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课堂实录-苏教版_第1页
方山子传课堂实录-苏教版_第2页
方山子传课堂实录-苏教版_第3页
方山子传课堂实录-苏教版_第4页
方山子传课堂实录-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选修《方山子传》课堂实录执教者:新安中学李曦授课对象:新安中学高二学生点评:吴泓按:李曦老师是分配到我们学校才一年多的青年教师。这一年来进步很大。本节课教学思路合理、清晰,教师设问得当,层层递进,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师生课堂互动的状态很好,一些问题的讨论比较深入,表现出教师应对课堂的成熟与机智!如果要说不足,以我的标准,还是老师说得多了一点,个别地方关注学生不够。但我相信,假以时日,这些不足会得到克服。师生问好师:我们这一个单元都是在学习传记,我先来考考大家,用一句话来给传记下个定义。什么是传记?谁来说一下?(停顿)好,陈磊,你来说说吧。(板书传)陈磊(生):传记包括很多种,是作者用描述性的语言写一个人一生的文学。师:(重复)非常好,请坐。他说的和郁达夫说的差不多,我们来看看。(传记的定义)传记是一人一生的大事记,既然是大事记(强调),就要求作者注意(停顿)——生:材料的筛选。师:对,要详略得当。写一个人活泼泼的一生(强调),注意,是活泼泼的人,这就要求写出人的内心感情(强调),记叙他的思想与言行,记叙他与时代的关系,那就要求把所写的人放在一个大的(停顿)——生(齐答):社会环境。师:很好,这样我们可以概括出关于传记的四个特征,(传记特征)真实性、详略得当、内心情感、时代环境,我可以把后面三个特征归为一点——文学性。(板书传真实性文学性)说得简单一点,传记就是真实与文学的结合体。传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左传》,汉朝传记进入成熟期,因为出现了(停顿)——生:《史记》师:自己给自己写的传,叫做(停顿)——生:(齐答)自传。师:举个例子。生:《六一居士传》、《路文学自传》……师:那给别人写的传呢?生:别人传、他的名字传……师:这么长的名字啊,顾名思义,就叫做——别传。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别传——《方山子传》。(板书方山子传)作者苏轼,我们都很熟悉了,一起说出来——师生问答: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师:我想到了超好吃的一些菜名,和苏东坡有关的生:(齐答)东坡肉,东坡鱼……师:所以我们可以给苏轼第四个“家”——美食家,很有趣的一个人啊!(苏轼简介)那么谁又是方山子呢,化用路文学的一句话说:“方山子何许人也?”为什么苏轼这个大文豪要给方山子立传呢?(五分钟)师:这个人不简单啊,他也是个很有名的人,为什么而有名呢?生:(议论纷纷)师:怕老婆有名,(河东狮吼典故)看看,这就是方山子。(讲故事)方山子好宾客,家有歌姬。妻柳氏非常厉害且爱嫉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呵斥他,于是苏轼就写了一首诗去嘲笑方山子:“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个河东狮子是谁啊?生:他老婆师:对,并不是一头真的狮子啊,不过威力不亚于真的狮子。生:(哄笑)师:那方山子就是这里的——生:(齐答)陈季常师:原来方山子本名叫陈季常,那为什么他好好的名字不用,要叫做方山子呢?生:(纷纷回答)师:好,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的,原来是因为他戴了一顶“厨师”的帽子,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文章的前两个自然段,认识一下方山子。生齐读师巡堂(十分钟)师:好,同学们读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晚年的方山子板书晚年)第一个,名字?生:陈季常师:晚年哟,不叫陈季常了,叫——生:方山子师:住在哪?生:光、黄间师:光、黄间有一个具体的地名,说出来——师生:岐亭师:职业是什么?生:无业游民、游侠师:游侠?晚年是隐居于光、黄间,说他是个无业游民就跟准确,好听一点就是隐士,叫做游仙,他已经成仙了。(板书游仙)爱好呢?有一句话请在书上勾出来。他晚年隐居在山间在做什么?李博涵……好了,不用请人回答了,大家已经说出来了,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出来。