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茶艺传承与创新可研报告_第1页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茶艺传承与创新可研报告_第2页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茶艺传承与创新可研报告_第3页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茶艺传承与创新可研报告_第4页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茶艺传承与创新可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

教学资源库茶艺传承与创新子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I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高等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茶艺传承与创新子项目

(二)建设目标

1.建设目标

按照茶艺传承与创新的要求,以茶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载体,应用数字

媒体技术,“校社”紧密合作,共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容量、共享型、互

动式、持续更新的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资源库,强化资源库能学、

导学、辅教技、评价功能,切实提高资源库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撑作用,

实现培养茶艺文化及能传承创新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对

接,职业教育与民族文化双向互动、协同发展,保存、传承、传播和创新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

2.具体目标

茶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是“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

的子库项目。在资源库建成后,将总结项目建设经验,争取新的项目资金,在教

育部“职成司”和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茶叶学会等的大力支持下,将资源库的

内容扩展到职业教育特别是全国商指委茶艺与茶叶营销专指委会员学校、全国茶

艺与茶文化教育资源共享联盟会员单位、社会公众中,并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探

讨创新茶艺文化的途径与内容。

(1)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结构化茶艺传承与创

新课程体系。项目着眼茶艺的传承与发展,建立茶艺“谋技、谋智、谋道”相结

合的课程体系,并将其纳入财经商贸类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将整合优势颗粒

资源,强化职业素质培养、知识点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契合,创新职业综合技能教

育模式和育人途径,为茶艺的传承和创新培养一大批人才。

(2)收集整理茶艺资源,建立以颗粒化资源为基础的茶艺资源库。通过调

研分析,挖掘茶艺文化的时代内涵。有针对性的整理茶艺“非遗”申报资源,不

断丰富茶艺资源的类型和内容,开发适合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将茶艺资源以文本、

图片、音频、视频等颗粒化资源形式展现,便于用户检索和选择学习,为非物质

文化遗产立体化传承与主动式创新提供借鉴模式。

(3)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在校学生、社会学习者和茶艺

教学老师,建立“能学+辅教”的智能型学习应用平台。通过系统化设计和数字

化手段,为课程与项目提供颗粒、模块和集成资源,并组建国家级茶艺师资格等

级鉴定题库,及时共享茶艺研究最新信息和成果资源,方便自主学习与测评,支

持教师个性化搭建课程和组织教学,提供茶艺技术服务。

(4)为社会公众提供民族文化学习、交流与传播平台。着眼民族文化传承

与创新的融合度,立足茶艺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知行合一教学模式研究,保证资

源库建设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前瞻性,为国内外专业人士创意设计、应用创新及

全球传播,提供专业化的教学资源服务。注重强化资源存储、评价、关联及再生,

逐步实现资源库平台“智能化、开放性”,以满足“终身性、全民性、泛在性、

灵活性”的学习型社会要求。针对东南亚、欧美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茶艺需求,进

行资源的二次优化,以中英文对照式形式,突出资源库的全球化。

(三)建设单位

牵头院校: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联合申报单位: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

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上海市茶叶学会、浙江省茶叶学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杭

州茶叶研究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茶文化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

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农业大

学热作学院、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桂林旅游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苏州

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漳州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农林

职业技术学院、眉山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重

庆工商职业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九江职业大学、

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杭州上城区茶文化研究会、杭州公刘子茶道工作室、杭州

雅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杭州湖畔居茶楼、杭州庄信服饰有限公司、北京老舍茶

馆、上海湖心亭茶艺馆、四川老顺兴茶馆、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

八马茶业有限公司、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5家单位。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茶,源于中国,兴盛于唐宋,乃华夏文明之瑰宝;茶,传于世界,聚天地精

华,已成举世健康之饮。科学饮茶,有利于身体健康;品茶修艺,有益于心灵康

健。传承国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体两翼。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

于明,极盛于清,可谓历史渊源,自成系统。1999年国家劳动部正式将“茶艺

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并制订《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使用两个篆体汉字“茶”“和”,显示出一个深邃的文化内涵:

“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与中华

茶道的文化灵魂。2013年3月23日,习主席在俄罗斯谈及“万里茶道”;2014

年4月1日,习主席在比利时发表“茶酒论”;2014年7月16日,习主席在巴

西激情论述“茶之友谊”;2014年8月22日,习主席在蒙古国激情演讲“清茶

之风,余香隽永”。短短17月时间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在世界瞩目的外

交场合“四论中国茶”……。茶叶,几乎是每一位国家领导人的共同爱好,而体

现在大国外交上,与其他领导人普遍以中国土特农产品代表之国礼相赠的做法不

同,习主席向世界传播更多的是文化:立足中华5000年精粹、纵览国茶与世界,

他以很多专业茶人犹不及的高度和深度,向世人阐述着“茶——中国博大精深传

统文化最亮丽的符号之一”!“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

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

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

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

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酒茶是文化的不同表达,和而不同与多元一体则是文

明哲理的不同切入,都在以不同方式展现人类文化的多样以及世界文明的多彩”。

茶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一种享受、一种境界,茶艺正是传承与演绎这三种

层次的一种载体;所谓茶艺,首先是一种科学沏泡茶的技术,其次是在沏泡茶过

程中融入诸多审美元素的艺术,除此之外,还是一种承载沏泡者身心修为窗口和

一种传播地方民俗民风独特文化载体。一道茶,就是一种人生,每一个茶人其实

都在修行属于自己的茶道,而所谓茶道,就是在我们都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对

完美的温柔试探,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唯有不拘一格推陈出新,方可海纳

百川,使茶艺百花齐放。茶艺是茶文化五大组成因子中最活跃、最积极,涵盖广、

渗透强的因子;茶艺会逐步变成人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的使者,必将更加注重

科学沏泡和健康品饮,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人生伴侣;必将成为人们知书达礼、

修身养性的重要精神食粮,会有序提升成一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有品位、

有身份成功人士价值取向;必将成为人们购买茶制品如茶叶、茶具、茶服、茶桌

及茶食品的重要网购媒介即互联网+茶艺+茶制品。

学习茶艺一能传承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及茶文化;二可以践行科学沏茶和

健康饮茶技法;三是悟道修身和立德树人的载体;四还能承担促进茶产业有序

发展的媒介。在当前“互联网+”融合大背景下,茶艺与茶文化类的优秀教师

最易成为未来新类型教师(自由择业教师),同时也会诞生新的职业岗位(教

学导演岗);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未来的教室将成为学习的会所,真正的教室、

学校都在云端。

茶之至简,

不过一叶遇见水;

茶之精深,

渊源传承五千年;

茶之博大,

业已征服七大洲。

茶之平凡,

解渴消暑大碗饮;

茶之高雅,

品茶品味品人生;

茶之伟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世界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

大国崛起,

习茶正当时!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建设基础

1.视“杭为茶都、传承国饮”为己任,学院牵头组织举办全国高职院校中

华茶艺技能大赛,极大促进茶艺有序发展。

2013-2015年先后组织承办三届中华茶艺技能大赛和浙江省高职院校中华

茶艺技能选拔赛,先后采用“指定茶艺、创新茶艺、解读茶艺及特色体验”团体

竞技和“指定茶艺、创新茶艺、品饮茶艺及茶席创新”个人竞技,在全国范围内

极大地推进茶艺的发展。全国参加中华茶艺赛事的省份逐年递增,举办省市地区

茶艺技能选拔赛省份由有2013年的7个增加到2015年15个,创作与积累了大

量茶艺优秀作品。通过茶艺大赛让我们汇聚一大批爱茶、懂茶及惜茶人,让全国

各地上百所本科、高职及中职院校师生和社会爱茶人士都对经贸留下深刻印象;

