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的生境与分布_第1页
蕨类植物的生境与分布_第2页
蕨类植物的生境与分布_第3页
蕨类植物的生境与分布_第4页
蕨类植物的生境与分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蕨类植物的生境与分布蕨类植物分布很广,除了海洋和沙漠外,无论在平原、森林、草地、岩隙、溪沟、沼泽、高山和水中,都有它们的踪迹,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其分布中心。地球上生存的蕨类约有12000种,分布世界各地,但其中的绝大多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2600种,多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以南。中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如铁线蕨、卷柏、贯众、肾蕨、满江红、鳞木和桫椤等,属之约12000种,中国约有2600种,多种蕨类植物可供食用〔如蕨,紫萁〕,药用〔如贯众、海金沙〕或工业用〔如石松〕。中国西南地区是亚洲、也是世界蕨类植物的分布中心之一,云南的蕨类植物种类达到约1400种,是中国蕨类植物最丰富的省份。中国宝岛台湾,面积不大,但蕨类植物有630余种之多,台湾是中国蕨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蕨类物种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蕨类植物分布很广,除了海洋和沙漠外,无论在平原、森林、草地、岩隙、溪沟、沼泽、高山和水中,都有它们的踪迹,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其分布中心。地球上生存的蕨类约有12000种,分布世界各地,但其中的绝大多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2600种,多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以南。中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如铁线蕨、卷柏、贯众、肾蕨、满江红、鳞木和桫椤等,属之约12000种,中国约有2600种,多种蕨类植物可供食用〔如蕨,紫萁〕,药用〔如贯众、海金沙〕或工业用〔如石松〕。中国西南地区是亚洲、也是世界蕨类植物的分布中心之一,云南的蕨类植物种类达到约1400种,是中国蕨类植物最丰富的省份。中国宝岛台湾,面积不大,但蕨类植物有630余种之多,台湾是中国蕨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蕨类物种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关于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由于植物学家看法不一致,过去常把蕨类植物作为一个门,其下5个纲,即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楔叶纲〕、真蕨纲。前四纲都是小叶型蕨类植物,是一些较原始而古老的蕨类植物,现存在较少。真蕨纲是大型叶蕨类,是最进化的蕨类植物,也是现代极其繁茂的蕨类植物。我国的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将蕨类植物分成5个亚门,马上上述5个纲均提升为亚门。〔图:蕨类植物之冠——桫椤〕高等植物中比种子植物较低级的一个类群。旧称“羊齿植物〞。在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多为高大乔木,二叠纪以后至三叠纪时,大都绝灭,大量遗体埋入地下形成煤层。现代生存的大部为草本,少数为木本。植物体有根、茎、叶之分,有维管束,不具花,以孢子繁殖。孢子落地萌发成原叶体,其上产生颈卵器,受精卵在颈卵器内发育成胚胎。世代交替显然,无性世代占优势。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如铁线蕨、卷柏、贯众、肾蕨、满江红、鳞木和桫椤等属之,约12000种,我国约有2600种,多种蕨类植物可供食用〔如蕨,紫萁〕,药用〔如贯众、海金沙〕或工业用〔如石松〕。蕨类植物的特征?·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和较原始的维管组织;·2、根多为有交较好汲取能力的不定根,原始的种类具假根;·3、茎为地下茎〔根状茎〕或地上茎〔气生茎〕,维管系统构成中柱〔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多环中柱〕,具有保护作用的毛和鳞片;·4、叶:?小型叶:没有叶隙和叶柄,仅有一条不分枝的叶脉,是原始类型。?大型叶:均有叶隙和叶柄,叶脉多分枝,是进步类型。?孢子叶〔能育叶〕: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营养叶〔不育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同型叶:营养叶与孢子叶不分,既能制造有机物又可产生孢子。?异型叶:同一植物体具2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叶。?演化顺序:同型叶---------》异型叶;小型叶--------》大型叶。