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复习题_第1页
修辞学复习题_第2页
修辞学复习题_第3页
修辞学复习题_第4页
修辞学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辞学复习题1.英语修辞学(Rhetoric)一名,其语源出于希腊语“雷屋”,盖水流之意——以谓人讲言语时,思想之表现,正如水之流泄。2.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给修辞学下的定义是:“修辞术是就每一事物觅出所有可能的说服方式的技能。”“修辞术是说服的艺术。”3.伯克把修辞学定义为:“使用语言形成态度引发行动或导致他人采取某种行动”的科学。4.在汉语中“修辞”一词古已有之的。《周易》中就曾引用孔子的话说:“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修辞”一词的出现,说明在当时人们已经形成有关修辞现象的概念了。5.陈望道:“修辞只不过是调整语辞使传情达意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修辞学发凡》1932)6.作为一门科学,修辞的主要特点是:(1)综合性。修辞活动是一个人的全部社会文化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的体现。(2)规则的相对性。修辞的规则是有弹性的,相对的,模糊的。逻辑管的是对不对,语法管的是通不通,修辞管的是好不好。修辞的标准却不是绝对的,修辞的过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选择不是绝对的。7.修辞学在西方人的文化修养里,有过辉煌的昨天。在漫长的中世纪里,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并立为“七艺”,而且居七艺之首。在那时,修辞学是一门显学。全称为“七种自由艺术”,是西欧中世纪早期学校中的七种主要学科。即: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逻辑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至公元4世纪时,七艺已被公认为学校的课程。公元5、6世纪,七艺被基督教加以改造,为神学教育服务。8.古典修辞学的前身实际上是诞生在古希腊时期的古代雄辩术。9.古代的非洲和亚洲都没有产生演说术。10.“智者”是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11.智者派在产生之初及前期的教育活动是受人称赞的,其中最著名的有普罗泰哥拉、高尔吉亚等人。但到了后期,一部分智者蜕变为不授知识、以骗钱财为目的江湖骗子。12.以创办固定学校的形式来培养希腊人的政治和法律演讲能力的先驱是伊索克拉底,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93年。伊索克拉底的体系强调修辞学教育中的训练和实践的重要性。13.亚里士多德对修辞学作出的巨大贡献迄今为止无人能比。在他的传世名著《修辞学》中,他系统化的给出了修辞学中所有基本概念的定义。14.亚理士多德把劝说策略分成三种:第一种诉诸讲演者的人格和权威,第二种诉诸听众的情感,第三种诉诸论辩本身。15.亚理士多德在第三章中,他把演讲术分成三类:法律演讲、议政演讲和宣德演讲。议政演讲强烈要求我们去做或不做某事,私人顾问和公众集会的演讲者总是采取其中的一种;法律演讲不是抨击就是辩护,参与的人们必须选择其一;宣德演讲不是赞扬就是谴责。16.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讲演家西塞罗(106B.C~43B.C)继承了古希腊修辞学的传统,并使它在古罗马进一步发扬光大。在他的名著《论雄辩术》中,他论述了修辞学中的许多主题。17.昆提利安认为修辞学的定义是:“好人论述好事的艺术”。这个概念似乎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坏人论述坏事也可以用到修辞技巧。他将修辞学分成三个组成部分:art、artistandthework。Art指的是进行一次成功的讲演所要掌握的知识,Artist指的是掌握这些演讲知识的演讲家,Work指的是演讲的过程。18.有学者认为,《鬼谷子》是中国修辞学著作的最早源头。书中论述了修辞的定义。19.中国修辞学也具有实用主义的目的。我国最早运用修辞术的是先秦时期的论辩者和游说者。春秋战国时代,“士”几乎没有不游说的,孔子、墨翟、管仲、商鞅、申不害、李斯、苏秦等等,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游说之士。他们凭借着精湛的修辞技巧,用语言打动君王,或实施政治主张,或取得高官厚碌。20.修辞活动必然遵循几个基本原则。(1)经济原则在言语交际中要遵守经济原则,用最少的话表达最丰富的意义。但以不损害信息的完整的准确为前提。也就是说,经济不得以牺牲信息的保真度为代价。(2)适度原则在修辞学中,最重要事就是适度。在言语交际中,存在着许多矛盾,修辞的任务就是协调好各种关系,保持“适度”。在修辞学中,繁丰过头,就是堆砌;简洁过头,就是苟简;平实过分,就是浅薄;含蓄出了格,就是晦涩;夸张没有节制,就是胡说;整齐过分,就是呆板。变化过头,就是杂乱;因此,修辞中重要是适度。(3)得体原则“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应各种情境条件,要符合场合、对象、目的等语境。21.