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下册教材解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科学下册教材解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科学下册教材解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科学下册教材解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科学下册教材解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下册教材解读年2月吉林市船营区教师进修学校张诗雨1/108科学(三下)教材解读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主动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学习活动,培养他们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处理问题策略,为他们终生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2/108二、全册教材分析:1、全册教学内容:共四个单元:“植物生长改变”“动物生命周期”“温度与水改变”“磁铁”3/1082、各单元教学目标及活动提议:

“植物生长改变”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发育历程,发觉其生长改变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么生命周期。同时伴伴随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功效,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结构、结构与功效是紧密联络在一起。4/108整个单元是一个大探究活动,探究内容是绿色植物一生生长改变,包含生长改变过程及其改变与生命需要关系。探究活动是伴随着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新器官出现而推进,包含对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生长改变观察及根、茎、叶作用研究。5/108植物单元活动说明及教学提议(1)教课时间安排经过观察凤仙花一生,了解植物生长改变过程、生命周期以及植物根、茎、叶作用,这是一个课内外相结合长久探究活动,整个过程需要三个月左右时间,但本单元课堂教课时间只有7课时,所以本单元教课时间安排就不能像其它单元教学那样连续进行。提议依据凤仙花长势确定教课时间,与其它单元交叉教学。(2)课外观察统计指导做好课外观察统计是完成本单元教学任务主要确保。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有效观察、统计活动呢?首先要加强观察、统计活动计划性。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什么时候进行观察、统计,观察、统计什么,用什么方式统计。二是经过预测进行指导。指导学生经过对凤仙花观察,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改变,促使学生搜集事实证实猜测。有了这么内在需要,就会变“让我观察”为“我要观察”。三是及时交流课外观察到事实和统计结果。交流过程就是反馈与检验过程,组织这么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进行有效观察统计,让学生共享自己观察结果。四是确保每个同学都有可供观察凤仙花。每节科学课前都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凤仙花,,适时展示学生观察日志、照片、图画等观察统计结果,都是推进学生进行观察统计行之有效方法。6/108“动物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过程,了解蚕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生命周期,并以蚕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生命周期。7/108动物单元主要活动及教学提议指导学生认识蚕生命周期1、明确教学任务2、恰当选择教课时机3、与植物单元合起来上4、开展好养蚕活动5、加强观察、统计指导6、启发学生主动思维认识蚕生命周期7、认识生命周期意义及影响原因指导学生认识其它动物生命周期1、第一阶段:认识其它动物生命周期2、第二阶段:比较不一样动物生命周期3、第三阶段:归纳总结指导学生认识人生命周期8/108“温度与水改变”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改变之间关系。经过观察水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改变,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停改变,这种改变是与外界条件亲密相关。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概念。9/108单元主要活动及教学提议1、温度和温度计2、测量水温度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珠从哪里来6、水和水蒸气7、水三态循环提议:(略)10/108“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经有知识基础上,安排一系列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含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含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经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应用。11/1083、主要材料清单:“植物生长改变”单元: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一样生长阶段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风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风仙花照片等。12/108“动物生命周期”单元:蚕卵,放大镜、喂养盒;不一样生长阶段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图片或标片;相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改变资料;婴儿、幼稚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图片或影像资料。13/108“温度与水改变”单元: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0C-}-110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0C-}-1100C),其它各种式样、不一样用途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14/108“磁铁”单元:各种形状磁铁,包含没有标注南北极磁铁;铁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一样材质人民币硬币((1元钢币,5角铜币和钢币,1角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材料(能够让学生自备)。15/10816/10817/10818/10819/108三、教学重难点:本册教学内容依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范围,不过探究重点有所不一样,主要指导学生对改变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改变过程并探究其改变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结构与功效、物质状态改变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关系等。20/108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教学将深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试验能力。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统计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统计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试验操作技能培养和实证意识培养。比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证据以做出新假设……”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索问题、研究处理问题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21/108四、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情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利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了解不甚深刻,利用能力差。22/1082、已经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取得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和一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试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23/108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详细形象物体,而我们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纪特点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兴趣。24/108五、提升教学质量主要办法:1、提升课堂效率办法:(1)、依据教材及学生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主动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3)、深入确立学生主体意识,对学生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落实以表彰勉励为主标准。(4)、在科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训练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25/1082、提优补差办法:(1)、勉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主动参加(社会)试验、小创造、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深入提升能力。(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落实表彰勉励为主标准,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兴趣。(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联络,促使他们相互帮助,在团结气氛中尽快成长。26/1083、其它办法:(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取当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够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2)、重视活动总结,重视课后交流、单元总结。(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27/108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搜集信息现场考查自然状态下观察试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喂养科学游戏信息公布会、汇报会、交流会竞赛科学观赏小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饰演科学幻想28/10829/10830/10831/108科学(四下)教材解读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32/108《电》单元内容1、生活中静电现象2、点亮小灯泡3、简单电路4、电路出故障了5、导体与绝缘体6、做个小开关7、不一样电路连接33/108《电》单元主要活动:本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相关电荷知识,能够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经过与电相关内容试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初步概念,同时取得一些基本试验操作技能。主要针对第1课进行说明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由两个活动组成。(详细略)第二部分:不一样电荷。(详细略)第三部分:让电荷流动起来。(详细略)34/108

