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校准规范_第1页
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校准规范_第2页
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校准规范_第3页
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校准规范_第4页
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校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JF2034—20231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采用光学原理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的校准,不适用于微生物质谱和核酸序列鉴定系统的校准。2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JJF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参数校准规范JJF1287—2011澄明度检测仪校准规范YY/T1531—2017细菌生化鉴定系统CNAS-GL028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术语和计量单位JJF1101—2019、JJF1287—2011、YY/T1531—2017、CNAS-GL028、CLSIM50-A、CLSIM52和CLSIM100中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分类符合categoryagreement;CA折点试验或最小抑菌浓度试验与参考方法之间敏感、中介、剂量依赖性敏感和耐药结果的一致性。注:该概念的数学表达公式:NCA·100/N,其中:NCA为与参考或比较方法类别结果相同的敏感、中介、剂量依赖性敏感和耐药类别的微生物分离株的数量;N为测试的微生物分离株的总数。[来源:CLSIM52,1.4.2]4概述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以下简称分析系统)是可同时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的仪器,其采用传统的光电比色法和快速荧光法进行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鉴定,采用光电比浊法和荧光测定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系统工作时,在恒温孵育环境下,由光路部分发出的单色光扫描每块试剂板上的分析物,通过光电比色、光电比浊或荧光测定细菌因分解或利用底物导致的颜色、浊度或荧光强度的变化,通过读数器将吸光度或荧光强度变化值转换成电信号,再由微机根据菌种资料库和分类符合等分析计算出鉴定结果与药敏结果。分析系统根据自动化程度分为半自动分析系统和全自动分析系统。分析系统通常主要由菌液接种和封口装置、光电读数器、恒温孵箱、微机和试剂板等组成。JJF2034—202325计量特性分析系统主要计量特性指标见表1。表1分析系统的主要计量特性指标计量特性计量特性指标温度示值误差±1.0℃温度波动度±1.0℃温度均匀度≤2.0℃光源照度均匀度≤30%光源照度精密度≤10%测量准确度鉴定试验符合性100%药敏试验一致性100%注:以上技术指标不适用于合格性判别,仅供参考。6校准条件6.1环境条件6.1.1环境温度:(10~30)℃。6.1.2相对湿度:≤90%。6.1.3仪器应远离振动、电磁干扰。注:上述环境条件与制造商的产品规定不一致时,以产品规定的环境条件为设备适用条件。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6.2.1分析系统校准装置温度测量范围满足(20~50)℃,最大允许误差为±0.1℃;光源照度测量范围满足(0~10000)lx,最大允许误差为±5.0%。注:分析系统校准装置由校准组件、数据接收终端和适配的系列套板组成,校准组件由若干温度光学校准单元组成,温度光学校准单元包括偶联的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光学传感器,可将监测的光学和温度参数无线传输给数据接收终端。6.2.2标准菌株应选择可溯源到标准菌株库的标准菌株(应包括代表性的大肠埃希氏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若不适用,可选择仪器数据库的其他标准菌株)。6.2.3试剂板校准过程中需要的配套试剂板,应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条件储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JJF2034—20233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计量特性校准过程中,应根据分析系统的结构组成,将分析系统校准装置置于分析系统(根据不同厂商试剂板的结构尺寸选择对应的套板)内塔、架或盒放置试剂板的位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孔(如分析系统内塔、架或盒放置试剂板的中心孔和四周选取至少5个孔位),同时应根据分析系统的结构组成对分析系统内不同的塔、架或盒分别进行校准,相应的校准结果应分别报告。7.1温度示值误差、温度波动度和温度均匀度将分析系统开机进行预热,设定并达到目标温度,稳定2h后,所有测试孔的温度每2min记录一次,在30min内共测量16次,计算设定温度值与中心位置孔(分析系统内塔、架或盒放置试剂板的几何中心位置孔或最接近几何中心的位置孔)16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之差为温度示值误差的测量结果,按公式(1)计算;校准装置各测量孔实测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的一半,冠以“±”号,取全部测量位置变化量的最大值为温度波动度的测量结果,按公式(2)计算;在30min内每次测试不同位置孔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的算术平均值为温度均匀度的测量结果,按公式(3)计算。(1)(1)(2)(3)式中:ΔTd—温度示值误差,℃;Td—分析系统温度显示值,℃;To—校准装置测得的中心位置温度平均值,℃;ΔTf—温度波动度,℃;Tjmax—校准装置测量孔j在16次测量中的最高温度,℃;Tjmin—校准装置测量孔j在16次测量中的最低温度,℃;ΔTu—温度均匀度,℃;n—测量次数;Timax—各校准位置孔在第i次测得的最高温度,℃;Timin—各校准位置孔在第i次测得的最低温度,℃。