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储能电站标识系统编码导则》_第1页
《电化学储能电站标识系统编码导则》_第2页
《电化学储能电站标识系统编码导则》_第3页
《电化学储能电站标识系统编码导则》_第4页
《电化学储能电站标识系统编码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180

F19

NNB/TXXXXXB—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XXXXX—2016

电化学储能电站标识系统编码导则

Guideforidentificationsystemofelectrochemicalenergystoragestation

(征求意见稿)

2016-XX-XX发布2016-XX-XX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I

NB/TXXXXX—2016

电化学储能电站标识系统编码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标识系统编码的基本规定、工艺相关标识、安装点标识、位置标识、

电缆标识、信号标识的格式和取值规定以及各系统和主要设备的标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为载体的储能电站的工程设计、施工、

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1048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本标准未规定的术语和定义符合GB50148《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

范》的规定。

3.1

电化学储能电站electrochemicalenergystoragestation

采用电化学电池作为储能元件,可进行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电站。

3.2

储能单元energystorageunit

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及与其相连的储能变流器组成的最小储能系统。

3.3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BMS)

监测电池的状态(温度、电压、电流、荷电状态等),为电池提供管理及通信接口的系统。

3.4

储能变流器powerconversionsystem(PCS)

电化学储能系统中,连接于电池系统与电网(和/或负荷)之间的实现电能双向转换的装置。

3.5

电池分系统batterysubsystem

1

NB/TXXXXX—2016

由多个电池组连接而成的可整体控制功率输入输出的分系统,通常与储能变流器(PCS)连接并受

后台监控系统控制。

3.6

单体电池cell

构成储能电池的最小单元,一般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及外壳等组成,其标称电压为电化学偶的标

称电压。

3.7

电池模块batterymodule(BM)

一组相联的单体电池的组合,是单体电池在物理结构和电路上相连接的最小分组,可作为一个独立

单元替换。

3.8

电池组batterymodule

由电池管理系统最小监控单元所管理且装配有使用所必需的装置(如外壳、端子、接口、标志及保

护装置)的多个单体电池的组合。

3.9

孤岛islanding

电网失压时,储能站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某一部分负荷继续供电的状态。

3.10

标识identification

赋予物理对象唯一记号,以区别于其他物理对象。

3.11

标注notation

将标识符号或编码记录在介质上的过程。

4基本规定

4.1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对电站生产相关的系统、设备和构建筑物以及重要的生活设备设施进行编码和

标识。

4.2标识编码应具有唯一性,并包含功能、逻辑位置、物理位置等信息,应满足工程设计、施工、安

装调试和运行维护各阶段的要求,总体原则如下:

a)标识系统的细度应与不同类型电池储能电站的运行维护水平相适应。

b)以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为储能载体的储能单元,应至少标识至电池模块,可根据需要对单体

电池进行标识。

c)以液流电池为储能载体的储能单元,应至少标识至电堆,一般无需对电池模块进行标识。

d)以钠硫电池为储能载体的储能单元,宜标识至电池模块,一般无需对单体电池进行标识。

2

NB/TXXXXX—2016

e)除储能单元外,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标识还应覆盖所有与储能生产密切相关的系统、设备以及重

要的生活设施。

f)如储能部分与光伏、风电、水电等其他类型电站联合建站,其标识工作宜与其他发电业务同步

开展并使编码结果协调一致。

4.3标识分为工艺相关标识、安装点标识、位置标识、电缆标识,用途如下:

a)工艺相关标识用于标识工艺的系统、设备、部件。

b)安装点标识用于标识电气和仪控的系统、设备,以及接线和安装位置。

c)位置标识用于标识建(构)筑物。

d)电缆标识用于标识电缆的起点或终点以及电缆类型。

4.4标识系统编码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g)确定标识对象。

h)对建(构)筑物及房间进行编码。

i)对系统、设备、部件进行编码。

j)在工程文件和图纸上对标识对象进行标注。

k)在电站建筑物或设备投运前,将编码标注在设备铭牌或建(构)筑标识牌上。

l)把标识对象的编码录入相关数据库。

4.5水电厂标识编码工作宜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启动,并在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阶段逐步实施,

确保标识系统应用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具体要求如下:

m)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即可确定各主要系统的编码,并在各项招标文件中对编码工作予以明确;

n)招标设计阶段可确定各主要系统、设备的编码,并在各专业的原理图、系统图、接线图、布置

图等主要设计图纸中予以标注;

o)标识编码工作应随着工程设计的深入不断完善,至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完成各类系统、设备和

