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痛中医中药治疗_第1页
肿痛中医中药治疗_第2页
肿痛中医中药治疗_第3页
肿痛中医中药治疗_第4页
肿痛中医中药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肿痛中医中药治疗第一部分中医认识:肿痛病因病机 2第二部分中药治则:消肿止痛、活血化瘀 5第三部分常用中药:蒲公英、三七、红花 8第四部分中成药应用:消肿止痛膏、活血化瘀胶囊 10第五部分中药外治法:针刺、穴位贴敷 13第六部分配合疗法:推拿、按摩、拔罐 15第七部分注意事项:辨证论治、对症用药、遵医嘱 17第八部分预后及调护:防复发、注意休息、适当运动 20

第一部分中医认识:肿痛病因病机关键词关键要点肿痛的中医病因概论

1.肿痛是中医的一个常见病症,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2.中医认为,肿痛的病因主要有外感风寒湿热、内伤七情六欲、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瘀血阻络等。

3.外感肿痛多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所致,内伤肿痛多由七情六欲、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引起。

肿痛的中医病机概论

1.肿痛的中医病机主要有气滞血瘀、痰湿阻络、湿热蕴结、风寒痹阻等。

2.气滞血瘀是肿痛最常见的病机,常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而引起。

3.痰湿阻络多由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痰浊凝聚而成,湿热蕴结多由湿热之邪侵袭人体、郁久化热而成,风寒痹阻多由风寒之邪侵袭人体、阻滞经络而引起。

肿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1.肿痛的中医辨证论治主要根据肿痛的部位、性质、伴随症状等因素进行。

2.气滞血瘀型肿痛,常表现为肿痛固定不移、疼痛剧烈、肌肤紫黑、舌质暗红或紫黯、脉涩或弦;

3.痰湿阻络型肿痛,常表现为肿痛部位固定不移、疼痛绵绵不休、肌肤甲错、舌质淡白或胖嫩、苔白腻、脉濡缓;

4.湿热蕴结型肿痛,常表现为肿痛部位红肿热痛、疼痛剧烈、肌肤红赤、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数或滑数;

5.风寒痹阻型肿痛,常表现为肿痛部位游走不定、疼痛剧烈、肌肤青紫、舌质淡红或紫黯、脉浮紧或弦。

肿痛的中医方药治疗

1.气滞血瘀型肿痛,常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桂枝茯苓丸、当归四逆汤、桃红四物汤等。

2.痰湿阻络型肿痛,常选用化痰利湿的中药,如二陈汤、茯苓泽泻汤、猪苓汤等。

3.湿热蕴结型肿痛,常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如三黄泻心汤、茵陈蒿汤、四妙汤等。

4.风寒痹阻型肿痛,常选用祛风散寒的中药,如桂枝汤、麻黄汤、荆防败毒散等。

肿痛的中医外治法

1.肿痛的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针灸、拔罐、推拿、敷贴等。

2.针灸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3.拔罐可以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4.推拿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5.敷贴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肿痛的中医预防

1.肿痛的预防主要包括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适量运动、饮食清淡等。

2.注意保暖可以防止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

3.避免受凉可以防止外感肿痛的发生。

4.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5.饮食清淡可以防止湿热蕴结、痰湿阻络、气滞血瘀等病因的发生。#中医认识:肿痛病因病机

肿痛,是指人体某一部位或全身组织出现肿胀和疼痛的病症。在中医体系中,肿痛被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外邪侵袭、内伤七情、饮食失调、劳倦过度等。

1.外邪侵袭

外邪侵袭是肿痛的主要病因之一。外邪是指自然界中致病的因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当外邪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从而导致肿痛。

1.1风邪

风邪为阳邪,主发散,善行数变,具有轻扬疏泄的特性。当风邪侵入人体后,可引起表证,如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等。此外,风邪还可能侵袭经络,导致经络痹阻,气血不通,从而引起肿痛。

1.2寒邪

寒邪为阴邪,主收引,具有凝滞闭塞的特性。当寒邪侵入人体后,可引起表证,如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此外,寒邪还可能侵袭经络,导致经络痹阻,气血凝滯,从而引起肿痛。

