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手段的探究与实践_第1页
数控加工手段的探究与实践_第2页
数控加工手段的探究与实践_第3页
数控加工手段的探究与实践_第4页
数控加工手段的探究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数控加工手段的探究与实践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广泛运用,数控机床精度高、稳定性好、效率高、自动化强等一系列优点在机械加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但用数控车床加工高硬度零件、薄壁零件、细长轴、细长孔等类零件,经常会出现零件易变形,零件尺寸及表面粗糙度不易保证等技术问题。近几年,伴随着新的刀具材料、新的表面涂层及新式刀具的出现,也衍生了新的切削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使此类零件在数控车床加工时的技术难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2典型零件分析2.1基本情况介绍以某典型零件为例,该零件为高硬度薄壁筒形零件,内腔由螺纹、台阶孔及圆角构成,零件材料为30CrMnSiA高强度钢,硬度HRC50~55,壁厚1.5~2mm,内孔粗糙度Ra1.6,螺纹与外圆、内孔的同轴度0.02mm,内孔圆度0.05mm,其形状及尺寸如所示。

2.2主要加工难点分析可以看出,64.7mm内孔、M651.5螺纹、69mm外圆及65.7mm内孔的断续加工是该零件zui主要的加工难点,其64.7mm内孔深度为122.8mm,zui薄处壁厚仅为1.5mm.该零件淬火后加工,因刚性差,极易发生变形,加上排屑困难,表面质量、圆度均难以保证,且存在断续切削时刀具易崩刃、磨损等现象。为保证该零件M651.5螺纹与内孔、外圆同轴度,且减小其淬火热处理后的螺纹变形量,该零件螺纹加工只能在淬火后进行。这些加工难点的存在,使得加工过程中刀具选择、加工工艺路线安排、工艺装夹方式确定等成为该零件是否合格的关键。

3加工工艺过程设计通过对零件结构及其加工难点的分析,制定出以下加工工艺方案:a.下料b.退火c.普车粗加工外圆、平端面、钻58mm通孔,保证两侧外圆端面与零件轴线垂直。

d.数车粗加工内外型,平两侧端面,并与零件轴线垂直,为保证淬火后的零件硬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内外型均保留1mm余量。

e.热处理淬火HRC50~55.

f.钻侧面6个3.2mm孔。

g精加工零件右端,平端面,精车内孔、M651.5螺纹,同时半精车外圆尺寸至69.4mm(为零件zui终加工留出0.2mm的精车余量),长度为66mm,并保证下道工序加工64.7mm、65.7mm内孔时能与螺纹同轴。

h.精加工零件左端,平端面,半精车外圆至69.4mm,长度为70mm,分别精车内孔64.7mm、65.7mm,由于65.7mm内孔圆周上有均布的6个3.2mm的小孔,因此存在断续切削,应尽量避免与64.7mm内孔使用同一把镗孔刀进行加工。

i.精车外圆,使用内涨胎精车外圆到69mm.

4加工工艺方案设计4.1加工刀具的选择在刀具手册、样本中,大多数将淬火硬度大于45HRC以上的切削定义为硬态切削。硬态切削多数情况下只能采用PCBN(聚晶立方氮化硼)刀片或石刀片进行加工,此类刀片多采用负前角方式,刀片不锋利,韧性差,易破碎,且切削速度要求高,价格昂贵,如果用此类刀片加工该薄壁零件,容易产生振动,且不能进行断续切削。因此,针对零件淬火后硬度达到HRC50~55,零件材料30CrMnSiA韧性、塑性好的特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刀具的研究,选择刀具。

刀杆刚性好,且为正前角刀具,刀片为正前角,前角为18o,物理涂层(PVD)复合陶瓷,涂层结构为(Ti,Al)N+TiN,适合于断续加工,韧性、耐磨性好,切削锋利,其加工硬度为40HRC.

内螺纹R166.4KF-20-16R166.0L-16MM01-2501020刀杆为全圆形结构,被包容面积大,装夹后刚性好,刀片为适合低速切削的物理涂层(PVD)刀片,表面有1~2m的TiN涂层,切削刃锋利,耐磨性好,耐高温,抗切屑锤击能力强,加工时不易产生振动,其加工硬度为47HRC.

