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低温抗震热轧带肋钢筋应用技术标准_第1页
耐低温抗震热轧带肋钢筋应用技术标准_第2页
耐低温抗震热轧带肋钢筋应用技术标准_第3页
耐低温抗震热轧带肋钢筋应用技术标准_第4页
耐低温抗震热轧带肋钢筋应用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

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

发〈2022年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鲁建标字

〔2022〕8号)的要求,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

4.材料;5.构件设计;6.构造要求;7.施工;8.质量验收。

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建筑科学

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

建议,请反馈至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山东省济南

市天桥区无影山路29号,邮政编码:250031,电话

邮箱:sdjkyts@126.com)。

主编单位: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员:

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6

4材料........................................................................................................10

5构件设计................................................................................................14

6构造要求................................................................................................20

6.1混凝土保护层.................................................................................20

6.2钢筋锚固.........................................................................................21

6.3钢筋连接.........................................................................................23

6.4最小配筋率.....................................................................................25

7施工........................................................................................................27

7.1一般规定.........................................................................................27

7.2钢筋加工.........................................................................................27

7.3钢筋连接与安装.............................................................................29

8质量验收................................................................................................30

8.1一般规定.........................................................................................30

8.2钢筋材料质量验收.........................................................................30

8.3钢筋加工质量验收.........................................................................32

本标准用词说明..........................................................................................34

引用标准名录..............................................................................................35

1

1总则

1.0.1为规范耐低温抗震热轧带肋钢筋应用,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

用、确保质量、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条文说明:《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抗震性能、抗震技术应

用、产业发展进行调查,全面掌握建设工程抗震基本情况,促进建设

工程抗震管理水平提高和科学决策。

1.0.2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建筑与市政工程中采用耐低温抗震热轧

带肋钢筋的结构或构件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采用耐低温抗震热轧带肋钢筋的结构或构件的设计、施工及验

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耐低温抗震热轧带肋钢筋lowtemperatureseismicresistant

hotrolledsteelbars

按热轧状态交货的,且在低温环境下仍能获得较好的延展性的带

肋钢筋,进而保证重要构造部件在地震时具有足够的塑性形变工作能

力和能耗工作能力。

2.1.2公称直径nominaldiameter

与钢筋的公称横截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

2.1.3总延伸率maximumtotalelongation

钢筋冷拉极限点即折断时的总伸长度与原长度之比。

2.1.4基圆core

钢筋横截面上不包括横肋和纵肋的横截面。

2.1.5横肋transverserib

与钢筋轴线不平行的其他肋。

2.1.6锚固长度anchoragelength

受力钢筋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或端部构造挤压作用

而达到设计承受力所需的长度。

2

2.2符号

2.2.1材料性能

Es——钢筋的弹性模量;

Ec——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fyk——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的标准值;

fstk——热轧带肋钢筋极限强度的标准值;

fy、fy’——热轧带肋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yv——横向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tk、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δgt——钢筋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也称均匀伸长率;

fd——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强度设计值;

f——静荷载作用下材料强度设计值。

2.2.2几何参数

Ate——有效受拉混凝土的截面面积;

As——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

Ap——受拉区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面积;

B——矩形截面宽度,T形、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bf、hf——T形、I形截面受拉翼缘的宽度和高度;

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Cs——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

离;

3

D——钢筋的公称直径(简称直径)或圆形截面的直

径;

d——锚固钢筋的直径;

deq——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

d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公称直径;

h——截面高度;

lab——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laE——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

ωmax——按荷载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

作用影响的计算最大裂缝宽度;

γf——受拉翼缘截面面积与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比

值。

2.2.3计算系数及其他

Cw——受拉构件裂缝宽度修正系数;

α——锚固钢筋的外形系数;

αcr——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ζa——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ζaE——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ρte——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

筋配筋率;

ρmin——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4

σs——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

受拉普通钢筋应力或按标准组合计算的预应力

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

Ψ——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n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根数;

v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

γd——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

Bs——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的短期刚度;

θ——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

αE——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ρ——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

5

3基本规定

3.0.1对于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内力

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γ0S≤R(3.0.1-1)

R=R(fc,fs,ak,···)/γRd(3.0.1-2)

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

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

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

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持久设

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算;对地

震设计状况应按地震作用的地震组合计算;

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R(·)——结构构件的抗力函数;

γRd——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静力设计和预埋件锚

筋截面积计算取1.0;抗震设计应采用承载力抗震调

整系数γRE代替γRd;

fc、fs——混凝土、钢筋强度的设计值,混凝土设计值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筋

强度设计值应根据本标准第4.0.2条的规定取值;

