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集成式非车载充电机技术条件_第1页
电动汽车集成式非车载充电机技术条件_第2页
电动汽车集成式非车载充电机技术条件_第3页
电动汽车集成式非车载充电机技术条件_第4页
电动汽车集成式非车载充电机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LB.□XXXXX-XXXXT/XXXXXXX—XXXX目次TOC\o"1-1"\h\t"标准文件_一级条标题,2,标准文件_附录一级条标题,2,"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3.1集成式充电机integratedcharger 13.2尘密系统Dust-tightsystem 23.3散热系统Coolingsystem 24基本构成 24.1电气基本构成 24.2结构基本构成 25充电机分类 36功能要求 36.1充电控制功能 36.2通信功能 36.3绝缘检测功能 36.4直流输出回路短路检测功能 46.5车辆车头锁止功能 46.6预充电功能 46.7人机交互功能 46.8计量功能 46.9急停功能 46.10温度检测功能 46.11湿度检测功能 46.12烟雾监测功能 46.10保护功能 57技术要求 67.1环境条件 67.2电源要求 67.3环境适应要求 67.4内部温升要求 77.5安全要求 77.6电气绝缘性能 77.7输出要求 77.8电容耦合 87.9待机功耗 87.10输出电压、电流测量误差 87.11充电机效率、输入功率因数 87.12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 87.13控制导引电路 87.14充电控制时序与流程 87.15机械强度要求 87.16噪声要求 87.17机械开关设备的特性要求 97.18剩余电流保护器 97.19人机交互界面要求 97.20电缆管理及贮存要求 97.21高低温和湿热性能 97.22电磁兼容要求 98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108.1标志 108.2包装 108.3运输 108.4贮存 109检验规范 109.1检验分类 109.2试验项目 109.3合格判定 139.4试验方法 1310运维 19电动汽车集成式非车载充电机技术条件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集成式非车载充电机(以下简称充电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构成、分类、功能要求、技术要求、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检验规范、运维。本文件适用于采用传导式充电方式的电动汽车用集成式非车载充电机,其供电电源额定电压最大值为1000Vac或1500Vdc,额定输出电压最大值为1500Vdc。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824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射频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2423.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实验J及导则:长霉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实验Ka:盐雾GB/T2423.5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环境测试试验Eh:锤击试验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797.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分类自然环境条件降水和风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8487.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8487.2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2部分:非车载传导充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GB/T19292.1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性第1部分:分类、测定和评估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GB/T20234.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0234.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20234.4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4部分:大功率直流充电接口GB/T27930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29317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GB/T29318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GB/T30790.2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2部分环境分类GB/T30790.6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6部分:实验室性能测试方法NB/T33001-2018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NB/T33008.1-2018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术语和定义GB/T18487.1、GB/T29317、GB/T19596-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集成式充电机integratedcharger将除充电电缆和车辆插头、人机交互单元外的所有其他基本构成单元置于尘密系统内,采用独立散热系统对尘密系统进行热处理的充电机。