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479-2023 风力发电机组 双馈异步发电机_第1页
GBT 23479-2023 风力发电机组 双馈异步发电机_第2页
GBT 23479-2023 风力发电机组 双馈异步发电机_第3页
GBT 23479-2023 风力发电机组 双馈异步发电机_第4页
GBT 23479-2023 风力发电机组 双馈异步发电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力发电机组双馈异步发电机I 2规范性引用文件 l 24符号 25结构型式、主要参数系列 36技术要求 47试验方法 78检验规则 9警示标志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23479.1—2009《风力发电机组双馈异步发电机第1部分:技术条件》和GB/T23479.2—2009《风力发电机组双馈异步发电机第2部分:试验方法》。本文件以GB/T23479.1—2009为主,整合了GB/T23479.2—2009的内容。与GB/T23479.1—2009、GB/T23479.2—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将适用范围更改为“额定电压1140V及以下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低压双馈异步发电机”(见第1章,GB/T23479.1—2009的第1章、GB/T23479.2—2009的第1章);删除了“规格”(见第1章,GB/T23479.1—2009的第1章);——更改了“双馈异步发电机”的定义和英文名称(见3.1,GB/T23479.1—2009的3.1);——更改了“额定转速”的定义和英文名称(见3.2,GB/T23479.1—2009的3.3);——更改了“工作转速范围”的定义(见3.3,GB/T23479.1—2009的3.2);——更改了“额定工况”的定义和英文名称(见3.4,GB/T23479.1—2009的3.4);——更改了符号(见第4章,GB/T23479.1—2009的第4章);——删除了型号(见GB/T23479.1—2009的5.1);——将发电机外壳、接线盒、滑环室防护等级内容合并(见5.1.1,GB/T23479.1—2009的5.2.1、5.2.3);将“辅助接线盒内应设接地端子”更改为“接线盒内应设接地端子”(见5.1.1,——将“不易磨灭”更改为“清晰可见”;将“发电机线端标志与旋转方向应符合GB/T1971的规定”更改为“发电机线端标志与旋转方向应符合GB/T1971的规定,或由发电机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见5.1.3,GB/T23479.1—2009——将“电加热装置应使发电机被加热到机壳内的温度比发电机所处周围温度约高5℃,但不致使加热装置附近的绝缘超过规定的温升限值”更改为“电加热装置功率选择依据JB/T7836.1。”(见5.1.5,GB/T23479.1—2009的5.2.6);——增加了“若需增加其他类型传感器,由发电机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见5.1.6,GB/T23479.1———将“应设置自动和手动注油型式结构,或与用户协商确定”更改为“对发电机轴承的润滑应设置注油结构,加注方式由发电机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见5.1.7,GB/T23479.1—2009的——对主要参数系列进行更改,增加了额定电压等级及额定功率等级(见表1,GB/T23479.1—2009的表1);——将“定额”更改为“工作制”(见5.3,GB/T23479.1—2009的5.4);——更改了额定功率因数的定义(见5.4,GB/T23479.1—2009的5.5);——增加了功率因数范围(见5.5);——将海拔高度由“不超过1000m”更改为“不超过2000m”;将运行最低环境温度由“—10℃”更改为“—20℃”;增加了“水冷冷却器入口处最高水温,或水套冷却电机最高环境水温不超过40℃”(见6.1.1,GB/T23479.1—2009的6.1.1);——更改了电气运行条件(见6.1.2.1,GB/T23479.1—2009的6.1.2);——增加了不脱网连续运行要求(见6.1.2.2);——增加定子绕组温度、转子绕组温度检测方法;增加了海拔高度超出要求时对温升的修正要求;删除了温升降级考核要求(见6.3.1,GB/T23479.1—2009的6.3);——增加了“集电环、电刷或电刷装置的温升要求”(见6.3.2);——增加了“滚动轴承的工作温度要求”(见6.3.3);——增加了变流器部分参数(见6.4.1,GB/T23479.1—2009的6.4.1);——将基准温度按照F级、H级绝缘更改为115℃、135℃(见6.4.2,GB/T23479.1—2009的——将“发电机作空载电动机运行”更改为“发电机转子绕组短接,作工频空载电动机运行”(见——增加了“转子开路电压容差”(见6.5.2);——删除了“堵转电流容差”(见GB/T23479