1.3暑邪

暑邪为阳邪,主温热,具有发散耗气、耗阴液的特性。当暑邪侵入人体后,可引起表证,如发热、口渴、汗出等。此外,暑邪还可能侵袭经络,导致经络气血瘀滞,从而引起肿痛。

1.4湿邪

湿邪为阴邪,主重浊,具有粘滞阻滞的特性。当湿邪侵入人体后,可引起表证,如身重困倦、食欲不振、脘痞腹胀等。此外,湿邪还可能侵袭经络,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从而引起肿痛。

1.5燥邪

燥邪为阳邪,主燥烈,具有耗阴伤津的特性。当燥邪侵入人体后,可引起表证,如皮肤干燥、口鼻干燥、便秘等。此外,燥邪还可能侵袭经络,导致经络气血亏虚,从而引起肿痛。

1.6火邪

火邪为阳邪,主炎热,具有耗阴伤津、灼灼伤肉的特性。当火邪侵入人体后,可引起表证,如发热、口渴、烦躁不安等。此外,火邪还可能侵袭经络,导致经络气血瘀滞,从而引起肿痛。

2.内伤七情

内伤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当七情过激,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时,可引起气血运行失常,经络痹阻,从而导致肿痛。

2.1喜

喜过极,可导致气机上逆,肝火上炎,从而引起肿痛。

2.2怒

怒过极,可导致气机横逆,肝气郁结,从而引起肿痛。

2.3忧

忧过极,可导致气机郁滞,脾胃失调,从而引起肿痛。

2.4思

思过极,可导致气机耗伤,心神失养,从而引起肿痛。

2.5悲

悲过极,可导致气机下陷,肺气虚弱,从而引起肿痛。

2.6恐

恐过极,可导致气机闭塞,肾气不足,从而引起肿痛。

2.7惊

惊过极,可导致气机逆乱,心神不宁,从而引起肿痛。

3.饮食失调

饮食失调是指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偏食、嗜食辛辣油腻食物等,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从而引起肿痛。

4.劳倦过度

劳倦过度是指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可导致气血亏虚,经络痹阻,从而引起肿痛。第二部分中药治则: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关键词关键要点消肿止痛

1.中医认为,肿痛多由气滞血瘀、痰凝、湿热等因素引起。气滞血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则肿胀疼痛;痰凝阻滞气血运行,使气血运行不畅,则肿胀疼痛;湿热蕴结,阻滞气血运行,使气血运行不畅,则肿胀疼痛。

2.中医治疗肿痛,主要以消肿止痛为原则。消肿止痛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中药等。

3.中药治疗肿痛,常用的药物有: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等;消肿止痛药,如三七、田七、益母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如黄连、金银花、连翘等。

活血化瘀

1.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肿痛的重要方法之一。活血化瘀可以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促进肿胀消退,减轻疼痛。

2.活血化瘀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中药等。

3.中药活血化瘀的药物有很多,包括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促进肿胀消退,减轻疼痛。中医中药治疗肿痛

肿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也是中医中药治疗的常见病症。中医认为肿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或外邪侵袭,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肿痛。

中医治疗肿痛,主要采用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治法。

#消肿止痛

1.清热解毒

适用于肿痛伴有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等症状,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黄芩、板蓝根等。

2.活血化瘀

适用于肿痛伴有瘀血阻滞,疼痛剧烈,舌质暗红或紫暗,脉细涩或结代等症状,常用药物有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等。

3.理气止痛

适用于肿痛伴有气滞血瘀,疼痛拒按,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或涩等症状,常用药物有柴胡、香附、郁金、佛手、陈皮等。

4.补气血

适用于肿痛伴有气血虚弱,面色苍白,精神疲倦,舌淡苔白,脉虚细无力等症状,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等。

#活血化瘀

1.活血化瘀汤

组成: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生地黄、赤芍、白芍、香附、木瓜、枳壳、陈皮。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肿痛伴有瘀血阻滞,疼痛剧烈,舌质暗红或紫暗,脉细涩或结代等症状。

2.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白芍、桂枝、白芷、细辛、川芎、葛根、花粉、大黄、木通、车前子、泽泻、茯苓、猪苓、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肿痛伴有瘀血阻滞,疼痛剧烈,舌质暗红或紫暗,脉细涩或结代等症状。

