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生产工艺讲解课件_第1页
线束生产工艺讲解课件_第2页
线束生产工艺讲解课件_第3页
线束生产工艺讲解课件_第4页
线束生产工艺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线束生产工艺讲解2017年8月1可编辑课件PPT图3,线材外被严重变形,不合格图4,线材表面起鼓>0.5mm,发白,不合格图2,同一线材外被颜色明显不同,色差大于1,不合格图1,线材印字不清,无法辩认,不合格一.线材外观检验2可编辑课件PPT图5,线材表面脏污并不可去除,不合格图8,线材烧焦,不合格图7,线材表面刮伤\划痕长度>5mm,深度>0.15mm,不合格图6,线材芯线露铜,不合格3可编辑课件PPT二.剥皮准备工作:

检查机台是否正常,刀口是否完好无损,工作台面是否干净以及无其它产品,余物.2.调试好机台,试作2-3

条,确认合格后方可批量作业.3.注意事项:

①尺寸须在公差范围内;

②不可剥断导体铜丝;③切剥口须平整.4.剥皮尺寸参考算法(如下图):

4可编辑课件PPT露出导体导体铆压栅长度可见导体和绝缘体剥线长度被覆铆压栅a导体铆压栅长度可见导体剥线长度剥皮尺寸=导体铆压栅长度+1/2a+0.5mm(线规:0.3mm2

以下)剥皮尺寸=导体铆压栅长度+1mm(线规:0.3—1mm2)

剥皮尺寸=导体铆压栅长度+2mm(最大线规:10mm2)5可编辑课件PPT剥线正确图6可编辑课件PPT剥线不正确图剥皮不良原因:1.操作不当2.刀距不正确3.刀口损伤剥离刀钝或刀之间距离不正确,绝缘层切割不正确剥离刀钝绝缘层切割不正确剥离刀之间距离太小绞合线损伤或切断剥离刀钝或调节不正确,导线的剥离处附有绝缘微粒剥离工具夹钳损坏或内有金属屑绝缘层损坏7可编辑课件PPT三.铆压端子1.准备工作:检查机台是否正常,刀模是否完好无损,工作台面是否干净以及无其它产品、余物.2.调试作业:

由技术人员调试好机台,试作2-3

条,确认合格后方可批量作业。3.注意事项:①端子铆压拉力或高度需符合要求;②不可有深打、浅打、飞丝、端子变形,铆压过高或过低等不良;③注意安全,铆压时切勿将手伸入刀模内。开式端子被覆铆压栅嵌合部被覆铆压栅喇叭口导体铆压栅卡口片挤压沟料带8可编辑课件PPT端子外观检验图1,

标准压接,外皮处于导体包筒和绝缘包筒之间图2,

合格压接,外皮刚好与导体包筒或绝缘包筒平齐图3,

不合格压接,外皮压入导体包筒或绝缘包筒内图4,不合格压接,导体伸入到功能区内图5,

不合格压接,绝缘包筒刺破线皮9可编辑课件PPT端子外观检验图4,

不合格压接,导体没有完全压入导体包筒内图5,

不合格,料带太长图7,合格,热缩套管完全包住导体图8不合格

热缩套管包的太长图6,

不合格,料带不可见,端子切伤10可编辑课件PPT端子外观检验合格11可编辑课件PPT端子外观检验不合格12可编辑课件PPT端子高度测量

铆端高度测量:作为确保正常压着性能的管理方法,有必要进行铆端高度测定,设定高度虽然是在铆端机方面设定的,但就其测定却是在铆端之物上进行的,测试时使用铆端高度测定用仪器——千分尺,用其测定铆端体的“固定栅”和“挤压栅”的各中心部位,测试时需避开“挤压沟”,且确认用的线材应为生产使用之线材.13可编辑课件PPT端子高度测试端子高度测试端子高度测试14可编辑课件PPT拉力测量:是为了进行铆压栅的铆端高度是否适宜之判断的一种确认项目,其确认方法为拉扯被压着的端子与线材确认其破坏强度以及保证其强度,无论铆端高度是多么恰如其分,仍有缺陷,故为弥补高度检测的缺陷,测拉力强度是必要的。拉力测量15可编辑课件PPT用拉力计测试端子拉力将端子固定好后,将拉力计归零,再进行拉力测试,当拉力达到规定值时,停止拉动,固定位置,保持1分钟,如端子没有脱落则合格,每1—2小时抽测一次。16可编辑课件PPT备注:N:牛顿Kgf:公斤力;1Kgf=9.8N(牛顿)17可编辑课件PPT端子检查目视检测确认之目的是为了通过外观检查,检查出铆端高度拉力测试中未能查出的压着不良与模具不良,进一步通过压着状态良否的判断,发现组装插件时的不适合等。18可编辑课件PPT在铆压拉力和高度保证的前提下,理想的铆端状态:1.视窗1能看见导体又能看到绝缘体(外被)2.视窗2芯线(导体)露出长度0.5~1.5mm(具体依端子大小而定)3.嵌合部不可变形,卡口片不可变形4.芯线铆压栅、被覆固定栅中间沟槽不可有间隙,不可两边带毛刺5.喇叭口高度最高不超过导体铆压栅长度的1/86.挤压沟深度不大于0.3mm7.料带长度大于0.1—0.5mm8.端子上下左右弯曲不大于5°9.端子扭曲不大于15°19可编辑课件PPT以下为在目视检测中拒绝接收的例举20可编辑课件PPT目视检测中拒绝接收的例举21可编辑课件PPT目视检测中拒绝接收的例举22可编辑课件PPT

四.组装胶壳将铆压好之端子卡口片方向与塑壳卡同向,再将端子平推入塑壳,当听到卡喀声后,再回轻拉线材,以确定端子正确卡入塑壳,无脱落则合格.注意依工程图要求组装,不可插错位.卡片口卡于卡位上23可编辑课件PPT五.通电测试

测试目的:检测产品功能是否正常,以确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