.1—2009的6.5.2);——将“发电机处于热态,应能承受1.2倍的最大工作转速,历时2min”更改为“发电机应能承受1.2倍的最高工作转速(nmx),超速持续时间应为2min”;增加了“允许对发电机转子单独进行超速试验”(见6.6,GB/T23479.1—2009的6.6);——将“发电机在空载电动机状态下运行时,轴电压应不大于0.5V”更改为“发电机在转子绕组短接,工频空载电动机条件下运行,轴电压有效值应不大于0.5V”(见6.7,GB/T23479.1—2009的6.7);——将短时过载试验倍数由“1.15倍额定负载运行1h”更改为“1.1倍额定功率运行15min”(见——增加了冷态绝缘电阻限值(见6.9,GB/T23479.1—2009的6.9);——删除了对地耐电压试验发电机热态要求;更改了转子试验电压有效值(见6.10.1,GB/T23479.1———更改了匝间耐电压中冲击试验电压应符合的标准编号(见6.10.2,GB/T23479.1—2009的——删除了“发电机以空载电动机运行”;将“外施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30%”更改为“发电机应能承受短时升高电压试验而不发生故障”;将“匝间绝缘应无损伤”更改为“绝缘应无损伤”(见——将谐波要求细化为发电机空载运行状态和额定工况、变流器供电(电机侧波形畸变率小于或等于3%)(见6.12,GB/T23479.1—2009的6.12);——将“发电机以空载电动机方式运行”更改为“发电机在转子绕组短接,工频空载电动机条件下运行”;增加了噪声测量时对冷却器工作状态的要求(见6.13,GB/T23479.1—2009的6.13);——将“发电机安装在试验台上作空载电动机方式运行”更改为“发电机安装在试验台上,在转子绕组短接,工频空载电动机条件下运行”;增加了振动测量时对冷却器工作状态的要求;增加了对振动位移的要求(见6.14,GB/T23479.1—2009的6.14);——增加了其他要求(见6.16);——更改了试验时供电回路、变流器及采用的测量仪表的要求;删除了试验前的准备要求(见7.1,GB/T23479.2—2009的第3章);——更改了电刷、集电环运行要求;增加了发电机相序检测、编码器状态检测要求(见7.2.1,GB/T23479.2—2009的4.1);——更改了定、转子绝缘电阻测定要求(见7.2.2,GB/T23479.2—2009的4.2);——将机壳温度更改为绕组温度;对温度换算公式(1)顺序进行了调整(见7.2.3,GB/T23479.2—V2009的4.3);——更改了判断电机温升进入稳定状态的时间(见7.2.4.2,GB/T23479.2—2009的4.4.2);——删除了转子三相短路时的工作特性(见GB/T23479.2—2009的4.5.2);——细化了空载电动机法的试验方法;增加了空载发电机法的试验方法(见7.2.6,GB/T23479.2—2009的4.6); 将“使转子电压逐步升至690V后,记录定子电压并进行折算”更改为“使转子电压逐步升至发电机额定电压值U、后,测量记录定子电压,并折算至额定电压时对应的转子开路电压;”;将“0.8倍同步转速”更改为“0.8倍~0.9倍额定转速”;将“测量转子各线间的电压值,测量完后进行折算。调节过程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更改为“测量记录转子线电压,并折算至静止时对应的转子开路电压。”(见7.2.8,GB/T23479.2—2009的4.8);——将“在热态下以空载电动机方式运行”更改为“空载电动机运行”;增加空载发电机工况测试方法(见7.2.9,GB/T23479.2—2009的4.9);——匝间耐电压试验标准更改为GB/T22719.1、GB/T22714(见7.2.10,GB/T23479.2—2009的4.10);——转子绕组短接、工频空载电动机工况下轴电压的测定标准更改为GB/T1032—2012;增加发电机在双馈工况下轴电压测试(见7.2.11,GB/T23479.2—2009的4.11);2009的4.12);——将“对地耐电压试验应在热态下进行”更改为“对地耐电压试验应在全部试验完成后进行”;增加了PT100与铁心、机壳的电气连接;增加了试验时避雷器不安装;增加了“此试验仅对装配完成的新电机进行,验收时不应对绕组重复进行全值电压的耐电压试验。然而在用户坚持下进行第二次试验时,试验电压应为全值的80%”(见7.2.14,GB/T23479.2—2009的4.14);——增加了振动试验时运行状态要求(见7.2.15,GB/T23479.2—2009的4.15);——增加了噪声试验时运行状态要求(见7.2.16,GB/T23479.2—2009的4.16);——增加了短时过载试验内容(见7.2.17);——增加了转动惯量试验内容(见7.2.18);流测定”;增加了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章条号(见表2,GB/T23479.1—2009的表2);——将每次型式试验的发电机数量由“两台”改为“至少为一台”(见8.4,GB/T23479.1—2009的——将“不易磨灭”更改为“清晰可见”(见第9章,GB/T23479.1—2009的第10章);——增加了主要参数内容(见10