尘密系统Dust-tightsystem通过密封的柜(箱)体、压铸封装等方式达到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的高防护系统。散热系统Coolingsystem由散热设备和散热器件组成的热流处理系统。基本构成电气基本构成充电机电气基本构成包括动力电源输入、输入开关单元、功率变换单元、输出开关单元、充电电缆和车辆插头,以及控制电源、充电控制单元,也可包括人机交互、计量等功能单元。充电机电气构成原理框见图1。充电机电气构成原理框图输入开关单元包含输入断路器、接触器等。功率变换单元包含AC/DC变换单元、DC/DC变换单元。输出开关单元包含输出熔断器、接触器等。结构基本构成充电机结构基本构成包括散热系统、尘密系统及其内部单元、充电电缆和车辆插头。人机交互单元根据其显示方式,当充电机本体显示方式时,宜置于尘密系统内。结构构成框图尘密系统:可为单个尘密系统,也可由多个尘密系统组合;散热系统:可为单个散热系统,也可由多个散热系统组合;充电机分类GB/T18487.1的第4章和NB/T33001-2018的第5章适用。功能要求充电控制功能充电控制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1的要求。通信功能充电机应具有与电动汽车BMS或车辆控制器通信的功能充电机应具有与电动汽车BMS或车辆控制器通信的功能,判断充电机是否与电动汽车蓄电池系统正确连接;获得电动汽车BMS或车辆控制器充电参数和充电实时数据。充电机与BMS或车辆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应符合GB/T27930的规定。充电机应具有与上级监控系统或运营管理系统通信的功能宜具备但不限于如下功能:具有远程停止、重启功能,可通过管理平台或用户APP等终端进行操作;具备本地、远程OTA(Over-the-AirTechnology空中下载技术)升级功能;相关参数应具备远程设置或查询功能,应包括但不限于设备信息、状态信息、充电参数、通信地址、地理经纬度等;具备预约充电功能,并能按需设定充电的启停时间;达到预约启动时刻后,充电机应能启动充电;到达预约设定的结束时刻后,充电机应能立刻结束充电;绝缘检测功能绝缘检测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3的要求。直流输出回路短路检测功能直流输出回路短路检测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4的要求。车辆插头锁止功能车辆车头锁止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5的要求。预充电功能预充电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6的要求。人机交互功能显示功能充电机应显示下列信息:运行状态指示:待机、充电、告警;具备手动输入功能的充电机应显示人工输入信息。公用型充电机还应显示下列信息:电池当前SOC、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已充电时间、已充电电量、已充电金额。充电机可显示下列信息:a)最高单体电池电压、最高电池温度;b)充电电压需求、充电电流需求、充电模式。输入功能NB/T33001-2018的第6.7.2适用。显示方式充电机信息的显示方式宜至少采用如下方式之一:充电机本体显示;通过无线方式或有线方式连接的终端显示,如用户APP、小程序等;使用b)方式时,充电机的本体应显示运行状态指示。启动充电方式宜具备扫码充电、刷卡、即插即充、账号登陆等一种或多种方式;计量功能计量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8的要求。急停功能急停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9的要求。温度检测功能充电机应具备对充电机尘密系统内部温度监控的功能。当充电机检测到尘密系统内功率变换单元的环境温度超过保护阈值时,应触发过温保护,并发出告警信息。湿度检测功能充电机应具备对充电机尘密系统内部湿度进行监控的功能。当充电机检测到尘密系统内的相对湿度大于95%时,应发出告警信息,宜具备除湿功能,对尘密系统内部空间进行除湿。烟雾监测功能充电机宜具备对烟雾进行监控的功能。当充电机监测到发生严重烟雾时,应停止充电,并发出告警信息。保护功能充电机应具备输入过、欠压保护及恢复功能。充电机应能监视交流输入电压的变化,当输入电压值过高或过低时,充电机应具有关机保护的功能并发出告警信息。交流输入电压恢复正常后,恢复默认不输出状态,无须人工干预,可接受上级监控系统控制开关输出。充电机应具备输出过电压保护,该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10.2的要求。充电机应提供给车辆侧供电回路及电缆的短路电流保护,该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10.3的要求。充电机应具备过温保护,该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10.4的要求。充电机应具备开门保护,该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10.5的要求。