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网型微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_第1页
《并网型微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_第2页
《并网型微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_第3页
《并网型微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_第4页
《并网型微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XXX.XX

FXX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XXXXX—201

并网型微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

Regulationforcontentanddepthoffeasibilitystudyreportofgrid-connected

microgrid

(征求意见稿)

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I

Contents

1Scope1

2Terms2

3Generalprovisions3

4Projectoverview4

4.1Designbasis4

4.2Designyear4

4.3Maindesignprinciples4

4.4Designscopeanddivisionoflabor4

4.5Generalsituationofengineering4

5Demandanalysis5

5.1Necessityofconstruction5

5.2Loaddemandanalysis5

5.3Resourceanalysis5

5.4Optimalallocationanalysis5

5.5Powerbalanceanalysis5

5.6Conclusion5

6Scenarioofaccesssystem6

6.1Overview6

6.2Accesssystemsolution6

6.3Electricalcalculation6

6.4Systemrelayprotectionandautomaticdevice6

6.5Monitoringsystem6

6.6Dispatchingautomation6

6.7Electricenergymeteringdeviceandelectricenergyremoteterminal7

6.8Dispatchingautomationcommunicationnetworkaccessdevice7

6.9Secondarysystemsecurityprotection7

6.10Communicationsystem7

7Scenarioofdistributedgeneration8

7.1Overview8

7.2Distributedresourceconditions8

7.3Distributedresourcecharacteristicsanalysis8

7.4Siteselection8

7.5Distributedpowerconstructionplan8

8Masterstationconceived9

8.1Overview9

8.2Scaleofconstruction9

8.3Siteselection9

8.4Primaryelectric9

8.5Secondaryelectric9

II

8.6Buildingandstructure9

9Lineengineeringassumption10

9.1Overview10

9.2Pathselection10

9.3Routeplan10

10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11

10.1Environmentalprotection11

10.2Soilandwaterconservation11

11Laboursecurityandindustrialsanitation12

11.1Generalrule12

11.2Mainhazardandharmfulfactorsanalysis12

11.3Engineeringsafetyandhealthdesign12

11.4Mainconclusionsandrecommendations12

12Fireprotection13

12.1Overview13

12.2Fireprotectionmeasures13

12.3Firefightingwatersupplysystem13

13Energysavingandconsumptionreduction14

13.1Energyconsumptioncategory,quantityanalysisandenergyconsumptionindexanalysis14

13.2Benefitanalysisofenergysavingandconsumptionreduction14

14Investmentestimationandfinancialevaluation15

14.1Compilationnotes15

14.2Investmentestimate15

14.3Financialevaluation15

15Drawings17

15.1Drawingsshouldbeprovided17

15.2Drawingdepthrequirement17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18

Listofquotedstandards19

III

1范围

1.0.1本标准规定了并网型微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的基本工作内容、编写深

度及程序的要求。

1.0.2本规范适用于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并网型微电网项目。

1

2术语定义

2.0.1微电网microgrid

由分布式发电、用电负荷、监控、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等组成(必要时含储能装置),能够基本实现

内部电力电量平衡的小型供用电系统。微电网分为并网型微电网和独立型微电网。

2.0.2并网型微电网grid-connectedmicrogrid

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离网独立运行,且以并网运行为主的微电网。

2.0.3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resources

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位于用户附近、在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就地消纳为主的电源,包括

同步发电机、异步发电机、变流器等类型电源。

注:包括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风能、水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含

煤炭瓦斯发电)和储能等类型。

2.0.4微电网并网点pointofinterconnectionofmicrogrid

对于有配电站的微电网,指配电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对于无配电站的微电网,指微电网的输入/

输出汇总点。

2.0.5微电网公共连接点pointofcommoncouplingofmicrogrid

微电网接入公共电网的连接处。

2.0.6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nergymanagementsystemofmicrogrids(EMSM)

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提供基本支持服务的软硬件平台,以及保证微电网内发电、配电、用电设备

安全经济运行的高级应用软件。

2.0.7黑启动blackstart

微电网在全部停电后,只依靠内部分布式电源完成启动的过程。

2

3总则

3.0.1为了在并网型微电网建设中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基本建设程序及方针,规范并网型

微电网前期工作内容深度,根据国家现行的法规、政策和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并结合并网型微电网工程

项目建设的特点,制定本标准。

3.0.2并网型微电网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项目均应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研报告。本标准是编制并

网型微电网可研报告内容深度的重要依据。

3.0.3并网型微电网工程建设应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国策,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积

极采用可靠的先进技术,积极推荐采用高效、节能、降耗和环保的方案。

3.0.4可研报告内容应包括下列部分:

1说明书;

2图纸;

