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模块技术条件_第1页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模块技术条件_第2页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模块技术条件_第3页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模块技术条件_第4页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模块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CECFORMTEXT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模块技术条件T/CECFORMTEXTSpecificationforelectricvehicleoff-boardconductivechargermodel(征求意见稿)FORMTEXT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文档名称文档密级前  言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模块中充电模块部件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分类、应用环境、功能技术要求、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适用于非车载充电模块中的充电模块部件。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2423.55-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h:锤击试验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797.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分类自然环境条件降水和风GB4824-2013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GB/T17626.4-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17626.11-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GB/T17626.8-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4-200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GB/T18487.1-2015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8487.2-2017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充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GB/T20234.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0234.3-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29317-2012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GB/T29318-2012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NB/T33008.1-201X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GB50343-201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传导式充电充电机采用有线方式给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进行充电。限压整定值充电模块稳压工作时设定的输出电压。限流整定值充电机限流工作时设定的输出电流。额定输出电压在本标准中即为充电模块在正常工作时的最高输出电压。额定输出电流在本标准中即为充电模块在最高输出电压时的最大输出电流。额定输出功率在本标准中即为充电模块额定输出电压与额定输出电流的乘积。电压纹波因数脉动直流电压的峰值与谷值之差的一半,对该直流电压平均值之比。输出电流扩展系数恒功率段的最大输出电流与额定输出电流的比值,即输出电流扩展系数休眠待机功耗充电模块停止内部不必要的电路工作,只保留后台通讯、充电唤醒、状态指示灯等功能,此时充电模块的输入功率,称为休眠待机功耗。产品系列(功率等级分类和电压等级)输出功率额定值等级10、15、20、30、40、60kW。输出直流电压标称值等级500、750、950V。应用环境环境条件工作温度:-20℃~+55℃;相对湿度:5%~95%,无冷凝。海拔:≤2000m,(1000m以上降额,每升高100m降额1℃)。环境等级:污染等级3。在特殊环境下,模块的使用应在厂家和用户之间协商。环境适应要求防护等级:模块的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4208-2008中IP20。三防(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保护:模块内印制线路板、接插件等电路应进行三防处理。防锈(防氧化)保护:模块铁质外壳和暴露在外的铁质支架、零件应采取双层防锈措施,非铁质的金属外壳也应具有防氧化保护膜或进行防氧化处理。充电模块分类按使用环境条件正常使用环境——户内型使用充电模块;——户外型使用充电模块特殊使用环境根据GB/T18487.1-2015中14.2节规定的特殊使用条件分类。按安装使用场所根据充电模块噪声最大值和充电机抗扰度要求,区分充电模块不同的安装使用场所:住宅区和非住宅区。按充电模块输入特性充电模块根据与其连接的供电系统分类:——交流电网(电源)供电充电模块;——直流电网(电源)供电充电模块。性能功能要求输入要求输入电压范围充电模块输入电压和电流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输入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额定电压±15%。表格2输入电压和电流要求交流供电充电模块输入方式输入电流额定值In/A输入电压额定值/V1In≤32单相/三相220/3802In>32三相380交流输入频率交流输入电源频率为50Hz±1Hz。交流输入电压畸变率(建议分级)交流输入电压应为正弦波,在非正弦含量不超过额定值10%时,充电模块应能正常工作。