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第一中学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第一中学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第一中学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第一中学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第一中学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第一中学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答段缝书王安石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日:“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可诛耶?巩之迹固然耶?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某家,皇皇焉求相切刷,以免于悔者略见矣。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己邪,则未尝也。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日:“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日:“国人皆日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作文粗道其行粗略B.见谓有党偏袒C.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惜D.如不循其情而诛焉谴责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亲友惴畏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岂不得为贤者哉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为之辞C.则无之焉而不谤竭诚则吴越为一体D.如惑于众人故燕王欲结于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作者写给段缝的一封书信,当时有人传曾巩与其兄不和,作者劝段缝不要轻信人言,人云亦云。B.作者肯定曾巩的文章和议论水平,同时也认为他是个遵守孝道的人。C.作者认为天下贤者总是不断地遭受诽谤,主要是因为贤人自有操守,不愿与愚者同流。D.综观全文,结构清晰,驳斥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既表达了作者对曾巩的信任,同时引用孔孟的话表明观人要有自己的主张,不能被外界迷惑。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2)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各方军阀的混战,各种政权此起彼伏,但思想领域也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人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同时,先进刊物的发表给中华大地时常刮来新思想的浪潮,这些都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的进步青年。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这些青年们走上街头抗议,不仅仅表达他们对腐败无能的统治者的不满,对列强侵占国土的强烈谴责,更是在发出他们这一代人对于这个残破的国家的呐喊,向人们昭告着这个时代的进步青年们对这个国家还有希望,他们还在为这个国家的存亡殚精竭虑,他们还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抱有美好的希冀!这场运动留下一个非常可贵的精神财富——希望,正是这笔精神财富支撑着后来的先烈们去战斗、开辟与探索。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勇敢追求未来的精神值得一百年后我们的青年和学生思考与学习。(“前尘尽后”微博2018年11月12日,有删改)材料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他租住的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即今天的南昌路100弄2号,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撰写发刊词《敬告青年》。同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决定给中国的青年办本杂志。36岁的他,满腔热情地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一代新青年身上。他在发刊词中列举“新青年的六大标准”,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100多年后的今天,伫立在两层小楼前,重读这篇3000多字的《敬告青年》,仍有振聋发聩之感:先有新青年,才有新国家,青年才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如今,青年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聆听历史深处那热烈的憧憬、热情的冀望。“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独立、进取、开放、脚踏实地、富于理性的一代人,正在为了新时代的光荣和梦想,奋发前行。(《光明日报》2018年11月08日,有删改)材料三:1896年10月,高君宇出生在当地一个有名望的封建大户人家。受父亲的影响,他思想活跃,接纳新生事物,向往变革与革命。1916年,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学,参加各种进步社团,广泛接触有进步思想的老师和学生,在北大崭露头角,成为学生领袖。1919年参加并领导了五四运动,带领学生上街游行,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组织各校罢课,发表革命文章。高君宇也以其“弘毅果敢”的爱国壮举,被誉为“中国青年革命之健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高君宇是全国50余名党员之一。1924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时年29岁。伟大的信仰让高君宇充满力量,他因奔波不息积劳成疾,却不顾个人安危,随时准备为革命付出自己的生命。他如同闪电一般,划破旧世界的黑暗,悄然点亮中国的未来。“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是高君宇写在自己照片上的一首言志诗,也是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的真实写照。(《人民日报》2018年04月18日,有删改)材料四:2018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与腾讯QQ联合发布《00后画像报告》。(中青在线2018年05月07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等影响下,北京大学学生拥有了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B.