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使用管理规范》_第1页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使用管理规范》_第2页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使用管理规范》_第3页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使用管理规范》_第4页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使用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7.040

CCSX00

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XXXX—2022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日常使用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sfordailyuseandmanagementofPartyandgovernmentorgansoffice

buildings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XXXX—2022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日常使用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筑结构及装饰装修、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

建筑智能化系统、消防系统、电梯、锅炉、机械车库等特种设备、建筑节能设施设备、食堂及附属设施

设备、附属构筑物、停车库(场)等日常使用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办公用房日常使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5201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GB50444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

DL/T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TSG23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办公用房officebuildings

党政机关占有、使用或者可以确认属于机关资产的,为保障党政机关正常运行需要设置的基本工作

场所,包括办公室、服务用房、设备用房和附属用房。

注:党政机关指全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

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使用单位theuser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的实际使用管理单位。

日常维修dailymaintenance

修复、排除房屋和其设备设施的轻微损伤或小故障,保持房屋及其设施正常使用功能和运作的日常

维护、修理等活动。

大修large-scalemaintenance

对办公用房和其设施进行的全面修复,如大范围的结构补强加固、改造、装饰装修的修复、更新或

各种设施的重新调整、设置、改装、改造或更新。

1

DB32/TXXXX—2022

中修moderatemaintenance

对办公用房或其设施进行的局部修复。

4总体要求

使用单位应建立办公用房日常使用管理机构,负责建筑结构及装饰装修、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

通风与空调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消防系统、电梯、锅炉、机械车库等特种设备、建筑节能设施设备、

食堂及附属设施设备、附属构筑物、停车库(场)的检查、安全管理等事项。

使用单位应制定办公用房日常使用制度、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

应急预案等;配备抢险装备、器材,并定期组织演练。

使用单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办公用房日常使用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措

施并及时上报。

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办公用房各系统日常使用档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办公用房设备采购资料、

出厂合格证明、验收报告、使用说明书以及日常使用记录、应急处理记录、日常检查记录、发现问题上

报记录、分析研判资料、评估鉴定结论、大中修方案、维修记录、整改验收资料等。

5建筑结构及装饰装修

建筑结构

5.1.1建筑结构检查包括地基基础检查和主体结构检查。

5.1.2地基基础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见表1。

表1地基基础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

序号检查内容检查频次备注

1结构整体倾斜情况每年1次

3地下室底板变形、渗漏和裂缝情况每季度1次

4散水和勒脚破损、脱空情况每季度1次

5房屋室内外地面变形、裂缝情况每季度1次

6沉降缝、伸缩缝处的挤压、拉开、错位情况每季度1次

7首层墙体裂缝情况每季度1次

8梁柱节点区裂缝情况每月1次

9预制构件与墙、梁相对位移情况每年1次

5.1.3主体结构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见表2。

表2主体结构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

序号检查内容检查频次备注

1结构整体倾斜、层间倾斜、不均匀沉降情况每年1次

2构件裂缝、受潮、锈蚀、腐蚀或虫蛀、防火、防腐涂层空鼓、老化或失效情况每年1次

3墙体裂缝、渗漏,外墙砌体风化、碱蚀,砂浆剥蚀情况每年1次

4楼面及屋面裂缝、渗漏;楼面及屋面结构类型,支撑方式及锚固拉结情况每年1次

5梁、柱、屋架、墙板、楼板、阳台、网架板的扭曲、倾斜、挠度变形情况每年1次

2

DB32/TXXXX—2022

表2主体结构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续)

序号检查内容检查频次备注

6梁、柱节点连接,变形、损伤、脱开情况每年1次

7填充墙与承重构件的裂缝、脱开情况每年1次

8屋架支撑体系完整情况每年1次

9楼梯、平台、栏杆松动情况每年1次

5.1.4办公用房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鉴定:

a)达到设计工作年限需要继续使用;

b)改建、扩建、移位以及建筑用途或使用环境改变前;

c)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要求提高;

d)遭受灾害或事故后;

e)存在较严重的质量缺陷或损伤、疲劳、变形、振动影响、毗邻工程施工影响;

f)日常使用中发现安全隐患;

g)有要求需进行质量评价时。

装饰装修

5.2.1检查内容与频次

装饰装修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见表3。

表3装饰装修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

序号检查内容检查频次备注

1楼内及楼外墙面、顶面粉刷层开裂、脱落情况每年1次

2地面裂缝、空鼓情况每两个月1次

3门窗破碎、配件完好、开闭情况每两个月1次

4橱柜、窗帘盒、护栏及扶手安装牢固情况每季度1次

5水电、空调及智能化设备安装严密、平整、牢固情况每季度1次

维修

5.3.1对存在不影响结构安全及使用安全的情况,可由使用单位组织日常维修;对影响结构安全或使

用安全的,应委托有资质的鉴定单位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对重要性较高、施工难度较大及文物建筑应进