输入功率因数在额定输入电压下,充电模块输入功率因数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格3输入功率因素要求实际输出功率PO/额定输出功率PN输入功率因数20%≤PO/PN≤50%≥0.9550%<PO/PN≤100%≥0.98输出要求输出范围7.2.1.1输出电压电流范围输出电压范围。直流输出电压可分为三个等级:200V-500V,250V-700V,500V-950V。额定输出电流。额定输出电流优选值:20A,30A,40A,50A,60A。7.2.1.2恒功率输出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充电模块具备恒功率输出特性。充电模块工作在恒功率段时的最低输出电压处,最大输出电流应大于充电模块的额定输出电流。(此项需要更清晰具体的描述)7.2.1.3输出功率与耐环境温度关系针对充电模块耐高温/低温特性,充电模块耐高温/低温能力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格4充电模块耐高温/低温能力级别要求等级输出功率耐高温耐低温ⅠP额≥75℃≤-35℃ⅡP额≥70℃≤-35℃ⅢP额≥65℃≤-35℃ⅣP额≥60℃≤-35℃ⅤP额≥55℃≤-35℃输出电压误差在恒压状态下,输出直流电压在本标准7.2.1.1a)中规定的相应调节范围内,充电模块输出电压误差不应超过±0.5%。输出电流误差在恒流状态下,输出直流电流设定在额定值的20%~100%范围内,在设定的输出直流电流大于等于30A时,输出电流误差不应超过±1%;在设定的输出直流电流小于30A时,输出电流误差不应超过±0.3A。稳压精度当输入电源电压在额定值±15%范围内变化、输出直流电流在额定值的0~100%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直流电压在本标准7.2.1.1a)规定的相应调节范围内任一数值上,充电模块输出电压稳压精度不应超过±0.5%。稳流精度当输入电源电压在额定值±15%范围内变化、输出直流电压在本标准7.2.1.1a)规定的相应调节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直流电流在额定值的20%~100%范围内任一数值上,充电模块输出电流稳流精度不应超过±1%。输出电流扩展系数恒功率段的最大输出电流与额定输出电流的比值,即输出电流扩展系数,应符合表5的要求。表格5输出电流扩展系数要求等级输出电流增益QUOTEⅠ1.1≤ρ<1.2QUOTEⅡ1.2≤ρ<1.3QUOTEⅢ1.3≤ρ<1.4QUOTEⅣ1.4≤ρ<1.5QUOTEⅤρ≥1.5QUOTE加权效率等级效率Ⅰη≥96%QUOTEⅡ95%≤η<96%QUOTEⅢη<95%QUOTE休眠待机功耗在额定输入电压下,充电模块的休眠待机功耗,,应符合下表要求,且不大于50W。等级休眠待机损耗/额定功率Ⅰρ<0.025%QUOTEⅡ0.025%<ρ≤0.05%QUOTEⅢ0.05%<ρ≤0.1%QUOTE通信功能充电模块需具备接口电路可与监控电路(系统监控单元)连接,在监控电路(系统监控单元)控制下应具有以下功能:1-遥测:充电模块输出电压、充电模块输出电流;2-遥信:充电模块工作状态(开/关机、限流/不限流、故障/正常);3-遥控:开/关机,限流/恒压调节。保护功能输出短路保护充电模块应具有输出侧短路的自动保护性能,当故障排除后,充电模块应能接受指令后可以恢复工作。输出过压保护充电模块应具有输出过压保护功能,输出过压后能自动告警。交流输入缺相保护当交流输入缺相时,充电模块应具有缺相关机保护的功能并告警,电网电压恢复正常后,接收到开机命令恢复工作。交流输入过、欠压保护充电模块应能监视电网电压的变化,当交流输入电压值过高或过低时,充电模块应具有关机保护的功能并告警,电网电压恢复正常后,接收到开机命令恢复工作。过温保护当充电模块内部温度达到保护设定值时,应能自动告警与保护,故障排除后,接收到开机命令恢复工作。熔断器保护充电模块为限制某些故障的进一步扩大,充电模块的输入和输出端口应设有熔断器(或断路器)保护功能。(没有熔断器的风险是否有?)风扇故障告警充电模块若采用风冷散热方式,当风扇发生故障时,本地应有故障显示,发出并上传故障信号。充电模块应根据内部温度确定降容输出或关断。面板指示功能充电模块应具有面板指示功能,能够显示充电模块运行正常、故障等状态。机械冲击充电模块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承受规定的机械冲击测试。充电模块在不带包装的条件下按GB/T2423.5-1995试验Ea的要求与方法进行试验,峰值加速度为150m/s2,持续时间为11ms,3个垂直方向各连续冲击3次共18次。试验后性能不应降低。机械振动充电模块应有足够的耐振动性能,能承受规定的机械振动测试。充电模块在不带包装的条件下按GB/T2423.10-2008试验Fc的要求与方法进行试验,频率为10Hz~55Hz,振幅为0.35mm,周期时间为每根轴线方向30min。试验后性能不应降低。噪声正常试验条件下,交流输入为额定值,充电模块在额定输出功率,在周围环境噪声不大于40dB的条件下,距离充电模块水平位置1m,垂直位置1/2高度处,测得噪声最大值应满足表xx的要求。表格1充电模块不同噪声级别对应安装使用场所噪声等级噪声最大值/dB安装使用场所Ⅰ级噪声≤55公寓、住宅、医疗区域等Ⅱ级55<噪声≤65商业、休闲、娱乐场所地下停车库等Ⅲ级噪声>65dB公交专用充电站、高速公路、城际互联、工业区等高低温和湿热性能低温性能按GB/T2423.1-2008中试验Ad规定的方法执行,试验温度为5.1规定的下限值,待达到试验温度2小时后开机,充电模块应能正常启动。试验温度持续工作2小时后,测试充电模块的稳流精度应符合7.2.5的规定。试验前、试验期间、试验后,充电模块应能正常工作。注:正常工作是指充电模块的带载、通信、显示及各项保护功能都应正常,不允许有功能丧失。高温性能按GB/T2423.2-2008中试验Bd规定的方法执行,试验温度为5.1规定的上限值,待达到试验温度后启动充电模块,充电模块应能正常工作。试验温度持续2小时后,测试充电模块的稳流精度应符合7.2.5的规定。试验前、试验期间、试验后,充电模块应能正常工作。注:正常工作是指充电模块的带载、通信、显示及各项保护功能都应正常,不允许有功能丧失。交变湿热性能按GB/T2423.4-2008中试验Db规定的方法执行,试验的高温温度为(40±2)℃,循环次数为2次,在试验结束前2h进行介电强度试验和测试绝缘电阻,其中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介电强度按表3规定值的75%施加测试电压。试验结束后,恢复至正常大气条件,通电后检查充电模块各项功能应正常。注:正常工作是指充电模块的带载、通信、显示及各项保护功能都应正常,不允许有功能丧失。安全要求电击防护要求总体要求电击防护要求应满足图1的要求,该图包含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的各种设计方案,充电模块中每个电路的决定性电压等级决定了要求的最低防护水平。