陈独秀将国家希望寄托在一代新青年身上,在杂志的发刊词中提出理想中的青年的标准,强调了新青年对于新国家的意义所在。C.高君宇思想活跃,考进北大后参加各种进步社团,成为学生领袖,参加并领导了五四运动。D.对于“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现代化强国”,约八成的00后受访者表示知情,约三成00后受访者表示要“发奋努力,为实现强国目标尽力”。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五四运动中,学生和青年走上街头抗议,表达愤怒,发出呐喊,表明了学生和青年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B.高君宇冲破家庭阻碍,积极投身革命,参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是那个时代青年的杰出代表。C.绝大多数00后积极向上,认识到个人努力对成功的重要性,同时,其中一些人也相信个人天赋和良好机遇的作用。D.前三则都淡及20世纪前期的中国青年,他们在国家民族的危急存亡关头的英勇事迹和可贵精神,给现代中国的青年树立了榜样。3.结合前三则材料,分析要让新时代的青年,在时代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红楼梦》里黛玉与湘云曾月夜联诗。湘云看到池塘上惊起一只瘦鹤,出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呢,见到一轮月儿冷冷清清,想了一会儿,吟出一句“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看上去都只在描写一种外在的景物,实际上却字字传递着浓烈的情感。寒塘,鹤影,冷月,花魂,这样的诗,必是寄人屋檐之下、人生遭际相似的湘云与黛玉才能作出的,如果换了春风得意的王熙凤,肯定对不成。因为王熙凤没有黛玉的人生遭际,也就没有那种忧伤、萧索的情怀,对事物的看法就会不一样。所以,字句可以雕琢,故事可以敷衍,唯独“情怀”二字作不了假,是怎般情怀,便作怎般诗,诗歌就是诗人情怀的一种外化与呈现。我们读诗,其实就是在读人,读诗人的遭际,读诗人的情怀,读一个个远去的灵魂。好的诗歌,可以让它的作者千年之下依旧血气充满,栩栩如生。我们读《诗经》,最百读不厌的不正是那渭水河畔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爱情?读《离骚》,感动最深的不正是那憔悴诗人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情怀?……读到了盛唐诗人洒脱自然、天地入我胸怀的名篇时,我们越来越坚信:优秀的诗篇正是人生情怀结出的花朵,优秀诗篇里必然流淌着诗人不同流俗的襟怀与独一无二的性情。这样的襟怀性情,未必就一定是家国天下,先忧后乐。它可以是人生如寄的感慨,是来去亲疏的触怀,是儿女情思的表达,但无论何者,它一定是真诚的、健朗的、敏感的。诗人们咏之于江边白露,舞之于月下乔木,寄意春花秋月,卧听松涛虫鸣,他们从一切自然事物中寻找诗意的触发,又在一切自然事物中寄托人生的慨叹。他们的诗中,一花一草莫不被赋予灵性,哪怕再私人化的情感,也都显得真诚动人。真情所至,方有高格。所以,当前我们要繁荣发展中华诗词,决不仅仅是对传统诗词经典的背诵记忆和知识比拼,而是要运用中华诗词的传统艺术形式,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诗词作品,从而达到时代精神与诗词艺术的完美结合。(取材于张健《无情不作诗》,有删改)材料二中华诗词是文化百花园中最为葳蕤芬芳的一枝。它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近的方式潜流在我们的血脉里,滋养了中华民族高贵而纯洁的心灵。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自古以来的中华经典无一不是智慧的深泉、文化的航标、思想的峰峦。爱国主义是中华诗词的永恒主题。历览前贤先烈,他们在诗词中凝聚了最浓烈、最真挚、最深沉、最持久的爱国情感。在凝成民族性格、传承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心理方面,中华诗词功不可没、无可替代。“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中华诗词独有的魅力。寥寥数个字,绵绵无穷理,诗律词格中隐藏着深奥的哲理玄思。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新陈代谢、新旧转化的客观规律;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指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而深邃如夜空……没有宋词就不是宋朝。北宋九皇、南宋九帝,虽然饱受内乱与围剿,却享国320年,成就了中国古代一次文化的复兴。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文学名家如烟花绽放在宋朝的夜空。岳飞的“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些情感鲜明的宋代诗词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锋、大汉民族与游牧民族争战的背景下形成的文化奇葩。而宋的三个对手辽、金、元对中华诗词也有自己的贡献。如金主完颜亮的“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如此猎猎有声!多民族诗词的同坛斗妍,催生了多样多元多彩的中华诗词,建构了共生共荣共享的中国文化。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乡愁。总书记指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又指出:“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包括中华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责任。(取材于刘汉俊《飞扬的诗词文化的乡愁》,有删改)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火了!短短数日,“诗词大会”的粉丝们几乎霸占了整个舆论场,“电视+舆论”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光彩和魅力在一度寂寥中被唤醒,并尽情绽放。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诗词文化尤为著名,唐诗宋词,妇孺皆知,甚至一些外国人赛起诗来,也是一点儿不含糊、不见外。我国的传统文化虽被视作宝贵的精神财富予以传承和弘扬,但很长一段时间却始终没有在全民范围内形成热度、掀起高潮。而《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从其播出效果和社会反响来看,绝对是个成功。它以古诗词为突破口,为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条通往时尚经典之路。它让传统文化走近百姓。“诗词大会”面向人人,不因其文化性而对参与者在职业、身份、年龄、民族、国籍等方面有所局限,只要你是中华诗词文化的爱好者,均可凭实力参加。在第二季“诗词大会”中脱颖而出的16岁才女武亦姝仅仅是一名在校的学生,其他选手和活动参与者也都来自基层各行各业,这使得“中华诗词”这一传统文化内容被请下“神坛”。它让传统文化身披时尚。