9医药保健品广告10服务类广告11汽车及关联产品广告2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是典型的经济活动,以效益为目的,公益广告可以说是其中的另类。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不求回报”的广告特性及其带来的与众不同的追求内心共鸣的广告演绎方式。在某些层面上,这种广告类型已经摆脱了广告最初形成的商业盈利的模式与本质。严格来说,或许这已经不能被称为普遍意义上的广告,但就是这样的一种矛盾的广告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更为纯粹的精神内涵。我们从这些公益广告中看到了不掺杂产品利益的,以消费者的感觉体验作为第一要素的广告形式。1公益广告3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1.1感性塑造经典:“希望工程”大眼睛1.2创新媒介的应用:中华环保基金会1.3溯源中国元素:中华环保基金会1.4真情感动上帝:哈药六厂1.5名人效应闪耀:香港关怀艾滋病基金会1.6公益广告概述1公益广告4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1.1感性塑造经典:“希望工程”大眼睛篇名:我要上学代理:摄影记者解海龙客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5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背景“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少发展基金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希望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90年9月5日,邓小平为“希望工程”题名。6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图1-1“希望工程”大眼睛广告作品7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评析1991年5月,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找到了正在上课的苏明娟,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这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的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这张照片让人心中不由为之一动,提醒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帮助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给他们一个公平的学习的机会。如果从图象传播的角度来分析这则公益广告,对于苏明娟的照片,我们首要的感受就是那双大眼睛,而且是直视我们(观者)眼睛的一双眼睛,这便是该图片独特传播效果的主要源泉之一。8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评析

甘瑟·克莱斯和范·利欧文指出,图片人物直视观众眼睛与否有根本的不同。当人物直视我们的眼睛时,由图片人物的视线形成的向量将人物与我们联系起来,即使这种联系只是一种想象层面上的。因而这种视觉结构有两个相联系的功能:它创造了一种直接致辞的形式,在明确地“报偿”观者;它构造了一种“图像法令”,图片的作者要使用图片对观者产生影响。基于这些,二人将这种图片称为一种“需求”:图片人物的注视在观者这里索取些什么,要求观者与图片人物建立某种想象关系,这种关系是什么类型的,要依据其它视觉因素,与这里讨论的问题十分相关的是图片人物的面部表情———他们可以笑对我们,这时他们是想让我们与他们建立一种社会性的亲密关系。当然这里“大眼睛”的注视,却不是以上二人列举的三类中的任何一种。所以,“大眼睛”是在“需求”,她又在需求什么呢?又是试图与观众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想象性关系呢?这种心理学维度的解读便十分明显地说明了《我要上学》建立在“善”基础上的一种需求关系。9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评析众所周知,公益广告贵在贴近时代、贴近受众,它关注的是社会的热点和大众的呼唤。由解海龙拍摄的这则纪实摄影作品《大眼睛》,聚焦于贫穷地区学童渴望求知的目光,因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效果,而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影像被广为传播。

从广告手法的角度来说,这则广告主要通过感性的元素来进行广告宣传。感性,是与理性相对而言的,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

而公益广告的感性创意,就是从感情的角度出发,试图用各种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受众,正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类感性公益广告都试图寻找一个切入点,把人们熟悉的事情用最直接,最感性的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各个元素有机的结合与关联性中寻找情感的震撼力。可以说,这幅照片是“希望工程”历史上最大的公益广告。因为这则广告,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开始关注失学儿童,关注希望工程,使希望工程细水长流地发展了起来。可以说,一则好的公益广告不但能改变认得态度,某种程度上能成为一个时间段社会行为的指南针。10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

广告评析在这则公益广告发生的15年后,经典的影响力又再一次被延续。当年的希望工程大眼睛苏明娟已成为银行白领,但她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与希望工程。她依然选择了当初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方式,拍摄公益广告来回报社会。以“重访大别山,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再一次勾起了人们当初的记忆也让人们看到了我们国家这些年来的改变。当年这则公益广告不但改变了苏明娟的人生轨迹,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舆论,提高了人们对于希望工程的认知与认可。在十多年之后,甚至二十年后的今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11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1.2创新媒介的应用:中华环保基金会篇名:绿色步行代理:DDB(恒美)上海分公司客户: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CEPF)奖项:2010年度戛纳广告节设计类金奖12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背景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成立于1993年4月,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基金会。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人类”的原则广泛筹集资全。并将之用于奖励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资助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活动和项目,促进中外环境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台作,推动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13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评析