修辞活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准确和模糊的反映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说话人有意识地制造与客观世界偏离的信息,大都要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在言语交际中,信息的模糊性也是存在的。修辞中也存在着模糊修辞现象。22.息变格就是话语有意识地偏离客观的物理世界。或是在质的方面偏离,或是在量的方面偏离。(1)质变格在质的方面偏离就是质变格。质的方面偏离,就是真话假说,假话真说,但这却绝对不是骗人,这与谎话有着根本的区别,目的是让交际双方加深理解。(2)息余格作为修辞现象的“息余格”,是在交际中故意地多给信息,提供过了量的、不必要的、对方不需要的信息。目的是达到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3)息缺格与息余格相反的是“息缺格”。那是故意少给对方信息。在一般情况下,废话、空话、套话的信息量是很少的,甚至完全没能信息量,这是一种言语的失误。这是信息的负偏离。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利用一些废话、空话作为调节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润滑剂。在官场和外交场合,也流行着许多套话,是工作和习惯的需要。(4)时变格时间是有顺序的。人们说话里往往是按时间顺序表达的。由于时间是抽象的,但人们喜欢具体的形象。因此,在时间的表述上,我们可以运用具体形象的东西的替代时间,这是“时间形态法”,如:“从吃奶的时候算起”、“在大雁南飞的时节”、“在我大学毕业的那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孔子是三千年前的人,而“警视总监”却是现代的官职。公社书记是现代的官职,却用古代的名称来形容。这种修辞方法是“移时”,称为“时间换位法”。(5)空变格时空是物理世界的两个最基本要素。在时间的表示上有“时间形态法”,形象地表示时间。在空间的表示上同样可以用“空间形态法”。(6)数变格生活中离不开数字,但是数字是很枯燥的。除了数学家和少数人外,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数字,因此数字的形象化表示十分重要。22.物态文化对修辞的制约物态文化在语言中留下了痕迹。从语言中可以发现时代的特征。文化大革命中,物资少,买东西都要凭票。由此产生了“票”族词,如:煤票、副食票、肥皂票、油票、粮票、糖票、布票、月饼票、自行车票、手表票、缝纫机票等。现在则出现了“卡”的词汇:银行卡、信用卡、电话卡、医保卡、购物卡、公积金卡、贺卡、上网卡等。还有其它与电子技术有关的词汇,如QQ、内存、格式化、附件、页面、另存、视图、网络、宏等。23.制度文化对修辞的制约制度文化是形成一个群体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基础,制度文化对话语和人行为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24.行为文化对修辞的制约行为文化表现在一个群体对他们特定的习惯和风俗认同之上。不同的行为文化对语言和修辞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如江南水乡桐乡是蚕桑地区,语言和风俗中有许多与蚕有关的俗语,如:25.心态文化对修辞的制约心态文化体现在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方式。26.汉文化制约着语言和修辞的发展和格式。比如,中国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因此,汉人说话时,并列组合中,总是把男人放在前头,如夫妻、父母。但在西方,讲究女士优先,演讲时,人们总是说:Ladiesandgentlemen!27.常规心理差异对修辞的影响人类的心理虽然有着共同的特征,也会因各人文化、思维的不同产生差异。28.超常心理对修辞的影响修辞研究面对着大量的超常规的语言现象。从本质上说,超常规的语言现象,是由特定的心理因素所形成的,是超常心理状态的产物。超常心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临时性超常心理,一种是心理障碍。29.修辞中的心理原则在修辞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几个重要的原则,才能获得修辞效果。(1)新奇求异原则从认知角度说,新奇求异就是追求语言的陌生化。这是修辞的一个重要任务。(2)趋吉求同原则趋吉心理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交际活动。(3)平等原则修辞是交际双方互动背景下的一种话语活动。修辞者,他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心理状态,也要考虑对方的心理状态。树立平等原则,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30.零度和偏离是当代修辞学中的一对基本概念。零度和偏离理论是法国新修辞学派和比利时列日学派修辞学中的最重要概念。从理论上说,所谓的“零度”是用来描写“正常的”、“规范的”、“中性的”话语修辞状态,而“偏离”则是用来描写对零度的违反状态的。这种违反是局部的、临时的,否则就会导致新的规范形式的产生。偏离的结果会让读者产生陌生的感觉,这正是修辞学的目的。