教学提议:

1、静电一课学生问题比较分散,轻易将话题集中在各种静电现象上。教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在静电产生原因及静电和生活用电联络上。2、假如受试验条件所限不能正常完成学生分组试验时,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思维发展层面上。学生统计、交流、解释、推理和教师演示试验会成为本课主要活动,学生解释和推理会成为思维发展主要过程。3、本课活动较多,能够把主要活动放在电荷相互作用上,精选、精讲、精做。另外,演示试验、教师讲解和学生对于一些静电现象统计、解释等都是本课主要探究活动内容,要有足够重视。4、合理使用单元后“资料库”。《闪电与避雷针》能够让学生自己阅读,勉励学生深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知识。《安全用电提醒》能够结合第2课在课上进行,这是本单元主要组成部分。35/108《新生命》单元内容1、油菜花开了2、各种各样花3、花、果实和种子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种子萌发6、动物卵7、动物繁殖活动36/108《新生命》单元主要活动:本单元关键概念指向“结构与功效”,在指导学生开展观察研究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将“结构与功效”发展目标贯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指导学生经过观察研究活动逐步认识到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某一个结构都与它们某一项功效相对应,结构和功效之间含有紧密联络。本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由植物花、果实和种子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卵、繁殖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取得植物和动物怎样繁殖新生命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观察试验,尤其是一些探究性试验,都是在支撑相关生命概念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取得对生命了解。37/108每课活动详细说明(略)教学提议关注“结构与功效”这一上位概念,将植物和动物繁殖这一功效与它们各自结构相对应来加以观察、研究和认识。这么,我们教学效益就会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也会对应提升。38/108《食物》单元内容1、一天食物2、食物中营养3、营养要均衡4、生食物和熟食物5、面包发霉了6、减慢食物变质速度7、食物包装上信息39/108《食物》单元主要活动及教学提议:经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回想和分类,引发学生对饮食关注,发觉自己在饮食中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改变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特征及其改变规律。40/1081、从食物中我们能够获取身体生长和修复所需要能量和物质。以灵活统计方式帮助学生在发展中建构科学概念。抓住“丰富食物”与“丰富营养”之间联络。提供丰富信息资料,善于处理信息在教学中应用。2、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成份必须均衡才有利于健康。指导学生了解“均衡膳食宝塔”。给出时间读;抓住问题想;延续原有统计活动。活动结构能够灵活出处理。3、为了保持营养充分获取,我们需要关注食物食用方法。建立与原有概念联络。注意食品卫生。观察物品选择。酒精灯使用方法。4、选择卫生食物,是保持健康主要条件。帮助学生利用已经有概念、已经有发觉,建立新认识。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试验活动卫生、安全。41/108《岩石和矿物》单元内容1、各种各样岩石2、认识几个常见岩石3、岩石组成:矿物4、怎样观察、描述矿物(一)5、怎样观察、描述矿物(二)6、面对几个不著名矿物7、岩石、矿物和我们42/108《岩石和矿物》单元主要活动及教学提议:本单元是学生首次对组成地球固体物质探究。经过对岩石、矿物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普通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主要意义有深入了解。1、“各种各样岩石”一课是单元起始课,这一课主要目标是启发学生对岩石已经有认识以及观察、分类已经有经验。让学生综合利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各种岩石特点,经过自选标准给岩石分类,认识岩石基本属性,体会到岩石是各种多样。2、“认识几个常见岩石”一课经过对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结构和结构等特点观察,深入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岩石方法。43/1083、“岩石组成”一课由“漂亮花岗岩”和“常见矿物”两个活动组成。经过观察花岗岩组成,使学生了解到“全部岩石都是由一个或几个矿物组成”。4、第四课和第五课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描述矿物属性基本方法。“怎样观察、描述矿物(一)”重点在于学习观察矿物颜色、条痕和软硬;“怎样观察、描述矿物(二)”重点在于学习观察矿物透明度、光泽和形状。5、“面对几个不著名矿物”这一课是对几个不著名矿物进行观察,并对照资料进行识别。使学生综合利用本单元学到观察、描述岩石、矿物基本方法和技能。6、“岩石、矿物和我们”一课首先是引导学生认识岩石、矿物广泛用途,另首先则是让学生树立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意识。44/108怎样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岩石特征1、师生共同做好观察前准备。2、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经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3、指导新观察角度和方法(从岩石结构、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提升观察能力4、经过判别活动深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怎样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矿物特征。1、选择适合观察材料。2、指导观察方法要深入浅出。认识岩石和矿物是人类宝贵资源。1、了解岩石矿物和人类关系。2、了解岩石及矿产资源紧缺。3、介绍我国矿产资源情况。资料库使用提议。45/108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处理问题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利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指导,逐步养成科学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全过程,从中取得科学知识,增加才能,体会科学探究乐趣,了解科学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46/108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因果关系,重视观察试验中测量,尤其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试验结果作出自己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假设。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重视证据、勇于质疑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故乡、爱祖国情感;5、亲近自然、观赏自然、珍爱生命,主动参加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当代科技发展。47/108三、学生情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学习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求知欲和参加科学活动愿望显著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增强。但因为学生年纪局限,观察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方法还不会实践利用。48/108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同学占百分比不是很大。还有学生在活动时候经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所以,本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至关主要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养成尊重客观事实、重视证据、大胆质疑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升他们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49/108四、教学办法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初始想法,尤其是一些概念了解过程中出现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思维改变,才能做出正确教学判断,并防止客观事实与学生想象混同。2、指导学生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包括了大量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发觉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效、关系等方面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主要认识基础。50/108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试验过程中做好统计。