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历年真题)_第1页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历年真题)_第2页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历年真题)_第3页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历年真题)_第4页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历年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世界环境日为每年几月几日?(

)。A.5月6日B.3月21日C.12月1日D.6月5日2.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车内的游客有序离开车厢B.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C.躲在巨石下面,坐等救援3.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自救方式是错误的(

)。A.在楼上,应尽快使用电梯离开大楼B.在野外,应远离斜坡,躲避到空旷地方C.在家里,应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D.在课室,不要急于跑下楼梯,以免互相挤踏4.在巴黎气候大会的会场餐厅买咖啡,若将所用塑料杯退回,可拿回一欧元;会场所有办公室和会议室的文件箱和垃圾桶都由可回收的硬纸板制成;会场外的“风力发电树”为会场的路灯以及部分周围设施提供电力。巴黎气候大会主办方的这些设计体现了(

)。A.绿色环保的价值观随时代变化而变化B.环保理念不仅要宣传,更要付诸行动C.人们的创意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5.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火山爆发B.泥石流C.家里电视机着火6.对地球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B.地球生产充足的食物,供我们果腹充饥C.地球奉献丰富的土石和森林,供我们建房造物D.地球上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无休止的开采二.填空题(共6题,共26分)1.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

)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少(

)危害的重要手段。2.如果人类不能(

)自然,对默默奉献的地球不去珍惜,而是随意破坏,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

)。3.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自然(

)。4.循环经济包括产品的清洁生产、资源的(

)和废物的(

)。5.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

)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

)、共同(

)、(

)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6.(

)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暴增的垃圾正在挤占我们宝贵的(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人类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和加重自然灾害。(

)2.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根本手段。(

)3.科学有效的方法更有利于防御自然灾害。(

)4.环境问题对于地球来说是小事,因为地球有很强的自我净化能力。(

)5.2016年4月22日,175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

)6.废水污染了农田属于自然灾害。(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1.连线。地质灾害

雪灾气象灾害

蝗虫灾害生态环境灾害

地震海洋灾害

海啸五.简答题(共6题,共56分)1.在防御自然灾害方面我们都做了些什么?2.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减轻自然灾害代给我们的伤害?3.根据你生活中的观察和所学到的知识,你知道哪些新能源?这些新能源有什么特点?人类使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对保护环境有什么意义?4.如何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5.说一说你所知道或经历过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谈一谈你的感想。6.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出现了哪些问题?六.材料题(共1题,共15分)1.材料:《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而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镜头一:在灾情最重的北川县,一名受灾者从废墟中爬出来。他强忍着在地震中失去15个亲人的悲痛,到处救人,用双手从废墟中刨出10名幸存者。镜头二:一天中午,一名头发花白的拾荒老人,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了募捐箱。下午,老人再一次出现,又捐出了100元。原来,他中午到银行把零钱兑换了整钱。“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问:①请列举你身边类似的示例,这些事例体现了怎样的抗灾精神?②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七.综合题(共2题,共24分)1.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你知道的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有哪些?(至少列举2例)2.读“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

)(高或低)。(2)从图中总结出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特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A4.B5.C6.D二.填空题1.法律;自然灾害2.尊重;惩罚3.和谐相处4.循环利用;高效回收5.尽最大;减灾共同体;预防;减少6.地球;空间三.判断题1.√2.√3.√4.×5.√6.×四.连线题1.地质灾害——地震;气象灾害——雪灾;生态环境灾害——蝗虫灾害;海洋灾害——海啸五.简答题1.答:(答案不唯一)①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②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立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③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2.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掌握自救自护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3.新能源有:太阳能发电、海浪发电、电热发电、风能发电等主要特点:1)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5)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持续供能不利;6)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高。意义: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形成困难,燃烧也会污染环境,使用可再生的新能源可以环保节能。4.①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②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③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5.地震、洪水、泥石流;重大自然灾害大部分都是由于我们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引起的,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学会与环境和谐相处。6.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六.材料题1.①我身边的事例:三年级时我用积攒的零花钱为灾区捐款10元。以上事例体现的精神是对灾害,我们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强面对灾害,不能被灾害打倒;面对灾难,我们要有团结互助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灾难,我们应该有尊重生命,永不放弃的精神。②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首先应该学会自救、自护,降低灾害的危害。在灾害面前,我们要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七.综合题1.(1)青藏高原铁路下,人们专门为藏羚羊开了一条迁徙的道路,并禁止人类捕杀。(2)在古代,著名的都江堰一定是人类与大自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最好标志。瞻国秦昭王时期,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27年创建的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的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