6

ak——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

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时,应增减一个附加值。

3.0.2考虑地震组合验算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时,均应按承载力

抗震调整系数γRE进行调整,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应按表3.0.2的

规定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组合时,各类结构构件均应取γRE为1.0。

表3.0.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斜截面承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局部

载力计算受冲

结构受压

偏心受压柱切承

构件偏心剪各类构件承载

受弯轴压比载力

类别轴压比不受拉力及框架节力计

构件小于计算

小于0.15构件墙点算

0.15

γRE0.750.750.80.850.850.850.851.0

注:预埋件锚筋截面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取γRE为。

3.0.3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准1.永0久组合并

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按荷载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

期作用的影响,并均匀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验算:

S≤C(3.0.3)

式中:S——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C——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应力、裂缝

宽度和自振频率等的限值。

条文说明:对于构件挠度、裂缝宽度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荷载

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采用荷载标准

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

7

3.0.4结构构件正截面的受力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等级划分及要

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

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2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

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3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

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

大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最大裂

缝宽度限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按荷载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

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对二a类环境的预应力混凝土

构件,尚应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且构件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力不应

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根据《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规定进行划分。

条文说明:HRB400EC、HRB400ED或HRB500EC、HRB500ED钢

筋的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中的三级进行控制,设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

的裂缝控制等级。

3.0.5耐低温抗震热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

8

载的准永久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标准

组合,并均应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挠度限值。

9

4材料

4.0.1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宜采用HRB400EC、HRB400ED或

HRB500EC、HRB500ED牌号的钢筋,钢筋牌号表示方法应符合表

4.0.1的规定。

表4.0.1钢筋牌号表示方法

类别牌号牌号构成

HRB400EC由HRB+屈服强度标准值

耐低温抗震热轧HRB500EC+E+C构成

钢筋HRB400ED由HRB+屈服强度标准值

HRB500ED+E+D构成

注:HRB——热轧带肋钢筋的英文(HotrolledRibbedBars)缩写;

E——“地震”的英文(Earthquake)首位字母;

C——在零度状态下的耐低温冲击功不小于34焦耳;

D——在负20度状态下的耐低温冲击功不小于34焦耳。

4.0.2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极限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设计值、

抗压强度设计值、最大力下总延伸率等力学性能特征值应符合表4.0.2

的规定,且钢筋强度标准值不应小于95%的保证率。

表4.0.2力学性能特征值

最大

屈服强极限强抗压强

抗拉强断后伸力总

度标准度标准度设计

牌号度设计长率延伸

值值值

值(MPa)(%)率

(MPa)(MPa)(MPa)

(%)

HRB400EC400540360360—不小

10

HRB400ED于9.0

HRB500EC不小

500630435435—

HRB500ED于9.0

注:对于轴心受压构件,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取值不应超过400N/mm2。

4.0.3钢筋的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的试验温度和冲击吸收能量

检验结果应符合表4.0.3的规定。

表4.0.3冲击试验的试验温度和冲击吸收能量检验结果

冲击试验(V型缺口)

牌号公称直径(mm)试验温度冲击吸收

(℃)能力(J)

HRB400EC

6~500≥34

HRB500EC

HRB400ED

6~50-20≥34

HRB500ED

4.0.4钢筋按表4.0.4规定的弯曲压头直径弯曲180°时,钢筋受弯曲

部位表面不得产生裂纹。

表4.0.4弯曲压头直径

牌号公称直径(mm)弯曲压头直径

6-254d

HRB400EC

28~405d

HRB400ED

>40~506d

6-256d

HRB500EC

28~407d

HRB500ED

>40~508d

4.0.5钢筋应进行反向弯曲试验,经反向弯曲试验后,钢筋受弯曲部

位表面不得产生裂纹,可用反向弯曲试验代替弯曲试验。反向弯曲试

验的弯曲压头直径比弯曲试验相应增加一个钢筋公称直径。

4.0.6钢筋的金相组织应主要为铁素体加珠光体基圆上不应出现回

11

火马氏体组织,钢筋宏观金相、截面维氏硬度、微观组织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

的规定。

4.0.7钢筋应无有害的表面缺陷,当经钢筋刷刷过的试样的重量、尺

寸、横截面积和力学性能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4.0.8钢筋的尺寸、外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的规定,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

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0.8的规定。

表4.0.8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偏差限值

公称直径(mm)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偏差(%)

