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力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力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力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力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力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4年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力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1.中国研制的“歼20”被称为我国的“第四代”战斗机。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歼20”加速起飞时,惯性力增加

B.座舱内的飞行员以“歼20”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C.“歼20”在同一高度盘旋飞行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D.“歼20”超音速向前飞行,发动机向后喷火,与火箭起飞的原理相同2.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大象拔河.比赛中,甲、乙两人通过腿、肩等部位用力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如图所示,当甲、乙两运动员在水平面上拉着布带处于静止状态且布带的重力不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僵持状态下,乙对甲的拉力与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甲对布带的拉力和乙对布带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

D.甲若获胜是因为甲的拉力大于乙的拉力3.2013年6月12日,在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举行“端午龙舟赛”,关于比赛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比赛开始龙舟由静止到运动--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使龙舟前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龙舟上的运动员看到终点越来越近--以龙舟为参照物

D.龙舟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受到惯性力的作用4.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

B.滚动的足球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不再对它有力的作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受了力的作用,物体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5.小邓酷爱篮球运动,2021年NBA全明星赛上各个明星球员精彩纷呈的表演让小邓激动不已,篮球运动也涉及到很多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防守球员被进攻球员撞倒,是因为进攻球员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球员急停跳投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球出手后成抛物线飞出,在最高点时若所有力消失,球保持静止

D.接球时,人对球有力的作用,但球对人没有力的作用6.如图所示,为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B.在b到c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

C.在c到d的过程中,没有力对铅球做功

D.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7.2021年中考体能测试已圆满结束,对于测试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不正确的是(

)A.800米长跑——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坐位体前屈——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C.立定跳远——脚向后蹬,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是50N

B.中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压强约是15000pa

C.一个中学生从一楼爬上4楼克服重力做功400J9.如图是滑雪运动员从山上滑下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弓腰下蹲是为了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大重力

B.滑雪板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其对雪地的压强

C.运动员加速下滑是压力作用的效果

D.运动员受到重力的方向与坡面垂直10.某同学和家人在外出旅游途中,车抛锚在水平路面上,家人试图推动汽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车未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车未被推动是因为人推车的力小于车推人的力

C.人对车的推力和车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车受到的支持力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1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时,下列选项中的说法都正确的是(

)

①需要控制物质的种类相同②需要控制物体的体积相同

③需要用质量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④需要在同一地理位置进行实验A.①② B.③④ C.①③12.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为1kg B.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约为6s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k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13.赛艇运动员比赛时用船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说明______.当网球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球拍都会变形,表明力可以______.14.如图所示,小明从与地面成30°角的滑道加速下滑,受到滑道对他的弹力,这个力是由于______(选填“小明”或“滑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小明处于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15.小涛和家人到昆明游玩,他发现从北京带来的一袋密封薯片的袋子变得非常鼓,这是因为昆明地处云贵高原,气压比北京______;他们一家在湖面上划船,向后划水,船就向前运动,这是因为______,一艘快艇从小船旁边急速驶过,小涛发现小船向快艇方向靠近,这是因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______。16.嫦娥五号采集回月球土壤的质量是1.731kg,这些土壤在地球上所受到的重力是______N(g取10N/kg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17.被踢出去的足球正在操场上滚动,请画出足球的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18.《可探究科学问题》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郡一个结冰更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园变量怎样变化.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导体的长度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吗?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如果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吗?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电流跟电压有关吗?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可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B.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会改变吗?

C.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

D.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吗?

(2)19.小明利用铅笔做了很多物理小实验,尝试解释问题。

(1)如图−1,手指压铅笔的力的大小和铅笔对手指的力的大小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如图−2,用一根橡皮筋水平匀速拉动放在桌面上的一本书,然后在书下垫几支圆铅笔,再匀速拉动书,此时橡皮筋的形变比不垫圆铅笔时更______(选填“大”或“小”)。

(3)如图−3,用两手指水平压住铅笔的两端,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______(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解:

A、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歼20”加速起飞时,战斗机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惯性不是力,故A错误;

B、座舱内的飞行员相对于“歼20”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座舱内的飞行员以“歼20”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故B错误;

C、“歼20”在同一高度盘旋飞行时,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力是非平衡力,故C错误;

D、“歼20”起飞时,要向后方喷火,战斗机对喷出的燃气产生向后的推力,反之燃气对战斗机产生向前的推力,使飞机向前飞行,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与火箭起飞的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选择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

