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主要寄生虫病防控技术规程_第1页
羊主要寄生虫病防控技术规程_第2页
羊主要寄生虫病防控技术规程_第3页
羊主要寄生虫病防控技术规程_第4页
羊主要寄生虫病防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14/T1384—2017羊主要寄生虫病防控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羊主要寄生虫病的常规检测和防控措施。本标准适用于羊场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2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149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5151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3常规检测3.1粪便检查3.1.1蠕虫虫体检测在羊体内寄生的一些蠕虫,常以孕卵节片、完整或不完整的虫体随粪便排出体外,应用粪便检查法,可以肉眼或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到虫体。方法测定参见附录A。3.1.2虫卵检测把粪便直接涂片或采用集卵法,借助显微镜观察寄生虫虫卵。方法测定参见附录A3.2血液内原虫检测主要是对血液内原虫(泰勒焦虫、巴贝斯焦虫等)的检测。方法参见附录B。3.3体表寄生虫检测主要检测的虫体包括:疥螨、痒螨、羊鼻蝇、虱、蜱等。方法参见附录C。4防控措施2DB14/T1384—20174.1引进种羊检疫按GB16549、GB16567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执行。4.2粪便无害化处理按GB16548的规定执行。4.3饮水、用具及饲草卫生饮水水质应符合NY5027的规定;饲料和饲料原料应符合NY5032的规定;饲养用具应符合NY/T5151的规定。4.4防止传播媒介传播灭鼠、灭蚊蝇应符合NY/T5151的规定。加强中间宿主动物的管理,羊舍周围禁止养狗、猫,并防止野狗、猫等动物侵袭。如养狗、猫,禁止狗、猫吃生肉并要定期驱虫,狗、猫的粪便及时进行清理,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其粪便污染饲料、饮水。消灭养殖区、羊舍的蚊蝇,防止传播寄生虫等病原体。同时消灭河、湾、塘、沟等处的水源中的地螺,用0.5%硫酸铜溶液或6%四聚乙醛(蜗牛敌每年喷洒1~2次。禁止饲喂低洼、湖泊池塘等处带有地螺的饲草。4.5驱虫4.5.1消化道寄生虫的驱除4.5.1.1消化道寄生虫的种类及驱虫药物选择驱虫药物的选择及使用应符合NY5030的规定。具体见表1。表1消化道寄生虫的种类及驱虫药物的选择4.5.1.2驱虫时间3DB14/T1384—2017消化道驱虫应选择在每年冬季(以1月中旬为宜)进行,可全部驱出秋末初冬感染的所有幼虫和少量残存的成虫,可有效保护羊度冬过春,减少春季死亡;驱出的幼虫、成虫和虫卵会很快死亡,起到无害驱虫的目的,防止春季高潮。母羊的驱虫应在配种前25d进行;羔羊应分别在50日龄、90日龄进行两次驱虫,以后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驱虫;用药前要停食或早晨空腹投药,用药时饮水减少应激。4.5.2血液寄生虫的驱除4.5.2.1血液寄生虫的种类及驱虫药物选择见表2。表2血液寄生虫的种类及驱虫药物选择4.5.2.2驱虫时间应在每年4~10月,血液原虫发病高潮前进行驱虫,并对圈舍、运动场、墙壁定期喷洒杀虫剂驱杀中间宿主,消灭养殖区、羊舍的蚊蝇。4.5.3体表寄生虫的驱除4.5.3.1体表寄生虫的种类及驱虫药物选择见表3。