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是人的第二身份丽江师专思政部杨国英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品德是人的第二身份丽江师专思政部杨国英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品德是人的第二身份丽江师专思政部杨国英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品德是人的第二身份丽江师专思政部杨国英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品德是人的第二身份丽江师专思政部杨国英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德是人第二身份

丽江师专思政部杨国英第1页世界上各国或地域政府为了管理民众,普通都会发给本国公民一个用来证实自己身份证件。有国家,即使不实施强制性身份证,如芬兰、法国、日本、瑞典和瑞士等,不过有其它形式官方发给证件,比如驾驶执照等,也相当于公民身份证件。

第2页

我国现在使用是第二代身份证,身份证上有公民照片、面部特征、姓名、性别、民族、出身日期、住址和18位身份证号码。

第3页第4页身份证号中,前6位为地址码,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位至17位为次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第5页国家、政府发给每一位公民身份信息都是唯一,每一公民身份是独有。第6页国家政府颁发给每个公民身份证含有唯一性,是认识区分人基本依据。如,公民办事、出行乘坐飞机等都要按相关要求出示自己身份证。公民含有这一身份,本文把它称之为人第一身份。有了它,人们能快速区分出姓氏、外表等不一样或相同人。第7页实际上,人不只有公民身份,还有品德身份。生活中人们常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日久见人心”,这里“心”其实就是指人品德。如,在工作生活中与某人交往,不论是新人,还是故人,相见时,人们脑海里不但想知道或出现关于他(她)姓名、工作单位等第一身份信息,还想了解或出现关于此人一贯为人做事标准及其表现,也就是人品德,本文称之为人第二身份。第8页一、品德含义品德也称德性、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标准和规范在个人身上表达与凝结,是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比较稳定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第9页品德包含以下含义:1、品德是社会道德个体表现。品德含有个人属性,是社会道德内化成为了个体道德,是个体道德表现。我国古代就把“德”注释为“得”,朱熹在《四书集注.学而篇》中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认为德是按照社会道德规范去行事而心有所得,是道德规范在个人行为中实现。如,为人民服务社会道德,在白求恩身上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个体品德,在雷锋身上是把自己当做机器上一颗螺丝钉全心全意服务他人个体品德。第10页“看到他人有困难,马上发自内心就想去帮助他。”陈光标第11页2、品德是认识和行为统一

品德既包含个人主观上对一定社会道德标准规范认识,也包含个人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行为,它是主观认识和客观行为统一。一定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依据,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指导和影响下进行,道德行为实践又促进了道德认识巩固和发展,所以,品德是个体道德认识和行为共同作用综合过程,是认识和行为表达。第12页3.品德是自觉意志凝结

普通来说,人道德行为是在意志支配下产生,品德是凭借意志选择自觉道德行为。费尔巴哈曾指出:“意志力是品性之能量”,品德是意志表达。人品德形成不是自然普通生活习惯发展,也不是“情感”、“兴趣”自然发展结果,而是凭借一定判断、选择和意志控制理性情感与行为结果。

第13页

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酬劳”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杨善洲第14页4.品德是个人稳定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品德不是个人一次两次偶然道德行为表现,而是长久一系列稳定道德心理和行为统一。黑格尔曾说:“人诚然在个别事情上能够伪装,对许多东西能够隐藏,但却无法遮掩他全部内心活动。在整个生活进程里任何人内心也不可防止地必定流露出来。所以即在这里,我们依然必须说,人不外是他一系列行为所组成。”同时,他还说:“一个人做了这么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事,还不能就说他是有德;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固定要素时,他才能够说是有德”。所以,品德是个体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集中表现。