电击防护措施的功能概括 不同的电路、绝缘和充电模块零部件在本流程图上因选择不同的路径而采用不同的防电击方法。决定性电压等级及其防护要求电击防护措施取决于表6规定的决定性电压和表7规定的防护措施决定,并满足下列要求:如充电模块符合表1的工作电压限值要求,但不能满足表格2防护措施的要求,电路的决定性电压等级应提高到更加严酷的等级。直接相连或仅由功能绝缘隔开的两个电路应视为一个单一电路;电击危险防护应保证任意故障造成可接触电路或可接触导体部件不应出现高于决定性电压等级A的限值的电压;可接触接地导体应保证与决定性电压等级B和决定性电压等级C的电路至少存在基本绝缘;可接触未接地导体应该与决定性电压等级B和决定性电压等级C的电路存在双重绝缘、加强绝缘或保护隔离。决定性电压等级的限值决定性电压等级工作电压限值V交流电压(有效值)UACL交流电压(峰值)UACPL直流电压(平均值)UDCLA≤25(≤16)≤35.4(≤22.6)≤60(≤35)B25~50(16~33)35.4~71(22.6~46.7)60~120(35~70)C>50(>33)>71(>46.7)>120(>70)括号中的数值适用于预定安装在潮湿环境的充电模块或充电模块零部件。决定性电压等级A的电路允许在故障条件下在0.2s时间内限值达到判定等级B的限值。电路的防护要求电路决定性电压等级直接接触电击防护要求与接地零部件之间的绝缘与相邻的未接地可触及带电零部件之间的绝缘与相邻决定性电压等级电路之间的绝缘ABCA否fffpb)pb)B是bpba)ba)C是bpba)f表示功能绝缘,与相邻电路之间的绝缘按照电压最高的电路来确定。b表示基本绝缘,与相邻电路之间的绝缘按照电压最高的电路来确定。p表示保护隔离,与相邻电路之间的绝缘按照电压最高的电路来确定。如果所考虑的电路和相邻电路与可触及的导电部件和决定性电压等级A电路之间按照电路的最高电压进行绝缘或隔离,以确保足够的保护前提下,允许在两个电路之间采用功能绝缘。如果被考虑电路的防止直接接触由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或挡板或外壳来提供,则允许在被考虑电路和决定性电压等级B或决定性电压等级C电路之间使用基本绝缘,该基本绝缘要按照隔离电路的最大电压来确定。防止直接接触 防止直接接触的措施是指防止人员接触不符合8.1.2要求的带电零部件,不同电路间的绝缘要求如图3所示,防止直接接触应通过如下采用一个或多个措施来实现。 开放式组件和装置不需要直接接触防护措施,但设备的操作说明书应明确要求最终产品或安装完成后必须提供防护措施;预定安装在封闭电气操作区域的产品不需要直接接触防护措施;维修人员接触区的危险带电电路应作适当的隔离防止无意触碰;提供保护的外壳和安全栅,其零部件应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不可拆卸。不同电路之间的绝缘要求考察电路相邻电路电路和相邻电路之间的绝缘电路和非接地可接触零部件之间的绝缘决定性电压等级A决定性电压等级B或C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功能绝缘决定性电压等级B决定性电压等级B或C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加强绝缘基于电路中决定性电压等级较高电路的电压。直接接触保护通过决定性电压等级A防护 与决定性电压等级B或决定性电压等级C的电路之间满足图2的保护隔离的要求的决定性电压等级A电路不需要提供防止直接接触的防护。虚线区域:直接接触保护;点划线区域:与直接接触保护电路之间有保护隔离;UM1:任意电压,接地或不接地;UM2:决定性电压等级为A级,接地或不接地。通过决定性电压等级A和保护隔离进行保护通过保护阻抗保护如果与决定性电压等级B或决定性电压等级C的电路的连接是通过保护性阻抗,且可触及电路或部件与决定性电压等级B或决定性电压等级C的电路保护隔离满足要求,则该电路和导电部件无需直接接触的防护。保护阻抗的设计应该同时满足限制电流和限制放电能量的要求:保护阻抗限制电流保护阻抗的设计应保证在任何工况下可接触带电零部件上测得的通过保护阻抗流向地和流向可同时触及零部件之间的电流,不能超过3.5mAa.c.或10mAd.c,如图3所示。保护阻抗的设计和测试需要考虑承受它所连接的电路的脉冲电压、瞬态电压以及工作电压。U1:危险电压,接地或不接地可触及零部件的接触电流限制在I≤3.5mAa.c.或10mAd.c.,包括流向地和流向可同时接触零部件的电流。虚线区域:有直接接触防护点划线区域:与需要直接接触防护的电路之间有保护阻抗和保护隔离通过保护阻抗方式进行保护保护阻抗限制放电能量 保护阻抗应保证在任何工况下可同时接触零部件之间出现的放电能量不能超过表4的充电电压和电容限值,如图4所示。虚线区域:有直接接触防护点划线区域:与需要直接接触防护的电路之间有保护隔离对于接地电路,充电限制适用于从可触及零部件到地以及可同时接触零部件之间。通过限制放电能量进行保护可接触电容和充电电压限值电压V电容µF电压kV电容nF7042.418,07810.024,0803.851,6901.2100,81000.58200,41500.17400,22000.091600,1332500.0613000.0414000.0285000.0187000.012限制电压保护 将电压降低到判定等级A以下,同时该电路与决定性电压等级B和决定性电压等级C之间之间的保护隔离符合要求,该电路不要求直接接触的防护。在正常工作和单一故障的情况下应保证该分压电路两端的电压U2不超过决定性电压等级A。此种保护方式不能用在保护等级II或不接地的电路上。U1:危险电压,接地U2:决定性电压等级A通过电压限制进行保护间接接触的防护带电零部件和可接触导体之间的绝缘 设备的可触及导电部分之间的隔离的绝缘要求、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满足本标准规定。I类保护–保护连接和接地I类保护的设备应该提供可靠的保护接地和保护连接,以确保可接触导体部件与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的连接满足保护连接的要求。保护连接的要求 用于连接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的方式中,为保证良好的电气接触,应选择以下方式之一:直接通过金属接触;通过其它导电部件,这些部件在充电模块或零部件按规定使用时不会被卸掉;通过专门的保护连接导体;通过充电模块的其他金属元器件。保护连接的规格在故障期间,保护连接应保持有效并应能承受故障引起的最大热应力和动应力,保护连接应满足以下要求:对于配有小于或等于16A过流保护装置的充电模块,测试中或测试结束后保护连接的阻抗值不应大于0.1Ω。对于配有大于16A过流保护装置的充电模块,测试中或测试结束后保护连接部分电压降不应大于2.5V。外部保护接地导体 当充电模块采用I类保护时,通电后外部保护接地导体应始终保持连接。除非配线设计另有规定,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的横截面积要符合表5的要求。