3.伤寒论·桂枝芍药知母汤

组成:桂枝、芍药、知母、生姜、大枣。

功效:解肌发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肿痛伴有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肌肉酸痛,舌苔薄白或黄腻,脉浮紧或弦涩等症状。

4.伤寒论·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消肿止痛。

主治:肿痛伴有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喘促,舌苔白或薄黄,脉浮紧或弦涩等症状。

注意事项

1.肿痛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2.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

3.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4.肿痛严重或迁延不愈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第三部分常用中药:蒲公英、三七、红花关键词关键要点蒲公英

1.蒲公英具有消炎、解毒、清热、凉血、止痛的作用。

2.蒲公英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肿痛、疮毒、乳腺炎、淋巴结炎等。

3.蒲公英还可以用于治疗肝火旺盛引起的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口苦咽干等症状。

三七

1.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凉血止血的作用。

2.三七可用于治疗各种瘀血肿痛,如跌打扭伤、瘀血疼痛、月经不调、产后瘀血等。

3.三七还可以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

红花

1.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散瘀止痛、凉血解毒的作用。

2.红花可用于治疗各种瘀血肿痛,如跌打损伤、瘀血疼痛、月经不调、产后瘀血等。

3.红花还可以用于治疗疮毒、痈肿、痘疮等皮肤疾病。蒲公英

*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狗地丁

*性味:苦、甘、寒

*归经:肝、胃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通淋

*主治:痈肿疮毒、乳腺炎、淋巴结炎、尿路感染等

三七

*别名:田七、金不换

*性味:辛、苦、温

*归经:肝、肾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补气养血

*主治:瘀血肿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产后瘀血等

红花

*别名:红花、刺红花、红蓝花

*性味:辛、温

*归经:心、肝、脾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祛风散寒

*主治:瘀血肿痛、痛经、闭经、产后瘀血等

常用中药复方

*蒲公英汤:蒲公英、地黄、赤芍、丹皮、当归、川芎、桂枝、白芍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适用于乳腺炎、淋巴结炎等。

*三七片:三七粉9克,蜂蜜18克,面粉36克。将三七粉与蜂蜜调和成糊状,加入面粉制成片剂,每日3次,每次3片。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

*红花汤:红花、当归、川芎、桃仁、红枣各10克,桂枝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适用于痛经、闭经、产后瘀血等。

注意事项

*蒲公英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三七活血化瘀作用较强,孕妇禁用。

*红花活血化瘀作用较强,孕妇禁用,月经期间不宜服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

*《中医方剂大全》

*《中药学》第四部分中成药应用:消肿止痛膏、活血化瘀胶囊关键词关键要点【消肿止痛膏】:

1.消肿止痛膏是一种外用中成药,主要成分为三七、当归、川芎、乳香、没药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

2.消肿止痛膏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风湿痹痛等症。

3.使用时应将膏药贴于患处,每日更换1次。

【活血化瘀胶囊】:

#《肿痛的中医中药治疗》文章中关于“中成药应用:消肿止痛膏、活血化瘀胶囊”的内容解析:

一、消肿止痛膏

1.组成:

消肿止痛膏是由多种中药材组成的外用药物,主要成分包括:伸筋草、川芎、红花、赤芍、乳香、没药、冰片、硼砂、麝香等。

2.功效:

消肿止痛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疼痛、关节疼痛等症。

3.使用方法:

外用,贴敷于患处,每日更换1-2次。

4.注意:

孕妇、儿童、皮肤破损者禁用。

二、活血化瘀胶囊

1.组成:

活血化瘀胶囊是由多种中药材组成的口服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川芎、红花、赤芍、乳香、没药、冰片、硼砂、麝香等。

2.功效:

活血化瘀胶囊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疼痛、关节疼痛等症。

3.使用方法:

口服,一次4-6粒,一日3次。

4.注意:

孕妇、儿童禁用。

三、消肿止痛膏和活血化瘀胶囊的比较:

1.剂型不同:

消肿止痛膏为外用膏剂,活血化瘀胶囊为口服胶囊剂。

2.给药方式不同:

消肿止痛膏外用贴敷,活血化瘀胶囊口服。

3.作用部位不同:

消肿止痛膏作用于局部患处,活血化瘀胶囊作用于全身。

4.适用范围不同:

消肿止痛膏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疼痛、关节疼痛等症,活血化瘀胶囊适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外科疾病等症。

四、消肿止痛膏和活血化瘀胶囊的注意事项:

1.孕妇禁用:

消肿止痛膏和活血化瘀胶囊均含有麝香,麝香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但孕妇服用后可能导致流产。

2.儿童禁用:

消肿止痛膏和活血化瘀胶囊均含有麝香,麝香对儿童的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儿童服用后可能出现嗜睡、精神萎靡等症状。

3.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消肿止痛膏和活血化瘀胶囊均含有麝香,麝香对肝肾功能有损害,肝肾功能不全者服用后可能加重肝肾负担。

4.过敏者禁用:

消肿止痛膏和活血化瘀胶囊均含有麝香,麝香可能引起皮肤刺激和呼吸道刺激,对麝香有过敏史者禁用。第五部分中药外治法:针刺、穴位贴敷关键词关键要点针刺治疗肿痛

1.针灸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肿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针刺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对于风寒湿痹、跌打损伤、肌肉劳损等引起的肿痛有较好的疗效。

3.针刺治疗肿痛时,应根据肿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选择合适的穴位,常用的穴位有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阿是穴等。

穴位贴敷治疗肿痛

1.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的外治法,在治疗肿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2.穴位贴敷可以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穴位,发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跌打损伤、肌肉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的肿痛有较好的疗效。

3.穴位贴敷治疗肿痛时,应根据肿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药物,常用的穴位有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阿是穴等。中药外治法:针刺、穴位贴敷

#一、针刺

针刺,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肿痛。

1.针刺治疗肿痛的原理

针刺治疗肿痛,主要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疏通气血,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此外,针刺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促进肿痛的消退。

2.针刺治疗肿痛的适应证

针刺治疗肿痛,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肿痛,包括:

*外伤:跌打损伤、肌肉拉伤、扭伤等。

*内伤:气滞血瘀、痰湿阻滞、风寒湿痹等。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风等。

*儿科疾病:小儿感冒、发烧、咳嗽等。

3.针刺治疗肿痛的常用穴位

针刺治疗肿痛,常用穴位包括:

*局部疼痛部位:如疼痛位于上肢,可刺曲池、手三里等穴位;疼痛位于下肢,可刺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

*远端穴位:如疼痛位于上肢,可刺太冲、合谷等穴位;疼痛位于下肢,可刺太溪、昆仑等穴位。

*阿是穴:即压痛点或肿胀最明显的部位。

#二、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肿痛。

1.穴位贴敷治疗肿痛的原理

穴位贴敷治疗肿痛,主要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疏通气血,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此外,贴敷药物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局部,发挥抗炎、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2.穴位贴敷治疗肿痛的适应证

穴位贴敷治疗肿痛,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肿痛,包括:

*外伤:跌打损伤、肌肉拉伤、扭伤等。

*内伤:气滞血瘀、痰湿阻滞、风寒湿痹等。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风等。

*儿科疾病:小儿感冒、发烧、咳嗽等。

3.穴位贴敷治疗肿痛的常用穴位

穴位贴敷治疗肿痛,常用穴位包括:

*局部疼痛部位:如疼痛位于上肢,可贴敷曲池、手三里等穴位;疼痛位于下肢,可贴敷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

*远端穴位:如疼痛位于上肢,可贴敷太冲、合谷等穴位;疼痛位于下肢,可贴敷太溪、昆仑等穴位。

*阿是穴:即压痛点或肿胀最明显的部位。第六部分配合疗法:推拿、按摩、拔罐关键词关键要点【推拿】:

1.推拿手法:推拿治疗肿痛时通常采用按摩、点按、揉捏等手法,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2.作用机理:推拿通过对穴位或痛点的刺激,可以使局部产生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从而加速肿胀的消退和疼痛的缓解。

3.适应范围:推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肿痛,如肌肉劳损引起的风寒湿痹痛、跌打损伤引起的肿胀疼痛、妇科疾病引起的盆腔炎症性疾病等。

