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_第1页
《便携式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_第2页
《便携式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_第3页
《便携式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_第4页
《便携式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879—XXXX

代替DL/T879-2004

便携式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

Portableequipmentforearthingorearthingandshort-circuiting

(IEC61230:2008MOD)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1

DL/T879—XXXX

便携式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便携式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的设计、制造、选择、使用与保养。

本标准规定的便携式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适用于已停电的交流或直流输电、变电、配电及低压系统

的线路及电气设备,也适用于试验室或试验设备上临时装设的接地短路装置。

本标准适用范围包括接地装置、短路装置、接地短路装置及其绝缘部件。

注:本标准规定的装置或设备在使用时必须遵从相应场合下的安全工作规程,应将安装和拆除接地或接地短路装置

视为带电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9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c:接触点和连接件的二氧化硫试验

GB/T2900.55电工术语带电作业

GB/T603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10IRHD~100IRHD)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1022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13035带电作业用绝缘绳索

GB13398带电作业用空心绝缘管、泡沫填充绝缘管及实心绝缘棒

GB/T13870.1电流对人和家畜的效应第1部分:通用部分

GB/T13870.5电流对人和家畜的效应第5部分:生理效应的接触电压阈值

GB/T14286带电作业工具设备术语

GB/T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

DL/T1476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55、GB/T1428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便携式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portableequipmentforearthingorearthingandshort-circuiting

为了使电力线路或电气设备临时性地接地或接地并短路,能够通过人工或机械进行安装及拆卸的装

置。它包括接地线缆、短路线缆或短路条、接地端线夹、线路端线夹、连接束、绝缘部件等部分(见附

录A)。

3.2

1

DL/T879—XXXX

接地线缆earthingcable

是连接接地端线夹与线路端线夹或接地端线夹与连接束的线缆,采用多股软导线。

3.3

短路线缆short-circuitingcable

是连接线路端线夹与另一个线路端线夹或线路端线夹与连接束的线缆,采用多股软导线。

3.4

短路条short-circuitingbar

作用与短路线缆相同,为条状或管状硬导体。

3.5

接地端线夹earthclamp

直接或通过连接片连接在接地线缆或短路线缆上的夹持装置。用来与接地系统连接,可以直接连接,

也可通过固定连接点连接。

3.6

线路端线夹lineclamp

直接或通过连接片连接在接地线缆、短路线缆、短路条或接地操作杆上的夹持装置。用来与线路导

线、节点或其他传送电流的导体连接,可以直接连接,也可通过固定连接点连接。

3.7

固定连接点fixedconnectionpoint

在接地端或线路端特别为线夹连接设计的部分,如:球形插头、圆柱形螺栓、弓弧、挂钩、箍圈、

接触柱等。

3.8

连接束connectingcluster

连接短路线缆的元件。它将短路线缆直接或通过连接片等方式互相连接,并与接地线缆或接地端线

夹相连。

3.9

绝缘部件insulatingelement

将线路端线夹安装到需要接地或接地并短路的线路导线、节点或其他传送电流的导体上时,作业人

员或机械直接握持并进行操作的绝缘工具,包括接地操作杆、接地绝缘绳等。

3.10

接地操作杆earthingstick

连接线路端线夹、短路条或导电延伸棒的绝缘部件。它具有固定或可拆卸的连接器。

3.11

导电延伸棒conductiveextensioncomponent

接地操作杆与线路端线夹间的刚性导体,是接地或短路线缆的延伸部分。

2

DL/T879—XXXX

3.12

额定时间trratedtimetr

接地或接地短路装置承受短路电流的时间,额定时间tr通常取以下几个标准值:3s,2s,1s,0.75s,

0.5s,0.25s,0.1s。

3.13

额定电流IrratedcurrentIr

接地或接地短路装置使用过程中,在额定时间下允许承受的短路电流有效值,装置的额定电流Ir

与额定时间tr相对应,表示为Ir(tr),例如:Ir(3),Ir(2),Ir(1),Ir(0.75),Ir(0.5),Ir(0.25),Ir(0.1)。

3.14

试验电流IttestcurrentIt

对接地或接地短路装置进行短路电流试验时,试验电流的有效值。

3.15

最大峰值电流ImmaximumpeakcurrentIm

流过接地或接地短路装置的短路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通常为短路瞬间第一个周波的电流峰值。