传统文化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以古朴典雅的脱俗气质而存在,甚至给人以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距离感”。如何通过形式上的“包装”,把传统文化打扮得更具时代性,是当前文化传播和传承工作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诗词大会”恰恰提供了一个可学习借鉴的成功案例。无论从舞美设计、嘉宾阵容,还是比赛模式和环节的设定,都充满创意,既文化味十足,又乐趣感横生。“飞花令”让人在趣味中体验中华诗词的奇与妙,“沙画”猜诗更让人在唯美中品赏文化在传统与现代间的完美融合。谁说传统文化无法成就时尚经典?那是因为人们的观念尚属封闭,思想尚未打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正是这种创新意识,让“诗词大会”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了创意;也正是无数个创意的叠加,才成就了传统文化从古典到时尚的华丽变身,成为当代人眼中的名副其实的经典。(取材于新小平《“诗词大会”让古典文化成时尚经典》,有删改)1.根据材料一相关文字推断,下列诗词不属于黛玉所作的一项是A.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B.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C.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D.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2.下列语句符合材料一内容的一项是A.不仅王熙凤对不出“冷月葬花魂”,湘云也对不出这般寒瘦、清冷的句子。B.优秀的诗篇都能反映出诗人家国天下、先忧后乐的不同流俗的襟怀与性情。C.诗歌之所以能够真切感人,是因为诗中的一花一草都被赋予了儿女情思的私人化情感。D.文章结尾对诗词创作提出“有温度”的主张,是在强调诗歌创作要抒真情。3.根据材料二,对“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乡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诗词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B.中华诗词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C.中华诗词展示了多彩的民族文化 D.中华诗词具有超出时空的声韵美4.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分析,下列不属于《中国诗词大会》成功原因的一项是A.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千古、驰名中外。B.所选诗词,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甚至连外国人都熟悉。C.“诗词大会”面向人人,不限制参赛者的职业、身份等。D.通过时尚的“包装”,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距离。5.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古诗词,请分条陈述。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蝗虫辞(宋)孙因开禧三年孟冬,孙子行野中,见有伐鼓举烽者,意其捕寇而即戎,就而问焉,则尽田间之老农也。得物,状甚怪:喙刚而铦,目怒而黔;或振其股,或揪其髯;羽翼未成,已学飞舞。余异其状,问于田父。田父愀然曰:“子识今秋飞蝗之状乎?此其子孙,而彼其祖父也,官命我辈捕之。”余曰:“蝗何负于官而见捕乎?”田父仰天涕泣曰:“是害我稻黍者也,王法之所不恕。既来矣,则田之毛发,化而为黄埃,然后知其为灾。”余曰:“吾为若谕之使去,可乎?”曰:“幸甚!恐不可谕耳。”试掇魁杰者数辈置于前诘之曰使汝害稼天欤人欤惟天惠民必不使尔为吾民病也。苟官吏召汝,则民何辜?且食,民天也。汝啖民之天,以充其体肤,天将汝诛矣!速去,无久居!”顷之,若有昂首扬目趯趯①而股鸣者。听之,则曰:“今为害者岂我乎?牟人之利以厌己之欲者,非蝗乎?食人之食而误国者,非蝗乎?利口而邦之覆,磨牙而民之毒者,非蝗乎?自汉以下,蝗日益盛,民日益病;蝗日益硕,民日益瘠。虽唐之贞观、开元间号多乐岁,蝗未息也。鸣呼!其为害三千余年矣!跔跔跃跃,实繁有徒。去之复生,芟之愈芜,其庸有既乎?必有良史,特书屡书,而胡独罪余?”“且夫节按常程,无非急征;鬻狱卖判,价随重轻;外托公计,内为己赢。若是者,不谓之蝗,可乎?匮金囊帛,峙如山岳;一筵之费,或至千索;咀嚼已竭,未厌溪壑。若是者,不谓之蝗,可乎?乘马从徒,呵哄塞衢;鸣玉曳履,铿锵步趋。月糜都内钱,日廪太仓粟。若是者,不谓之蝗,可乎?节、察、访、团等官,本待有功,岂为养安?养实以逸,坐縻厚秩;率民户百,不能供一。推此以往,其他可知。贵介姻族,乃及傔仆,倚势豪夺,飞食人内,鼓吻弄翼,道路以目。凡此皆人其形而蝗其腹者也,其为民害,章章如是。若夫惰田之农,淫浮之技,曳缟之商,纂组②之女,依倚市门之子,假饰衣冠之士,琐琐碌碌者,尚不与此。”“然则丰年富岁,常有数十百万飞蝗在天下,咋人骨髓,岂特食稻黍而已!况害稼者有时,害民者无期。今圣天子齐明洁蠲③,至诚动物。我虽无知,将率我族类而远迁矣。然我辈虽去,民终未得晏然也,使若属未殄,天下宁有丰年乎?”因述其语,书以自省,且俾观风者得之,以为有位警焉。(选自《宋金元文观止》有删改)(注)①趯趯(tì):跳跃。②纂组:编织。③齐(zhāi)明洁蠲(juān):光明清洁。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有伐鼓举烽者伐:敲击B.虽唐之贞观、开元间号多乐岁乐岁:丰年C.坐縻厚秩坐:因为D.至诚动物动物:使万物感动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蝗何负于官而见捕乎②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B.①其庸有既乎②其皆出于此乎C.①乃及傔仆②乃令张良留谢D.①且俾观风者得之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了传统赋体的问答形式,通过“我”与老农的一番对话,既叙写了田间之蝗的为害之深,又描述了人间之“蝗”横行肆虐的社会现实。B.作者于开禧三年孟冬行走于田野中,见农人灭“蝗”,感而赋此文。“开禧”是年号,“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也称“初冬”。C.作者借“蝗”喻人,用“琐琐碌碌者”对比贪官污吏,揭露封建社会贪官污吏为数之多、为害之烈,给了当政者“贪官不除,国无长治久安”的警示。D.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辛辣犀利又富有生趣,极富感染力。对当时恶劣世风的指斥大胆直接,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民本思想。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试掇魁杰者数辈置于前诘之曰使汝害稼天欤人欤惟天惠民必不使尔为吾民病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利口而邦之覆,磨牙而民之毒者,非蝗乎?(2)然我辈虽去,民终未得晏然也,使若属未殄,天下宁有丰年乎?”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徙倚(注)陆游渔扉夕不掩,徙倚欲三更。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峥嵘岁将晚,悄怆恨难平。