【按摩】

配合疗法:推拿、按摩、拔罐

中医认为,肿痛多由气滞血瘀、痰湿阻滞、风寒湿邪侵袭等因素引起。推拿、按摩、拔罐等配合疗法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

#一、推拿

推拿是一种以按摩手法为主的治疗方法。推拿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对于治疗肿痛,推拿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疏通经络:推拿可以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通畅,从而改善肿痛症状。

2.活血化瘀:推拿可以活血化瘀,将瘀血化开,从而减轻肿胀疼痛。

3.祛风散寒:推拿可以祛风散寒,使风寒之邪排出体外,从而减轻肿痛症状。

4.消肿止痛:推拿可以消肿止痛,使肿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二、按摩

按摩也是一种以按摩手法为主的治疗方法。按摩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对于治疗肿痛,按摩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疏通经络:按摩可以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通畅,从而改善肿痛症状。

2.活血化瘀:按摩可以活血化瘀,将瘀血化开,从而减轻肿胀疼痛。

3.祛风散寒:按摩可以祛风散寒,使风寒之邪排出体外,从而减轻肿痛症状。

4.消肿止痛:按摩可以消肿止痛,使肿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三、拔罐

拔罐是一种以罐子为工具的治疗方法。拔罐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对于治疗肿痛,拔罐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疏通经络:拔罐可以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通畅,从而改善肿痛症状。

2.活血化瘀:拔罐可以活血化瘀,将瘀血化开,从而减轻肿胀疼痛。

3.祛风散寒:拔罐可以祛风散寒,使风寒之邪排出体外,从而减轻肿痛症状。

4.消肿止痛:拔罐可以消肿止痛,使肿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四、配合疗法注意事项

1.推拿、按摩、拔罐等配合疗法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推拿、按摩、拔罐等配合疗法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

3.推拿、按摩、拔罐等配合疗法不宜在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身上进行。

4.推拿、按摩、拔罐等配合疗法不宜在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下进行。

5.推拿、按摩、拔罐等配合疗法不宜在剧烈运动后立即进行。第七部分注意事项:辨证论治、对症用药、遵医嘱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辨证论治

1.中医治疗肿痛,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辨别病症的类型,再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

2.中医认为,肿痛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可以是外邪侵袭,也可以是内伤七情,或是气血瘀滞,痰湿阻络等。

3.辨证论治要求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综合判断病症的类型,并做出准确的诊断。

主题名称:对症用药

肿痛中医中药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一、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肿痛的发生与发展,与人体的阴阳、气血、经络等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肿痛时,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辩证论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气滞血瘀型

症状:肿胀疼痛,颜色青紫,舌苔暗红,脉涩。

治疗: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常用中药有红花、川芎、当归、乳香、没药、三七、丹参等。

2、湿热壅盛型

症状:肿胀疼痛,颜色红肿热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清热化湿,活血止痛。常用中药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柏、苦参、地肤子、赤小豆等。

3、寒凝血瘀型

症状:肿胀疼痛,颜色青紫暗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常用中药有桂枝、当归、红花、川芎、乳香、没药、三七等。

4、气血虚弱型

症状:肿胀疼痛,颜色淡白,舌苔淡红,脉弱。

治疗: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常用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红花、川芎、乳香、没药、三七等。

二、对症用药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1、肿胀疼痛

常用中药有红花、川芎、当归、乳香、没药、三七、丹参等。

2、红肿热痛

常用中药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柏、苦参、地肤子、赤小豆等。

3、青紫暗红

常用中药有桂枝、当归、红花、川芎、乳香、没药、三七等。

4、淡白

常用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红花、川芎、乳香、没药、三七等。

三、遵医嘱

中医治疗肿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不可擅自增减药物或自行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肿痛症状,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2、忌食油腻食物。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3、忌食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肠胃,加重腹痛腹泻症状。

4、注意保暖。受凉后,肿痛症状会加重,因此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肿止痛。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肿痛症状。

6、保持心情舒畅。心情舒畅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因此,患者要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第八部分预后及调护:防复发、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关键词关键要点【防复发】:

1.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防止劳累过度。

2.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并避免食用寒凉性食物。

3.保暖防寒,注意保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