6~12±6.0

14~20±5.0

22~50±4.0

4.0.9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其纵向受力

普通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不应小于

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不应大于

1.30。

3钢筋最大拉力下的总延伸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4.0.10防空地下室结构的钢筋,在动荷载和静荷载同时作用或动荷

载单独作用下,材料强度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fd=γdf(4.0.10)

12

式中:fd——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强度设计值(MPa);

f——静荷载作用下材料强度设计值(MPa),应根据现行国家

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的规定取值;

γd——动荷载作用下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应取1.2。

13

5构件设计

5.0.1配置耐低温抗震热轧带肋抗震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其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应符合本章的规定;本标准未

做规定的,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等的规定。

条文说明:配置HRB400EC、HRB400ED或HRB500EC、HRB500ED

钢筋作为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在规定的荷载组合下的结构效应分

析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相同。配置HRB400EC、

HRB400ED或HRB500EC、HRB500ED钢筋作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受

弯构件的设计方法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因此设计可

利用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

但钢筋强度需采用系数进行调整。注意尽量选用直径较细的

HRB400EC、HRB400ED或HRB500EC、HRB500ED钢筋,降低裂

缝宽度不能满足要求的可能。

5.0.2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三

a、三b类环境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

方法。

5.0.3当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4

1配置耐低温抗震热轧带肋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

可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分析。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框架

—剪力墙结构中的现浇梁以及双向板等,经弹性分析求得内力后,可

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适当调幅,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矩。

2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应满足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且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

3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边缘截面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

于25%。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

条文说明:本条给出了可以采用塑性条幅设计或结构类型以及塑性内

力重分布分析法设计适用范围。

5.0.4在矩形、T形、倒T形和Ⅰ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和

偏心受压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受弯构件中,按荷载标准组

合或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下列公式

计算:

d

seq

wmaxCwcr1.9Cs0.08(5.0.4-1)

Este

f

1.10.65tk(5.0.4-2)

tes

2

nidi

deq(5.0.4-3)

nividi

AsAp

te(5.0.4-4)

Ate

15

式中:ɑcr——构件受力特征系数,按表5.0.4的规定采用;

Ψ——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Ψ<0.2时,

取Ψ=0.2;当Ψ>1.0时,取Ψ=1.0;

σs——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普

通钢筋应力或按标准组合计算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纵

向受拉钢筋等效应力;

Es——钢筋的弹性模量(MPa);

Cs——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

(mm);当Cs<20时,取Cs=20;当Cs>65时取Cs=65;

ρte——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

率;

Ate——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

As——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

Ap——受拉区纵向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

deq——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

d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公称直径;

n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根数;

v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带肋钢筋

取1.0;对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其相对粘结性系数

取0.8;

16

Cw——受弯构件裂缝宽度修正系数:对承受吊车荷载但不需要

做疲劳验算的受弯构件,取Cw=0.85;对按现行国家标

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配置

表层钢筋网片的梁,取Cw=0.7;对e0/h0≤0.55的偏心

受压构件,可不验算裂缝宽度;对处于二a类环境下的

地下室底板,取Cw=0.7;其他情况,取Cw=0.85。当构

件为非受弯构件时,取Cw=1。

表5.0.4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ɑcr

类型

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受弯、偏心受压1.91.5

偏心受拉2.4—

轴心受拉2.72.2

条文说明:构件最大裂缝宽度的基本计算公式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有关规定。裂缝计算公式得到的

计算值偏大,就会使构件为了满足裂缝要求而配置更大的钢筋截面

积,这将使钢筋的经济性优势得不到发挥。本标准对现行标准中裂缝

计算公式进行如下修改。

(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较大、配置表层钢筋网片的构件,其裂缝宽度修正

系数取Cw=0.7。

(2)对处于二a类环境下的地下室底板,迎水面混凝土保护层

厚度较大,对裂缝控制可略为放松,裂缝计算宽度可适当进行折减,

17

其裂缝宽度修正系数取Cw=0.7。

5.0.5耐低温抗震热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5.0.6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

响的刚度B可按下式计算:

B

Bs(5.0.6)

式中:Bs——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刚

度,按本标准第5.0.7条的公式计算;

θ——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当ρ’=0时,

取θ=2.0;当ρ’=ρ时,取θ=1.6;当ρ’为中间数值时,θ按线

性内插法取用。此处,ρ’=As’/(bh0),ρ=As/(bh0)。对翼缘

位于受拉区的倒T形截面,θ应增加20%。

5.0.7在荷载准永久组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可按下式计算:

EAh2

Bss0(5.0.7)

s6

1.150.2E

13.5f

式中:Ψ——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按本标准第5.0.4

条确定;

αE——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即Es/Ec;

