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防教育教案第四章现代战争_第1页
大学生国防教育教案第四章现代战争_第2页
大学生国防教育教案第四章现代战争_第3页
大学生国防教育教案第四章现代战争_第4页
大学生国防教育教案第四章现代战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现代战争授课题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难点: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模式及发展趋势。1、教学活动的导入根据各节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手段,主要包括:创设情景;2、理论讲授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形识问题,从而有效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2)注重经常用设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3)理论讲授注意感情的投入,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3、学生课堂讨论大一、大二、大三各专业学生2教学内容争本质的至理名言。战争具有政治性和暴力性两大内在特征。根据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战争是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与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的斗争形式。战争是个历史范畴,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必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灭。只要私有制和阶级存在,换和更替的。战时与平时存在着具体的、历史的联系。战后必和,久和致战,是自有阶级社会以来战争与和平相互转换运动的必然规律。这一规律决定了二者相互转化所遵循的轨迹,即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预示着和平。战争与和平的相互转化也间或部落联盟之间,为了争夺赖以生存的土地、河流、山林等天然财富,甚至为了后来,随着生产力和畜牧业的发展,父权制取代母权制,农业、手工业、商品3有制、阶级,使“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已经开始蜕变为在陆上和海上掠夺家畜、奴隶和财宝而不断进行的抢劫,变为一种正常的营生”。日益频繁的战争,驱使原始公社制解体,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从此以后,战争变成了政治的工具、阶级斗争的最高手段。私有制、阶级压迫和经济利益的冲突,成为发生战争的基本根源。掠夺和反掠夺、压迫和反压迫、侵略和反侵略、争霸和反争霸、扩张和反扩张的战争,?成为阶级社会的特殊的、必然的现象。关于战争的起源的超阶级观点主要有种族主义“优胜劣败”战争论,新马尔萨斯主义的“人口几何”战争论,以及自然主义和宗教战争论等。二、现代战争的特点现代战争是在核武器以及其他现代化高科技武器的威胁下,以高科学技术的现代作战工具或武器为主的现代化常规战争。由于世界上许多新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引起了军队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以及作战方式方法的重大变化,从而使现代战争出现了以下特点:(一)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大量运用,引起作战方式方法上一系列深刻变化二战以后70余年,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军队竞相发展高新技术兵器,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并在局部战争这个“试验场”上不断进行实战检验,中力量的发展促进了战争的空中化,空中及空间力量正在成为未来战场的主力,空天战场正在确立自己新的主导地位。如在海湾战争中构成美军高技术兵器群的56种兵器中,空中武器装备或通过空中发挥作用的武器就达44种,约占78%,而科索沃战争则表现为一场纯粹的大规模空袭战。第二,以巡航导弹等防区外发射武器和带卫星导航系统的航空兵器为主导的精确制导武器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打击手段和主攻武器,使得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成为主要作战方式。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共投掷各类弹药2.2万余枚,其中精确制导弹药1.3万多枚,使用比例由海湾战争的9%、科索沃战争的35%大幅上升到此次战争的60%,并创造了一次打击任务在20分钟内投掷1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历史纪录。第三,指挥手段的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如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由于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的高度一体化,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仅需要几4分钟的时间。(二)战争要素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现代高技术战争将围绕信息的搜集、处理、分发、防护而展开,信息化战争成为高技术战争的基本形态,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成为作战的中心和焦点。在海湾战争开战前24小时,美军实施宽带强功率压制式干扰,造成伊军大部分通信联络中断,达成了空袭的突然性。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充分发挥卫星的制天权功能和优势,自始至终掌握着空天制信息权。战空袭中还使用了各类性能先进的预警飞机和专用电子战飞机,分别对南军的预警、析、处理、分发由美军各种战场侦察系统所获取的战场信息数据,并将处理过的战场信息数据实时传输到轰炸机、战斗机等各种作战平台。此外,信息平台还首次具备了攻击能力。美军RQ-1A“捕食者”无人机既具备情报搜集功能,又具备对发现目标的攻击能力。在阿富汗战场上,“捕食者”无人机曾多次对所发现的机动目标进行即时攻击。(三)非对称作战日益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模式随着战争技术含量特别是高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各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各国军事技术发展差距日益拉大,甚至出现技术上的“代差”。强的一方更加重视发展自己的技术优势,弱的一方也力争从技术外寻找出路。因而,非对称作战日益成为作战双方的选择。如科索沃战争中,战争的一方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其总体经济实力是南联盟的700倍,总体军事实力是对手的400倍。它动用了除核生化武器之外的一切高新技术武器,对南联盟实施了持续78天的高强度远程空中打击,所投入的高技术武器占其装备总量的50%以上。而南联盟只不过是一个人口刚过千万的国家,军队10余万5人,武器装备总体质量至少落后对方一至两代,数量上也极为悬殊。这场战争是强大的军事集团对弱小的主权国家、高技术对中低技术、主要使用航空兵和导弹的空袭战对主要使用一般武器防空作战的非对称作战。美国对阿富汗实施的军事打击也是一场典型的非对称作战。美军军事实力为当今世界之最,拥有人员和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的全面优势。