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和高中议论文观念的宏观审视与辨正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潘新和高中议论文观念的宏观审视与辨正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潘新和高中议论文观念的宏观审视与辨正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潘新和高中议论文观念的宏观审视与辨正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潘新和高中议论文观念的宏观审视与辨正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议论文观念宏观审阅与辨正——“议论文三要素”批判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潘新和

1/92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能够追溯到1922年出版陈望道《作文法讲义》,他当初称之为:论题(即论点)、证据、证实法式(详细阐释中也出现“论证”一词),虽没有明确“三要素”提法,但“三要素”雏形初具。他在该书第九章“论辨文”(基本没有包括驳论)部分说主要就是这三个方面问题。2/92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学议论文教学中基本上仍沿袭此说,其基本概念、知识系统仍是由“三要素”组成。现在新课标教材有即使不明确提“三要素”这一概念,但还是不自觉地遵照着这一思维定势,说还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一套老掉牙知识,对议论文本、议论体式阅读与写作认知还是极其混乱。3/92

人教版教材就是如此。请看初三上册第四单元中“知识短文”《议论文阅读》(一)(二):

阅读议论文必须把握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叙述问题看法和主张,在形式上普通是完整句子。论点在文中位置没有一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4/92

阅读议论文要把握论据。事实和道理是论据两种形式。一般说来,应该首先分析作者所提供事实,从事实中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阅读议论文还要把握论证。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是经过论证组织起来,论证是利用论据来证实论点过程与方法。论证方法各种多样,常见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事例证实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精辟看法、名人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定理公式等来证实论点。5/92

高中语文必修(三)“表示交流”部分包括到议论体式写作,它四个部分标题是:……学习选取立论角度;……学习选择与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记叙(详细内容很长,从略)。6/92

“三要素”并不能组成对议论文规范:“三要素”俱全,未必就是好议论文,有很可能是最差“议论文”;“三要素”不全,未必不是好议论文,有可能是很好议论文。

7/92

因为“三要素”说影响深远、根深蒂固;对其弊病,教材既无变革,教师也无觉悟。所以,议论文本教学改革,必先由对“三要素”批判入手。议论文本教学是语文教育最主要部分,也承载了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重担,假如在理论上未能对其作深刻反思,肃清其流弊,必将贻害无穷。8/92第一节要素提炼不妥:读写失范9/92

议论文“三要素”认知是错误:它是形式要素,不是内容(实质)要素。对议论文阅读、写作内容不起规范作用。“三要素”作为议论文本组成要素已不准确,以此作为阅读要素便捉襟见肘,作为写作要素就完全失范了。即便作为形式要素也不合逻辑。是一个随意组合。10/92

先说作为议论文本“三要素”问题。“论点”作为要素就不尽妥当。议论文本不是有“论点”就成,它需要不是任意“论点”,而是“含有较高逼真度论点”或“新论点”。作为要素要对此作明确界定。最少将“论点”作为要素是不严谨。它缺乏对论点实质界定。

11/92

“论点”与“论证”不是一个层次概念。第一,“论证”是“说理方法”之一,假如“论点”与“说理方法”是同一层次话,“论证”就比“论点”低一个层次,是“父亲”与“儿子”关系。所以,它与“论点”也不能并列。第二,“论证”这个概念也不适当,“论证”是动词,若与“论点”“论据”这两个名词对应,应称为“论证过程”或“论证方法”。12/92

第三,因为“论证方法”还只是若干说理方法之一,说理方法还有很多(下文会谈到),假如“论证方法”是要素,那其它说理方法是不是要素?第四,并不是全部议论文都需要用到“论证方法”,比如驳论文,随笔、议论散文、杂文等大多不利用“论证方法”。可用可不用能称为要素吗?“论证方法”作为要素是以偏概全。13/92

“论点”与“论据”,也不是在一个层面上概念。“论据”,比“论证”方法低两个层次,它是“论证”方法之下概念,在“论证”方法“例证法”“引使用方法”中才用到“论据”,其它“论证”方法如“类比法”“比喻法”等就用不到“论据”。所以,顶多只能称为“论证”方法中“例证法”“引使用方法”要素之一。