行技术论证。

5.3.2建筑装饰装修使用功能下降或出现损坏时,应及时进行维修。在质量保修期内的应及时联系质

保单位维修,超出保修期的,由使用单位自行组织维修。

5.3.3办公用房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加固:

a)经安全性鉴定确认需要提高结构构件的安全性;

b)经抗震鉴定确认需要加强整体性、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提高综合抗震能力。

6给排水系统

一般要求

6.1.1强降雨前后及时巡查屋面防水及雨落管、排水管道排水功能。

3

DB32/TXXXX—2022

6.1.2每年汛前对雨、污水井、屋面雨水口等排水设施进行检查。

检查

6.2.1检查内容与频次

给排水系统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见表4。

表4给排水系统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

序号检查内容检查频次备注

1室内生活热水系统的水温情况每月1次

2给水管道及管件的完整性每月1次

3给水管道防腐绝热情况每季度1次

4室内生活排水系统的通水能力每季度1次

5卫生器具和地漏的盛水、通水能力及完好程度每季度1次

6地下室集水坑排水能力每季度1次

7排水管网的管道通水能力每季度1次

8室内排水管道及管件的完整性每季度1次

9室内排水管道的防腐情况每季度1次

10阀门有效性每月1次

11室外给水管道附属设施状况每月1次

12室外排水管道附属设施状况每月1次

13生活水池、水箱的卫生状况每月1次

14生活饮用水系统中管材、设备、器件的卫生质量情况每月1次

15排水子系统、雨水系统通水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每季度1次

维修

6.3.1洁具、器具、设备和易损配件等发生故障,局部需要更换时,使用单位应及时组织日常维修。

6.3.2具备以下情形之一时应申请大中修:

a)系统已达到使用年限;

b)当给排水系统中因建筑功能改善,设备系统功能发生较大变化,造成该子系统中有30%及以上

需进行更换的;

c)当给排水系统功能已无法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

6.3.3给排水系统的改造与更新应由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和施工。

7电气系统

一般要求

7.1.1电气系统由变配电室、供电干线、动力、照明、备用和不间断电源、防雷及接地、室外电气子

系统等组成。

7.1.2建立配电室24小时值班监控制度,有人值守配电室需持证上岗,发生故障时应能及时会同维

保单位组织抢修。配电室应严格出入登记,无关人员不应入内。配电室内应设立安全警示牌,配备验电

器、绝缘胶板、标志牌、绝缘地毯、绝缘手套、绝缘靴、安全用具、防护用具和消防设施设备,不应存

放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杂物。

4

DB32/TXXXX—2022

7.1.3高压配电室的门窗和铁丝网保持完好无损。

7.1.4值班电工应每日检查变压器、配电设备、架空线路和电缆等,做好检查记录。

7.1.5定期巡查检测低压配电柜、配电箱、控制柜及线路,保持公共照明和应急照明、指示灯具线路、

开关的安全使用。

7.1.6建立定期检测制度,根据配电设施设备规模、使用年限、运行状况等因素,每1~3年进行1

次预防性试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符合DL/T596的要求。

7.1.7配电设施设备应委托相应资质的单位维护保养。

7.1.8制定电气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每年至少演练1次。

7.1.9新建或更新改造配电设施应委托专业单位设计,竣工后经电力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投入运行。

7.1.10使用单位应会同电气维保单位归集竣工档案,包括但不限于:竣工图、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

用说明书、各类试验报告、竣工验收证明等。

7.1.11使用单位应会同电气维保单位归集运行档案,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运行记录、检查记录、值班