美军投入了包括“全球鹰”和“捕食者”无人机、联合直接攻击弹药、BLU-118B热压炸弹、风力修正弹药撒布器、“联合空战中心”等新式武器装备。而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只是由一些伊斯兰激进分子在简单的单兵武器系统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群体,其实力根本无法与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军对抗。(四)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战争的相关空间不断扩大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与以往战争相比,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而战争的相关空间在不断扩大;战争的战役空间在缩小,而战略空间在扩大。在3场战争中,美军的打击目标都集中于特定范围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对预定目标的打击,美军也改变了以往那种“全面覆盖”“地毯式轰炸”的做法,而是精选部分要害部了“非接触作战”。与此同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相关空间又在不断扩大。如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B-2A隐形战略轰炸机每次都是从美国密苏里州基地起轰炸机从美国本土直接飞往阿富汗进行远程奔袭,空袭后再降落在距阿富汗约4200公里的迪戈加西亚岛,中途不着陆飞行长达44个小时。此外,随着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电磁等各种复杂的战场空间相互动扩展到整个地面、海洋战场乃至外层空间。(五)现代战争的胜负主要取决于作战系统的整体对抗能力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的经验教训证明,只有多种力量综合使用、各军兵种密切协同、各种武器系统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整体威力、取得“1+1>2”6将由多种侦察、预警手段构成的立体感知系统;和由各军兵种、各作战单位的作战平台组成的火力打击系统,经信息处理网络和数据链系统相连接,高度融合、相辅相成,形成了全程近实时感知与远程精确打击有机结合的战场系统,基本做到三军作战联合化、武器装备系统化、信息处理网络化、战场察打一体化。例如,由“捕食者”和“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所获得的有关情报可经过联合空战中心实时地传送给在阿富汗战场上空的AC-130特种作战飞机的飞行员,AC-130可立即对目标进行攻击。(六)战争消耗越来越大,战争更加依赖有力的综合保障能力现代战争的消耗呈几何级数大幅度增加,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单从物资消耗来看,海湾战争分别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和马岛战争提高了20倍、10倍、7.5倍、4.2倍和3.5倍。据统计,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地面部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200多公斤,航母编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1.1-1.38吨,美军共消耗各类物资1.7万余种3000多万吨,几乎等于上千万人的苏联军队在4年卫国战争中物资消耗总量6600万吨的一半;多国部队在战争中总共花掉600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连美国也无力独自支付这笔费用。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为了尽早达成战争目的,共使用了1200架飞机,出动3.8万架次,发射巡航导弹1500多枚,投掷各种弹药1.3万余吨,战争花费高达1000亿美元。而南联盟在北约的空袭下,许多军事设施被摧毁,武器装备被损坏,军用物资特别是战略物资储备地被袭击,指挥中心和通信枢纽被破坏,交通线被中断,大量民用设施和厂矿企业遭到狂轰滥炸,造成的经济损失为数千亿美元。“9·11”事件后,美国一次性划拨400亿美元紧急资金用于反恐;美在阿每月作战费用10亿多美元;美军一枚“战斧”式巡航导弹造价为120多万美元,3个月共投掷各类精确制导导弹、炸弹1.2万余枚。如此巨大的战争消耗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有力的综合保障是无法承受的。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60至70年代的越南战争为现代战争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和80年代初的马岛战争为现代战争的形成阶段;1991年1月17号的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7争标志现代战争成熟发展阶段。按照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通常把现代战争分为三个时期:机械兵器时期一这是现代战争的重要发展阶段;高技术兵器时期一这是现代战争的发展成熟期,目前世界上发生的战争都属于这一时段;信息化兵器时期一这是战争发展的未来趋势,当前世界上发生的战争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这种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电气化,使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导致了新型远程火炮、飞机、坦克等机械化含量极高的现代兵器的出现,并促进了军队结构更新,从而引发了战争形态的变化。这个时期的战争被称为机械化战争。现代战争的主要特征几乎都在这一阶段形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坦克、高射炮、新式军舰、潜艇等武了海战、阵地攻防战。这些新武器、新战法的运用,;标志着此次大战已经有了现代战争的一些要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参战国凭借发达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水平,使军队的武器装备更加现代化,同时产生地应用于战场。二战后期,德国发明并使用了导弹,为人类向外层空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使用了原子弹,使核武器进入战争领域。这一时期,新的政治和战略理论,随着新式武器和兵种的产生和普及,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如曾任德军海权”,意大利军事家杜黑的“空权论”,英国军事思想家富勒和德国陆军总长古德里安提出的“机械化战争理论”等?是当时“寂静战场”上的理论产物。两次世界大战使这些军事思想经受了检验并得到新的发展。战争实践表明,新的军事科技成果,将成为新的军事思想发展越来越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敌对双方激烈的对抗竞争中,对军事思想创新的任何保守僵化态度,都将导致理论上的落后、军事行动上的被动,并最终招致战争中的严重挫折乃至失败。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并于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使常规的军工科技获得重大突破,产生质的飞跃,还使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核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使8军队的武器装备、编制结构、作战手段、指挥系统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出现了陆军航空兵、战略火箭军等一系列新的兵种,并增加了炮兵、装甲兵的比重,进而使现代战争的发展水平得到质的飞跃。