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4年历史中考热点备考重难专题 中考第21题全面解读(课件)_第1页
河南省2024年历史中考热点备考重难专题 中考第21题全面解读(课件)_第2页
河南省2024年历史中考热点备考重难专题 中考第21题全面解读(课件)_第3页
河南省2024年历史中考热点备考重难专题 中考第21题全面解读(课件)_第4页
河南省2024年历史中考热点备考重难专题 中考第21题全面解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

历史热点专题复习2024中考备考重难专题课件课件说明一、课件设计初衷

基于老师在总复习中对热点素材的需求,结合河南非选择题的考查特点,特此推出热点专题课件,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专题复习。二、课件亮点1.以热点事件引出专题线索;2.热点专题后设置相关试题练习,并通过批注关键信息,帮助学生有效地解读材料。三、课件使用场景适用于九年级二轮热点专题复习。第21题

热点一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开幕12

热点二河南救援力量驰援土耳其3

热点三我国新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4

热点四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上新”热点一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开幕热点素材热点

2022年11月16日,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河南郑州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以视频形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何立峰指出,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今年是中卢两国领导人提出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5周年,也是两国建交50周年,论坛的举办对于落实好中卢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具有重要意义。5年来,“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务实成果,货物贸易已覆盖欧洲24个国家200多个城市,辐射中国90多个城市,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品牌。——摘编自人民网项目表现影响河南与“空中丝绸之路”(1)2014年,河南航投与欧洲最大的全货运航空公司卢森堡货航开展合作,建立“双枢纽”战略合作模式,开通首条郑州至卢森堡全货机航线;(2)2017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卢森堡首相时强调,中方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务实成果,货物贸易已覆盖欧洲24个国家200多个城市,辐射中国90多个城市,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品牌热点线索

跨地理

线索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特点①陆上与海上的交通路线共同支撑起丝绸之路,体现出海陆并举的特点;②现在的丝绸之路发展到空中,体现了丝绸之路的海陆空全线开通、全面发展;③丝绸之路自古以来便是中外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载体,具有持续性原因①政治形势的变化阻碍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客观上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②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贸易需求的不断增长促使交通方式及路线的扩展认识丝绸之路是一条促进中国同相关国家或地区共同发展的和平发展之路热点二河南救援力量驰援土耳其热点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连续两次发生7.8级地震,对土耳其、叙利亚两国造成严重影响。2月7日,远在洛阳的神鹰救援队接到请求,派出队员赴北京集结,将与国内其他救援队队员一起,分为两队,赴土耳其和叙利亚开展救援。2月8日,河南蓝天救援队派出5名队员到武汉机场集结,当晚乘飞机奔赴土耳其开展人道主义救援。——摘编自《大河报》热点线索坚持生命至上——古代中外医学成就新线索项目中国古代医学世界古代医学主要成就(1)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1)古埃及:古埃及人将人的遗体制作成木乃伊,增长了解剖知识,从而促进了医学的发展;(2)古希腊:《荷马史诗》中,有关于战争中医师治疗战士伤口的描述,在希腊神话体系中,也有对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描述;项目中国古代医学世界古代医学主要成就(2)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3)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3)阿拉伯医学:吸收了欧洲医学和亚洲医学的精华,有中西结合的特点;《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特点(1)侧重理论经验的总结;(2)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重视实用性;(3)主要是自身发展的成果兼容并蓄,在自身医学发展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医学发展成果项目中国古代医学世界古代医学共同点(1)中外医学都诞生了集大成者,都出现了总结性的医学著作;(2)都为保障人类身体健康、防治疾病作出重大贡献;(3)都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热点三我国新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热点素材热点

2022年10月6日上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3届执行理事会上,2022年(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四川省通济堰、江苏省兴化垛田、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和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4个工程全部申报成功。至此,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30项。——摘编自《光明日报》热点线索反映古代人民智慧结晶的重大工程