三者不能并列。假如说“论点”与“论证”是父亲与儿子关系,“论点”与“论据”关系,好比是太爷与曾孙关系。

14/921、材料→

论点→说理方法

↓2、论证法(证实)证伪法

↓3、例证法、引使用方法、类比法、比喻法

↓↓4、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15/92

“三要素”思维,使阅读与写作都被扭曲了。“三要素”作为议论体式阅读“要素”,它只勉强与极少数采用例证法或引使用方法进行“论证”议论文本阅读了解、认知过程有着某种联络。16/92

由于它并没有准确表达议论文本特点,因而不适合用于大多数议论文本阅读。如前所述,驳论文,随笔、议论散文、评论、论文等议论体式,不少是不用“论证”方法,阅读这类议论文本自然就找不到“三要素”。余秋雨文化散文(议论散文)、王小波杂文就没法用论证方法、即“三要素”去套。

议论文本说理方法那么丰富,阅读时其它说理方法一概视而不见,单去寻找“论据”“论证方法”行吗?17/92再看“三要素”作为议论体式写作“要素”错误。这个问题比阅读认知还要严重、显豁得多。作为阅读认知,能够始于寻找文中“论点”;而作为写作认知,首先要考虑不是有没有“论点”,“论点”是什么,而是“论点”得以产生“材料”。写作行为,当始于“搜集、感悟材料”。18/92

人教版教材为了迎合、迁就“三要素”,竟然无视、篡改了写作行为过程,造成了对写作行为特征描述失真。大家知道,真实议论体式写作不是从“学习选取立论角度”开始(其实“选择角度”与“立论”是两回事,教材之所以将二者糅合起来,混为一谈,显然其目标就是为了表达这个步骤是形成“论点”、获取“三要素”第一要素),应是始于“材料”发觉、搜集与占有,没有“材料”,议论就是无米之炊,是没法选择角度与立论。19/92

接着要做也不是“学习选择与使用论据”与“学习论证”,应该是“对材料分析与判断(提出问题、说明论点)”,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选题与立意。中心论点确定之后,需要做是说理系统建构:界定、阐释、联络、分类、叙述、比较、论证、证伪等组织,而不是像教材中设置那样,简单化地处理为先“选择与使用论据”,与“论证”。20/92

就写作行为来说,绝不是单一“论证”行为所能涵盖。就拿“论据”与“论证”二者行为次序来说,也是不恰当,应是先考虑怎样“论证”,在进行“论证”时,再考虑该怎样“选择与使用论据”。即“论证”在先,“论据”在后。21/92

假如是“驳论文”,它与“三要素”相距就更远了。它倚重不是怎样“论证”(证实)“己论点”,而是怎样“证伪”“敌论点”或“敌论据”“敌叙述”“敌阐述”等,其中有还穿插着确立“己论点”,其认知行为大相径庭。可见,“三要素”与议论体式写作认知要素、认知过程是极不吻合。22/92

总之,“三要素”与议论文本要素、议论体式阅读和写作要素是不相吻合,因而是不科学。“三要素”思维定势,不但导致了议论文教学“伪阅读”“伪写作”,而且,给学生思维、认知方法以误导,贻害终生,这是极不应该。23/92第二节目意识丧失:重心偏离

24/92

“议论文三要素”关注是对“论点”“证实”,组成是一个形式推理链条,它主要关注是“论证”推理正当性(论点与论据统一),却忽略了“论点”本身合理性:真理性、逼真度。“三要素”属于“形式逻辑”范围,它不论观点正确是否,只考虑推理方式是否恰当。将其作为认知方法,属于线性思维、或平面思维,是不适当。25/92议论体式写作运思,与其认知方法相匹配应是“辩证逻辑”“系统逻辑”,属于二元对立思维,或多维立体思维——系统思维。它不但关注论点正确是否,而且更为重视论点发觉性、新奇性、逼真性。