。第15页

每个人含有品德内容就像他(她)第一身份信息一样含有个体独特征,唯一性,是每个人特有、稳定身份。所以,本文把品德称为人第二身份。生活中,人们也常惯用具德身份来指代人,比如,“那个说一不二人”,“就是那个嚼舌妇”等等。第16页二、人是两个身份统一体人是公民身份和品德身份统一体。任何人都含有这两个身份,只有一个身份人是不存在,因为,正常人不可能没有思想和行为。人身份能够这么说,第一身份是人形式身份,第二身份是人内容身份。人第二身份会使第一身份显示出来,或光耀或昏暗。所以,两个身份统一体,才是整体人。对人认识,也只有掌握其两个身份,才算对人有较完整认识。第17页比如,有些人提到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时,认识他人,立刻就会想到,他是前苏联人(1904——1936年),出身于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他当过士兵,负过伤,23岁全身瘫痪,之后双目失明,脊椎硬化。小说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原型就是作者本人。他有坚忍不拔毅力,坚不可摧品格,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奋不顾身,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解放事业。身体疾病,生活磨难,使他对生命和人生做出了自己阐释:第18页

“人最宝贵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生命是应该这么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么,在临死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第19页

反之,当有些人提到含有钢铁般意志品德,说过:“一个人生命是应该这么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话还未说完,熟悉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人,就自然想到,此人一定是指前苏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第20页又如,有些人提到日本人东条英机(1884-1948)时,了解他人,就会立刻想起,东条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主犯之一,是战争狂人。少年时代以打架斗殴颇有名气!因为打架,他得到了一个外号叫“剃刀东条”。他是侵略中国首号要犯,1931年他参加策划了对中国“九.一八”事变,在他主持下,对我东北广大无辜平民实施了“奴化教育”。1937年,他担任关东军总参谋长时,要求日本出兵侵略南京政府,日军发动了侵略中国“七七事变”。在1940年,东条作为军事大臣代表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结成同盟国。1941年,在大将就职讲演上,他大肆叫嚣所谓“东亚共荣”、“圣战”等侵略思想。他是日本大量战争罪行以及研究使用生化武器授权者。1941年他发动攻击美国夏威夷珍珠港侵略战争。二战结束后,他自杀未遂,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处以绞刑。第21页首恶--东条英机执行绞刑东条英机畏罪自杀未遂法庭上受审东条英机第22页反之,当有些人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狂人,侵略中国罪魁祸首,了解东条英机人,都知道指就是日本人东条英机。所以,每个人都是含有两个身份统一体。因为个体不一样第二身份,其对社会有不一样影响,社会存留下个人身份也是不一样。

第23页背信弃义家伙,谁跟你去?快来呀!第24页三、品德是人主要身份人之为人,不是因为人有公民身份,而是因为人有品德身份。

第25页1.品德是人与动物本质区分动物只有第一身份。人们为了区分或便于管理动物,也依据动物产地、种属、习性等特征,给动物取名字,进行动物身份确认,但动物仅有这唯一身份。因为,动物是只有自然属性存在物,没有品德身份。如,把一群饥饿动物放在一起,给于食物,不论何种属性动物,它们会不顾一切地去争取食物,甚至会咬伤或咬死同类。在它们身上找不到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也”(孟子.告子章句上)大丈夫品德。所以,区分动物,只能是靠动物第一身份。第26页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人若无德,会被社会斥为:“你不是人”,“你是畜生”,把人与动物等同起来。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第27页马克思说:“人……不论怎样也是一个社会动物。”,“人本质不是个人所固有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人与动物本质区分是人社会性,品德是人社会性主要表现。个人只有超越于生物性“自然人”,成为有社会性“品德人”,才能成为现实个性化社会存在物,被社会接收和认可,使人“类本质”得以高扬,人性得以确立,人格得以展现,人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第28页个人社会性表现在:第一,人与人之间交往,在交往中表达出人品德,使个体取得他人对自己评价,从而认识自己和他人。第二,参加社会活动,在实践中表达出品德,使个体取得成就感,也取得他人对自己必定或否定评价。第三,接收社会现实表现出品德,个体在社会中,会有成功、挫折,个体对这一切态度和行为表现就是品德。所以,个人是社会组员,要在社会中生存发展,满足自己需要,就必须了解社会生活规范,恪守社会道德,成为有品德人,才能更加好地融入社会生活。第29页个人与社会在利益上出现矛盾,良好品德,是协调个人与社会利益关系,削减或消除个人与社会矛盾冲突,实现个人利益退步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互利根本。所以,良好品德是个体得到社会接纳,取得归属感和安全感保障。反之,没有良好品德,践踏道德,他可能会失去亲人、朋友,在社会生活中碰到许多困难,产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个人就是在这种正反不一样品德行为,内心体验下,渐渐认识了自己对社会依赖,自己与他人、群体关系,从而自觉选择和践行道德。第30页2、品德是人与人相区分根本