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对应统计表,并提醒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统计。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统计观察到现象,并随时提醒他们将自己统计与小组同学统计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七天都要对学生统计进行督促和检验。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词汇描述观察到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试验过程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试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取得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51/108五、试验目录(见投影)六、教学进度表(见投影)52/108科学(五下)教材解读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主动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学习活动,培养他们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处理问题策略,为他们终生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53/108二、教材分析:1、整体概述:本册教材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能力,继续学习利用对比试验进行探索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统计试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本册教材由“沉和浮”、“热”、“时间测量”和“地球运动”四个单元组成。54/108教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足够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55/108(3)科学概念构建不是一步到位,需要长时间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认识沿着概念形成规律发展。(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项目,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56/1082、单元简析:(1)第一单元:沉和浮1-4课主要探索物体沉浮规律;5-8课主要探索物体沉浮原因。学生从物体沉出现象开始,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规律,研究影响沉浮变量,最终形成相关沉出现象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关系解释沉出现象,二是从密度层面解释沉出现象。(2)第二单元:时间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察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发展史,及对“时间”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停改进工具所作不懈努力。57/108(3)第三单元:热重点观察探究热引发物质在体积等方面改变和热传递方式。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改变”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改变过程中产生物体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现象,探索热量传递规律,发觉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在生活中应用也是不一样。(4)第四单元:地球运动本单元总提议:1、以模型试验再现一些天文现象,打破观察局限;2、结合生活实例和亲身体验,增强感知,拓展思维;3、引领学生多方面获取证据,形成证据链,了解原理,解释现象。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现象和事实,利用相对运动、参考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停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模式。58/1083、材料清单:(1)第一单元沉和浮: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一样球、轻重相同大小不一样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59/108(2)第二单元时间测量: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3)第三单元热: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4)第四单元地球运动: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60/108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试验目录(见投影)61/108三、学生情况分析:经过几年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显著。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伴随年级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主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普通。所以教师应尤其注意给学生创设良好探究气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62/108四、教学目标: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是很有帮助,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能力,继续学习利用对比试验进行探索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统计试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2、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抽象思维,依然需要直观形象支撑,所以在思维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停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假设,经过理性思索和大胆质疑,来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63/108五、基本办法: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初始想法,尤其是一些概念了解过程中出现想法。2、指导学生重复进行控制变量试验。(控制变量试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试验过程中做好统计。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词语描述观察到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科学学习活动;7、充分利用当代教育技术;8、有条件学校能够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相关竞赛,以赛促学。64/108教学进度(见投影)65/108科学(六下)教材解读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改变”“宇宙”“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66/108“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结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升认识。67/108“物质改变”单元,学生将经过一系列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改变是常见自然现象,物质改变分为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改变过程中,学生将依据化学改变伴随现象,认识到化学改变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改变与物理改变区分开来。68/108“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基础上,对搜集到信息进行处理,建立相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运动改变着系统,不一样宇宙空间分布着不一样天体。人类经过不停探索,将发觉越来越多宇宙奥秘。69/108“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起源、成份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成因,了解污水处理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环境问题有一定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重大社会问题,而且能够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70/108经过以上不一样视角对周围世界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认识:世界是改变着,多样;世界是物质组成,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我们应该保护地球环境。在本册学习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深入发展。71/108二、教学目标:

1、经过系列化探究活动,较全方面地搜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经过观察、试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来搜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研究。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依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研究,依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72/108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取得概念性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各种不一样方式对探究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经过显微镜观察出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处理方案等。4、加深对探究了解。如在“物质改变”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主要性等。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兴趣和好奇心。73/108三、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观察工具:不一样放大倍数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

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细胞装片。

其它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它纤维。

观察图片:各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课件或图片。74/108

2.“物质改变”单元

试验材料:火柴、生锈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个常见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其它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75/108

3.“宇宙”单元

模拟试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相关资料:相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图片或多媒体资料。76/108

4.“环境和我们”单元

观察试验材料:广口瓶、洗净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惯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相关资料:相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77/108四、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主要试验:(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不停发展,视野不停开扩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深入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加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停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改进,使人类视野越来越开阔,发觉了原来不知道许多秘密。教学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范围,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勉励他们探究和发觉大自然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关系。78/108本单元重点教学活动有:用放大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结果及意义。79/108第1课:学生经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结构和功效有深入了解。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器官和物体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了解。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创造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创造及不停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物体及结构,发觉了微生物和细胞。80/108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结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微生物含有生命特征。第8课:对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结果进行梳理,并经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结果。81/108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中间较厚,放大倍数与中间厚度直接相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生活、生产、环境有着亲密关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含有生物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各种多样。82/108(2)过程与方法