充电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时,充电机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10.6的要求。充电机启动急停装置;充电机与电动汽车间的保护接地线断开;充电机与电动汽车间的连接检测信号线断开。充电机应具备限制输入电流过冲的能力,该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10.7的要求。充电机应控制直流输出接触器接通时发生的冲击电流(峰值),该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10.8的要求。在启动充电阶段车辆侧接触器闭合后,出现下列情况时,充电机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10.9的要求。蓄电池反接;检测电压与通信报文电池电压之差的绝对值大于通信报文电池电压的5%;检测电压小于充电机的最低输出电压或大于充电机的额定输出电压。充电机应具备对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二重保护功能,该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10.10的要求。充电机应具备防逆流功能,该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10.11的要求。充电机应在启动充电前对供电回路直流接触器触点粘连检测,该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10.12的要求。充电机在充电过程中,当检测到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或车辆控制器发生通信中断时,充电机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10.13的要求。充电机应在充电握手阶段判断电池管理BHM报文中的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值,当检测到该值小于充电机最低输出电压时,充电机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10.14的要求。充电机应在充电阶段实时判断电池管理系统BCL报文中的电压需求和电流需求值,当检测到该值大于车辆最高允许总电压或最高允许充电电流时,充电机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10.15的要求。充电机应具备防雷防护,该功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6.10.16的要求。充电机应具备交流输入缺相保护及恢复功能。当交流输入缺相时,充电机应具备缺相关机保护的功能并发出告警信息。输入电压恢复正常后,恢复默认不输出状态,无须人工干预,可接受上级监控系统控制开关输出。充电机应具备泄放电路的失效监测功能,当检测到泄放电阻或泄放开关失效时,充电机应停止充电,并发出告警信息。充电机宜具备水浸保护,当充电机检测到内部进水时,充电机应停止充电或不应启动充电,并发出告警信息。充电机应具备负载突降限制输出电压过冲的能力,在充电过程中,当直流输出回路中充电机外的充电回路(如车辆直流接触器K5、K6)突然断开时,充电机产生的到车辆接口的输出电压过冲不应大于充电回路断开前输出电压值的10%。充电机应在启动充电前进行直流输出回路泄放开关触点粘连检测,当检测到泄放继电器的主触点出现粘连情况时,充电机不应启动充电,并发出告警信息。在充电结束泄放继电器断开后也可进行触点粘连检测,当检测到泄放继电器的主触点出现粘连情况时,充电机应发出告警信息。充电机应具备散热系统故障监测功能,当监测到故障时,采取降功率输出或停止输出,并发出告警信息。技术要求环境条件环境温度:-25℃~55℃(室外使用),-5℃~50℃(室内使用)。相对湿度:5%~95%。污染等级:3(室外使用),2(室内使用),3(室内暴露于污染的工业环境)。海拔高度:≤2000m。周围环境:使用地点不得有爆炸危险介质,周围介质不得含有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有害气体及导电介质。充电机在其他特殊环境下使用时,运营商和厂商应协商一致。充电机可用于腐蚀性较高和沙粉尘污染严重的环境,如高湿度和侵蚀性大气或高空气污染的工业区域、沿海地区、化工厂、凝露和高污染持续存在的建筑物或地区、矿山等;特殊使用条件包括GB/T18487.1中特殊使用条件的相关规定。电源要求电源电压和电流电源电压和电流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2.1的要求。电源频率交流输入电源频率为50Hz±5Hz或60Hz±5Hz。环境适应要求防护等级充电机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T4208中IP65的规定。三防(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保护正常使用环境的充电机,NB/T33001-2018的第7.3.2适用。在C3~C5腐蚀性等级环境中使用的充电机,宜增加其防盐雾腐蚀试验的时间:120h(C3环境)、240h(C4环境)、480h(C5环境)。盐雾腐蚀试验的时间参考GB/T30790.6表1中性盐雾的时间要求。防锈(防氧化)保护防锈(防氧化)保护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3.3的要求。防风保护防风保护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3.4的要求。防盗保护防盗保护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3.5的要求。内部温升要求充电机动力电源输入电流所流经的回路,如接线端子、输入断路器、输入接触器等;功率变换单元及其内部元器件、输入输出端子;直流输出电流所流经的回路,如接线端子、直流熔断器、直流接触器、功率电阻、电流采样分流器、车辆插头等。