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第一身份,但现实生活中,人们惯用人第二身份来区分人。比如,把含有公正、诚信、进取、宽容品德人定为正向、优异人;把含有自私、坑骗、奸邪、偏狭品德人定为负向、恶劣人。生活中人们对品德优异人常怀钦佩和仰慕感,并发自内心地说:“他(她)是我们学习榜样”;对品德差或缺德人会有厌恶和反感,会不屑地说:“他(她)不是人”,“我们不是一类人”。孔子就是按品德来区分人,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篇)今天,人们也用“德”、“才”、“识”来区分人,常把品德好人说成是一流人才,把只有知识人说成是二流人才。第31页良好品德能赢得朋友

普通来说,人们常依据人品好坏来决定自己交往对象。不论是品德好还是差人都崇尚品高尚人,喜欢与品德高尚人打交道,都耻于或不屑跟品德低劣人交往。如,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篇)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大学》上说:“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些人,有些人此有土……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第32页3、品德是人价值表达人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是否有贡献,古今中外,人们不论国籍、民族、性别、出生等第一身份怎样,只要人第二身份好,这么人就会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千古不朽。论语道:“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民到于今称之。”(论语

季氏篇)

第33页当代雷锋,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及他说:“人生命是有限,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我要把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话一直活在人们心中。孔繁森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思想,及他说:把自己当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路。率领群众致富,是我们天职话语让人今天还难以忘怀。第34页西方道德榜样——苏格拉底,服从城邦法律义务,在被判处死刑时,仍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精神,为追求真理献出了自己生命,他今天依然留在人们心中。玛丽

居里,诺贝尔物理、化学奖取得者,她与丈夫发觉了镭,她本能够占据镭发觉权,从而取得暴利。而她却完全无偿地把它贡献给了全人类思想及她说:“对我来说,科学,就是一切!”她一直活在世界人民心中。(印度)莫汉达斯,甘地(1869——1948),无权无势,没有金钱也没有武装,改变了整个印度历史进程,被印度乃至世界人尊称为“圣雄”。“他存在似乎向世界证实,一个人仅仅凭着自我人格魅力便能够成就如此事业”。所以,品德是人无形身份证,是个体刻在人们心中真正身份证。

第35页道德逐步成为人类把握现实世界、确证本身主体地位、发展与完善本身特殊生活方式。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生活方式,成为个体品德,是社会需要,也是个人发展、实现自我价值需要。《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论语道:“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子张篇)“道德存在或有道德地生活本身就是文明人类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良好品德是个体精神归属,是人得到社会接纳认可条件,所以,品德是人主要身份。品德人人都有,使品德成为美德是社会需要,也应该成为个体奋斗目标。第36页四、怎样使品德成为美德“人生伟大目标,是培植人格。惟有些人格,是我们能够带入永恒东西……试炼目标,就是要我们取得最高尚人格”。人是社会动物,人人都有得到社会尊重心理,有完善自己,受到社会必定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把个体品德变成美德。

第37页个体实现品德到美德转化,主要方法有道德教育和道德涵养。道德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等有计划地对个体进行美德培养工作。是否有效,最终还是靠个体对教育内容了解和内化,所以,道德涵养才是个体把道德内化为品德,使之成为美德根本方法。第38页道德涵养就是主体经过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监督等方式提升自己道德境界。第39页道德涵养方法主要有学习、省察克治、积善成德、慎独等方法。第40页学习即学习道德知识、道德模范。做到孔子说:“见贤思齐”。省察克治即自己思索检验自己是否有不良念头和习惯,并克服自己不良思想和行为。经常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抵制和消除不良思想和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