学院还担任由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的2014年全

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的技术保障;又于2015年10月承办了由中国国际茶文化

研究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及中茶院联合主办的中华茶奥会茶艺大赛。茶艺大赛已

逐步成为人才培育平台、茶艺教学交流平台、传统民族文化传创平台、一个向社

会传递正能量窗口。

2.以“做个透亮爱茶人”为担当,学院牵头组办全国茶艺国培,搭建全国

高职茶艺教学规范与资源共享平台。

以培养“透亮爱茶人”的教师目标,组办2014-2015年两届全国茶艺与茶文

化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组建国内茶艺与茶文化界顶级专家大师团队,从“基

础篇、审评篇、茶艺篇、茶席篇、资讯篇及实战篇”等由浅入深、理实一体传道

解惑,为全国20个省市培训输送100多位优秀茶艺教师。这批茶艺师资大多将

茶艺国培“泡好一杯茶、上好一门课,传承茶文化”理念贯彻到自己的茶艺教学

中,独挡一面为茶艺人才培养、茶艺资源开发与场馆建设及区域茶艺发展做出积

极贡献。还先后于2013年11月、2014年7月、2015年1月、10月、2016年1

月多次组织全国性茶艺教学及教育资源传创交流培训及学术研讨,同时举行《茶

艺的发展与未来》《茶艺的教与学》等讲座,组织成立全国茶艺与茶文化教育资

源共享联盟,搭建茶艺教学资源共享QQ与微信交流平台。

3.按“培育四有新茶人”为主旨,成立全国商指委茶艺专指委,组织制订

全国高职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教学标准。

通过三届茶艺国赛和两届茶艺国培的沉淀与积累,再经过市场调研与座谈研

讨,2015年5月,受教育部全国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牵头组织

编写全国高职院校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标准概要。2015年8月作为秘书处单位

成立全国商指委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年1月在杭州召开

茶艺与茶叶营销专指委第一次工作会议,结合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精神,牵头起草的《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教学标准与《茶艺技

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规范。遵循茶艺学习“谋技、谋智及谋道”三层次理论,研

究制订拥有“兴、观、群、怨”的四有爱茶新人教学标准。目前学院已启动

2015-2018行动计划中“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茶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应用

中心”建设工作。

(二)各方支持

1.中国茶叶博物馆资源丰厚

中国茶叶博物馆支持提供数百余种数字化资源和“非遗”相关信息,作为资

源库开发建设的主要内容,将国家“非遗”项目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并转化为

行业企业及社会人士的创意与创作资源,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创新人,为民

族文化产业服务。

2.国内茶界顶级专家领衔

特邀浙江大学茶艺泰斗、茅盾文学奖《茶人三部曲》获得者、教育部科学技

术委员会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著名的专家学者童启庆、王旭烽、刘仲华、程

启坤4位专家共同担纲首席顾问,聘请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晓力、中国茶叶学

会理事长江用文、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

技教育部部长李占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书记郑国建、浙江大

学茶文化与健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屠幼英、全国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

务副主任马广水等多位专家协力组建项目指导团队,引领行业前沿,为项目建设

总体把握、统筹指导、支持保障。

3.“五大平台”精诚合作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为抓

手,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科技部和教育部职成司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学院按“培

育四有新茶人”为主旨,成立全国商指委茶艺专指委,组织制订2014年组建的

“全国茶艺与茶文化教育资源共享联盟”、2015年成立的“全国商指委茶艺与茶

叶营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五大平台,构建共同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库的长效合作机

制,发挥各地优势和特点传承民族文化。

4.充分发挥茶都杭州优势

杭州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茶都,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

