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十二章_第1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十二章_第2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十二章_第3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十二章_第4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十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人文美育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人文美育作为理论价值与传播方式相融合的教育文化事业,在实施途径上也有一套相应的机制并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以家族为单位,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一个人从生到死,其受教育的过程也缘此展开。传统人文美育的实施,遵循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长途径,通过社会、学校与家庭三个环节来施行,诸环节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伦理精神美、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等人文美育内容因此而传播。中国古代文化审美教育概观中国古代文化审美教育概观[[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展子虔:授经图展子虔:授经图周代统治者有意识地通过采诗制度积极参与社会教化工作,开拓社会人文美育的途径。周公亲自组织官方到民间采集歌诗,以观风俗、知厚薄,以制定相应的教化措施。周国君还将亲自采集的民歌,通过宫廷昭告天下,培养人民高雅的审美趣味,使人民树立良好的风俗习惯,《国风》中的《周南》、《召南》、《豳风》就是这样的民歌。周代的采诗与宣诗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文美育的实施。采诗与宣诗采诗与宣诗当代美术家侯一民、李林琢作品:东方文明当代美术家侯一民、李林琢作品:东方文明学校是中国传统人文美育的主要实施场所。传统文化始终“以文教化”,即以一定的道德伦常与诗书礼乐教化人民,这种教化主要通过学校来施行。《说文》释“学”为“觉悟”,即以学校来启人觉悟;《白虎通义》亦云:“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认为学校的任务即开发人的觉悟,启迪人的道德悟性,其中当然也包括人的美的感受力。中国学校教育源远流长,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远在五帝时代就有“成钧之学”,指当时专职的学校教育,施教者为专门的乐师,受教者为贵族子弟。近代学者刘师培考证,所谓“成钧之学”的教育内容,就是以乐教为主的学校教育,“钧字即韵字之古文。古代教民,口耳相传,故重声教。而以声感人,莫善于乐。”第二节第二节学校人文美育的实施学校人文美育的实施成钧之学成钧之学序庠之学(采自爱丁宝绘制弟子规)序庠之学(采自爱丁宝绘制弟子规)隋唐以来的中央官学继承北朝官学的传统,改变了南朝崇尚老庄与文学的状态,儒学在官学教育中重又居于统治地位,对于其他实用学科则分科设置,中央官学分为六学二馆,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弘文馆、崇文馆。唐代中央学校的教学内容除专科外,均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国子学“五分其经以为业”,教学《周礼》、《仪礼》、《礼记》、《毛诗》、《左氏春秋》、《周易》、《尚书》等。官学兴衰官学兴衰[[资料解释资料解释]]中央官学中央官学————以北京国子监为例以北京国子监为例国子监太学府院内南北分置的琉璃牌坊,南面题国子监太学府院内南北分置的琉璃牌坊,南面题字字““圜桥教泽圜桥教泽””,北面题字,北面题字““学海节观学海节观””。正厅为彝伦。正厅为彝伦堂,是监生们会讲的大礼堂,皇帝来国子监讲学时在堂,是监生们会讲的大礼堂,皇帝来国子监讲学时在此设座。东西两廊各有房此设座。东西两廊各有房3333间,设监内间,设监内““六堂六堂””:东为:东为率性、诚心、崇智,西为修道、正义、广业,是监生率性、诚心、崇智,西为修道、正义、广业,是监生课堂。东西两面还有课堂。东西两面还有44厅:东为典簿、绳愆,西为典厅:东为典簿、绳愆,西为典籍、博内,是监内分管文书、纪律、图书、教学的办籍、博内,是监内分管文书、纪律、图书、教学的办公处。公处。辟雍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右图),古制曰辟雍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右图),古制曰““天天子之学子之学””。北京国子监辟雍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古代。北京国子监辟雍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古代““学学堂堂””,是皇帝临雍讲学的场所。其建筑为方型殿宇。环,是皇帝临雍讲学的场所。其建筑为方型殿宇。环以园池碧水,构成以园池碧水,构成““辟雍泮水辟雍泮水””之制,以喻天圆地方,之制,以喻天圆地方,传流教化之意。传流教化之意。鸿都门学因设立于东汉首都洛阳而得名,是官办的艺术教育专科学校。东汉宦官为了分化士大夫的势力,吸引太学生退出士大夫反对宦官斗争的政治集团,劝说皇帝建立与太学相对立的鸿都门学。鸿都门学是专门教授学习辞赋与书法的艺术专门院校。不重视经学,仅吸收有写作尺牍、辞赋能力以及善于书写鸟篆文字的学生,学生都由州郡、三公举荐而来。鸿都门学受宦官的操纵,在政治上为人所不齿,尽管毕业受到优遇,士大夫出于传统的儒学观念,却耻于为列,睥睨不屑。但鸿都门学打破经学一统的地位,其意义不可低估。鸿都门学鸿都门学《鸿都石经》碑文拓片汉代除中央官学,还在郡县乡等地方行政单位设立学校。汉代的许多官员,在任时不靠严刑峻法,而是依靠施行教化启发民智,注重从文化上对当地的政治经济进行治理,史书上一般将他们称作“循吏”。吕思勉先生在《秦汉史》中说:“汉世良吏,多能兴学于辟陋之地”,并列举了文翁、栾巴、卫飒、任延、徐邈等地方官员在任时兴办学校、教化百姓的事迹。地方官员在教化百姓过程中,自然也包含用礼乐并举的方式来对百姓进行人文美育,当地的风气有了很大的转变,这比秦朝“以吏为师”的政治显示出更多的优越性。循吏之教循吏之教官学通过循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