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柏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及应用_第1页
卷柏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及应用_第2页
卷柏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及应用_第3页
卷柏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及应用_第4页
卷柏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卷柏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及应用第一部分病害调查及危害评价:明确卷柏主要病害种类、流行规律及经济损失。 2第二部分抗病品种选育:培育具有抗病性优良特性并满足生产需求的品种。 3第三部分栽培管理优化:优化栽培措施 5第四部分生物防治技术:利用拮抗微生物或植物源性化合物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 9第五部分化学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农药 11第六部分病害预警与监测:建立病害预警和监测体系 13第七部分综合防治技术集成:将抗病品种选育、栽培管理优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有机结合 16第八部分技术推广应用:将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18

第一部分病害调查及危害评价:明确卷柏主要病害种类、流行规律及经济损失。关键词关键要点卷柏主要病害种类及流行规律

1.卷柏主要病害种类有黑斑病、叶斑病、灰霉病、茎腐病、根腐病等。

2.黑斑病是卷柏最常见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受害后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严重时病斑扩展扩大,导致叶片枯萎脱落。

3.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受害后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黑褐色斑点,边缘呈黄褐色,严重时病斑扩展扩大,导致叶片枯萎脱落。

卷柏病害经济损失

1.卷柏病害可导致卷柏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严重时甚至可造成绝收。

2.卷柏黑斑病可导致叶片枯萎脱落,产量损失可达30%以上。

3.卷柏叶斑病可导致叶片枯萎脱落,产量损失可达20%以上。一、病害调查:

1.病害种类:明确卷柏主要病害种类,包括叶斑病、灰霉病、菌核病、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等。

2.流行规律:调查卷柏主要病害的流行规律,包括发病时期、发病部位、发病程度等,确定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

3.经济损失:评估卷柏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产量损失、品质损失、种苗损失等,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二、危害评价:

1.产量损失:卷柏病害可导致叶片枯萎、脱落,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从而导致产量下降。据调查,叶斑病可使卷柏产量损失10%~20%,灰霉病可使产量损失15%~25%,菌核病可使产量损失20%~30%。

2.品质损失:卷柏病害可导致叶片畸形、变色,影响食用品质。据调查,叶斑病可使食用品质下降10%~20%,灰霉病可使食用品质下降15%~25%,菌核病可使食用品质下降20%~30%。

3.种苗损失:卷柏病害可导致种苗感染,影响出苗率和幼苗生长。据调查,叶斑病可使出苗率下降10%~20%,灰霉病可使出苗率下降15%~25%,菌核病可使出苗率下降20%~30%。

综上所述,卷柏病害可造成严重的产量、品质和种苗损失,对卷柏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亟需开发和应用综合防治技术,以减少病害损失,提高卷柏产量和品质。第二部分抗病品种选育:培育具有抗病性优良特性并满足生产需求的品种。关键词关键要点抗病品种选育:培育具有抗病性优良特性并满足生产需求的品种。

1.抗病性遗传资源的收集和挖掘:对卷柏相关野生种、地方品种、优良种质进行收集和整理,从中筛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种质资源,为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丰富的遗传基础。

2.抗病育种材料的构建:利用收集到的抗病性遗传资源,通过杂交、自交、回交等育种方法,构建具有不同抗病性状的育种材料,为抗病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

3.抗病性评价和筛选:对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评价,筛选出对不同病害具有较强抗性的材料,为抗病品种选育提供筛选依据。

抗病性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抗病品种选育。

1.抗病性相关基因的挖掘: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卷柏抗病性相关基因进行挖掘和鉴定,寻找与抗病性密切相关的基因位点。

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抗病性相关基因位点的分子标记,对育种材料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出抗病性优良的个体,提高抗病品种选育的效率。

3.抗病性基因的克隆与利用:对抗病性相关基因进行克隆和功能研究,解析其抗病性作用机制,为抗病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分子工具。卷柏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及应用中抗病品种选育技术

#1.抗病品种选育的意义

卷柏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毁灭性叶菜类疾病,会对十字花科蔬菜造成毁灭性危害。防治卷柏病的传统方法是使用化学杀菌剂,但这既昂贵又对环境有害。因此,培育具有抗病性优良特性并满足生产需求的品种是防治卷柏病的重要手段。

#2.抗病品种选育的具体方法

抗病品种选育是一项复杂且耗时的过程,通常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抗病亲本:从现有的卷柏品种或野生十字花科植物中选择具有抗病性的亲本材料。