.1.2,GB/T23479.1—2009的11.1.2);——更改了铭牌固定位置内容(见10.1.3,GB/T23479.1—2009的11.1.3);——增加了发电机认证文件、资料及认证证书内容(见10.2,GB/T23479.1—2009的11.2);——删除了文件要求(见GB/T23479.1—2009的11.3);——增加了包装储运图示标志要求;增加了吊运要求;增加了随机组运输时安全要求;增加了长期贮存应转动转子的要求(见第11章,GB/T23479.1—2009的第12章);——将“发电机在一45℃存放时应不损坏”更改为“发电机贮存环境温度应不低于一40℃”,且从——增加了环保要求(见第12章);——增加了安全要求(见第13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VIGB/T23479—2023本文件由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西安中车永电捷力风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山东风电有限公司、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远景能源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清华大学、西门子歌美飒可再生能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湖南湘电动力有限公司、中船重工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段志强、何庆峰、张广兴、霍永强、张显锋、许国东、章政华、蔡梅园、赵磊、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9年首次发布为GB/T23479.1和GB/T23479.2;——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风力发电机组双馈异步发电机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额定电压1140V及以下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低压双馈异步发电机的型式、技术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1140V及以下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用低压双馈异步发电机(以下简称“发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755—2019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GB/T997旋转电机结构型式、安装型式及接线盒位置的分类(IM代码)GB/T1029三相同步电机试验方法GB/T1032—2012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GB/T1971旋转电机线端标志与旋转方向GB/T1993旋转电机冷却方法GB/T2900.25电工术语旋转电机GB/T4942—2021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分级(IP代码)分级GB/T10068轴中心高为56mm及以上电机的机械振动振动的测量、评定及限值GB/T10069.1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第1部分: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GB/T10069.3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第3部分:噪声限值GB/T14711中小型旋转电机通用安全要求GB/T19963.1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第1部分:陆上风电GB/T20160旋转电机绝缘电阻测试GB/T22714交流低压电机成型绕组匝间绝缘试验规范GB/T22719.1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2719.2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第2部分:试验限值GB/T22720.1旋转电机电压型变频器供电的旋转电机无局部放电(I型)电气绝缘结构的鉴别和质量控制试验GB/T22720.2旋转电机电压型变频器供电的旋转电机耐局部放电电气绝缘结构(Ⅱ型)的鉴定试验GB/T25388.1风力发电机组双馈式变流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30790.5—2014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第5部分:防护涂料体系GB/T31140高原用风力发电设备环境技术要求2JB/T7836.1电机用电加热器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JB/T10500.1电机用埋置式热电阻第1部分:一般规定、测量方法和检验规则3术语和定义GB/T2900.2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双馈异步发电机doubly-fedinductiongenerator一种变速恒频发电机,发电机的定子直接与电网连接,转子通过变流器与电网连接,并进行能量交换。