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注)徙倚:徘徊。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既写徙倚所见,又写徙倚所思。B.本诗首联紧扣题目"徙倚”,既交代了徙倚的时间,又暗示诗人的境遇。C.本诗颔联写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寒露侵衣,营造了清冷阴森的意境。D.回顾往昔,作者慨叹时光易逝,内心怅恨不平,悲伤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此联与《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相比,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6、下面是小明给乡下务农的伯伯写的一封信中的一部分,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惊悉伯伯一氧化碳中毒,我很担心,但是近期出差在外,无法马上回家,如果回去,我定会到府上探望。惠寄五百元钱,用来治疗;如果有其他需要,定会鼎力相助。7、根据下列情境,完成后面的题目。欢歌热舞闹新春。春晚是几代人的“春节标配”,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是除夕夜人们的共同期盼。下面是2019年以“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为主题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部分节目。请从下列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撰写一段串词,不超过90字。①《我们都是追梦人》(歌舞)②《妙言趣语》(相声)③《锦锈梨园》(戏曲)④《可爱的中国》(朗诵)⑤《占位子》(小品)8、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就是次要人物也生动丰满。请从《呐喊》《边城》《红岩》《老人与海》四部经典中任选一个次要人物,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写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大学毕业生小明想利用业余时间依托自媒体平台发展第二职业。爸爸强烈反对,认为小明应该“干一行,爱一行”,做好会计本职工作,不要见异思迁。妈妈提醒小明要量力而行,不能过分透支身体。同学小丽则建议他勇敢跳槽,凭借自己的特长、爱好和数量可观的粉丝,好好经营个人“公众号”,在自媒体领域大显身手。而他的大学辅导员陈老师说,毕竟自媒体平台缺乏保障,作为长期职业有风险。“把自媒体当职业,靠谱吗?我该怎么办?”小明正为此事而苦恼。对于此事,小明的爸爸、妈妈、同学、辅导员有不同的看法,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请从小明的爸爸、妈妈、同学、辅导员这四个身份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提出建议,阐述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身份,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6.C7.C8.C4.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5.(6)他父亲处在窘迫(困苦)当中,曾巩服侍在其身边并没有不孝之举,家中的事即使再小,也要亲自去做。(7)您竟然要用忌恨他的人、埋怨他的人、误听误传的人所讲的话,凭空裁断贤人的是非,这是很不对的。【解析】6.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学生应明确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具体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义。C项,解释错误,“于罪之中有足矜者”意思是:在责备中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矜:同情。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A项,“亲友惴畏焉”,焉,代词,他;“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焉,句末语气词,啊。B项,“岂不得为贤者哉”,为,动词,成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为之辞”,为,介词,替,给。C项,“则无之焉而不谤”,则,副词,那么,就;“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则,副词,那么,就。D项,“如惑于众人”,于,介词,被;“故燕王欲结于君”,于,介词,与。故选C。8.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认真阅读并翻译文章的基础上,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看是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所做之事。拿选项与原文逐字对照,看是否有出入。C项,“主要是因为贤人自有操守,不愿与愚者同流”分析错误,除了贤人自有操守,不愿与愚者取齐,还因为愚者本来就嫉妒贤者。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曾巩做事很果断,很少肯定别人,做事经常超出中庸之道的标准,这些我已经在回江南后劝说过他了。他听说了之后,诚惶诚恐。曾巩确实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本题可以根据主语及虚词来断句。开头部分,“巩”作为主语,统辖“过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三件事之间要断开。之后主语有了变化,因此,“此则”之前要断开。“矣”是语气词,之后要断开。“辄矍然”前面是因,之前要断开,后面又有了主语“巩”,是另一句话,之后要断开。分析可知,正确的断句为: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5.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6)“困厄”,窘迫;“左右”,身边;“亏行”,指不孝之行为;“铢发”,指很小。(7)“乃”,竟然;“引”,引用;“县”,同“悬”,凭空;“然”,正确。【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6.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7.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8.剔除无效信息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千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译文:段君:我在京师的时候,曾经对您说过曾巩擅长写文章,而没有说过他的为人。回到江南之后,才和他相熟识并且敬佩他和他作了朋友,那时又写文章粗略地说了他行事的方式。你来信用你所听到的一些来诋毁曾巩,说他没有一丝优点,他在家里,亲友都害怕他。你怪我没有写信规劝曾巩,认为我有所偏袒。