“媒介即讯息”,在马歇尔·麦克卢汉看来,真正有意义的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供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媒介的魔力在人们接触媒介的瞬间就会产生,正如旋律的魔力在旋律的头几节就会释放出来一样。”麦克卢汉对“热媒介”与“冷媒介”的定义与划分曾引起了大量的争论,而今天的媒介与传播工具远非想象中的指代或限定,任意一个存在的实体,都可成为信息的载具。我们已经很难将其归类为“热媒介”或是“冷媒介”,也很难在“旧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做出判断。在混媒时代,数字与传统渐行渐近,内容与媒介的界限日益模糊。创意性地运用空间中漂浮的粒子,红绿灯前的斑马线也可以成为媒介中的一份子,并发挥出奇幻般得魔力。DDB上海为中华环保基金会所设计的“绿色步行”广告活动极好地阐释了如何创意性的选择媒介和使用媒介。该广告活动捧回了2010年度戛纳广告节设计类金奖。14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图1-2“绿色步行”公益广告广告作品15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绿色步行”广告活动简介:在开车和步行人接触最多的红绿灯前的斑马线上,铺上了一款长12.6米宽7米的巨幅写真布,印上一棵有枝无叶的大树。红绿灯等待区域的两端,摆放上绿色的快干环保颜料海棉垫子,让来回两边的过路人踩上绿色颜料,走在巨幅树的写真布上,布上的树枝就会印上绿色脚印。当越来越多人踩上去,绿色的脚印也会越来越多,就像枯树上长出了许多绿叶,让人们亲自感受到多步行真的能创造绿色环境。这则广告的效果也是成绩斐然。活动在上海参于人数总计近392,000人次,活动引起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络等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尤其9月22日世界无车日,上海市副市长沈骏更亲临现场参于此活动。而在活动结束后,巨幅海报更被上海CANART美术馆盛邀展览和收藏。16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评析

“媒介即讯息”,在马歇尔·麦克卢汉看来,真正有意义的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供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媒介的魔力在人们接触媒介的瞬间就会产生,正如旋律的魔力在旋律的头几节就会释放出来一样。”麦克卢汉对“热媒介”与“冷媒介”的定义与划分曾引起了大量的争论,而今天的媒介与传播工具远非想象中的指代或限定,任意一个存在的实体,都可成为信息的载具。我们已经很难将其归类为“热媒介”或是“冷媒介”,也很难在“旧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做出判断。在混媒时代,数字与传统渐行渐近,内容与媒介的界限日益模糊。创意性地运用空间中漂浮的粒子,红绿灯前的斑马线也可以成为媒介中的一份子,并发挥出奇幻般得魔力。DDB上海为中华环保基金会所设计的“绿色步行”广告活动极好地阐释了如何创意性的选择媒介和使用媒介。该广告活动捧回了2010年度戛纳广告节设计类金奖。17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评析将红绿灯前得斑马线作为传递环保信息的媒介,抓住生活中的细节直接走向问题的本质,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赋予常态的环境鲜活的因子,不仅抓住受众的眼球,更以无声的邀请让他们参与进来,见证绿色奇迹的时刻。策略的创意便由此产生。媒介策略决定着广告信息传播的效度,经验告知我们,与消费者的沟通越直接、越真诚越能打动消费者的心,信息传播的效度就越高。在“绿色步行”广告中,每一个行人穿过马路时,都参与了与广告信息的沟通过程,并且目睹了自己对绿色环保的贡献,对“环保”有了个更直观的认知与切身的体验。广告往往会推广某种生活方式,推荐某些观点来指导个人进行自我认同。“绿色步行”所倡导的就是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醒人们少开车,多走路。与消费者在现场产生互动,让消费者在平面的空间中获得立体式的体验,让他们看到自我、个体的一小步在共创绿色环境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没有什么比亲身创造、亲眼见证“枯树重生”的场面更能打动人心,他让人们重新审视自我的价值与行动的意义。18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评析创新媒介在广告中的应用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下,消费者被信息洪流重重包裹,信息接受疲劳造就了他们碎片化的信息接受方式,对很多媒介几乎都是浅尝辄止,基于此,很多广告公司提出了“创意媒介”的概念,也就是创意性思维在广告媒介策略中的集中体现。媒介策略,创意先行。一面墙,一页纸,只要有独到的创意,都可以成为广告信息传播的很好的媒介。选择什么样的媒介实际上是在选择与受众的一种关系,一种与受众沟通、交流、对话的方式。创意性地运用媒介,把媒介价值与品牌价值联合起来,让消费者获得独特的价值体验,在眼前一亮的的惊奇中情不自禁地接受广告所要售卖的信息,达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19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评析互动式体验营销的现实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娱乐化创新———让品牌动起来