建国后国内最高级别国际会议G20峰会将于此举办,第十九届亚运会也将于此举

行,具有文化相融、文化汇集、文化支持的特点;另外杭州是中国茶叶学会、中

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华全国供销

合作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国家唯一茶学重点学科浙江大学6家国字号单位坐落

地,在茶艺传承与创新上起着鲜明的、强有力的核心、示范带动作用,承载着民

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与使命。

(三)推广应用及持续更新

1.推广应用方案

以联合院校和茶叶学会为主体进行试运行,逐步扩大应用范围。以联合申报

院校为试点进行资源库的试运行,边用边建,持续更新,提高资源库的运行质量,

逐步扩大应用范围。通过中国茶叶学会、全国商指委茶艺与茶叶营销专指委等全

国性茶叶组织召开推广应用会议,宣传资源库应用;广泛征求珠心算协会、职业

院校、社会公众意见,收集反馈意见。

2.持续更新方案

在保持团队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团队成员,吸收新的信息,并

根据新开发的项目课程的需要扩大建设团队。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思维,及

时更新资源内容与新信息,真正建设一个能教、辅学的适应现代教育体系的可持

续发展的茶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

四、项目建设内容与步骤

(一)建设内容

1.以“传承+应用+交流+创新”为总体思路构建资源库平台

茶艺传承与创新子库兼顾建设“民族文化创新与传承”主库所需平台形式,

在建设内容以“传承、交流、应用、创新”为主线,构架专业平台与行业应用相

结合的资源库平台,其包括“知识+技能”的课程体系、“交流+应用”的技能训

练平台和“传承+创新”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子库。资源库由“1个云课堂(12

门课程)+1个茶艺云博园+1个茶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互联网+茶艺技

能大师工作室”构成,主要示意图如下。

茶艺云课堂茶艺云博园茶艺协创中心茶艺大师工作室

互联网思维

知茶文化与茶健康茶艺简史园

识茶讯头条

茶博士·星海泛舟

+茶艺编创与制作茶树品种园

能茶艺茶具茶叶品牌园创

悦读茶书会

理新

实茶席设计茶艺图书园

茶艺大师培训

茶艺大师园

体茶叶品鉴艺术茶人开讲啦

茶叶冲泡技法茶具精品园

茶艺品牌服务

民族特色茶艺背景音乐园茶艺教与学

茶艺服饰茶艺服饰园

茶艺服务技术茶席荟萃园茶艺竞技

茶艺师鉴定题库

茶艺创新与赏析茶艺作品园

健身茶艺茶馆推介园茶创客空间

茶艺竞技茶艺微媒园

传承交流+应用

2.建设行业、课程、颗粒三层资源

(1)行业信息资源

资源库建设茶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动态提供行业发展信息和最新研究

成果,为茶艺终身学习构筑平台。主要包括:

第一,茶信息头条。以项目联合建设单位《茗边头条》中关于茶艺与茶文化

活动为信息源头,及时报道与传播茶艺文化前沿动态,在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

挖掘其在信息时代应用的契合点,找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需求点,同时

激发爱茶人士对茶艺与茶文化的热爱与敬畏。

第二,悦读茶书会和茶人开讲啦。以项目联合建设单位国内著名茶文化家余

悦老师的“悦读茶书会”、程启坤老师的“茶人说茶”、上海市茶叶学会策划的“问

茶中国”、王旭烽老师总撰稿的“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及项目组正在组建的“茶

人情怀”为主要资源,展示我国茶艺传承与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百花齐放,为

传承文化的创新提供丰富内容和有益支持。

第三,茶艺教与学和茶艺竞技。积极响应茶艺与茶文化“进社区、进机关、

进企业、进学校”即“四进”活动,构建一个茶艺如何教、如何学及通过茶艺竞

技交流互动平台,初步实现茶艺在全社会普及推广效益,又有效缓解茶艺培训师

资匮乏难题,为茶艺终身学习提供途径。

第四,茶创客空间。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

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利用茶艺与茶文化进行创业必将是茶产业升级转换的新模

式。该模块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主要介绍利用茶艺与茶文化创业

思维及成功案例,同时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结构化课程资源

资源库按照茶艺的内涵(首先是一种沏泡茶的技术,其次是在沏泡茶过程中

融入诸多审美元素的艺术,除此之外,茶艺还应是一种承载沏泡者身心修为窗口

和一种传播地方民俗域情独特文化载体)和功能作用(首先是传承和传播民族传

统文化及茶文化,其次是践行科学沏茶和健康饮茶技法,再次是悟道修身和立德

树人载体,最后还应是促进茶产业有序发展的媒介)主要建设了“茶文化与茶健

康”、“茶艺编创与制作”、“茶艺茶具”、“茶席设计”、“茶叶品鉴艺术”、“茶叶冲

泡技法”、“民族特色茶艺”、“茶艺服饰”、“茶艺服务技术”、“茶艺创新与赏析”、

“健身茶艺”、“茶艺竞技”12门课程。课程资源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课

程电子讲义、课程PPT课件、操作动画演示、微课教学视频、课堂练习、同步职

业技能测试训练等。

(3)颗粒化资源

颗粒化资源层主要包括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和冗余资源三部分。以覆盖茶艺

所有基本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为需求,基于茶艺文化与历史基本认识、茶叶

冲泡与品鉴技术学习、茶艺编创与制作技术、茶席设计与茶艺赏析、课堂教学、

技能鉴定等项目,建设包含电子文档、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教学课件、习

题库、试题库等教学内容构建基本资源。拓展资源主要由师资培训、技术培训、

技能鉴定、从业资格考试、技能大赛组成。冗余资源主要由与茶艺相关的文本素

材、图片素材、音视频素材、动画素材、习题素材、试题素材、企业案例素材、

电子课件等组成。

3.建设茶艺文化传承的平台(茶艺云博园)

资源库建设网上茶艺云博园,主要包括“茶艺简史园”、“茶树品种园”、“茶

叶品牌园”、“茶艺图书园”、“茶艺大师园”、“茶具精品园”、“背景音乐园”、“茶

席荟萃园”、“茶艺作品园”、“茶馆推介园”及“茶艺微媒园”等12个园。园中

资源主要来自于项目联合建设单位中国茶叶博物馆陈列实物、中茶所茶树品种

园、中茶院茶样实物、主持单位承办中华茶艺大赛参赛作品及中国茶叶学会茶艺

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商指委茶艺专指委联合推荐资源。云博园资源以富媒体、视频、

音频及文本形式,以茶艺发展、茶艺创作及功能作用为主线,使茶艺云博园成为

再现民族茶艺文化的传承载体。

4.建设“互联网+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应用平台

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方式,推出“互联网+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茶艺应

用服务平台。平台包括“茶博士·星海泛舟”、“茶艺大师培训”、“茶艺品牌服

务”及“茶艺师鉴定题库”四个部分,知行合一开展茶艺传承与创新。

5.资源库国际化平台建设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化资源转化平台,资源库将从三方面进行国际

化平台建设。一是课程中心、茶艺云博园、茶艺协创中心、茶艺大师工作室模块

单独设置英语资源平台,国外用户可从英语资源平台进入;二是行业资源、课程

资源、颗粒化资源中典型资源(比例不低于总资源的20%)将以中英文两种语言

呈现;三是平台项目导航及使用说明等均配双语。

(二)建设步骤

茶艺传承与创新子库建设分为调研、顶层设计、资源建设、运行调试、推广

应用、后续建设六个步骤,根据“边建边用,边建边改”的原则,其中顶层设计、

资源建设、运行调试、推广应用四个阶段在时间上将有一定的交叉。

1.调研阶段(2014.12—2015.6)

在涉茶院校、茶叶学会(协会)、茶文化研究会、企事业单位、社会学习者

和社会公众中开展茶艺传承与创新的调研,采集“非遗”申报中的相关信息,完

成茶艺传承与创新子库建设调研报告,作为资源开发的依据。

2.顶层设计阶段(2015.6—2015.8)

以茶艺传承与创新为目标,面向终身教育,面向茶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及社

会学习者,按照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应用—交流—创新”的项目流程,以民族

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出发点,建设“12门课程+1个网上茶艺云博园+1个茶艺应用技

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互联网+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资源。

3.资源建设阶段(2015.8—2017.6)

茶艺子库的资源从内容上划分包括“行业信息资源、结构化课程资源和颗粒

化资源”,从功能上划分包括:教学资源、文化传承资源、技能应用资源,从形

式上划分包括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虚拟综合等多种形式。在资源建

设阶段的建设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合理进行子库建设分工。团队成员以“传创结合”的模式进行分工,

