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丸的质量控制标准_第1页
防风通圣丸的质量控制标准_第2页
防风通圣丸的质量控制标准_第3页
防风通圣丸的质量控制标准_第4页
防风通圣丸的质量控制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25防风通圣丸的质量控制标准第一部分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2第二部分溶出度试验 5第三部分重金属限量 8第四部分微生物限量 11第五部分理化性质检查 13第六部分中药材鉴别 17第七部分稳定性试验 20第八部分辅料质量控制 22

第一部分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关键词关键要点高效液相色谱法

1.是防风通圣丸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主流方法。

2.具有良好的分离度、灵敏度和准确度。

3.可同时测定黄酮类、挥发油等多种活性成分。

气质联用质谱法

1.可对防风通圣丸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提供成分的分子量、结构信息,有利于成分鉴别。

3.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毛细管电泳法

1.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

2.可用于测定防风通圣丸中的多种水溶性成分,如黄酮苷类。

3.耗样量小,操作简便。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简单易行,适用于部分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2.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避免其他成分的影响。

3.灵敏度一般,需要适当优化测定条件。

近红外光谱法

1.无损检测,无需样品前处理。

2.可同时获取多种活性成分的信息,实现快速非破坏性检测。

3.设备成本较高,且对样品状态敏感。

趋势与前沿

1.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LC-ESI-MS)等联用技术,提高分析精度和成分鉴定能力。

2.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技术的应用,缩短分析时间,提高分离度。

3.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实时在线监测。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目的

确定防风通圣丸中木香、枳实、大黄、Mangiferin(木氓苷)、千佛手、盐的含量。

方法

木香、枳实、大黄、Mangiferin、千佛手的测定

基本操作

1.样品制备:称取适量样品,粉碎过筛(80目),精密称取约0.1g粉末,置于100ml容量瓶中。

2.溶剂提取:加入25ml异丙醇,超声波提取30min,冷却后定容至刻度。

3.过滤取样:取2ml滤液,精密移液至10ml容量瓶中,补加异丙醇定容至刻度,充分摇匀。

4.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

-流动相:甲醇(A)和0.1%磷酸(B),梯度洗脱(见表1)

-检测波长:254nm

-流速:1ml/min

-柱温:30°C

-进样量:10μl

表1液相色谱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A(%)|B(%)|

||||

|0|5|95|

|20|30|70|

|30|50|50|

|40|70|30|

|45|95|5|

计算

峰面积法:

$$W_i=C_i×V_i×A_i×F_i×1000/W_s×A_s×F_s$$

式中:

-$W_i$:待测成分含量(mg/g)

-$C_i$:待测成分的参比浓度(mg/ml)

-$V_i$:待测液的体积(ml)

-$A_i$:待测成分的峰面积(μV·s)

-$F_i$:待测成分的校正因子

-$W_s$:样品的质量(g)

-$A_s$:参比液的峰面积(μV·s)

-$F_s$:参比液的校正因子

盐的测定

基本操作

1.样品制备:称取适量样品,粉碎过筛(80目),精密称取约1.0g粉末,置于100ml容量瓶中。

2.溶剂提取:加水定容至刻度,超声波提取30min,冷却后定容。

3.滴定操作:移取25ml滤液至锥形瓶中,加硝酸中和,加甲基橙指示剂,用0.1mol/L硝酸银溶液滴定至出现永久性红色。

计算

$$W_s=(V_s-V_0)×C_s×164.8×100/W_p$$

式中:

-$W_s$:盐含量(mg/g)

-$V_s$:样品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ml)

-$V_0$:空白对照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ml)

-$C_s$:硝酸银溶液的浓度(mol/L)

-$W_p$:样品的质量(g)

质量标准

|成分|含量要求|测定方法|

||||

|木香|2.0%~5.0%|液相色谱法|

|枳实|2.0%~5.0%|液相色谱法|

|大黄|1.0%~3.0%|液相色谱法|

|Mangiferin(木氓苷)|≥0.1%|液相色谱法|

|千佛手|1.0%~3.0%|液相色谱法|

|盐|≤1.0%|滴定法|第二部分溶出度试验关键词关键要点【溶出度试验】

1.目的:评价防风通圣丸中有效成分的释放特性,以确保与临床疗效相符。

2.方法:将预处理后的防风通圣丸置于溶出介质中,在特定温度、转速和时间条件下进行搅拌,定期取样并分析有效物质含量,计算溶出度。

3.评价标准:参考中国药典规定或相关标准,根据不同有效物质设定溶出度限度,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溶出度影响因素】

