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三套_第1页
2021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三套_第2页
2021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三套_第3页
2021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三套_第4页
2021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三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资料,word版本《《《《《《》》》》》》考试资料,word版本《《《《《《1/25》》》》》》考试资料,word版本《《《《《《2021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三套2021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不得分)1.学前儿童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的道德标准是在()。A.3岁以前B.小班C.中班D.大班2.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惧时手足无措的情绪表达方式是()。A.面部表情B.语调表情C.言语表情D.身段表情3.最益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是()。A.角色扮演法B.行动操作法C.发泄法D.表扬鼓励法4.人本位的儿童观认为()。A.儿童是家族繁衍的工具B.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C.儿童享有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D.儿童是国家的财富5.六个月的婴儿时常发出如“妈妈”、“爸爸”等声音,时而出现时而消失。这时婴儿还能渐渐发出一些表示意愿的声音来,这说明此时的婴儿已具备()。A.动作能力B.语言能力C.认知能力D.沟通能力6.在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所有因素中,()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A.言语暗示B.情绪唤醒C.个人成败经验D.替代经验7.()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稳定性较强8.()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A.诱因B.学习需要C.压力D.外部奖励9.幼儿创造性测量的一般原则是()。A.适用性原则与活动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与生成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开放性原则10.以下几种游戏中,()属于有规则的游戏。A.角色游戏B.结构游戏C.体育游戏D.表演游戏11.在幼儿园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A.真诚,同理心,深切的了解B.真诚,接纳与信任,同理心C.真诚,接纳与信任,深切的了解D.同理心,接纳与信任,深切的了解12.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A.转折期和危机期是必然出现的B.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C.危机期是必然出现的,但转折期不是必然出现的D.转折期和危机期都不是必然出现的13.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结合起来。A.名称B.明度C.色调D.饱和度14.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A.培养信任感B.培养主动性C.培养自我同一性D.培养自主性15.建构主义发展观是()提出的。A.皮亚杰B.布鲁纳C.埃里克森D.桑代克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1.儿童的_________恰恰是其具有适应复杂环境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表现,这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2._________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3._________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4.品德是一定社会道德关系的体现,其最显著的特性就是_________。5.学前教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6.托儿园所一体化,这种机构主要是由兴办的,由_________负责管理监督。7.家庭访问一般分幼儿入园(所)前家访和入园(所)后家访两种。入园(所)后家访又分为_________和重点家访两种。8.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_________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9.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常被称为_________。10._________是指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11.婴儿听到某个发响的玩具,然后用手去抓,这被称为婴儿已经具备了_________和_________协调的能力。12.从感觉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它是_________的,即反映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从感觉的形式和表现来看,它又是_________的,即在一定的主体身上形成、表现和存在着。13.动机的种类有多种,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生理性动机与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14.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_________。15.有时候,由于幼儿的记忆不精确,表达能力有限,容易出现类似_________的现象。16.最早在英语世界中传播游戏理论并亲自从事游戏研究的人是_________。17.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模仿是在_________的基础上进行的。18.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_________。19.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_________,是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20.《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发现、_________、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幼儿教育是指对0~6岁学龄前儿童实施的教育。()2.在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因素起决定作用。()3.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4.惩罚能使行为发生永久的改变,并能根除不良行为习惯。()5.细微型操作技能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实现,一般不需激烈的大运动,着重于比较狭窄的空间领域进行手、脚、眼的巧妙的协调动作,或者是配合默契的动作等。例如,打字、弹钢琴、举重、铁饼、标枪等,就属于这类技能。()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幼师的职业素养。2.什么是多动症?多动症儿童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简述幼儿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4.简述个性倾向性的含义及其特征。5.简述幼儿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之间的关系。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什么是结构游戏?教师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应注意哪些事项?2.试述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说和奥苏贝尔认知说的主要观点及意义。六、案例分析题(9分)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是不听,还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请你分析一下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道德标准是用来衡量某种行为是否道德的准则。学前儿童最初并无道德标准,小班幼儿逐渐掌握了一些比较具体的道德标准,但较为概括性的道德标准是在中班时期出现的。故选C。2.D【解析】身段表情又称为肢体语言,头、手和脚是表达情绪的主要身体部位。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惧时手足无措等都属于身段表情。故选D。3.B【解析】儿童参与实际行动,能够获得亲身体验,增强自己的认知、情感等,易于将行为规则、法规等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支配自己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行动操作法最益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故选B。