额定转速rotationspeed发电机达到额定功率输出时规定的转速。发电机在并网发电状态下,自最低工作转速至最高工作转速对应的转速范围(nmin~nmax)。额定工况ratedcondition4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P:转子有功功率,kW。UN:发电机额定电压,V。Um:转子堵转开路电压,V。35结构型式、主要参数系列5.1结构型式5.1.1发电机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T4942—2021中IP54的规定,特殊情况可由发电机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接线盒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T4942—2021中IP54的规定要求,接线盒内应设接地端子。发电机滑环室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23的规定要求。5.1.2发电机的冷却方式应符合GB/T1993的规定。超出标准规定范围的冷却方式应由发电机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初级或次级冷却介质不应对产品或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如果采用液体冷却应无渗5.1.3发电机的定子绕组、转子绕组出线端及其接线盒内的接线端子均应有相应的标志,并应保障其字迹在发电机整个使用期内清晰可见。发电机线端标志与旋转方向应符合GB/T1971的规定,或由发电机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5.1.4发电机的结构及安装型式应符合GB/T997的规定。超出标准规定范围的结构及安装型式应由发电机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5.1.5发电机内部应设置电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功率选择依据JB/T7836.1。5.1.6发电机宜安装定子绕组温度传感器、轴承温度传感器、碳刷磨耗传感器,用于监测发电机运行状态。若需增加其他类型传感器,由发电机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5.1.7对发电机轴承的润滑应设置注油结构,加注方式由发电机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5.1.8接口尺寸由发电机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5.2主要参数系列发电机的电压等级、功率等级和中心高参数系列值见表1。表1发电机额定电压等级、额定功率等级和中心高参数系列额定电压等级V额定功率等级kW中心高mm690、750、950、1000、1140850、1250、1560、2120、2240、2650、3150、3450、3750、4250、4750、5000、5450、5800、6000、6500、6700、7300、7750、8250、8750、9250、9750450、500、560、600、630、710、800、850注:超出本表以外的中心高尺寸及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等级,由发电机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5.3工作制发电机的工作制为连续工作制(Sl)。5.4额定功率因数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因数cosφ=1。5.5功率因数范围对于运行中需要进行无功调节的发电机,其功率因数范围0.95ind~1~0.95cap。46技术要求6.1运行要求6.1.1环境运行条件发电机在下列使用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a)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b)最高环境空气温度不超过40℃,最低环境温度不低于-20℃;c)水冷冷却器入口处最高水温,或水套冷却电机最高环境水温不超过40℃;d)空气相对湿度:最湿月的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为90%(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不高于25℃)。