防风通圣丸的溶出度试验

目的

溶出度试验是评价药物从剂型中释放速率和程度的一项重要质量控制标准。它反映了药物产品的生物利用度,是预测药物体内吸收和起效的重要指标。

方法

仪器

*溶出度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分析天平

*体积量瓶

*滴定管

试剂和材料

*防风通圣丸

*溶出介质(一般为模拟胃液或肠液)

*标准品(活性成分)

*溶剂(如甲醇或乙醇)

操作步骤

1.取样

*从不同批次的防风通圣丸中随机抽取样品。

*每批样品取适量(根据药典要求),精确称量。

2.溶出介质准备

*根据药典要求配制模拟胃液或肠液作为溶出介质。

*溶出介质的温度和pH值应符合药典规定。

3.溶出条件

*将样品放入溶出仪的容器中。

*加注适量的溶出介质。

*设置溶出条件(温度、转速、时间)按照药典规定。

4.采样和分析

*在预定的时间点(如15min、30min、1h、2h)取一定体积的溶出液。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溶出液中活性成分的浓度。

*计算溶出百分率。

计算

溶出百分率(%)=(溶出液中活性成分的量/理论活性成分的量)×100

评价标准

溶出度试验结果应符合药典的规定。通常,溶出百分率在规定时间点达到一定值(如80%或90%)才能认为产品合格。

影响因素

溶出度试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药物特性: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晶型等。

*剂型因素:剂型的形状、大小、包衣等。

*溶出介质:溶出介质的组分、pH值、温度等。

*溶出条件:转速、温度、时间等。

结论

溶出度试验是防风通圣丸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标准。通过溶出度试验,可以评价药物的释放速率和程度,预测产品的体内吸收和起效,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疗效。第三部分重金属限量关键词关键要点重金属限量检测

1.重金属,包括铅、汞、砷、镉和铬等,是环境和工业污染物的常见来源,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防风通圣丸由多种中药材组成,其中某些中药材可能因种植或加工过程中的污染而含有重金属。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对中药材和中药制剂中的重金属含量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以确保其安全性。防风通圣丸的重金属限量标准包括:铅≤5mg/kg、汞≤0.5mg/kg、砷≤5mg/kg、镉≤1mg/kg、铬≤10mg/kg。

3.检测重金属限量的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定量分析等优点,可以准确测定防风通圣丸中的重金属含量。

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1.重金属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不良影响,包括神经毒性、肾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等。铅可损害神经系统,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和行为问题。汞可损害肾脏和神经系统,并可能导致胎儿发育缺陷。砷是已知的致癌物,可导致皮肤癌、肺癌和膀胱癌。

2.中药材作为一种天然产品,可能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从而对服用者产生健康风险。防风通圣丸中重金属超标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急性症状,长期服用还可能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3.为了确保防风通圣丸的安全性,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原料药材的质量控制,采取措施防止重金属污染。政府监管部门也应定期对防风通圣丸产品进行抽检,以确保其符合重金属限量标准。防风通圣丸的重金属限量

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防风通圣丸中重金属限量的检测方法和限量要求。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防风通圣丸的质量控制。

术语和定义

重金属:是指砷、铅、汞、镉等具有毒性的金属元素。

检测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样品制备

取适量样品,加浓硝酸使其完全溶解,用蒸馏水稀释至适宜浓度。

仪器和试剂

*原子吸收光谱仪

*砷、铅、汞、镉标准溶液

*硝酸

*蒸馏水

操作步骤

1.砷的测定

*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9左右。

*用二甲基砷酸铵标准溶液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

*取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砷的吸光度。

*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样品中砷的含量。

2.铅的测定

*样品溶液中加入硝酸溶液,调节pH至2左右。

*用硝酸铅标准溶液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

*取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铅的吸光度。

*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样品中铅的含量。

3.汞的测定

*样品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调节pH至1左右。

*用硝酸汞标准溶液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

*取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汞的吸光度。

*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样品中汞的含量。

4.镉的测定

*样品溶液中加入硝酸溶液,调节pH至2左右。

*用硝酸镉标准溶液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

*取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镉的吸光度。

*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样品中镉的含量。

限量要求

防风通圣丸中重金属限量要求如下:

*砷:不得检出

*铅:不得过3mg/kg

*汞:不得过1mg/kg

*镉:不得过1mg/kg

判定

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符合本标准规定的限量要求,判定合格;否则,判定不合格。第四部分微生物限量微​​生​​物限​​量

目的:

微​​生​​物限​​量​​检验旨在确保中​​药制​​剂中​​不​​含​​有害​​微​​生​​物或​​它们的​​毒​​素,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适用​​范​​围:

防​​风​​通​​圣​​丸​​和​​其​​他​​中​​药​​制​​剂​​或​​类​​似​​产​​品​​。

方​​法:

本​​文​​中​​未​​具​​体​​指​​出​​微​​生​​物限​​量​​的​​检​​验​​方​​法。

标​​准:

革​​兰​​阴​​性​​菌:

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和​​绿​​脓​​菌​​(或​​其​​它​​革​​兰​​阴​​性​​肠​​道​​致​​病​​菌)。

革​​兰​​阳​​性​​菌:

总​​菌​​数​​不​​得​​超​​过​​1000​​个​​菌​​/克​​(或​​100​​个​​菌​​/片​​)。

霉​​菌​​和​​酵​​母​​菌:

不​​得​​检​​出​​致​​病​​性​​霉​​菌​​或​​酵​​母​​菌。

毒​​素:

不​​得​​检​​出​​金​​毒​​素​​、​​黄​​毒​​霉​​毒​​素​​或​​其​​它​​有害​​毒​​素。

检​​验​​频​​率:

每​​批​​产​​品​​均​​应​​进​​行​​微​​生​​物限​​量​​检​​验。

验​​收​​标​​准:

如​​果​​微​​生​​物限​​量​​检​​验​​结​​果​​不​​符​​合​​上​​述​​标​​准,​​则​​该​​批​​产​​品​​不​​能​​放​​行​​使​​用。

解释:

革​​兰​​阴​​性​​菌:

如​​果​​在​​检​​测​​中​​发​​现​​大​​肠​​杆​​菌​​或​​绿​​脓​​菌​​,​​则​​表​​示​​产​​品​​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可​​能​​发​​生​​了​​污​​染​​或​​灭​​菌​​不​​彻​​底。

革​​兰​​阳​​性​​菌:

总​​菌​​数​​超​​标​​表​​示​​产​​品​​可​​能​​发​​生​​了​​较​​严​​重​​的​​污​​染​​,​​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疗​​效​​。

霉​​菌​​和​​酵​​母​​菌:

致​​病​​性​​霉​​菌​​和​​酵​​母​​菌​​可​​能​​产​​生​​有​​害​​毒​​素,​​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毒​​素:

金​​毒​​素​​和​​黄​​毒​​霉​​毒​​素​​是​​很​​强​​的​​肝​​脏​​毒​​素​​,​​可​​能​​导​​致​​严​​重​​的​​肝​​损伤。

质​​量​​控​​制​​重​​要​​性:

微​​生​​物限​​量​​检​​验​​是​​防​​风​​通​​圣​​丸​​质​​量​​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疗​​效​​,​​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如​​果​​产​​品​​不​​符​​合​​上​​述​​标​​准,​​则​​有​​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不​​能​​放​​行​​使​​用。第五部分理化性质检查关键词关键要点性状

1.形状:圆形或类圆形

2.颜色:棕色至深棕色

3.气味:姜香浓郁,微有香气

水分

1.方法:失重法

2.允许值:不高于7.0%

3.控制意义:反映丸剂水分含量,影响丸剂的稳定性、崩解性

灰分

1.方法:灼烧法

2.允许值:不高于10.0%

3.控制意义:反映丸剂中无机物的含量,影响丸剂的吸收和代谢

崩解时限

1.方法:浸提篮法

2.允许值:不超过30分钟

3.控制意义:反映丸剂在胃肠道中崩解的速度,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作用

重金属

1.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允许值:铅不超过5毫克/千克,砷不超过2毫克/千克

3.控制意义:确保丸剂中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药典规定,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挥发油含量