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使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政治力量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强调大量使用高新技术的武器装备,以全面夺取战略主动权和战争胜利,是现代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高技术武器装备具有很强的作战效能,武器装备在质量上的差距已经难以完全用数量上的优势来弥补。在海湾战争中,仅多国部队首次投入使用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就有100多种。在诸多高科技兵器中,精确制导武器充当了主角,在战争中大显身手,成为多国部队最有效的打击手段。“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应用,在战争史上首次创造了“以导反导”这一新的高技术作战形式,大大提高了导弹系统的实战效能和整体威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就是靠这种武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始终掌握着海湾战争的主动权,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另外,随着夜视器材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装备优势一方凭借其夜视装备的优势,使夜战场在很大程度上变成“单向透明”的战场,通过夜间实施主要行动去夺取战场的主动权,已成为现代战争中作战行动的一大特色。战争力量及其运用的整体性增强,战争更多地表现为系统与系统的对抗,从而系统的要求更高。谁能够将高技术条件下生成的所有新的军事能力加以系统化、完整化,构成全新的体系,谁就会在未来的战场对抗中占据优势。(三)信息化兵器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开始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信息化战争就成为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1992年,美国人坎彭主编了《第一次信息战争》一书,将海湾战争称作世界战释放基本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信息化战争,展现在世人面前。诚然,高技术群的发展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直接动因。大批高新技术群,如以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精确制导技术、航天技术、聚能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与应用技术、新材料技术、隐形技术9等等,其中,信息技术在高技术群中起着主导作用。技术革命的出现,必然导致武器装备发生质的变化。以军事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技术群,使人类进行战争的工具发生了“断代性”的飞跃,这必然引起交战方式、作战理论和军队体制编制的根本性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发生的海湾战争、沙漠之狐行动、科索沃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承前启后的重要战争。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悟到,战争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机械化战争形态正向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变,信息化战争已处于萌芽阶段。近几场局部战争的实践,对人们研究、有机结合,为信息化战争的兵力投送和后勤保障提供了保证;二是拉开战争序幕并贯穿战争全过程的信息作战,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三是空袭作战不仅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阶段,而且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能会直接达成战略目的;四是非线式、非接触的远程精确作战,将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零死亡率”的战争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第二节新军事革命新军事革命,是特指在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并得以广泛应用,从而引起军事领域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和组织体制等一系列的根本变革,导致彻底改变战争形态和军队建设模式的一场革命。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国际体系进入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期,各种国际力量加快分化组合。为适应新的国际安全形势,各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军事革命,以增强自身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一)基本态势世界军事安全形势的基本态势是:国际安全环境总体稳定,抑制战争的因素不断温甚至接近战争边缘;主要国家积极进行战略调整,推进军事转型,加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争夺有利战略位势,国际军事斗争更趋复杂,世界军事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中国周边军事形势尚属平稳,总体可控,但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企图打破地区原有平衡,联手日本、怂恿菲律宾等国制造事端,引发地区局势不安。世界军事安全形势的基本特征:一是结构性变化。”一超多强"的世界战略格局仍未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仍占据强势地位,但新兴经济体快速兴起,世界战略力量对比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略资源,制造和插手地区动乱,引发危机和冲突。下,突然爆发民众街头运动,局势失控,引发国内武装冲突,甚至爆发全面内战,引起地区局势动荡。四是深远性变化:影响地区,关乎全球。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打破亚太地区平静,牵动一些国家调整战略,引发地区紧张局势。中东地区战乱和动荡也影响到全球安全。(三)新的挑战此消彼长,全球战略格局发生悄然变化。二是西亚、北非变局持续发酵,全球战略枢纽争夺激烈。三是亚洲地区热点升温,战略风险增大。四是非传统安全形势严峻。二、新军事革命主要动因(一)高技术的发展运用是新军事革命的直接原因一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将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二是生物、航天、材料等新技术的突破。三是军用高技术群的崛起。