如果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经过插头和插座或者类似断开装置,保护接地导体应先接通后断开。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的横截面积充电模块相导体的横截面积Smm2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的最小横截面积Spmm2S≤1616<S≤35S>35S16S/2只有当外部保护接地导体使用与相导体采用相同的金属时,本表的取值有效。否则,外部保护接地导体横截面积应使其电导率与本表规定等效。如果外部保护接地导体不是电源电缆或电缆外层的一部分,若有机械保护情况下横截面积应不小于2.5mm2,若无机械保护情况下横截面积应不小于4mm2。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的连接方式 每个外部保护接地导体应使用单独的连接方式,外部保护导体的连接应满足满足表5的要求且不应用作其他连接的机械组件。保护导体的连接应使用附录B的第7个符号进行标识,保护接地线缆使用黄绿相间的颜色。保护接地导体及接触电流 对于插头连接的单相充电模块,接触电流不应超过3.5mAa.c.或10mAd.c.; 对于其他充电模块,若接触电流超过3.5mAa.c.或10mAd.c.,应采用下列一个或多个保护措施并标识附录B的第15个警告符号:采用固定连接且保护接地导体的横截面积至少为10mm2(铜)或16mm2(铝);采用固定连接且在保护接地导体中断的情况下自动断开电源;采用工业连接器且多导体电缆中的保护接地导体的最小横截面积为2.5mm2并提供充足的应力消除机制。 II类保护–双重或加强绝缘按II类保护进行设计的设备或设备零部件,在带电零部件和可触及表面之间应提供满足以下要求的绝缘:按II类保护设计的设备不应为外部保护接地导体提供连接方式。但外部保护接地导体只是通过该设备到达串接的其他外部设备,这个要求不适用。对于后一种情况,外部保护接地导体和它的连接方式,跟设备的可触及表面以及根据8.3.5要求使用了保护接地、特别低电压、保护阻抗和限制放电能量的电路之间,要使用基本绝缘。这个基本绝缘应适应串接设备的额定电压。II类保护设备若采用金属外壳,外壳上可为等电位连接导体提供连接措施。II类保护设备为接地导体提供的连接措施与设备的带电部位之间应绝缘。II类保护设备应使用附录B的第12个标识。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一般要求 如果跨在绝缘上的电压的基频高于30kHz,除了本章节的要求,绝缘还要符合GB/T16935.1的要求,高频工作电压下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认方法参考GB/T16935.4的表1和表2。绝缘电压根据电路系统电压和过电压级别,表6规定了脉冲耐受电压和暂时过电压。低电压电路的绝缘电压123456系统电压V脉冲耐受电压V暂时过电压(峰值/r.m.s.)V过电压等级IIIIIIIV50Vrms或71Vdc33050080015001770/1250100Vrms或141Vdc500800150025001840/1300150Vrms或213Vdc8001500250040001910/1350300Vrms或424Vdc15002500400060002120/1500600Vrms或849Vdc25004000600080002550/18001000Vrms或1500Vdc400060008000120003110/2200电网电路不允许插值,其他回路可以。最后一行只适用于单相系统,或三相系统中的线电压。过电压只适用于电网电路。电气间隙功能绝缘、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的最小电气间隙应满足表7的要求, 海拔2000米和以上使用的设备,电气间隙要根据附录D的修正因子进行修正。按表7确定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时,应根据高一级的脉冲电压、1.6倍暂时过电压的、1.6倍工作电压的两倍三者中结果最严酷的工况进行选择。电气间隙123456脉冲电压用于确定电路及其周边之间绝缘的暂时过电压(峰值)或用于确定功能绝缘的工作电压(重复峰值)用于确定电路及其周边之间绝缘的工作电压(重复峰值)最小电气间隙mm污染等级VVV123N/A≤110≤710.010.20a0.80N/A2251410.010.200.803303402120.010.200.805005303300.040.200.808007004400.100.200.8015009606000.500.500.802500160010001.54000260016003.06000370023005.58000480030008.0120007400460014.0允许插值。暂时过电压和工作电压的电气间隙源自于GB/T16935.1表A1。第2列的电压大约为耐受电压的80%;第3列的电压大约为耐受电压的50%。PWB上为0.1mm。爬电距离 功能、基本和附加绝缘的爬电距离应满足表8要求,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应为表8的数值的两倍。根据GB/T4207中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绝缘材料分为四组:绝缘材料分组I CTI≥600;绝缘材料分组II 400≤CTI<600;绝缘材料分组IIIa 175≤CTI<400;绝缘材料分组IIIb 100≤CTI<170。 爬电距离(mm)123456789101112工作电压平均值(7.3.7.5.2)印制线路板(PWB)a其他绝缘体污染等级污染等级12123Vb绝缘材料分组绝缘材料分组bcIIIIIIaIIIbIIIIIIaIIIb≤25102532400.0250.0250.0250.0250.0250.0250.040.040.040.040.040.040.0560.0650.080.1250.140.160.350.370.400.500.530.560.350.370.400.500.530.800.350.370.400.500.531.10.870.921.01.251.31.40.870.921.01.251.31.60.870.921.01.251.31.85063800.0250.040.0630.040.0630.100.180.200.220.600.630.670.850.900.951.201.251.31.51.61.71.71.81.91.92.02.11001251600.100.160.250.160.250.400.250.280.320.710.750.801.01.051.11.41.51.61.81.92.02.02.12.22.22.42.52002503200.400.560.750.631.01.60.420.560.751.01.251.61.41.82.22.02.53.22.53.24.02.83.64.53.24.05.04005006301.01.31.82.02.53.21.01.31.82.02.53.22.83.64.54.05.06.35.06.38.05.67.19.06.38.010.0800100012502.43.24.24.05.06.32.43.24.24.05.06.35.67.198.010.012.510.012.51611141812.51620d160020002500ee5.67.510.08.010.012.511141816202520253222283625324032004000500012.51620162025222836324050405063455671506380630080001000025324032405045567163811008010012590110140100125160这些列也适用于PWB上的元器件和零部件,以及公差控制相当的其他爬电距离。