表3体表寄生虫的种类及驱虫药物的选择4.5.3.2驱虫时间羊疥癣病具有明显的发病规律,一般在12月至第二年4月期间发病,体外寄生虫的驱虫时间应在剪毛后1周进行药浴(春季药浴)和秋季药浴。羊鼻蝇的防治从4月开始药浴,每周一次,直到成蝇消失为止。药浴时间要保持30s,头部要在药浴液中浸2次。4DB14/T1384—20174.5.4患寄生虫病羊的治疗患寄生虫病羊的治疗应符合NY5149的规定;患寄生虫病羊的治疗用药应符合NY5030的规定。4.5.5驱虫后粪便的处理驱虫后的羊粪便要及时清理并按GB16548的规定进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5DB14/T1384—2017(资料性附录)羊寄生虫粪便检查法A.1蠕虫虫体检查法粪便中的节片和虫体,其中较大型者,很易发现,对较小的,应先将粪便收集于盆(或桶)内,加入5~10倍的清水,搅拌均匀,静置待自然沉淀,而后将上层液体倾去。重新加入清水,搅拌沉淀,反复操作,直到上层液体清澈为止。最后将上层液倾去,取沉渣置大玻皿内,先后在白色背景和黑色背景上,以肉眼或借助于显微镜寻找虫体,有所发现时,用铁针或毛笔将虫体挑出供检查。A.2虫卵检查法(又分涂片检查法和集卵法)A.2.1直接涂片检查法先在载玻片上滴一些甘油与水的等量混合液,再用牙签或火柴棍挑取少量粪便加入其中,混匀,夹去较大的或过多的粪渣,最后使玻片上留有一层均匀的粪液,其浓度的要求是将此玻片放于报纸上,能通过粪便液膜模糊地辨认其下的字迹为合适。在粪膜上覆以盖玻片,置显微镜下检查。检查时应顺序地查遍盖玻片下的所有部分。A.2.2集卵法将分散在粪便中的虫卵集中起来,再行检查,以提高检出率。所采用的方法一般有二种类型。其一是利用虫卵和粪渣中其它成分的比重的差别,而将其集中。虫卵的比重一般比水略重,但轻于饱和食盐水(在1000mL毫升水中加食盐380g,比重约1.18)。当粪便中的虫卵在水中时则沉于水底,而粪便中的一些饲料纤维和可溶性物则混于或溶于粪液中。当粪便以饱和盐水稀释时,虫卵则漂浮于溶液表面,而有些较重的粪渣则下沉于底部。这样根据虫卵在不同液体中沉或浮的情况,而采取沉渣或浮起物检查,就可以在其中检查到比较多的虫卵,而提高检出率。虫卵在溶液中下沉或浮起的时间,受到溶液粘稠度的影响,一般需20min~60min。有时将粪液放离心管中,在离心机内离心,利用离心力加速其中虫卵的下沉或浮起的时间。A-.-虫毫毫并并锥锥2膜红红染染用,,,,。。是,体浓这这此此,,胞和胞和先先染时时周固定集再血血,沉沉进进沉沉感感色定,,)后加然浆浆淀淀血片行行)染染降降可3,其-制制定,,细细固用772研胞胞述述将水水红红,可5查查正正,,将无悬悬.将将,色色次胞胞液染分匀匀其其上干干,的的,摇,0原原,,摇检即直滴,,,和分分中中查查分分,,,是是重重,为,,过瑞,用用层层倒,钟的的管管以以色性,,一氏氏,,内22用用法锥锥离离%%甘次次,则则色,,上,温,后毫,入入售酸酸焦焦钟钟钟钟成,,浓浓易易,置每26DB14/T1384—2017(资料性附录)血液内原虫检查法B.1鲜血压滴标本检查将采出的血液,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加等量的生理盐水与之混合,覆以盖玻片,立即放显微镜下用低倍镜检查,发现有运动的可疑虫体时,可再换高倍镜检查。冬季室温过低,应先将玻片在酒精灯上或炉旁略加温,以保持虫体的活力。由于虫体未染色,检查时应使视野中的光线弱些。本法适用于检查伊氏锥虫。B.2涂片染色标本检查采血,滴于载玻片之一端,按常规推制成血片,并晾干。滴甲醇2~3滴于血膜上,使其固定,而后用姬氏或瑞氏液染色。染后用油浸镜头检查。本法适用于各种血液原虫。B.2.1姬氏染色法取市售姬氏染色粉0.5g,中性纯甘油25mL,无水中性甲醇25mL。先将姬氏染色粉置研钵中,加少量甘油充分研磨,再加再磨,直到甘油全部加完为止。将其倒入60mL~100mL容量的棕色小口试剂瓶中;在研钵中加少量甲醇以冲洗甘油染液,冲洗液仍倾入上述瓶中,再加再洗再倾入,直至25mL甲醇全部用完为止。塞紧瓶塞,充分摇匀,而后将瓶置于65℃温箱中24h或室温内3~5d,并不时摇动,此即为原液。