3.16

额定最大峰值电流ImrratedmaximumpeakcurrentIm

接地或接地短路装置使用过程中,允许承受的最大峰值电流。

3.17

试验最大峰值电流ImtratedmaximumpeakcurrentIm

对接地或接地短路装置进行短路电流试验时,试验电流(绝对值)的最大值。

3.18

峰值电流系数npeakcurrentfactorn

流过接地或接地短路装置的短路电流最大值与有效值的比值。

4要求

4.1一般要求

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应能够适应电气设备安全接地和短路的要求(见附录B)。

当按使用说明书安装装置时,按照设计,装置应该能够承受安装位置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所产

生的电动力及发热,而不对人产生任何电气、机械、化学或热学方面的危害。设备在室内使用时,应调

节适当的环境温度,使其有利于工作人员的撤离和降低有毒蒸汽的浓度,同时避免对设备或建筑造成长

期损害。

根据一般气候条件,装置的正常使用温度范围在-25℃~+55℃。另外还有暖(W)和冷(C)这两

种特别分类。

分类如下(见表1):

3

DL/T879—XXXX

表1特殊的温度分类

分类温度范围

暖(W)-5℃~+70℃

冷(C)-40℃~+55℃

对装置的要求与验证装置是否达到要求而所要进行的必要测试,生产厂家与用户可协商进行,而对

设备的任何附加要求及指定试验,用户可在订单中提出。

4.2额定电气参数

接地或接地短路装置承受短路电流的能力通过额定电流Ir、额定时间tr和额定最大峰值电流Imr(或

峰值电流系数n)来表征。装置额定参数的选择应按安装位置系统最大短路容量决定(见附录B.2.4)。

注:适用于本标准的装置、设备及其部件需基于短路电流下的电-热效应及电-动效应进行设计和选型,通过额定电

流、时间及最大峰值电流来评价其承受短路电流的能力,因此本标准不给出额定电压,但装置的几何尺寸通常与安装对

象的额定电压有一定联系(见表A.1)。

4.3接地及短路线缆

接地及短路线缆应满足一些特殊要求,包括:

——重量尽量轻;

——在正常使用和存放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便于盘卷携带;

——在短路电流下不发生熔断。

注:接地及短路线缆、短路条的横截面通常根据短路电流的温升效应进行选取(见附录B.2.2),表2给出了标称等

效铜质横截面下允许承受的短路电流有效值。

表2线缆与/或短路条标称等效铜质截面下允许承受的短路电流有效值单位:kA

线缆与/或短路条的等效铜质横截面积短路电流持续时间

mm20.1s0.25s0.5s1s

1612.47.875.573.94

2519.412.38.706.15

3527.217.212.28.61

5038.924.617.412.3

7558.336.926.118.5

9573.946.733.123.4

12093.459.041.729.5

线缆的绝缘护层应具备对机械、化学损伤的防护能力。绝缘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mm,且应耐受50V

的有效值。

注:关于护层的颜色,有两种常见的:①亮色,如橘红色或红色,用来增加装置的清晰度,不同用户可有不同的要

求。②透明的,以便于观测导线的受腐蚀情况或表面导线束的损坏迹象,但反复使用后,透明度常会变差。

4.3.1用于直接接地系统的接地线缆

用于直接接地系统的接地线缆应该与相连的短路线缆或短路条具有相同的横截面。

4.3.2用于非直接接地系统的接地线缆

4

DL/T879—XXXX

用于非直接接地系统的接地线缆的横截面可小于相应的短路线缆或短路条,但不能小于表3所示数

值。

表3与短路线缆和/或短路条横截面相关的接地线缆的最小横截面

短路线缆与/或短路条的等效铜质横截面积接地线缆的最小铜质横截面积

mm2mm2

1616

2516

3516

5025

7535

9535

≥12050

4.4短路条

所选择的短路条应能承受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电动力及发热(见附录B.2.4)。