2.杂交育种:将选定的抗病亲本进行杂交,获得具有抗病性遗传背景的后代。

3.后代鉴定:对杂交后代进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具有优良抗病性的个体。

4.自交或回交:将选出的抗病性优良个体进行自交或回交,以稳定抗病性状。

5.多地点试种:将稳定的抗病性品种进行多地点试种,以评估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抗病性表现。

6.审定与推广:将通过多地点试种的抗病性品种提交有关部门审定,通过审定后即可进行推广种植。

#3.抗病品种选育的应用前景

抗病品种选育是防治卷柏病的重要手段,具有以下应用前景:

1.减少化学杀菌剂的使用:抗病品种的种植可以减少化学杀菌剂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提高卷柏病的防治效果:抗病品种对卷柏病具有较强的抗性,可以有效降低卷柏病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从而提高卷柏病的防治效果。

3.促进卷柏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抗病品种的种植可以降低卷柏种植业的生产风险,促进卷柏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卷柏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及应用中,抗病品种选育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抗病品种选育,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抗病性状的卷柏品种,从而减少化学杀菌剂的使用、提高卷柏病的防治效果并促进卷柏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部分栽培管理优化:优化栽培措施关键词关键要点选用抗病品种,提高卷柏抗病能力

1.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种植抗病性强的卷柏品种,减少卷柏发生病害的风险。抗性品种可提高卷柏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减少病害发生,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

2.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实施合理的轮作制度,避免卷柏与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轮作可以改变土壤环境,减少病原菌的数量,降低卷柏染病风险。

3.规范整地施肥,增强植株抗性:科学整地,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株抗性。施用有机肥和平衡化肥,均衡营养,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整地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为卷柏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植株抗性,降低病害发生率。

4.加强田间管理,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减少病原菌滋生。合理灌溉,避免田间积水,防止病害蔓延。中耕除草可以清除田间的杂草,减少病原菌的生存空间,降低病害发生率。合理灌溉可以控制土壤湿度,防止田间积水,减少病害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病害发生率

1.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及时中耕除草,清除田间的杂草,减少病原菌的生存空间,降低病害发生率。中耕除草可以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株抗性,降低病害发生率。

2.合理灌溉,避免田间积水:合理灌溉,控制土壤湿度,防止田间积水,减少病害发生。积水会加重卷柏发病,导致病害蔓延。

3.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均衡营养,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植株抗性,降低病害发生率。

4.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病害来源: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病害来源,降低病害发生率。病虫害会加重卷柏发病,导致病害蔓延。

5.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病害: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病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病害发生率。一、优化栽培措施,提高卷柏抗病性能

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卷柏品种,如“京抗1号”、“抗病1号”等。

2.合理轮作倒茬:轮作倒茬可有效降低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减少病害发生。

3.适时播种:根据卷柏的生长习性,适时播种,避免在病害易发期播种。

4.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增强卷柏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5.肥水管理: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避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6.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可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

二、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害发生

1.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减少病菌的来源。

2.排水防涝:及时排水防涝,防止田间积水,降低病菌的侵染。

3.合理灌溉:合理灌溉,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田间湿度过高,降低病菌的侵染。

4.加强通风透光:及时修剪卷柏枝叶,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病菌的侵染。

5.适时采收:适时采收卷柏,防止卷柏在田间过熟,降低病菌的侵染。

三、化学防治,控制病害蔓延

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药剂对种子进行处理,可有效防治种子带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2.苗床消毒:播种前,对苗床进行消毒,可有效防治苗床病害,减少病害的传播。

3.喷洒药剂:在病害发生初期,喷洒杀菌剂,可有效防治病害的蔓延。

四、生物防治,减少病害发生

1.利用拮抗菌:在卷柏田间释放拮抗菌,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

2.利用益虫:在卷柏田间释放益虫,可有效捕食病原菌的传播者,减少病害的发生。

五、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综合应用栽培措施、田间管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可有效防治卷柏病害,降低病害的发生和危害,提高卷柏的产量和品质。第四部分生物防治技术:利用拮抗微生物或植物源性化合物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关键词关键要点【拮抗微生物生物防治技术】:

1.筛选和鉴定高效拮抗微生物:通过高通量筛选、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从自然环境或微生物库中分离和鉴定具有强烈的拮抗活性的微生物。

2.拮抗微生物的机理研究:研究拮抗微生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机理,包括产生抗生素、竞争营养物质、诱导植物抗性等。

3.拮抗微生物的应用:筛选和生产具有商业前景的拮抗微生物菌株,开发生物农药或生物防治剂,用于病害防治。

【植物源性化合物生物防治技术】:

#《卷柏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及应用》中生物防治技术介绍

一、拮抗微生物

拮抗微生物是指能够产生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他物质的微生物。拮抗微生物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拮抗微生物防治病害具有以下优点:

*安全性高:拮抗微生物对人类和环境安全,不会产生污染。

*特异性强:拮抗微生物对病原菌具有特异性,不会对其他有益微生物造成伤害。

*持效期长:拮抗微生物能够在土壤或植物体中存活较长时间,持续发挥防治效果。

*成本低:拮抗微生物的生产和应用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目前,已有多种拮抗微生物被用于卷柏病害的防治,如:

*木霉:木霉能够产生多种抗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链霉菌:链霉菌能够产生链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假单胞菌:假单胞菌能够产生青霉素、头孢霉素等抗生素,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芽孢杆菌:芽孢杆菌能够产生多种抗菌肽和抗菌蛋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二、植物源性化合物

植物源性化合物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抗病活性的化合物。植物源性化合物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植物源性化合物防治病害具有以下优点:

*安全性高:植物源性化合物对人类和环境安全,不会产生污染。

*特异性强:植物源性化合物对病原菌具有特异性,不会对其他有益微生物造成伤害。

*持效期长:植物源性化合物能够在土壤或植物体中存活较长时间,持续发挥防治效果。

*成本低:植物源性化合物的生产和应用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目前,已有多种植物源性化合物被用于卷柏病害的防治,如:

*大蒜提取物:大蒜提取物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辣椒提取物:辣椒提取物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茶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艾草提取物:艾草提取物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生物防治技术在卷柏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在卷柏病害防治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将种子用拮抗微生物或植物源性化合物处理,可以抑制病原菌的侵染,减少病害的发生。

*土壤处理:在定植前,将土壤用拮抗微生物或植物源性化合物处理,可以抑制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

*植物喷雾:在植物生长期,用拮抗微生物或植物源性化合物喷雾,可以抑制病原菌在植物体上的侵染,减少病害的发生。

*根际灌溉:在植物根际处,用拮抗微生物或植物源性化合物灌溉,可以抑制病原菌在根际处的侵染,减少病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技术在卷柏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了卷柏的产量和品质。第五部分化学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农药关键词关键要点合理使用农药

1.选择合适的农药:不同农药对卷柏病害的防治效果不同,选择合适的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成本。

2.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农药的使用方法对防治效果有很大影响,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防治效果,避免产生抗药性。

3.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农药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对人畜和环境造成损害。

控制病害发生

1.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减少病原菌的来源,可以降低卷柏病害的发生。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可以降低卷柏病害的发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适时播种:适时播种可以避免作物在卷柏病害高发期生长,降低卷柏病害的发生。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是控制卷柏病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有效控制病害发生,降低卷柏病害造成的损失。

1.药剂选择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卷柏病害防治农药主要有: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唑酮等。这些农药对卷柏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选择农药。在卷柏病害发生初期,应选用保护性农药,如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以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染。在病害发生中期,应选用治疗性农药,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唑酮等,以杀灭病菌和控制病害发展。

*轮换使用农药。为了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应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一般情况下,同一农药连续使用不得超过2-3次。

2.用药时间

*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用药。在卷柏病害发生前或初期用药,可以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或减轻病害的危害。一般情况下,在卷柏病害发生前1-2周开始用药,每隔7-10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2-3次。

*在病害发生中期用药。在卷柏病害发生中期用药,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在卷柏病害发生初期用药后,每隔7-10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2-3次。

3.用药方法

*喷雾法。喷雾法是卷柏病害防治最常用的方法。喷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喷雾器应选择雾滴细小、穿透力强的喷雾器。

*喷雾时,应注意风向,避免农药飘移。

*喷雾时,应注意喷雾均匀,避免漏喷或重喷。

*灌根法。灌根法适用于卷柏病害发生严重时。灌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灌根药液应配制成一定浓度。

*灌根时,应注意药液渗入土壤深度,确保药液能到达病菌侵染部位。

*灌根时,应注意浇水量,避免土壤过湿。

4.注意安全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说明进行操作。

*使用农药时,应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使用农药后,应及时清洗皮肤和衣物。

*农药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并远离火源和儿童。第六部分病害预警与监测:建立病害预警和监测体系关键词关键要点病害预警与监测体系

1.病害预警信息采集:通过田间调查、气象数据、遥感技术等手段获取病害发生动态,建立病害数据库。

2.病害预警模型构建:根据病害发生规律、气象条件、作物长势等因素,建立病害预警模型。

3.病害预警信息发布:通过短信、微信、广播等方式向农户及时发布病害预警信息,提醒农户采取防治措施。

病害调查与监测技术

1.田间调查:定期对田间进行调查,记录病害发生日期、发病程度、发病株数、发病面积等。

2.气象监测:建立气象监测站,记录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数据,分析气象条件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3.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作物长势、病害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病害发生区域。一、病害预警与监测体系的建立