智育

新线索1项目领域概况特征中国水利工程

(1)都江堰:战国后期,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2)灵渠:秦朝建立后,在岭南地区修建,沟通了湘江与漓江,联系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3)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时期开通,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根据地理特征修建,体现出因地制宜的智慧;项目领域概况特征中国防御工程明长城:修筑规模大,修建时间长,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2)工程宏大、影响深远,直到当代依旧具有经济或文化效应建筑工程(1)汉魏洛阳城:始建于西周,前后延续使用近1600年。其中轴线的萌芽和形成,是都城规划发生的一次转折性变化,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2)北京城: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项目领域概况特征世界水利工程

高架引水渠:建立了最早的公共饮用水系统,为罗马保障居民文明和卫生的生活条件作出了重要贡献

数学等科学理论知识在修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筑工程(1)金字塔: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呈角锥体状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2)帕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其设计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立面高与宽的比例接近“黄金分割比”项目领域概况特征总结(1)古代人民建造的重大工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2)这些智慧结晶都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河南境内五大世界文化遗产线索21.安阳殷墟位置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时间中国商朝晚期简介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1)殷墟王陵遗址: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是学术界公认的殷商王陵所在地;殷墟宫殿复原图(2010.1)

简介(2)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殷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体院落左右对称,多重有序,开创了中国传统厅堂建筑规制的典范,总体风格为历代所沿袭;(3)洹北商城遗址:是数千年来中国古代城市沿中轴线建设布局的例子之一殷墟宫殿复原图(2010.1)

盘庚迁殷的原因(1)政治:社会发展缺乏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2)地理:①殷地位于安阳盆地与华北平原交会处,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②气候温暖湿润,不易遭受水旱灾害出土文物甲骨文龟片、青铜器等史学价值【史料实证】(1)殷墟作为商王朝都邑,展现了包括文字系统在内的顶峰时期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2)殷墟的考古发现,为汉字语言、古代信仰、社会制度以及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物质证据;(3)殷墟的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留下了古代建筑的杰出典范,奠定了中国古代宫殿制度和陵寝制度的初期形态,具有重要意义;(4)殷墟文物能够印证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2010.1)地位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中国文字博物馆简介2009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甲骨文的发现地——安阳建成,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

意义【家国情怀】(1)展现出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现古代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2)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2.洛阳龙门石窟修建时间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龙门石窟奉先寺[2017.1、2013.21(1)]

开凿原因(1)政治:孝文帝改革期间,北魏国都迁往洛阳,洛阳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2)文化:①佛教传入中国后,普遍为社会各阶层接受;②北魏有信佛、礼佛的传统,修寺院、造佛窟等行为在社会上流行;(3)地理: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适合大规模开凿工程的开展代表万佛洞、奉先寺、看经寺、宾阳中洞等万佛洞

看经寺

艺术特点是外来佛教艺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国雕塑)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2013.21(1)第一问]地位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遗址价值艺术价值【跨美术】反映了我国雕塑、碑刻艺术的源远流长:(1)雕像:宏伟精巧的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特点;(2)碑刻:龙门石窟是书法艺术的宝藏,其中驰名中外的“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的精品帝后礼佛图