4.5装置内部的连接

线缆与刚性部分(如接线鼻、线夹、连接束等)的连接部位的抗疲劳性能应良好。连接时应非常小

心,以确保连接部位的通流能力满足承受额定短路电流的要求。不允许通过焊接进行连接。如果主要的

连接物被接在中间部分(如线缆接线鼻)上,则应防止连接部位松动。如果采用单个螺钉或螺母,则应

将它们直接与弹簧垫圈相连,以防止滑动或转动。

装置内部的连接应按照5.2的要求进行目视检查,按照5.4、5.5和5.7的要求进行试验。

4.6线夹

线夹与导线或固定连接点连接时,应紧固牢靠,具有可靠的接触面并能承受额定短路电流所产生的

机械应力、热应力和温度升高。

机械拉力不应对线夹或连接点(导线或固定连接点)造成破坏。

线路端线夹应使用接地操作杆或其他绝缘隔离的方式安装到连接点上,安装操作应尽量简单高效,

连接点具有用户与生产厂家达成的共同约定(如尺寸、形状、移动的自由度)。如果没有固定连接点,

线路端线夹应与被连接导线的表面及形状相匹配。

线夹应按照5.2的要求进行目视检查,按照5.6和5.7的要求进行试验。

4.7绝缘部件及装置的绝缘

绝缘部件应依据其绝缘性能、有效绝缘长度和元件质量来保证安全。

无论在其内部还是在外面,接地线缆都不能靠近绝缘部件。

绝缘部件及其附件应能承受负载与各种力所产生的弯曲或扭转应力。应将偏转减至最小,以避免产

生难以控制的偏移。

选择接地操作杆时,各部分长度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操作杆各部分长度要求

接地系统额定电压最小有效绝缘长度端部联轴节长度,不大于握柄部分长度,不小于

kVmmm

10及以下0.700.100.60

5

DL/T879—XXXX

200.800.100.60

350.900.100.60

661.000.100.60

1101.300.100.70

2202.100.100.90

3303.100.101.00

5004.000.101.00

7505.300.101.00

10006.80a0.201.00

±5003.700.101.00

±6605.300.101.00

±8006.80a0.201.00

a有效绝缘长度超过6m后,不建议使用接地操作杆安装线路端线夹。

如果具有与上表不相符的要求,用户可与生产厂家另订特殊协议。

附录C给出了接地操作杆的试验规定。制造接地操作杆的绝缘杆材的性能应符合GB13398的要求。

接地操作杆与导线端线夹、导电延伸棒或短路条间的可拆卸式联轴节(见图A.1,15),应允许在

拉力或压力不超过100N的情况下,安装与拆卸接地操作杆。如果接地操作杆只能靠推或拉来拆卸,则

释放力不应少于50N。可通过试验来确认符合情况。

装置的绝缘部分性能应良好,以确保装置各部分间的或这些部分与周围结构间的短时间接触不会产

生电弧。线缆的绝缘处理见4.3,连接束和导电延伸棒的绝缘要求,应从短时间接触的危险性来考虑。

绝缘绳索的性能应符合GB/T13035的要求。

4.8标志

4.8.1一般要求

——标志应清晰明了;

——标志字符高度不应低于3mm;

——标志应具有耐久性。

标志应按照5.2的要求进行目视检查,按照5.8的要求进行试验。

4.8.2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上的标志

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的标志上至少应有以下内容:

——产品制造商名称或商标;

——产品的型号或类别;

——线缆的横截面积(mm2),材料和每个线缆上间隔1m的双三角型符号;

——装置的额定电气参数,包括额定电流Ir、额定时间tr和额定最大峰值电流Im(r或峰值电流系数n),

例如:10kA/0.5s-25kA(或10kA/0.5s-2.5);

——生产年份;

——产品生产所依据的标准号。

4.8.3绝缘部件上的标志

不同类型绝缘部件标志的规则有具体要求,附录C.2中给出了接地操作杆的标志规则。

6

DL/T879—XXXX

4.9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产品的使用说明书至少应有以下内容:

——标志的解释和对安装的必要指导;

——使用中的限制条件,例如:限定温度范围、是否只限于室内使用等;

——每个导电元件的额定电气参数(额定电流、额定时间、额定峰值电流或峰值电流系数);