主要部件的编码工作,并在各系统图、原理图、布置图、安装图中标识至设备级或部件级,其

编码层级应与材料表保持一致。

p)标识编码工作应在工程施工和运行维护阶段不断完善,确保编码始终满足施工和运行维护要

求。

4.6各专业标识范围和基本要求如下:

a)电气一次专业标识范围应包括储能单元及其管理系统、主变压器、电力输出与配电系统、站用

电系统等,主要的系统分类码主组F1编码字符应为M、A、B。

q)电气二次专业标识范围应包括计算机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系统、通信系统、信

息系统、五防系统、电能计量系统等,主要的系统分类码主组F1编码字符应为B、C。

r)机械专业标识范围应包括以下部分液流电池电解液循环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等,

主要的系统分类码主组F1编码字符应为M、S。

s)土建专业标识范围应包括全站生产生活建(构)筑物,主要的系统分类码主组F1编码字符应

为U。

5工艺相关标识

5.1工艺相关标识应由前缀符加4级编码构成,其编码格式见图1。

3

NB/TXXXXX—2016

图1工艺相关标识的格式

5.2编码字符类型中,N为1位阿拉伯数字,A为1位大写的英文字母(禁用I,O)。

5.3前缀符

工艺相关标识使用“=”作为前缀符,当工艺相关标识单独标注时可省略。

5.4全站码

全站码用于标识电站储能单元和公用系统、设备或建(构)筑物,其取值见表1。

表1全站码G的取值

G取值涉及范围

1~91~9号储能单元及专用建(构)筑物

A、B、C、D、E、F、G10~16号储能单元及专用建(构)筑物

S、T、U分别为一期、二期、三期储能单元公用系统、建(构)筑物

Y按最终规划容量考虑,为在建和扩建储能单元公用的系统、建(构)筑物

注1:公用系统的范围需要从电站整体规划考虑命名,某一阶段的公用系统应按照规划的公用范围命名。

注2:全站码G的取值依次从固定端向扩建端方向由小到大递增。

注3:H、W、X、Z允许自由使用,用于处理特殊情况,由工程各方约定。

4

NB/TXXXXX—2016

5.5系统码

5.5.1系统分类码F1F2F3的编码取值应按7.1条的规定选用,可参考附录A的编码取值。

5.5.2F1的编码字符和标识范围见表2,F2和F3用于对F1标识范围的细分,编码取值应符合7.1条的规定。

表2F1的标识范围

F1系统标识范围说明

A电网和配电系统组合电器及出线设备,包括其保护设备、孤岛检测装置

B储能出线、主变压器及站用电系统储能出线及主变压器系统(含变低开关)、站用电系统

保护联锁系统、电能计量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

C保护、测量、监控和通信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时钟系统、数据网络系统、语音

交换系统、信息系统

M储能单元储能单元出线、储能变流器、电池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

S附属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电梯、消防系统

5.5.3系统编号FN用于将F1F2F3标识的系统或装置细分,即细分成子系统或子装置。FN由两位阿拉伯数字

构成,可以是01、02、03、……99。编号可以采用流水顺序编码,也可以按照十位递进,每位上的“0”不

得省略。

5.6设备码

5.6.1设备分类码A1A2的编码取值应按7.2条的规定选用,可参考附录A的编码取值。

5.6.2A1的编码字符和标识范围见表3,A2用于在A1标识范围内的细分,编码取值应符合7.2条的规定。

表3A1的取值

A1设备标识范围

A机械设备1

B机械设备2

C测量设备

D测量信号(仅用于信号标识)

E状态与控制信号(仅用于信号标识)

G电气设备

5.6.3设备编号AN应由3位阿拉伯数字构成,每位上的“0”不得省略。

5.6.4设备分类码A1A2取值为GS时,设备编号AN取值范围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GS的编号取值范围

AN编号范围GS(开关刀闸设备)

100~199断路器

200~299隔离刀闸

300~399接地开关

5

NB/TXXXXX—2016

400~599负荷开关

600~699低压配电盘抽屉开关

5.6.5设备附加码A3用于对设备特殊细节的细分,由一位大写英文字母组成,可按A、B、C……顺序选用。

如无定义或不需要使用时A3位应省略。

5.7部件码

5.7.1部件分类码B1B2的编码取值应按7.3条的规定选取,可参考附录A的编码取值。

5.7.2B1的编码字符和标识范围见表5,B2用于对B1标识范围的细分。

表5B1的取值

B1部件标识范围

-电气部件

K机械部件

Q仪控部件(非电气)