6.1.2电气运行条件6.1.2.1发电机在下列使用电气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a)在GB/T19963.1规定的额定电压允差、额定频率允差的电网条件下,发电机应能正常工作;b)按照GB/T22720.2具有Ⅱ型绝缘结构,设计为电压源变流器供电的电机,制造商应按照GB/T22720.1给绝缘结构标注脉冲尖峰系数(OF),相-相间宜满足脉冲电压等级(U。/U)C级,相-地间宜满足(Up/U₄)B级,或制造商与用户协定的等级。注:当发电机需要在超出上述一个或多个限值条件下运行时,其特殊要求可由发电机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6.1.2.2发电机应能承受GB/T19963.1规定的机组要求,不脱网连续运行。6.2基本性能6.2.1发电机应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6.2.2发电机外形及安装尺寸应符合与用户约定的外形图要求。6.3温度及温升限值6.3.1发电机温升试验时,定子绕组应采用埋置检温计法(ETD)和电阻法(R)检测温度,转子绕组应采用电阻法(R)检测温度,温升限值见GB/T755—2019。超出本文件规定的非基准运行条件,温升限值应按照GB/T755—2019的规定进行修正,其中海拔高度超出本文件要求时,应按照GB/T31140的要求进行修正。6.3.2集电环、电刷或电刷装置的温升或温度应不影响其正常工作。6.3.3滚动轴承的工作温度采用埋置检温计法(ETD)测量时,应不高于95℃。6.4特性6.4.1系统信息交换发电机和变流器设计者应相互提供相关信息如下:——发电机设计者应向变流器设计者提供发电机的额定参数、等效电路参数;——变流器设计者应向发电机设计者提供变流器的最大电压、最大电流、电压谐波、开关频率、直流母线电压、电机端相对地峰值电压、相间峰峰值电压,预期出现在电机端的突变电压、冲击上升时间等。5这些信息是保障发电机符合用户要求以及全面评估发电机和变流器之间的相互影响所必需的。当发电机采用F级绝缘等级时,其所有特性按绕组基准温度为115℃时绘制。当发电机采用H级绝缘等级时,其所有特性按绕组基准温度为135℃时绘制。该温度应在特性曲线上注明。6.4.3发电机的特性发电机的规定特性是指电机转子绕组在变流器供电、保持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和额定功率因数的状态下,发电机总有功功率(Pe)、定子有功功率(P,)、转子有功功率(P;)、转子无功功率(Qr)、定子电流(I,)、转子工作电压(U,)、转子电流(I)以及效率(η)与转速(n)的关系曲线。特性曲线应在发电机的温升试验后,发电机处于热状态时在整个工作转速范围(nmin~nmax)内测得。6.5.1空载电流容差发电机转子绕组短接,作工频空载电动机运行,对应发电机额定频率、额定电压,电流偏差应不超过典型值的±10%。6.5.2转子开路电压容差发电机的转子开路电压值应不超过典型值的±1.5%,或由发电机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6.5.3转动惯量容差发电机转子转动惯量应不超过典型值的±10%,或由发电机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发电机应能承受1.2倍的最高工作转速(nmx),超速持续时间应为2min。超速试验后发电机各部件应无永久性的异常变形和不产生妨碍发电机正常运行的其他缺陷。允许对发电机转子单独进行超速试验。6.7轴电压发电机在转子绕组短接,工频空载电动机条件下运行,轴电压有效值应不大于0.5V。6.8短时过载发电机在温升试验后,保持额定电压不变,应能承受1.1倍额定功率运行15min,此时温升不作考核,发电机应无永久性的异常变形和不产生妨碍发电机正常运行的其他缺陷。发电机定子、转子绕组对机壳及绕组相间的热态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Ux/1000MΩ,冷态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5MΩ(40℃),应符合GB/T20160的规定。测量电阻时,兆欧表的选用应符合66.10耐电压性能6.10.1对地耐电压对地耐电压试验通常使用近似正弦波,工频交流电,历时1min,无击穿和闪络。试验应在出厂试验完成后立即进行。定子试验电压有效值为2Ux+1000V,最低为1500V;转子试验电压有效值为6.10.2匝间耐电压6.10.2.1散嵌绕组应能承受匝间绝缘冲击电压试验,历时3s而不击穿,冲击试验电压峰值应符合GB/T22719.2的规定。6.10.2.2成型绕组应能承受匝间绝缘冲击电压试验,历时3s而不击穿,冲击试验电压峰值应符合GB/T22714的规定。