互动式体验营销的关键是解决吸引力问题,产品和品牌让消费者能接触到只是开始,还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使目标消费者愿意参与进来,进而使品牌价值在其心智中得到确认,影响其消费行为。(2)主动性动态传播——让影响大起来互动式体验营销是要建立与消费者接触并持续发生作用的沟通,并不仅仅是消费者在体验时与你的品牌的偶尔接触,需要对其形式和效果进行动态性传播。(3)由落地到落实——让效果好起来互动式体验营销的意义是使营销行为从对消费者的“展示说教”变为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即从“高空”到“落地”,但对企业来说,从“高空”到“落地”还不完整,需要从“落地”到“落实”。20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1.3溯源中国元素: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篇名:还我山水篇代理:上海智威汤逊广告有限公司客户: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奖项:2009年亚太广告节金奖21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背景命名决定存在。中国元素可以理解为:一切与中国所关联的物质的组合,它既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又可以与其他物质相组合。它的应用具有灵活性、重构性和全息性,便于设计、创意和品牌的化用和传播。它是中国文化的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定义决定意义。相对比较严谨的定义认为:中国元素的内涵是被历代中国人所认同,代表中国文化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图像、符号、文化等具象物质和抽象的精神元素。22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背景本书给出的“中国元素”传播学定义:在传播过程中,作为单一符号或者符号系统而存在的载体,它具有可被表现的物化形态(包括文字、形象、色彩、音符等)和可被再现的观念形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其形态的核心与“中国”相联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聚合概念。23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评析这则运用中国水墨画风格的优秀作品是来自上海智威汤逊广告有限公司为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做的山水系列创意广告,通过中国水墨的风格和元素变异,展现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山水世界,警醒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不要让一个环境优美的自然山水世界将来只能在中国画里出现。24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图1-3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公益广告《山水画》(影视)广告作品25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评析

这支影视作品一开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景色宜人的山水国画,和中国大多数的国画作品类似,美轮美奂,古色古香。但随着镜头的渐渐拉近,音乐节奏的改变,受众就可以惊讶地发现那青青枝丫实为交错林立的变电站,山间的薄雾实为严重污染的废弃,清澈的山间溪流也瞬间蜕化为交通拥堵的画面。如此美好的景象却演变成了如此可怕的现实。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引发思考。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的发生,我们又能为避免这一切的发生做些什么?

从创作手法上来说,这支精致的作品始终采用着移步换景的手法,正所谓“山非山,水非水”,似山而非山,似水而非水。水墨化技法的充分运用也为这支广告的整体格调加分不少,也让这则公益广告从众多说教篇中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却耐人寻外。最后一幕所出现的简单山水画面以及“还我山水”四字直击广告“保护环境”的公益主题。26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图1-4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公益广告《山水画》(平面1)广告作品27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图1-4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公益广告《山水画》(平面2)广告作品28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图1-4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公益广告《山水画》(平面3)广告作品29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评析

