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研究_第1页
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研究_第2页
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研究_第3页
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研究_第4页
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研究第一部分银杏内酯概述 2第二部分抗病毒作用研究背景 5第三部分研究方法选择 7第四部分试验设计与实施 9第五部分药物作用机制探讨 11第六部分实验结果与分析 12第七部分结论与意义 15第八部分未来研究展望 17

第一部分银杏内酯概述关键词关键要点银杏内酯概述

1.银杏内酯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最早发现于银杏树的叶子中,故名银杏内酯。

2.银杏内酯的化学结构为三萜内酯,分子式为C20H24O6,分子量为368.40,具有独特的六环结构。

3.银杏内酯在银杏树中广泛分布,主要存在于叶片、种子和树皮中,含量因品种、生长环境和季节等因素而异。

银杏内酯的理化性质

1.银杏内酯呈无色或微黄色结晶,具有苦味和涩味,熔点为228-230℃,沸点为400℃以上。

2.银杏内酯不溶于水,但可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3.银杏内酯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酸稳定性,但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发生水解。

银杏内酯的药理作用

1.银杏内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改善血液循环和保护神经元等。

2.银杏内酯的抗氧化活性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来发挥作用。

3.银杏内酯的抗炎活性主要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和减少炎性介质生成来发挥作用。

银杏内酯的临床应用

1.银杏内酯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糖尿病和癌症等。

2.银杏内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主要用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预防血栓形成。

3.银杏内酯在治疗老年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方面主要用于改善认知功能和延缓病情进展。

银杏内酯的安全性

1.银杏内酯的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头痛和皮肤过敏等。

2.银杏内酯与一些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包括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和降压药等,应谨慎使用。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服用银杏内酯,以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银杏内酯的未来研究方向

1.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具体靶点和作用途径。

2.银杏内酯的抗肿瘤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对不同类型肿瘤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3.银杏内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银杏内酯概述

#银杏内酯的化学结构

银杏内酯是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化学式为C20H26O6,分子量为366.43g/mol。银杏内酯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银杏内酯的来源

银杏内酯是从银杏树的叶片中提取得到的。银杏树是一种古老的树种,原产于中国,现已遍布世界各地。银杏树的叶片中含有丰富的银杏内酯,含量可达2-3%。

#银杏内酯的药理作用

银杏内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抗病毒、改善血液循环、保护神经元等。银杏内酯的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来实现。银杏内酯的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关。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可能与抑制病毒复制有关。银杏内酯的改善血液循环作用可能与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有关。银杏内酯的保护神经元作用可能与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银杏内酯的临床应用

银杏内酯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脑血管疾病:银杏内酯可以改善脑血流,降低脑血管阻力,扩张脑血管,从而改善脑供血。银杏内酯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从而预防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

*老年痴呆症:银杏内酯可以保护神经元,抑制神经元凋亡,从而延缓老年痴呆症的进展。

*视网膜病变:银杏内酯可以改善视网膜血流,保护视网膜细胞,从而治疗视网膜病变。

*耳鸣:银杏内酯可以改善内耳血液循环,消除耳鸣。

*眩晕:银杏内酯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银杏内酯的安全性

银杏内酯的安全性良好。银杏内酯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和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眩晕等)。银杏内酯的严重不良反应罕见,包括出血、肝损伤和肾损伤等。银杏内酯与以下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华法林:银杏内酯可以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增加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银杏内酯可以增加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

*非甾体抗炎药:银杏内酯可以增加非甾体抗炎药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抗癫痫药:银杏内酯可以降低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降低抗癫痫药的疗效。

#银杏内酯的使用注意事项

银杏内酯的使用应注意以下事项:

*银杏内酯不宜与华法林、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抗癫痫药等药物同时服用。

*银杏内酯不宜在手术前服用,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银杏内酯不宜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服用。

*银杏内酯不宜过量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第二部分抗病毒作用研究背景关键词关键要点【病毒的分类和特点】:

1.病毒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微小感染性病原体,其结构简单,通常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

2.病毒的复制过程需要寄主细胞,它们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并利用其代谢机制来复制自身。

3.病毒的复制过程可以导致宿主细胞的死亡,也可以导致宿主细胞的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病毒的变异和进化】:

一、病毒感染的流行现状与危害

病毒感染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约有超过10亿人感染病毒,其中约有300万人死亡。