18

ρ——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取ρ=As/bh0;

γf——受拉翼缘截面面积与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

5.0.8当施工中进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预应力筋代换时,应符

合设计规定的构件承载力、正常使用、配筋构造及耐久性能要求,并

应取得设计变更文件。

19

6构造要求

6.1混凝土保护层

6.1.1配置耐低温抗震热轧带肋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下

列要求:

1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

2设计工作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

度应符合表6.1.1的规定;一类环境中,设计工作年限为100年的结

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6.1.1中数值的1.4倍;二、

三类环境中,设计工作年限为100年的结构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表6.1.1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mm)

独立、条形、筏

环境板、墙梁、柱基础梁

板基础

类别

C25≥C30≤C25≥C30≤C25≥C30≤C25≥C30

一20152520————

二a2520302540404040

二b3025403540404040

三a3530454045404040

三b4540555055504040

注:1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底部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

70mm。

2灌注桩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腐蚀

20

环境中桩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5mm。

3桩基承台及承台梁:承台底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当有混

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5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此外尚

不应小于桩头嵌入承台内的长度。

6.1.2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

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6.1.3有防火要求的结构件,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现行国家

有关标准的规定。

6.2钢筋锚固

6.2.1配置耐低温抗震热轧带肋钢筋的混凝土构件中,受拉钢筋抗震

基本锚固长度labE不应小于表6.2.1规定的数值。

表6.2.1受拉钢筋抗震基本锚固长度(mm)

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种类

C25C30C35C40≥C45

一、二级46d40d37d33d32d

HRB400EC

三级42d37d34d30d29d

HRB400ED

四级40d35d32d29d28d

一、二级55d49d45d41d39d

HRB500EC

三级50d45d4138d36d

HRB500ED

四级48d43d39d36d34d

注:1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取锚固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21

2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钢筋长度范围内应设

置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d/4(d为锚固钢筋的最大直径);

对梁、柱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

10d,且均不应大于100mm(d为锚固钢筋的最小直径)。

3无抗震设计要求时labE等于四级抗震labE。

6.2.2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不应小于表6.2.2规定的数值。

表6.2.2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mm)

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种类C25C30C35C40≥C45

抗震等级d≤d>d≤d>d≤d>d≤d>d≤d>

25252525252525252525

一、

46d51d40d45d37d40d33d37d32d36d

HRB400EC二级

HRB400ED三级42d46d37d41d34d37d30d34d29d33d

四级40d44d35d39d32d35d39d32d28d31d

一、

55d61d49d54d45d49d41d46d39d43d

HRB500EC二级

HRB500ED三级50d56d45d49d41d45d38d42d36d39d

四级48d53d43d47d39d43d36d40d34d37d

注:1当作为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时,表中数据尚乘以1.25。

2当纵向受拉钢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扰动时,表中数据应乘以1.1。

3当锚固长度范围内纵向受力钢筋周边保护层厚度为3d(d为锚固钢

筋的直径)时,表中数据可乘以0.8;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d时,表

中数据可乘以0.7;中间时按内插值。

22

4当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多于一项时,可按连乘计算。

5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计算值不应小于200mm。

6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钢筋长度范围内应设置

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d/4(d为锚固钢筋的最大直径);

对梁、柱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10d,

且均不应大于100mm(d为锚固钢筋的最小直径)。

7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取锚固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8无抗震设计要求时laE等于四级抗震laE。

6.2.3配置于混凝土结构中的HRB400EC、HRB400ED或

HRB500EC、HRB500ED钢筋,当计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压强度时,锚

固长度不应小于相应受拉锚固长度的70%。受压钢筋不应采用末端弯

钩和一侧贴焊锚筋的锚固措施。

6.2.4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

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6.3钢筋连接

6.3.1HRB400EC、HRB400ED或HRB500EC、HRB500ED钢筋可

采用机械连接、绑扎搭接和焊接。

6.3.2机械连接宜适用于不小于14mm受力钢筋的连接。机械连接区

段的长度应为35d,d为连接钢筋的较小直径,机械连接接头的类型

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采用机械连接时需对钢筋端部加工螺纹,造成截面损失,

降低钢筋承载力。本条将可采用机械连接的钢筋规格提高至14mm,

23

防止因小直径钢筋螺纹加工的截面损失造成的钢筋承载力下降,导致

结构构件不安全。

6.3.3纵向受力钢筋的机械连接接头宜相互错开。当纵向受拉钢筋采

用机械连接时,接头性能及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

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相关规定。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

