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课件_第1页
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课件_第2页
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课件_第3页
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课件_第4页
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1.血液标本的采集2.尿标本的采集3.粪便标本的采集4.痰液标本的采集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版权所有2000.7.血液标本的采集采血方法、部位和用途静脉采血法:体表浅静脉,如肘静脉、手背静脉、国静脉和外踝静脉。用于几乎全部生化、临检、免疫、细菌、血液等检查。动脉采血法:体表浅动脉,如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用于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分析、血氨。毛细血管采血法:耳垂、指尖、足跟部等。用于血常规等微量分析、幼儿血气分析。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1.注意事项

(1)防止溶血:造成溶血的因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淤血时间过长;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剧烈等。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后,未取针头直接将血注入真空管内,也易造成溶血。(2)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分钟,否则将使生化结果升高或下降。

(3)若病人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若女性病人做了乳腺切除术,应在手术对侧手臂采血。

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4)采血的体位: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血液中的许多指标发生改变。采取直立位采血,其二标本的测定值比卧位高5%~15%。因此,采血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坐位或卧位),以及体位的一致性。

(5)很多生化成分受膳食影响,因此,采血前要确认病人是否空腹。

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0~16.0g/dl)【10】

女:110~150g/L(11.0~15.0g/dl【10】

临床意义:增高:有生理性或病理性,在肺癌病人中较少见。减低:可反映贫血的程度。病人的营养状况不佳、手术后失血过多、化疗后等均可出现。(2).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男:(4.0~5.5)×1012L(400~550万/mm【0.01】

女:(3.5~5.0)×1012L(350~500万/mm【0.01】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减低:手术后失血过多、化放疗疗引起的红细胞减少、其他情况引起的贫血、血液稀释后等。(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4~10)×109/L(4000~10000/mm【0.001】

临床意义: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等。降低:这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副作用。另外,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出现

1、红细胞计数(RBC)

[参考值]

男:4.0×10^12~5.3×10^12/L(400万-550万/mm3)

:3.5×10^12~5.0×10^12/L(350万-500万/mm3)

童:4.0×10^12~5.3×10^12/L(400万-530万/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急性、慢性再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急性、慢性再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值]

新: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理性白细胞增高见于剧烈运、进食、妊娠、新另外采血部位同使白细胞数差异耳垂血比手指血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类计数(DC)

[参考值]

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性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染、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毒等

性叶核粒细胞减少见于某些传染病、再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见于牛皮癣、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敏些血液病及肿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期使用肾腺皮质激素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咳、某些病毒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期化疗、X射线照射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期、疟疾等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

(5)单核细胞(M):

正常参考值:0.03~0.08(3%~8%)【0.01】

临床意义:

增多: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6)、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100~300)×10【1.0】

临床意义:

减少: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伤寒、脾功能亢进及进行体外循环时、化学药物中毒。

增高:某些化疗药物或放疗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其他的疾病引起则较少见,有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术后。

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

7.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

正常参考值:0.50~0.70(50%~70%)【0.01】

临床意义: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放射线或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病毒性感染、伤寒、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

参考值:0.01~0.05(1%~5%)【0.01】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等。

(3)嗜酸性粒细胞(E):

正常参考值:0.005~0.05(0.05%~5%)【0.01】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及血液病等。

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大手术病情严重及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4)嗜碱性粒细胞(B):

正常参考值:0~0.01(0%~1%)【0.01】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某些转移癌。

减少:无临床意义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二、尿液标本的采集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根据检验目的,常用如下尿标本。1.首次晨尿:即留取清晨第一次尿,因较浓缩、条件恒定,便于对比,适合住院病人,能真实地反映肾脏病情况。2.24h尿:适于代谢产物24h定量测定,如尿蛋白、糖、钠、钾、氯、钙、尿酸、17-羟皮质醇和17-酮皮质醇等。应准确的收集24h尿液并测尿量,从混匀尿液中采集100~200ml送检。收集24h尿液应根据检验目的加入适当防腐剂。24h尿液沉渣还可用于找抗酸杆菌。3.清洁尿(中段尿、导尿、膀胱穿刺尿等):细菌培养,应注意无菌操作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二)尿液采集注意事项1.应用清洁、有盖、干燥、最好为一次性容器,防止日照与污染。2.采集尿液量:尿常规与一般定性检查留取尿液约10-20ml。3.尿标本要新鲜,留取后立即送检。放置4h以上尿中成分可发生变化,如红细胞、白细胞溶解等。4.尿标本要防止月经血、白带、精液、前列腺液、粪便、烟灰等异物混入。为此应避免月经期验尿。女性患者先要清洁外阴部,用0.1%苯扎溴铵溶液浸过的棉球擦洗外阴部并消毒尿道口。一般检查留取晨起第一次清洁中段尿,作细菌培养者应先做尿道口局部消毒处理并注意无菌操作。5.尿胆原等化学物质因光分解或氧化,需要避光。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三、粪便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1.

通常采集自然排出的粪便。2.各种检查用的粪便标本中不得混有尿液、消毒剂及污水等。3.采集待检粪便时,应取粘液、脓血等病理部分,阿米巴痢疾应保温30min内送检4.留作隐血试验的标本,检查前3日禁食肉类及动物血并禁服铁剂及维生素C。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四、痰液标本的采集检查痰液有助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留取痰液标本的方法有自然咯痰法、气管穿刺吸取法、经支气管镜抽吸法等。根据检查目的而异:一般检查以清晨用盐水漱口三次后咯出气管深处的第一口痰为宜;作细菌培养,应先用灭菌水漱口,咳痰后置无菌容器及时送检,以免细菌和细胞自溶;作漂浮或浓集结核杆菌检查时,需留12~24h痰液;对于小儿,可用消毒棉拭刺激喉部引起咳嗽反射,用棉拭子刮取标本送检;作24h痰量和分层检查时应咯痰于无色广口瓶中,可加少许石炭酸以防腐;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七、临床培养标本的采集

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一)血液及骨髓标本的采集1.

应在病人发热初期或发热高峰时采集。一般情况下,要选择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对已用药物而不能中止的病人,也应在下次用药之前采集。2.以无菌方法取病人静脉血5ml,立即注入培养基中(约50ml),轻摇混匀。骨髓采集应在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1~2ml。3.采血量一般为培养基的1/10,成人采血10ml,婴幼儿采血3~5ml;对已用药的病人,可使血:培养基为1:20或更高;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杆菌病,要多次采血和增加采血量,并主张此种病人应从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二)尿液标本的采集1、标本采集⑴.中段尿采集法:是临床上最多采用的方法,女性病人先以肥皂水或1:1000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病人应翻转包皮,用肥皂水或1:1000苯扎溴铵冲洗或消毒尿道口,再用灭菌纱布擦干,让病人排尿,弃去前段尿,收集中段尿10~20ml,盛于无菌容器内立即加盖送检。⑵.导尿法:采取导尿管导尿法,是一种较好的无菌采集法。取得10~15ml尿液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2、注意事项

⑴.尿液标本的采集和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