和交接班记录、安全工器具检测试验报告、预防性试验报告、电气系统运行故障和事故处理记录、维修

和维护保养记录等。

维修

7.2.1照明灯具、开关插座、配电箱内易损零部件、局部小型电气设备、器具的更换以及变配电装置

的预防性试验,由使用单位自行组织。

7.2.2变配电主要设备、供配电干线、动力系统、照明系统等整体或较大范围的更新,应根据第三方

专业单位检测评估或供电部门意见,由使用单位委托专业设计提出维修方案后,按规定程序申报维修。

7.2.3具备条件的办公区,在进行电气系统大中修时,应结合使用单位电动汽车配备更新计划,规划

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充电设施。

7.2.4维修更新应选用节能、节电、效率高的电气设备。

8通风与空调系统

一般要求

8.1.1通风与空调系统包括冷源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冷水处理设备等)、输运系统(空调水系统、

空调风系统、变制冷剂流量系统)、末端处理系统(包括集中式空调系统、分散式空调系统、净化空调

系统、风机盘管系统、全新风系统和送回风系统等)、各类调节阀类和送回风口等附件和控制系统等。

8.1.2使用单位应委托空调设备生产厂商或有资质专业单位维护保养。

8.1.3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设备、空气处理设备、空气和水输送设备等由维保单位负责检查、保养,

全年运行的应做好开停机的检查、保养与准备工作,季节性运行的在重新投入使用前应做好运行前检查、

清洗、保养与准备工作。

检查内容与频次

通风与空调系统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见表5。

表5通风与空调系统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

序号检查内容检查频次备注

1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每周2次

2通风与空调风量每周1次

5

DB32/TXXXX—2022

表5通风与空调系统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续)

序号检查内容检查频次备注

3通风与空调有代表性参数每周1次

4办公区内噪声每月1次

5空调系统能耗的计量每年1次

6观感质量每月1次

7主要设备维护保养的日常检查每年2次

8空调及管道检查每季度1次

9空调外机出风口周边环境每季度1次

10空调主机和室外机、挂机和室外支架每月1次

注1:每年清洁1次分体式空调主机和室外机;

注2:每年至少对空调系统进行1次整体性维修养护;

注3:检验1次压力容器、仪表及室外机、冷却塔噪音;

注4:每年至少清洗消毒1次新风机、空气处理机滤网等,每2年至少清洗消毒1次风管。

维修

8.3.1通风与空调系统若发现有安全隐患或能耗过高、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时,应及时组织维修

处理。

8.3.2分体空调系统更新不少于10年,中央空调系统更新不少于15年,可通过维修延长使用年限。

8.3.3除特殊情况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大中修,宜与其他相关系统的大中修同时进行安排。

8.3.4通风与空调系统进行更新改造维修时,各项参数均应达到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9建筑智能化系统

一般要求

9.1.1建筑智能化系统一般包括建筑智能化集成、信息接入用户电话交换、信息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卫星通信、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公共广播系统、会议、信息导引及发布、

时钟、信息化应用、建筑设备监控、安全技术防范、应急响应、机房工程、防雷与接地等子系统。

9.1.2使用单位应委托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鉴定、维修与保养服务,其中涉及

国家秘密的网络安全系统需由具有涉密资质的单位完成。

9.1.3综合智能楼宇系统、门禁和安防系统每月至少保养1次,并做好软件、录像数据的备份。

9.1.4会议系统设备的功能测试每月进行1次,重要会议前一天应进行系统设备功能测试。

9.1.5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请维保单位检查,提出修复或替换设备方案,并做好维修记录。

9.1.6建立智能化系统管理档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智能化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检测记录、产品说明书、操作手册等;

b)日常检查记录、系统运行数据备份、备件更换记录;

c)建筑智能化系统维保、维修记录;

d)系统运行故障及应急事件处置记录。

9.1.7遇有极端天气或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时,应检查设备线路,排除故障隐患。

9.1.8系统、子系统或监控设备(如会议系统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被控对象的制冷空调设备)停运1

个月以上再次使用之前,应对该子系统进行外观检查、维护保养和功能操作的全面检查。

6

DB32/TXXXX—2022

检查内容与频次

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见表6。

表6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

序号检查内容检查频次备注

1外观状况每日1次

2人机界面功能操作状况每年1次

3机房环境及监控系统每日1次

4门禁系统每日1次

5安全防范系统每日1次

6多媒体系统和会议系统等每日1次

7UPS蓄电池组每日1次

维修

9.3.1系统清扫灰尘和紧固连接件、小型易损部件的更换、与用户端连接的末级线缆和接头的更换、

线缆和设备标识的更换、管线托盘、槽盒和支架的防腐处理、在计算机操作界面上调整系统的运行参数

等工作,由使用单位自行组织。

9.3.2建筑智能化系统多个子系统更新属于大中修,宜与办公用房的装饰装修和其他机电系统的大中

修同步进行,由使用单位委托专业设计提出维修方案后,按规定程序申报维修。

10消防系统

一般要求

10.1.1消防责任制度

10.1.1.1使用单位应坚持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

10.1.1.2使用单位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对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保养、火

