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27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27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27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27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27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5/91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考纲解读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题型备考指南考纲下载核心知识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的含义,区域的特征2015课标Ⅱ,37题(1)(2),12分综合题命题重点:1.以世界或我国某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特征及其原因。2.以热点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特征差异。3.以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发生的事件为情境,考查“3S”技术应用。考查形式: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分值一般在4~6分,难度系数在0.6左右。热点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尼罗河流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2014课标Ⅱ,11题,4分2012课标全国,6题,4分选择题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2013课标Ⅰ,37题,(4),6分综合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2021/5/92考点一

区域特征分析内容索引考点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二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21/5/93区域特征分析2021/5/94基础落实2021/5/95区域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差异】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空间单位】具有(区位特征、)边界、形状、面积【边界】有的边界明确,有的不明确【指标】可以采用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单一指标】如:地形区、温度带、流域、三大经济地带【综合指标】如:四大地理分区、三大自然区、行政区划【级别】既是上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下级区域2021/5/96深化整合2021/5/97如何分析区域特征2021/5/981明确区域的空间范围2综合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3综合分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4归纳区域特征5区域利用特征经纬度、海陆与邻区相关位置地形结构、地势状况、地形区分布气候类型、水热状况、水热配合、特殊天气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区域内生产力布局、区位因素分析区域内工农业差异经济结构(工农业、交通)工农业类型及分布区别差异性,归纳共同性探寻区域发展的优化模式2021/5/99命题探究2021/5/910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6·全国文综乙卷,37(1)(2)以“一带一路”等热点事件为背景,以区域图辅以文字材料的形式,考查典型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以及区域内自然特征对人文特征的影响。多以综合题形式考查,难度较大。2015·福建文综,52014·安徽文综,23~242021/5/911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6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分)

图6

(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机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2021/5/912区域自然特征分析1.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解析降水较少。离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1)说出此季节丙地相对于乙地的降水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结合离岸风风向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丙地受离岸风影响,气流干燥;沿岸形成上升流,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而乙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受半岛沿岸山地抬升,多降水。2021/5/913区域自然特征分析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长期遭受外力侵蚀作用,地势起伏小。(2)甲地所在半岛上有世界上非常古老的高原,地势低缓,平均海拔不足800米。简要分析该高原地势低缓的原因。甲半岛为印度半岛,从板块构造和地质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原因。答案解析2021/5/914区域自然特征分析5月份。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气温高;雨季未到,晴天多,蒸发旺盛。(3)甲地沿海有该国著名的盐场,据右图试说出产盐量最多的月份,并说明原因。结合甲地气候资料知,5月份甲地气温最高,降水少,利于晒盐,产盐量最高。答案解析2021/5/9152.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读图回答问题。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解析2021/5/916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河流分布特征: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降水量分布及其原因: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在300mm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mm以上。2021/5/917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这是因为该地区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解析2021/5/918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中亚区域图中给出了地形、河流分布、降水空间分布等自然因素,农业区分布、农业区域差异、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结合图中信息及所学世界地理知识进行回答。首先描述中亚地形、河流分布特征。该区域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域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中亚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当地降水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有三点:①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2021/5/919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②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上。③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mm以上。以上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类型及空间分布不同。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2021/5/920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这是因为该区绝大多数地方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2021/5/921右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读图回答第3题。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答案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土楼呈圆形,规模大,既有利于家族集聚,又能防御战乱;而该种形态与节约耕地、就地取材无关,圆形土楼不利雨水下泄,南方也无需保温。2021/5/922区域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4.右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2021/5/923区域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年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园地城镇陆地水域滩涂未利用地199148.0814.4718.720.340.219.657.960.350.22200841.879.8917.270.040.0323.916.350.630.01表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2021/5/924区域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答案解析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2021/5/925区域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一般把握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和海岸线三个方面。地形类型及分布和地势特征根据图中的等高线特征可以直接读出,而对海岸线特征的描述属于本题的特殊之处,从图中看出,南北海岸线的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021/5/926区域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解析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2021/5/927区域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图表中的数据比较中可以得出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针对这种变化具体分析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注意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利”。2021/5/928区域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答案解析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2021/5/929区域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审题时特别注意是“新兴服务业”,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具有耗费资源、能源少的特点,需要通达程度高的信息网络、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广阔的市场做保障。从新兴服务业的区位需求出发,结合长江三角洲的具体情况作出回答。2021/5/930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21/5/931基础落实2021/5/93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2021/5/933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Q:1476360113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位置经纬度海陆气候类型共性差异土地地形耕地土壤30°N附近43°N~48°N东部沿海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地处东北地区中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热量丰富,降水多,水热组合好热量少,降水少,生长期短平原平原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肥沃的水稻土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少、黏重肥沃的黑土2021/5/934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2021/5/935区域经济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类型作物经济作物粮食作物耕作制度商业贸易工业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油菜、棉花大豆、甜菜水稻玉米、春小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门户,交通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深居内陆,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形成重化工业基地2021/5/936深化整合2021/5/937如何分析区域差异2021/5/938自然环境因素差异人类活动因素差异气候差异差异地貌差异河流水文差异土壤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2021/5/939命题探究2021/5/940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4·北京文综,40(2)以跨区域地理事件为线索,如“一带一路”、某交通线等,对两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分别进行对比分析。选择题和综合题均常见,难度中等。2021/5/941区域差异的表现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右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答案解析2021/5/942区域差异的表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中国,西部沿海地区位于欧洲,两地都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东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水平低,西部欧洲均为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城市化阶段,速度缓但水平高;东部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西部要低,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东部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于西部发达国家,且西部以乳畜业为主。2021/5/943区域差异的表现2.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答案解析2021/5/944区域差异的表现解答的关键是从题干获知时间是6月至8月,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航行方向由东向西。南海无梅雨天气;经阿拉伯海时,受西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洋流由西向东流,故逆风逆水;红海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见不到大片森林;地中海地区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不可能遭遇连日狂风暴雨。2021/5/945区域差异的成因分析读下图,回答3~5题。3.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D.地形不同答案解析由甲、乙两地的农作物熟制及两地经纬度位置,可推知造成两地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2021/5/946区域差异的成因分析4.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A.气候资源优势