“议论文三要素”,是误将“推理形式”看成“认知方法”,造成了写作上舍本逐末:重点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这可谓思维“灯下黑”。26/92

“三要素”重心是向“论证”倾斜。对于“论点”,要求仅仅是有没有论点,顶多就是要求论点是否鲜明。而“论据”与“论证”则是关键。在写作中,“论点”是什么往往无关紧要,学生最主要事就是找符合论点“论据”进行“论证”。殊不知,假如论点不新奇、“逼真度”不高,即便论点正确,论据、论证也没有问题,写了还是等于没写。

偏离了议论体式写作“目标”——求真,这个观念性偏差,将学生引入了无谓议论死胡同。27/92

“形式逻辑”推理不考虑论点正确是否,而任何论点几乎都能够找到与其相匹配材料:“地心”说未必就找不到“论据”,以人“常识”论,“地心”说能够找到论据远比“日心”说要多得多;要把一个慈善家说成“恶人”,也未必就找不到“论据。在“三要素”观影响下,形成了这么“议论”思维定势:“论点”无所谓质量高低,“鲜明”就好,关键是找“论据”和利用“适当”“论证”方法(例证法)。(他人、现成)“观点”加(自己)“论据”即“议论文”。28/92

在这么观念下,学生误认为论点无所谓对错,切题就成,找寻适当论据才是最主要。他们几乎全部“论点”都是陈旧,“论据”都是雷同。诸如:贵在有恒;诚信;助人为乐;有志者事竟成;失败是成功之母;知识就是力量……这些“论点”被一代代中学生重复撕扯咀嚼,早成了“食之无味,弃之不舍”“鸡肋”。教师不厌其烦地将这些老态龙钟“论点”以至“论据”传递给学生,作为加工、制造文字垃圾原料。29/92

似乎无关紧要“论点”,却至关主要。“观点”新奇、逼真,是议论写作动力与生命,也是其价值与魅力所在。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说明是非之言),立真伪之平(确立真伪标准),非苟调文饰辞(不是随意玩弄修饰文字),为奇伟之观也(故作奇特伟岸样子)。”在他看来,写作起于“疾虚妄”(证伪),终于“归实诚”(求真)。两千年过去了,后学们竟然把议论写作当文字游戏,不知为何“议论”,“论点”缘何而发。30/92

“议论”要素不是看是否有“论点”,或论点是否鲜明、正确,而是看“论点”是否含有高“逼真度”,是否新奇。有“论点”不难,白痴也会制造“论点”;“论点”正确也不难,“互联网”上格言警句妙语应有尽有。议论难就难在论点要推陈出新,要提出有较高逼真度、高说服力假说。这才是议论写作教学终极目标。这个目标不论对于学者还是小学生都是一样。31/92第三节材料意识缺乏:基础浅陋32/92

“三要素”思维是“论点”先行,是以“论点”为原点思维,而议论写作原点不是“论点”,应是“材料”,“论点”是起源于“材料”。我们说材料,不是指写作题目中命题者提供材料,或学生写作利用论据,而是在最大程度上涵盖了写作所需贮备:相关资料、学识、文化背景等。

33/92而如此主要“材料”工作竟然在“三要素”思维中视若无睹,因而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也是付之阙如。是先有“论点”还是先有“材料”,这包括到唯心与唯物、教条与经验、主观与客观之辨,答案是显而易见。34/92

应试写作给三要素错误推波助澜,使学生误以为议论写作始于“审题”而“立意”,久而久之,势必产生一种假象:搜集“材料”是命题者事,与学生无关,并非写作行为之必须;无须靠自己去寻求“材料”,“议论”思维始于“审题”,始于选择角度“立意”,即确立“论点”。这就造成了“材料”意识严重缺失和写作观念偏颇。35/92

“论点”藉以产生“材料”可称为“原始材料”或“原始资料”,“原始材料”包含内容很广,包括某一范围内事物、对象、现象、成见、知识等。其主要起源:一是读书搜集,二是生活阅历,三是问卷调查,四是专题访谈。36/92