所有材料分组。除IIIb以外的所有材料分组。污染等级3,630V以上,一般不推荐使用IIIb组材料。1250V以上,采用4至11列的适当数值。允许插值。固体绝缘固体绝缘的实现方式及要求应满足表9的要求固体绝缘的实现方式及相关要求:固体绝缘实现方式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双重绝缘加强绝缘薄膜材料(厚度≥0.2mm)1层1层2层1层薄膜材料(厚度<0.2mm)1层1层3层,任意两层满足7.1.7.7.22层,任意一层,满足7.1.7.7.2PWB内层同层相邻电路之间≥0.2mm≥0.2mm≥0.4mm≥0.4mm绕组元器件的清漆或磁漆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涂覆材料满足GB\T16935.3的要求灌封材料≥0.2mm≥0.2mm≥0.4mm≥0.4mm存储能量导致电击危险的防护充电模块应保证断电后电容器存储的电荷满足如下要求: 对于不使用工具即可断开的设备,断电后暴露导体放电到电压低于决定性电压等级A级或存储电荷量低于规定限值所需的放电时间应不超过1秒;在维修人员接触区或安装时可以移动的电容器,断电后暴露导体放电到电压低于决定性电压等级A级或存储电荷量低于规定限值所需的放电时间应不超过10秒;若上述要求不能满足,则应应在外壳、电容器的保护屏障或电容器附件等清晰可见的位置标注附录B中第21个警告符号以及放电时间。能量危险的保护危险能量等级的确定出现下列任意一种情况,则认为存在危险能量等级:电容器电压等于或大于2V,且60秒之后功率超过240VA。电容器电压U等于大于2V,按以下公式计算的电能E超过20J:E=0.5CU2 (1)式中:——E是能量,单位为焦耳(J);——C是电容,单位为法拉(F);——U是测得的电容器电压,单位为伏特(V)。操作人员接触区 充电模块应保证操作人员接触区的可触及电路不产生能量危险,并考虑金属物体桥接的时候可能会引起伤害。除了限制能量外,也可采用屏障、护栏等方式防止接触。维修人员接触区 位于操作面板后面、在维修或安装时可以移动的电容器,充电模块断电之后电容器存储的电荷应不构成能量危险。 充电模块断开电源之后,充电模块内部的电容器应在10秒之内放电至能量低于的20J;若上述要求不能满足,则应应在外壳、电容器的保护屏障或电容器附件等清晰可见的位置标注附录B中第21个警告符号以及放电时间。对于储能元件(如电池或超级电容)在被测设备关模块或与外部电源断开保持有电功能,应提供挡板或绝缘来防止无意接触危险带电零部件,应在在挡板或绝缘等醒目位置标注附录B中第21个警告符号。温度限值充电模块所使用的材料和部件的温度限值应满足表10~表13的要求。绕组及其绝缘系统总温度限值绝缘等级温度限值(表面粘贴热电偶法)(℃)温度限值(线圈阻值变化法和多点埋入式热电偶法)(℃)ClassA(105°C)9095ClassE(120°C)105110ClassB(130°C)110120ClassF(155°C)130140ClassH(180°C)150160ClassN(200°C)165175ClassR(220°C)180190ClassS(240°C)195205材料和零部件的总温度限值材料和零部件温度限值(℃)电容器—电解型65电容器—非电解型90外部连接的接线柱60外部导体能够触及的接线腔表面或内部的任意点60内部的绝缘导线额定温度熔断器90印制电路板105绝缘材料90标识使用温度范围的零部件不受此表限制,其温度限值为使用温度范围最高值。接触表面总温度限值位置表面部分(℃)金属玻璃材料塑料、橡胶经常操作的设备(旋钮,手柄,开关,显示器等)506575不经常操作的设备(旋钮,手柄,开关,显示器等)607085接触外壳708095机械防护一般要求在正常使用条件和任意故障条件下操作充电模块不应产生机械危险。棱缘、凸起、拐角、孔洞、护罩和手柄等操作人员能够接触的部位要圆滑,在正常使用时不应引起伤害。运动部件充电模块的运动部件(如散热风机等)不应对操作人员的身体部位造成伤害,设备的危险运动部件应提供足够的防护措施。在例行维护期间,如果由于技术原因不可避免地要求操作人员接触危险运动部件,例如对运动部件进行调整,那么设备必须提供以下所有预防措施才允许让操作人员接触:只有借助工具才能接触;说明书应有声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允许执行危险操作。拆卸才能接触到危险部位的盖子或零部件上要有警告标识,以防止未经培训的操作人员误接触。未安装有自动复位的热断路器,过流保护装置或自动定时启动装置等。搬运措施如充电模块安装或提供了搬运手柄,手柄应能够承受充电模块重量四倍的力;重量为18kg或以上的充电模块,应提供搬运指导文件。抛射零部件充电模块不应带有在故障条件下会抛射出来导致危险的零部件。若充电模块不可避免带有抛射零部件,则应限制其抛射能量。充电设备对抛射零部件的防护措施,应使用工具才能拆卸。着火危险的防护基本要求 充电模块内部和设备外侧,应通过以下方式减少引燃危险和火焰蔓延的要求:在正常和故障条件下限制元器件的最高温度或限制电路的功率减小引燃的危险;通过使用阻燃材料和绝缘或者提供足够的间隔,减少引燃的火焰的蔓延。设备用材料的可燃性要求 为防止引燃危险和火焰蔓延的可能性,设备内外侧的可燃性应符合表格12的基本要求。材料的可燃性要求汇总零部件最低要求大面积外壳材料如果表面积大于1m2或单个方向的长度超过2米火焰蔓延最大速率不超过100防火外壳-5VB级-GB/T5169.11的试验-灼热丝试验(若与可能产生引燃温度的零部件之间的空气距离小于13mm)元器件和零部件,包括防火外壳外侧的机械防护外壳和电气防护外壳-HB级或HBF级-作为燃烧物质可以忽略不计的小零部件,包括标签、安装脚轮、键帽、把手等不做阻燃要求。-气动或液压系统的管道,粉末和液体的容器,以及泡沫塑料零部件,如果它们是用可燃性等级为HB级的材料做成元器件和零部件,包括防火外壳内的机械防护外壳和电气防护外壳,-V-2级或HF-2级-元器件满足元器件相关的标准要求-线束的各种夹持件(不包括螺旋缠绕式的或其他连续形式的夹持件)等不做阻燃要求空气过滤装置-V-2级或HF-2级-安装在防火外壳外部,可以使用HB级短路和过流保护基本要求在任意端口(包括相线与相线,相线与地和相线与中性线之间)、内部布线和互连电缆的短路或过流条件下,充电模块不应产生危险。过流保护装置的数量和位置若充电模块输入端口在短路和过载时存在可能的过流危险,则应配置短路保护和过流保护。