事情真像您所说吗?曾巩当然不是那样的人。他的文学和议论的水平在我相识的人中没有谁能与他匹敌。他内心勇敢合乎道德,这不是可以用刑罚和利益可以改变的。他父亲处在窘迫(困苦)当中,曾巩服侍在其身边并没有不孝之举,家中的事即使再小,也要亲自去做。他父亲也非常爱他,他父亲曾经说过:“我这家族衰败,能指望的只有这一个儿子。”这是我所看到的。像你所听说的那些,我没见到。曾巩在京师,回避兄长而居住,这就是我也要责备他,你也应深深的责备他。然而在责备中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只不过不能在书信里告诉你。事情虽然表面是这样然而情理上却没有到传说的那种程度,如果不讲情理就责备,那么谁不可以被责备呢吗?曾巩本来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吗?然而曾巩作为儿子和兄弟不可能没有任何过失。但在京师时,并没有深入交往,回到江南之后又不再追究以往的事,就没有用这件事来规劝他。曾巩做事很果断,很少肯定别人,做事经常超出中庸之道的标准,这些我已经在回江南后劝说过他了。他听说了之后,诚惶诚恐。曾巩确实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作了《怀友书》两篇,一篇自己保存起来,一篇给了我,心中不安求取相互切磋,从这样以免后悔的心情可以看出了。我曾经说,朋友有了过错,不可以断绝来往,当然要规劝他。劝说他听从就可以了,非要写成文字使自己明白后才算完吗,还没有这样做过。曾巩的行为,像前面所说的,他过去的错误,也像前面说过的那些罢了。他难道不能成为贤明的人吗?天下的人愚昧的多,贤明的少,愚昧的人当然嫉妒贤明的人,贤明的人又保持自己的操守不和愚昧的人同流合污,愚昧的人就更加仇视他们了。带着妒忌和怨恨的看法那么就没什么不可以毁谤的,君子之流误听误信之后,又传播那些话使更多的人听到,因而贤明的人多遭毁谤,而那些穷苦居下位的贤者更是如此。他们的势力不足以改变世俗,他们的声名并未被人们所接纳,这是愚昧的人容易攻击贤人而攻击的言辞又容易传播的缘故。曾巩不好的那些言语,当然是妒忌、怨恨,是容易轻信他人所犯的错。您竟然要用忌恨他的人、埋怨他的人、误听误传的人所讲的话,凭空裁断贤人的是非,这是很不对的。孔子说“众人喜欢的,一定要去考察;众人攻击的,也一定要去考察明白。”孟子说:“国人都说可以杀了的不一定可以,发现他有可杀的罪行后才可以杀他。”匡章,全国的人都觉得他不孝顺,独孟子以礼相待。孔子、孟子之所以成为孔子、孟子,是由于他们善于自守,不被一般人所迷惑。如果被一般人所迷惑也就只能是一般人了,怎么能说他们是孔子、孟子呢?但愿您自重,不要轻率的议论曾巩。2、1.A2.C3.①教育引领:借助导师和榜样的力量,让自己明确发展的方向,敢于作为。②精神塑造: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热爱祖国,勇于担当。③投身社会实践:关注国家民族的未来,不断地进取、追求,脚踏实地、勇于实践。【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在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等影响下,北京大学学生拥有了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讲“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人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且谈到“同时,先进刊物的发表给中华大地时常刮来新思想的浪潮,这些都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的进步青年”,说明是独特的进步青年,不单是李大钊等人的影响,还包括北大的教育理念及先进刊物的作用。选项表述以偏概全。故选A。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仔细地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A项,曲解文意。原文说,这些青年们走上街头抗议,是“向人们昭告着这个时代的进步青年们对这个国家还有希望,他们还在为这个国家的存亡殚精竭虑,他们还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抱有美好的希冀!”而不是说“表明了学生和青年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才”的意思是表明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除了学生和青年,没有他人。这于情理不合,表意绝对。B项,曲解文意。原文中说,高君宇参加过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选项认为他“参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把“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的原因和“参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直接联系在一起,是强加因果。C项联系材料四图表内容可以推知正确。D项,材料二提到的是陈独秀撰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的基本内容及意义,并没有提及“中国青年,他们在国家民族的危急存亡关头的英勇事迹和可贵精神”选项认为“前三则都谈及……”,表意范围扩大,理解错误。故选C。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结合前三则材料,分析要让新时代的青年,在时代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需要从文中找与信息相关的关键句,再进行概括。比如材料一中介绍了“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这些都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的进步青年”,这强调的是导师的引领作用;材料结尾处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勇敢追求未来的精神值得一百年后我们的青年和学生思考与学习”,这提示的是要借助榜样的力量。这两点都是教育的引领。材料二写及胡适的《敬告青年》,提到了“新青年的六大标准”,这可作为努力的方向,比如“自主”“进步”“进取”等。材料三高君宇的事例,让我们看到的是信仰的力量,随时准备为革命付出自己的生命的担当。材料四通过《00后画像报告》,可以肯定他们靠努力奋斗追求成功的意识,但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问题上还要注意引导更多人关注国家民族的未来,投身社会实践。根据分析,需要列角度分点作答。【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3、1.B2.D3.D4.B5.①学校要通过课堂这一渠道,让学生更多地学习古诗文经典,接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熏陶,培养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怀,陶冶情操和审美情趣。②各文化部门如文联、作协可以鼓励人们运用中华诗词的传统艺术形式创作出反映这个时代人民心声的诗词作品,如组织一些诗词创作大赛等。③各种文化媒体可以像央视一样推出更多《中国诗词大会》一类的节目,力求通过形式上的包装,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拉近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解析】