——装置的维护、使用、存放及检查说明;

——安装与紧固说明;

——扭矩值和可能会松动的辅助紧固零件的保护说明;

——采用铝制线缆、线夹或其他零件的相关说明;

——装置的任何附加特性的说明;

——明确叙述“装置通过短路电流之后必须报废”;

——产品生产所依据的标准号。

5试验

5.1一般要求

表3列出了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的各类试验项目及参考条款。用户与生产厂家之间可通过协商,增

加使用说明书中附加试验的有关要求。

进行过破坏性试验的部件不允许继续使用。

测试应在5℃~4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一般不需要考虑湿度,除非有特殊要求。

电气试验应使用GB/T16927.1中规定的单相交流电,除非有特殊要求。

注:指定了一个宽范围的气候条件是因为可能经常会选择或必须在室外试验。

5.1.1型式试验

如果设计有任何变动,应对产品或材料重新进行型式试验。型式试验应在生产厂家的参与下进行,

生产厂家应对用户保证,表4中的全部型式试验项目已通过。

除非有特殊要求,这些试验都是在3个试品上分别进行的,只有所有的试品都通过了试验,才认为

型式试验通过。

5.1.2抽样试验

抽样试验应在生产厂家的参与下进行。生产厂家应对用户保证,表3中的抽样试验已进行过。如果

用户在说明书中提出,用户也可以参加抽样。

抽样试验应按照步骤进行,并与附录D中单个采样方式的标准检查相一致。

5.1.3例行试验

产品生产和运输后需要进行例行试验,已确定是否符合指定的要求。在不触及其他协定的情况下,

例行试验应由生产厂家在与用户交付的场所进行。

5.1.4验收试验

产品向用户交付前,用户可向生产厂家提出验收试验的要求。除非有特殊说明,表5中的非破坏性

试验项目可作为验收试验项目。

7

DL/T879—XXXX

表5试验项目及参考条款

序试验参考条款型式抽样例行

试验项目试验方法

号性质要求试验试验试验试验

检查装置各元件是否与指定气候

1非破坏性4.15.2目视检查√

条件和使用要求相符合

检查线缆的材料和横截面,绝缘

2非破坏性4.35.2目视检查√

护层厚度、透明度(或颜色)

3非破坏性4.55.2检查装置内部连接的完整性目视检查√

4破坏性4.55.3线缆的疲劳试验试验√√

5破坏性4.55.4线缆的湿度渗透试验试验a)a)

6破坏性4.55.5装置连接部分的拉伸试验试验√√

7非破坏性4.65.2检查线夹的功能是否完好目视检查√

8破坏性4.5,4.65.6线夹与连接点的超紧固力试验试验√

4.1,4.3,

9破坏性5.7短路电流试验试验√

4.5,4.6

检查接地操作杆可拆卸式联轴节检查或

10非破坏性4.74.7√

的装配和拆卸力试验

附录

11破坏性4.7接地操作杆的弯曲试验试验√√

C.3

附录

12破坏性4.7接地操作杆的扭转试验试验√√

C.4

13非破坏性4.85.2检查标志目视检查√

14非破坏性4.85.8标志的耐久性试验试验√√

检查使用说明书是否已交付并被

15非破坏性4.95.2目视检查√

接受

a)服从用户与生产厂家间达成的协议。

5.2目视检查

按照4中的相关要求,对装置使用环境、接地及短路线缆、装置内部的连接方法、绝缘部件、标志

及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目视检查。

5.3线缆的疲劳试验

对各种类型的接地及短路线缆,都应进行弯曲和扭转结合的疲劳试验,试验布置见图1。

试品包括一段线缆和接线鼻(或其他连接配件),试品线缆的长度应为1m。接线鼻应垂直安装在

测试仪器中,以便它在垂线左右60°的摆动接近水平轴线。线缆和接线鼻间的接触面离轴线应有100mm。

线缆较低的末端应连接在垂直、定向的螺丝钉上并负载5.6Ag的重量,这里的A是以mm2表示的线缆导

线的横截面,d为以g/cm3表示的导线材料的密度。在测试的半个循环内,线缆应在它展开的方向缠绕90°,

然后再返回。一个循环周期至少应有5s。1000个循环后,结束试验。

8

DL/T879—XXXX

1—摆动轴;2—接线鼻;3—被试线缆;4—连接被试线缆接线鼻与导向柱的紧固件;