这些发热元器件及部件的最高温度小于等于元器件及部件最大耐受温度的90%,且不应影响周围元器件的正常工作和无元器件损坏。在正常试验条件下,输入为额定值,充电机在最大输出电流下长期运行,内部各发热元器件及各部位连接端子处的温升不应大于表1的规定。充电机内部各部件极限温升内部测试点(整机)极限温升K动力电源输入端子50输入断路器、接触器接线端子50塑料绝缘线25功率变换单元输入输出连接端子50功率电阻25(距外表30mm处空间)电流采样分流器端子连接处70熔断器端子连接处70直流接触器外壳与极柱50直流输出接线端子50安全要求安全要求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5的要求。电气绝缘性能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6.1的要求,还应符合GB/T18487.1中绝缘电阻的要求。介电强度介电强度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6.2的要求,还应符合GB/T18487.1中介电强度的要求。冲击耐压冲击耐压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6.3的要求,还应符合GB/T18487.1中冲击耐压的要求。接触电流接触电流应符合GB/T18487.1中接触电流的要求。输出要求输出要求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7的要求。电容耦合电容耦合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8的要求。待机功耗在额定输入电压下,充电机不连接试验系统且无人员操作,仅保留其后台通信、状态指示灯等基本功能的状态,测量充电机的待机功耗不应大于(15+N×15)W。N表示充电接口数量。输出电压、电流测量误差输出电压、电流测量误差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10的要求。充电机效率、输入功率因数在额定输入电压下,充电机的效率、输入功率因数应符合表2的要求。充电机效率、输入功率因数实际输出功率Po/额定输出功率Pn效率功率因数20%≤Po/Pn≤50%≥92%≥0.9550%<Po/Pn≤100%≥94%≥0.98输入功率因数要求仅适用于交流供电充电机;具备恒功率输出特性的充电机,效率测试点应至少涵盖充电机每个恒功率段的输出电压最大值、中间值、最小值三点。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12的要求。控制导引电路控制导引电路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13的要求。充电控制时序与流程充电控制时序与流程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14的要求。机械强度要求机械强度要求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15的要求。噪声要求正常实验条件下,交流输入为额定值,充电机在额定输出功率下且内部温度稳定后,在周围环境噪声不大于40dB的条件下,距离充电机水平前、后、左、右水平位置1m处,离地面高度1m~1.5m处测得的噪声最大值应符合表3的要求,宜达到II级或更高等级。根据不同的安装场所,充电机在使用时的噪声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实测值大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充电机在安装时应加装额外的降低噪声的设备以满足使用要求。噪音级别要求噪声等级噪声最大值dⅠ级≤55Ⅱ级55~80Ⅲ级>80机械开关设备的特性要求机械开关设备的特性要求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17的要求。剩余电流保护器剩余电流保护器应符合GB/T18487.1中直流供电设备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要求。人机交互界面要求对于使用充电机本体显示方式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用元器件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还应符合如下要求:——工作温度至少为-30℃~55℃——抗紫外线F1等级——功耗≤4W——满足本文件7.20章节规定的电磁兼容相关要求:电缆管理及贮存要求电缆管理及贮存要求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18的要求。高低温和湿热性能高低温和湿热性能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19的要求。电磁兼容要求电磁兼容要求应符合NB/T33001-2018中7.20的要求,还应符合以下要求:概述电磁兼容应符合NB/T33001-2018的中7.20.1的要求。充电机试验配置试验装置应符合NB/T33001-2018的中7.20.2的要求。充电机试验负载条件试验负载条件应符合NB/T33001-2018的中7.20.3的要求。测试过程中的操作条件试验过程中的操作条件应符合NB/T33001-2018的中7.20.4的要求。抗扰度要求抗扰度要求应符合NB/T33001-2018的中7.20.2的要求,其中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还应符合GB/T17626.2中等级4的要求。发射要求输入电压波动和闪烁输入电压波动和闪烁应符合NB/T33001-2018的中7.20.6.1的要求。输入谐波电流要求输入谐波电流应符合NB/T33001-2018的中7.20.6.2的要求。射频骚扰的限值和试验条件充电机射频骚扰的限值和试验条件符合NB/T33001-2018的中7.20.6.3的要求。