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要做好此题需要对文中相关人物形象特征作准确而深刻的把握。解答此题首先从文中找出林黛玉的性格特征,然后逐一解读选项所列诗句大意和情感。题干问的是“根据材料一相关文字推断,下列诗词不属于黛玉所作的一项是”。根据材料一所言:“寒塘,鹤影,冷月,花魂,这样的诗,必是寄人屋檐之下、人生遭际相似的湘云与黛玉才能作出的,如果换了春风得意的王熙凤,肯定对不成。因为王熙凤没有黛玉的人生遭际,也就没有那种忧伤、萧索的情怀。”可见黛玉的情怀特征为:忧伤、萧索、孤寂。A项,“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大意是“想要打问秋天的消息却没有人知晓,我只好背着手轻声的询问东篱:你的品格如此孤高傲世,又有谁能够和你一同隐居,同样都是花而你为什么又开放的这么晚?落满霜露的庭院和园圃多么寂寞,鸿雁南飞蟋蟀低吟你是否相思。且不要说整个世间没有能够和你谈论的人,你如果懂得人的话语不妨和我小叙片刻”。可见诗歌流露出的是“清高孤傲的品性”“无限相思的孤寂凄苦”,恰合了材料一中黛玉的遭际、品性和情怀。此诗句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问菊》。B项,“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大意是“月亮挂在中天夜色多么寒凉,月光如此皎洁月轮分外团圆。诗人们月下吟常常雅兴勃发,漂泊的游子惹恨牵愁却不忍把她遥观。月轮啊!你是翡翠楼边悬挂着的玉镜,月轮啊!你是珍珠帘外高挂着的冰盘。这美好的夜晚何必要点起蜡烛,辉煌的光彩映照着这画栋雕栏”,可见这首诗只是写月亮,中心不是很突出,水平也不高,无论从内容到艺术特色都不符合黛玉的特征,这是香菱的第一首诗歌。C项,“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这诗出自<红楼梦>中林黛玉的《题帕三绝》一、二句写宝玉被打后,料定黛玉一定在为他流泪,因此才赠给黛玉两块平日里自己用的手帕。这两句诗表述了黛玉果然在为宝玉流泪,除了为宝玉还能为谁呢?三、四句写黛玉本来在为宝玉流泪,收到宝玉赠送的手帕,知道宝玉深知她的心意,于是哭得更厉害了。可见是黛玉写的诗歌,符合材料一中所言特征。D项,“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这首词从“粉堕”“香残”“漂泊”“白头”“无人收”描写出柳絮堕枝飘残,被东风吹落、飘泊无根的特点,既抒发红颜(年华)易逝又抒发自己寄人篱下、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哀愁。符合材料一中黛玉的个性特征。故选B。2.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A项,“不仅王熙凤对不出‘冷月葬花魂’,湘云也对不出这般寒瘦、清冷的句子”错误。原文信息是“寒塘,鹤影,冷月,花魂,这样的诗,必是寄人屋檐之下、人生遭际相似的湘云与黛玉才能作出的,如果换了春风得意的王熙凤,肯定对不成”,可见只是说王熙凤对不出。B项,“优秀的诗篇都能反映出诗人家国天下、先忧后乐的不同流俗的襟怀与性情”错误。原文信息是“优秀的诗篇正是人生情怀结出的花朵,优秀诗篇里必然流淌着诗人不同流俗的襟怀与独一无二的性情。这样的襟怀性情,未必就一定是家国天下,先忧后乐。它可以是人生如寄的感慨,是来去亲疏的触怀,是儿女情思的表达”,可见选项表述绝对。C项,“诗歌之所以能够真切感人,是因为诗中的一花一草都被赋予了儿女情思的私人化情感”错误。“但无论何者,它一定是真诚的、健朗的、敏感的。诗人们咏之于江边白露,舞之于月下乔木,寄意春花秋月,卧听松涛虫鸣,他们从一切自然事物中寻找诗意的触发,又在一切自然事物中寄托人生的慨叹。他们的诗中,一花一草莫不被赋予灵性,哪怕再私人化的情感,也都显得真诚动人。真情所至,方有高格”,可见选项表述逻辑关系错乱,应该是因为有真情实感,诗中的一草一木才具有了儿女情思的私人化情感。故选D。3.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题干为:根据材料二,对“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乡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注意关键词“精神家园”“文化乡愁”均属于内在思想方面。分析四个选项看哪一个没有表现这些内容,即是答案。A项,“中华诗词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属于精神方面的内容;B项,“中华诗词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属于精神方面的内容;C项,“中华诗词展示了多彩的民族文化”属于文化层面的内容;D项,“中华诗词具有超出时空的声韵美”属于表现形式的外在层面,与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等思想内涵无关。故选D。4.本题考查对相关材料中的论点和选项所给论据的理解分析能力。既考查对文中观点的提取筛选整合概括能力,又考查了对所给论据是否能够佐证观点的分析判断能力。要做好此题首先是回归材料找主要观点“《中国诗词大会》成功原因”,然后看选项信息是否与这个主要观点对应,而且是可以作为论据起支撑作用。题干为: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分析,下列不属于《中国诗词大会》成功原因的一项是。A项,“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千古、驰名中外”属于成功原因,具体指“独特的魅力”,原文可见材料二的第四段“‘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中华诗词独有的魅力”,联系现实生活可见早已“流传千古、驰名中外”。B项,“所选诗词,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甚至连外国人都熟悉”不属于成功之因,因为表述有问题,可见原文材料三第二段“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诗词文化尤为著名,唐诗宋词,妇孺皆知,甚至一些外国人赛起诗来,也是一点儿不含糊、不见外”,选项“浅显易懂”表述绝对,文中并没有这样说,另外“甚至连外国人都熟悉”和文中“赛起诗来,也是一点儿不含糊、不见外”意思有别。C项,“‘诗词大会’面向人人,不限制参赛者的职业、身份等”属于成功的原因,可见原文材料三的第三段。D项,“通过时尚的‘包装,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属于成功原因,可见原文材料三第四段。故选B。5.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以往“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面面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是一次革命,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贯彻与落实。本题题干为“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古诗词,请分条陈述”。从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乡愁。总书记指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又指出:“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包括中华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责任”提炼出答案①学校、语文课担负着传承的责任,当仁不让。