(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新军事革命的内在原因战争不能有效获取所需要的利益,甚至往往使国家经济倒退;二是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进行综合国力较量成了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因此,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上升,增强综合国力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们改变军队建设的思路以及进行战争的方法。(三)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是新军事革命的推动原因(一)产生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这场军事革命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就开始积极研制火箭、导弹武器;1942年美国开始实施“曼哈顿工程”计划,于1945年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1946年,由美国人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首先在军事领域出现;1955年,苏联设计了第一枚可以运载核武器的洲际导弹,并于1957年用这枚导弹改造的多极火箭首次把人造卫星送上天。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这些新型军事技术群也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并愈来愈明显地改变着整个军事领域的面貌。(二)展开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91年初爆发的海湾战争,使人们不仅看到了高技术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更直接感受到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因此,海湾战争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等国对新军事革命的研究和讨论很快进入了高潮并成了国防机构等政府行为。当美国率先推行新军事革命的时候,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如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等也不甘落后。这些国家充分认识到新军事革命代表着未来世界军事发展的大趋势,为了更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纷纷加快本国新军事改革的步伐,以迎接新军事革命的挑战。2003年春的伊拉克战争,从武器装备、作战形式、部队编制都体现了现代战争的最新特点,实际上是美国新军事革命成果的全面检验;通过这场战争,美国必将对下一轮军事革命提出新的计划和任务,全世界也都被这场战争进一步惊醒并坚定地投入到这场新军事革命的行列中来。(三)完成阶段(21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当然,新军事革命是由机械化军事形态转化而来,需要经过多个发展阶段。两种军事形态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内涵上,都存在一个并存、交替与过渡的时期。根据许多军事专家、未来学家的分析和预测,新的智能化军事形态估计要到21世纪中叶才可能完成,四、主要内容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已进入深入发展阶段。主要国家一方面积极消化前期军事改革和转型所取得的成果,军队建设进入相对稳定期和调整适应期;另一方面,不断总结反思,调整纠偏,整合资源,准备推动新一轮军事改革。(一)主要标志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的主要标志:主要国家纷纷提出军队建设新的发展目标。美军提出了“二次转型”目标,要求建设更精干、更灵敏、更先进、战备程度更高的新型联合部队。俄军"新面貌“改革进入调整完善阶段,力求实现"精干高效、机动灵活、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建军方针。日本提出了“机动防卫力量”构想,力求建设快反、机动、灵活、持续的多能型自卫队。欧盟主要国家提出了“建立一支规模小、装备精、轻型化、机动灵活、快速反应能力较强的实战型军队”的建军(二)基本内涵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的基本内涵:体制编制的联合化、小型化、自主化趋势更加明显;武器装备呈现出向数字化、精确化、隐形化、无人化的发展趋势;联合作战形态向"四非"(非接触、非线性、非对称和非正规)和“三无”(无形、无声、无人)战指挥体系逐步形成;现代国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三)突出特点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的突出特点:一是深刻性。主要国家军事改革正在从军事技术层面、军事组织层面、作战理论层面,深入到军事文化层面,提出了军事转型文化、联合文化和理论创新文化等。二是全面性。世界主要国家军事改革和军事转型不仅涉及信息化军事技术形态、联合化组织形态和高效化管理形态,而且包括了军事理论形态、作战形态、保障形态、教育形态等各个领域。三是务实性。美军着力提升指挥控制能力、情报能力、火力打击能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保障能力、信息能力、国际交流能力。俄军着眼于提高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能力,尤其是提高应对大规模空天袭击和地区战争的能力。四是不平衡性。美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英、法等其他发达国家紧随其后,积极跟进,加快推进军事转型;俄罗斯开展”新面貌”军事改革,现已完成军事组织转型;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以改善武器装备为重点,正在进行有选择的军事改革。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各主要国家加紧推进军事转型、重塑军事力量体系,这将对国际政治军事格局产生重大影响。1.信息化作战平台的大量涌现信息化作战平台指采用信息技术研制或改造的各类武器的载体,主要包括各种先进的作战飞机、武装直升机、坦克和装甲车、作战舰艇特别是航空母舰等。它们是诸多高新技术的密集结合体,除大量采用光电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外,通常以军用电子设备为核心,装备有综合传感器、电子计算机、高性能弹药、自动导航定位设备等,因而具有较强的探测、识别、打击、机动、定位、突防、隐形等综合能力。2.精确制导武器成为主要打击兵器精确制导武器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导弹、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子母弹、制导鱼雷、制导地雷等。这类武器依靠自身的动力装置推进或靠飞机、火炮等投掷,由制导系统控制其飞行线路和弹道,能够获取或利用目标所提供的位置和特征信息,对其实施精确打击,因而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它们有的自成火力单位,有的则装备在飞机、舰艇、坦克、装甲战车等作战平台上,有的甚至可由单兵操纵发射,通常具有较强的全天候、全方位、超视距、多目标精确打击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目前,战役战术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精度,近程的已达0.1米到1米,中程的小于10米,远程的为10~50米。精确制导武器技术经历了三代,目前正朝着灵巧型和智能主识别、选择和攻击目标。3.电子战装备系统更加完善三种类型。4.指挥自动化系统不断发展0世纪50年代,美军最早建立了指挥控制系统,称为C2,后逐步发展C3、C要包括监视与侦察在内的C4ISR系统。1.