(3)2.【答案】B

【解析】掌握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一对平衡力需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一对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人间的拉力大小相等,能否获胜,取决于人对地面摩擦力的大小。此题通过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押加,考查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牢固掌握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条件,认真分析即可。A.僵持状态下,乙对甲的拉力与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在两个物体是,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符合平衡力特点,故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C.甲对布带的拉力和乙对布带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甲、乙拖动布带互拉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始终大小相等,甲若获胜是因为甲对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对地面的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B。3.【答案】D

【解析】解:A、比赛开始龙舟由静止到运动,是水推动船前进,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会对船桨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使龙舟前进,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龙舟上的运动员看到终点越来越近,以龙舟为参照物来说的,终点相对龙舟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龙舟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龙舟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一种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4.【答案】C

【解析】【分析】】

(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受了平衡力的作用,物体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此题涉及到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力与运动的关系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解答】

A、鸡蛋与石头相碰时,石头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石头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

B、滚动的足球之所以会停下来时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阻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使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C正确;

D、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物体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变,故5.【答案】B

【解析】解:A.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进攻球员速度越大,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A错误;

B.球员急停跳投,球员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C.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球出手后成抛物线飞出,在最高点时有一定的速度,所有力消失,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力的作用相互性可知,接球时,人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人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叫做惯性,惯性代表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结合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答案】C

【解析】解:A、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有一个推力的作用且铅球在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在这个阶段,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故选项A正确;

B、在b到c的过程中,铅球已经离开人手,铅球不再受到手的推力,铅球是靠惯性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所以在这个阶段,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故选项B正确;

C、在c到d的过程中,铅球始终受到重力作用,且铅球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所以在这个阶段,重力在对铅球做功,故选项C错误;

D、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故选项D正确。

故选:C。

解此题要依据做功的两个条件,看在不同阶段是否具备这两个条件,若具备就做功,否则不做功。解此题还需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7.【答案】A

【解析】解:A、800米长跑过程中,人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会发生变化,所以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坐位体前屈时,人体在力的作用下体型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B正确;

C、立定跳远时,脚要用力向后蹬地,脚给地面一个力的作用,同时地面给人一个力的作用,人跳起,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

D、人双手握住单杠静止时,人所受重力与单杠对人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人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A。

(1)运动状态的改变包含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8.【答案】B

【解析】解:A、中学生的重力约是500N,故A错误;

B、中学生双脚面积S=0.04m2;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压力F=G=mg=50kg×10N/kg=500N,压强p=F9.【答案】B

【解析】解:

A、运动员弓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加稳度,不能改变重力的大小,故A错误;

B、运动员穿上滑雪板,增大了与雪地的接触面积,是为了减小对雪地的压强,故B正确;

C、运动员加速下滑是重力作用的效果,故C错误;

D、运动员受到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D错误。

故选:B。

(1)重心越低时,稳度越大。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10.【答案】C

【解析】解:

A、车没有被推动,处于静止状态,推力和摩擦力平衡,所以推力等于摩擦力,故A错误;

BC、人推车的力与车推人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C正确;

D、车受到的支持力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分别作用在车和路面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1)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11.【答案】B

【解析】解:①②、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因重力与物质的种类和物体的体积没有直接关系,故①②错误;

③、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为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用质量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③正确;

④、同一质量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地球纬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需要在同一地理位置进行实验,④正确。

故选:B。

(1)根据重力与物质的种类和物体的体积没有直接关系分析;

(2)12.【答案】D

【解析】解:A、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0.3kg,故A不符合实际;

B、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约为13s,故B不符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3.96km/h,故C不符合实际;

D、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13.【答案】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析】解:

(1)划船时,船桨给水向后的力,同时水给船桨向前的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用船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

(2)网球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球拍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是受到力的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改变物体的形状.

(1)14.【答案】滑道

非平衡

【解析】解:

(1)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与其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力,图中受力物体是小明,施力物体是滑道,所以这个弹力是由于滑道发生弹性形变而对小明产生的。

(2)小明加速下滑,运动的速度发生了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滑道;非平衡。

(1)15.【答案】低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解:

(1)昆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比北京高,大气压比北京低;

(2)用船桨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会给桨一个向前的力,所以船向前运动;

(3)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快艇从小船旁边急速驶过,快艇与小船之间的水流速度大于小船外侧的水流速度,快艇与小船之间水流压强变小,外侧水流压强较大,将小船推向快艇一侧。

故答案为: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

(1)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16.【答案】17.31

变小

【解析】解:(1)月球土壤的质量m=1.731kg,

在地球上所受到的重力:

G=mg=1.731kg×10N/kg=17.【答案】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