从材料三的倒数第二段“如何通过形式上的“包装”,把传统文化打扮得更具时代性,是当前文化传播和传承工作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诗词大会”恰恰提供了一个可学习借鉴的成功案例。无论从舞美设计、嘉宾阵容,还是比赛模式和环节的设定,都充满创意,既文化味十足,又乐趣感横生。“飞花令”让人在趣味中体验中华诗词的奇与妙,“沙画”猜诗更让人在唯美中品赏文化在传统与现代间的完美融合”提炼出答案②各文化部门如文联、作协可以鼓励人们传承古诗词文化。从材料三前两段“《中国诗词大会》火了!短短数日,“诗词大会”的粉丝们几乎霸占了整个舆论场,“电视+舆论”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光彩和魅力在一度寂寥中被唤醒,并尽情绽放。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诗词文化尤为著名,唐诗宋词,妇孺皆知,甚至一些外国人赛起诗来,也是一点儿不含糊、不见外。我国的传统文化虽被视作宝贵的精神财富予以传承和弘扬,但很长一段时间却始终没有在全民范围内形成热度、掀起高潮。而《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从其播出效果和社会反响来看,绝对是个成功。它以古诗词为突破口,为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条通往时尚经典之路”可以提炼出答案③各种文化媒体可以像央视一样推出更多《中国诗词大会》一类的节目,助力古诗词文化的传播。【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以往“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面面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是一次革命,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贯彻与落实。4、1.C2.D3.A4.试掇魁杰者数辈//置于前/诘之曰/使汝害稼/天欤/人欤/惟天惠民/必不使尔为吾民病也5.(1)用锋利的嘴巴(侵吞财产)而使国家倾覆,磨利牙齿来毒害百姓的人,难道不是蝗虫吗?(2)然而我们即使离开,但百姓也最终不能得到安宁的生活,假如你们这些东西没有灭绝,天下难道会有丰年吗?【解析】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C项,句意为:不用劳作而耗费丰厚的俸禄。坐:不劳,不费力。故选C。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A项,而:①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②连词,表转折关系,却。B项,乎:①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②语气助词,表揣测语气。C项,乃:①副词,竟然;②副词,于是,就。D项,且:连词,表递进关系,并且,而且。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A项,“通过‘我’与老农的一番对话”错误,是通过“我”与蝗虫的对话,文章第二段,我试着选取最壮大的几只放在前面,责问它们说:“让你们危害庄稼的,是天呢?还是人呢?上天惠爱百姓,一定不会让你们成为百姓的祸害的。如果是官吏招引你们,那么百姓有什么罪?粮食,是百姓的根本。你们吃百姓的粮食,来补充自己的身体,上天将诛杀你们!快快离开,不要久留!”故选A。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句意为,我试着选取最壮大的几只放在前面,责问它们说:“让你们危害庄稼的,是天呢?还是人呢?上天惠爱百姓,一定不会让你们成为百姓的祸害的。”“试掇魁杰者数辈”“数辈”修饰“魁杰者”,定语后置,之后断开;“置于前”,状语后置,之后断开;“诘之曰”“曰”,之后断开;“天欤”“人欤”,选择问句,之前之间之后断开;“必不使尔为吾民病也”“必”,一定,之前断开。故断句为“试掇魁杰者数辈//置于前/诘之曰/使汝害稼/天欤/人欤/惟天惠民/必不使尔为吾民病也”。5.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利口”,口利,嘴巴锋利;“覆”,倾覆,灭亡;“磨牙”,磨利牙齿;“非……乎”,反问句式。(2)中“虽”,即使;“晏然”,安宁,安定;“殄”,灭绝;“宁”,难道。【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开禧三年农历十月,我走在田野里,看到有人敲着鼓、举着火,以为是抓捕盗贼而打仗,就走过去问他们,原来都是些田间的老农。抓到一物,模样很奇特:嘴巴坚硬而锋利,眼睛圆而黑;有时振动一下大腿,有时捋捋触须;翅膀还没长成,已经学会飞行。我对它的样子感到奇怪,向老农询问。老农满怀忧愁地说:“先生认识今年秋天飞蝗的样子吗?这是它的子孙,那些是它的祖辈和父辈,官府命令我们捕杀它。”我说:“蝗虫为何会得罪官府而被捕杀呢?”老农仰天流泪说:“它是危害我稻黍的害虫啊,这是王法所不可饶恕的。它们来了之后,地里的庄稼,被它们吃光变成了黄土。才知道它们造成的灾祸。”我说:“我替你们说服它们,让它们离开,可以吗?”(老农)说:“太好了,但恐怕无法说服而使它们离开啊。”我试着选取最壮大的几只放在前面,责问它们说:“让你们危害庄稼的,是天呢?还是人呢?上天惠爱百姓,一定不会让你们成为百姓的祸害的。如果是官吏招引你们,那么百姓有什么罪?粮食,是百姓的根本。你们吃百姓的粮食,来补充自己的身体,上天将诛杀你们!快快离开,不要久留!”不久,好像有只昂首跳跃、振腿而鸣的蝗虫。仔细听,它说:“如今危害百姓的难道只是我吗?侵夺百姓的利益以满足自己私欲的人,难道不是蝗虫吗?侵吞百姓的粮食而损害国家利益的人,难道不是蝗虫吗?用锋利的嘴巴(侵吞财产)而使国家倾覆,磨利牙齿来毒害百姓的人,难道不是蝗虫吗?自从汉代以来,这种蝗虫一天比一天兴盛,百姓一天比一天困窘;这种蝗虫一天比一天硕大,百姓一天比一天瘦弱。虽然唐朝的贞观、开元年间号称多丰年,蝗祸也没有停止啊。唉!他们为害已有三千多年了。跳跳蹦蹦,实在有不少这样的人。铲除他,他又重新产生;剪除他,徒众更加繁盛,他们难道会有停止吗?一定有正直的史官,详细而多次记载他们的罪行,为什么唯独怪罪我?”“征收赋税名义上按照常规的程序,实际上却是提前急征;借诉讼而索贿,价格高低根据案情轻重而定;表面上托名秉公办事,实则为己赢利。像这样的,不称之为蝗,可以吗?装在柜中的金银和袋中的丝绸,堆叠得像山一般高;一顿宴席的费用,有的高达一千贯;吞噬百姓的财物已尽,欲壑犹未填满。像这样的,不称之为蝗,可以吗?骑着马带着随从,一路呵斥堵塞大路;佩着玉饰拖着鞋子行走,步履有节奏地缓行疾走。每月耗费朝廷府库中的钱财,每天消费京城粮仓中的粮食。像这样的,不称之为蝗,可以吗?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等官,本来是优待有功之人,难道是为了让他们追求安适的生活?追求安适和逸乐的生活,不用劳作而耗费丰厚的俸禄;通常百户百姓的赋税,不能供养他一人。推此以往,其他可想而知。贵族皇亲,竟至于仆从,倚仗权势豪取强夺,鱼肉百姓。毫无顾忌的丑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凡是这些都是长着人的模样而有着蝗虫的肚子的人,他们做毒害百姓的事,像这般昭著明显。至于懒于耕种的农夫,淫巧浮华的工匠,穿着白绢衣服的商人,从事编织的女工,倚门卖笑的娼妓,假托于士大夫行列的人,这些琐屑平庸的人,尚且不会做这些事。“虽然如此,那么丰收之年,天下常有数十百万飞蝗,吸食百姓的骨髓,难道只是啃食稻黍而已?况且危害庄稼有一定的时间,而危害百姓却没有期限。