●利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学习使用适当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经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统计、交流观察结果。

●经过观察试验及搜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结果。并以各种方式交流及汇报。83/108(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索微小世界兴趣。

●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不停进步,观察工具不停进步对促进科学发展是十分主要。

●认识到我们周围物质世界是能够认识。

●对人类探索精神和创造结果表示敬仰。84/108(二)“物质改变”单元:1.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化学改变,从化学改变伴随现象中,寻找化学改变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化学改变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依据。85/108

本单元关键概念是物质改变,学生需要认识到改变是有规律,规律是能够被我们认识。从学生认识发展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改变类型和化学改变生成详细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课时继续学习。我们要求是,学生能够从种种改变现象出发,推断物质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假设,从而到达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日。86/108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思维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是很主要。学生经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了解科学、了解科学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升,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到达主要目标。87/108本单元教课时注意点:1、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改变类型和化学改变生成了哪些新物质,这些会在中课时继续学习。我们要求是:学生能够从种种改变现象中推断物质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假设,从而到达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发展。2、经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有所发展。在了解科学、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价值观方面有所提升,这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到达目标。88/108

第1课:主要展现生活中物质改变实例。从这些改变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一样改变,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物质。

第2课:经过两个试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改变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白糖加热,分辨物质改变过程中“变”与“不变”,分辨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主要特征。89/108

第3-6课:详细介绍一些化学改变类型以及这些化学改变所伴随现象。学生经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过程,研究各种化学改变,总结化学改变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物质。

第7-8课:经过研究化学改变速度控制,介绍化学改变在生活中应用,让学生知道化学改变与生产生活之间关系。最终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主要内容。90/1082.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物质是在不停地发生改变。

●物质改变是有规律,是能够被我们认识。

●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

●物质物理改变不产生新物质,物质化学改变会产生新物质。

●物质化学改变会伴随各种现象。

●物质改变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络,人类能够利用物质改变处理生产生活中许多问题。91/108(2)过程与方法

●经过观察、推测、试验设计和验证取得结果。

●学习经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试验进行验证。

●经历简单对比试验设计和试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能力。

●按规范要求完成试验。

●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92/108(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质改变是有规律,规律是能够被我们认识。

●体验科学探究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兴趣和好奇心。

●认识到阅读、搜集更多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认识,修正、完善原有认识必要。

●培养以证听说话观念和行为习惯。

●体会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事物本质。

●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主要性。

●知道确定一个物质性质,需要有很多证据。●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93/108

(三)“宇宙”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基础上,进行相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建构,形成初步、浅显、有系统对宇宙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宇宙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兴趣。

经过这八课学习,希望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一样星系组成;组成宇宙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改变,分布在不一样宇宙空间并有不一样特征;宇宙是庞大,不过能够被人类探索、发觉和认识。94/108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模拟试验、建太阳系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科学探究活动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特色之一。

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活动,如观月、观星、搜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天文兴趣。

本单元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客观存在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二、夜间观察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各种方法加以处理。95/108本单元特色1、经过一系列模拟试验和建立模型活动,加强学生对相关宇宙感知和了解力。2、重视活动内涵设计和有序展开,促进学生形成含有逻辑结构科学概念。3、尊重学生主体,强调活动与学生相适应,活动科学性和学生创造性相统一。上好本单元要做到三个基础:做好模型试验、建好模型、提供丰富资料。一个关键:开展科学研讨,促进了解。96/108第1课:让学生对月球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过程有一定了解,完成一张自己月球卡制作。第2课:让学生经过画月相活动,了解月相改变,在对月相进行排列过程中对月相改变规律有所认识,并经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改变原因。最终,让学生观察白天月相,对月相改变情况进行实践检验。第3课:经过一个有趣味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过程中,对环形山成因展开探究。每4课:让学生对有趣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相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原因。97/108第5课: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组成,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数据表处理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觉,所建太阳系模型与相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第6课:学生将实际做一个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近不一样、彼此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