5.7.3部件编号BN应由两位阿拉伯数字构成,可以是01、02、……99,可采用流水顺序编号,每位上的“0”

不得省略。

6安装点标识

6

NB/TXXXXX—2016

6.1安装点标识应由前缀符加3级编码构成,其编码格式见图2。

图2安装点标识的格式

6.2编码字符类型N为阿拉伯数字,A为大写的英文字母(禁用I,O)。

6.3前缀符

安装点标识使用“+”作为前缀符,当安装点标识单独标注时可省略。

6.4全站码

见5.1.4条规定。

6.5安装单元码

6.5.1安装单元分类码F1F2F3用于配电装置、电气设备柜、控制台等设备设施的标识,F1取值应符合表2

的规定。F2和F3用于对F1的细分,其编码字符和标识范围应符合7.1条的规定。

6.5.2安装单元编号FN由2位阿拉伯数字构成,可以是01、02、03、……99,可采用流水顺序编号,每位

上的“0”不得省略。

6.6分隔符

安装点标识应在1级码和2级码之间使用“.”作为分隔符。

7

NB/TXXXXX—2016

6.7安装空间码各要素的取值应符合以下规定:

a)安装空间的竖向分组(层、行)编码从上往下分别为:A、B、C……。

b)安装空间的水平向分组(列)编码从左往右分别为:01、02、03……。

c)安装空间附加码从安装单元(盘柜)正面和背面分别为:A、B。

7位置标识

7.1位置标识应由前缀符加3级编码构成,其编码格式见图3。

图3位置标识的格式

7.2编码字符类型N为阿拉伯数字,A为大写的英文字母(禁用I,O)。

7.3前缀符

位置标识使用“+”作为前缀符,当位置标识单独标注时可省略。

7.4全站码

见5.1.4条规定。

7.5建(构)筑物码

7.5.1建(构)筑物前缀号F0应用于区分相似建(构)筑物,取值范围为1、2、3……9,不应缺省。

7.5.2位置标识的建(构)筑物分类码F1F2F3的编码取值应按7.4条的规定选用。其中F1的编码字符应为

“U”。

8

NB/TXXXXX—2016

7.5.3建(构)筑物楼层编号FN应按自然楼层标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地上1、2……9层,分别标识为01、02……09。

b)本规定无法满足楼层标识要求时,可另行约定。

7.6房间(分区)码

7.6.1房间(分区)码A1用于区分:

a)实体分隔的房间,A1取值为R;

b)防火区(按防火要求划分的区域),A1取值为S;

7.6.2房间(分区)编号AN可从大门或楼梯入口顺时针方向顺序编号。

8电缆标识

8.1电缆标识应由4级编码构成,其编码格式见图4。

图4电缆标识的格式

8.2编码字符类型N为阿拉伯数字,A为大写的英文字母(禁用I,O)。

8.3全站码、系统码和设备码应符合5.1.4~5.1.6的规定。

8.4全站码、系统码和设备码用于标识电缆的起点或终点,可用全部或部分工艺相关码。

8.5分隔符

电缆标识使用“-”作为3级和4级之间的分隔符,不应缺省。

8.6电缆号

电缆号应采用4位数字字符,第一位数字用于区分电缆的应用范围,其取值应符合表6的规定,后三

位为电缆的流水序号。

表6电缆号的应用范围

9

NB/TXXXXX—2016

编号元素应用范围电缆编号

0…高压动力电缆>1kV0001-0999

1…低压动力电缆≤1kV1000-1999

2…2000-2999

控制电缆>60V

3…3000-3999

4…控制电缆≤60V4000-4999

5…5000-5999

信号电缆(模拟量,含温度量)

6…6000-6999

7…未定义7000-7999

8…网络电缆(指光纤,双绞线和同轴电缆等)8000-8999

9…交流回路电缆(PT,CT电缆)9000-9999

9标注规定

9.1标注格式

9.1.1编码在图纸及资料中的标注格式如图5。

图5编码的标注格式

9.1.2在1级码与2级码、2级码与3级码之间宜采用空格作为分隔符,0级码与1级码之间不使用分隔符。

9.1.3编码在标注时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分行标注的方式(用分行符代替上图格式中的分隔符)。

