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咏史怀古诗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5.咏史怀古诗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5.咏史怀古诗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5.咏史怀古诗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5.咏史怀古诗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咏史怀古诗1/29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思索:请指出这首诗情感和手法。2/29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情感:怀古伤己:经过对诸葛亮缅怀和赞颂,表示对诸葛亮敬仰、惋惜、哀思、伤感。类比古人,感叹自己命运坎坷、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寄托诗人忧国忧民,痛感唐朝济世无人情感。3/29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手法: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对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用典:化用“三顾茅庐”典故。4/29《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古伤己)借思念潇洒儒雅、运筹帷幄周郎,抒发了词人对历史、人生深沉感叹:时光不再,英雄已逝,词人年华已老而功业未就。5/29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诗歌。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6/29一、咏史怀古诗特征:1.标题: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

、“古人名”等。(古迹:秦淮、台城、越台、苏台、乌衣巷、赤壁等。古人:蜀相、贾谊、屈原等)2.意象:《后庭花》、金陵、乌江等。7/29《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其词轻荡,其音甚哀,被认为是亡国之音、不祥之兆。8/29《后庭花》典故:南朝陈后主昏淫无道,溺爱贵妃张丽华(歌妓出身,后权倾朝野)。听说朝堂之上,还常将其放在膝上共商国事。当初杨坚正积蓄兵力,有夺取天下之心,而陈后主并不在意,还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生活。所以典故,《后庭花》意象常有暗讽当朝统治者沉溺声色、荒淫无道意味。9/29二、咏史怀古诗主要情感:1.兴衰之感:(诗人本身遭遇不在其中)

朝代兴亡交替,昔盛今衰、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历史兴衰之感。2.怀古叹己:

怀古:表示对古人敬仰、惋惜、哀思、伤感。

叹己:命运坎坷、怀才不遇、报国无门。3.怀古伤今:经过古地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感伤之情。4.借古讽今:对比,感叹昔盛今衰、盛衰无常、物是人非,讽谏统治者要吸收教训,不要重蹈覆辙。10/29小试牛刀:

思索:下面三首诗各抒发了什么情感?

11/291.《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诗人本身遭遇不在其中,诗人感叹只是画外之音而已。乌衣巷:晋代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谢安都在此安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聚居区,门庭若市,人山人海。而且,两大家族贤才辈出,极尽繁荣兴盛。情感:今昔对比,感叹朝代兴亡、交替,昔盛今衰、盛衰无常。表示了诗人历史沧桑之感。12/292.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今昔对比,抒发昔盛今衰、盛衰无常感叹。13/29

3.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看成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

情感:

经过对楚霸王项羽精神气节钦佩和推崇,借古讽今,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14/29二、咏史怀古诗惯用技法:(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A.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B.对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2)对比:描写眼前衰败、荒凉景象,与历史上繁荣兴盛形成鲜明对比。(3)用典:借典故寄托自己感伤或对国事讽喻。15/29高考真题16/293.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练习题。

春日秦国怀古朝代:唐作者: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忧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波折。

1、这首诗表现诗人什么情感?简明分析。(5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怎样处理情景关系?(6分)

年海南高考题17/29

春日秦国怀古朝代:唐作者: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忧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波折。

1、这首诗表现诗人什么情感?简明分析。(5分)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怎样处理情景关系(6分)

年海南高考题18/29春日秦国怀古朝代:唐作者: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1、这首诗表现诗人什么情感?简明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古今对比,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19/29春日秦国怀古

朝代:唐作者: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怎样处理情景关系?(6分)答:①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村子旁边;因为过多放牧牛马,春天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田地没有些人耕种,只有秦朝时古碑还在,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景物凄凉衰败,意境荒凉萧瑟。②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以哀景抒哀情。③表示了昔盛今衰、盛衰无常沧桑之感,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悲叹。20/29牛刀小试21/29本诗咏叹主旨是什么?[注]①冶城:东吴当年冶铸之地。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幕府:山名。22/29提醒:冶城:指代吴国雄图霸业。冶城和吴国雄图霸业一样,早已经在历史场所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征虏亭:东晋王谢曾在这里饯行送别,极尽排场,热闹无比。(销声匿迹)[注]①冶城:东吴当年冶铸之地。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幕府:山名。23/29参考答案:(1)感叹朝代兴亡之改变,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盛衰无常。(2)经过这种议论和感叹借古讽今,诗人以《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统治者依靠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后尘,其后果是不堪构想。本诗咏叹主旨是什么?24/29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1分)

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1)这首词上阕是利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示情感?请简明分析。(5分)答:利用对比手法,将一片四百年前郁郁葱葱王气正盛之地与如今荒凉衰败古墓荒丘作对比,抒发了昔盛今衰、盛衰无常愁情。25/2926/29(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A.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B.对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景象,与历史上繁荣兴盛形成鲜明对比。(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感伤或对国事讽喻。借怀古叹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借古讽今)、叹个人命运坎坷。内容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内涵惯用技法内容情感题材特征一.咏史怀古诗27/29(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A.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B.对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景象,与历史上繁荣兴盛形成鲜明对比。(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感伤或对国事讽喻。1.兴衰之感:朝代兴亡交替,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历史兴衰之感。2.怀古叹己:怀古:表示对古人敬仰、惋惜、哀思、伤感。叹己:命运坎坷、怀才不遇、报国无门。3借古讽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