这三幅平面系列广告也传达了相同的主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为这个广告的主创人员,上海智威汤逊首席创意官杨耀淙先生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广告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警醒大家,如果我们再不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的大好河山将会像大家从这个广告中感受到的那样,消失殆尽,真正成为我们大家常说的‘水泥丛林’。”三幅平面作品是上海智威汤逊公司和上海新晋现代摄影平面艺术家——杨泳梁合作的结晶。该作品远看是普通的水墨山水,浓淡相宜,如梦似幻;但是近看则是一派触目惊心的景象,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龙门吊、高压塔、汽车长河……有人说,书画类的表现技法最具有中国元素的象征意味。用笔墨来表现中华古韵也是广告人在中国元素表现技法中较早被挖掘并广泛使用的技巧。从形式上来说,运用笔墨技法直接提升了广告的层次内涵。就这则公益广告来说,他对于中国元素的创新性使用,把山水赋予了生命,也给了受众更多关注的角度与思考的途径。30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1.4真情感动上帝:哈药六厂篇名:给妈妈洗脚 客户:哈药集团制药六厂31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背景

2001年,哈药集团的广告铺天盖地,屡屡登上“年度十大恶俗广告”或类似评比名单,是知名度高、美誉度低,后来,发生了“巩俐阿姨”事件,该事件负面影响极大。《妈妈,洗脚》这样带着公益性质的广告就在这种背景下出台了,以此“将功赎罪”。结果这个广告取得了非常好的评价,播放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引发了全国性“为妈妈洗脚”的活动。广告中的小男孩,也就是后来《家有儿女》中夏小雨的扮演者尤浩然,当时只有5岁。32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图1-5

《给妈妈洗脚》广告作品

33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作品简介

给妈妈洗脚,应该是一件关心老人,感恩母爱,最普通不过的事。却在现实生活中让许多人感到有些尴尬与无从下手。而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正是找到了这个切入点。劳累一天年轻的母亲,哄睡了自己的孩子,大汉淋漓地端着一盆洗脚水,在房间里,给母辈洗脚。老人热在脚下,暧在心里,用理解关心的口吻对她说:“忙了一天啦,歇歇吧!”

年轻母亲回答:“不累!妈,烫烫脚,对您的腿有好处!”这个场景被站在房门外的儿子看在眼里,对话又被儿子记在了心里,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振撼!给老人洗完脚的妈妈来到儿子的房间,发现空无一人,这时儿子晃悠晃悠地端来了满满一脸盆热水,嘴里喊着:“妈妈洗脚。”母亲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甜美的笑容。

这时话外音配字幕:“其实,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34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评析

简简单单的一个家庭生活场景的展现却感动了无数的观众,这不但让“给妈妈洗脚”成为了当时为人子女争相效仿的感恩行为,更让观众们记住了一种观念与一个道理。而这则公益广告选择在但是最为主流的电视媒体上投放,也让受众范围与广告影响力最大程度地扩张,其展现远离说教,贴近生活,给受众还原了一个完全真实的场景,具有深刻内涵,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它毋庸置疑都是优秀公益广告的典范。从广告手法上来说,这则广告的亮点是情感诉求。一般来讲,广告对消费者心理影响的过程大体是:吸引注意→引起兴趣→勾起欲望→确信需求→实现购买。而情感广告除了像普通广告一样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影响之外,还对消费者产生以下四方面的影响:1)它们能够影响认知的反应,进而间接地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2)这些情感可能通过经典条件化过程同特定产品联系起来,其结果会影响到对该产品的态度或产品的选择。3)由广告引起的情感,进而又产生对该广告的态度。4)情感的作用还可以转化到使用的体验。35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1.5名人效应闪耀:香港关怀艾滋病基金会篇名:世界爱滋病日——爱在阳光下代理:香港电台客户:香港关怀艾滋病基金会36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背景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艾滋病已波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青少年是受艾滋病威胁的主要人群,但更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主力军。预防艾滋病、战胜艾滋病,所有人责无旁贷。多一个人了解艾滋病,就少一次感染的机会。多一份对患者的宽容,就少一份无知带来的恐慌。

正如联合国艾滋病防治规划署执行主任彼得·皮奥特所言:“我们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感染病毒的人。我们和他们一起斗争,为他们而战。”

37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背景因为对艾滋病本身的不了解,人们往往听到艾滋病就非常抵制,这使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受到很大的阻碍。以往的艾滋病公益宣传广告大多都是采用简单的讲述艾滋病知识或向观众展示真正得了艾滋病的后果等方式,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而《爱在阳光下》则不同,它采用类似歌剧的方式,使得观众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观看,同时了解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众星参加演出不仅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目光,且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使得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加愿意观看并接受广告中传播的艾滋病知识。38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图1-6