9.1.4编码在信息系统中使用时,可以采用连续编码不使用分隔符,以避免空格对于计算机识别的影响。

9.2现场标注

现场设备或部件标注可采用挂牌、喷涂、标签等形式。

9.3图纸标注

标注宜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a)系统图和原理图上标注工艺相关标识;

b)设备布置图上标注工艺相关标识和位置标识;

c)总布置图和建筑物平面图上标注位置标识。

10各系统及主要设备标识

10.1储能单元

10.1.1储能单元按其储能载体的型式分为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储能单元。

10

NB/TXXXXX—2016

10.1.2储能单元的主要标识范围包括电池堆(电池模块)、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变流器(PCS),其编

码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全站码G位取值应按电池堆或电池模块的序号取值。

b)F0位取值应为0。

c)系统分类码F1F2F3取值见下表:

表7储能单元F1F2F3取值

系统分类F1F2F3取值

锂离子电池储能单元MTA

铅酸电池储能单元MTB

钠硫电池储能单元MTC

液流电池储能单元MTD

电池管理系统MTW

储能变流器(PCS)MTY

d)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储能单元中,电池组可作为子系统级进行标识,Fn位按照

01、02、……、99顺序取值。

e)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储能单元中,电池模块应在设备级标识,设备分类码A1A2=GB,

设备序号码AN按001、002、……999顺序取值。

f)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储能单元中,单体电池应在部件级标识,部件分类码B1B2=-G,

部件序号码BN按01、02、……99顺序取值。

g)液流电池储能单元中,储能模块、电解液循环系统应作为子系统级进行标识,Fn取值范围见

下表。

表8液流电池储能单元Fn取值

系统分类Fn取值范围

储能模块01~20

电解液循环系统21~40

h)液流电池储能单元中,电堆应在设备级标识,设备分类码A1A2=GB,设备序号码AN按001、

002、……999顺序取值。

i)液流电池储能单元中,电解液循环系统中的储液罐、循环泵、过滤器、热交换机、阀门、压力

传感器、流量计等均应在设备级标识,设备分类码A1A2见下表,设备序号码AN按001、

002、……999顺序取值。

表9液流电池电解液循环系统主要设备分类码A1A2取值

设备分类A1A2取值

储液罐BB

循环泵AP

过滤器AT

11

NB/TXXXXX—2016

热交换机AC

阀门AA

压力传感器CP

流量计CF

j)电池管理系统中,各电池组/储能模块管理单元在子系统级进行标识,Fn取值与对应的电池组

/储能模块的编号码一致。

k)电池管理系统中,电池模块/电堆管理单元在设备级标识,设备分类码A1A2=GD,设备序号码AN

与被管理对象一致。

l)储能变流器(PCS)的交流进线设备、直流出线设备、换流设备、PCS控制单元可分别在子系

统级进行标识,Fn按照10、20、……90顺序取值。

m)储能单元的典型工艺组成和标识可参见附录E.1、E.2。

10.2主变单元

10.2.1主变单元的主要标识范围包括主变及其保护测控装置。

10.2.2主变单元的编码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全站码G位取值应按主变的序号取值。

b)F0位取值应为0。

c)系统分类码F1F2F3取值见下表,Fn按照10、20、……90顺序取值。

表10主变单元F1F2F3取值

系统分类F1F2F3取值

主变压器BAT

主变测控及保护装置BAY

d)主变单元中的变压器本体、变压器套管、调压开关、瓦斯继电器、冷却器、中性点互感器、中

性点直流监测装置、主变保护柜、主变测控柜等均应在设备级标识,设备分类码A1A2见下表,

设备序号码AN按001、002、……999顺序取值。

表11液流电池电解液循环系统主要设备分类码A1A2取值

设备分类A1A2取值

变压器本体GT

套管GZ

调压开关GS

瓦斯继电器CD

散热器AC

中性点电流互感器GT

中性点直流监测装置CE

主变保护柜GK

12

NB/TXXXXX—2016

主变测控柜GK

10.3组合电器及出线设备

10.3.1组合电器及出线设备的主要标识范围包括组合电器及开关间隔、母线、出线电缆。

10.3.2组合电器及开关间隔的编码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全站码G位取值应为Y。

b)F0位取值应为0。

c)系统分类码F1F2F3取值见表12:

表12组合电器(GIS)及开关间隔系统分类码F1F2F3取值

电压等级F1F2F3取值

220kVAEA

110kVAFA

35kVAHA

20kVAJA

10kVAKA

400VANA

d)开关间隔上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应在设备级标识,其设备分类码A1A2=GS,设备编

号AN应符合表21的取值要求。

表13集电线路设备分类码A1A2取值

AN编号范围GS(开关刀闸设备)

