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087-2005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_第1页
HYT 087-2005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_第2页
HYT 087-2005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_第3页
HYT 087-2005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_第4页
HYT 087-2005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2005-05-18发布IHY/T087—2005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4生态健康分级 5生态健康指数 25.1珊瑚礁生态系统 25.2海草床生态系统 65.3红树林生态系统 95.4河口与海湾生态系统 6生态健康评价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各类群生物评价依据 表1珊瑚礁生态系统水环境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 2表2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残毒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 3表3珊瑚礁生态系统栖息地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 3表4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 4表5海草床生态系统水环境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 7表6海草床生态系统沉积环境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 7表7海草床生态系统栖息地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 8表8海草床生态系统生物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 8表9红树林生态系统水环境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 9表10红树林生态系统栖息地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 表11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 表12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水环境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 表13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栖息地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 表14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生物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 表A.1近岸主要区域浮游生物及大型地栖生物评价依据 Ⅲ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提出。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1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本标准规定了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指标、方法及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的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7378.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生态系统保持其自然属性,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关键生态过程稳定并持续发挥其服务功能的能力。珊瑚礁生态系统coralreefecosystem在热带海域(水温20℃~28℃),由造礁珊瑚、石藻等所形成的珊瑚礁生境与生物群落所构成的统一的自然整体。海草床生态系统seagrassecosystem在近岸浅水区域沙质或泥质海底生长的高等植物海草群落,以及其他生物群落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的自然整体。红树林生态系统mangroveecosystem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海岸带潮间带生长的乔木和灌木林所组成的红树林群落及其他生物群落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的自然整体。在河流入海口,淡水与海水混合并相互影响的水域环境与生物群落组成的统一的自然整体。海湾生态系统bayecosystem在近岸由陆地围成的半封闭水域环境与生物群落组成的统一的自然整体。