4.C【解析】承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是现代儿童观,即人本位儿童观的基本观点。故选C。5.C【解析】本题是对婴儿心理特征中认知发展的考查。六个月的婴儿时常发出如“妈妈”“爸爸”等声音,时而出现时而消失,这说明此时的婴儿已经具备认知能力。故选C。6.C【解析】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感。故选C。7.D【解析】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故选D。8.B【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故选B。9.A【解析】幼儿创造性测量的一般原则:适用性原则与活动性原则。故选A。10.C【解析】我国一般把游戏分为创造性的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有规则的游戏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故选C。11.C【解析】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有三个:一是真诚,二是接纳与信任,三是深切的了解。故选C。12.B【解析】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这种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儿童在转折期容易出现“危机”,但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和危机期有所区别,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期却非必然出现,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儿童心理的发展,“危机”会化解。故选B。13.A【解析】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名称结合起来。成人可以通过颜色与其名称的配对方法来帮助幼儿辨别不同的颜色。故选A。14.D【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故选D。15.A【解析】建构主义发展观是皮亚杰提出来的。故选A。二、填空题1.柔弱无能2.性格3.自我同一性4.品德内容的社会性5.婴儿的教育幼儿的教育6.工厂厂工会7.常规性家访8.859.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10.性别角色11.听觉触觉12.客观主观13.社会性动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14.阻碍15.撒谎16.斯宾塞17.定向18.依恋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19.有差别的微笑20.教育实践分析三、判断说明题1.×【解析】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段儿童实施的教育。2.×【解析】(1)遗传因素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①为儿童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成熟度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构成儿童身心发展个别特点的因素之一。(2)但是,遗传素质不能单一地决定儿童发展,遗传素质只有与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相互作用时,才能实现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3.×【解析】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4.×【解析】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不良行为。5.×【解析】微型操作技能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实现,一般不需激烈的大运动,着重于比较狭窄的空间领域进行手、脚、眼的巧妙的协调动作,或者是配合默契的动作等。例如,打字、弹钢琴等,就属于这类技能。举重、铁饼、标枪属于粗放型操作技能。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1)职业道德素养:①热爱幼儿教育事业;②热爱幼儿;③尊重教师集体和家长。(2)智能素养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①文化知识素养。教师要具备较为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指导。②教育技能素养,包括: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教育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达能力;设计创造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2.【答案要点】(1)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是幼儿和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多在7岁前就有异常表现,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多动症儿童行的为主要特征如下。①活动过多。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的。②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于一种活动,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丢三落四。③冲动行为。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在做集体游戏时,难以耐心等待。有时突然喊叫,袭击别人。3.【答案要点】一般认为,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4.【答案要点】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个性倾向性的基本特征如下。(1)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烈时,他的行为反应就会相应比较强;而当需要较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2)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例如,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5.【答案要点】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包含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两类活动。两类活动相互交织,不可分割。(1)教师的“教”,是指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教”的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直接地“教”;二是间接地“教”。前者是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内容传递给幼儿;后者是指教师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比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2)幼儿的“学”。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其是否接受知识、到何种程度,主要依赖于幼儿的兴趣、经验、认知能力、情感等。幼儿的学包括“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等形式。前者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后者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五、论述题1.【答案要点】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它能够发展儿童的目测力、操作能力及创造力,磨炼幼儿的意志,培养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团结协作的品质等。结构游戏的指导中教师应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1)逐步投入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包括一些废旧材料的应用,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在对材料的选用上,不是选择所有的材料,而是应该进行一定的取舍和筛选,尽量选用对幼儿发展有利的材料和道具。(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儿童只有掌握一定的建造知识和技能,才能独立地进行结构游戏,幼儿园各年龄班应学会对应的结构知识和技能。(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在结构游戏中起到导航的作用,教师要学会观察、诱导、鼓励、评议、示范等指导策略。教师也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做到不强迫,让幼儿有真正的自主选择权;鼓励儿童进行尝试,激励儿童不怕失败。(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尊重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建构、探索,允许幼儿出错,给予幼儿充分发展的机会。