对于议论写作来说,最主要莫过于“材料”。“材料”是决定议论质量客观前提,决定了“论点”正确性与逼真度。片面材料只会产生片面“论点”,残缺材料产生残缺“论点”,丰富材料可能产生全方面“论点”;错误材料产生错误“论点”,真实材料才可望产生正确、高逼真度“论点”。因此应注重“材料”完整、全方面、真实,重视“材料”搜集、甄别、思考。

“材料”意识,可谓议论体式写作首要意识。37/92

缺乏“材料”意识,即使在今天应试写作中未必能看出其危害,因为在应试写作评价上对“论点”质量要求不高,对作者学养关注度也不高,不过从久远来看,这是根本性缺失。没有良好“材料”意识,便没有搜集、研究“材料”自觉与对“材料”敏感,便不可能独立自主地发觉问题、提出问题。没有细致、严谨、艰辛“材料”工作,便不可能有深入认知与探究,不可能取得理性、科学判断,就不可能写出高水平议论文本,也不可能在未来思想、学术领域登堂入室。38/92

古人说积学以储宝,厚积而薄发。在议论写作教学之初,就要打破“三要素”与应试写作思维定势,从实际写作要求出发,让学生围绕着一定领域、专题、论题搜集、学习、思索相关资料,积累相关学养,养成定向搜集资料习惯与良好“材料”(资料)工作意识。如,搜集与教材相关思想文化史中某一较小领域材料,或文学史上某一作家、作品及其相关评论,或现实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各种不一样反应等,伴随积累增加,自然会有新见诞生,会产生表示欲望——这才是治本之举。39/92

供料作文往往提供材料是片面。

福建卷作文题

还在念大学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弟兄俩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么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历史暗藏联络。为此,弟兄俩付出了极大努力,共搜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不论怎样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联络。于是他们把厚厚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它工作。以后,一个朋友偶然发觉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络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屡次,印刷量超出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各种语言。这个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格林童话》。

片面之意: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正打歪着。40/92

供料作文往往提供材料甚至是荒谬。

年福建省高考作文

袁隆平说,我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材料文理不通:袁隆平之所以做梦,是因为有“好身体”,之所以有“好身体”,是因为有一个“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好工作。这显然是很奇怪逻辑,坏工作、坏身体莫非就不作梦了?41/92供料作文提供材料甚至是错误(是抒情、主观、夸大)。

年福建卷作文题:运动中赛跑,是在有限旅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赛跑,是在有限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旅程。(冯骥才)

这是小说家信口开河之言,不含有真理性,或者说是低逼真度观点:人生是赛跑、能赛跑吗?不一样人生,不具备赛跑基本准则:公平性。42/92

“供料作文”所“供”之“料”,主要有事实材料、观点材料,或是二者兼而有之。不论是哪一类型材料,大都是零碎、片面、信手拈来,其中还有许多是命题者编造虚假材料。

“供料作文”题中“材料”,与真实写作所需“材料”(文件资料、专业知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在真实写作中,“材料”必须客观、全方面、系统,“材料工作”是极其严厉、认真、艰辛事情。所以,“供料作文”题,不论是对学生当下还是未来写作,造成对“材料”与“材料工作”认知上误导,都是很可怕。

43/92

凭借“供料作文”题中零星“事实材料”,根本就不足以提出问题、形成观点。以个别“事实”(大多是个别、虚假),作为产生论点“材料”,是非常危险。即便是事实,形成观点,也经不起推敲。

44/92因为,特殊个案未必就能说明普通道理。普遍性道理,必须基于对事物全方面归纳。从个别或局部事物中形成观点,只能是偏见。如年“重庆卷”材料说某工人是唯一在上下班时与保安打招呼,他因而取得了“好报”,这有普遍性吗?依据常识就能够断言,与保安打招呼能获好报“概率”靠近于零。45/92

“供料作文”题,以观点作为“材料”入题,这些观点大多是命题者杜撰,或是对他人观点随意择取,这些观点大多是未经验证,只是偶然感悟,有很强主观性,难以覆盖事物基本特征、性质,更不能反应人们对该问题思索水平。考生对这些“观点材料”作二次选择,形成“自己”观点,只能是错上加错,或愈加片面。46/92

