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诗歌(详解、翻译)_第1页
2014高考诗歌(详解、翻译)_第2页
2014高考诗歌(详解、翻译)_第3页
2014高考诗歌(详解、翻译)_第4页
2014高考诗歌(详解、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考诗歌任务分配1、课标一卷、课标二卷2、大纲卷、湖南卷3、安徽卷、广东卷〔参考天一卷〕4、江西卷、山东卷5、湖北卷、重庆卷6、福建卷、北京卷7、辽宁卷、四川卷8、天津卷、浙江卷9、江苏卷、任选一首要求:1、说明省份。2、抄诗,翻译。3、抄题,答案。4、讲解:读诗1,读翻译2,讲诗3、4,分析题和答案设定5,总结归纳6。〔小组合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课标卷1春风吹拂细雨,细雨如丝,围绕着惨败的花枝。凋花落下就被打湿粘在地面无法飞起。这时,小池塘中的寒水清澈将要吹起层层涟漪,雨过初晴却已临近黄昏,红日已西沉。将帘幕半卷,却见燕儿成双成对地飞回。想要掩饰住内心的愁绪却又无奈透露在眉间。转回身子准备整顿案几上的残棋预备落子,思忖应对棋局沉吟中却不禁迟疑。8、答〔1〕上半阙借景抒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悲凉的感情基调。〔2〕春风吹雨,残枝落花满地,给人一种悲凉的伤春之感。池塘水波起了层层涟漪,雨过初晴,日已西沉,更笼罩着一层悲凉的气氛。9、答〔1〕末两句表现了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绪。〔2〕这两句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达的。〔3〕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继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缓慢。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

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课标卷2韦庄: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人,晚唐诗人、词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韦诗翻译】