病害预警与监测体系的建立,对于卷柏病害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体系应具备以下要素:

1.病害监测点设置与管理:在卷柏主要种植区,选择具有代表性且病害发生较严重的区域,建立多个病害监测点。每个病害监测点应设置不同时期的病株样本,以便于对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长期监测。

2.病害监测方法与技术:病害监测应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技术,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常用的病害监测方法包括:

a)目测法:通过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观察病株的症状,记录病害的发生情况。

b)病原菌分离鉴定:从病株上分离出病原菌,并进行鉴定,以确定病害的病原菌种类。

c)病害指数测定:根据病株的症状和病原菌的侵染程度,计算病害指数,以定量评估病害的严重程度。

3.病害预警指标与阈值设定:根据多年监测数据,建立病害预警指标和阈值,以便于对病害的发生动态进行预报和预警。预警指标和阈值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情况进行调整。

二、病害预警与监测的具体应用

病害预警与监测体系建立后,可以为卷柏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应用包括:

1.病害发生预报: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病害发生规律,预测未来一段时期的病害发生情况,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2.病害发病预警:当病害达到预警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种植户采取防治措施。

3.病害流行强度预测:根据监测数据,预测病害流行强度,以便于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4.防治措施的评估:通过监测病害发生情况,评估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以便于及时调整防治方案。

5.病害发生规律研究:通过长期监测数据,研究病害发生规律,为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总之,病害预警与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对于卷柏病害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的防治指导,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第七部分综合防治技术集成:将抗病品种选育、栽培管理优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有机结合关键词关键要点【抗病品种选育】:

1.开展遗传资源发掘和收集,探寻抗病亲本或基因库。

2.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的新品种。

3.构建抗病品种资源库,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条件的种植需求。

【栽培管理优化】:

卷柏病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

#抗病品种选育

通过品种选育,培育出抗病性强的卷柏品种,是卷柏病害综合防治的根本措施。目前,已选育出多个抗病性优良的卷柏品种,如“中农1号”、“中农2号”、“中农3号”等。这些品种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等优点,在生产中应用广泛。

#栽培管理优化

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卷柏发病率,提高卷柏产量和品质。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合理轮作。卷柏与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容易加重病害发生。因此,应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并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

*清除病残体。卷柏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病叶等病残体,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源。

*加强肥水管理。卷柏生长期间,应根据其生长情况,适时适量浇水施肥,以满足其生长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同时,应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以免引起卷柏徒长,降低其抗病性。

*加强田间管理。卷柏生长期间,应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保墒,并及时防治病虫害,以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卷柏的抗病性。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或其他生物防治剂来防治病害。目前,已有多种生物防治剂被用于卷柏病害的防治,如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等。这些生物防治剂可以有效抑制卷柏病原菌的生长繁殖,降低卷柏发病率。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害。目前,已有多种化学农药被用于卷柏病害的防治,如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吡唑醚菌酯等。这些化学农药可以有效杀灭卷柏病原菌,降低卷柏发病率。

综合防治技术集成

综合防治技术集成是指将抗病品种选育、栽培管理优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有机结合,实现高效、可持续的病害防治。综合防治技术集成可以有效降低卷柏发病率,提高卷柏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

在进行卷柏病害综合防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一般情况下,应以抗病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优化为基础,辅以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卷柏病害,提高卷柏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第八部分技术推广应用:将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关键词关键要点推广培训

1.组织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讲授卷柏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提高农户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2.制作技术宣传资料,如手册、折页、宣传画等,向农户发放,普及卷柏病害综合防治知识。

3.开展现场示范、田间指导等活动,帮助农户掌握卷柏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病害监测

1.建立卷柏病害监测网络,定期对卷柏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病害动态。

2.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现代技术,对卷柏病害发生情况进行大范围、快速监测,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3.分析卷柏病害发生规律,为病害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病害预警

1.根据卷柏病害监测数据,利用数学模型、专家系统等技术,建立卷柏病害预警模型,对病害发生风险进行预警。

2.及时向农户发布卷柏病害预警信息,提醒农户加强病害防治,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3.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手段,及时向农户发送卷柏病害预警信息,提高预警信息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

病害防控

1.采用抗病品种,提高卷柏病害的抗性。

2.合理施肥,平衡营养,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加强田间管理,清除杂草,疏通排水沟渠,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