师生:(读)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师:好,好,这就是他的爱好,这个人啊,头上戴着一顶帽子。这顶帽子有点奇怪啊,有点像现在厨师戴的帽子。帽子上面很(生:高),上面不是圆的,是方的,所以大家叫他(生:方山子)方山子喜欢戴着他戴顶奇怪的帽子在山里面走来走去,走去走来,如果这样一个人走到你面前,你会觉得这个人怎么样啊?生:帅!师:一个字!生:很怪!好潮!师:对,怪!(板书怪)那么,他的怪是不是仅仅由于戴了一顶怪的帽子,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呢?如果你把方山子的怪仅仅理解为一般的隐士的所作所为的话,那你就错了。方山子他要怪出他自己的风格,怪出他自己的尊严来,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二自然段,看一下方山子还有哪些你觉得很奇怪的地方。生:(看书)师: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到了方山子,还写到了谁?生:苏轼师:对,还写到了苏轼,“我“和方山子竟然在岐亭这个地方相遇了,这个事情本身就很奇怪。在古代,不是打个电话,坐个飞机就可以见得到的哟。一般来说,隐居的人,你是你很难再与他见面的。李博涵,我就是苏轼,你就是方山子。我看到你,苏轼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李博涵(生):呜呼生:感叹词师:对,表示感叹的语气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李博涵(生):哇塞!生:(哄笑)师:可以,是“啊”是一声,你?就是传说中的方山子?你不是那谁吗?生:谁?谁?师:谁呢?生:陈季常师:你不就是陈季常吗,我认识你啊!你不认识我了吗?方山子看到我,他也是——生:矍然师:矍然是什么意思?生:惊讶的样子师:对,方山子见到我,首先是问询我李博涵(生):你怎么了?师:我被贬了生:(哄笑)被扁了……师:我被贬官了,来到了这里,人之常情,对待故人应该——李博涵(生):安慰师:那你安慰我一下啰李博涵:(生)没关系,跟我一起流浪吧!(全堂哄笑)师:好,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反应,但是方山子的真实反应是——生:俯而不答,仰而笑师:对,是微笑吗?生:大笑师:这个反应也太奇怪了。(板书反应)一般人都不是这样的,但是方山子先生却不是一般人。然后就把“我”叫到他家去,他家又是个什么样子呢?生:萧条师:叫做(停顿)环堵萧然,什么叫做萧然,就一个字!生:穷!师:对,穷。但是他穷出了不一样的地方生:还有奴婢师:(笑)他不一样的地方并不是说他还有奴婢,而是他的“妻子”和奴婢都还有(停顿)生:自得之意师:什么叫做自得生:舒适师:用现在很流行的说法就是他一家子的幸福指数还很高,这点也太让人感到奇怪了。(板书家境)既然妻子、孩子和奴婢都自得,那方山子自己呢?生:也很自得师:苏轼有没有说方山子自己很自得?生:没有师:用妻子、孩子和奴婢的神态来写方山子——生:反衬师:这是反衬吗?生:烘托师:对,烘托。从这点我们看出方山子是过得很舒服,虽然方山子自己打扮得很奇怪,行为也很奇怪,但是他活得很——生:自得(十五分钟)师:对,洒脱、潇洒、自得,这就是晚年的方山子,我看到方山子这样的情况,反应是什么?生:悚然师:对,一点也不逊于矍然,十分的惊讶。因为苏轼不是第一次见到方山子,他早就认识他了,在十九年前他们就相遇了,我们来看看年少时的方山子又是个什么样的人?一起读三、四自然段。生:齐读师:好,这就是少年时候的方山子(少年时的方山子),第一个,名字生:陈糙师:注意这个字音,糙。字——生:季常师:家乡——生:洛阳师:真的是从大城市来的哟,洛阳,洛阳从古到今都是非常繁华的地方,帝王之都。职业—生:富二代师:(笑)对,富二代,那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生:游侠(板书游侠)师:爱好呢?生:使酒好剑师:在古代,穷人家的孩子想出人头地,就去读书;富人家的孩子就习武去了,这就是方山子的出身——生:世有勋阀师:什么意思?生:世代有官做师:世袭官宦之家,所以作者说,如果方山子在官场上去混的话,现在他肯定——生:当大官了师:对啊,书上说是“显闻”,显闻是什么意思?生:声名远播师:但是,方山子就是方山子,这一切他都不要了,“不取”,又是一个奇怪的地方。(板书不取)有很多土地吧,不要了;园子很壮丽吧,不要了;钱很多,也扔掉了——皆自不取,是他自己主动不要的哟,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生:不会师:对啊,一般人都不会这样做,不取就说明了这个人确实是个——生:怪人生:对,他就一个字——怪,不管是他看见我的反应,他的家境,还有他的“不取”,他都怪!