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说明 电力源网荷友好互动终端技术规范_第1页
编制说明 电力源网荷友好互动终端技术规范_第2页
编制说明 电力源网荷友好互动终端技术规范_第3页
编制说明 电力源网荷友好互动终端技术规范_第4页
编制说明 电力源网荷友好互动终端技术规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电力源网荷友好互动终端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编制背景随着国内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的实施,特高压直流运行中因系统故障等原因导致的单极和双极闭锁,引起落点地区有功缺额明显,在故障发生时频率下降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问题突出,系统保护功能有待完善。采取传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低频低压减载装置、事故拉限电等控制手段,可力保主网稳定运行,但却无法避免局部地区用户受大面积停电的影响。随着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接入,对电网电力调度和负荷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大用户的需求响应负荷控制实现表明,用户与电网调度控制友好互动已具备实现的条件。借鉴大用户负荷控制的经验,通过在用户侧安装网荷互动终端、建立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的快速通讯网络和主站系统,实现对用户可切负荷的精确采集和可切负荷的快速响应控制。通过综合运用负荷控制手段,可以解决电网频率跌落、潮流越限和系统备用不足等问题,确保电网有序可靠供电,显著降低大电网扰动对社会的影响。编制目的:随着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的建立和建设,负荷控制手段的增强,负荷快速响应控制作为调度控制负荷和源网荷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必要针对用户现场的网荷互动终端设备制定基本的技术要求、功能要求、性能指标、试验方法等规范,保障电力行业网荷互动终端设备技术和功能的规范性,终端制造厂家设备的一致性,保障终端的产品质量。任务来源:本标准依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18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18)100号)的要求编写。主要参与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主要参与人员:。编制主要原则1.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1-2009)、《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07)211号)和《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DL/T800-2001)的有关要求,开展本规范制定工作。2.依据《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DL/T698.31-2010)的相关要求,在总结电能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终端在用户安装实施、运行的经验基础上,针对实现用户分路可切负荷的精细化采集和精准控制的要求,基于终端安全可靠、功能实用的原则,编制终端的基本技术要求、功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范等相关内容;3.本规范主要对终端的功能和接口提出基本的技术要求,不对终端的物理结构和组件的物理构成做过多限制。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1.终端继承了电能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终端的需求响应负荷控制功能,在采集与控制接口方面与配电自动化终端、测控装置等设备有相似之处,在制定本规范时引用了《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DL/T698.31-2010),《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630-1997)、《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DL/T721-2013)等有关内容。2.终端设计除满足本标准外,作为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用户侧设备,在负荷快速控制这方面还应满足与主站通讯的相关标准要求。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1.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2.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主要工作过程2018年1月,项目启动,国网公司牵头组织公司部分电力企业参加标准起草。2018年3月,成立编写组,对标准内容进行调研,部署标准制定工作计划,确定标准体系架构,明确了课题的研究目的、思路、任务、分工及进度要求。2018年5月,完成标准大纲编写,组织召开大纲研讨会,对标准大纲内容进行编排。2018年9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写,多次在公司范围内征求意见和讨论。标准结构和内容本规范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1.目次;2.前言;3.正文共设7章: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存储。4.主题章节分为4章,由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存储组成。这4章构成本标准的总体结构,第4章明确了终端的工作条件和技术指标要求;第5章明确了试验条件、试验要求、试验项目;第6章规范了终端需要开展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要求;第7章规定了终端标志、包装、运输、储存要求。条文说明1范围本章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适用于电力行业内大规模友好系统网荷互动终端设备的生产、使用、检测、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章列出了与本技术规范内容相关的标准。引用的原则为:逐条列出与本标准内容有关的主要GB、DL标准。3术语和定义为查阅方便和执行本规范条文时能正确理解相关的专业名称术语,此章列出了所涉及的主要专业术语及其解释。为了使术语的解释尽量标准化、规范化,本章所列术语的解释尽量引自已有标准、规程或词典;对于新的术语,尽量以简洁易懂的语言方式定义。4技术要求本章给出了终端的工作环境条件的标准及要求,在室内安装、室外箱内安装、室外露天安装应分别时满足对应的C1~C3级别气候条件要求,对周围环境提出了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存在,无剧烈振动冲击源的要求。关于终端的供电电源,给出了交流和直流供电电源的要求。终端的结构形式应满足现场安装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要求。终端功能要求是,具备实现负荷采集控制、用电信息管理的功能要求。包括数据采集、负荷控制、远程抄表、数据通讯、事件记录、运行监控功能、其他功能。终端的基本性能要求包括:模拟量参数要求、状态量参数要求、遥控输出参数要求、通讯信息通道的参数性能要求。终端的安全性能:包括绝缘性能、电磁兼容性能、机械性能、连续通电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作了规定。终端的安全防护性能是指现场终端或设备配置符合通讯安全要求的加密设备。5试验方法本章对负荷快速响应终端的试验条件、试验要求、试验项目作了规定。其中试验项目包括:功能及性能试验、绝缘性能试验、高低温试验、电磁兼容试验、电源电压波动试验、机械性能试验、连续通电稳定性试验、结构外观检查。6检验规则给出了终端需要开展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要求。7标志、包装、运输和存储给出了终端在标志、包装、运输和存储方面的要求。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无。废止现行行业标准的建议无。目次一、 编制背景 3二、 编制主要原则 3三、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3四、 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3五、 主要工作过程 4六、 标准结构和内容 4七、 条文说明 4八、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5九、 废止现行行业标准的建议 5目次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