新的军兵种陆续出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战争所涉领域由陆、海、空逐步向陆、海、空、等军队已组建了60多个计算机应急反应分队。2000年5月9日,美空军发表《航空航天部队:21世纪保卫美国》白皮书,正式确立“航空航天一体化”的建航天”部队,并最终转变为“航天航空”军的蓝图。2003年10月16日,美国陆军第一支新型弹道导弹拦截部队“中途防御该系统经美军10多年研制,耗资220亿美元开发完成,主要用于拦截和摧毁来袭的导弹。俄总统普京也在2001年1月25日召开的联邦航天工作会议上宣布,用航天器和打击敌太空武器系统的双重任务。2.军队规模大幅度压缩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军队在大力加强质量建设的同时,普遍对其军队规模进行了大幅度的缩减。各国在强调缩小军队规模、提高军队质量的同时,对部队定员编制也相应地进行了大幅度压缩,部队编制正由传统的合成化向小型化转变。3.军队结构不断优化首先,表现军队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注重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特别重视发展C4ISR系统,加大技术密集型军兵种的比例;海、空军战略地位不断提高;数字化部队建设摆到日程。其次是部队编组将实现跨军种合成。再次是指挥体制趋向“扁平网络化”。1.信息作战2.非接触精确作战随着远程精确侦察定位系统、C4I系统、各种新型作战平台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出现,各国军队的远程作战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不断提高,3.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联合作战是指两个以上的军兵种,按照总的企图和统一部署,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共同实施的一体化协同作战。广义上的联合作战,早在机械化战争时代就已初上规模,陆海空三军间的合同作战即已成为机械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二战后的几次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都是由两个以上军兵种共同实施的合同作战。不过这种合同作战是以一个军兵种作战为主,其他军兵种则主要是予以配合,因此还不能与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相提并论。从陆海空合同作战向陆、海、空、天、电一体化联合作战发展,是二战后使各军兵种特别是空军的独立作战能力空前提高,另一方面任何单一的军兵种或武器装备系统都不具备在所有空间打击敌人的手段和能力,作战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作战力量之间的紧密配合与优势互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以单一兵种为主的合同作战已很难适应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要求,跨越军兵种界限,由诸军兵种实施陆、海、空、天、电一体化联合作战,逐渐成为一种基本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创新是新军事革命的灵魂,对于新军事革命目标的最终实现,具有认知与方法的指导意义。为了夺取未来战场上的主动和优势,许多国家都把酝酿军事理论的重大突破,确立新的军事理论体系,作为军事理论创新的首要任务,从而导信息作战理论;二是一体化联合作战理论;三是网络中心战理论;四是三非作战理论;五是智能化军队建设理论。这些理论均具有创新特征,将对未来军队建设和力量运用产生深刻的影响,促进新军事革命向前发展。六、新军事革命的发展趋势家着力发展各种新型武器装备。美军计划到2030年左右全面完成C4KISR系统建设。俄军计划到2020年前建成全军统一的自动化战空间。美国正在研发各种网络侦察、网络防御和网络进攻等武器系统。俄罗斯网络攻防武器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具有开发网络武器的能力。美国已成功进行50多次导弹拦截试验和数次电磁轨道炮试射,正在研制可攻击敌方卫星的XSS-11微型卫星。俄罗斯加紧研制空天飞行器。英法等国均有空天飞行器研制计划。日本和韩国加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一是优化结构,完善联合作战效能。美国将联合作战层级由旅战斗队下沉至营战斗队;俄罗斯建立了4个联合战略司令部;日本成立了联合参谋部,形成了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印度成立了联合国防参谋部和三军联合的战区司令部。二是压缩规模,增加基本作战单位数量。主要国家军队在减少员额的同时增加基本作战单位数量。美陆军基本战术行动单位从33个增加到73个作战旅。俄陆军基本战术兵团从36个增加到113个常备旅。三是"去重型化",提升作战部队的机动能力。美军斯特赖克旅成作战力量正在向一体化、无人化、网络化、太空化的方向发展。美俄等国军队人化作战部队应运而生。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十分重视发展无人武器系统,正在积极着手建设无人作战力量。2013年底,全球在机器人方面的防务开支超过134亿美元。美国国会明确要求到2015年战场无人化作战系统达到50%。俄军预测,到2025年左右,人工智能机器人武器装备将成为未来战场上的主战武器装备,将彻底改变传统作战方式,带来军事领域的真正革命。二是网络攻防部队成为重要作战力量。美国防部宣布组建40支网络部队,其中13支用来攻击对手。俄罗斯也建立了网络作战部队,其破网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球网络军备竞赛掀起高潮,超过40个国家组建了网络战力量。三是新型特种作战行动作用增大。新型特种作战部队在规模数量、职能任务、作战方式和行动样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可达成战略目的的新型作战力量。四是空天作战部队正在酝酿建立。美国正在研制可攻击敌方卫星的微型卫星和空天飞机,到2020年前将可实施反导反卫星等太空攻防作战行动。俄罗斯拥有相当规模的太空武器,并明确将空天战略性战役作为在未来战争中首先实施的战略性战役之一。其他一些国家纷纷建立太空兵和太空司令部,积极准备实施空天作战行动。世界50多个国家拥有空间飞行器。主要大国基于时代前沿战略技术形成了特定战略能力。空间已经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国防管理正在向注重战略规划、提高军费使用效益、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军队职业化水平的方向发展。主要国家十分重视国防改革,积极转变国防管理方式。一是提高战略规划水平。美国不断推动战略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建设,提高国防管理运行效率和国防投入效益。俄罗斯制定了《2020年前俄联邦武器装备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战略规划文件。法国国防部制定了”六年军事规划法"和军队发展中期和长期计划。二是提高国防投入效益。美国更加强调优化军费投向投量,对关键地区、关键领域和关键力量的投入不减反增。俄罗斯近五年军费预算平均增长率为20%左右,装备采购费比重不断加大。三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美国不断加强对军事前沿技术、高技术装备和高风险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及跟踪研究。俄联邦积极调整优化国防科技布局和军工体系,提升国防科技竞争力。四是提高军队职业化水平。法军暂停义务兵役制,实行全面职业化。德国从混合兵役制转向全志愿兵役制。俄军始终把职业化作为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其合同兵比例不断提升。