4生态健康分级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为如下三个级别:——健康:生态系统保持其自然属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基本稳定,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2能正常发挥,人为活动所产生的生态压力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亚健康:生态系统基本维持其自然属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但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尚能正常发挥,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生态压力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不健康:生态系统自然属性明显改变,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发生较大程度改变,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严重退化或丧失,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生态压力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在短期内难以恢复。5生态健康指数5.1珊瑚礁生态系统5.1.1评价指标分类与权重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包括四类指标,各类指标权重如下:5.1.2水环境5.1.2.1评价指标及赋值珊瑚礁生态系统水环境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见表1。表1珊瑚礁生态系统水环境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IⅡⅢ1>7.5~≤8.5>7.0~≤7.5或>8.5~≤9.0≤7.0或>9.02悬浮物/(mg/L)>3~≤63活性磷酸盐/(μg/L)>15~≤304无机氮/(μg/L)>200~≤3005叶绿素a/(μg/L)>0.5~≤1.555.1.2.2指标赋值与水环境评价方法水环境每项评价指标的赋值按式(1)计算: (1)W₄——第q项评价指标赋值;W;——第i个站位第q项评价指标赋值(见表1);n——评价区域监测站位总数。水环境健康指数按式(2)计算: (2)W₄——第q项评价指标赋值;3m——评价区域评价指标总数。环境为健康。5.1.3生物残毒5.1.3.1评价指标及赋值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残毒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见表2。表2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残毒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IⅡⅢ>0.05~≤0.102>0.2~≤2.03>0.1~≤2.04>1.0~≤5.05油类/(μg/g)>15~≤5055.1.3.2指标赋值与生物残毒评价方法每个生物样品生物残毒的赋值按式(3)计算: (3)BR;——第i项评价指标赋值(见表2);n——评价的污染物指标总数。生物残毒指数按式(4)计算: (4)式中:BRma——生物残毒指数;BR₄——评价区域第q份样品赋值;m——评价区域监测生物样品总数。环境未受到污染。5.1.4栖息地5.1.4.1评价指标及赋值珊瑚礁生态系统栖息地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见表3。表3珊瑚礁生态系统栖息地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IⅡⅢ1大型底栖藻类盖度>5%~≤10%2>5%~≤10%545.1.4.2指标赋值与栖息地评价方法5.1.4.2.1大型藻类盖度大型藻类盖度的赋值按式(5)计算:MA——大型藻类盖度赋值;MA,——第i条断面大型藻类盖度赋值(见表3);n——评价区域监测断面总数。5.1.4.2.2活珊瑚盖度减少活珊瑚盖度按式(6)计算: (6)CC₀——评价区域活珊瑚盖度;CC;——第n条断面活珊瑚盖度;n——评价区域监测断面总数。活珊瑚盖度减少赋值按式(7)计算:CC=CCsCC₀CC——活珊瑚盖度减少的赋值(见表3);CC-s——前第5年活珊瑚的盖度。5.1.4.2.3栖息地健康指数栖息地健康指数按式(8)计算:Emdx——栖息地健康指数;E;——第q项栖息地评价指标赋值;q——栖息地评价指标总数。息地为健康。5.1.5.1评价指标及赋值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见表4。表4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IⅡⅢ1>5%~≤10%2>1%~≤5%3硬珊瑚补充量(个/m²)4>1%~≤5%55年内珊瑚礁鱼类密度减少>5%~≤10%55.1.5.2指标赋值与生物评价方法5.1.5.2.1珊瑚死亡率珊瑚死亡率按式(9)计算: (9)CD₀——评价区域珊瑚死亡率;CD;——第i条断面珊瑚死亡率;n——评价区域监测断面总数。珊瑚死亡率增加数量赋值按式(10)计算:CC=CC₀-CC-sCD——珊瑚死亡率赋值(见表4);CD-₅——前第5年珊瑚死亡率。5.1.5.2.2珊瑚病害珊瑚病害赋值按式(11)计算: (11)CE——评价区域珊瑚病害发生率赋值;CE;——第i条断面珊瑚病害发生率赋值(见表4);n——评价区域监测断面总数。5.1.5.2.3硬珊瑚补充量硬珊瑚补充量赋值按式(12)计算: (12)CB——评价区域硬珊瑚补充量赋值;CB;——第i条断面硬珊瑚补充量赋值(见表4);n——评价区域监测断面总数。5.1.5.2.4活珊瑚种类数量活珊瑚种类数量按式(13)计算: (13)CS₀——评价区域活珊瑚种类数量;CS;——第i条断面活珊瑚种类数量;n——评价区域监测断面的总数。活珊瑚种类减少数量赋值按式(14)计算: (14)CS——活珊瑚种类数量减少赋值(见表4);6CS_₅——前第5年活珊瑚种类数量。5.1.5.2.5珊瑚礁鱼类密度珊瑚礁鱼类密度按式(15)计算: (15)CF₀——评价区域珊瑚礁鱼类密度;CF;——第i条断面珊瑚礁鱼类密度;n——评价区域监测断面总数。珊瑚礁鱼类密度减少赋值按式(16)计算: (16)CF——珊瑚礁鱼类密度减少赋值(见表4);CF_s——前第5年珊瑚礁鱼类密度。5.1.5.2.6生物健康指数生物健康指数按式(17)计算: (17)Bmax——生物健康状况指数;B;——第i个生物评价指标赋值;q——生物评价指标总数。当10≤Bax<20时,生物处于不健康状态;当20≤Bmax<35时,生物处于亚健康状态;当35≤Bmax≤50时,生物处于健康状态。5.1.6生态健康指数计算生态健康指数按式(18)计算: (18)p——评价指标类群数。