5—导轮,自由距离6mm±1mm;6—导向柱,40mm×5mm;7—负载挂接点;8—负载

图1具有弯曲和扭转的疲劳试验布置

如果试验通过,则应该是:

——线缆表面没有裂缝或褶皱;

——多股绞线中单丝的断裂不超过1%。

为了检测导线,应去掉线缆的保护外层且在绞线散股的情况下进行,因为导线的损坏可能会从内部

开始。

5.4线缆的湿度渗透试验

该试验应在5.3的试验之后进行,并使用经过5.3试验的线缆样品。

5.4.1试验程序

9

DL/T879—XXXX

对铜线缆样品,应将其完全浸入5.4.2中规定的试验溶液中,浸泡时间应不小于45min,其中应保持

等同于疲劳试验中2个最大摆动位置和中间位置这3种状态各不小于15min;对铝线缆样品,应将其完全

浸入5.4.3中规定的试验溶液中,浸泡时间应不小于240min,其中应保持等同于疲劳试验中2个最大摆动

位置和中间位置这3种状态各不小于80min。

试验后,为了检测导线,应将线缆外护层去掉。

铜线缆样品不变黑或铝线缆样品不变为棕色,湿度渗透试验通过。

注:铜包铝线缆可按照铜线缆的试验程序执行。

5.4.2硫化钠溶液配制

将600g硫化钠(NaS·9H2O)溶于3L水中,并在40℃的溶液温度下与过量(不小于750g)的硫磺

粉末一起搅拌不低于6h。将未溶解的硫沉淀不低于6h,再将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蒸馏水或钠,将密

度调至1.142g/cm3。

使用前,须确认所配制试验溶液的品质。将一节裸露的铜导线浸入5s或更短的时间,导线应变黑。

5.4.3高锰酸钾溶液配制

将3g高锰酸钾粉末溶解于3L水中,并搅拌均匀。

使用前,须确认所配制试验溶液的品质。将一节裸露的铝导线浸入4h或更短的时间,导线应变为棕

色。

5.5装置连接部分的拉伸试验

应检测线缆与线夹,线缆与连接束以及线缆与导电延伸棒之间所有类型的连接。每个测试部分所用

的拉伸力,都应在不超过10s的时间内线性增加至表6中的数值,并保持30s后再去掉。

如果任何连接部位均没有变松,试验通过。

表6拉伸试验的拉伸力

导线的横截面(Aa)拉伸力(N)

mm2铜铝或铜包铝

≤50100×A60×A

>5080×A50×A

a"A"为线缆导线的横截面积

5.6线夹与连接点的超紧固力试验

试验时,应使用生产厂家所推荐的连接方法,将线夹与尺寸、形状、表面结构均已设计好的固定连

接点或模拟导线连接。

被测线夹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导线或固定连接点时,应对适用范围内最大和最小尺寸分别进行试验。

5.6.1拧紧式线夹

对拧紧式线夹,应对紧固螺栓逐步施加扭矩至1.25倍的额定紧固力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保持时间应

服从用户与生产厂家达成的协议,但不应小于1min。

试验后,通过目视检查未发现线夹上出现裂纹或变形等损伤,试验通过。

5.6.2非拧紧式线夹

非拧紧式线夹在安装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度紧固的问题,无需进行超紧固力试验。

10

DL/T879—XXXX

5.7短路电流试验

5.7.1一般要求

短路电流试验是模拟装置在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最大应力和发热。短路时装置上的电磁力主要取决于

线夹与连接点(固定连接点或导线)结构、连接位置、线缆长度和连接点间距。短路电流试验应模拟装

置在实际使用中受到应力和发热最严重的情况。

试验应在具备足够短路容量的试验设备上进行,试验相间短路装置时应使用相-相电源,试验单相

接地装置或多相接地短路装置的接地支路时应使用相-地电源。

注:试验电源宜采用频率(50±0.5)Hz的交流电源,经过交流短路电流试验的装置可以以相同的额定电流应用于直

流系统中。生产厂家与用户的协商后,也可按照用户要求采用直流电流试验。

装置中可能有短路电流通过的所有节点间的电流通道都要经过试验,对于多相接地短路装置,应取

不同样品分别对相间短路及相对地短路进行试验。

被测线夹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导线或固定连接点时,应取不同样品分别对适用范围内最大和最小尺寸