染色时将原液2mL加到中性蒸馏水100mL中,即为染液。染液加于血膜上染色30min,后用水洗2min~5min,晾干,镜检。B.2.2瑞氏染色法以市售的瑞氏染色粉0.2g,置棕色小口试剂瓶中,加入无水中性甲醇100mL,加塞,置室温内,每日摇4min~5min,一周后可用。如需急用,可将染色粉0.2g,置研钵中,加中性甘油3.0mL,充分研匀,然后以100mL甲醇,分次冲洗研钵,冲洗液均倒入瓶内,摇匀即成。本法染色时,血片不必预先固定,可将染液5~8滴直接加到未固定的血膜上,静置2min(此时作用是固定),其后加等量蒸馏水于染液上,摇匀,过3min~5min(此时为染色)后,流水冲洗,晾干,镜检。B.3虫体浓集法血液中的虫体较少时,不易查出虫体。为此,常先进行集虫,再行制片检查。其操作过程是,在离心管中加2%的柠檬酸钠生理盐水3mL~4mL,再加病畜血液6mL~7mL,混匀后,以500转/min的速度,离心5min,使其中大部分红细胞沉降;而后将含有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和虫体的上层血浆,用吸管移入另一离心管中,并在这血浆中补加一些生理盐水,将此管以2500转/min的速度离心10min,可得到沉淀物。取此沉淀物制成抹片,按上述染色法染色检查。此法适用于伊氏锥虫病和焦虫病。其原理是锥虫和感染有焦虫的红细胞较正常红细胞的比重为轻,所以在第一次沉淀时,正常红细胞下降,而锥虫和感染有焦虫的红细胞尚悬浮在血浆中。第二次离心沉淀时,则将其浓集于管底。7DB14/T1384—2017(资料性附录)羊体表寄生虫检查法C.1病料的采取疥螨、痒螨等大多数寄生于家畜的体表或皮内,因此应刮取皮屑,置于显微镜下,寻找虫体或虫卵。刮取皮屑的方法甚为重要,应选择患病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这里的螨较多。刮取时先剪毛,取凸刃小刀,在酒精灯上消毒,用手握刀,使刀刃与皮肤表面垂直,刮取皮屑,直到皮肤轻微出血(此点对检查寄生于皮内的疥螨尤为重要)。在野外进行工作时,为了避免风将刮下的皮屑吹去,可根据所采用的检查的方法的不同,在刀上先蘸一些水、液体石蜡或5%的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可使皮屑粘附在刀上。将刮下的皮屑集中于培氏皿或试管内,带回供检查。蠕形螨病,可用力挤压病变部,挤出脓液,将脓液摊于载玻片上供检查。C.2检查方法C.2.1直接检查法在没有显微镜的条件下,可将刮下的干燥皮屑,放于培养皿内或黑纸上,在日光下曝晒,或用热水或炉火等对皿底或黑纸底面给以40℃~50℃的加温,经30min~40min后,移去皮屑,用肉眼观察(如在培养皿中,在观察时则应在皿下衬以黑色背景),可见白色的虫体在黑色背景上移动。此法较适用于体形较大的螨(如痒螨)。C.2.2显微镜直接检查法将刮下的皮屑,放于载玻片上,滴加氢氧化钠,覆以一张盖玻片。搓压玻片使病料散开,置显微镜下检查。氢氧化钠有透明皮屑的作用,使其中虫体易被发现。C.2.3虫体浓集法为了在较多的病料中,检出其中较少的虫体,而提高检出率,可采用浓集法。此法先取较多的病料,置于试管中,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过夜(如急待检查可在酒精灯上煮数分钟),使皮屑溶解,虫体自皮屑中分离出来。而后待其自然沉淀(或以2000转/min的速度离心沉淀5min),虫体即沉于管底,弃去上层液,吸取沉渣检查;或向沉渣中加入60%硫代硫酸钠溶液,直立待虫体上浮,再取表面液体检查。C.2.4温水检查法将病料浸入40℃~45℃的温水里,置恒温箱中,1h~2h后,将其倾入表面玻璃上,显微镜下检查。活螨将在温热的作用下,由皮屑内爬出,集结成团,沉于水底部。C.2.5培养皿内加温法将刮取到的干的病料,放于培养皿内,加盖。将培养皿放于盛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