常常在外漂泊流离,已经习惯于远别家乡亲人。随意地挥一挥衣袖,就远走客居异乡。一觉醒来,归梦破碎,孤灯之下,依然身在江南。心情惆怅,起身出户,见一轮明月,已斜挂山顶。【郭诗翻译】世代生活在海边,芦苇深处掩映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晚上灯前主客相聚,笑声不断,渔人讲述,海上捕鱼晚上归来,有青天一轮明月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8、答〔1〕运用了虚实结合、衬托的手法。〔2〕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惯别家”“的豁达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3〕末句再用“山月斜”衬托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参加,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9、答: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孤独与惆怅。郭诗的“灯前”表现出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大纲卷刘长卿,晚唐诗人,诗作多写政治失意、乱离之作,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尤长五言,称“刘随州”“五言长城”。翻译: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国风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1〕,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2〕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3〕。之子于归,宜〔4〕其家人。〔1〕于归: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2〕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肥大的样子。〔3〕蓁蓁(zhēn):繁茂的样子。〔4〕宜:和顺、亲善。湖南卷1《诗经》章法结构。章法结构:指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一般律诗、绝句讲究起承转合;词分上下阙〔上景下情、上实下虚、上叙下议〕。重章叠唱〔复沓〕: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翻译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1、请从比兴运用的角度鉴赏全诗。答: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渲染铺垫,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阮郎归西湖春暮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南宋]马子严安徽卷翻译清明以后,寒食过去,花香渐远,花红渐稀。即便是翻腾了衣装,热闹了苏堤,强要留住春天。但春天又如何知道,又岂能强留。雨中花,渐渐颜色褪去;柳絮舞,奈何零落泥中。踏青的女子,再无追逐春色的意趣,停下了脚步。一艘两艘三艘船,叫来载人归去。人归去,春也归去。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答:“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伤心和无可奈何。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答:“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衬情,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望江怨·送别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1〕。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⑴杪:树梢。清万树广东卷翻译〔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目送行舟,一直望到远去的小舟过了树木的梢头,此时,愁如云积,小舟渐行渐远,最后船体已不可见,惟见点点白帆,比沙鸥还小。这时刚好有人“催去早”,词人心中生恨,反倒责怪起催促者来,更感慨假设非残照只余“一竿”高,怕还会与友人相叙一番吧。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答:前四句描写了词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离去,一叶扁舟渐行渐远,小舟越过树梢,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直到看不见,仍久久不愿离去。词人心中感到愁云惨淡,整个送别的画面悲凉寂寥。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答:夕阳还有“一竿红”,离天黑尚早。词人心中生恨,反倒怪起催促者来,这里的“怪”进一步反衬了“不舍”,这句词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怪”的反常心理,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从而可以看出两人友情之深。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江西卷背景作于公元1099年。时苏轼六十四岁,已贬谪儋州〔州治在今海南岛儋县〕两年。他身为“罪人”,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幸得王介石等人的帮助,在城南“污池之侧桄榔树下”,筑了五间泥房以居。他和当地人民有很深的感情。诗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地的好友。翻译三四个扎着小辫儿的黎族儿童,口中吹着葱叶送着我这个略带醉意的老翁。不必在意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我在溪边吹吹这舞雩台上的凉风,惬意舒适啊!〔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答:《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答: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送,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送,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寻诗两绝句其一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其二爱把山瓢莫笑侬②,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山东卷翻译楚酒使人三日大醉,困意渐生。园中之花经雨后姹紫嫣红。无人能够画出陈居士,来到亭子一角方能见得他沐浴春风,酝酿诗情。闲来无事经常把玩这粗陋的酒器,请不要笑话我。借酒浇愁,在我烦恼的时候它对我催眠有奇特的成效,使我沉沉睡去。醒来时,我推开窗户寻找诗情,此时天上一轮明月,地上乔木峥嵘,多么清幽啊!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南北宋之交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有《简斋集》。〔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焉红,色彩艳丽。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答: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早发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①鲁酒:人们邀请客人饮酒,常谦称自己的酒为“鲁酒”,表示酒很薄。②事:伺候、侍奉。这里指相伴左右,相随。③雁:诗人去北边大漠时应是深秋时节,诗人北行,雁南飞,故曰背行。④关,应为云伽关。⑤羸léi,瘦弱。⑥塞城:边塞之城。当时诗人是去唐朝的单于大都护府,前身是云中都护府,是唐代中央政府设在幅员内最北的军政机构之一。湖北卷罗邺:

晚唐诗人,有“诗虎”之称。与宗人罗隐、罗虬齐名,号“江东三罗”。一生不得志,参加科考十余次均不中,后经韦庄推荐被朝廷补阙,做了一些小官。在光启末年至大顺间(888—891),罗邺以垂老之身,踉啮北行,往单于帐前任职。生活在万里沙漠中,举目无亲,举事无成,前途无望,郁郁而终。翻译请人饮酒喝醉,醒来时,我发现客人散尽,只剩一点残灯,尽管天还未亮,我早已便携剑登程。我冒着飞雪前行,内心愁苦不堪,隐约能听见雄鸡唱晓的声音。我单独一人向寥廓、寒冷的大漠北行,列队的大雁却向温暖的南方掠去。白草漫野,只有接近云伽关时,我才能微微辨出前行的道路。紫河冰封,无声的严寒凝冻了往昔奔流的河水。京城和单于都护往来的距离本身就路途遥远,更何况我这个被迫前来作客边塞之城的老头儿呢?〔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经携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答:“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单独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重庆卷翻译花朵零落让你的心意实在难以承受,于是飞向泥土,细心地一瓣瓣衔起,携瓣飞归彩绘的梁栋修补斑驳花口。俯瞰半缄珠帘,乌衣巷已掺杂颓败,最难消解王谢堂前寥落的遗憾悲哀。呢喃话语,诉说着千种兴衰的感慨,怕只有那些年老的僧人才能够明白。张潮:亦称张渐,字山来,号心斋,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刻书家,官至翰林院孔目。著名的作品有《幽梦影》、《虞初新志》、《花影词》、《心斋诗集》等。注解:①商调:宫调名。黄莺儿:曲牌名。赠燕:曲题。②难堪:承受不了。③着意衔:用心用嘴叼。④半缄:半开半合。⑤半掺:破落、颓败掺半。⑥谙:熟悉,知晓。(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答:拟人,用典,虚实结合。【解析】“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答:因为燕子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解析】“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房梁上斑驳的花朵,“落花”说明是春末。前四句写燕子惜花故衔花,实那么寄托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①草团标: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福建卷翻译