他为什么这么怪?(板书)他到底怪出了他的什么风格?在这里,我们先一起领略一下少年方山子的神采。请同学们看看第三自然段,我们刚才读过的,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呢?请一位会讲故事的同学给我们讲一下。徐丹(二十分钟)生:笑徐丹(生):就是在十九年前,我看见方山子的时候,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带领着两匹坐骑去打猎,看到一只鸟在前方,就让他的一个随从去涉猎这只鸟,可惜没有射中。他就自己骑马很快的冲了出去,把这只鹊射了下来。之后他就和我讨论关于军事和政治的话题。师:他跟“我”讨论的是什么?是“用兵及古今成败”之事,是一代豪杰,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自谓一世豪士”,用书上一个词概括,就是——生:精悍师:对啊,这样的一个豪杰,怎么会变成“我”现在所看到的这个山野村夫,这个隐士呢?作者在这里就禁不住问道:“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还有一句问话:“此岂无得而然哉?”这个“无得”真的是无缘无故吗?(板书无得)生:有原因师:那自己在书上找一找,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方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学生看书师:好,有的同学在小声的说,请一位同学大声的把这句话读出来。肖建文(二十五分钟)肖建文(生):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师:对了,其实就只有一个关键的词——生:不遇师:没有遇到什么?生:赏识师: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人,我们知道方山子啊,他家境很好、行侠仗义、人长得帅、箭术精湛、还对军事和政治很有见地,可见他真是一个人才啊。但是他却——生:不遇师:根本就没有赏识他的人,所以他就隐居了。大家想一想,说到不遇,我们就要联想到苏轼了。苏轼是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生:被贬师:我们也可以把被贬归结为一个原因啊——生:不遇师:一个是读书没有受到赏识的陈季常,另外一个是当官不受重用的苏轼,这两个人是故人,在十九年之后又重新相逢了,这种感觉应该是用什么词去表达?(不遇)生:(思索)光阴荏苒、物是人非、同病相怜、同是天涯沦落人……师:对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用四个字就是——惺惺相惜()(板书惺惺相惜)今天早修的时候林宇希同学问我说:“老师,苏轼为什么要写方山子呢?”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为什么苏轼要为方山子立传呢?就因为方山子是他惺惺相惜的人啊。其实,文中有一个细节已经表达出了这层意思。(有学生小声说)师:好,你来说!生:第二段,俯而不答,仰而笑。师:很好,请坐!当我向方山子说明我的经历之后,方山子首先是俯而不答,其实他心里面在——(细节分析)生:想师:在想什么,同学们把他心里面想的补充完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早在十九年前就和你一样了,然后又仰而笑,不是微笑,是“哈哈哈哈”的大笑,说——生:终于轮到你了(师生哄笑)师:什么都不要说了,咋们喝酒去!(生继续哄笑)师:这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摆在我们面前了啊?生:豪爽超脱(板书豪爽超脱)(三十分钟)师:我们知道受到佛家、道家影响的苏轼也是一个豪爽、超脱的人。这两个惺惺相惜的人在一起,我们可以化用《六一居士传》里面的一句话说,我起个头,大家背出来。于是与客俱起——生: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师:两个相同性格,有着相同经历的人走到一起了,苏轼看到方山子过的这个潇洒,他自己心里面也觉得——生:开心了师:对,豁然开朗,这就是苏轼给方山子写传的原因啊!这也是苏轼借方山子的事迹来表达自己的胸襟,这就是写作意图。