5.2海草床生态系统5.2.1评价指标分类与权重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包括五类指标,各类指标权重如下:5.2.2水环境5.2.2.1评价指标及赋值海草床生态系统水环境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见表5。7IⅡⅢ12>3~≤53悬浮物/(mg/L)>3~≤64活性磷酸盐/(μg/L)>15~≤305无机氮/(μg/L)>200~≤3005海草床生态系统水环境各评价指标赋值、水环境健康指数计算以及水环境健康状况评价方法见5.1.2.2,指标与赋值要求见表5。IⅡⅢ1>2.0%~≤3.0%2硫化物含量/(μg/g)>300~≤50051S;——沉积环境中第i个站位第q项评价指标赋值(见表6);式中:8当1≤BRx<4境未受到污染。5.2.5栖息地5.2.5.1评价指标及赋值海草床生态系统栖息地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见表7。表7海草床生态系统栖息地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IⅡ15年内海草分布面积减少>5%~≤10%2>5%~≤10%55.2.5.2指标赋值与栖息地评价方法5.2.5.2.1海草分布面积减少海草分布面积减少赋值按式(21)计算: (21)SA——分布面积减少赋值(见表7);SA-s——前第5年的分布面积;SA₀——评价时的分布面积。5.2.5.2.2沉积物主要组分含量变化沉积物主要组分含量年度变化赋值按式(22)计算:SG——评价区域沉积物主要组分含量年度变化赋值;SG;——第i个站位沉积物主要组分含量年度变化赋值(见表7);n——评价区域监测站位总数。5.2.5.2.3栖息地健康指数栖息地健康指数计算见公式(8)。当5≤Emdx<8时,栖息地为不健康;当8≤Emdx<11时,栖息地为5.2.6生物5.2.6.1评价指标及赋值海草床生态系统生物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见表8。表8海草床生态系统生物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IⅡⅢ15年内海草盖度减少>5%~≤10%25年内海草生物量减少>5%~≤10%35年内海草密度减少>5%~≤10%45年内底栖动物生物量减少>5%~≤10%9海草床生态系统生物指标海草盖度、海草密度、海草生物量、底栖动物生物量的B——监测指标赋值(见表8)B-₅——前第5年的平均值。生物健康指数计算及生物健康状况评价方法见5.1.5.2.6。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计算方法见5.1.6。IⅡⅢ1>3~≤52>7.5~≤8.5>7.0~≤7.5或>8.5~≤9.0≤7.0或>9.03活性磷酸盐/(μg/L)>15~≤304无机氮/(μg/L)>200~≤3005红树林生态系统水环境各指标赋值、水环境健康指数计算以及水环境评价指标及赋值要求见表9。5.3.4栖息地IⅡⅢ15年内红树林面积减少>5%~≤10%2>3~≤55红树林分布面积减少赋值见公式(21)。赋值要求见表10。MSS;——第i个站位土壤盐分年度变化赋值(见表10);5.3.4.2.3栖息地健康指数栖息地健康指数计算及健康状况评价见5.1.4。IⅡⅢ15年内红树林覆盖度减少>5%~≤10%25年内红树林密度减少>10%~≤15%3>10%~≤15%4>10%~≤15%5病害发生面积>1%~≤5%赋值要求见表11,病害发生面积按表11直接赋值。生物健康指数计算及生物健康状况评价方法见5.1.5.2.6。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计算方法见5.1.6。5.4.1评价指标分类与权重5.4.2水环境5.4.2.1评价指标及赋值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水环境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见表12。表12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水环境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IⅡⅢ1溶解氧/(mg/L)2>3~≤53>7.5~≤8.5>7.0~≤7.5或>8.5~≤9.0≤7.0或>9.04活性磷酸盐/(μg/L)>15~≤305无机氮/(μg/L)>200~≤3006石油类/(μg/L)>50~≤30055.4.2.2指标赋值计算及水环境健康评价方法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水环境各评价指标赋值、水环境健康指数计算以及水环境健康状况评价方法见5.1.2.2。沉积环境评价指标、赋值要求及沉积环境健康评价方法见5.2.3。5.4.4生物残毒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生物残毒评价指标及生物残毒指数计算见5.1.3,赋值要求见5.2.4。当1≤BRmx<4时,环境受到污染;当4≤BRmx<7时,环境受到轻微污染;当7≤BRmx≤10时,环境未受到5.4.5栖息地5.4.5.1评价指标及赋值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栖息地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见表13。表13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栖息地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IⅡⅢ1>5~≤102>2~≤555.4.5.2指标赋值计算及栖息地健康评价方法滨海湿地分布面积减少赋值、沉积物主要组分含量变化赋值、栖息地健康指数计算,以及栖息地健康状况评价见5.2.5.2,赋值要求见表13。5.4.6.1评价指标及赋值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生物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见表14。表14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生物评价指标、要求与赋值序号IⅡⅢ1浮游植物密度/(个/m³)>50%A~≤150%A>10%A~≤50%A或≤10%A或>200%A2浮游动物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