7.2光源照度均匀度和光源照度精密度待光源照度稳定后,每个位置孔分别测量6次,每个位置孔取6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作为该位置孔光源照度,按公式(4)计算光源照度均匀度;按公式(5)计算每个位置孔的相对标准偏差,取相对标准偏差最大值作为分析系统光源照度精密度的表征。×100%(4)JJF2034—20234式中:N—光源照度均匀度,%;Emax—放置试剂板位置各位置孔中光源照度最大值,lx;Emin—放置试剂板位置各位置孔中光源照度最小值,lx;RSDEi—光源照度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E—所测孔位置光源照度的平均值,lx;Ei—第i个孔位置的光源照度,lx;n—第i个孔位置测试次数。7.3测量准确度分析系统开机运行稳定后,选择合适的试剂板,根据其鉴定范围或底物种类,选取大肠埃希氏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其他适用的标准菌株进行测量准确度试验。以分析系统鉴定结果与已知标准菌株的符合性或药敏结果与已知标准菌株参考方法结果的一致性作为分析系统测量准确度的表征。注:1在微生物学中,测量准确度对应微生物鉴定系统正确鉴定被测生物的能力,在各项生化或生理反应中,鉴定分析系统结果与适当的参考方法对同一分离株产生的鉴定结果的一致性。2对于药敏试验,测量准确度对应药敏分析系统结果与使用适当的参考方法为同一分离株产生的结果的一致性。8校准结果表达8.1校准结果处理经校准后的分析系统应核发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应符合JJF1071—2010中5.12的要求,并给出各校准项目名称和测量结果以及扩展不确定度。校准原始记录格式(推荐性表格)见附录A,校准证书内页格式(推荐性表格)见附录B。8.2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系统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按JJF1059.1—2012的要求评定,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见附录C。9复校时间间隔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分析系统的使用情况、使用者、分析系统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不超过1年。JJF2034—20235附录A校准原始记录格式(推荐性表格)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商出厂编号委托单位名称联系人地址电话温度湿度记录编号校准日期校准员核验员一、温度示值误差、温度波动度、温度均匀度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不同位置孔测量值To/℃(其中1为中心位置孔)123456789分析系统温度显示值Td/℃温度示值误差ΔTd/℃温度波动度ΔTf/℃温度均匀度ΔTu/℃JJF2034—20236二、光源照度均匀度和光源照度精密度不同位置孔123456789光源照度lx测量值平均值光源照度均匀度N/%光源照度精密度RSDEi/%三、测量准确度鉴定试验药敏试验与已知标准菌株□符合□不符合与已知标准菌株参考方法结果□一致□不一致JJF2034—20237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推荐性表格)序号校准项目校准结果1温度示值误差2温度波动度3温度均匀度4光源照度均匀度5光源照度精密度6测量准确度鉴定试验药敏试验温度示值误差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校准员:核验员:JJF2034—20238附录C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C.1测量方法采用校准装置测定分析系统的恒温孵育系统,并与分析系统显示值进行比较。C.2测量模型示值误差可由公式(C.1)给出:式中:ΔTd=Td-(C.1)ΔTd—温度示值误差,℃;Td—分析系统的温度显示值,℃;To—校准装置测得的中心位置温度平均值,℃。C.3不确定度来源不确定度来源包括: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1,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和校准装置引入的不确定度u3。C.4不确定度分量评定C.4.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1选定一台分析系统,使用校准装置对恒温孵育系统连续测量10次,得到一组测量值:34.82℃,34.93℃,35.34℃,35.42℃,35.18℃,35.31℃,35.38℃,35.45℃,35.16℃,35.27℃。则单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差:其中Toi为校准装置测得的中心位置温度单次测量值,实际校准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16次,以16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则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C.4.2分辨力引入的0.209℃/16≈0.052℃校准装置的最小分辨力为0.01℃,区间半宽a=0.005℃,按均匀分布,取包含因子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为:C.4.3校准装置引入的标25u/3≈0.0029℃℃:,假设其服从均匀分布,取包含因子,C.5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JJF2034—20239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见表C.1。表C.1分析系统校准结果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符号标准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u10.052分辨力u20.0029校准装置u30.058C.6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为:C.7扩展不确定度≈0.078℃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c0:.16℃JJF2034—202310附录D[1]CLSIM50-A商品化微生物鉴定系统的质量控制批准指南(QualityControlforCommercialMicrobialIdentificationSystems;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