进行试验。

可拆卸的绝缘部件可在试验前拆除。

5.7.2试验样品准备

需要对同一型号的接地或接地短路装置进行多次试验时,不得对同一样品重复试验,应根据试验次

数准备多个样品。例如,对装置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分别进行试验时,至少应准备2套样品。

5.7.2.1样品尺寸

样品尺寸可参考图2~4和表A.1中的要求选取。试验时,若无特殊要求,中间连接线缆及导电延伸棒

的长度宜取规定范围内的最小值。

5.7.2.2分支线末端

对多相接地短路装置,试验中不会流过电流的分支线应保留0.3m的末端长度,若分支线本身长度

不到0.3m,分支线末端长度可由生产厂家给定。试验时,分支线末端应悬空并用绝缘胶布包裹好。

5.7.2.3线夹的预处理

试验前,应对线夹及相关紧固零件进行预处理。采用异丙醇(CH3-CH(OH)-CH3)清洗表面后,

放置在空气中干燥15min,再将线夹放在GB/T10125要求的NSS试验盐雾箱中48h。预处理后应用流水冲

洗线夹不超过5min并用干抹布擦干,再将其安装在试验设备上。

5.7.3试验布置

典型的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的短路电流试验布置见图2~4。试验时,应保证被试线夹连接到合适的

模拟连接导体(固定连接点或导线)上,以充分反映实际使用时线夹的连接和受力情况。

对于无法按照图2~4中试验布置进行试验的接地或接地短路装置,可以采用特殊的试验布置进行试

验,特殊的试验布置应与本标准中的试验布置具有相同的构造原理,或者尽可能与装置特殊设计的安装

情况接近一致。

为了充分模拟装置在现场的使用条件,与线路端线夹相连的模拟连接导体,应采用使用过的材料。

如果模拟连接导体采用新的铜、铝或铝合金材料,应按照GB/T2423.19的试验方法进行人工老化处理10

天。

试验前不得对连接导体进行研磨和抛光,但应清除表面的灰尘和脏污。

11

DL/T879—XXXX

a)图A.2b)所示装置b)图A.2a)所示装置c)图A.2c)和d)所示装置d)图A.3所示装置

相间短路试验相间短路试验相间短路试验相间短路试验

e)图A.2a)所示装置接地短路试验f)图A.2b)和c)、图A.3所示装置接地短路试验

a—电源输出端到线路端线夹的距离,不小于2.0m(*);

b—线路端线夹间距,0.5m(*);b1—短路条上安装点间距;

c—垂直布置的线缆到接地端线夹连接点的水平距离,1.0m(*);

h—模拟连接导体到接地端线夹连接点的垂直距离,2.0m(*);

L1—线路端线夹间的线缆长度,1.0m(*);

L2—线路端线夹与连接束间的线缆长度,0.75m(*);

L3—线路端线夹与接地端线夹间的线缆长度,2.5m(*);

L4—分支线末端的长度,0.3m(*);

L5—连接束与接地端线夹间的线缆长度,2.5m(*)

(*)上述给出的是推荐的试验布置距离,试验时应根据装置的实际安装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1—接地端线夹;2—线路端线夹;3—短路线缆;4—接地线缆;5—连接束;17—短路条;

19—模拟连接导体(结构应与被试线夹匹配);20—试验电源输出端连接点

图2变电站用多相接地短路装置试验布置

12

DL/T879—XXXX

a)图A.2c)和d)所示装置相间短路试验b)图A.2a)所示装置相间短路试验

c)图A.2b)所示装置相间短路试验d)图A.2a)所示装置接地短路试验

a—电源输出端到线路端线夹的距离,不小于2.0m(*);

b—相间短路试验时模拟导线间的水平距离,1.0m(*);

c—垂直布置的线缆到接地端线夹连接点的水平距离,1.0m(*);

d—使用说明书中给出的接地端连接点最短距离,如果没有指定,则取0;

h—模拟导线到接地端线夹连接点的垂直距离,4.0m(*);