灾隐患整改等消防安全管理事项进行约定。

10.1.2消防管理档案

使用单位应建立消防管理档案:

a)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

b)建筑物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及备案抽查的文件及资料;

c)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和消防安全责任人;

d)消防安全制度;

e)消防设施、灭火器材配备情况;

f)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g)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全面检查测试的报告以及维修保养的记录;

h)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i)防火检查记录;

j)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

k)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等记录资料;

7

DB32/TXXXX—2022

l)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m)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n)微型消防站队员及其消防器材、装备配备情况,日常训练、演练记录;

o)火灾情况记录;

p)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涉及消防安全的法律文书或整改通知。

10.1.3消防安全管理

10.1.3.1使用单位应按照相关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器材,根据需要建立微型消防站和配置撬装式消防

站。

10.1.3.2使用单位应确保消防设施器材购置及维护保养、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评估、火灾隐

患整改、微型消防站建设等资金投入。

10.1.3.3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

10.1.3.4应与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签订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合同。

10.1.3.5消防控制室实行每日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2人,值班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检查

10.2.1消防控制室应接入所在地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

10.2.2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1次全面检测,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应符合GB25201的要求。

10.2.3开展每日防火检查,每月防火检查,并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10.2.4重大节假日前、严寒等极端天气后消防安全管理人专门组织检查1次。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a)各子系统末端设备的设置位置,保护面积,安装牢固程度;

b)火灾探测器的报警功能;

c)报警控制器的消音,复位,火灾报警,故障报警,火警优先功能;

d)消防电源的自动切换功能;

e)消防水泵的联动启动、手动启动、连锁启动功能;

f)消防水泵主备泵自动切换功能;

g)供水管道的密封性;

h)各类阀门的状态与可靠性;

i)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剂储存容器的充装压力与充装重量;

j)机械加压送风、机械排烟风机的联动启动、手动启动、连锁启动功能;

k)机械加压送风口、机械排烟风口的启闭功能;

l)应急照明的火灾联动转换时间;

m)疏散指示标志的指示方向、标识及运行状态;

n)防火门自动关闭与顺序关闭功能;

o)防火卷帘的手动启动、联动启动、机械释放功能。

维修

10.3.1使用单位自行组织对各子系统中单个检查项目、单樘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修复等日常维修。

10.3.2消防系统单个或多个子系统整体改造属于大中修,宜与办公用房的装饰装修和其他机电系统的

大中修同步进行,由使用单位委托专业设计单位提出维修方案后,按规定程序申报维修。

10.3.3消防系统设备报废条件:

a)消防应急电源达到说明书规定的使用年限时应报废,未达到使用年限但出现表面变形、锈蚀、

漏液等现象,经测试不具备使用功能的应报废;

8

DB32/TXXXX—2022

b)应急照明等使用的其他蓄电池使用年限不超过4年,达到使用年限时应报废,没有达到使用

年限,但出现表面严重变形、锈蚀、漏液等情况时,也应报废;

c)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的风机、应急照明控制器、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消防专用

电话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使用年限不超过12年,达到使用年限

应报废,未达到使用年限但出现严重锈蚀、机械变形等情况,无法正常工作且无法维修时应

报废;

d)应急照明灯具的使用年限不超过4年,达到使用年限应报废;

e)消火栓系统等灭火系统达成设计年限或出现功能缺失、无法修复时应予报废;

f)气体灭火系统启动瓶、灭火剂储瓶按TSG23要求开展试验测试,灭火器检测、报废按GB50444

有关规定执行;

g)其他消防设施设备检测、测试、报废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期限执行。

11电梯、锅炉、机械车库等特种设备

一般要求

11.1.1安全责任制度

11.1.1.1特种设备自行管理的,使用单位履行特种设备管理职责;委托物业服务或其他单位管理的,

应在委托合同中约定特种设备管理的具体内容,受托单位履行管理职责。

11.1.1.2使用单位应委托有资质单位安装、检测和维护保养特种设备。

11.1.1.3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制度以及操作规程。

11.1.1.4采购、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且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应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

特种设备。

11.1.1.5根据特种设备类型、规模等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作业人员,开展安全与

节能培训教育。

11.1.1.6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领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特种设备经检验检测部门检测、评

