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3-6-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分层讲义总和法_第1页
Chapt3-6-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分层讲义总和法_第2页
Chapt3-6-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分层讲义总和法_第3页
Chapt3-6-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分层讲义总和法_第4页
Chapt3-6-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分层讲义总和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Chapt3-6-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分层总和法这本书主要从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每个主题都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层面”,而非一个阶段。而在这本书中,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就是第一部分,那么下面我将详细的谈下我的感受。德鲁克先生在这一部分不仅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创新,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企业家应该从哪里创新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彼得·德鲁克无疑是20世纪在企业管理领域中最伟大的研究者之一,他的理论影响着现代社会企业家的实践活动。前苏联著名经济学家康德拉杰耶夫的“经济发展过程必然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论断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在不断出现,但是到了20世纪末期,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这种论断似乎不那么灵验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由于受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困扰,挣扎着寻找一条理想的持续增长之路,企业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被企业受到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打击在寻找突破之路。事实上在企业家的努力下和经济全球化及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加大,市场经济行为已经出现周期性波动而非危机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出现背后的原因被彼得·德鲁克称之为“创新”。在彼得·德鲁克看来,创新是唯一能造就一个持续和健康发展的经济。我们社会已经将创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国家管理的创新,变革一直伴随着我们,“改革开放”已经成为我们一项基本国策,闭关自守只能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持续发展创造了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奇迹,其成就为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国企业也在不断转型和变革,进行着不断的创新,企业不仅重视组织形式和规模效应,也在重视科技创新带来服务上的附加值创造,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主要在于创新力不够,企业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帮凶”,尽管企业不是本意要这样做,但是没有创新的企业的行为就是为自己和社会经济自掘坟墓。看一下没有创新企业的发展模式,首先是企业生产一种社会需求产品,这种产品在一个阶段有利可图,从而引发其他企业效仿,产品市场投放竞争加剧,企业生产这种产品的利润减少,企业管理者只能通过增加产量维持利润绝对值水平,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的生产能力在不断扩展的过程就是企业利润增长接近于0的过程,这时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企业要面临倒闭的过程。企业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企业崩溃。如果成千上万的企业都是这样没有创新能力,出现群体倒闭,对社会而言,就是发生经济危机。那么,有什么手段能使企业不以上述模式运作呢,如何使企业保持一个持续增长的态势呢,彼得·德鲁克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企业要“创新”。Chapt3-6-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分层总和法精品Chapt3-6-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分层总和法这本书主要从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每个主题都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层面”,而非一个阶段。而在这本书中,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就是第一部分,那么下面我将详细的谈下我的感受。德鲁克先生在这一部分不仅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创新,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企业家应该从哪里创新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彼得·德鲁克无疑是20世纪在企业管理领域中最伟大的研究者之一,他的理论影响着现代社会企业家的实践活动。前苏联著名经济学家康德拉杰耶夫的“经济发展过程必然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论断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在不断出现,但是到了20世纪末期,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这种论断似乎不那么灵验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由于受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困扰,挣扎着寻找一条理想的持续增长之路,企业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被企业受到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打击在寻找突破之路。事实上在企业家的努力下和经济全球化及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加大,市场经济行为已经出现周期性波动而非危机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出现背后的原因被彼得·德鲁克称之为“创新”。在彼得·德鲁克看来,创新是唯一能造就一个持续和健康发展的经济。我们社会已经将创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国家管理的创新,变革一直伴随着我们,“改革开放”已经成为我们一项基本国策,闭关自守只能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持续发展创造了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奇迹,其成就为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国企业也在不断转型和变革,进行着不断的创新,企业不仅重视组织形式和规模效应,也在重视科技创新带来服务上的附加值创造,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主要在于创新力不够,企业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帮凶”,尽管企业不是本意要这样做,但是没有创新的企业的行为就是为自己和社会经济自掘坟墓。看一下没有创新企业的发展模式,首先是企业生产一种社会需求产品,这种产品在一个阶段有利可图,从而引发其他企业效仿,产品市场投放竞争加剧,企业生产这种产品的利润减少,企业管理者只能通过增加产量维持利润绝对值水平,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的生产能力在不断扩展的过程就是企业利润增长接近于0的过程,这时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企业要面临倒闭的过程。企业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企业崩溃。如果成千上万的企业都是这样没有创新能力,出现群体倒闭,对社会而言,就是发生经济危机。那么,有什么手段能使企业不以上述模式运作呢,如何使企业保持一个持续增长的态势呢,彼得·德鲁克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企业要“创新”。