L1—线路端线夹间的线缆长度,2.0m(*);

L2—线路端线夹与连接束间的线缆长度,1.5m(*);

L3—线路端线夹与接地端线夹间的线缆长度,5.0m(*);

L4—分支线末端的长度,0.3m(*);

L5—连接束与接地端线夹间的线缆长度,3.5m(*)

(*)上述给出的是推荐的试验布置距离,试验时应根据装置的实际安装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1—接地端线夹;2—线路端线夹;3—短路线缆;4—接地线缆;5—连接束;6—接地端固定连接点;

19—模拟导线(结构应与被试线夹匹配);20—试验电源输出端连接点

图3架空线路用多相接地短路装置试验布置

13

DL/T879—XXXX

a)图A.2e)所示装置接地短路试验b)图A.2f)所示装置接地短路试验

a—电源输出端到线路端线夹的距离,不小于2.0m(*);

c—垂直布置的线缆到接地端线夹连接点的水平距离,1.0m(*);

h—模拟导线到接地端线夹连接点的垂直距离,4.0或8.0m(*);

L3—线路端线夹与接地端线夹间的线缆长度,5.0m(*);

L6—导电延伸棒的长度,5.0m(*)

(*)上述给出的是推荐的试验布置距离,试验时应根据装置的实际安装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1—接地端线夹;2—线路端线夹;3—短路线缆;4—接地线缆;5—连接束;16—导电延伸棒;

19—模拟连接导体(结构应与被试线夹匹配);20—试验电源输出端连接点

图4单相接地装置试验布置

5.7.4试验参数

5.7.4.1试验电流It

试验电流It(有效值)应等于装置额定电流值Ir的1.15倍:

It1.15Ir

5.7.4.2试验最大峰值电流Imt

试验最大峰值电流不应小于试验电流It乘以峰值电流系数n:

ImtnIt

峰值电流系数n可从表7查得:

表7峰值电流系数

系统标称电压试验电流It电流峰值系数

kVkAn

≤1≤51.5

>5~101.7

>10~202.0

>20~502.1

>502.2

>1全部2.5

14

DL/T879—XXXX

5.7.4.3试验时间tt

试验时间应不低于额定时间tr,且不超过额定时间tr的1.15倍:

trtt1.15tr

5.7.4.4累积焦耳热

'

当试验设备无法满足峰值电流系数的要求时,可以增大试验电流It至It,使得最大峰值电流Imt满足

5.7.4.2的要求,此时试验时间tt应适当减少,并满足累积焦耳热的要求:

'22

ItttIttr

当试验设备无法同时满足最大峰值电流和累积焦耳热的要求时,在用户与生产厂家的协商下,可以

取两组样品分别进行短路动稳定试验和短路热稳定试验,短路动稳定试验参数需要满足5.7.4.2的要求;

短路热稳定试验参数需要满足5.7.4.1和5.7.4.3的要求。

注:短路动稳定试验考察装置是否能够承受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动力;短路热稳定试验考察装置是否能够承受短路电

流产生的温度升高。

试验电流的波形见图5。可参考GB/T11022的附录B来确定试验电流It。

5.7.4.5允许误差

除非有特殊要求,以下试验参数的允许误差应满足:

——最大峰值电流Imt:0~+5%;

累积焦耳热2:。

——Ittt0~+10%

图5短路电流试验波形

5.7.5试验结果的记录与评价

在短路电流试验过程中,应完整记录试验电流的波形,试验电流、试验时间、试验最大峰值电流、

累积焦耳热的数值应从试验电流波形中得到。

试验报告中,除试验结果外,还应至少给出:

15

DL/T879—XXXX

——试品的型号、额定电气参数、完整的照片或设计图;

——对试验布置的详细描述,试验布置照片或示意图;

——试验电流与时间的波形图。

如果波形图显示:

——在试验时间内,试验电流无间断;