七、新军事变革的影响一是新军事变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战争理念,改变了现代战争面貌,促使各国重新审视安全环境和战略策略,依据客观环境和主观需求积极主动地进行战略调整。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出于维护其霸权的需要,已进行过三次军事战略调整:1992年布什政府首先提出“地区防务”战略;1995年,克林顿政府制定了“灵活选择和参与”战略;1997年,又提出“塑造、反应、准备”战略。俄、英、法、德、日等国不甘落后,为谋求在国际舞台上的有利地位,积极顺应世界新虑,在战略上也作出了必要调整。可以预见,随着新军事革命的深入发展各国还会进行新的战略调整并促进国际战略格局进行新的整合。二是新军事变革有可能加剧战略力量对比的失衡,使各国已经存在的差距不仅不容易缩小,反而有可能扩大。可能会诱发新一轮军备竞赛,甚至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军事系统特别是武器装备的新的更大的“时代差”,从而对世界和平、发展和安全构成新的威胁。三是新军事变革不仅使军事手段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而且会刺激新干涉主义进一步抬头,给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带来新的威胁。新军事变革为运用军事手段达成政治目的,提供了低风险、高效能、多样化的可能选择。如一枚导弹携带228枚精确制导反坦克子弹,攻击敌坦克群的能力与1000吨当量的核弹相当。现在,高新技术使战争的可控性显著增强,也使军事手段的运用空间进一步拓展。据统计,冷战时期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年均为4次,而冷战后年均却达10次自1990年以来,美国对外出兵达60次四是发展中国家战略选择的难度进一步增大。新建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以吸收和运用世界军事科技的成果,推动本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军事变革的经验,使本国的军事改革少走弯路。但是,世界军事发展的强劲势头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在战略选择上面临两难困境:如果不顺应世界潮流。积极推与发达国家军队存在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国家安全就没有保障;如果把主要力量用在军事发展上,就会影响国家经济建设,从根本上削弱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面机械化战争是主张陆军实行机械化和依靠机械化军队取胜的军事理论,亦称坦克制胜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打破敌对双方在阵地战中长期相持不下的僵局,英军自1916年6月起,先后在索姆河战役和康布雷战役中,使用了具有进攻突击能力的坦克,并取得初步成果。坦克是一种集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于一体的新型武器。大战末期,英国坦克部队参谋长J.F.C.富勒就敏锐地注意到,坦克的大量使用将对军队的作战行动和军事学术产生重大影响。1918年5月,他在一份呈送协约国军队总司令F.福煦元帅的关于1919年作战行动的计划中,总结了前一阶段的战争经验,并提出陆军以坦克为主体并辅之以飞机即可夺取战争胜利的思想。1920年,富勒出版《大战中的坦克》一书,系统阐述了关于小型机械化军队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主张。在他后来发表的多部著作中,又反复阐述了这一观点,并逐步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继富勒之后,奥地利的L.R.von艾曼斯贝格尔在1934年出版的《坦克战》、法国的C.戴高乐在1934年出版的《建立职业军队》、德国的H.古德里安在1937年出版的《注意!坦克!》以及英国的B.H.利德尔·哈特在其著作中,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以及机械化部队的组建和使用原则等问题,从而使机械化战争论作为一种军事理论趋于完整。二、机械化战争的基本内容机械化战争论者主张军队实现机械化。他们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由于难以在攻势行动中取得进展,而不得不依托阵地打消耗战。然而,这种依靠阵地的局面只需半英寸厚的装甲即可打开。装甲车辆能使攻击力大于防御力,使战争重新成为艺术,进而压缩军队数量、减少战争次数、缩短战争时间、节省战争费用、减轻战争造成的伤亡和破坏。这是机械化战争论的核心思想。他们还认为,军队力代替人力。实现机械化和摩托化后,军队的编成将推翻过去以步兵、骑兵、炮兵为主的观念,坦克将取代骑兵成为陆军的主体;兵役制度将出现变革,短期服役制将由职业化军队的终身服役制所取代;战争指导将强调坦克部队和航空兵协同,先敌发起进攻和突然袭击;战略战术将强调大纵深作战,打击对方首脑机关,摧毁其通信、补给系统和歼灭敌重兵集团。三、机械化战争的主要特点的作战模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机械化战争中,物质力量成为了主导因素,武器装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战争的胜负。在全新的战争模式推动下,战役理论和战役实践取得了很大发展,作为重要战役行动的战役发起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机械化战争中,杀仿破坏方式由冷兵器、火器的动能过渡到了化学能和机械能,机械化武器装督的射程、速度和杀伤力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其破坏能力大大提高。正是由于新式装备强大的破坏力,战役发起所取得的战波兰战役中,德军发起战役的首要目标就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和交通要道,密集的炮火覆盖和飞机羡炸,使波兰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他辎重来不及退即被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正是战役发起阶段的辉煌战果,消除了波兰空军的威胁,德军的装甲洪流才得以长驱直入,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腹地突进,在一个月内占领了整个波兰。由此可见,机械化程度越高,武器装备越先进,战役发起所取得的作战效果就越明显,对整个战役的影响越大。随着飞机、坦克、舰艇大量投入使用,战场范围不断向空中拓展,立体对抗成为机械化作战的重要方式。战役发起时,作战行动在陆海、空和电磁领域同时或先后展开,各个战场围绕一定战役目的,彼此依存,融为有机的整一个军种的作战行动都难以主宰战场,使合同或联合作战成为战役发起的基本样式。机械化战争时期等作战力量的联合应用成为战役发起的重要模式。随着机械化战争的发展,空中作战力量在夺取要影响。装甲列的火力、广泛的机动力和良好的防护力,担负着突破、冲击与反冲击、着电子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可以削弱、破坏敌电子设备的使用为战役发起的重要内客,对战役发起具有重要影响(三)迅猛突击彰显机械化的力量优势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理念的更新,机械化战争潜力被不断的挖掘和释放,其无与伦比的力量优势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战争面貌,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役发起的方式和内容。战役发起时,发挥武器装备的最大效能、最大程度地毁伤敌方成为作战指挥的最大意图。飞机的侦察突能力、火炮的远程打击能力以及装甲部队的长途奔袭能力,使打击敌方的交通枢纽、指挥中心、补给仓库等重要目标成为可能:机械化部队机动力和突击力,使迁回、包抄、渗透等作战方式成为常规手段,而“速度、协同、集中”又使机械化的力量优势得的海战前力和补给能力,使远程作战和海上对抗成为重要的作战方式。