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一_第1页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一_第2页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一_第3页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一_第4页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一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诘责(jié)燥热(zào)翘首(qiào)锐不可当(dǎng)B.炽热(zhì)佃农(diàn)黝黑(yǒu)意趣盎然(áng)C.桅杆(wěi)窒息(zhì)镌刻(juàn)坦荡如砥(dǐ)D.悄然(qiǎo)滞留(zhì)锃亮(zèng)殚精竭虑(dān)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而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B.多年来,老校长为了这群孩子的成长,起早贪黑,处心积虑,他的功劳不能忘。C.到了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气氛让张亮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D.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晚饭后,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C.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D.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①但是自卑的人永远会失去本来就属于他的机会。②但是一个自卑的人,一定比一个狂妄的人还要更加糟糕。③这样世界上所有的门便都被你关上了。④那种把自己看得太高的人我们说他狂妄。⑤因为自卑,所以你会害怕,害怕失败,害怕别人的眼光,因此你不敢去做。⑥因为狂妄的人也许还能抓到生活中本来不是他的机会。A.④②⑤③①⑥B.④②⑥①⑤③C.①⑥②⑤③④D.①②⑤③④⑥7、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古诗文的原句。(1)《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崔颢)(3)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4)柴门何萧条,________。(《梁甫行》曹植)(5)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李清照)(6)请默写杜牧的《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读书止观录》三则吴应箕(一)宁越,中牟人。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可以免此?”友曰:“莫如学也。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我不敢休;人将卧,我不敢卧。”学十五岁而为周威王之师。读书者当观此。(二)梁邱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而已。”吴生①曰:所谓“不在三更早、五更迟,只怕一日暴,十日寒”。读书者当观此。(三)扬子云工赋,王君大习兵,桓谭欲从二子学。子云曰:“能读千赋则善赋。”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谚曰:“习伏众神②”,“巧者不过习者之门③”。读书者当观此。(注释)①吴生:作者吴应箕自称。②习伏众神:当时的谚语,就是熟能生巧,如有神助的意思。③巧者不过习者之门:聪明的人不从行家门前经过,指不班门弄斧。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苦耕稼/之劳 B.吾/至死不及夫子矣C.学十五岁/而为周威王之师 D.能读千赋/则善赋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卧(______)(2)置(______)(3)晓(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2)能读千赋则善赋。4.读了选文,你感悟到了哪些读书的道理?三、现代文阅读。(30分)1、看海李锐①女儿早就吵着要去看海。今年夏天总算是让她如愿以偿了。一大堆吵吵闹闹的旅游者,坐在一辆漂漂亮亮的旅游车上。车上装满了水果、食品、罐装饮料,装满了各色名牌或非名牌的服装和鞋袜,另外还装了满车的流行音乐,我不由得想,在这样一副装备里,看见的还是海吗?我有点替女儿感到遗憾。②久居闹市,总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可闹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门对面的那个公园。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们的前面都得加一个“假”字。有时为了躲开这个“假”字,我有意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来,才带女儿进公园。这种时候游人寥寥。草木之间有种难得的沉静,牵着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随意而去,听她讲些学校里的事情,或是什么忽发的奇想。有时我们都停下来,都不说话。然后,我问她,:“你看藏经楼现在好看吗?”暮色中的藏经楼抹去了鲜艳的色彩,只留下一个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远远的天光中还留着最后一点依稀的残红。女儿看看,说:“好看。”后来在一篇老师的命题作文中,女儿提到藏经楼,她写道:“傍晚的藏经楼很孤独。”但我知道,这还不是大自然。这种古老的人文景观,在古老的中国到处都有。③仔细回想起来,我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因为插队而来到吕梁山的腹地。那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还有大自然这码事,是懵懵懂懂地被命运扔进大山里来的。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没有任何机器的响声,随便捡一条小路走下去,就会淹没在林木之间。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有许多次,独自一人呆在葱茏的树林里,或是站在荒远的山顶上:忽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树,变成了一块石头,满心的孤独,如麻的惆怅,都随着脚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随着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极远极远的地方——那时候,就忘了还有一个自己;那时候,就觉得敞开的心胸无遮无拦地躺在天地之间,仿佛一股清风,纤毫之动便可极游八方……④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那一次也有一辆汽车,也有满车的旅游者,那次的目的地原本是敦煌。可是当汽车翻越乌鞘岭进入了河西走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抛到了生物圈的外面,抛到一个任何生命都不可企及的地方,你的肉身不知被留在何处,跟着自己的只是一个充满了犹豫、恐惧、彷徨、惊叹的灵魂。狰狞而又庄严的祁连山,广漠如海却又冷酷死寂的戈壁滩,轻而易举地淹没了可以称作人类文明的那点东西。举目所见除了地平线,还是地平线。河西走廊,是造化给人类留下的形而上的大课堂,是人类语言的终点站,从这儿再向前,你将没有任何熟悉的经验和理念可以依凭……⑤这样想着又觉得自己有些太功利,有些杞人忧天。与大自然的沟通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人终生置身于自然环境当中,却一直麻木不仁;有的人只因为在一个早晨,偶然朝一片结了露珠的叶子瞥了一眼,却在刹那间领悟了宇宙。⑥于是,我跟着尖叫不已的女儿走下海去。沁凉的海水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涌上身来,淹没了所有恐惧而又惊喜的孩子们。这种在刹那之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不着任何事先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在这一刹那,女儿开始了她自己和大海的相遇。⑦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将无法穷尽这一份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选自《读者》2009年第10期)1.作者带女儿“看海”的目的是什么?2.文中写了“我”与大自然的哪两次相遇,作者为什么说这两次相遇是“刻骨铭心”的?3.下面的句子语言优美,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5.生活中你一定有过与大自然相遇的经历,请结合本文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2、爸爸教我读中国诗程怡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句诗,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1.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说你对第③段画线部分的理解。3.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5.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四、写作题(40分)一年四季,人们所看到的景色是不一样的。同一个时节,不同地方、不同生活、不同心情的人所看到或者希望看到的景色也是不一样的。大自然有自己的本色,但经过人的主观情感的加工,人们的生活也就具有了不同的色彩。比如同是十月,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十月是红色的;在丰收农民的眼中,十月是金黄色的……在不同心境的人眼里,相同的日子,面对相同的事物,其色彩可能就各不相同。那么,在你眼里,在你心里,或者在你的想象里,十月又是什么颜色呢?请以“十月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一DDCCB(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黄鹤一去不复返(3)入则无法家拂士(4)狐兔翔我宇(5)常记溪亭日暮(6)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1.A2.(1)睡觉(2)放下(3)懂得3.(1)坚持做的人常常能做成,坚持行走的人能到达目的地。(2)能够诵读一千篇辞赋就善于作赋。4.勤奋不懈;持之以恒;反复练习。三1.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2.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的腹地。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所以才是“刻骨铭心”的。3.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变了颜色,自然的变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4.大自然是博大的,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是肤浅的。作者意在表达我们应该亲近自然,享受自然。5.示例:自然是伟大的,我们要认识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