化学危险防护应采取措施减少因接触危险化学品或吸入其蒸汽或气味而导致的危险并采取相关措施如:正常使用条件下接触或吸入后可能导致危险的构件或耗材应避免使用;避免泄漏或蒸发;提醒使用者注意危险的警告标识。电磁兼容要求本章节规定了充电模块的电磁兼容试验。充电模块应同时符合本章节规定的发射要求和抗扰度要求。本章节规定的所有电磁兼容试验项目可按照任何顺序进行试验。本章节的电磁兼容要求是基于充电模块安装使用环境给出的。充电模块端口说明及定义端口是充电模块与外界电磁环境的特定界面,充电模块的端口示例见图1。图1充电模块的端口的示例1)外壳端口enclosureport电磁场可以通过它来辐射或入侵的物理边界。2)电源端口powerport为充电模块提供电源而使其正常工作的导体或电缆的端口。3)有线网络端口wirednetworkport连接声音、数据和信号传递的端口,旨在直接连接单用户或多用户电信网使分散的系统相互连接(如CAN网络端口)制造商应说明充电模块的安装使用环境,当制造商未规定充电模块的预期使用的环境时,应实施最严格的发射和抗扰度试验,即采用最低的发射限值和最高的抗扰度试验等级.所有电磁兼容试验应使用由制造商提供的典型的充电模块和通信电缆(在CPT端口),若充电模块未提供电缆,试验应在电缆的典型长度下进行.电磁兼容试验计划中应规定充电模块的配置和运行模式,且试验报告中应准确记录试验时的实际条件.抗扰度要求应对模块的以下两种工作模式均进行抗扰度评估:待机模式:给充电模块正常提供电源,模块通讯(例如CAN通讯)保持正常,但模块不输出。充电模式:试验过程中,充电模块的输出功率为50%额定功率(100%额定电压,50%额定电流),(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的负载情况单独要求)。性能判据充电模块制造商应提供EMC试验过程中或试验后,应满足规定的判据要求。性能判据A:试验实施的过程中或试验后,充电模块应在供电设备制造商所定义的容许范围内,按照预期继续运行。其运行状态不允许改变(即充电模式下继续保持充电,待机模式下保持闲置状态)。性能判据B:试验完成后,充电模块应在充电模块制造商所定义的容许范围内,按照预期继续运行。此外,在试验实施过程中,应保持充电模块的主要功能在供电设备制造商所定义的容许范围内。次要功能(包括显示等)在试验过程中允许性能降级,但应在试验后恢复到初始状态。试验实施后,充电模块应不改变其运行状态(即充电模式下继续保持充电,待机模式下保持闲置状态)。性能判据C:试验实施的过程中和试验后,充电模块变化到故障保护状态,这种状态需要用户干预以重启充电或自动恢复充电。由于抗扰度测试可能导致EUT损坏或某些功能失效,建议先进行发射测试,再进行抗扰度测试。静电放电抗扰度对于住宅类和非住宅类充电模块,都应能承受GB/T17626.2—2006中第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干扰施加的端口:外壳端口住宅类和非住宅类充电模块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要求试验项目基础标准试验要求单位性能判据静电放电抗扰度GB/T17626.2±6(接触)kVB±8(空气)kV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充电模块应进行GB/T17626.3—2006以及IEC61000-4-3中规定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住宅类充电模块应按照试验等级2级进行试验,非住宅类充电模块应按照试验等级3级进行试验.干扰施加的端口:外壳端口住宅类充电模块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要求试验项目基础标准试验要求单位性能判据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GB/T17626.33V/mA(80~1000MHz)GB/T17626.33V/mA(1.4~2GHz)IEC61000-4-33V/mA(2~2.7GHz) 非住宅类充电模块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要求试验项目基础标准试验要求单位性能判据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GB/T17626.310V/mA(80~1000MHz)GB/T17626.310V/mA(1.4~2GHz)IEC61000-4-310V/mA(2~2.7GHz)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住宅类充电模块应按GB/T17626.4—2008,对交流电源输入端口和CPT端口按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等级3进行试验。非住宅类充电模块应按GB/T17626.4—2008,分别对交流电源输入端口和CPT端口按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等级4和试验等级3进行试验。干扰施加的端口:交流电源输入端口和CPT端口住宅类充电模块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要求试验项目干扰施加的端口基础标准试验要求单位性能判据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交流电源输入GB/T17626.425/50100KVTr/Th,ns重复频率,KHzBCPT非住宅类充电模块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要求试验项目干扰施加的端口基础标准试验要求单位性能判据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交流电源输入GB/T17626.445/50100KVTr/Th,ns重复频率,KHzB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CPTGB/T17626.425/50100KVTr/Th,ns重复频率,KHzB浪涌抗扰度应对充电模块交流电源输入端口进行GB/T17626.5—2008中规定的浪涌抗扰度试验。住宅类充电模块应分别按照试验等级1,2,3,电压逐级增加进行试验。非住宅类充电模块应分别按照试验等级1,2,3,4,电压逐级增加进行试验.干扰施加的端口:交流电源输入端口住宅类充电模块的浪涌抗扰度要求试验项目基础标准试验要求单位性能判据浪涌抗扰度共模GB/T17626.51.2/50(8/20)0.512μskVkVKVB浪涌抗扰度差模GB/T17626.51.2/50(8/20)0.51μskVkVB非住宅类充电模块的浪涌抗扰度要求试验项目基础标准试验要求单位性能判据浪涌抗扰度共模GB/T17626.51.2/50(8/20)0.5124μskVkVkVkVB浪涌抗扰度差模GB/T17626.51.2/50(8/20)0.512μskVkVkVB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充电模块应按GB/T17626.6—2008中规定,对交流电源输入端口和CPT端口进行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住宅类充电模块按试验等级2进行试验。