估不合格,无法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应及时申请报废更新,并向原登记机关交回《特种设备使用登记

证》,办理注销手续。

11.1.1.7应建立特种设备台账及技术档案。

11.1.1.8应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

装置及其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及时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

11.1.1.9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11.1.1.10发生事故及时上报,配合事故调查处理等。

11.1.1.11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节能必要的投入。

11.1.2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会同维保单位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但不限于:

a)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

件和资料;

b)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c)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d)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修、维护保养记录;

e)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9

DB32/TXXXX—2022

f)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电梯

11.2.1电梯维保工作要求主要包括:

a)维保人员应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b)制定维保计划与方案;

c)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电梯每半年至少进行1次应急演练;

d)设立24小时维保值班电话,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维保人员应在30分钟内抵达现场救

援;

e)建立每台电梯的维保记录,归入安全技术档案,至少保存2年;

f)维保期间应详细记录电梯故障等影响安全使用情况,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

发现严重事故隐患,及时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11.2.2电梯检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a)电梯轿厢内公示《特种设备使用标志》、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和应急救援电话等标识;

b)选层按钮及显示正常,层轿门开关运行无阻卡,无异响和抖动;

c)轿厢紧急报警装置有效;

d)轿门防夹保护装置有效;

e)消防电梯前室不应堆放杂物、设置固定设施,“消防电梯”标识应清晰完好,“紧急迫降”

等供消防员使用的按钮完好有效,井底排水设施功能完好”。

锅炉

11.3.1锅炉的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见表7。

表7锅炉的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

序号检查内容检查频次备注

1作业人员证书有效期情况每月1次

2锅炉房内照明设备、周围安全通道畅通情况每月1次

3设备外观锈迹、损坏,阀门锈蚀、损坏情况每月1次

4水(介)质达标化验分析每月1次

5管道、阀门漏水情况每月1次

6锅炉使用安全与节能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每月1次

7其他应检查的内容和记录每月1次

11.3.2其他供热锅炉的日常管理要求:

a)建立供热锅炉开机前、停机后以及日常和年度检查、维修保养计划;

b)供热锅炉房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备必需的消防器材;

c)供热锅炉房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非作业人员不应随意进入;

d)建立锅炉房的值班、交接班制度,操作人员须培训上岗;

e)建立供热锅炉安全技术档案。

11.3.3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岗位责任制、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锅炉及辅助设备的操作规程、维修保

养制度、水(介)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节能管理制度等制度和规程。

机械式停车设备

11.4.1每台停车设备均应固定产品标牌,标出安全标志及注意事项。

10

DB32/TXXXX—2022

11.4.2在出入口附近应用文字标识停车设备允许停放的汽车尺寸和质量,不符合设计规定的汽车不应

入库。

11.4.3停车设备的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见表8。

表8停车设备的检查内容与检查频次

序号检查内容检查频次备注

1运行负荷和状态每月1次

2设备安全标志齐全、清晰度每月1次

3设备围栏完整、损坏程度每月1次

4设备运行时异常震动、噪声情况每月1次

5供电、急停开关工作情况每月1次

6其他应检查的内容和记录每月1次

维修

电梯、承压锅炉、机械式停车等特种设备的维修应由使用单位委托专业设计提出维修方案后,按规

定程序申报维修,交由具备专业资质的维修单位执行。

12建筑节能设施设备

一般要求

12.1.1建筑节能设施设备的保养检查周期宜与其他相关系统检查周期一致。

12.1.2建筑节能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的设计与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建筑设备节能的大中

修应与其他相关系统同时进行。

12.1.3办公用房维修改造时不应降低节能性能。

12.1.4维修改造时优先使用节能设施设备、材料和产品,包括:

a)新型节能墙体、屋面和门窗;

b)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

c)节能空调、节能灯具、节水马桶等节能产品。

12.1.5加强节能设施设备管理:

a)合理控制室内温度,执行“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

于20℃”的标准;

b)合理选择照明标准、照明方式、控制方式并充分利用自然光;

c)有条件的单位开展雨水、再生水的循环利用;

d)办公用房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使用单位应每年至少1次管路排污,防止管路阻塞。

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巡查、运行检查和有计划停电清扫为主的保养检查,以及定期的维护检查。

包括建筑围护结构系统节能、建筑设备节能、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雨水回收处理系统以及

地源热泵等。

维修

建筑节能设施设备维修应交由具备专业资质的维修单位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