正偏离是艺术化的偏离,是对常规的合理的偏离。负偏离是常常受到人们指责的言语与行为。31.显和潜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方式,也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的方式。显—潜的对立和转化,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显性语言和潜性语言的对立和转化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它揭示了一切语言现象存在的方式,也揭示了语言运动、发展的方式。语言的一个完整的概念应当是:‘语言(A)=显语言(AX)+潜语言(AQ)’。在语言世界中,潜语言和显语言也是对称的。凡有显语言的,就必然对应地存在着潜语言。但是不能说,凡有潜语言的,就一定有显语言。事实上,潜语言要比显语言多得多。它们两者又是不对称的。”32.显性语言和潜性语言语言系统是由语音、文字、词汇、语义、语法、修辞等子系统构成的。语言存在形态上的显、潜特性在其各个子系统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潜词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有许多潜词其实可能早就出现过了,不过你和我见闻不广,没有下苦工夫,未曾收集到实例罢了。第二、绝大多数的潜词可能的确没有出现过,但是它们早就梳洗打扮好了,呼之即出。第三、有一些潜词可能永远不会出现。这或者是因为永远也不会出现这些潜词转化为显词的社会文化语用条件,或者是它们同另一条更重要的语言规律相矛盾,有一个更强大的因素压迫着永远不允许它们出现。33.20世纪,西方修辞学又一次获得了新生,成为一门跨学科的重要学问。(1)修辞学范围的扩展许多世纪以来,修辞学的范围被囹囿于演讲劝说话语中,文体与辞格学习的课堂里,导致修辞学研究的路子越来越窄。当代修辞学从狭小的圈子里走了出来。将视角投向一切以象征为媒介的社会交往活动,系统地阐述了语言和知识之间的关系,重视评价了话语的力量,扩大了修辞学研究的范围。(2)修辞目的的新构想当代西方修辞学给修辞学重定了发展方向。传统观点认为,修辞是一种劝说艺术;现在修辞成了可以预先控制或改变他人信仰或者行为的一种利用工具和手段。修辞学可以在人类交往中解决分歧,促进共同理解,达到社会的和谐。34.理查兹用“语义三角”描绘了他的意义理论。三角形的三个角是意义过程中的三个组成部分。所指意义是记忆的王国,过去的经验和语境的集中地。所指对象是被意识、被创造并储存在思想领域中对客体的印象。象征是通过所指意义的思维过程唤醒所指对象的词。理查兹把相信一个词具有所有人都同意的意义的想法叫做“意义迷信”。人们通常中听到一个词时会假定说话者所指的东西是自己说这个词时所指的东西。语义三角是驳斥意义迷信的工具,因为它澄清了意义存在于人而不是存在于象征本身。35.作者认为,修辞的目的是增进交际者之间的相互理解,消除误解。他认为在交际中消除误解的方式主要有隐喻、定义、文学环境。理查兹认为,隐喻不只是在演说或文章中的产生文体效果的修辞格,是促进理解的主要技巧。通过隐喻,交际者提供给倾听者所需经验以推导出某一象征相似的所指意义。作者认为,定义是消除误解的另一种方式,定义清楚的所指意义能使交往更加有益。作者还认为,运用文学语境是在交际中消除语解的又一方法。一个词本身没有意义或没有固定的用法,只有考虑了周围的词的意义才能确定它的意义。36.当代新修辞学的领袖非美国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莫属。他的研究范围很广,几乎没有人能知道他在研究什么,但伯克对当代修辞学的影响是无人能比的。伯克认为,语言的运用就是诱导人类对象征作出反应,促使人类进行交往的手段。象征的内容很广,包括语言、表情与手势等。修辞的基本作用就是使用词语形成态度引发行动或导致他人采取行动,它根植于语言的基本功能之中。人一旦运用语言,便不可避免地进入修辞情境。根据伯克的观点,同一性在的作用有三方面。首先,它可以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如:一位总统候选人告诉农民说,他是在农场长大的,这样农民就觉得候选人与他们具有同一性,具有共同的本质,因此也容易相信他,为选举打下了基础。其次,同一性的作用涉及对立的关系。即对立的实体基于共同的敌人而创造同一性。如二战中,美国与苏联本是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现在联合起来反对德国。一家兄弟两人为了分财产有矛盾,时常吵架,势不两立。但他们的住房要拆了,政府给的补贴不多,于是兄弟两人就联合起来,与政府讨价还价。同一性的第三种作用是在无意识层面下用于劝说。这是最强有力的一种作用。如小李原本不抽烟,但看到电视里的男人时常抽烟,他也开始模仿,并开始抽烟了。这样,小李与抽烟男人同一起来了。理查兹认为,当A与B同一时,A仍然是独立的,但本质上却与一个人同一。因此,他既是独立的实体,又是他人的同一体。37.五位一体论五位指:行为、人物、手段、场景、目的。这五个要素都与修辞有关。行为:指任何有意的、有目的行为。如发表演说、马拉松比赛或者在帆布上画一个画像,都是可以通过修辞者的运机来进行研究的象征行为。场景:是行为发生的地点和情境。人物:是表现行为的群体或个人,包括人的普遍性或特殊性词语如“演员”“角色”。手段:是用于表现行为的方式或用于完成行为的工具。如画刷,帆布或语言等。目的:是人物表现行为的私下目的,它可能明显的,但常常是隐蔽的。38.修辞格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