在居住环境中使用的充电机,应符合GB4824中B类供电设备的限值要求。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标志标志应符合NB/T33001-2018中8.1的要求,还应符合以下要求:充电机应具有铭牌,并安装在明显位置,铭牌上还应标明以下内容:设备类型(集成式充电机);计量信息(计量标准、准确度等级);包装包装应符合NB/T33001-2018中8.2的要求。运输运输应符合NB/T33001-2018中8.3的要求。贮存贮存应符合NB/T33001-2018中8.4的要求。检验规范检验分类检验分类应符合NB/T33008.1-2018中4的要求。试验项目充电机试验项目如表4所示。充电试项表序号试验项目型式试验出厂检验对应技术要求章节1一般检查外观检查√√-标志检查√√8.1基本构成检查√√4机械开关设备检查√-7.17、7.18防雷措施检查√-6.10.16防盗措施检查√*-7.3.5剩余电流保护器检查√-7.18启动充电方式检查√-6.7.42功能试验充电控制功能试验√√6.1通信功能试验√*-6.2.1、6.2.2绝缘检测功能试验√-6.3直流输出回路短路检测功能试验√-6.4车辆插头锁止功能试验√√6.5预充电功能试验√√6.6显示功能试验√√6.7.1输入功能试验√*√*6.7.2、7.计量功能试验√*-6.8急停功能试验√√6.9温度检测功能√√6.10湿度检测功能√√6.11烟雾检测功能√*√*6.123安全要求试验输入缺相保护及恢复试验√√6.10.1输入过压保护及恢复试验√√6.10.1输入欠压保护及恢复试验√√输出过压保护试验√√6.10.2输出短路保护试验√-6.10.3过温保护试验√√*6.10.4开门保护试验√*√*6.10.5启动急停装置试验√√6.10.6输入电流过冲试验√√6.10.7蓄电池反接试验√√6.10.9防逆流功能试验√-6.10.11接触器粘连试验√√6.10.12泄放电路的失效试验√√6.10.18水浸保护试验√*√*6.10.19负载突降限制输出电压过冲试验√√6.10.20直流输出回路泄放开关触点粘连试验√√6.10.21散热系统故障试验√√6.10.224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检查√-7.125充电连接装置及电缆检查√-7.12、7.206电气隔离检查√-7.5.57电击防护试验直接接触防护试验√—7.5.2动力电源输入失电试验√√8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试验√-7.5.39绝缘性能试验绝缘电阻试验√√7.6.1介电强度试验√√7.6.2冲击耐压试验√-7.6.3接触电流试验√√7.6.410接地试验√-7.5.411充电输出试验最大恒功率输出试验√*-7.7.2功率控制试验√*-低压辅助电源试验√*√*7.7.3稳流精度试验√√*7.7.4稳压精度试验√√*7.7.5电压纹波因数试验√√*7.7.6电流纹波试验√√*7.7.7输出电流设定误差试验√√7.7.8输出电压设定误差试验√√7.7.9限压特性试验√√7.7.10限流特性试验√√输出电流响应时间试验√-7.7.11输出电流停止速率试验√-启动输出过冲试验√-7.7.12输出电流测量误差试验√-7.10输出电压测量误差试验√-测量值更新时间试验√-效率试验√√*7.11功率因数试验√√*12待机功耗试验√-7.913协议一致性试验√√*6.214控制导引试验充电控制状态试验√√7.13、7.14充电连接控制时序试验√√控制导引电压限值试验√-通信中断试验√√6.10.13保护接地连续性试验√√6.10.6连接检测信号断开试验√√输出冲击电流试验√-6.10.8蓄电池电压与通信报文不符试验√-6.10.9蓄电池电压超过充电机范围试验√-蓄电池二重保护功能试验√-6.10.10车辆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不匹配试验√-6.10.14充电需求大于蓄电池参数试验√-6.10.1515噪声试验√-7.1616内部温升试验√-7.417允许温度试验√-7.5.118机械强度试验√-7.1519防护等级试验防止固体异物进入试验√-7.3.1防止水进入试验√-20防盐雾试验√-7.3.221防锈(防氧化)试验√-7.3.322低温试验√—7.21.123高温试验√—7.21.224交变湿热试验√—7.21.325电磁兼容试验抗扰度试验√—7.22.5发射试验√—7.22.6注:“√”必检项目;“√*”表示选检项目;“-”表示不测项目。合格判定合格判定应符合NB/T33008.1-2018中4.3的要求。本文件与NB/T33008.1-2018差异的部分,应按照本文件的要求判定。试验方法试验条件试验系统理系统理系统电池模拟装置电池电压三相可调电源L1L2L3充电机DC+K1K2NU1R1检测点1K3K4DC-PES+S-CC1CC2A+A-负载车辆接口低压辅助电源负载测试仪器主控机车辆电池管理系统模拟软件车辆控制模拟电路图1 充电试验系拓图试验环境条件在本文件中,除环境试验条件外,其他试验均在测量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在每一项目的试验期间,试验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即:试验电源条件试验时供电电源条件为:2。试验仪器要求除另有规定外,试验中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应符合下列要求:电流传感器试验负载推荐使用电阻负载,或者具备模拟电池电压和负载功能的电池模拟装置。一般检查基本构成检查散热系统、尘密系统及其内部单元、充电电缆和车辆插头。人机交互单元根据其显示方式,当充电机本体显示方式时,宜置于尘密系统内。动力电源输入、输入开关单元、功率变换单元、输出开关单元、充电电缆和车辆插头,以及控制电源、充电控制单元,也可包括人机交互、计量等功能单元。剩余电流保护器检查剩余电流保护器应符合GB/T18487.1中直流供电设备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要求。