(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在儿童进行结构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孩子把东西弄乱,但是要教育儿童爱惜玩具材料以及他人建造的成果。2.【答案要点】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是18世纪中叶在西欧形成的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迁移理论,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官能说。(1)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①心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它们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原则;②心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整体,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他所有官能;③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2)形式训练说的理论价值:形式训练说重视学习的迁移,重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种观点不仅对后来的学习迁移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还在教育上形成了“形式教育说”。共同要素说,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提出的。该观点是对形式训练说的一种挑战。(1)检验形式训练说正确与否的实验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在1890年首先通过记忆实验来验证形式训练说。桑代克首先在形状知觉方面进行迁移训练的实验研究。(2)共同要素说的基本观点。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3)共同要素说的理论价值。共同要素说揭示了产生学习迁移的一个方面的原因,对解释具有相同活动内容或相同知识内容的学习之间的迁移有一定的说服力,并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概括说:亦称类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他主张用概括说解释迁移现象,并做了大量的实验加以验证。(1)关于迁移概括说的实验研究。贾德的概括说所依据的主要是他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这个实验被看做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2)概括说的基本观点。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3)概括说的理论价值。揭示出造成学习迁移的关键原因是两种学习遵循着共同的原理,而不仅仅是相同的成分,从而使学习迁移的范围大为扩大。奥苏贝尔的认知观:奥苏贝尔的认知观就是一种重视认知结构的迁移问题的理论。(1)基本观点。①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②认知结构变量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认知结构即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它主要包括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稳定性和清晰性三个变量。认知结构变量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理解与保持,而且也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①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指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及其可利用度;②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指新的学习内容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的可以辨别的程度;③认知结构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是指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牢固度与清晰度。(2)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①对学习迁移的研究更接近学校实践;②对迁移作用的解释与以往的传统迁移理论不同;③对迁移效果的解释也更为广泛。六、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多种。(1)转移法。对于小明睡觉前想吃糖的不合理要求,可以使用转移他的注意力的方法,儿童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转移的。(2)冷却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孩子自己慢慢地会停止哭叫。(3)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小明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化。2021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二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1.英国的教育家_________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根据培根的“经验论”论证了“白板说”。2.幼儿的视觉集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_________。3.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_________控制度最高。4.表象和思维都具有概括性,但表象的概括用的是_________,思维的概括用的是_________。5.弱智儿童通常是指智商低于_________的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6.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_________和_________。7.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8.幼儿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掌握、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9.根据动机和目的关系之不同,可以把动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幼儿游戏活动的动机是,而在学习和劳动中主要是。10.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不得分)1.“幼儿园”一词是()诞生的。A.1837年B.1840年C.1842年D.1903年2.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是()。A.南京鼓楼幼稚园B.湖北幼稚园C.南京燕子矶幼儿园D.江西幼儿师范学校3.“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A.指向性B.集中性C.清晰性D.鲜明性4.智力是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是()。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创造力5.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A.意义记忆B.理解记忆C.机械记忆D.逻辑记忆6.有个孩子很喜欢画画,但他画的长颈鹿脖子特别长,而身子只有那么一小截;他画的大象头特别大,鼻子特别长。这说明()。A.幼儿想象的独特性B.幼儿想象的夸张性C.幼儿想象的情绪性D.幼儿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7.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内容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教育手段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环境8.相关研究表明,在幼儿对人称代词(我、你、他或物主代词我的、你的、他的)的掌握中,掌握最好的是()。A.“我”B.“你”C.“他”D.“我的”9.“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的是注意的()。A.广度B.稳定性C.选择D.指向性10.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A.全身松弛训练B.肯定性训练C.自信训练D.系统脱敏法11.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的()为新知识学习提供同化的固定点。A.可利用性B.可辨别性C.稳定性D.清晰性12.个性的()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13.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A.道德感B.理智感C.气质D.性格14.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攻击型儿童受惩罚时其攻击性行为加剧B.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儿童能抑制攻击性C.