在机械化部队强大的力量优势面前,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式已经终结法击成为机械化作战的信条。古德里安创造的闪电战就是对这一结论的诠释。在闪击波兰时,古德里安率领的德国第19装甲军,就像一把刃,在战役发起后,以猛烈的冲击突破波军防线,然后迅速迁回到波军背后,与德国步兵的兜底行动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分割包围了整个波主力。这一战例不仅检验了“闪电战”的实战效果,更彰显了机械化部队的力量优势。(四)“三权”争夺日益激烈机械化战争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三权“的重要意义。掌握制空权,能限制敌方航空兵和防空兵力兵器的战斗活动,防护己方重要目标,保障己方航空兵的行动自由,使陆、海军的作战行动得到有效的空中掩护:制海权可以确保己方兵力海上行动的自由,保护海上交通云输的安全,同时限制敌方的海上行动;制信息权能确保我方信息通畅,并获取敌方信息及破坏其信息传递通道等。纵观外军机械化战争史争夺“三权”不仅是战役发起的重要内容,甚至出现了为夺权而进行的战役,如为夺取制空权,英德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不列颠空战,为争夺海上权,日本偷袭珍珠港,并发动了中途岛海战。“三权”对战役进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独控“三权”成为战役发起的重要内容。(五)精心布局,隐蔽作战企图伪装欺骗的战法由来已久,在机械化战争时期更是得到长足发展,几乎每一场战役的发起,都伴随着欺骗与反欺骗,隐蔽作战行动成为了出奇制胜的关键。机械化装备的发展,虽然增加了欺骗的难度,但也增加了伪装的手段。通信手段发达,出现了监听与反监听;观测手段多,伪装与反侦察与之相对;信息渠道拓展,真假信息混杂又为欺骗提供了便利。例如,为完成落曼底登陆,盟军的“卫士”计划就将欺骗手段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战役发起前,盟军通过各种途径,诱使德军分散到欧洲督地,从而使德军在法国,尤其是滞曼底地区的守军降低到最低限度。另外,盟军还制造虚假信息,使德车误认为加莱是主攻方向,调动了大批部队在加莱设防。这些行动误导德军,降低了登陆难度,从而保证了战役的顺利实施。参战的人员和装督众多,作战的激烈程度提高了物资消耗,人员仿亡和装备损坏也大大增加。在一定意义上,交战双方武器装备的对抗,也是技术保障能力的对抗。机械化水平越高,对技术保障的依赖性就越突出,双方围绕技术保障的争夺也就会越趋激烈。例如,1940年,德车代号“海獅”的英国登陆战役,就是因为后勤保障系统遭到英军空中打击,其保障船只、物资遭到严重损失,无法保障登陆战弃了这次战役。第四节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人类所经历的农业时代的冷兵器、工业时代的热兵器战争,虽说都有信息成份,但它们都谈不上信息化战争。20世纪90年代后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才真正揭开了人类信息化战争的序幕。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由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等六维战略空间,用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以信息力为主要作战力量,旨在夺取信息优势或制信息权和附带杀伤或破坏达到最低限度的作战行动。这一定本的、最主要的战争形态。二是交战双方至少一方是信息化军队。三是要使用信息特别是在航天空间、信息空间、认知空间进行的战争要占相当比例。五是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构成作战力量的诸要素中,信息起主导作用。六是战争中的必要破坏和“流血暴力”依然存在,但附带破坏将降到最低限度。信息化战争体现战场感知、有效使用部队、可靠网络服务等三大作战能力。二、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其基本特征主要有: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军队都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各种主要作战平台具有信息获取和处理、横向组网、信息攻防能力;攻击兵器智能化,能够发射后自动跟踪并精确打击目标;作战指挥通过C4ISR系统实现自动化;还有专门用于电子战、网络战等信息战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制信息权是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和其他作战空间控制权的关键。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信息能力将发挥主导作用。信息化武器装备能够超越对方的防御地带和自然地理屏障,直接对纵深目标实施中远程精确打击。这种非接触式作战,不再是从前沿突破、然后向纵深推进,而是从一开始就进行全纵深作战。战争的前方和后方的界限趋于模糊。进攻一方不再专注于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而是主要通过重点打击对方的侦察预警、指挥控制、防空作战体系,从而瘫痪对方的整个作战体系,摧毁对方的战争潜力和国家意志,达成战略目的。防御一方如果缺乏相应的中远程非接触攻防手段,即使拥有庞大的机械化部队也无能为力。通过信息技术,各军兵种的作战平台、武器系统、情报侦察、指挥控及后勤保障系统,可形成一体化的作战体系。信(四)太空将成为争夺军事优势的重要领域和新的战略制太空正日益成为重要的作战空间,对战争进程和结局有重大影响。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动用卫星30余颗,为空中、海上、地面作战系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援和保障。太空已经成为新的战略制高点,争夺太空世界主要国家围绕太空展开的军事竞争,有可能改变国际军事斗争格局。物资、能源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信息化战争以前的战争中,物资、能源的地位更为突出,是主要的战略资源。但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资源处于首要的位置,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以信息资源为目标开展的争夺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信息主导了物资、能源的整合、运作和能量释放过程。谁占有信息优势,谁就可能占有战场的主动权,进而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否占有优势的信息资源,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做到知己知彼、耳聪目明、胸有成竹、军令通畅,还关系到能否快速反应、精确有效地突击。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明显特征便是资源信息化。机械化战争中,武器装备基本上是一些机械构件,其自动化水平较低,兵器的运行基本上都离不开人的直接控制。但在信息化战争中,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有了大脑、神经、眼睛和耳朵,能够自主发现目标、识别目标,自行判断、决策和处理,智能化的水平会达到极高的程度。数量众多的各种类型的战场机器人将逐步代替人类而步入战场。从事侦察的无人飞机、体内植有芯片的可控感应机械昆虫、多功能的战斗机器人、高性能的导弹机器人、无人驾驶的坦克、战斗机、潜艇和驱逐舰,等等,由陆、海、空、天机器人组成的作战军团主宰人类的战场是有可能的。