启动充电方式检查充电机扫码充电、刷卡、即插即充、账号登陆等一种或多种启动充电方式。功能试验通信对于具备与厂家指定的上级监控系统或运营管理系统通信功能的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在充电过:具有远程停止、重启功能,可通过管理平台或用户APP等终端进行操作;具备本地、远程OTA(Over-the-AirTechnology空中下载技术)升级功能;相关参数应具备远程设置或查询功能,应包括但不限于设备信息、状态信息、充电参数、通信地址、地理经纬度等;具备预约充电功能,并能按需设定充电的启停时间;达到预约启动时刻后,充电机应能启动充电;到达预约设定的结束时刻后,充电机应能立刻结束充电。显示功能试验将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模拟待机状态、充电状态、故障或告警状态等,检查充电机的显示信息或状态应符合6.7.1的规定,显示方式应符合6.7.3的规定,且显示字符清晰、完整,没有缺损。对于具备手动充电控制功能的充电机,检查应能显示人工输入信息,且人机交互界面应符合7.18的要求。温度检测将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试验:在充电前,模拟尘密系统内环境温度超过功率变换单元的保护阈值,检查充电机应无法启动充电,并发出告警信息;在充电中,模拟尘密系统内环境温度超过功率变换单元的保护阈值,检查充电机应停止充电,并发出告警信息。湿度检测将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模拟环境使充电机内尘密系统内的相对湿度大于95%,检查充电机是否触发湿度告警机制;对于具备除湿功能的充电机,检查其是否能开启除湿功能。烟雾监测对于具备烟雾进行监控功能的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试验:在充电中,模拟烟雾故障,检查充电机应停止充电,并发出告警信息在充电前,模拟烟雾故障,检查充电机应无法启动充电,并发出告警信息安全要求试验输入缺相保护及恢复试验将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并设置在额定负载状态下运行,断开交流输入其中一相火线,检查充电机应停止充电并发出告警信息。输入电压恢复正常后,恢复默认不输出状态,检查充电机应在无须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可接受上级监控系统控制开关输出。保护及恢复系统欠压保护及恢复额定输将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人为模拟泄放电路故障,启动充电机进行充电,检查充电机应在绝缘自检后检测出泄放电路失效并停止充电,并发出告警信息。将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试验:在充电中前,使浸水传感器浸入水中,模拟内部进水,检查充电机应无法启动充电,并发出告警信息。在充电中,使浸水传感器浸入水中,模拟内部进水,检查充电机应停止充电,并发出告警信息。将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试验,充电机应至少满足其中一项:在充电前,模拟直流输出回路泄放开关触点粘连的情况,启动充电机,充电机不应启动充电,并发出告警信息。在充电结束阶段,模拟直流输出回路泄放开关触点粘连的情况,充电机应发出告警信息。系统故障将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并启动充电,使用对散热系统断开供电或者其他使散热系统失效的方式模拟散热系统故障,检查充电机应降功率输出或停止输出,并发出告警信息。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检查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检查应符合NB/T33008.1-2018中5.5的要求。充电连接装置及电缆检查充电连接装置及电缆检查应符合NB/T33008.1-2018中5.6的要求。电气隔离检查电气隔离检查应符合NB/T33008.1-2018中5.7的要求。电击防护试验电击防护试验应符合NB/T33008.1-2018中5.8的要求。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试验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试验应符合NB/T33008.1-2018中5.9的要求。绝缘性能试验绝缘性能试验应符合NB/T33008.1-2018中5.10的要求接触电流测试应符合GB/T18487.1中接触电流的要求。接地试验接地试验应符合NB/T33008.1-2018中5.11的要求。充电输出试验将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设置在恒压状态下运行,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压为上限值,调整负载电流为20%额定输出电流值~最大输出电流值范围内,测量充电机的输入有功功率和输出功率;调整充电机在恒流状态下运行,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流为20%额定输出电流值~最大输出电流值范围内,调整负载改变输出电压值在上、下限范围内,再次测量充电机的输入有功功率和输出功率。充电机效率应符合表2的规定。充电效率按公式(1)计算:η=PzPj式中:η——效率;Pz——直流输出功率;Pj——交流输入有功功率。%~20%额定输出电流值最大输出电流值范围内,待机功耗试验(15+N*15)W。注:N表示车辆接口数量。协议一致性试验协议一致性试验应符合NB/T33008.1-2018中5.14的要求控制导引试验控制导引试验应符合NB/T3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