《世界艾滋病日——爱在阳光下》广告作品

39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评析

这则名为《世界爱滋病日——爱在阳光下》的公益广告可以说是一则以明星、明星效应为基础的公益广告。所谓名星名人,即是指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对社会公众有较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由于名人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较高,受到社会大众的仰慕和喜爱,因而,名人公益广告更容易引起广告受众的注意。名人公益最大的优势便是在于观众对于明星的认同很大程度上会引导受众对于所传达理念的认同,用关联共鸣的方法来进行传播,影响受众。由香港著名演员刘德华指导的,由港澳台群星参演的公益广告《爱在阳光下》堪称阵容强大,影响深远。《世界爱滋病日——爱在阳光下》的公益广告或许可以称为一部音乐电影,由香港电台制作,由香港关怀爱滋病基金资助。广告宣扬了不要歧视爱滋病人,或许艾滋病人并不需要我们太多的关怀,但是他们需要我们用平常心去对待的主题思想。整部影片选用了《献给爱丽丝》、《卡门》、《新大陆交响曲》等著名曲目。而30余位港台内地明星组成的豪华阵容更使得该剧成为迄今为止汇集华人明星最多的一部广告片。40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广告评析

从细节来看,整个广告中的故事发生在在一个红男绿女纸醉金迷的舞会上,每个人尽情地娱乐,互相传着小道消息,娱乐大众。却在听到“艾滋”这个词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唯恐避之不及,对于艾滋病的认识更是谬误连连,错上加错。这时以刘德华为首的“艾滋病禁卫军”及时出现,给大家普及艾滋病的常识,最后扮演艾滋病人的蔡卓妍出来后,尝试着说出了艾滋病人渴望理解,渴望幸福的心声,舞会上的大众也完成了从恐慌到理解包容最后到关怀的观念转变。

整个过程没有说教没有威吓,只有快乐动听的音乐与充满喜感的的表演。这则充满故事性与兴趣性的广告的播出在大陆港台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则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广告以及之后的“爱在阳光下”公益演唱会是用最贴近受众的方式传达一种对于艾滋病人的人文关怀。艾滋病人也是普通人,他们也需要爱,需要我们的正确对待。41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1.6公益广告概述

公益广告的定义及其属性从公益到公益广告“公益”即为“公共利益”的缩写。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从“公益”衍生出的理论概念、社会行为、组织形式数不胜数。如公益事业,社会公益组织、公益广告等。公益广告的定义本书中对于公益广告的定义是:公益广告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关注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类型。其本质是免费推销某种观念和主张,通过具体主题的反复传播营造特殊的社会氛围,并且有效影响目标受众。42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公益广告内容:禁烟、文明城市、献血、希望工程、保护动物、关爱他人、环保、交通安全、社会公德、保护环境等公益广告的传播平台:电视、广播、杂志、网络及其他新兴的媒介载体公益广告类型:电视公益广告、广播公益广告、报纸公益广告、杂志公益广告、户外公益广告、互动公益广告、网络公益广告等表1-1公益广告的内容及分类43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公益广告的分类及影响公益广告的“广而告之”具有特殊的社会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把公益广告的效果分为意识型与行为型,意识型更倾向于让受众接受某种观念或者改变某种观念,例如保护大熊猫等。而行为型则强调受众对于广告所宣传的内容尽快做出行为上的反应,例如捐款救灾等。

公益广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人们的意识,改变受众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益广告社会性的特点促使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的公益广告水平,体现了这地域民众的文化道德水准和社会风气。44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二.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历程A.中国公益广告的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中期)在我国公益广告的萌芽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的公益广告大多以标语口号的形式出现,内容上以政治、军事为主。B.中国公益广告的第二个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直到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广告业的高歌猛进,1986年贵州电视台推出了我国第一则公益广告“节约用水”。这是中国第一则经过专业化创作的电视公益广告,标志着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的诞生。

1987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首次推出一档特殊的电视专题栏目——《广而告之》。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公益广告栏目,它每天播放一到两次,每次一分钟或30秒,在中国公益广告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45中国经典广告案例评析之公益广告5/9/2024C.中国公益广告的第三个阶段(80年代到2000年)从1987到1997这十年间,我国的公益广告得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