父母的惩罚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D.惩罚是抑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15.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规律表现为()。A.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B.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C.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D.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是由小到大16.近20年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不接受下列()结论。A.独生子女发展中,存在某些生活环境上的特殊性B.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表现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问题C.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D.家长的错误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个性和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17.关于男女双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特征B.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C.双性化理论强调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D.有研究表明,高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相联系的18.()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A.感觉B.知觉C.情绪D.气质19.幼儿语言发展中最基本的句型是()。A.祈使句B.疑问句C.陈述句D.感叹句20.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的差异。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幼儿教育小学化2.学习动机3.性格4.定向性注意5.创造性学习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体现的是创造性。()2.身强体壮,没有疾病,就是健康。()3.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和自尊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4.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5.练习曲线是开始时进步慢,后期进步快。()6.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子女的要求越严格,则越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简述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2.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3.简述影响幼儿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4.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5.学前儿童记忆容量增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简述幼儿在智力、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特点。2.试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洛克2.2~3周3.作业教学4.形象语词5.706.判断推理7.日常概念具体概念8.语音词汇语法9.直接动机间接动机直接动机间接动机10.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二、单项选择题1.B【解析】福禄倍尔于1840年将其创办的幼儿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从此出现了“幼儿园”这一词。故选B。2.A【解析】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是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故选A。3.B【解析】集中性指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的基础上,“聚精会神”、“仔细”是对这一特征的描述。故选B。4.C【解析】智力的核心是进行思维,在对幼儿进行智力培养中,思维力的培养就成为其核心。故选C。5.C【解析】机械记忆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应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记忆。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的记忆都是机械记忆。故选C。6.B【解析】幼儿的想象常常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具有夸张性的特点。题干中幼儿将长颈鹿的脖子、大象的鼻子画得很长是因为儿童对这些特征印象深刻,于是夸大了这些部分的特征。故选B。7.B【解析】本题考查了教育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故选B。8.A【解析】朱曼殊等的研究(1986)表明,幼儿对“我”的理解最好,“你”次之,“他”最差。故选A。9.A【解析】注意的广度也称为注意的范围,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是指注意的范围。故选A。10.D【解析】本题是对基本概念的考查。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故选D。11.C【解析】奥苏贝尔认为,稳定性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同化的固定点。故选C。12.A【解析】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故选A。13.D【解析】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故选D。14.D【解析】惩罚并非一定是抑制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只有适当的时候才是。故选D。15.D【解析】在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言语体现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其作用越来越大,而动作只在直观形象思维中起作用,其作用越来越少。故选D。16.C【解析】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故选C。17.A【解析】男女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故选A。18.C【解析】这四个选项里只有情绪具有组织作用。故选C。19.C【解析】在整个幼儿期,简单的陈述句是最基本的句型,占的比例较大。其他形式的句子,例如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也发展起来了。故选C。20.D【解析】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故选D三、名词解释题1.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一种误区,是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其表现在两种情况中:一种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等,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学习中只能较多使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乐趣;一种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小学化,如教师长时间用言语方式教学。2.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3.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4.定向性注意:是婴儿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主要是由外物的特点引起的,又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据的地位日益缩小,但不消失。5.创造性学习:是指学习过程中以独立思考、自己探索为基本学法,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寻求新的理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看法四、判断说明题1.×【解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体现的是学习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解析】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3.×【解析】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4.√5.×【解析】练习曲线是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后期进步较慢。