非住宅类充电模块按试验等级3进行试验.干扰施加的端口:交流电源输入端口和CPT端口住宅类充电模块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试验项目基础标准试验要求单位性能判据传导骚扰抗扰度GB/T17626.63(0.15MHz~80MHz)V(rms)A非住宅类充电模块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试验项目基础标准试验要求单位性能判据传导骚扰抗扰度GB/T17626.610(0.15MHz~80MHz)V(rms)A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每相电流≤16A的住宅类和非住宅类充电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11—2008中第5章规定的电压试验等级在0%、40%、70%、80%的额定工作电压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每相电流>16A的住宅类和非住宅类充电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34中第5章规定的电压试验等级在0%、40%、70%、80%的额定工作电压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干扰施加的端口:交流电源输入端口 住宅类和非住宅类充电模块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项目基础标准试验要求单位性能判据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GB/T17626.1140%,持续10周期70%,持续25周期80%,持续250周期0%,持续250周期CGB/T17626.34(>16A)工频磁场抗扰度每相电流≤32A的住宅类和非住宅类充电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8中第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工频频场抗扰度试验;每相电流>32A的住宅类和非住宅类充电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8中第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5级的工频频场抗扰度试验。干扰施加的端口:外壳端口 住宅类和非住宅类充电模块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项目基础标准试验要求单位性能判据工频磁场抗扰度GB/T17626.830(32A及以下系统)A/mA100(32A以上系统)A/m电压波动抗扰度住宅类和非住宅类充电模块都应能承受GB/T17626.14中第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干扰施加的端口:交流电源输入端口 住宅类和非住宅类充电模块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项目基础标准试验要求单位性能判据电压波动抗扰度GB/T17626.14ΔU=+12%UnAΔU=-12%Un发射要求在充电模式下进行试验,调节阻性负载,使得充电模块在额定输出电压情况下,发射测量建议在功率分别为额定功率的20%,50%和80%状态下进行.低频骚扰的限值和试验条件谐波电流充电模块运行时与公共电网连接的输入电源端产生的谐波应不超过GB/T14549的规定,不应对公用电网和邻近设施等运行带来不良后果。对于每相输入电流不超过16A的充电模块,充电模块的各次谐波电流限值应不超过表X的规定。表X充电模块的谐波电流限值奇次谐波偶次谐波谐波次数n最大允许谐波电流A谐波次数n最大允许谐波电流A32.3021.0851.1440.4370.7760.3090.408≤n≤400.23×8/n110.33130.2115≤n≤390.15×15/n对于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小于75A的设备,充电模块的各次谐波电流限值应不超过表Y的规定。表Y平衡的三相设备的谐波电流发射值RSCe最小值谐波电流畸变率/%各次谐波电流值In/I1a/%THDPWHDI5I7I11I1333132210.77.23.1266162514953120222819127425037383120127350484640251510注1:12次及以下偶次谐波的电流值不能超过16/n%,12次以上偶次谐波与奇次谐波同样用THD和PWHD考虑;注2:允许相邻的RSCe各值之间采用线性插值。注3:RSCe=短路比。aI1=基波电流额定值;In=谐波电流分量。注:由于电压畸变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电流畸变,使得谐波测试存在一定的问题。注入谐波电流不应包括任何由未连接充电模块的电网上的谐波电压畸变引起的谐波电流。满足上述要求的型式试验充电模块可视为符合条件,不需要进一步的检验。电压波动和闪烁充电模块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应满足GB/T17625.2和GB/T17625.7的要求.射频骚扰的限值和试验条件充电模块按照其应用环境进行分类,这些定义详见GB4824-2013第5章并汇总如下:A类充电模块是非家用和不直接连接到住宅低压供电网设施中使用的充电模块。A类充电模块应满足A类限值。对于A类充电模块,产品附带的使用说明书应包含以下警告:警告:此充电模块不能应用于居住环境,在这类环境中可能无法对无线电通信提供充分的保护。B类充电模块是家用设备和直接连接到住宅低压供电网设施中使用的充电模块。B类充电模块应满足B类限值。表14规定了射频骚扰的评估要求 表14射频骚扰的评估要求试验项目试验端口参考标准备注传导骚扰(150KHz~30MHz)交流电源输入GB4824-2013限值见9.2.2.1CPTGB/T18487.2-2017第8.3.3节限值见9.2.2.2辐射骚扰(保护车辆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要求)外壳GB/T18487.2-2017第8.3.5.1节频率范围:20KHz~185KHz限值见9.2.2.3辐射骚扰(30MHz~1GHz)外壳GB4824-2013限值见9.2.2.49.2.2.1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的传导骚扰限值A类充电模块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的传导骚扰限值频率范围/MHz限值/dB(μV)准峰值平均值0.15-0.5079660.50-307360注:在过渡频率(0.50MHz)处应采用较低的限值。