概述蕨类植物〔Pteridophyte〕是植物中主要的一类,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也是最原始的维管植物。大都为草本,少数为木本。蕨类植物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世代交替显然,无性世代占优势。通常可分为水韭、松叶蕨、石松、木贼和真蕨五纲,共约12000种,大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多数蕨类植物可供食用〔如蕨〕、药用〔如贯众〕或工业用〔如石松〕包,括了原始的脉管类,例如蕨类、木贼和石松。这三种植物,有同样的发展史,都是在泥盆纪开始出现。繁殖过称中,所有的蕨类植物都必需要静止的水,新生的植物只能存活在肥沃的地方。因此,不容易在整年干燥的地方或四季变化极大的地点看见它们的踪迹。关于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由于植物学家看法不一致,过去常把蕨类植物作为一个门,其下5个纲,即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楔叶纲、有节纲〕、真蕨纲。前四纲都是小叶型蕨类植物,是一些较原始而古老的蕨类植物,现存在较少。真蕨纲是大型叶蕨类,是最进化的蕨类植物,也是现代极其繁茂的蕨类植物。我国的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将蕨类植物分成5个亚门,马上上述5个纲均提升为亚门。〔图:蕨类植物之冠——桫椤〕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种子植物较低级的一个类群,旧称“羊齿植物〞,志留纪晚期开始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繁盛,多为高大乔木。二叠纪以后至三叠纪时,大都灭绝,大量遗体埋入地下形成煤层。现代生存的大部分为草本,少数为木本,主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湿热多雨的地区。孢子落地萌发成原叶体,其上产生颈卵器,受精卵在颈卵器内发育成胚胎。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如铁线蕨、卷柏、贯众、肾蕨、满江红、鳞木和桫椤等,属之约12000种,我国约有2600种,多种蕨类植物可供食用〔如蕨,紫萁〕,药用〔如贯众、海金沙〕或工业用〔如石松〕。蕨类植物的用途现存的蕨类植物,除热带树蕨外,大多数是生于山区的多年生草本,在经济上有多种用途,现简要的介绍如下:1、药用:蕨类植物中,有许多种类自古以来就被广泛的用于医药上,为人民治疗各种疾病,如杉蔓石松能祛风湿,舒筋活血;节节草能治化脓性骨髓炎;乌蕨可治菌痢、急性肠炎,长柄石韦可治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绵马鳞毛蕨和其许多近亲种可治牛羊的肝蛭病等。2、食用:蕨类植物可供食用的种类也多,如在幼嫩时可做菜蔬的有蕨菜〔Pteridiumaquilinum〕,毛蕨〔Pteridiumrevolutum〕,菜蕨〔Callipterisesculenta〕,紫萁〔Osmundajaponica〕,西南凤尾蕨〔Pteriswallichiana〕,水蕨〔Ceratopteristhalictroides〕等,不但鲜时做菜用,亦可加工成干菜,以供食用;许多蕨类植物的地下根状茎,含有大量淀粉,可酿酒或供食用,如食用观音座莲〔Angiopterisesculenta〕,其地下茎之重,可达二、三十公斤,蕨莱〔Pteridiumaquilinum〕的地下茎以及其他许多种类,都含有丰富的淀粉。另外,我国亚热带地区〔云南,广东、广西、台湾〕的山林中,产多种高大的树蕨,如桫椤树〔Cyatheaspp.〕,其圆柱状的树干内含有一种胶质物,可供食用,其树干磨光后浮现出美丽的花纹,可做装饰品,干部的厚壁组织细长而坚牢,如钢丝,能编织各形篮筐和斗笠。3、绿肥和饲料用:水田或池塘中的满江红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它通过与篮藻的共生作用,能从空气中吸取和积存大量的氮,成为一种合格的绿肥植物与家畜家禽的饲料植物。4、指示植物:不同的植物种类要求不同的生长环境,有的适应幅度较大,有的较小,后者只有在满足了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下,才能够生存下去,这种植物相对地指示着当地的环境条件,叫做指示植物。蕨类植物,对外界自然条件的反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不同的属类或种类的生存,要求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如石蕨、肿足蕨,粉背蕨、石韦、瓦韦等属〔少数例外〕生于石灰岩或钙性土壤上;鳞毛蕨、复叶耳蕨、线蕨等属生于酸性土壤上;有的种类适应于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上。有的耐旱性强,适宜于较干旱的环境,如旱蕨、粉背蕨等;相反地;有的只能生于潮湿或沼泽地区,如沼泽蕨〔Thelypterispalustris〕,绒紫萁〔Osmundaclaytoniana〕。因此,从生长的某种蕨类植物,可以标志所在地的地质、岩石和土壤的种类,理化性、肥沃性以及光度和空气中的湿度等,借此推断土壤与森林的不同发育阶段,有助于森林更新和抚育工作。