指定子项目负责人,明确子项目建设目的与任务。

(2)构建子库平台。按照顶层设计所形成的课程及支库,构建资源库一级、

二级库结构,保证资源建设过程中,建→审→传一体化,及时实现资源共享。

(3)分组建设资源。按小组任务分工建设相应课程和其他资源。要求资源

内容精准,表达方式和语言富有民族文化气息,形式选择得当。拟共建设资源6000

余条,非图片及文本性资源不少于3000条。

(4)边建边用。在资源建设阶段,实行“边建边传,边建边用,边建边改”

即”渐行渐完善“的原则,保证资源质量。

4.运行调试阶段(2016.8—2017.7)

合成各类教学资源,并上传至教育部主持开发的智能平台,通过试运行对资

源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5.推广应用阶段(2017.7—2018.8)

通过全国商指委茶艺专指委和全国茶艺与茶文化教育资源共享联盟平台开

展资源推广应用。指导全国职业院校开展茶艺教学方法改革和教育资源传创,在

全国范围内掀起学茶研艺、传承国饮热潮。

6.后续建设阶段(2018.8—)

对资源库的试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完善建设;根据互联网时代

特点,不断更新资源库平台技术;根据茶产业发展,完善资源库新资源。根据茶

艺传承与创新要求,完善资源库平台课程。

五、绩效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茶艺传承与创新的要求,“校社”紧密合作,共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

的大容量、共享型、互动式、持续更新的职业教育茶艺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强化资源库能学、导学、辅教、评价功能,建设“1个茶艺云课堂+1个茶艺云博

园+1个茶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互联网+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此实

现培养茶艺文化及技能传承创新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对

接,职业教育与民族文化双向互动、协同发展,保存、传承、传播和创新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

(二)实施期目标

目标1:建设1个茶艺云课堂,包括12门课程;建设1个茶艺云博园,包

括12个子园。

目标2:建设1个茶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包括6个栏目;建设1个互

联网+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包括4个栏目。

(三)年度目标

1.第一个年度

目标1:建设完成6门课程(茶文化与茶健康、茶艺茶具、茶叶品鉴艺术、

茶叶冲泡技法、民族特色茶艺、茶艺竞技);建设完成子园1、2、3、11,子园4、

5、6、10、12≥50%,子园7、8、9≥20%。

目标2:建设完成茶艺协创中心栏目1≥500条信息,栏目2≥300场悦读茶

书会,栏目3≥50次茶人开讲,栏目4≥5场茶艺教与学活动,栏目5≥4次茶艺

竞技作品实况,栏目6≥5个典型案例;建设完成茶艺大师工作室栏目1≥100

条信息,栏目2的场地规划与装修,栏目3制订服务内容与规范,栏目4≥1500

条鉴定题目。资源库持续更新比率≥10%

2.第二个年度

目标1:建设6门课程(茶席设计、茶艺服饰、茶艺服务技术、茶艺创新与

赏析、茶艺编创与制作、健身茶艺);建设完成子园4、5、6、10、12≥50%,子

园7、8、9≥80%。

目标2:建设完成茶艺协创中心栏目1≥500条信息,栏目2≥300场悦读茶

书会,栏目3≥50次茶人开讲,栏目4≥5场茶艺教与学活动,栏目5≥2次茶艺

竞技作品实况,栏目6≥15个典型案例;建设完成茶艺大师工作室栏目1≥200

条信息,栏目2≥5网上茶艺培训,栏目3≥6次茶艺服务,栏目4≥1500条鉴定

题目。资源库持续更新比率≥10%

(四)绩效指标

一级二级指标值

三级指标

指标指标总体第一年度第二年度

用户数(人)≥15000≥5000≥10000

颗粒化资源量(个)≥6000≥3000≥3000

数量

非文本类和图形(图像)类资源(个)