分层总和法简介工程上计算地基的沉降时,在地基可能产生压缩的土层深度内,按土的特性和应力状态的变化将地基分为若干(n)层,假定每一分层土质均匀且应力沿厚度均匀分布,然后对每一分层分别计算其压缩量si,最后将各分层的压缩量总和起来,即得地基表面的最终沉降量s,这种方法称为分层总和法。分层总和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压缩层范围内地基分层,计算每一分层的压缩量,然后累加得总沉降量。分层总和法有两种基本方法:e~p曲线法和e~lgp曲线法。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2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3

计算原理一般取基底中心点下地基附加应力来计算各分层土的竖向压缩量,认为基础的平均沉降量s为各分层上竖向压缩量Dsi之和,即

几点假设地基土为一均匀的、等向的半无限空间弹性体;计算部位为基础中心点O下土柱所受附加应力sz进行计算;地基土的变形条件为侧限条件;计算深度因工程上附加应力扩散随深度而减少,计算到某一深度(受压层)即可。分层总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计算步骤1、绘制基础中心下地基的自重应力、附加应力分布曲线,求2、确定沉降计算深度(压缩下限深度)

如压缩下限下部还有更软的土层,则计算至该土层底面为止;如压缩层内部有基岩,则受压层深度计算至新鲜岩土为为止;3、分层厚度的确定,天然土层交界面及地下水面为特定的分界面。一般土软土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4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54、计算分层沉降量si5、最终变形量查e~p曲线计算中的几个问题1、有相邻荷载作用时,应将相临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叠加到基础自身引起的附加应力中去;2、有相邻荷载时,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采用下式确定沉降计算深度:式中,—由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的土层沉降计算值;

s—计算深度范围内各个分层土的沉降计算值的总和。

具体应用时采用试算法,先假定一个沉降计算深度zn

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6【例题】有一矩形基础放置在均质粘土层上,如图所示。基础长度L=10m,宽度B=5m,埋置深度D=1.5m,其上作用着中心荷载P=10000kN。地基土的重度为20kN/m3,饱和重度21kN/m3,土的压缩曲线如图(b)所示。若地下水位距基底2.5m,试求基础中心点的沉降量。例题…1【解】(1)由L/B=10/5=2<10可知,属于空间问题,且为中心荷载,所以基底压力/接触压力为

基底净压力/附加压力为

(2)因为是均质土,且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下2.5m处,取分层厚度2.5m(3)求各分层面的自重应力(注意:从地面算起)并绘分布曲线见图(a)

例题…2(4)求各分层面的竖向附加应力并绘分布曲线见图(a)。该基础为矩形,属空间问题,故应用“角点法”求解。为此,通过中心点将基底划分为四块相等的计算面积,每块的长度L1=5m,宽度B1=2.5m。中心点正好在四块计算面积的公共角点上,该点下任意深度zi处的附加应力为任一分块在该点引起的附加应力的4倍,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例题…3(5)确定压缩层厚度。从计算结果可知,在第4点处有σz4/σc4=0.195<0.2,所以,取压缩层厚度为10m。(6)计算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计算结果见下表。(7)由图(b)根据p1i=σsi和p2i=σsi+σzi分别查取初始孔隙比和压缩稳定后的孔隙比,结果列于下表。例题…4(8)计算地基的沉降量。分别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然后累加即得例题…5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一、分层总和法地基最终沉降量地基变形稳定后基础底面的沉降量1.基本假设地基是均质、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线性变形体,可按弹性理论计算土中应力在压力作用下,地基土不产生侧向变形,可采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

为了弥补假定所引起误差,取基底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进行计算,以基底中点的沉降代表基础的平均沉降2.单一压缩土层的沉降计算在一定均匀厚度土层上施加连续均布荷载,竖向应力增加,孔隙比相应减小,土层产生压缩变形,没有侧向变形。△p∞∞可压缩土层H1H0s土层竖向应力由p1增加到p2,引起孔隙比从e1减小到e2,竖向应力增量为△p由于所以3.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分别计算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各个分层土的压缩变形量△si,基础的平均沉降量s等于△si的总和ei第i层土的压缩应变4.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步骤e1i———由第i层的自重应力均值从土的压缩曲线上得到的相应孔隙比e2i———由第i层的自重应力均值与附加应力均值之和从土的压缩曲线上得到的相应孔隙比ei土的压缩应变1.绘制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曲线2.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3.确定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分层界面4.计算各分层沉降量5.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绘制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曲线确定基础沉降计算深度