即便貌似全方面“江西卷”也有问题:“有些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些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综合起来看当是:既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要想到“你没有什么”,就是告诉人们不要片面看问题。可是这依然是另一个“片面”:“老想着你没有什么”可能恰是这些人优点,不知足,不满足,才有追求,才有前进动力。一样,“老想着你拥有什么”也没什么不好,能够不自卑,充满自信。为何非要泼冷水,挫伤他们追求或自尊呢?47/92

高考作文是由他人提供二手(多是三手、四手……以至杜撰)材料开始写作,即便是这些烂材料,还是他人越俎代庖。学生由此所形成“材料”观念,与真实写作“材料”观念大相径庭。48/92“材料”是写作基础,“材料”工作是写作行为不可或缺主要组成部分,不是他人能够替换,更不能视之如儿戏。——视之如儿戏“供料作文”“材料”所形成误导,就是让学生认为写作就是以这些毫无科学性、完整性可言“材料”为基础,“材料工作”原来是这么简单、轻易、轻率。49/92真“材料”工作观念:一丝不苟地全方面搜集、甄别、占有、思索材料,是写作行为发生充分必要条件,材料是写作最主要基础。“材料”工作是不可或缺、不可替换、极其艰辛细致;没有完成充分材料积累,没有对材料深思熟虑,是不能够贸然动笔。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讲话权,就没法正确地立意、说理。50/92“材料”工作基本形式是从一定目标出发,搜集相关材料,大量阅读,认真思索,边读边记:写读书笔记。

年福建高考作文唯一满分卷得主白杏珏,就是凭借高中三年所读、所作读书笔记,而获此殊荣。她读书笔记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名师点评:为生命松绑——一个高考作文满分学生阅读笔记》),可供师生参考。51/92普通而言,作者为“材料”所付出时间、精力,远甚于立意、构思、行文。任何一个严厉作者,其搜集“材料”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大多是伴随终生。“伪材料”写作,造就是不负责任作者,断送是未来大学者。52/92第四节思想方法片面:矛盾掩盖53/92

“议论文三要素”着眼点是论点与论据统一,而不是矛盾。这就掩盖了事物内部、外部普遍矛盾性。因为“三要素”认知将思维逻辑起点放在“论点”(立意)上,缺乏“材料”意识,未能看到“材料”多面与复杂,未能着眼于材料丰富性、矛盾性,因而,所形成“论点”不但陈旧,而且往往是封闭、片面、绝对化。54/92比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坚持就是胜利”、“熟能生巧”、“知错能改进莫大焉”、“开卷有益”……这些学生耳熟能详、老师百读不厌“论点”,都不是建立在对“材料”(现象)全方面分析之上,而是从前人那儿继承来。“信手拈来,皆为论点”。终究这些“论点”在多大程度上反应了“材料”——事物特点,这是师生们从不考虑。55/92

其实这些陈陈相因“保留论点”,不论是“全称必定”还是“全称否定”判断,都是以偏概全,说都是片面之理,都没有揭示出事物矛盾,都是经不起推敲。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未必尽然:有些“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些“失败”则是“失败”之母,可能后者比前者还要多。经过一辈子努力,称得上“成功人士”人还只是少数。“少壮不努力”未必就“老大徒伤悲”:“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老大”发奋努力,也还是有可能大有作为。56/92缺乏“材料”意识,便不考虑“论点”是否涵盖了“材料”,不注意“材料”中包含各种多样要求性,就不会去检验“论点”是否全方面、严密、妥帖。以至拜倒在那些所谓颠扑不破“真理”面前,置经验与常识于不顾,丧失了基本思索机能。57/92

高考作文题也为这种“绝对化”思维推波助澜。在“三要素”观念影响下高考作文命题者所命之题也不乏封闭、片面之“论点”。如“诚信”、“心灵选择”、“找回童年”、“拒绝平庸”、“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情有独钟”等,这些作文题目不但越过了搜集“材料”步骤,而且代替了考生“立意”思维,直接给予学生片面“论点”,强化了学生“绝对化”、非此即彼线性、单极思维,使他们对事物认知变得简单、浅薄、偏执。58/92