3主要工程量汇总表;

4估算书;

5勘测报告(工程地质、水文、地下管线等资料);

6专题报告(必要时);

7附件。

3

4工程概述

4.1设计依据

4.1.1应给出工程的设计依据及相关的技术依据,任务依据应包括与委托方签订的工程设计咨询合同,

委托函或中标通知书等,技术依据应包括与工程相关的技术、规范、导则等。

4.2设计水平年

4.2.1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合理选定工程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远景水平年根据负荷的远景目标规划

分布式电源。

4.3主要设计原则

4.3.1根据工程建设条件等提出本项目的设计特点和相应的措施。

4.3.2简述各专业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

4.3.3简述采用新技术及标准化情况。

4.4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

4.4.1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4.4.2说明与外部协作项目,以及设计的分工界限。

4.4.3对扩建、改建工程,说明原有工程情况与本期建设的衔接和配合。

4.5工程概况

4.5.1简述项目建设地点,供电范围,明确微电网工程建设规模及项目中主要设备相关参数。

4.5.2简述工程前期网架结构情况,明确微电网网架结构及与公网连接方式。

4.5.3简述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和微电网保护系统情况。

4.5.4简述工程建设所需投资金额。

4

5需求分析

5.1建设必要性

5.1.1根据电力系统规划、市场分析、节能减排,结合微电网清洁、自治、友好、可靠性要求、分布式

电源消纳能力、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特点,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按必要性的重点程度前后排序、

可供选择)

5.2负荷需求分析

5.2.1微电网工程区域内负荷(冷、热、电)现状。说明用电负荷类型,对各类负荷进行不同时间断面

负荷特性分析(至少包括典型季节和典型日)。说明各类负荷的用能价格体系和年度使用成本。

5.2.2介绍微电网内的负荷性质及负荷预测结果,根据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和能增长情况并参考区域内历

史年份负荷水平,提出本工程近远期负荷预测水平及负荷特性。

5.3资源分析

5.3.1概述微电网区域内分布式电源种类、装机能力,列出建设期内分布式电源类型、电源名称、装机

规模、装机进度表。

5.4优化配置分析

5.4.1按照微电网项目目标与原则,经过优化配置计算,确定相应各种电源和储能的类型及容量,并进

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微电网分布式电源配置方案。

5.5电力电量平衡分析

5.5.1进行微电网区域内电力、电量平衡计算以及冷热能平衡计算。明确微电网系统出力特性,微电网

与公共电网之间的电力流向及互相交换的电力电量。

5.6结论

5.6.1确定微电网与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交换能力,确定微电网内负荷冷热源满足冷热负荷用能需求。

5

6接入系统方案设想

6.1概述

6.1.1介绍主要并网原则。

6.1.2电力系统现状。简介微电网工程所在地区电力系统现状。简述配电网规划情况及前期工作情况。

对扩建、改建工程,应简述前期工程情况。

6.1.3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简介微电网工程所在地区电力系统发展规划情况,分析微电网接入电压等级

及并网点周边网架结构、电源配置。微电网建设需符合地区电力系统发展规划要求。

6.2接入系统方案

6.2.1根据微电网规模,确定接入系统设计,简述微电网工程接入电力系统方案,主要包括:并网电压

等级、出线回路数、并网点位置、并网点数量、功率交互等。

6.3电气计算

6.3.1根据负荷特性,针对微电网有代表性的运行方式开展潮流计算。

6.3.2微电网短路计算应针对不同运行方式,短路类型应包括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中性点接地系统还

应进行单相接地短路计算。

6.3.3应对并网点电能质量进行分析。

6.3.4无功分析。

6.3.5可靠性分析。

6.4系统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6.4.1分析一次系统对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配置的特殊要求,论述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原

则。提出与本工程相关线路保护、母线保护、故障录波器等的配置方案。根据负荷性质确定微电网并离

网切换方式。

6.5监控系统

6.5.1分析并提出监控系统主要设计原则,监控系统主要软硬件配置、实现功能,通信规约等。

6.5.2简介时钟对时方式。

6.5.3简介能量管理系统功能,其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对微网中电源,储能,负荷的管理方式,及微电网

并离网模式切换下控制功能。

6.6调度自动化

6.6.1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调度端调度系统、调度数据网络等的现状。

6.6.2系统配置方案,明确技术要求及远动信息采集和传输要求。

6

6.7电能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

6.7.1根据各相关电网电能量计量(费)建设要求,提出本工程计费、考核关口计量点设置原则,明确

关口表和电能量采集处理终端配置方案,提出电能量信息传送及通道配置要求。

6.8调度自动化通信网络接入设备

6.8.1根据相关调度端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总体方案要求,分析本工程在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本工