其次,蕨类植物的不同种类,可以反映出所在地的气候变化状况,借此我们可以划分不同的气候区,有利于发展农,林、牧,提升产量,如生长着桫椤树、地耳蕨、巢蕨的地区,标志着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宜于栽培橡胶树、金鸡纳等植物,生长刺桫椤树〔Cyatheaspinulosa〕的地区,标志着南温带气候,其绝对最低温度经常在冰点以上,生长绵马鳞毛蕨〔Dry-opterlscrazsirhizoma〕、欧洲绵马鳞毛蕨〔Dryopterisfilix-mas〕的地区,标志着北温带气候等。另外,生长石松的地方,一般与铝矿有密切关系。蕨类植物可以检测当地环境是否被污染。5、绿化和观赏用:有不少种类的蕨类植物,由于具有独特、美观。现存蕨类植物约12000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大多为土生、石生或附生,少数为湿生或水生。喜阴湿温暖的环境。高山、平原、森林、草地、溪沟、岩隙和沼泽中,都有蕨类植物生活,尤以热带、亚热带地区种类繁多。我国约有2400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对蕨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分类学家的观点尚不一致。我国植物学家秦仁昌1978年提出的观点,被认为是更接近真正系统发育的较新的分类系体。据此,将蕨类植物分成5个亚门,即: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楔叶蕨亚门〔Sphenophytina〕、石松亚门〔Lycophytina〕、水韭亚门〔Isoephytina〕和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蕨类植物是植物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约有40余科,300余属,12000余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多。我国约有2600种,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地区,其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蕨类植物已超过了500种。1.蕨类植物生长环境是背阴潮湿。虽然光可以促进光合作用,但是叶绿素的成分对各种光的利用程度却是不同的。大概蕨类的叶绿素利用红外的能力好,而对紫外利用差吧。向阳还没准会晒伤蕨类植物体内输导水分和养料的维管组织,远不及种子植物的维管组织发达,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离不开水,也不具备种子植物那样极其丰富多样的传粉受精、用以繁殖后代的机制,因此,蕨类植物在生存竞争中,臣服于种子植物,通常生长在森林下层的阴暗而潮湿的环境里,少数耐旱的种类能生长于干旱荒坡、路旁及房前屋后。其实,除了大海里、深水底层、寸草不生的沙漠和长期冰封的陆地外,蕨类植物几乎无处不在。从海滨到高山,从湿地、湖泊,到平原、山丘,到处都有蕨类的踪迹。它们有的在地表匍匐或直立生长,有的长在石头缝隙或石壁上,有的附生在树干上或缠绕攀附在树干上,也有少数种类生长在海边、池塘、水田或湿地草丛中。蕨类植物绝大多数是草本植物,极少数种类,比如桫椤,能长到几米至十几米高2.蕨类植物在园林和城市绿化中的应用蕨类植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园林中,特别是在植物园、现代庭园、花园小区等的景观制定中,通过地栽、盆栽、吊篮、石生等方式构成独具匠心的园林景观。在城市绿化中,因蕨类植物具有较强的耐阴性、较强的适应性和抗性,加上易管理、环保功效好,在道路绿化、街景装饰、立体绿化等方面逐渐发挥其景观特色。蕨类植物在园林绿化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适当组合,适地种植,适形栽培。蕨类植物在城市绿化中要注意遵循喜阴湿、适装饰的原则。2.1园林景观制定中的应用2.1.1公园、建筑林荫处的应用公园林荫下,建筑背阴区,特别是池塘边林下,用作地被配置。2.1.2假山、石墙、竹篱上装饰可以增加景观的生命力。如将石松、卷柏、肾蕨等种植于人工池石、假山上,使之犹如青山翠岭,意境极为幽美。2.1.3园林建筑天井、回廊、窗景中的植物配置在古典建筑群的天井摆上大型蕨,配以木盆或雕花陶盆;或在回廊、爬满薜荔的红砖墙上挂一株绿色的大鹿角蕨,增加古典风韵。2.1.4附生立体栽培应用如在热带风情园林中,用蕨附生栽培于棕榈科植物树干的叶腋间,形成独特的景观。在大树多的阴凉林间或古树上配置一些附生性蕨类植物,可增加层次和野趣。2.1.5园林小品中的应用在众多的园林小品中,特别是自然式园林小品,反映农家、庭院、山野的作品中,桫椤、肾蕨、铁线蕨、翠云草等常被采纳,和其他观叶植物搭配组合景观。2.1.6水景园制定水景园以溪流、水池、涌泉、壁泉等构成主要景点。以喜水湿的蕨类植物与其它的水生、沼生植物,观叶植物配植,将木贼类、石衣蕨类、荚果蕨、乌毛蕨等植于水际边,水池浅地,溪畔及岩石间隙,使驳岸处理自然化,绿意盎然,与水的柔和协调一致。2.1.7阴生植物专类园的制定蕨类植物种类繁多,形态特性各异,但多好阴湿,在阴生植物园的制定中可形成独具特色的专类园。在一定小气候条件下,附生型与地生型,高大型与低矮型蕨类可互相配置。在高大乔木下,桫椤等树状蕨作为林下木;鹿角蕨,崖姜蕨,抱树蕨等攀附树干;铁线蕨,贯众蕨,凤尾蕨,肾蕨等为地被植材,依起伏地形而栽植;更有卷柏、姬书带蕨、过山蕨等覆盖岩石间隙;再间以其它的阴生花卉,形成一美丽的植物群落。更有甚者,将蕨类植物与仿生恐龙结合起来,把人们带回到远古时代。3在城市绿化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