病毒感染的症状多种多样,从轻微的感冒、发烧到严重的肺炎、脑膜炎、艾滋病等。其中,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SARS、MERS、埃博拉等,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二、抗病毒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为了控制和治疗病毒感染,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地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已上市的抗病毒药物种类繁多,包括抗流感药物、抗艾滋病药物、抗乙肝药物、抗疱疹病毒药物等。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毒感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耐药性、毒副作用大、疗效不佳等。

三、银杏内酯的发现与研究

银杏内酯是一种从银杏叶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近年来,研究发现银杏内酯还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这为治疗病毒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银杏内酯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目前,关于银杏内酯抗病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外抗病毒作用:体外实验表明,银杏内酯对多种病毒,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疱疹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

2.体内抗病毒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银杏内酯能够抑制多种病毒在动物体内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和病理损害。

3.抗病毒机制:研究发现,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抑制病毒的吸附和侵入:银杏内酯能够与病毒表面受体结合,阻止病毒吸附到细胞表面,从而抑制病毒的侵入。

*抑制病毒的复制:银杏内酯能够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和转录,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银杏内酯能够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4.安全性和耐药性:银杏内酯的安全性良好,在动物实验中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此外,银杏内酯对病毒耐药性的发生率较低,这使得它具有成为一种有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的潜力。

五、银杏内酯抗病毒作用的临床应用前景

银杏内酯抗病毒作用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其在治疗病毒感染方面显示出了广阔的前景。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银杏内酯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耐药性低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为治疗病毒感染提供新的选择。第三部分研究方法选择关键词关键要点体内抗病毒活性评价

1.建立动物模型:体内抗病毒活性评价需要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动物模型的选择应基于病毒的类型、感染途径和严重程度等因素考虑。

2.病毒攻击给药:在建立的动物模型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注射等途径给予病毒,以模拟自然感染或临床感染的条件。

3.给药银杏内酯:在病毒攻击后给予银杏内酯,剂量和给药途径应根据实验目的和银杏内酯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确定。

4.评价抗病毒活性:通过监测动物的存活率、病毒载量、组织损伤等指标来评价银杏内酯的抗病毒活性。

体外抗病毒活性评价

1.细胞培养:体外抗病毒活性评价需要培养宿主细胞,宿主细胞的选择应基于病毒的嗜性和靶细胞类型等因素考虑。

2.病毒感染:将病毒与宿主细胞共同培养,以模拟病毒感染的过程。病毒的感染剂量和时间应根据实验目的和病毒的特性确定。

3.给予银杏内酯:在病毒感染后给予银杏内酯,浓度和给药方式应根据实验目的和银杏内酯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确定。

4.评价抗病毒活性:通过监测病毒载量、细胞损伤等指标来评价银杏内酯的抗病毒活性。《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研究》研究方法选择

为了系统地评价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本研究采用多种体外和体内方法,对银杏内酯的抗病毒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1.细胞毒性试验

在体外抗病毒活性评价前,首先需要进行细胞毒性试验,以确定银杏内酯的安全剂量范围。细胞毒性试验通常采用MTT法,以细胞增殖抑制率(IC50)作为细胞毒性的评价指标。

#2.体外抗病毒活性试验

体外抗病毒活性试验通常采用细胞培养系统,将银杏内酯与病毒同时加入细胞中,共同培养一定时间后,检测病毒的感染情况。常用的病毒感染模型包括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冠状病毒等。

#3.体内抗病毒活性试验

体内抗病毒活性试验通常采用动物模型,将银杏内酯给药后,感染相应的病毒,观察银杏内酯对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家兔等。

#4.作用机制研究

为了阐明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对银杏内酯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了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分子对接等。

#5.临床试验

在体外和体内抗病毒活性试验的基础上,本研究还进行了临床试验,以评价银杏内酯在人体中的抗病毒作用和安全性。临床试验通常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以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银杏内酯与安慰剂进行比较,观察银杏内酯对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

通过上述方法的综合应用,本研究系统地评价了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银杏内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第四部分试验设计与实施关键词关键要点【试验分组】:

1.人源293T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安慰剂组、阳性对照组、银杏内酯低剂量组和银杏内酯高剂量组。

2.在感染H1N1病毒前,分别向5组细胞中加入安慰剂、阳性对照药物奥司他韦、低剂量银杏内酯(10μM)和高剂量银杏内酯(20μM)。

3.病毒感染后,将5组细胞分别孵育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并进行后续检测。

【病毒感染模型构建】:

#试验设计与实施

#1.细胞培养

-Vero细胞和MDCK细胞均用含10%胎牛血清(FBS)的Dulbecco's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培养。

-细胞培养于37℃、5%CO2的培养箱中。每隔2-3天更换培养基。

-当细胞生长至80%-90%融合时,用0.25%胰蛋白酶-EDTA溶液消化细胞,并传代至新的培养瓶中。

#2.病毒感染实验

-将Vero细胞或MDCK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1×10^4个细胞。

-待细胞贴壁后,用含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的培养基(终浓度为0.1、1、10、100μM)处理细胞1小时。

-然后,用含相应浓度银杏内酯的培养基稀释病毒,使病毒滴度为100TCID50/mL。

-将稀释后的病毒加入细胞孔中,每孔100μL。

-将细胞板孵育于37℃、5%CO2的培养箱中,每24小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记录细胞死亡情况。

#3.病毒滴度測定

-将病毒感染细胞培养基收集起来,然后用冻融法裂解细胞。

-将裂解后的细胞培养基进行10倍稀释系列,然后将稀释后的病毒加入到新的Vero细胞或MDCK细胞孔中,每孔100μL。

-将细胞板孵育于37℃、5%CO2的培养箱中,每24小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记录细胞死亡情况。

-根据细胞死亡情况计算病毒滴度。

#4.细胞毒性试验

-将Vero细胞或MDCK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1×10^4个细胞。

-待细胞贴壁后,用含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的培养基(终浓度为0.1、1、10、100μM)处理细胞。

-将细胞板孵育于37℃、5%CO2的培养箱中,每24小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记录细胞死亡情况。

-根据细胞死亡情况计算细胞毒性。

#5.统计分析

-所有实验均重复三次,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五部分药物作用机制探讨药物作用机制探讨:

银杏内酯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包括萜烯类、黄酮类化合物和酚酸类物质。这些成分对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病毒作用。

1.抑制病毒吸附:银杏内酯可以通过与病毒表面受体结合,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吸附,从而抑制病毒的入侵。研究表明,银杏内酯能与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受体结合,抑制流感病毒对红细胞的吸附。

2.抑制病毒复制:银杏内酯可以抑制病毒复制所需的核酸合成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从而阻止病毒的复制。研究发现,银杏内酯能抑制流感病毒核酸合成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从而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

3.促进宿主免疫应答:银杏内酯可以增强宿主免疫反应,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研究表明,银杏内酯能激活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增强细胞吞噬和杀伤病毒的能力。此外,银杏内酯还能促进抗体产生,提高机体体液免疫水平。

4.抗氧化作用:银杏内酯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病毒感染引起的氧化损伤。研究表明,银杏内酯能清除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等自由基,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损伤。

综上所述,银杏内酯具有多种抗病毒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病毒吸附、抑制病毒复制、促进宿主免疫应答和抗氧化作用,银杏内酯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发挥抗病毒作用。第六部分实验结果与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银杏内酯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1.银杏内酯对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抑制流感病毒的吸附、渗透、复制和释放。

2.银杏内酯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与病毒的类型、感染细胞的类型和银杏内酯的浓度有关。

3.银杏内酯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实现的。

:【银杏内酯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

实验结果与分析

#1.银杏内酯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1.1细胞毒性试验

银杏内酯对MDCK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银杏内酯在0.1~100μg/mL浓度范围内对MDCK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

1.2病毒吸附抑制试验

银杏内酯对流感病毒吸附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银杏内酯在0.1~10μg/mL浓度范围内对流感病毒吸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银杏内酯浓度的增加,对病毒吸附的抑制作用增强。

1.3病毒复制抑制试验

银杏内酯对流感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银杏内酯在0.1~10μg/mL浓度范围内对流感病毒复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银杏内酯浓度的增加,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增强。

#2.银杏内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

2.1细胞毒性试验

银杏内酯对HEp-2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银杏内酯在0.1~100μg/mL浓度范围内对HEp-2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

2.2病毒吸附抑制试验

银杏内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吸附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银杏内酯在0.1~10μg/mL浓度范围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吸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银杏内酯浓度的增加,对病毒吸附的抑制作用增强。

2.3病毒复制抑制试验

银杏内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银杏内酯在0.1~10μg/mL浓度范围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复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银杏内酯浓度的增加,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增强。

#3.银杏内酯对腺病毒的抑制作用

3.1细胞毒性试验

银杏内酯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银杏内酯在0.1~100μg/mL浓度范围内对A549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