指标≥3000≥1500≥1500

≥6000

题库题目总数(条)≥4000≥1500≥2500

产出

指标活跃资源占比(%)≥60≥60≥60

质量活跃用户占比(%)≥60≥60≥60

指标

资源库持续更新比率(%)≥10≥10≥10

建设任务完成及时率(%)100100100

时效

指标建设任务实际完成率(%)100100100

素材制作完成率(%)100100100

资源链接的可靠有效性(%)100100100

师生用户互动的次数(人次)≥15000≥5000≥10000

成本用户上传资源(个)≥4000≥1500≥2500

指标

成本控制率(%)100100100

资源共享比例(%)100100100

经济资源创造性比例(%)909090

效益

指标资源检索次数(次)≥50000≥20000≥30000

资源下载次数(次)≥20000≥10000≥10000

社会学习用户数(人)≥3000≥1000≥2000

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社会学习者人数

社会≥1000≥600≥400

效益(人)

指标

每年社会企业接受培训人天数

≥5000≥2000≥3000

效益(人·天)

指标

新增开设茶艺类课程专业数(个)≥100≥50≥50

新增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院校数

生态≥20≥10≥10

效益(个)

指标

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学生转专业率

≤10≤15≤5

(%)

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100100100

可持非茶专业学生选修茶艺类课程人数

续影≥5000≥2500≥2500

(个)

毕业生茶艺类岗就业增加比例(%)≥15≥15≥15

服务在校生使用满意度(%)≥90≥90≥90

满意对象

度指满意社会学习者使用满意度(%)≥70≥70≥70

标度指

标教师使用满意度(%)≥95≥95≥95

六.项目预算

6-1职业教育(茶艺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预算单位:万元

支出收入

申请

经济业务分类项项目筹措资金

部本专项

信息其中

其他预占项

开支范围专用网络占项目

专用委托商品算目预举办方行业相关

(业务事项)设备及软…预算总

咨询费印刷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材料业务和服总合计合计算总或地方企业院校

购置件购…额比

费费务支额额比财政投支持自筹

费置更(%)

出(%)入资金资金资金

合计21345850532333898384195041950198221

1.素材制作32758607516080803842

1.1素材收集加工1132325155025251114

9.559.55

1.2素材开发制作1123335358040402020

1.3素材模块互通1222530151578

2.企业案例收集制作2442410144020201010

2.1案例收集加工11212561892.3992.3945

2.2案例开发制作132125822111165

3.课程开发12182425311301403801901909199

3.1骨干课程开发412121512605116683833944

3.2模块互通开发34061932161688

3.3茶艺微课开发22333525703522.673522.671718

3.4茶艺创新优秀

121320255226261214

作品开发

3.5茶艺师资格鉴

14212101030151587

定题库开发

6-1职业教育(茶艺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预算单位:万元

支出收入

申请

经济业务分类项项目筹措资金

部本专项

信息其中

其他预占项

开支范围专用网络占项目

专用委托商品算目预举办方行业相关

(业务事项)设备及软…预算总

咨询费印刷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材料业务和服总合计合计算总或地方企业院校

购置件购…额比

费费务支额额比财政投支持自筹

费置更(%)

出(%)入资金资金资金

3.6茶艺专题培训1225551030151578

4.特殊工具软件制作142606733.533.51518.5

4.1平台开发111202311.511.556.5

4.2门户网站1115178.54.008.54.0044.5

4.3应用功能开发115168844

4.4软件开发110115.55.523.5

5.应用推广36786304010065.534.51618.5

5.1交流推广145531028187.82104.1255

5.2维护更新2223330307247.524.51113.5

6.调研论证488103030

6.1调研费244414143.58

6.2论证费24461616

7.其他42235061612833

7.1平台维护2112024247.281014

7.2资源导入21133037371819

6-2职业教育(茶艺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实施期第一个年度预算单位:万元

支出收入

申请

经济业务分类项目筹措资金

部本专项

其中

信息项目

其他占项举办

开支范围专用网络预算占项目

专用委托商品目预

(业务事项)设备及软总额预算总方或行业相关

咨询费印刷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材料业务和服……合计合计算总地方企业院校

购置件购额比

费费务支额比财政支持自筹

费置更(%)

出(%)

新投入资金资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