目前,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都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制造作战机器人,向战场智能化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战争的智能化特征还表现在整个战争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上,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智能能。电子战、空间战、情报战、心理战、网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典型作战模式。不同的战争形态,有不同的作战模式。信息化战争也不例外,也有其特定的作战模式。(一)信息战信息防御是采用信息保密、信息防护等方法。保护己方的信息、信息系统、信息作战能力不受对方信息进攻的影响。军事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信息战进攻与防御装备和手段,主要有:计算机病毒武器、高能电磁脉冲武器、微米/纳米机器人、网络嗅探和信息攻击技术及信息战黑客组织等。(二)精确战(三)网络战网络战的出现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根本性标志,在信息化战争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网络战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空间上各类信息攻防作战的总称。成功地实施网络战,可以使军队的作战能力倍增。同时,网络战还是国家及社会集团间信息冲突的主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它是一种和信息系统紧密关联的斗争,包括保持己方信息及信息系统安全,并寻求否定对方信息,瓦解、破坏、欺骗对方信息系统安全的对策,涉及舆论、宣传、文化颠覆,涉及经济制裁、外交斗争等多种行动。(四)电子战电子战是指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以控制电磁频谱,为削弱和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电子战主要包括电子侦察、电子进攻和电子防御三个部分。电子战不仅是信息化战争的一种基本作战样式,而且在信息化战争中具有特别突出的作用,是实现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最有力的保证之一。1982年6月,以色列空军对叙利亚的战略要地一贝卡谷地的空袭就是一例。6月9日,叙利亚的贝卡谷地突然响起了警报声,叙利亚军队的雷达发现了大批以军的飞机。当叙利亚的指挥官下令用导弹实施攻击时,他们却没有想到,以色列派出的竟然是遥控无人飞机,这些遥控无人飞机去干什么去了?通过上面装备的雷达波增强器,来引诱叙利亚军队发射导弹,结果呢?叙利亚然而,当飞机被导弹击落后,叙利亚的士兵却突然发现,在以军被击落的飞机中,竟然没有一名飞行员跳伞逃生。更令他们吃惊的是,被击落的以军飞机竟是塑胶制成的。待叙利亚的指挥官意识到中计后,已经为时太晚了。叙利亚防空导弹阵地的警戒雷达、火控雷达和导弹制导系统的电磁波信号,早已被在附近上空飞行的以军E—2C预警机的电子侦察系统接收到了,并迅速通过机载指挥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后;通报给了正在空中待命的F-15、F—16突击机群。(五)情报战据而展开的活动.情报战之所以能飞速发展,成为信息化战争中一种独立作战样式,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关键就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情报作战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手段。如雷达、光学探测装置(可见光遥感装置、红外遥感装置、多光谱遥感装置、微光夜视器材、激光探测装置)、电子侦察设备、声学探测设备、地面传感器等。与传统的情报战相比,信息化战争中情报战的对抗更加激烈,形式更加多样。海湾战争期间,为获取更多的情报信息,用于侦察的卫星34颗,同时还使用了15颗国防通信卫星;300多架电子侦察与监控飞机和直升机;设有39个无线电监听站;8个电子侦察营和5~7个电子情报连;11个航空和装甲侦察中队约1(六)心理战心理战是研究如何利用人的心理规律,按照己方的目的,通过有效的信息去影响和改变对方心理的行动。心理战不仅包括对敌人实施心理打击,动摇和瓦解敌方的民心士气,还包括巩固己方的心理防线,激励本国军民的士气,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敢打必胜的信心。心理战最基本的手段主要有心理宣传、心理欺诈和心理威慑。海湾战争中,美军为涣散伊拉克的民心、动摇伊军的作战意志,精心炮制了许多谣言和广泛实施了心理战。在伊拉克境内散发了大量的录音带和空投了9000多个专门收听美国电台广播的微型单频收音机,散发了2900万份传单,10000多个内装传单的漂流瓶。其内容主要是:告诉伊拉克官兵,如果投降,将受到善待,如果抵抗,则面临死结果呢?7万名伊军官兵成建制地向美军投诚。这7万名伊军官兵的意志为什么会动摇呢?为什么他们会投诚美军呢?关键上这些舆论宣传引到了作用。据战后美军统计,在向美军投诚的7万名伊军官兵中,承认看过传单的占98%,而相信传单内容的就达88%,70%的人承认正是传单帮助他们下定决心放下武器,80%的战俘承认曾定时收听美军电台的广播。(七)舆论战(八)特种战特种战是相对常规作战而言的,是由特种部队或临时赋予任务的部队担负,为达成特定目标的作战。特种作战在机械化战争中就已出现,但其往往独立进行,对主要作战行动的配合作用有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4ISPR系统及战场信息网络的建立,主要在敌方纵深进行的特种作战越来越成为整体作战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体现得非常明显。阿富汗战争中,美军的特种部队同阿富汗当地的反塔利班武装势力联合作战,伤评估等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九)太空战太空战是以火力硬摧毁和电磁干扰压制为主要手段,以敌方太空武器装备为主要攻击目标,主要在外层空间进行的作战行动,其目的是夺取制太空权。根据所使用的武器及作战行动的特征,预计未来天战的样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①卫星攻防战,如用空间雷设伏、用天基平台、空基平台、地基平台发射激光或动能武器、用航天飞机或空间站的机械臂摘星,等。②空间反导战,如用天基激光或动能武器,摧毁敌导弹或导弹系统。③空间作战平台攻防战,如在航天飞机上配备武器进行交战等。④天基对地攻击战,如向地面发射激光、粒子束、动能武器等。四、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军事变革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信息化战争的演变和快速推进。(一)信息的竞争将愈演愈烈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愈加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各国将竞相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竭力保持本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新制式的超宽带信息高速公路将不断推进,网络进攻和网络防御的信息技术将愈加主导政治、经济、金融、环境、文化、生活、生产等所军事领域,各国将加大信息化军队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不断革新军队的武器装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战略心理战、网络系统战、全元总体战、太空绞杀战、掏心战、瘫痪战、隐形战、致盲战、点穴战、无人战等作战方式接踵而至。同时,新作战模式相继登场,物资、能源的消耗战将逐步让位给物资、能源的控制战;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的转化,以及军事人员和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