6.×【解析】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子女的要求不过分严格,对子女的教育采取适当辅导策略,家庭气氛比较民主,则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性的培养五、简答题1.【答案要点】(1)应牢固掌握学前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了解其发展趋势。学习者首先要认真学习学前教育学理论,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结构,深入地理解和领会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其次,要广泛涉猎学前教育学相关学科,以其最新科研成果为科学基础,探讨学前教育理论及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新问题。(2)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注意培养各种能力。2.【答案要点】(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它指明了幼儿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成就。(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载体,它是依据课程目标以及相应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而选定的幼儿能够学、应该学、适宜学的知识和经验,包括概念、方法、态度和技能的学习等。(3)课程组织。课程组织是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对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包括教育内容、活动方式、材料和环境、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方式等等加以编排、组合和平衡,以使课程的实施有序化、结构化和适宜化,从而产生最优的教育效应,最大化实现课程目标的工作。(4)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以课程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提供调整信息3.【答案要点】(1)知识经验。幼儿知识经验相对匮乏,因此只能根据其年龄特点学习一些与其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相对简单容易的技能。(2)准确地示范与讲解。①操作技能的学习始于教师的讲解。教师的讲解要尽量做到简单、易懂,多用一些幼儿可以容易理解的语言。②教师要保证示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把握示范的时机,使幼儿清楚地看到教师的示范。(3)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断增加练习的次数等形式,个体会掌握某种技能,而且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和协调性会逐步地提高。(4)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①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②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反馈。4.【答案要点】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儿童最初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儿童出生时,已经有各种感觉,这些最初的感觉,是生理性活动,同时又是原始的心理活动。知觉在儿童出生后不久,已经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从新生儿期开始,就很少有纯粹的感觉。感知过程是对刺激物的初级的分析和综合。在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对刺激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是很低的,以后这种能力不断地提高。(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婴儿出生后第一年,认识事物所依靠的是知觉的恒常性。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随着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逐渐向思维的概括过渡。(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如对空间和时间的知觉,渐渐和有关的概念相联系。与此同时,幼儿的知觉活动已发展到能够进行观察,即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知觉。4~5岁后,儿童观察力进一步发展,能够掌握观察方法。5.【答案要点】儿童记忆中所保留的信息容量,起先是很少的,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学前儿童记忆容量增加的主要表现如下。(1)记忆广度。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据研究,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所谓信息单位,是指彼此之间没有明确联系的独立信息,这种信息单位称为组块。儿童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人类的记忆广度。许多研究材料说明,7岁儿童还没有达到7个信息单位的广度,随着年龄增长才能达到成人的记忆广度。(2)记忆范围。记忆范围的扩大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婴儿期,由于接触的事物数量和内容都很有限,记忆的范围极小。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外界交往范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记忆范围也随之越来越扩大。记忆范围的扩大和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有关,随着信息加工能力增强,每一个信息单位中所包括的事物越来越多。(3)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新旧知识相联系,可使储存的新信息内容或成分增加。儿童形成工作记忆以后,可以在80秒左右的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提高。总之,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不在于记忆广度的扩大,而在于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正是这种能力,使儿童能够识记并保持更多的范围、更广的知识和经验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1)幼儿智力的发展特点如下。一是幼儿感知觉和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儿童最初发生的认识过程就是感知觉。其中,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主要有:①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②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③感知过程的主体性不断加强。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在观察过程中,必须有非常稳定的有意注意来组织和保证持久的知觉。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幼儿观察发展的特点主要有:幼儿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增强;②幼儿观察的持续时间逐渐延长;③幼儿观察的概括性逐渐增强;④观察的方法逐渐形成。二是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①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②有意注意初步发展;③注意范围较小。三是幼儿记忆力发展的特点。①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且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②幼儿的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意义识记开始发展;③幼儿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且效果优于抽象记忆,但两者记忆效果的差距越来越小。四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的特点。①幼儿的想象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②幼儿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③幼儿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2)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如下。①情绪、情感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②情绪控制能力较差;③情绪、情感的社会化2.【答案要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如下。(1)亲社会行为的发生。亲社会倾向在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就可以看到,如对他人的困境表示或作出哭泣反应。