1.方法:蒸馏法

2.允许值:不低于1.5%

3.控制意义:挥发油是丸剂中药效成分的主要来源,其含量影响丸剂的功效理化性质检查

鉴别

外观:灰褐色至棕褐色的大蜜丸;质硬,断面灰褐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棕黄色颗粒。

气味:微有香气。

组织检查: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体断片、胡麻颗粒、桔梗组织、甘草组织等。

性状鉴别:

*水分:不大于4.0%

*油溶性水分:不大于1.0%

*酸价:不大于10

*碘价:不大于60

*熔点:70~80℃

含量测定

贯众含量:

*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标准品:贯众对照品

*线性范围:0.096~3.84μg

*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

*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

*回收率:98.0~102.0%

*限度:每克中不少于0.30mg

大黄含量:

*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标准品:大黄对照品

*线性范围:0.095~3.80μg

*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

*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

*回收率:98.0~102.0%

*限度:每克中不少于0.15mg

梧桐叶含量:

*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标准品:梧桐叶对照品

*线性范围:0.094~3.76μg

*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

*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

*回收率:98.0~102.0%

*限度:每克中不少于0.12mg

苦参含量:

*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标准品:苦参对照品

*线性范围:0.073~2.91μg

*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

*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

*回收率:98.0~102.0%

*限度:每克中不少于0.12mg

胡麻含量:

*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标准品:胡麻对照品

*线性范围:0.069~2.76μg

*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

*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

*回收率:98.0~102.0%

*限度:每克中不少于0.18mg

甘草含量:

*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标准品:甘草对照品

*线性范围:0.063~2.52μg

*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

*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

*回收率:98.0~102.0%

*限度:每克中不少于0.30mg第六部分中药材鉴别关键词关键要点植物药材的鉴定

1.形态特征鉴定:观察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气味等外部特征,并与标准样品或植物学专著进行对比。

2.显微特征鉴定:观察药材的切片或粉末在显微镜下的组织结构,包括细胞类型、细胞壁厚度、色素分布等。

3.化学鉴定:利用化学方法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并进行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等分析,确定其含量和是否存在杂质。

动物药材的鉴定

1.形态特征鉴定:观察动物药材的外观形态、颜色、质地、气味等,并与标准样品或动物学专著进行对比。

2.解剖学鉴定:解剖动物药材,观察其内部结构、骨骼特征、肌肉纹理等,以确定其来源和真伪。

3.基因分子鉴定:利用PCR、DNA测序或DNA指纹等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动物药材的物种来源和是否存在替代品或掺假。

矿物药材的鉴定

1.晶体学鉴定:观察矿物药材的晶体形态、硬度、折射率、光学性质等,并与标准样品或矿物学专著进行对比。

2.理化性质鉴定:测定矿物药材的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理化性质,以确定其成分和真伪。

3.光谱学鉴定: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或原子吸收光谱等光谱学方法,分析矿物药材中元素或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药材炮制鉴别

1.加工工艺鉴别:了解药材的加工工艺,包括洗涤、切片、炒制、蒸制等,并观察其加工后的形态、色泽、气味等变化。

2.有效成分鉴别:分析药材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以确定炮制工艺对药效的影响。

3.毒性鉴别:评估药材炮制后是否有毒性物质产生或去除,以保证其安全性。

药材代用品鉴别

1.形态特征对比:比较药材代用品与原药材的形态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色泽、气味等,找出相似性和差异性。

2.化学成分分析:利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等分析方法,比较药材代用品与原药材的化学成分,确定其是否有替代价值。

3.药理作用评估: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评估药材代用品的药理作用与原药材的相似程度,并确定其临床应用范围。中药材鉴别

目的

鉴别防风通圣丸中所用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保证其药用价值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中药材鉴别:

1.形态鉴别

*防风:块根呈纺锤形或圆锥形,长5~10cm,直径2~4cm。表面棕黄色至黑棕色,有明显皱纹和突起。质坚实,断面灰白色至黄白色,有明显放射状纹路。

*大黄:根茎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5~15cm,直径1~5cm。表面棕黄色至黑棕色,有纵皱纹和横向环纹。质坚韧,断面黄褐色或棕褐色,有明显环纹。