遗址价值历史价值【史料实证】(1)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尚(统治者及民众多信奉佛教、不同朝代人们的审美观念等);(3)反映了和平方式下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佛教建筑中国化的结果[2017.1、2014.21(3)、2013.21(1)(2)第一问]评价是人类艺术创造力的杰出表现,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3.登封“天地之中”历史文化建筑群位置河南登封嵩山地区中岳庙(2011.1)时间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典型遗址礼制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国家级礼制建筑遗存,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庙阙典型遗址宗教(1)中岳庙(道教文化):是五岳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建筑群;(2011.1)(2)登封嵩岳寺塔(佛教寺院):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佛教建筑(佛塔)中国化的结果;[2014.21(1)(2)](3)少林寺建筑群(佛教文化):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发祥地;在中国宗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2014.21(3)、2011.1](4)会善寺:佛教传入我国后最早建立的佛寺之一,位于登封嵩山积翠峰下登封嵩岳寺塔(2014.21)少林寺塔林(2011.1)典型遗址教育文化嵩阳书院(儒家文化):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中国最早传播儒家理学、祭祀儒家圣贤和举行考试的书院;是书院文化的载体,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嵩阳书院(2011.1)天文学(1)周公测景台:是中国古代测量日影、验证四时、计年的仪器;(2)登封观星台: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保护较好的天文台典型遗址历史价值(1)是中国古代礼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类型的杰出代表,是中国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2)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漫长发展的起源,反映了中原地区上下两千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3)周公测景台、登封观星台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天文学)的发展;登封观星台典型遗址历史价值(4)少林寺、佛塔等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巨大财富;(5)“三教合流”的典型代表,体现了文化融合的特点申遗2010年8月,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文化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继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4.丝绸之路(包含河南段)概况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路线【跨地理】

发展表现到东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从长安向东延长到洛阳

原因(1)政治: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2)地理:洛阳地处盆地内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成为这一时期的贸易集中地及交通枢纽

重要遗址/文物(1)汉魏洛阳城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的东侧,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东汉时),它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以及丝绸之路第一次延伸到欧洲的过程,是研究汉魏时期洛阳城规模、结构等的第一手资料;[2015.21(3)](2)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到鼎盛时期的文明水平,展现了唐代都城文化的礼制特征及其影响力;汉魏洛阳城遗址[2015.21(2)(3)]定鼎门遗址

重要遗址/文物(3)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汉朝设立在中原地区的防卫都城,以及洛阳作为东汉都城时自丝绸之路起点西行必经的重要关隘,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见证;(4)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是古代沟通长安、洛阳两大都城交通要道的组成部分,也是自古以来中原通往关中、到达西域的咽喉要道,是古丝绸之路上至今保留的唯一的“道路”遗迹,也是整个丝绸之路33个申遗项目中唯一的一条“道路”遗址;(5)洛阳出土的东罗马金币:中外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商贸交流的见证[2015.21(3)]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历史价值【史料实证】(1)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交融、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见证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2)丝绸之路河南段上的城址、门址、关隘遗址、道路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是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到繁荣、鼎盛时期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5.大运河(河南段)概况(1)大运河河南段主要是指隋朝大运河通济渠和永济渠;(2)大运河河南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包括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遗址、通济渠商丘南关段遗址、通济渠商丘夏邑段遗址、永济渠滑县浚县段遗址和浚县黎阳仓遗址)涉及郑州市、洛阳市、安阳市、鹤壁市、商丘市和滑县等市县;(3)7个遗产点涵盖了河道、码头、河堤、桥梁、仓窖、水工设施等完整的遗产类型,见证了大运河从开凿、发展到繁荣、没落的过程运河中心:洛阳概况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原因(1)政治:隋炀帝即位后,大力营建洛阳城,改其为东都;(2)经济:洛阳是较早发展繁华的城市,是隋朝重要的物资和粮食储备地;(3)地理:①地处中原,地理位置居中;②地势较为平坦,河网密布且水文条件较好,具有良好的水陆交通基础重要遗址(1)洛阳含嘉仓遗址:位于今洛阳老城区的北侧,是隋唐时期大型官仓之一;(2)洛阳回洛仓遗址: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是隋炀帝在洛阳周边设置的“国家粮仓”,其主要功能是为城内的皇室和百姓供应粮食;(3)通济渠郑州段遗址:通济渠郑州段历史悠久,是隋朝大运河的重要河道,是中国北方地区最早沟通黄河与淮河两大水系的运河遗存;(4)通济渠商丘南关段遗址:是目前通济渠沿线发现的规模较大的一处河道、驳岸遗址;重要遗址(5)通济渠商丘夏邑段遗址:该遗址以夏邑济阳镇为中心,东起田道口,西至邓铺,东西长约5公里,主要包括通济渠沿线重要的河道与水工遗存;(6)永济渠滑县浚县段遗址:是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是道口古镇的母亲河;(7)浚县黎阳仓遗址:黎阳仓是隋代永济渠沿线规模最大的官仓,与东都洛阳附近的洛口仓齐名,是运河漕运的历史见证历史价值【史料实证】(1)隋、唐、宋时期的大运河河南段是当时的国家经济命脉,承担了重要的漕运功能,为维护隋、唐、宋时期的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2)反映出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3)大运河河南段是中国运河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运河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中国运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申遗2014年6月,大运河申遗成功热点四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上新”热点素材热点