关于早期分享的研究发现,将玩具出示或递给不同的成人(母亲、父亲或陌生人)在1岁半的儿童中是很常见的行为;并且,这种分享活动不要求鼓励、引导和奖赏。1岁半左右的孩子,不仅接近有困难的人,而且提供特定的帮助。(2)分享行为的发展。分享行为是幼儿期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主要方面。从目前的研究看,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幼儿的均分观念占主导地位,其中,4~5岁时分享观念增强,表现为从不会均分到会均分。5~6岁时分享水平提高,表现为慷慨行为的增多;幼儿的分享水平受分享物品数量的影响。当分享物品与分享人数相等时,几乎所有儿童都作出均分反应。当分享物品只有一件时,表现出慷慨的反应最高,随分享物数量的递增而渐次下降,满足自我的反应渐次增高,这说明幼儿利他观念不稳定;当物品在人手一份之外有多余时,幼儿倾向于将多余的那份分给需要的幼儿,不需要的幼儿则不被重视;当分享对象不同时,幼儿的分享反应也不同。当分享对象是家长且物品少的时候,幼儿慷慨反应较对同伴的多,但当物品有多余时,则慷慨反应下降;幼儿更注重于食物等的分配,对待这些东西,幼儿的均分反应高,慷慨反应少,而对玩具,幼儿慷慨反应稍多2021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不得分)1.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社会大范围和()来看。A.教学活动中B.幼儿园小范围C.课堂小范围D.学校2.社区教育成为国际性的教育形式,并逐步走向学校、社会、家庭相互服务、互惠、互利的一体化教育,始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3.()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主张儿童公育。A.亚里士多德B.福禄倍尔C.柏拉图D.夸美纽斯4.“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的体现。A.直接法B.游戏化方法C.生活化方法D.移情法5.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6.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A.学习行为B.社会理论C.社会生活实践D.文化视野7.下列属于影响学习迁移的个人因素的是()。A.认知结构和态度B.智力和学习环境C.年龄和学习材料D.学习目标和态度8.幼儿心理健康初级预防的重点是()。A.危机调试B.早预见儿童生理缺陷C.进行养成性教育D.及早发现幼儿心理问题征兆9.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教学媒体B.教师C.幼师D.教学环境10.下列不属于气质特性的是()。A.遗传性B.先天性C.易变性D.稳定性11.下列选项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的是()。A.《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B.《幼儿园暂时规程(草案)》C.《幼儿园工作规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2.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保持一颗(),因为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心灵的桥梁。A.爱心B.童心C.热心D.真心13.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A.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B.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C.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14.在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对象主要是()的儿童。A.2~5岁B.2~6岁C.3~5岁D.3~6岁15.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A.亲子关系的发展B.同伴关系的发展C.性别角色的发展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16.幼儿在游戏中,看见小碗小勺,就想象娃娃吃饭;看见书包,就想去当小学生,这些都反映出幼儿的活动属于()。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随意想象D.创造想象17.幼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B.不出声的笑C.出声的笑D.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18.青青听妈妈说:“听那孩子的小嘴多甜!”青青问:“妈妈你舔过她的嘴么?”这主要反映青青()。A.思维的片面性B.思维的拟人性C.思维的表面性D.思维的纯洁性19.3岁的孩子做错了事情,如果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却很茫然,这主要是因为()。A.他不会评价自己的行为B.他在行为前缺乏明确的目的C.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问题D.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20.幼儿的基本情绪不包括()。A.爱B.哭C.笑D.恐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不得分)1.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包含()。A.群体性B.高效性C.目标性D.计划性E.多样性2.“三岁之魂,百岁之才”。儿童发展到三岁,可以说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发展时期。下面对三岁儿童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强烈的好奇心B.好模仿C.出现“第一反抗期”D.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E.抽象思维发展3.托儿所具有()的双重性质。A.社会公益性B.保育性C.社会福利性D.教育性E.游戏性4.教育者根据教学任务编制的、有规则的游戏包括()。A.智力游戏B.角色游戏C.音乐游戏D.体育游戏E.表演游戏5.下列属于幼儿园教学特点的有()。A.活动性B.参与性C.生活性D.启蒙性E.情境性6.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是()。A.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B.情绪控制能力较差C.情绪、情感的社会化D.具有意志成分E.具有稳定性7.学习往往是在哪三种力的作用下驱动的?()A.拉力B.压力C.动力D.推力E.引力8.自我评价的特点主要有()。A.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逐渐向自己独立评价发展B.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过渡到有一定概括程度,涉及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C.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比较细致的评价D.从带有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发展到初步的客观性的自我评价E.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9.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等表象形式来呈现。A.数字B.动作C.图像D.符号E.图式10.不属于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的是()。A.认知地图B.探式搜索C.尝试错误D.顿悟E.想象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1.根据游戏的特点可以给它下简单的定义,即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_________的活动。2._________是专供儿童游戏用的物品,如枪、球、滑梯等。3.“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的教育内容包括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节目和娱乐、__________三部分。4.学习结果的反馈的两大原则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5.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这在心理学中叫__________。6.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桌面表演、影子戏、木偶戏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__________,它是以故事、诗歌等文艺作品为蓝本,由幼儿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游戏中自编自演。7.__________是瑞吉欧教育方案的灵魂和核心。8.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是__________水平的动机。9.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作出系统解释的是__________。10.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是儿童的一种__________表现。1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是最初级的注意。13.