*巴豆:种子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1.5cm,直径0.5~0.7cm。表面光滑,深棕色至黑棕色,有纵纹和横纹。质坚硬,断面淡黄色或淡褐色,有油性。

*甘草:根茎呈圆柱形或略扁,长5~10cm,直径1~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有纵皱纹和横向环纹。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辐射状纹路。

2.显微鉴别

*防风:次生木质部导管呈环状或弧形排列,导管壁上有明显钝锥状突起。

*大黄:导管呈放射状排列,导管壁较厚,有明显孔隙。

*巴豆:种皮外层为厚壁栅栏组织,内层为多角形薄壁组织。

*甘草:次生髓射线宽大,有明显的隔生结构。

3.色谱鉴别

*防风:含香豆素类化合物,可通过薄层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大黄:含蒽醌类化合物,可通过薄层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巴豆:含苯酚类化合物,可通过薄层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检测。

*甘草:含甘草酸及其苷类化合物,可通过薄层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4.其他鉴别方法

*气味鉴别:防风具有特异的香豆素气味;大黄具有浓烈的大黄气味;巴豆具有刺鼻的油脂气味;甘草具有甜味。

*口感鉴别:防风味辛,嚼之有麻感;大黄味苦,嚼之有涩感;巴豆味辛,有灼热感;甘草味甘,嚼之有黏性。

*水浸出液鉴别:防风水浸出液为棕黄色,有香豆素气味;大黄水浸出液为深黄色,有浓烈的大黄气味;巴豆水浸出液为乳白色,有刺鼻的油脂气味;甘草水浸出液为浅黄色,有甜味。

5.质量评价

根据国家药典或行业标准,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外观特征、显微特征、色谱特征、含量测定等指标。

意义

通过中药材鉴别,可以确保防风通圣丸中药材的真实性和质量,避免假冒伪劣中药材的混入,为其药效和安全性提供基础。第七部分稳定性试验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稳定性试验概述

1.稳定性试验是评估防风通圣丸在储存条件下稳定性的药学试验。

2.通过暴露丸剂于模拟真实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监测其理化性质和含量变化,以确保其质量稳定性。

3.稳定性试验的持续时间和频率取决于产品的特性、储存条件和监管要求。

主题名称:储存条件

稳定性试验

稳定性试验旨在评估防风通圣丸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理化性质变化,以确定其质量的稳定性,并为确定保质期和储存条件提供依据。

试验条件

*温度:40±2℃

*湿度:75±5%RH

*光照:遮光

*时间:0、3、6、9、12个月

试验项目

1.主要指征成分含量测定

*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防风通圣丸中主要指征成分,如大黄素、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甲醚、芦荟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测定防风通圣丸中大黄素、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甲醚、芦荟素的含量。

2.理化性质测定

*水分测定:采用卡尔·费休法测定防风通圣丸中的水分含量。

*崩解时限:采用崩解仪测定防风通圣丸的崩解时限。

*溶出度测定:采用溶出仪测定防风通圣丸在一定条件下的溶出度。

3.微生物限度测定

*总数目: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防风通圣丸中的细菌总数。

*霉菌和酵母菌: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防风通圣丸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总数。

4.杂质限度测定

*重金属: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防风通圣丸中重金属(铅、汞、砷、镉)的含量。

*农药残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防风通圣丸中农药残留的含量。

5.包装材料的稳定性

*耐光性:将防风通圣丸包装在透光性容器中,置于光照条件下,定期观察包装材料是否出现褪色、变脆等现象。

*耐潮性:将防风通圣丸包装在高湿度条件下,定期观察包装材料是否出现软化、渗漏等现象。

数据分析

*将各时间点的试验结果与初始值进行比较,分析防风通圣丸的主要指征成分含量、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和杂质限度在储存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绘制稳定性曲线,评估防风通圣丸主要指征成分含量的下降速率和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

*结合稳定性曲线和加速稳定性试验数据,确定防风通圣丸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加速稳定性试验

在更严苛的条件(更高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稳定性试验,目的是加速防风通圣丸的降解过程,从而缩短试验时间。加速稳定性试验数据可用于推算防风通圣丸在正常储存条件下的保质期。第八部分辅料质量控制关键词关键要点【辅料药材质量控制】

1.辅料药材采购管理:根据药典、国家相关法规和企业标准,制定辅料药材采购管理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