6.11短时升高电压发电机应能承受短时升高电压试验而不发生故障,试验时,调节发电机定子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3倍,频率应不低于工频,历时3min,绝缘应无损伤。6.12谐波6.12.1发电机空载运行状态,额定转速下,转子正弦电压、额定转差频率供电。测定发电机的定子线端电压总谐波畸变率(THD)不超过5%,频率测量范围应包括从额定频率至50次谐波在内的所有谐波。6.12.2额定工况、变流器供电(电机侧波形畸变率小于或等于3%),测定发电机的定子线端电流谐波电流因数HCF不超过5%。频率测量范围应包括从2次谐波至50次谐波在内的所有谐波。发电机在转子绕组短接,工频空载电动机条件下运行,冷却器正常工作,在规定旋转方向下测量噪声。发电机噪声限值应满足GB/T10069.3的规定。6.14振动发电机安装在试验台上,在转子绕组短接,工频空载电动机条件下运行,冷却器正常工作,振动速度及位移的限值应满足GB/T10068的规定。发电机在额定工况下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6%。6.16其他要求6.16.1发电机应采用绝缘轴承或端盖进行绝缘处理,发电机转轴应设置单端或双端接地装置,以减少轴电流对轴承的不利影响。6.16.2三相电阻值与三相电阻平均值之差,对星形接法的绕组,不大于平均值的2%;对三角形接法的绕组,不大于平均值的1.5%。6.16.3接地保护参照GB/T755—2019中11.1的要求。76.16.4发电机防腐应不低于GB/T30790.5—2014中C3的要求。7试验方法7.1试验要求7.1.1供电回路应符合GB/T755—2019中7.2.2的要求。7.1.2试验用变流器应符合GB/T25388.1的要求。7.1.3试验时采用的测量仪表应符合GB/T1032—2012中4.3的要求。7.2试验项目及方法7.2.1机械和电气检查机械和电气检查包括下列内容:a)外观检查;c)检查电刷和集电环运行时无火花,接触面积应不小于80%;d)传感器状态检测;e)发电机相序检测;f)编码器状态检测。7.2.2绝缘电阻的测定绝缘电阻测定按下述要求进行:a)型式试验时,定子和转子的绝缘电阻应分别在冷态和热态下进行测量;出厂试验时,定子和转子的绝缘电阻应在冷态下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应符合GB/T1032—2012的要求;b)加热器绝缘电阻的测定按照JB/T7836.1执行;c)埋置检温元件绝缘电阻的测定按照JB/T10500.1执行。7.2.3绕组在实际冷却状态下直流电阻的测定7.2.3.1将发电机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当绕组的温度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K时,即为实际冷态。7.2.3.2绕组在实际冷态下直流电阻的测定方法按照GB/T1032—2012的规定执行。7.2.3.3当测量温度与设计的标定温度不同时,应按公式(1)进行温度换算:R₂=R₁×(K₁+θ₂)/(K₁+θ₁) (1)式中:R₂——换算到标定温度时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R₁——实际测量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K₁——为电阻温度系数,对于铜导线为235;θ₂——设计的标定温度,单位为摄氏度(℃);θ₁——实际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7.2.4.1温升试验在并网条件下可采用图1的试验线路。8标引序号说明:1——拖动机;2——联轴器;3——双馈发电机;5——开关器;6——并网电源。图1试验线路7.2.4.2调节拖动机转速和变频电源,使发电机保持额定工况连续稳定运行。当绕组温度在30min内变化小于1K时,认为发电机温升达到稳定。7.2.4.3测定方法按照GB/T1032—2012的规定执行。7.2.5工作特性曲线的测定及绘制温升试验后,发电机仍处于热态时,在工作转速范围(nmin~nmax)内,保持定子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和功率因数为1的条件下,分别测取发电机总有功功率(Pa)、定子有功功率(P,)、转子有功功率(P)、转子无功功率(Q,)、定子电流(I、)、转子工作电压(U,)、转子电流(I,)以及效率(η)与转速(n)的工作特注:若有特殊要求,由发电机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标引符号说明:I,——转子电流;n——转速;n₁——同步转速;ny——额定转速;P,——转子有功功率;P。——定子有功功率;Q,——转子无功功率;U,——转子工作电压;P。——发电机总有功功率;图2工作特性曲线9空载特性曲线是测定发电机空载电流(I₀)和空载输入功率(P。),与空载定子电压(U₀)的标幺值(U₀/Ux)的关系曲线,见图3。试验可按照下述两种方法选择其一进行。a)空载电动机法:发电机转子绕组短接,做工频空载电动机运行。