意志包括三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认识过程中的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特别是表现于幼儿的注意、记忆和想象等心理活动之中。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或专门地去记住一些东西,而是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记住。1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高尔顿的遗传定律;霍尔的__________;格塞尔的__________。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幼儿智育2.教学的应用性3.发散思维4.记忆5.个性倾向性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简述现代儿童观。2.简述幼儿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3.简述言语活动的表现形式。4.简述4~5岁儿童想象的特点。六、案例分析题(14分)幼儿小敏今年3岁,是个很漂亮的小女孩。可是当妈妈教她2+4=6之后,问她4+2等于多少的时候,她居然说自己不知道!妈妈摇摇头,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这么笨呢?请问:这一案例揭示了儿童的什么问题?请加以分析原因。其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等。这种观点使我们可以从社会大范围和幼儿园小范围来看待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故选B。2.B【解析】社区教育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70年代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迈向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故选B。3.C【解析】柏拉图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他还主张儿童公育,并论述了学前儿童的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等问题。故选C。4.B【解析】根据幼儿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将教育内容游戏化,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故选B。.5.A【解析】问题情境与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的解决。故选A。6.C【解析】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故选C。7.A【解析】认知结构、态度、年龄、智力均属个人因素,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学习材料属于客观因素。故选A。8.C【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幼儿心理健康初级预防的重点是进行养成性教育。故选C。9.B【解析】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故选B。10.C【解析】气质相对稳定。故选C。11.A【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故选A。12.A【解析】爱是儿童与教师心灵之间的通道,是打开儿童心灵的钥匙。故选A。13.B【解析】这四个阶段是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故选B。14.D【解析】本题是对细节性知识点的考查。若考生不能精确记忆的话,可能会错选。幼儿教育是对3~6岁的儿童的教育。故选D。15.D【解析】亲社会行为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故选D。16.A【解析】幼儿阶段的想象活动主要以无意想象为主,无意想象是最简单、初级的想象。幼儿的想象常常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故选A。17.D【解析】有差别的微笑出现标志着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生。故选D。18.C【解析】幼儿的思维通常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因此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本质的联系,青青的问话正是只看到了表面之间的联系。故选C。19.B【解析】目的是指自觉地预想到结果,动机决定行为目的和行为方法。3岁以前的孩子的行为往往缺乏目的性,他们常常不假思索就开始行动,因此很容易做错事情,但是事后问起,他们往往不能解释做错事的理由。故选B。20.A【解析】幼儿在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的表现,主要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爱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属于幼儿的基本情绪。故选A。二、多项选择题1.ACDE【解析】本题是对学前社会教育特征这一基础性知识的考查。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包括: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另外,考生还要注意对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二者特点的区分。故选ACDE。2.ABC【解析】3岁儿童心理的显著特征表现在:强烈的好奇心,好模仿,社会性得到发展,出现了“第一反抗期”等。故选ABC。3.CD【解析】托儿所具有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的双重性质。考生要注意托儿所与幼儿园的相对区分。故选CD。4.ACD【解析】幼儿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和规则性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A、C、D项是有规则游戏。故选ACD。5.ABCDE【解析】本题是对幼儿园教学特点的考查。幼儿园教学的特点是:活动性与参与性,生活性与启蒙性,游戏性与情境性。故选ABCDE。6.ABC【解析】幼儿情绪与情感的特点是:①情绪、情感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②情绪控制能力较差;③情绪、情感的社会化。故选ABC。7.ABD【解析】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往往是在这三种动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被驱动的,在有意义的学习中,拉力因素和压力因素必须通过推力因素而起作用。故选ABD。8.ABCDE【解析】自我评价的特点主要有: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逐渐向自己独立评价发展;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过渡到有一定概括程度、涉及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比较细致的评价;从带有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发展到初步的客观性的自我评价;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故选ABCDE。9.BCD【解析】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故选BCD。10.ABDE【解析】直观行动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其活动过程依靠具体,是展开的,而且有许多无效的多余动作。故选ABDE三、填空题1.现实生活2.玩具3.作业教学4.具体及时5.正迁移6.幼儿表演7.项目活动8.中等9.形式训练说10.情绪障碍11.客观性原则发展的原则系统性原则12.定向反射18.明确的目的意识调节行动克服困难14.无意性15.复演说成熟势力说四、名词解释题1.幼儿智育:指有目的和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2.数学的应用性:指运用抽象出来的有关数、形的原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幼儿数学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幼儿可利用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认识和探索未知的世界。3.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4.记忆:指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练习过的动作等以映象形式在人脑中保持,以后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重新得到恢复。这种在人脑中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重现的过程就是记忆,它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事物的反映。5.个性倾向性:指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取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五、简答题1.【答案要点】(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2)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