——试验电流、试验时间、试验最大峰值电流、累积焦耳热的数值及测量误差符合5.7.4的要求。

则试验通过。

注:合格的试品,在试验中允许出现线夹的抖动、滑移或转动,但应保证试验电流不间断;允许出现电火花及线缆

绝缘护层的损坏,但试验后应保证线夹和线缆可以正常拆卸。

如果实际使用时的线缆长度不超过试验时的2倍,或在装置的连接点与被保护作业位置间有较小的

附加阻抗,则试验结果是有效的。如果在装置的连接回路中存在较大的附加阻抗,则应按照GB/T13870.1

和GB/T13870.5的要求来评估试验结果并决定是否要进行附加试验。

5.8标志的耐久性试验

标志应该用浸过水的抹布擦拭1min,然后再用异丙醇(CH3-CH(OH)-CH3)浸过的抹布擦拭1min。

如果标志依然清晰,标记、文字没有模糊或丢失,则试验通过。

注:模铸或雕刻制成的标志不需要进行耐久性试验。

16

DL/T879—XXXX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典型结构及安装方式

典型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的结构示例见图A.1,安装示例见图A.2,相应的推荐线缆长度见表A.1。

a)操作杆式多相接地短路装置b)操作杆式单相接地装置

1—接地端线夹;2—线路端线夹;3—短路线

缆;4—接地线缆;5—连接束;6—接地端固

定连接点;7—线路端固定连接点;8—接地操

作杆绝缘部分;9—握柄限制标志;10—接地

操作杆握柄;11—高压端导线或母排;12—接

地端子排;13—操作杆端帽;14—线缆接线鼻;

15—操作杆联轴节,为方便运输通常可拆卸;

16—导电延伸棒;17—紧线箍。

L1—绝缘部分长度;LH—握柄长度;LO—接地

操作杆和导电延伸棒总长度。

注1:接地短路装置包括1,2,3,4,5,14和16;

注2:接地操作杆包括8,9,10,13,和15;

注3:接地装置包括1,2和4。

c)接地装置

图A.1典型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的结构示例

17

DL/T879—XXXX

a)b)

c)d)

e)f)

1—接地端线夹;2—线路端线夹;3—短路线缆;4—接地线缆;5—连接束;

11—高压端导线或母排;16—导电延伸棒。

注1:分图a)~d)为三相或多相组合式接地短路装置,多用于低压及配电系统;

注2:分图e)、f)为单相接地装置。

图A.2单相及多相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安装连接示意图

18

DL/T879—XXXX

表A.1不同电压等级下接地及短路线缆安装方式及推荐长度

电压等级架空线路敞开式变电站金属封闭式变电站

多相

分图a)、b)、c)、d):

多相

短路线缆0.5m,

分图a):短路线缆0.5m,

低压接地线缆0.5m~10m/

接地线缆1m~10m;

单相

分图c):短路线缆0.5m

分图e):接地线缆

0.5m~10m

多相多相

分图a)、b)、c)、d):分图a)、b)、c):

短路线缆2m~2.5m,短路线缆7.5m~10m,

接地线缆1m~10m接地线缆2.5m~3m

单相多相

10kV~35kV分图e):接地线缆分图a):短路线缆0.7m,

1m~10m单相接地线缆2m

分图f):导电延伸棒分图e):接地线缆

2~5m,2m~12m

接地线缆

1m~10m

单相多相

分图e):接地线缆分图a):短路线缆3m,

单相2m~12m接地线缆3m

110kV~500kV分图e):接地线缆分图f):导电延伸棒

单相

2m~10m2~5m,

分图e):接地线缆

接地线缆

3m~4m

2m~8m

单相多相

分图e):接地线缆分图a):短路线缆3m,

单相

12m~20m分图f):导电接地线缆3m

500kV以上分图e):接地线缆

延伸棒2~5m,单相

10m~15m

接地线缆分图e):接地线缆

8m~15m3m~5m

具有短路条与接地线缆的接地短路装置示意图见图A.3。

19

DL/T879—XXXX

1—接地端线夹;

2—线路端线夹;

4—接地线缆;

11—高压端导线或母排;

18—短路条;

19—接地线缆连接点。

图A.3具有短路条与接地线缆的接地短路装置示意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