试验方法按照GB/T1032—2012执行。风摩耗应折算至额定转速。b)空载发电机法:被试发电机的励磁电流由独立的三相正弦交流电源供给,作空载发电机运行,拖动机应是分析过的电动机或其他能准确测量或计算其输出功率的原动机(如测功机)。试验时,转速应为被试发电机的额定转速,待轴承摩擦损耗和电刷摩擦损耗稳定后,在发电机的不同电压下量取原动机的输出功率,此输出功率即为被试电机在对应电压下的恒定损耗。风摩耗及铁耗的计算按照GB/T1029执行。标引符号说明:I₀——空载电流;P——空载输入功率。图3空载特性曲线堵转试验在发电机接近冷态时进行,转子绕组短接。试验时将转子堵住,施于定子绕组的电压从不低于1.25倍额定电流开始,然后逐步降低电压,其间任意测取5~7点读数,每点应同时测取三相电压、三相电流、输入功率的数值。电流超过额定值时,测量读数的时间应不超过1min。型式试验时应做出电流、输入功率与堵转电压的关系曲线。出厂试验时,可仅在额定电流附近一点测取堵转时的电压、电流和输入功率。7.2.8转子开路电压的测定可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测定:a)转子静止并开路,调节定子侧调压器,使转子电压逐步升至发电机额定电压值(Ux)后,测量记录定子电压,并折算至额定电压时对应的转子开路电压;b)转子开路,将发电机拖动至0.8倍~0.9倍额定转速,调节调压器,使定子电压由0V逐步升至额定电压后,测量记录转子线电压,并折算至静止时对应的转子开路电压。7.2.9短时升高电压试验发电机应能承受短时升高电压试验而不发生故障,可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测试。a)试验时发电机转子绕组短接,作空载电动机运行。外施电压为工频额定电压的1.3倍,历时3min,绝缘应无损伤。b)空载发电机工况,被试发电机的转子由独立的三相正弦交流电源励磁,调整发电机定子电压至额定电压的1.3倍,定子电压频率应不低于工频,历时3min,绝缘应无损伤。在提高发电机电压至1.3倍额定电压时,允许同时提高转速和转子励磁电流,但不应超过最高工作转速(nmax),且转子励磁电流不超过容许的限值。7.2.10匝间耐电压试验散嵌绕组匝间耐电压试验按照GB/T22719.1的规定执行。成型绕组匝间耐电压试验按照GB/T22714的规定执行。7.2.11轴电压测定7.2.11.1发电机转子绕组短接,作工频空载电动机运行,轴电压的测定按照GB/T1032—2012的规定执行。7.2.11.2发电机在双馈工况下轴电压的测定由发电机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7.2.12.1空载发电机状态,额定转速下,测定发电机的定子线端电压总谐波畸变率(THD),频率测量范围应包括从额定频率至50次谐波在内的所有谐波。7.2.12.2额定工况下,测定发电机的定子线端电流谐波电流因数(HCF)。频率测量范围应包括从2次谐波至50次谐波在内的所有谐波。7.2.13超速试验按照GB/T1032—2012的规定执行。7.2.14对地耐电压试验7.2.14.1对地耐电压试验应在全部试验完成后进行。7.2.14.2在被试绕组与发电机机壳之间施加试验电压,其余非被试绕组、PT100均应和铁心及机壳做电气连接。试验时发电机的所有部件均应安装就位(避雷器除外),同正常工况一样。7.2.14.3试验电压应为工频电压,并尽可能接近正弦波形。7.2.14.4试验应从不超过试验电压全值的一半开始,然后均匀地或以每步不超过全值5%逐步增至全值,电压从半值增至全值的时间应不少于10s。7.2.14.5此试验仅对装配完成的新发电机进行,验收时不应对绕组重复进行全值电压的耐电压试验。然而在用户坚持下进行第二次试验时,试验电压应为全值的80%。发电机安装在试验台上,转子绕组短接,做工频空载电动机运行,冷却器正常工作,其余按照GB/T10068的规定执行。发电机安装在试验台上,转子绕组短接,做工频空载电动机运行,冷却器正常工作,其余按照GB/T10069.1的规定执行。7.2.17短时过载试验发电机在温升试验后,保持额定电压、额定频率、额定功率因数、额定转速不变,进行1.1倍额定负载运行15min。此时温升不作考核,发电机应无永久性的异常变形和不产生妨碍发电机正常运行的其他缺陷。7.2.18转动惯量试验按照GB/T1032—2012的规定执行。8检验规则8.1检验分类发电机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8.2出厂检验出厂检验按下述要求进行:a)每台发电机都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附产品合格证方可出厂;b)出厂检验项目按表2的规定。8.3型式检验8.3.1型式检验主要用于确定发电机的定额、特性和性能。凡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产品试制完成时;b)设计、工艺或材料的变更足以引起某些特性或参数发生明显变化时;c)出厂检验结果与以前进行的型式检验结果发生不可允许的偏差时;d)批量生产时,定期抽试,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