封闭式论点、论据、论证思维,势必造成学生在认知上主观臆断、以偏概全。学生从“论证”“论点”需要出发去寻找“论据”,眼里只看到那些符合“论点”“有用”“论据”,对“材料”作随意择取,对不符合“论点”“无用”“材料”视而不见,一概加以排斥。59/92写出来文章似乎“论据”也很充分、经典,“论证”也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其实说只是一面之词、一偏之理。如此,论点偏颇便不可防止,议论便沦为儿戏,实用主义、主观主义思维由兹发生。60/92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都是对立统一体、多元统一体。是否具备“三要素”不主要,重要是能否发人之所未见,“论点”是否全方面、辩证、深刻,是否较为准确地揭示了事物内在矛盾性、复杂性。61/92

江西卷作文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世界。”童年,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

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62/92

找回童年就好吗?能找得回来吗?关键是找回童年什么?不是童年一切都好,假如童年一切都好,那就永远长不大了。人社会化是必定,不可能一直活在童年中。应揭示人自然性与社会性矛盾:在成长过程中保有一些童真、童心。成人应有童真、童心与小孩天然童真、童心是不一样。要知道分析差异。63/92第五节具体分析欠缺:说理贫乏64/92

议论文“三要素”说,让人们以为似乎靠“三要素”就能够完成议论说理任务,其实利用“论据”“论证”“论点”说理作用是很微弱。严格说来,“论证”是“不讲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单一“论证”说理,忽视其它说理方式互补,忽略“详细分析”方法利用,这显然又是一大缺失。真正“说理”方法不是“论证”,当是“分析”。65/92

分析说理方法很多,如:界定、阐释、阐述、比喻、比较、对比、分类(说明)、论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等,都是说理方式,都有必要,都很主要,其说理性、说服力一点不亚于“论证”。“三要素”说则囿于“论证”一隅,将其作为唯一“说理”方式,这就有了极大局限,甚至是偏颇。这就跟一张桌面需要几只腿协力撑持,假如只有一条腿,不论多么牢靠,也很轻易倾覆。何况,“论证”方法是不讲理,这条“腿”一点不牢靠。66/92

大家知道,要用归纳法“证实”论点(归纳出结论),必须是穷尽一切对象“完全归纳”,由于人们没法做到“完全归纳”,只好退而求其次,采取“例证法”。“例证法”属于“简单枚举”性质,靠这种随意性地“举例”——“片面归纳”自然是没法“证实”“论点”:67/92英国科学史家波普尔:“我们从单称陈说(不论它们有多少)中推论出全称陈说来,显然是不能得到证实,因为用这种方法得出任何结论,结果可能总是假。不论我们已经看到多少白天鹅,也不能证实这么结论:全部天鹅都是白。”因为做不到完全归纳,所以,归纳法式是无效。在写作中,就是所以被偷换成了“例证法”。68/92

对于归纳推理无效,我们能够作更通俗一些说明。比如,要证实“凡人都是要死”这个“论点”,你必须列举出古今中外全部些人死亡作为“论据”进行“论证”才是有效,才能算是“证实”,这是任何人也做不到。个体人要死,不等于全体人要死。即便假设有些人能列举出以往一切人死亡,也还是不能“证实”当下、未来人是否会死亡,还是不能得出“凡人都是要死”结论,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停地发展改变,过去人要死,不等于现在、未来人也一定会死。69/92

演绎法,“大前提”(理论论据)必须是公认,这就很困难。因为作为“大前提”论断,本应起源于归纳法,归纳法不可靠,演绎法自然就更不可靠了。大前提,在该文中是未加验证,也无法验证,作者所“引用”“理论论据”其逼真度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引用”“理论”——“大前提”,在作者看来可能是“真理”,在读者看来却是“谬误”,或是“逼真度”不太高理论。即使是“公认”“真理”,也是不停地被否定、批判、超越。