100~199断路器

200~299隔离开关

300~399接地刀闸

400~499其他开关类设备

e)开关间隔上的避雷器设备分类码A1A2=GV,设备编号AN从001、002……999顺序取值。

f)开关间隔上的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设备分类码A1A2=GT,设备编号AN应符合表22的取值要

求。

表14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AN段取值范围

AN编号范围设备类别

100~199电压互感器

200~299电流互感器

10.3.3高压母线的编码应符合以下要求:

g)全站码G位取值应为Y。

h)F0位取值应为0。

i)系统分类码F1F2F3取值见下表:

13

NB/TXXXXX—2016

表15母线系统分类码F1F2F3取值

电压等级F1F2F3取值

220kVAEB

110kVAFB

35kVAHB

20kVAJB

10kVAKB

j)高压母线不同分段Fn编号应从10、20……、90顺序取值,超过9个间隔可在工程中另行约定。

k)高压母线附属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均应在设

备级标识,其编码取值要求应与10.2.4一致。

10.3.4出线电缆的编码应符合以下要求:

l)全站码G位取值应为Y。

m)F0位取值应为0。

n)系统分类码F1F2F3取值见下表:

表16出线电缆系统分类码F1F2F3取值

电压等级F1F2F3取值

220kVAEC

110kVAFC

35kVAHC

20kVAJC

10kVAKC

400VANC

o)不同回路的高压电缆应使用Fn标识,其编号从10、20……、90顺序取值。

p)高压电缆附属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均应在设

备级标识,其编码取值要求应与10.2.4一致。

10.4站用电系统

10.4.1站用电系统的标识范围包括站用变压器、站用电母线、主配电盘、站用直流系统、动力与照明

系统等。

10.4.2站用电系统的编码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全站码G位取值应为Y。

b)F0位取值应为0。

c)站用电系统常用系统分类码F1F2F3取值见下表,Fn位从01、02……、99顺序取值。

表17站用电系统分类码F1F2F3取值

14

NB/TXXXXX—2016

系统分类F1F2F3取值

10kV母线及站用配电盘BBA

高压站用变压器BBT

400V母线及站用主配电盘BFA

400V站用变压器BFT

站用直流系统BUA

备自投设备及站用电保护BBY

q)站用变压器中的变压器本体应在设备级标识,其设备分类码A1A2=GT,编号码AN从001、002……、

999顺序取值。

r)站用电系统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均应在设备

级标识,其编码取值要求应与10.2.4一致。

s)站用直流系统的充电屏、馈线屏、蓄电池组、交流不间断电源(UPS)系统可在设备级进行标

识,其设备分类码A1A2取值见下表,编号码AN从001、002……、999顺序取值。

表18站用直流系统主要设备分类码A1A2取值

设备分类A1A2取值

充电屏GU

馈线屏GH

蓄电池组GR

UPSGU

直流巡检装置GK

绝缘监测装置GV

充电机GU

t)备自投设备中的装置应在设备级进行标识,其设备分类码A1A2=GY,编号码AN从001、002……、

999顺序取值。

10.5计算机监控系统

10.5.1计算机监控系统标识范围包括监控上位机、现地控制单元、调度数据网、同期装置。

10.5.2计算机监控系统系统的标识应符合以下要求:

a)现地控制单元的全站码G位取值应与储能单元号一致,监控上位机和公用LCU的全站码G位取

值应为Y。

b)F0位取值应为0。

c)计算机监控系统可按照上位机、现地控制单元两个子系统。

d)上位机子系统的系统分类码F1F2F3=CKA,其Fn位取值为10。

e)监控上位机中的主数据服务器、工程师站、操作员站、通信工作站、培训工作站、历史数据库

服务器、语音报警工作站、GPS接受和授时装置、模拟屏等设备的设备分类码A1A2=GQ,编号码

从001、002、……999顺序取值。

15

NB/TXXXXX—2016

f)监控上位机中的通信设备,如防火墙、交换机、网络安全隔离装置等设备的设备分类码A1A2=GM,

编号码从001、002、……999顺序取值。

g)监控上位机中的不间断电源的设备分类码A1A2=GU,编号码从001、002、……999顺序取值。

h)现地控制单元的系统分类码F1F2F3=CKA,其Fn位按照不同的LCU单元为从001、002、……999

顺序取值。

i)现地控制单元中的监测屏、数据采集箱等,应在设备级标识,其设备分类码A1A2=GK,编号码从

001、002、……999顺序取值。

j)调度数据网的数据服务器、接入设备、通信设备可参照上位机选取设备分类码。

10.6电能计量系统

10.6.1电能计量系统的编码范围包括电厂内的电能计量上位机、电能计量屏柜、电能计量表和附属的

通信设施。

10.6.2电能计量系统的编码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全站码G位取值应为Y。

b)F0位取值应为0。

c)系统分类码F1F2F3=CFA,Fn位从10、20……、90顺序取值。

d)电能计量上位机、计量屏柜、电能表、通信设备在设备级进行标识,设备分类码见表35,编号

码从001、002、……999顺序取值。

表19电能计量系统主要设备分类码A1A2取值

设备分类A1A2取值

上位机GK

计量屏柜GM

电能表CE

交换机、路由器GM

10.7视频监控及安全防护系统

10.7.1视频监控及安全防护系统的标识范围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等。

10.7.2视频监控及安全防护系统的编码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全站码G位取值应为Y。

b)F0位取值应为0。

c)系统分类码F1F2F3取值应符合表35的规定,Fn位从10、20……、90顺序取值。

表20视频监控及安全防护系统分类码F1F2F3的取值

系统类型F1F2F3取值

视频监控系统CRA

入侵报警系统CRB

出入口控制系统CRC

16

NB/TXXXXX—2016

d)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监控主机、显示屏、摄像头等应在设备级进行标识,设备分类码A1A2取值应

符合表37的规定,编号码从001、002、……999顺序取值。

表21视频监控系统中主要设备分类码A1A2的取值

设备类型A1A2取值

监控主机GK

显示屏GK

摄像机GY

解码器GK

硬盘录像机GK

交换机GM

e)入侵报警系统中的探测设备、传输设备、报警控制主机、声光显示装置应在应在设备级进行标

识,设备分类码A1A2取值应符合表38的规定,编号码从001、002、……999顺序取值。

表22入侵报警系统中主要设备分类码A1A2的取值

设备类型A1A2取值

入侵探测器GX

交换机GM

报警控制主机GK

声光显示装置GY

f)出入口控制系统中的识别终端、传输设备、控制主机等装置应在应在设备级进行标识,设备分

类码A1A2取值应符合表39的规定,编号码从001、002、……999顺序取值。

表23出入口控制系统中主要设备分类码A1A2的取值

设备类型A1A2取值

读卡器GX

交换机GM

控制主机GK

10.8通信系统

10.8.1通信系统的标识范围包括站内的传输系统、语音交换系统、数据网络系统、通信电源系统等设

备设施。

10.8.2通信系统的标识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全站码G位取值应为Y。

b)F0位取值应为0。

c)系统分类码F1F2F3取值见下表:

表24通信系统分类码F1F2F3取值

系统分类F1F2F3取值

传输系统CYT

17

NB/TXXXXX—2016

语音交换系统CYP

数据网络系统CYN

通信电源系统CYY

d)Fn位取值可从10、20……、90顺序取值。

e)通信系统一般应标识至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级,其设备分类码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设备编码AN从001、002、……999顺序取值。

f)通信电源系统一般应标识电源屏、整流屏、蓄电池组等设备设施,其设备分类码应符合附录B

的规定,设备编码AN从001、002、……999顺序取值。

10.9通风空调系统

10.9.1通风空调系统的标识范围包括厂房、主变室、控制室、等生产、办公及综合建(构)筑物使用

的通风、空调和排烟设备。

10.9.2通风空调系统的编码要求如下:

a)全站码G位取值应为Y。

b)F0位取值应为0。

c)系统分类码F1F2F3取值应符合表48的规定.

表25通风空调系统中系统分类码F1F2F3的取值

系统类型F1F2F3取值

通风系统SAA

空调系统SAB

排烟系统SAC

除湿系统SAD

d)各区域的通风、空调、排烟系统可在子系统级进行标识,Fn位从10、20……、90顺序取值。

e)通风空调系统中的风机、空调等应在设备级进行标识,设备分类码A1A2取值应符合表49的规

定,编号码从001、002、……999顺序取值。

表26通风空调系统中主要设备分类码A1A2的取值

设备类型A1A2取值

风机AN

空调AH

排烟机AN

除湿机AT

10.10消防系统

10.10.1消防系统的标识范围包括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水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

10.10.2消防系统的编码要求如下:

a)全站码G位取值应为Y。

18

NB/TXXXXX—2016

b)F0位取值应为0。

c)系统分类码F1F2F3取值应符合表50的规定,Fn位从10、20……、90顺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