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生活中的数学》阅读心得_第1页
《藏在生活中的数学》阅读心得_第2页
《藏在生活中的数学》阅读心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藏在生活中的数学》阅读心得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它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而最抽象的数学却能催生出人类文明绚烂的花朵,因为数学是人类文化中最基础的工具。华罗庚如是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从教以来,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具人性化、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的的时候,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探索的过程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打开了一扇窗,陶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为了更好的理解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提升自己的教学,我阅读了《藏在生活中的数学》这本书。《藏在生活中的数学》这本书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张景中所著。院士爷爷张景中从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将一个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娓娓道来,通俗生动地介绍了如何从这些简单的问题中,发现并得出不同凡响的结论。数学不再是抽象而枯燥的纸上公式,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充满趣味的好玩游戏。这本书讲的不是某一类数学题的技巧,它告诉我们的是思考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生活体验中建构数学模型你听说过钟表和星期算术吗?在钟表的算术里,6+6=0,7+6=1,因为钟表的12点就是0点。在星期算术里,3+4=0,4+5=2。这类算术,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建构数学模型:划分同余类。这类算法除了说话有趣之外,还给予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借助钟表和星期算术,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与数学经验,触发其思维灵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例如,要判断一个正整数能不能被9整除,有一个简便的方法:把这个数的各位数字相加用9除,要是能整除,原数也能整除,否则,原数也不能整除。学生在判断时仅仅只是套用公式,并不理解公式背后蕴含的数理。但是,在《钟表和算术》这个小故事中,它给出了别样的解释。从生活现象中类比出数学概念许多数学概念和生活现象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准确地把握抽象概念与生活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有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概念。例如,小朋友都很喜欢玩放大镜,用放大镜看自己的皮肤,用放大镜看精致的邮票,用放大镜从太阳里取火,都有趣的很。读了书中《在放大镜下》,一个3倍的放大镜,1厘米长的线,在适当的距离用这个放大镜看,就像有3厘米那么长。这个故事让我想到,在教学比例和比例尺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想放大镜和照片的放大与缩小。这些现象,既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又能促进学生理解“比例”的真实意义,何乐而不为。从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数学问题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书中《云雾和下雨》这个故事,开篇提出了一个问题:雾是水滴,那为什么它不会掉下来?难道地心引力,对它不起作用了吗?这个问题让我醍醐灌顶,原本这只是我熟悉的一个自然现象,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读了这个故事,我才知道,原来数学上的相似比原理,居然和雾、云以及人工降雨有关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经常发生的现象变成自然而然的习惯,人们戴上了思维定势的枷锁,往往忽略了现象发生背后的本质。只有善于追根溯源,探究本质,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奥秘。教师如此,学生更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力,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并探究身边的人和事。每逢假期,我都会布置一些实践操作的作业,例如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相信给他一个舞台,他就会还你一份精彩,学生的洞察力超出你的想象,他们的作品丰富多彩。余慧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