当今圣明的天子光明清洁,用极大的诚心感动万物。我虽然不明事理,将率领我的族类向远处迁徙了。然而我们即使离开,但百姓也最终不能得到安宁的生活,假如你们这些东西没有灭绝,天下难道会有丰年吗?”于是记录它的话,写下来反省自我,并且让观察民风的人得到这篇文章,来作为对当政者的告诫。5、1.C2.因为挂念陷没的中原,内心怅恨,担心自己虚度一生。②“坐念”一句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愿望;“王师”一句则表达了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与原文不符,“清冷阴森”与原诗意境不符。“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意思是“月正当头,树木笼罩在月色中,没有树影;更深露重,时有露珠滴落在荷叶上的声音传出”,营造了一种孤寂静谧的氛围。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及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含义就是翻译诗句大意;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意思是“白白地担心中原陷落,作为男子汉,恐怕要白来这世上一回”。“坐”是“徒”“白白”的意思;“坐念”是“白白地惦记”;“念”的对象是“中原没”,可见诗人是挂念中原陷落,自己却又无可奈何,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而“男儿恐浪生”则是担心自己此生无法建功立业,实则是有建功立业的愿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王师”一句表达了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6、①“惊悉”改为“听说”;②“一氧化碳”改为“煤气”;③“府上”改为“家中”;④“惠寄”改为“寄过去”;⑤“鼎力相助”改为“全力相助”。【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所给材料是书信,书信尽量使用口语语体,语言亲切有礼貌。(1)“惊悉”是书面语体,可改为“听说”;(2)“一氧化碳”是化学名称,语境不合,可改为“煤气”;(3)“府上”是敬辞,给他伯伯这样写,显得太生疏,改为“家中”;(4)“惠寄”也是书面语,整体语体不协调,可改为“寄过去”;(5)“鼎力相助”是敬称,用于对方,可改为“全力相助”。7、在奔跑中奋力逐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请欣赏歌舞《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的人”,这句话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中国正在发展,未来会更好。请欣赏朗诵《可爱的中国》。【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串词的语言特征:抒情重于叙述,多排比、重复句,注重音节,串词要求语言优美,它必须追求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讲究抑扬顿挫,串词语言注意章节美。本题需要注意从材料所给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撰写一段串词,紧扣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即可。【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8、《边城》:翠翠身世可怜,但她却乐观向上.其父母因为不是正经夫妇,所以注定了以悲剧了此一生.翠翠的父亲为了维护军人的尊严而自刎,其母也因“愿得一心人,自首不相离”的誓言而殉情,留下了稚幼的翠翠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老船夫,祖孙俩从此相依为命,守着青山绿水与一叶扁舟、一条黄狗愉快度日.贫困却也悠游自在,渡人过河却不收取一分钱财,有时也会献上自己的茶水和草药,当真是安贫乐道,活的如神仙般自在.翠翠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麋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也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微写作,关键在于如下几点:一是注意审题,有几问,有无修辞、句式、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注意语言要简洁,观点要明确,注意直接入题,不必铺陈;三是力求结构完整,运用如下的结构方式,如前后照应式、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等;四是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受文体的限制,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五是注意时空的局限性,不能任意发挥和联想;六是主题要观点成熟健康,即不偏激不牢骚,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七是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特点。就本题而言,考生需要对《呐喊》《边城》《红岩》《老人与海》四部经典有所了解,如书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如这些人物的人生经历,人物在生活中的表现;然后选出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次要人物,思考与之相关的情节,分析这一情节中展现出的人物特点,最后对此做出评价。如《边城》里的主要人物是翠翠,次要人物有翠翠的妈妈和爸爸,如船总顺顺,如《老人与海》中主要人物是老人,次要人物有孩子,明确了人物之后还要思考相关的情节,如老人捕捉马林鱼,与鲨鱼搏斗,如翠翠与祖父相依为命,等等;明确人物,分析情节之后,还要思考人物的表现,彰显出的精神或者生活态度,并且做出恰当的评价。9、参考范文深思慎取,成就人生得知我校的优秀毕业生小明同学想要发展第二职业,作为辅导员老师,我深感欣慰。他勇于开创人生的奋斗精神,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蓬勃朝气。同时,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有一些想法,供小明以及和他一样面临相似职业选择的大学生们探讨,希望大家深思慎取,成就精彩人生。自媒体行业缺乏保障,存在较大风险。依托现代科技发展起来的自媒体行业,虽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较多的就业选择,但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具有不稳定性。各种自媒体平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前几年流行博客、微博,最近又出现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等。各种平台往往红过一阵子就衰落下来。再比如,有的人可能一夜之间爆红,跻身网红行列,但没过多久他们就会被人淡忘,如昙花一现。由此可见自媒体行业存在较大风险,需要仔细考虑,谨慎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