70/92

假如“大前提”“真理性”不足,或读者对“大前提”(理论论据)不认同,那么,该推理对读者也就没有任何说服力。比如,读者假如根本就不相信“凡人都是要死”这个大前提,你跟他说你是人,你也要死,他信吗?因此,“演绎法”(引使用方法)也是无法“证实”“论点”是正确。71/92

可见,所谓“论证”(证实)论点,充其量只能说是在有限程度上“说明”“论点”。“例证法”,当是“例说法”。即便是“说明”,也还是一厢情愿,其说服力是远远不够。议论必须靠各种说理方法互补,东方不亮西方亮,形成一个协力,来提升其说服力强度。72/92

那么最基本说理方法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分析”——“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方法是“议论”生命。“议论”真正功力不在“论证”,而在“分析”。就是利用各种说理方式、围绕“论题”与“论点”所作展开“说理”。73/92“论题”“论点”(包含分论点)是“分析”对象,也是“分析”产物。“论题”“论点”中所包含概念、矛盾、条件、因果、过程、本质、实质等,是“详细分析”内容。界定、阐释、阐述、分类(说明)、比喻、对比、比较、叙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等说理方式,都能够归为“详细分析”伎俩。74/92

当然,不是每一篇议论体式写作都要包括上述全部说理方式,而是要依据详细情况灵活利用。总之,简单化“论点、论据、论证”思维是一个自残,阉割了议论文本生机勃发雄辩力,使之沦为散发着腐败气息“论据”陈尸场。75/92第六节证伪方法缺席:驳论遗忘76/92

“三要素”思维导向是用“论据”“论证”“论点”正确,其方法主要是“证明”“证实”,主要指向是“立论文”。这一认知背景是培根“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与其相匹配是演绎式“教条主义”思维。如前所说,实际上,“证实”作用是很有限,严格说来,所谓“证实”是无效,从单称判断是没法推论出全称结论。77/92在科学研究进程中,在说理方法利用中,“反驳”“证伪”作用,往往大于“证实”,“反驳”“证伪”是科学进步动力。真理是越辨越明,从这个意义上说,“驳论文”“论辨文”主要性往往要大于纯粹“立论文”。

78/92

然而,“三要素”思维对于“反驳”“证伪”方法是严重被忽略,“驳论文”“论辨文”思维方式、说理方式是没法按照“三要素”运作。它们主要不是对己方论点论证,而是对对方论点(论证、论据、阐述、叙述等)反驳。就是说,“驳论文”“论辨文”基本上是在“三要素”视界之外。如此,“三要素”思维就存在着极大疏失。79/92

关于“反驳”“证伪”主要性,能够从波普尔理论中得以启示。 他否定证实主义,必定证伪主义:“教条态度显然关系到这么倾向:经过试图应用和确证我们规律和图式来证实它们,甚至到达漠视反驳程度,而批判态度则是准备改变它们——检验它们,反驳它们,证伪它们(假如可能话)。这意味着,我们能够把批判态度看做是科学态度,把教条态度看做是我们所说伪科学态度。”80/92他把重视“证实”还是“证伪”,视为“伪科学态度”与“科学态度”分界。“三要素”认知可归入“证实主义”范围,即“伪科学态度”范围。明明什么也“证实”不了,偏偏一个劲儿地“证实”来“证实”去,这不是“伪科学”是什么?81/92

他比较了“科学增加”两种方式第一个方式即“立论”方式,第二种方式即“驳论”方式。在“科学增加”中“证伪主义”方法比“证实主义”方法更为主要。在波普尔看来,“三要素”所重视是不甚主要,所忽略恰恰是更为主要。82/92

批判与证伪主要方法便是寻找反例。好比我们知道“一切天鹅都是白”这一知识,不论怎样用寻找“白天鹅”来“证实”这一知识正确,都无助于推进认知发展,而一旦我们发觉了反例——一只黑天鹅,我们就不再停留在原先认知上了,便推翻了原来结论,产生了新论断:天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