程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配置要求、网络接入方案和通道配置要求。

6.9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6.9.1根据相关调度端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要求,分析本工程各应用系统与网络信息交换、信

息传输和安全隔离要求,提出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配置要求。

6.10系统通信

6.10.1系统简介。提出相关调度端的调度关系和调度通信要求。

6.10.2系统方案。提出本工程系统通信建设方案,包括光缆建设方案、光通信电路建设方案、组网方案、

载波通道建设方案、微波通道建设方案等。

7

7分布式电源设想

7.1概述

7.1.1概述分布式电源类型、在微电网中的作用等。

7.2分布式资源条件

7.2.1对微电网拟建地区新能源资源可利用条件进行分析,新能源类型主要包括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

水能资源、生物质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等(不含储能),对所采用的能源资源分别按照类型进行分析与

评价。

7.3分布式资源特性分析

7.3.1对各类分布式资源特性应包括其不同规模和布局下地典型出力特性、保证率与不确定性指标,并

对生物质能、天然气等需要成本的初级燃料成本进行分析。

7.4站址选择

7.4.1根据微电网工程分布式带能源建设基本条件和要求,对多个站址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说

明推荐站址的意见并确定建设规模。

7.5分布式电源建设方案

7.5.1根据微电网的系统构成,分别说明各种电源涉及的主要设备、热力系统、燃气系统、土建等建设

方案。

8

8主控站设想

8.1概述

8.1.1概述变配电设施建设的主要原则、规模,明确变配电设施设备规模、占地面积等。

8.2建设规模

8.2.1根据负荷分布情况、用电等级等方面计算变配电设施建设规模,确定微电网网架结构。

8.3站址选择

8.3.1根据变配电设施建设规模,对多个站址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说明推荐站址的意见。

8.4电气一次

8.4.1概述电气一次设计范围、主控站功能布局和平面布置。

8.4.2根据微电网运行方式、接入电压等级和可靠性需求等条件,确定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储能设

备的选型。

8.4.3简介主控站内配电设备电压等级,型号,配电设施数目,主要用途,并说明配电设施所选用开关

参数。

8.5电气二次

8.5.1概述主控站继电保护装置配置原则与配置方案,并开列相应设备;需说明所接入公网系统继电保

护配置现状,并说明相应的改造方案。

8.5.2简介主控站二次设备室布置方案、计算机监控系统、系统远动、交流电源系统、直流电源系统、

交流不停电系统(UPS)、时钟同步系统、故障录波、测量、计量装置、辅控系统设计方案。

8.5.3依据公网通信系统现状,阐述微网系统调度关系与信息需求,明确通信接入方案、光缆敷设方案。

8.6土建

8.6.1简述系统站区总布置和交通运输方案,涵盖站区规划、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沟布置、道路及

场地处理,征地拆迁及设备移改措施。

8.6.2简述主控站建筑方案,说明全站建筑物建筑设计,立面造型、装修标准、节能措施、主要材料等。

8.6.3简述主控站结构方案,说明设计依据、生产建筑物结构、屋外配电装置铁附件、全站建、构筑物

的地基与基础

9

9线路工程设想

9.1概述

9.1.1概述线路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则,明确线路类型、路径、导线截面、敷设方式等。

9.2路径选择

9.2.1从交通条件、地形地势、气象条件等方面分析路径选择的因素,根据变配电设施和分布式电源的

分布情况确定线路的路径。对于架空线,应说明线路的设计分界点,路径的起始位置、路径概况、交叉

跨越、杆塔、杆塔基础等情况。对于电缆线路,应论证电缆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电缆管沟建设

与利用情况,过路管道预埋方案,所在道路及其性质等内容。

9.3线路方案

9.3.1根据负荷情况、预期负荷增长情况、线路全寿命周期等因素选择导线截面。对于架空线路,说明

线路分段开关、联络开关、分支开关等电器设备的选型,提出合理布置线路开关的安装位置和数量,根

据沿途气象条件和地形情况等因素选取杆塔形式。对于电缆线路,应说明环网柜、分支箱等电器设备的

安装位置和功能定位。

10

10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10.1环境保护

10.1.1提出有关环境保护措施所需投资概算。

10.1.2提出环境保护设计的综合评价与结论。

10.2水土保持

10.2.1对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所需投资进行概算。

10.2.2提出水土保持设计的综合评价与结论。

11

11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1.1总则

11.1.1说明编制的目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设计范围等。

11.1.2列举编制的主要设计依据,包括安全卫生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已经审定的建设项目安

全预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意见,以及其他有关工程安全资料等。

11.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2.1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结合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提出的运行期和施工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简

要分析并阐明以下内容:

1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类别和性质,危害的途径和后果。

2可能产生危险和有害作用的过程、设备、场所和物料。

11.3工程安全卫生设计

11.3.1施工期针对施工期危害因素,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预防施工期危害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

发生。

11.3.2运行期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对策措施

1对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危害类别,从技术和管理上提出预防和杜绝措施,如防火防爆、防电气伤

害、防机械伤害、防坠落伤害、采光与照明、防电磁辐射等。

11.4主要结论与建议

11.4.1主要结论

1归纳设计所采用的安全设施和采取的安全措施,明确安全预评价报告书的安全措施是否得到落

实;说明设计是否满足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

11.4.2建议

1为进一步降低风险,根据同类建设项目的管理情况和发展趋势,说明还需要改进或增加的其他内

容和建议,如:已运行正常的同类建设项目的经验,需要开展专题攻关研究的内容,在施工过程中需进

一步落实的问题等。

12

12消防

12.1概述

12.1.1设计中执行的有关消防设计规范。

12.1.2消防设计范围及界限,与当地消防站的关系。

12.1.3消防设计主要原则。

12.2消防措施

12.2.1站区总平面布置

1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布置情况及设计标准。

12.2.2站区建(构)筑物

1站区建(构)筑物耐火等级及火灾危险性分类,主要生产建筑防火、防爆灯安全措施,以及各建

(构)筑物灭火器设置情况。

12.3消防给水系统

12.3.1当设计需要设消防给水系统时,应说明设计依据、消防给谁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合并或分开设置。

12.3.2消防用水量与水压。

12.3.3消防水源、贮水池及消防水泵的选择。

13

13节能降耗

13.1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分析

13.1.1根据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分析说明并网型微电网工程的主要用能设备,提出系统年耗能数量以及

相应的能源利用效率指标。

13.1.2根据开闭站内生产性建筑和办公、生活性建筑的形式、规模和功能要求,以及暖通空调、照明、

给排水的设计方案,说明建筑物用能情况,提出建筑物年能耗数量以及相应的能源利用效率指标。

13.1.3综合分析并说明并网型微电网工程运行期能耗情况,主要用能设备和设施,提出运行期的耗能控

制指示,包括场用电率指标和办公、生活用电总指标等。

13.2节能降耗效益分析

13.2.1简述并网型微电网工程发电量估算情况。

13.2.2根据受电区能源结构及其利用效率,说明节约化石能源计算成果等节能效益。

13.2.3说明并网型微电网工程减排温室气体量和其它污染物总量,分析减排温室气体及其他污染物的效

益。

14

14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14.1编制说明

14.1.1工程概况

1概述工程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建设工期、资金来源、资本金比例及其财

务评价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说明工程总投资、静态投资。简述财务评价的依据。

14.1.2编制原则及依据

1说明工程设计概算编制所采用的概算编制规定、定额及费用标准,设计文件,静态投资编制价格

水平年等。

14.1.3基础价格

1说明人工预算单价,主要材料价格及其他基础价格计算的原则和依据。

2说明主要设备原价、运输方式的确定原则和依据。

14.1.4费率指标

1说明设备安全工程单价和建筑工程单价计算所采用费率指标。

2其他费用计算的标准。

3说明基本预备费费率、年物价上涨指数、贷款利率、汇率等。

14.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2投资估算

14.2.1正件

1总概算表、设备及安全工程概算表、建筑工程概算表、其他费用概算表、分年度投资概算表(如

有跨年度施工)。

14.2.2附件

1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计算表,主要施工机械台时费计算表,安装工程单价汇总表,建筑工程单价汇

总表,工程单价计算表,勘察计费计算书,与人工、材料、设备预算价格和费用计算有关的文件及价格

资料。

14.3财务评价

14.3.1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

1简述本项目的建设资金构成,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等。说明资金筹措方案

和贷款偿还条件。

14.3.2分析和评价

1总成本费用计算。固定资产价值及流动资金计算。工程总成本计算,包括经营成本、折旧费、摊

销费和利息支出,其中经营成本包括维修费、职工工资及福利费、保险费、材料费及其他费用等。税金

计算。

15

2发电效益计算。说明发电效益计算的方法和参数,内容包括逐年发电效益收入、进项税抵扣额、

利润及分配等。

3清偿能力分析。进行借款还本付息计算和资产负债计算,分析项目的偿债能力,提出利息备付率、

偿债备付率及资产负债率。

4盈利能力分析。进行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计算、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计算。根据财务盈利能力计算

成果,分析所得税前和税后的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及资本金利润率等财务评价指

标。

5财务生存能力分析。进行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计算。

14.3.3财务评价结论

1编制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并提出工程项目财务可行性评价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