2022年9月1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发布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聚焦中国早期文明,介绍早期国家研究的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摘编自人民网热点线索文物见证历史[2016.21、2015.21(2)(3)]史料实证

线索1见证历史文物概况早期人类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表明北京人会制作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1)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穿孔骨针表明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见证历史文物概况原始文明的兴起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表明早期人类学会了制作陶器,手工业有所发展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表明当时的农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刻符龟甲和骨笛反映了贾湖居民能够制作精致的骨器、石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猪纹陶钵、骨耜(1)表明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如:骨耜;同时还饲养家畜,如:猪等;(2)骨耜属于磨制石器,表明河姆渡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见证历史文物概况原始文明的兴起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1)表明半坡人会制作彩陶;(2)半坡人制作的彩陶纹饰多是几何图案;(3)彩陶图案栩栩如生,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反映了早期人类的审美观念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白陶鬶、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黑陶高柄杯表明山东大汶口居民从事原始手工业,会制作白陶和黑陶,手工业生产水平较高

见证历史文物概况青铜文化的发展四羊方尊、司(后)母戊鼎、利簋

(1)表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2)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

三星堆青铜面具见证了古蜀国独特而辉煌的文明,印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见证历史文物概况文字的起源刻有文字的甲骨(1)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史料;(2)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3)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有刀刻也有书写,线条具有横平竖直、疏密匀称的形式美见证历史文物概况农业生产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冶铁业的兴起,使农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表明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南朝牛车画像砖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不断发展

中外交流的发展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体现了盛唐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体现出各民族间交往的空前盛况

日本的和同开珎钱币形制和文字与唐朝开元通宝一致,反映了唐朝时期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见证历史文物概况中外交流的发展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黑人俑均出土于唐朝墓葬,说明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阿拉伯地区、欧洲和非洲均有往来

民族关系的密切契丹文字、契丹货币、契丹鸡冠壶

契丹的文字、货币都仿照中原的形制,鸡冠壶将中原制瓷工艺与契丹民族习俗相结合,都反映了中原经济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达赖金印、班禅金印、金奔巴瓶反映了清朝时期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定金瓶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管辖的举措

见证历史文物概况航海技术的发展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反映了宋代海船的载重量大、建造技术高超;配备指南针,说明宋代航海技术发达商业贸易的繁荣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北宋时期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反映了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市民文化的兴盛河南禹州宋代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宋代蹴鞠铜镜、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反映了宋元时期市民文化娱乐生活的丰富多彩见证历史文物概况特点类型多样、领域广泛、历史悠久

总结(1)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丰富的地下实物遗存印证了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2)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3)展现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进步,是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物1.丝绸之路开通后,我国的瓷器、茶叶、丝绸和漆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沿线其他国家,而中亚地区的珠宝、药材、香料等商品也纷纷传入我国。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A.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B.开发和拓展了边疆地区C.加强了中外物种交流D.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我国与中亚地区的商品贸易往来A习题专练2.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戏剧表演壁画(宋金时期)材料二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如果从已具备构成戏剧的因素——两个以上的人物,存在矛盾冲突,形成情节,在一定时间、一定场所表演给观众看,它当始于先秦;如果从融合唱、念、做、打诸艺术因素而构成一种特殊的戏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