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对于方山子这样的一个隐士,苏轼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会很奇怪吗?生:不会师:那会是什么态度?生:羡慕师:因为什么?生:看开了师:对,他看开了,可以说他和方山子是同道中人了,书上有一个细节也告诉我们,苏轼对这种隐居的生活是很向往的。在哪里呢?生(小声说):最后一段师:好,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师:“倘”是什么意思?生:或许师:我听说这个地方有很多的怪人,意思就是说像方山子一样的怪人还是很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待会要分析。这些人在这里干什么,“阳狂垢污”,把自己搞得很脏,装疯卖傻,一般人还见不到他们,那方山子或许能够见到他们吧?!这种语气应该是种什么语气啊?生:羡慕、向往师:(板书向往)在这一自然段有一个通假字,什么字?生:阳师:通哪一个字?生:佯师:(板书佯狂)看到这个字,佯狂,就想起谁?生:陶渊明、李白、嵇康、杜甫……师:杜甫?说到李白就说到杜甫啊啊?生:(笑)陆羽师:有点接近了,再想想。说他白天就出去了,在山里面玩儿,跟小孩子一样,晚上是怎么回去的?生:哭着回去的师:那个人是谁?接——舆,佯狂是用来干什么的,看看下面注释,避——世生:为什么避世要佯狂?生:固定搭配师:固定搭配?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说避世就一定要佯狂呢?想一想,讨论一下。徐丹,你来说第一个原因(三十五分钟)生:如果不佯狂,那些当政者就会来找他,他为了不在官场上受到祸害,就佯狂。师:好,请坐,徐丹给我们第一个原因,官场黑暗(板书官场黑暗)还有没有其它原因?生:(思考)师: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这些人都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山中的?生:不遇师:对啊,都是因为不遇来到这里,来到这里以后就都忘记了、抛开了。他们的隐居生活在我们看来,在我们这些世俗的人看来,他们是——狂的;但是我们看到怪怪的方山子,就能认定他真的是疯了吗?生:不是,装的师:对啊,佯狂而已,只能说明他是一个超脱的人。所以最后我们来看看,方山子到底是怪还是不怪啊?生:怪、不怪、怪也不怪……师:不怪也——怪,这是同学们得出的结论,非常好!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很多隐士,这些人动不动隐居在山林里,这只能说明这些有才的人没有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生:政治清明师:没有生活在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就算现在我们想要隐居的话,也不知道该隐居于何处。隐居到哪里去呢,以前隐士们向往的山林也早被开发了……生:小声议论师:所以,古代隐士辈出的现实基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模式,在唐宋以后,隐士文化就逐渐没落下来,但是没有关系,有一句话叫做什么?大隐隐于什么,小隐隐于什么?生: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世。师:所以,就算我们生活在一个纷扰的社会,我们一样可以得到心灵的平静啊,只要我们保持心态的平和就能可以了。这就像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说过的一句话一样,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师:对,如果你想要做一个隐士的话,不在于你隐居在哪儿,而在于内心要——生:坦然(听朗诵请同学们从苏轼的角度再一起读课文)(四十分钟)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体会古代隐士的文化,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也能保持自己内心的清净和平和。谢谢同学们!下课!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四十五分钟)附板书:(右)方山子传传真实性文学性穿戴晚年游仙不怪反应不得?少年游侠家境惺惺相惜豪爽超脱向往(左)佯狂——>避世官场黑暗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