自己所居住的圆形茅屋正对着山凹。山竹炊粳米饭,山水煮山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住在山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风光。山涧泉水叮咚作响犹如冰敲月牙一般,清扫石磴的声音惊得林鸦四散飞起。山色正美,山景可夸,仰望山外晴霞,指点着山下的房舍田畴。(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反衬出山间的幽静安谧。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瘦。北京卷翻译韦曲春花绽放得那般自由招摇,每家每户盛开很让人又爱又恼。这时节真该整日绿酿斟满酒樽,可我已白发苍苍应能禁住春光。锋利凸出的石角钩住扯破衣装,藤萝梢头钻出的新叶夺目鲜亮。什么时候才能据有这丛丛绿竹,成为我头戴小乌巾的隐逸之乡。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厌倦情绪。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辽宁卷注释:①访牟存叟南漪钓隐:此词为访友而作,写园林情趣。牟存叟,牟子才,字存叟,因喜好吴兴山水,遂家迁居湖州南门。又据周密《癸辛杂识》记世,“南漪钓隐”为牟存叟家花园的名字,园中有硕果轩、元祐学堂、芳菲二亭、桴舫斋、岷峨一亩宫诸景。翻译:

我午梦刚刚醒来,把帘子卷起,将春天的愁闷放出去。白日漫长又无诗朋酒侣,只有与黄鹂相对而语。柳絮纷飞,蘋草吐露香气,呵,原来春天就在这里。我们划船前去寻觅春意,心想吟诗尚未构思成句,砚池中已洒满了梨花雨。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答:此句采用了比较〔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比较比较: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或使画面灵动鲜明,或表情达意更别致隽永。P213<五三>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2.拟物。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

,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四川卷背景

赵执信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此时当作于赵执信被革职之后。翻译

高高地在小阁居住,自甘终老山林,闲时吟诗作赋也丝毫不为秋天到来而悲怆。远眺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而昏黄的上弦月偏偏照临在疏林之上。湖上月夜景色浩渺无边笼罩着一层烟雾有孤鸿掠空投影水中,菊花都被卷地而来的霜风所凋残全无姿态。深夜还坐对短烛无法入睡,在喝闷酒,已是快天亮的时候了,北斗七星已经低落打横,却连看都懒得看。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答案】“常”即常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即偏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忧愁落寞之感。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那么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长今,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天津卷《暮春》三月暮春时节,芳草凋谢,只有落花知道我内心的春愁。春风将尽,白色的柳絮随着春风飘飘,夕阳独木,只有杜鹃鸟的苦啼。《暮春山间》

慢慢走在春天的山林里面,春天的天日很长,黄莺没在歌唱,燕子却飞来飞去忙着找食。桃花飘零,落红没有人注意,在山涧溪流中洗手却闻得到桃花的香。〔1〕《暮春》一诗,春之“暮”表达在何处?答: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或: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答: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五三P211〕〔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愉悦闲适之情。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浙江卷日落时众山昏暗下去,雨势繁密。此时我怎能忍受和友人两处分宿而能共同听到猿猴那一声声哀鸣啊!碧深的江水映着天青色,江边上有一片片红叶,眼睛看到很远的地方,但映入眼中的只有秋天的枫树,为已经离去的春天感到忧伤。猿猴并不是因为有什么哀愁而啼叫,只是因为行人心里忧愁因而觉知此声凄愁。翻译1.这两首诗都以_猿声_来写愁。〔2分〕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答:先景:①李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徐诗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后情:②李诗以“那堪”唱叹直接抒情〔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