一般取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比值为20%处,即σz=0.2σc处的深度作为沉降计算深度的下限确定地基分层1.不同土层的分界面与地下水位面为天然层面2.每层厚度hi≤0.4b计算各分层沉降量根据自重应力、附加应力曲线、e-p压缩曲线计算任一分层沉降量

对于软土,应该取σz=0.2σc处,若沉降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计算至基岩表面为止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d地基沉降计算深度σc线σz线二、《规范》法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提出分层总和法的另一种形式沿用分层总和法的假设,并引入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和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均质地基土,在侧限条件下,压缩模量Es不随深度而变,从基底至深度z的压缩量为附加应力面积深度z范围内的附加应力面积附加应力通式σz=K

p0代入引入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因此附加应力面积表示为因此利用附加应力面积A的等代值计算地基任意深度范围内的沉降量,因此第i层沉降量为根据分层总和法基本原理可得成层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基本公式zi-1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zi△zzi-1534612b12345612aip0ai-1p0p0p0第n层第i层ziAiAi-1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应该满足的条件zi、zi-1——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的距离(m)ai、ai-1——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当确定沉降计算深度下有软弱土层时,尚应向下继续计算,直至软弱土层中所取规定厚度的计算沉降量也满足上式,若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zn可取至基岩表面为止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1~30m范围内,基础中点的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可以按简化公式计算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地基沉降量乘以一个沉降计算经验系数ys,可以查有关系数表得到地基最终沉降量修正公式三、地基沉降计算中的有关问题1.分层总和法在计算中假定不符合实际情况假定地基无侧向变形

计算结果偏小计算采用基础中心点下土的附加应力和沉降

计算结果偏大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误差,但精确误差难以估计2.分层总和法中附加应力计算应考虑土体在自重作用下的固结程度,未完全固结的土应考虑由于固结引起的沉降量相邻荷载对沉降量有较大的影响,在附加应力计算中应考虑相邻荷载的作用

3.当建筑物基础埋置较深时,应考虑开挖基坑时地基土的回弹,建筑物施工时又产生地基土再压缩的情况回弹在压缩影响的变形量计算深度取至基坑底面以下5m,当基坑底面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取10msc——考虑回弹再压缩影响的地基变形Eci——土的回弹再压缩模量,按相关试验确定yc——考虑回弹影响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1.0Pc——基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应力,kPa式中:四、例题分析【例】某厂房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已知基础底面积尺寸为4m×4m,埋深d=1.0m,地基为粉质粘土,地下水位距天然地面3.4m。上部荷重传至基础顶面F=1440kN,土的天然重度

=16.0kN/m³,饱和重度

sat=17.2kN/m³,有关计算资料如下图。试分别用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法计算基础最终沉降(已知fk=94kPa)3.4md=1mb=4mF=1440kN501002003000.900.920.940.96eσ【解答】A.分层总和法计算1.计算分层厚度每层厚度hi<0.4b=1.6m,地下水位以上分两层,各1.2m,地下水位以下按1.6m分层2.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自重应力从天然地面起算,z的取值从基底面起算z(m)σc(kPa)01.22.44.05.67.21635.254.465.977.489.03.计算基底压力4.计算基底附加压力3.4md=1mF=1440kNb=4m自重应力曲线附加应力曲线5.计算基础中点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用角点法计算,过基底中点将荷载面四等分,计算边长l=b=2m,σz=4Kcp0,Kc由表确定z(m)z/bKcσz(kPa)σc(kPa)σz

/σczn

(m)01.22.44.05.67.200.61.22.02.83.60.25000.22290.15160.08400.05020.032694.083.857.031.618.912.31635.254.465.977.489.00.240.147.26.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根据σz

=0.2σc的确定原则,由计算结果,取zn=7.2m7.最终沉降计算根据e-σ曲线,计算各层的沉降量z(m)σz(kPa)01.22.44.05.67.294.083.857.031.618.912.31635.254.465.977.489.0σc(kPa)h(mm)12001600160016001600σc(kPa)25.644.860.271.783.2σz(kPa)88.970.444.325.315.6σz+σc(kPa)114.5115.2104.597.098.8e10.9700.9600.9540.9480.944e20.9370.9360.9400.9420.940e1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