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鲜中有毒勿做“菇勇者”_第1页
科普鲜中有毒勿做“菇勇者”_第2页
科普鲜中有毒勿做“菇勇者”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普|鲜中有毒勿做“菇勇者”夏秋之交,雨水丰沛,大自然的花园中涌现了各色野生蘑菇。然而,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其中隐藏着一些危险的“菇勇者”—毒蘑菇。这些美丽而鲜艳的蕈类,一旦被错误地食用将带来严重的中毒风险。据我国相关统计数据,已经鉴定出约100种有毒蕈类,其中至少有10种可致人死亡。夏秋季节,尤其是在高温多雨的时候,毒蘑菇的发生率较高,家庭中的误食中毒成为主要原因。而令人担忧的是,毒蘑菇的病死率高达11.69%-42.30%。毒蘑菇中毒的症状类型主要有7大类:单纯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光过敏性皮炎型。其中最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急性肝损伤型的毒蘑菇中毒,属于高致死率的一型。据有关文献报道,死亡率约为40%。潜伏期一般10~14小时初期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可一过性缓解消失,即假逾期,36-48小时后出现黄疸,出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胆酶分离,急性肝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其中最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急性肝损伤型的毒蘑菇中毒,属于高致死率的一型。据有关文献报道,死亡率约为40%。潜伏期一般10~14小时初期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可一过性缓解消失,即假逾期,36-48小时后出现黄疸,出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胆酶分离,急性肝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如何鉴别:首先,有毒蘑菇的菌盖呈扁半球形到扁平状,菌柄近端附有白色菌环,而根部则有球形菌托。通俗来说,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戴着帽子、系着裙子、穿着鞋子的小蘑菇。错误观念: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民间流传的一些错误观念可能会让人们陷入误区。1.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的说法,事实上,并非所以颜色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鉴别毒蘑菇主要还是要看其特征;2.虫食或生蛆的蘑菇有毒,这种情况下蘑菇可能只是受到了一些外界因素的侵害,并不一定意味着有害于人体;3.受伤变色、流汁液的蘑菇也不能作为鉴别的依据;银器、大葱大蒜同煮变色的蘑菇,或者通过高温或油炸处理蘑菇去毒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仍然无法消除它们潜在的危险性。误食中毒后如何自救?一旦不慎误食了毒蘑菇,我们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1.尽快催吐;2.洗胃;3.导泻;4.立即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5.保留剩余蘑菇样本,便于疾控中心鉴定,这有助于确定蘑菇中毒的种类制动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中毒的注意事项最有效的方法是不采摘、不食用、不购买野生蘑菇。结束语:尽管有些蘑菇看起来诱人,但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并选择市场上经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