B类充电模块交流电源输入端口的传导骚扰限值频率范围/MHz限值/dB(μV)准峰值平均值0.15-0.5066-5656-460.50-556465-306050注1:在过渡频率(0.50MHz和5MHz)处应采用较低的限值。注2:在0.15MHz-0.50MHz频率范围内,限值随频率的对数呈线性减小。9.2.2.2CPT端口的传导骚扰限值A类充电模块CPT端口(直流)的传导骚扰限值频率范围/MHz额定功率<=20KVA额定功率>20KVA<=75KVA额定功率>75KVA电压限值电压限值电压限值准峰值dB(μV)平均值dB(μV)准峰值dB(μV)平均值dB(μV)准峰值dB(μV)平均值dB(μV)0.15-597~8984~76116~106106~96132~122122~1125-308976106~8996~76122~105112~92应基于制造商规定的额定交流功率选择适当的限值。限值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随频率的对数增加而线性下降。B类充电模块CPT端口(直流)的传导骚扰限值频率范围MHz准峰值dB(μV)平均值dB(μV)0.15-0.5084~7474~640.50-307464随着频率的对数增加而线性下降。9.2.2.3保护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辐射骚扰限值(20KHz~185KHz)频率范围KHz峰值限值dB(μA/m)20~1062~60a10~306030~7560~95b75~12095~55a120~14055140~18555~95ba限值随着频率线性递减。b限值随着频率线性增加。9.2.2.4辐射骚扰限值(30MHz~1GHz)A类充电模块在测量距离为10米时的辐射骚扰限值频率范围MHz准峰值限值dB(μV/m)30~23040230~100047在过渡频率(230MHz)处应采用较低的限值。当发生干扰时,允许补充其他的规定。B类充电模块在测量距离为10米时的辐射骚扰限值频率范围MHz准峰值限值dB(μV/m)30~23030230~100037在过渡频率(230MHz)处应采用较低的限值。当发生干扰时,允许补充其他的规定。防雷住宅类和非住宅类充电模块应设有防雷保护装置,满足GB50343-2015中规定的D级防护要求。待机模式和充电模式都应进行防雷试验。试验次数为每种条件下,正负极性各5次。干扰施加的端口:交流电源输入端口住宅类和非住宅类充电模块的防雷要求试验项目基础标准试验要求单位性能判据防雷共模GB503438/205μskAB防雷差模GB503438/205μskAB测试方法及要求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标志充电模块应具有铭牌,并安装在明显位置,铭牌上应标明下列内容:公司名称、简称、商标或可识别制造商的独特标识;设备编号、产品型号;序列号或生产批次号;生产日期;额定输出电压(V);输出电压范围(V);额定输出电流(A);额定输出功率(W);额定输入交流(AC)或直流(DC);室内使用或室外使用;注:如有多路输出时,标明最大值和每路值。充电模块上各种开关、指示灯、接线端子等应有相应的文字符号标志,并与接线图上的文字符号一致。相应位置上应具有接线、接地及安全标志,要求字迹清晰易辨、不褪色、不脱落、布置均匀、便于观察。包装充电模块的包装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并应具有下列内容:产品名称;小心轻放;防雨;重量;禁止倒置。充电模块装箱资料应包含有:装箱清单;出厂试验报告;合格证;安装使用说明书;随机附件及备件清单。运输充电模块在运输过程中,不应有剧烈振动冲击、暴晒雨淋、倾倒放置等。贮存充电模块应贮存在空气流通、温度处于-25℃~+55℃之间、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无腐蚀性和爆炸性气体的仓库内,在贮存期间不应淋雨、暴晒、凝露和霜冻。目录前言 51 范围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3 术语和定义 73.1 传导式充电 73.2 限压整定值 73.3 限流整定值 73.4 额定输出电压 73.5 额定输出电流 73.6 额定输出功率 73.7 电压纹波因数 83.8 输出电流扩展系数 83.9 休眠待机功耗 84 产品系列(功率等级分类和电压等级) 84.1 输出功率额定值等级 84.2 输出直流电压标称值等级 85 应用环境 85.1 环境条件 85.2 环境适应要求 86 充电模块分类 96.1 按使用环境条件 96.1.1 正常使用环境 96.1.2 特殊使用环境 96.2 按安装使用场所 96.3 按充电模块输入特性 97 性能功能要求 107.1 输入要求 107.1.1 输入电压范围 107.1.2 交流输入频率 107.1.3 交流输入电压畸变率(建议分级) 107.1.4 输入功率因数 107.2 输出要求 107.2.1 输出范围 107.2.2 输出电压误差 117.2.3 输出电流误差 117.2.4 稳压精度 127.2.5 稳流精度 127.2.6 输出电流扩展系数 127.3 加权效率 127.4 休眠待机功耗 137.5 通信功能 137.6 保护功能 137.6.1 输出短路保护 137.6.2 输出过压保护 137.6.3 交流输入缺相保护 137.6.4 交流输入过、欠压保护 147.6.5 过温保护 147.6.6 熔断器保护 147.6.7 风扇故障告警 147.6.8 面板指示功能 147.7 机械冲击 147.8 机械振动 157.9 噪声 157.10 高低温和湿热性能 157.10.1 低温性能 157.10.2 高温性能 167.10.3 交变湿热性能 168 安全要求 168.1 电击防护要求 168.1.1 总体要求 168.1.2 决定性电压等级及其防护要求 178.1.3 防止直接接触 188.1.4 直接接触保护 198.1.5 间接接触的防护 218.1.6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238.1.7 存储能量导致电击危险的防护 268.2 能量危险的保护 278.2.1 危险能量等级的确定 278.2.2 操作人员接触区 278.2.3 维修人员接触区 278.3 温度限值 278.4 机械防护 288.4.1 一般要求 288.4.2 运动部件 298.4.3 搬运措施 298.4.4 抛射零部件 298.5 着火危险的防护 298.5.1 基本要求 298.5.2 设备用材料的可燃性要求 298.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