镗孔A32T-SCLCL12CCMT120404-WF5015(半精、精)刀杆为32圆形结构,刚性好,且带有内冷却孔,能有效地使刀尖和零件得到充分冷却,降低零件切削温度,减小变形。刀片为非涂层金属陶瓷,主要成分为TiC、TiN,刀片具有良好的韧性,在整个刀具寿命期间都能保持刃口锋利,适合低速加工。同时,刀片带有修光刃(wiper),能有效提高零件表面粗糙度和加工效率(wiper刀片在表面粗糙度要求相同的情况下比普通刀片进给量快一倍)。

以上选择的刀具,虽然在理论加工硬度上并不能满足加工需要,但笔者通过反复试验,经优化切削参数和刀具几何参数,完善夹具设计后,zui终使刀具满足了零件薄壁、高硬度、断续的加工要求。

4.2刀具的几何参数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4.3夹具设计⑴为了满足此零件加工需要,零件夹具设计时应先计算出卡爪夹紧力和切削力,从而得出机床卡盘需要调整到的压力。

卡爪夹紧力公式:W=nDfKM2式中:n――卡爪数;K――安全系数;f――摩擦系数;M――切削扭距;D――零件直径。

切削力公式:Fc=CFcaxFcpfyFcvnFccKMFKкrFKоFKsFKF切削扭距公式:M=2FcD式中:CFc――系数;xFc、yFc、nFc――指数;ap――吃刀深度;f――进给量;Vc――切削速度;KMF――材料修正系数;KкrF――主偏角修正系数;KоF――前角修正系数;KsF――刃倾角修正系数;KF――刀尖圆弧半径修正系数。

经查切削手册,该零件加工时的主切削力为:Fc=27950.41.00.150.7588-0.15)(65021090.750.890.90.60.8N=128N切削扭距:M=2FcD=0.512870N?mm=4480N?mm卡爪夹紧力:W=nDfKM2=nfKFc=3.

031282N=284.4N根据公式计算结果,留出一定的安全保障系数后,将卡爪夹紧力确定为300N.经过对机床液压缸压强逐步调整,zui后试验出液压缸压强在0.9bar时卡爪夹紧力能够满足要求。另外,设计了扇形软三爪,以增大夹持面积,减小零件夹紧变形,扇形软三爪如所示。

⑵在零件内孔加工完时又发现在64.7内孔的R3圆周处出现平均为0.05的局部变形(直径变大),分析这可能是在加工R3时由于切削量突变造成的。

于是笔者一方面通过增加开槽套筒(如所示),来增加零件的有效壁厚,提高刚性,破坏振频,降低振动,另一方面在编制加工程序时,采用R圆弧逐步减小措施,减小切削突变量。

⑶为保证外圆精加工能一次完成,且零件支撑面具有足够的刚性,采用内涨胎(如所示)进行外圆切削加工,这样可以避免由于磨削而造成的零件应力变形,提高加工效率。内涨胎设计为橡胶膨胀式的夹紧方式,拉杆拉紧时通过螺栓和压板挤压楔块和支撑瓦片,橡胶套在楔块和支撑瓦片的作用下完成工件的夹紧。由于工件长度较长,靠近主轴的一端刚性较差,为此设计了两种楔块,楔块1的倾角为12和45,楔块2的倾角为12.5和46,保证了工艺系统的刚性。橡胶套*部位是通过三片支撑瓦片传力的,保证了*部位的有效支撑、夹紧。

4.4切削参数选择由于此零件为高硬度薄壁零件,加工时,刚性较差,易产生振动,刀具的切削硬度又不足以满足加工需求,为此,在刀具和夹紧力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优化切削参数进行调整,以表面粗糙度计算公式Ra=rf502(f为进给量,r为刀尖圆弧半径)为参考,切削参数选择。

4.5冷却方式冷却液为水溶剂极压切削液,冷却时采用机床主轴的冷却系统与刀座的冷却系统相配合,从零件左右两端同时进行冷却的方式,主轴冷却系统对准零件,刀座冷却系统对准刀尖,使加工部位得到快速充分冷却,以减小切削时切削热对零件的变形影响,冷却液对零件冷却时切忌时有时无,以避免刀具出现冷热交变而产生破裂现象。

4.6排屑问题的处理由于该零件孔的加工深度较深,半精车、精车时产生的铁屑又多为红褐色带状屑,容易造成内孔表面划伤,甚至损坏刀尖,因此在精车、半精车每一刀完成后应暂停,及时清理铁屑。

5数控加工程序设计5.1数控程序设计流程数控程序设计流程。

5.2数控程序设计此零件加工时采用的是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其关键点加工程序如下。零件右端内孔及螺纹加工程序:

7结束语通过笔者介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