厚度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必要时可对连接件采取防锈措施。

6.3.4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

接;其他构件中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受拉钢筋直径不宜大于

20m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2mm。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

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接头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6.3.5HRB400EC、HRB400ED或HRB500EC、HRB500ED钢筋采

用焊接时,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6mm,且必须依据现行相关国

家标准进行焊接试验,试验结果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

规程》JGJ18相关规定后方可采用。

6.3.6纵向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钢筋焊接接头连接区段

的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d为连接钢筋的较小直径,凡接头中

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焊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6.3.7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

一根受力钢筋上宜少设接头。在结构的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纵

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连接接头。

24

6.4最小配筋率

6.4.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百分率ρmin

不应小于表6.4.1规定的数值。

表6.4.1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百分比ρmin(%)

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

全部纵向钢HRB500EC/D0.50

受压构件筋HRB400EC/D0.55

一侧纵向钢筋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0和0.45ft/fy中的较大值

注:1当采用C6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

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的规定值增加0.10采用。

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其最小配筋百分率应

允许采用0.15和0.45ft/fy中的较大值。

3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4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

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

积计算。

5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

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6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

两个对边中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6.4.2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

于0.15%。

25

6.4.3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

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

250mm。

6.4.4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

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应符合下列

要求:

1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

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与混

凝土梁、混凝土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单位宽度内钢筋截

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2钢筋从混凝土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4,

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7,其中计算跨度l0对

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应按短边方向考虑。

3在楼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

加钢筋。附加钢筋在两个方向的延伸长度不宜小于l0/4,其中l0应符

合本条第2款的规定。

6.4.5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

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宽度上的分布钢筋截面面积不宜

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分布钢

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

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有实践

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规定限制。

26

7施工

7.1一般规定

7.1.1钢筋工程除符合本标准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相关规定。

7.1.2钢筋连接方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选用。

7.1.3钢筋的牌号和规格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采用。

7.1.4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

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满足本标准相关材料性能要求。

7.1.5施工过程中同一构件钢筋严禁混用。

7.1.6施工中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

现象时,应停止使用该批钢筋。

7.1.7钢筋进场时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及力学性能检测,钢筋应无损

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7.2钢筋加工

7.2.1钢筋加工宜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并宜集中加工、配送。

7.2.2钢筋加工前应将表面清理干净,表面带有颗粒状、片状老锈或

有损伤的钢筋不得使用。

7.2.3耐低温钢筋可在钢号对应的低温环境下吊装、加工,非耐低温

27

钢筋吊装、运输、加工严禁在低温环境下进行。

7.2.4钢筋不应采用具有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当采用冷拉

方法调直时,热轧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钢筋调直过程中

不应损伤带肋钢筋的横肋。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不应有局部弯折。

钢筋不得采用冷拉方法提高强度。

7.2.5HRB400EC、HRB400ED或HRB500EC、HRB500ED钢筋弯

弧内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400MPa级带肋钢筋,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2500MPa级带肋钢筋,当直径为28mm以下时,弯弧内直径不

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当直径为28mm及以上时,弯弧内直径不应

小于钢筋直径的7倍。

3箍筋弯折处弯弧内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

7.2.6当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时,钢筋锚固端

的加工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1钢筋端部的弯钩及一侧贴焊的锚筋,位于构件截面的侧边或

角部时,应该偏向内侧布置锚固锚头方向,防止由于偏向挤压力造成

保护层混凝土外胀裂缝。

2锚板和锚头的承压面积不应小于锚筋截面面积的4倍:当锚

板和锚头为方形时,边长不应小于1.98d;圆形锚板时直径不应小于

2.24d;六边形锚板时直径不应小于2.69d,d为锚固钢筋直径。

3当机械锚头较集中时,机械锚头的钢筋净距不应小于4d,d

为锚固钢筋直径。

28

4受压纵向钢筋不应采用末端弯钩和单侧贴焊锚固形式。

5采用钢筋锚固板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

技术规程》JGJ256的相关规定。

7.3钢筋连接与安装

7.3.1耐低温抗震热轧带肋钢筋绑扎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有关规定,绑扎网和绑扎骨架的

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的有关规定。

7.3.2焊接参数应经现场试验确定,工艺试验使用的材料、设备、辅

料及作业条件均应与实施施工一致。

7.3.3耐低温抗震热轧带肋钢筋电阻点焊施工及焊接骨架、焊接网的

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有关

规定。

29

8质量验收

8.1一般规定

8.1.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要做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

件。

8.1.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

1纵向受力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和位置等。

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质量、接头面积百分率、

搭接长度、锚固方式及锚固长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