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必考题)_第1页
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必考题)_第2页
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必考题)_第3页
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必考题)_第4页
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必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必考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积淀(diàn)

谦让(qiān)

遗憾(hàn)

大发雷霆(tíng)B.涵养(hán)

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āo)C.愚蠢(chǔn)

恪守(gè)

典范(diǎn)

絮絮叨叨(dāo)D.尴尬(gān)

谚语(yàn)

箴言(jiān)

自吹自擂(léi)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魁梧呼哨芒刺在背不依不挠B.旗帜洋溢笔墨纸砚断璧残垣C.隐匿荒唐望眼欲穿不屑置辩D.荣膺惋惜无原无故拳打脚踢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那一片草甸,到了春天,绿茵茵的草丛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真是美!B.有些地方官员对上级政策阳奉阴违,真该被批评惩罚!C.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简直天衣无缝。D.希望阳江市政府不负众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之路。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C.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D.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B.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D.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丽: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②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A.②④①③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③①②④7、古诗文默写①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⑤《过零丁洋》一诗表现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古诗文中有不少写“风”的诗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两句: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注释)①王子猷(yóu):即王徽之,王羲之的儿子。②剡(shàn):县名。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____)(2)客此(____________)(3)因起彷徨(____________)(4)即便夜乘小舟就之(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四望皎然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即便夜乘小舟就之实是欲界之仙都C.造门不前而返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人问其故问其姓氏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4.(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具有怎样相似的性格特点?三、现代文阅读。(30分)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高闰清)(1)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2)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从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选自2019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第(1)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4.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呵护生命耶鲁大学做过一个实验:摆放一株植物,让一个人正常地从植物旁走过,植物没事;再让另一个人拿着斧头做要去砍植物的样子,然后走掉。结果仪器检测出植物的脉冲电流有明显的变化:每当这个“正常人”走过,曲线平静,“凶手”走过,曲线波动大。一株植物,尚且如此敏感,有爱恨情仇,何况人呢?迪拜建造摩天大楼和新城的时候,对一波一波的海浪冲击,须有良策:既要阻挡海浪对人工堤岸的冲刷,又要不阻挡海水的流动。经过实验,建造了很多两个镰刀形对接但口子错开的环形防波堤。建成后,效果不错。不过,似乎海浪对沙子的冲刷稍大一些,如果长期冲刷,沙子会堆积在堤岸,越积越多。工程师想了一个办法,在海底堆积固体,减缓冲刷力。放什么固体呢?不是水泥墩,而是原状的大石头。他们从很远的山区开采出大石头,载重车一辆辆运来,挖掘机“扑通扑通”倒入海里。工程虽缓慢,但后来的效果非常好,达到了预期目的。不久之后,出现了一个奇迹:大石头与海沙间,长出了嫩嫩的海草,随水摇摆,更惊喜的是,有了海洋小动物,五颜六色的小鱼游来游去。这就是说,扔进大石头,意外改变了海底的生存环境。北美加州西部落基山的森林里,生长着珍贵的红杉木。树很高大,最高的达110米。树龄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都有,树干红棕而粗壮,枝叶茂盛,浓荫蔽日,宛如童话世界。近年来,已成了一道风景,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但人们行走于林中,有一个隐患:树高处的枯枝会跌落,伤及行人、车辆和物品。森林工作人员便想了一个办法,用望远镜巡视观察可能要跌落的枯枝,用升降绳索上去,电锯锯掉枯枝。再用绳索把锯断的枯枝慢慢吊下来。这个过程要花5~10分钟。吊到地面,落稳当,解开绳索,抬掉枯枝,绳索上升,再去吊另一根枯枝。这么“窝工”,为什么?他们说,树冠下有好多生命:搭窝的小鸟、蹦跳的松鼠、繁忙的昆虫、鲜嫩的花草,扔下枯枝会砸伤它们的。东欧与俄罗斯交界处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种浅灰色翎毛带斑点的鸳鸯。雌鸳鸯孵蛋时,为了安全,要飞到十几米高的大树的树洞里孵化。一个月后,小鸳鸯就破壳出世了。在这温暖的窝里,小鸳鸯一般待一天,就要离开,因为肚子饿了。这时,小鸳鸯将有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考验:飞到地面去。但窝巢距离地面十几米高,小鸳鸯不会飞,怎么到达地面呢?只见鸳鸯母亲站在树洞边,“嘎嘎”叫几声,挪动脚步,察看地面,张开翅膀飞下来,边飞边滑翔,稳稳地落在厚厚的落叶上。它站稳,仰头看着树洞边的小鸳鸯,开始“嘎嘎”地叫唤。第一只小鸳鸯学着母亲的样子,边“飞”边滑翔下来。娇小的身体在空中摇摇晃晃,快接近地面,身体已经失去平衡了。但因身体轻盈,双翅展开着,虽颤颤悠悠,下降速度却慢,而落叶很厚,足有一尺多,它的身体栽进去,溅起树叶,像人跳入蹦床被弹起来。飞落成功了!它站起来,兴奋地跑向母亲。第二只,第三只……一只只安全地降落到落叶中了。母亲领着它们朝河边行进,半个小时后,欢快地进入河水。落叶,一片片落叶,谁又能想到堆积千百年,结成一床厚厚的棉被,接受小鸳鸯的新生?而林场工人,知道这个秘密,从不清扫落叶,有时还加厚落叶。在生活中,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一个细节、一个物件都留意一点儿,说不定就是一个呵护生命的惊喜。1.文章写了几件“呵护生命”的事件,请加以概括。2.文章用耶鲁大学的“植物实验”开头,有什么作用?3.文章所写事件范围广、跨度大,遍布几大洲;事例取材也丰富、多样,涉及到建筑、树木、鸟类等几个方面。文章的这一特色,对你的写作有何启发?请谈谈你的认识。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具有怎样的作用?四、写作题(40分)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1)人这辈子,有人喜欢你,有人讨厌你,有人羡慕你,有人嫉妒你……生活就是这样,你不能让每个人满意,只要无愧于心,做好自己就行。以《做好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2)“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固然很美,“又见”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刻的美呢?请将题目《又见____________》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参考答案:一ACCCAA千里共婵娟经纶世务者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斯是陋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示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二1.尽力,竭力客居于是到,这里指拜访2.A3.(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