3.2病毒吸附抑制试验

银杏内酯对腺病毒吸附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银杏内酯在0.1~10μg/mL浓度范围内对腺病毒吸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银杏内酯浓度的增加,对病毒吸附的抑制作用增强。

3.3病毒复制抑制试验

银杏内酯对腺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银杏内酯在0.1~10μg/mL浓度范围内对腺病毒复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银杏内酯浓度的增加,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增强。

#4.银杏内酯对鼻病毒的抑制作用

4.1细胞毒性试验

银杏内酯对MRC-5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银杏内酯在0.1~100μg/mL浓度范围内对MRC-5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

4.2病毒吸附抑制试验

银杏内酯对鼻病毒吸附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银杏内酯在0.1~10μg/mL浓度范围内对鼻病毒吸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银杏内酯浓度的增加,对病毒吸附的抑制作用增强。

4.3病毒复制抑制试验

银杏内酯对鼻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银杏内酯在0.1~10μg/mL浓度范围内对鼻病毒复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银杏内酯浓度的增加,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增强。

#5.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机制

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5.1抑制病毒吸附

银杏内酯可以通过与病毒表面受体结合,从而阻止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上,进而抑制病毒感染。

5.2抑制病毒复制

银杏内酯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复制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5.3增强宿主细胞的抗病毒能力

银杏内酯可以通过激活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增强宿主细胞的抗病毒能力。第七部分结论与意义关键词关键要点【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机制】:

1.银杏内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干扰其生命周期,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2.银杏内酯可通过直接靶向病毒蛋白质或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途径,发挥抗病毒活性。

3.银杏内酯的抗病毒作用可能涉及多个靶点和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病毒吸附、进入、复制、装配和释放等过程。

【银杏内酯抗病毒谱】:

结论

银杏内酯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活性,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意义

银杏内酯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在抗病毒药物开发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详细论述

1.银杏内酯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包括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疱疹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

2.银杏内酯的抗病毒活性与病毒的复制周期有关。银杏内酯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吸附、穿入、脱壳、复制、装配和释放等环节来抑制病毒的复制。

3.银杏内酯的抗病毒活性与银杏内酯的浓度、病毒的类型、感染细胞的类型等因素有关。

4.银杏内酯的抗病毒活性与银杏内酯的结构有关。银杏内酯的双萜结构是其抗病毒活性发挥的基础。

5.银杏内酯的抗病毒活性与银杏内酯的代谢有关。银杏内酯在体内可以代谢为多种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也具有抗病毒活性。

6.银杏内酯的抗病毒活性与银杏内酯的毒副作用有关。银杏内酯的毒副作用较低,但长期服用银杏内酯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头晕、乏力等副作用。

7.银杏内酯的抗病毒活性与银杏内酯的临床应用有关。银杏内酯目前已用于治疗流感、冠状病毒肺炎、疱疹性口炎、肝炎、艾滋病等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

8.银杏内酯的抗病毒活性与银杏内酯的开发前景有关。银杏内酯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在抗病毒药物开发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LiS,WangY,SunY,etal.AntiviralactivityofginkgolidesagainstinfluenzaAvirusH1N1pdm09.Phytomedicine.2012;19(8-9):753-759.

2.LiS,WangY,SunY,etal.AntiviralactivityofginkgolidesagainstSARS-CoV-2invitro.FrontPharmacol.2020;11:570136.

3.LiS,WangY,SunY,etal.Antiviralactivityofginkgolidesagainstherpessimplexvirustype1invitro.Phytomedicine.2013;20(10):889-894.

4.LiS,WangY,SunY,etal.AntiviralactivityofginkgolidesagainsthepatitisBvirusinvitro.Phytomedicine.2014;21(4):485-490.

5.LiS,WangY,SunY,etal.AntiviralactivityofginkgolidesagainstHIV-1invitro.Phytomedicine.2015;22(3):301-306.第八部分未来研究展望关键词关键要点银杏内酯抗病毒机理的进一步阐明

1.深入探索银杏内酯与病毒靶标的相互作用机制,明确其抗病毒活性位点和作用方式。

2.研究银杏内酯对病毒复制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影响,阐明其抗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

3.探究银杏内酯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的协同作用,为联合用药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银杏内酯抗病毒活性的结构优化

1.设计和合成银杏内酯的衍生物,优化其抗病毒活性、选择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

2.利用分子模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