B.生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由甲图判断出P平原是松嫩平原,从而确定该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答案解析2021/5/947区域差异的成因分析5.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

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①②⑦⑧是甲图所示区域特征。答案解析2021/5/948区域发展方向差异分析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右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6~7题。2021/5/949区域发展方向差异分析6.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答案解析2021/5/950区域发展方向差异分析根据图示,从Y轴看,山西低于湖北,说明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A项错误;从X轴看,上海低于江苏,说明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B项正确;从Y轴看,湖北低于江苏,说明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C项错误;从X轴看,广西高于全国,说明广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D项错误。2021/5/951区域发展方向差异分析7.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答案解析2021/5/952区域发展方向差异分析根据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山西(1.76)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A项正确;广西(0.80)较低,能否承接高耗能产业取决于广西的经济发展方向,B项错误;上海(0.62)和江苏(0.60)最低,但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适于发展技术导向型产业,而不应该大力发展重型工业,C项错误;湖北(0.91)较高,应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以降低能耗,D项错误。2021/5/95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2021/5/954基础落实2021/5/955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人均耕地减少,耕地破碎,生产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粮棉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下降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耕作业落后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成为鱼米之乡提供材料信息,推出结果。最后归纳对比,让学生明白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地理环境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晚期早期中期2021/5/956深化整合2021/5/957综合分析区域发展阶段的方法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2021/5/958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2021/5/959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二、三或一、三、二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或二、三、一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二、一2021/5/960命题探究2021/5/961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4·重庆文综,13(1)(2)以大时间跨度内某区域发展状况为基本信息,辅以区域图或统计图,考查不同阶段的人类活动差异及原因。以综合题为主,难度较大。2021/5/9621.(2017·西安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空关着的残破房屋、人烟稀少的马路、几无船只的冷清码头……一派萧条的景象,2013年3月以来,这座苟延残喘的城市——底特律,已经走到破产的边缘。底特律兴起的18世纪,内河水运是美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底特律和其所在的密歇根州,由亨利·福特首创的流水线作业,不仅带动了汽车产业的蓬勃兴盛,更使底特律因为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齐聚于此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汽车之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2021/5/963但是,随着本土普通轿车市场渐趋饱和,日、德车系国际竞争力日趋增强,雪上加霜的金融危机……下图示意美国部分地区。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2021/5/964(1)简述18世纪底特律成为重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解析地形平坦(或水源充足);丰富的煤炭、铁矿;廉价水运;广阔市场。读图分析,底特律位于五大湖沿岸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根据图例可知,该地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靠近原料、燃料产地。当时的运输以内河航运为主,这里有廉价水运、广阔市场,促使工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2021/5/965(2)说出除交通和市场因素外,底特律20世纪成为“汽车之城”的主要原因。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解析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钢铁基地);先进的生产技术(或先进的生产方式);工业集聚。除交通和市场因素外,底特律20世纪成为“汽车之城”主要是接近原料产地,首创流水线作业,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集聚于此,取得了工业集聚的效应。2021/5/966(3)分析目前底特律城市衰落的主要原因。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汽车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国外新生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使汽车产业空间产生转移,国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底特律汽车市场萎缩(或金融危机);交通方式和布局的改变等。底特律是传统工业区,产业以汽车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日、德等国新生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使汽车产业空间产生转移,国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底特律汽车市场萎缩;现代工业发展,交通方式和工业布局的改变,加速了底特律的衰落。答案解析2021/5/967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思路:“横向、纵向”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纵向即动态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对区域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方法技巧2021/5/968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思路:“横向、纵向”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2021/5/969由M向N演进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2~3题。2.影响产业结构

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 B.政策C.人才 D.市场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产业,而知识密集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答案解析由M向N演进(2016·山西考前质检)2021/5/9703.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

将消失B.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答案解析2021/5/97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断出现新的工业类型,工业部门的种类会日趋多元化。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图中显示不同的经济时代都依靠资源条件,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会有所降低。2021/5/972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图完成4~6题。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2021/5/973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设问是“初期阶段”,从图中找到初期阶段,观察三条曲线变化,运用排除法即可判断第三产业处于下降趋势;工业化起步多为资源型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初期阶段,环境问题及人地矛盾不突出。答案解析2021/5/9745.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答案解析2021/5/975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成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但是其产值是不断上升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最终趋势,并不是导致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在成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2021/5/9766.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 B.b-c-aC.c-a-b D.b-a-c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结合三角坐标图,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图中c点),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图中a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图中b点)。解析答案2021/5/977区域差异评价类92021/5/978答题模板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气候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1.自然要素差异2021/5/979答题模板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气候降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不同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地形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广阔)地势起伏状况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1.自然要素差异2021/5/980答题模板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河流水文特征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春)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疏)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1.自然要素差异2021/5/981答题模板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植被类型、覆盖率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资源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贫乏);水资源丰富(短缺)1.自然要素差异2021/5/982答题模板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农业农业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