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工程建设标准_第1页
佛山市工程建设标准_第2页
佛山市工程建设标准_第3页
佛山市工程建设标准_第4页
佛山市工程建设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4佛山市工程建设标准DB/Txxxxx–2021民用建筑施工图信息模型审查标准BuildingInformationModelforcivilbuildingConstructiondrawingstageexaminationstandard2021–XX–XX发布2021–XX–01实施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发布XXXXXX佛山市工程建设标准民用建筑施工图信息模型审查标准BuildingInformationModelforcivilbuildingConstructiondrawingstageexaminationstandardDB/TXXXX-20212021佛山

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函》,为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数据库,建设具有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等功能的CIM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平台标准体系。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国内现状及佛山地区的实际情况,并广泛征求城市规划和建设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图审查单位、信息化领域专家等有关方面意见,组织进行专题研讨,最终完成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图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化审查范围;5模型格式及上传要求;6施工图设计模型单元属性审查信息要求;7审查结果;8附录:审查条文规范库。本标准由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由XXX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主编单位: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佛山德顺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本标准参编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目录TOC\o"1-1"\h\z\u1 总则 32 术语和定义 43 基本规定 54 施工图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化审查范围 65 模型数据要求 116 施工图设计模型单元属性审查信息要求 127 审查结果 36智能审查规范条文库 121附录A建筑专业施工图建筑信息模型智能审查条文规范库 121附录B结构专业施工图建筑信息模型智能审查条文规范库 147附录C给水排水施工图建筑信息模型智能审查条文规范库 165附录D电气施工图建筑信息模型智能审查条文规范库 183附录E暖通空调施工图建筑信息模型智能审查条文规范库 186附录F人防施工图建筑信息模型智能审查条文规范库 189附录G节能施工图建筑信息模型智能审查条文规范库 191本标准用词说明 192附:条文说明 193

总则为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数据库,明确建筑信息模型审查范围及审查内容,明确建筑信息模型审查系统中规范条文的拆解逻辑,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新建项目施工图阶段三维数字化设计信息模型的核查和交付过程的管理,是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在建筑信息模型审查系统上实现计算机对模型审查的技术指导标准。鉴于目前规范条文现状,无明确实施主体、措施及可量化范围的条文由人工实施审核;有明确实施主体、措施且可量化的的条文由审查平台进行审核。建筑信息模型审查系统是基于民用建筑信息模型三维模型的线上自动审查系统,针对模型信息的合规性及部分设计内容合规性进行审查,审查范围包括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专业及消防、人防、节能专项。本标准为CIM平台建设所配套所需前置标准。施工图三维数字化设计信息模型的审查技术,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和定义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施工图三维数字化设计信息模型3Ddigitaldesigninformationmodelofconstructiondrawing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符合CIM平台和建筑信息模型审查规定的模型,简称“施工图设计模型”。建筑信息模型审查系统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reviewsystem是一种施工图设计模型在施工图设计审查阶段中的具体应用,其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动判别或辅助人工判别施工图设计模型中的设计信息与国家标准之间的符合情况。交付Delivery基于建设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的成果。交付物Deliverable建筑信息模型审查系统的平台上,建设单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基于建筑信息模型交付的各类电子文件的统称。构件Component建筑中独立或相互组合以满足建筑功能的部分。几何信息Geometricinformation几何信息是信息模型内部和外部空间结构的几何表示。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information非几何信息是指除几何信息之外的所有信息的集合,可包括经济技术相关指标及数据。

基本规定建筑信息模型审查系统应分专业进行审查。建筑信息模型审查系统应以数据文件为主要审查对象,以专业模型为首要审查对象,对本标准规定的审查范围以外部分,可以施工图文件为审查对象。审查模型的交付方应保障数据的准确性,所交付的信息模型、文档、图纸应保持一致,交付物内容应符合设计审查阶段的具体交付要求。本标准未记录的审查条文,应按原有审查方法进行相关审查工作。本标准审查范围及条文拆解内容详见附录“智能审查规范条文库”。审查人员可使用本标准,详细了解规范拆解逻辑和涉及模型关联信息。详本标准第六章“施工图设计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要求”。所提交的各类电子文档,应符合《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中的各项规定。模型、图纸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信息安全。

施工图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化审查范围建筑专业模型审查范围建筑专业共审查6本标准,如表4-1所示,共209条。具体条文详见附录A。表4-1建筑专业审查规范清单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合计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72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663《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33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14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126《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117《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2016(2019年版)58《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T67-20192合计215结构专业模型审查范围结构专业共审查3本标准,如表4-2所示,共180条。具体条文详见附录B。表4-2结构专业审查规范清单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合计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82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54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4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3合计184给排水专业模型审查范围给排水专业共审查11本标准,如表4-3所示,共81条,具体条文详见附录C。表4-3给排水专业审查规范清单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合计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20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17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14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115《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6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37《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38《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06(2016)2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110《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1合计78

电气专业模型审查范围电气专业共审查7本标准,如表4-4所示,共24条。具体条文详见附录D。表4-4电气专业审查规范清单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合计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5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4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3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2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1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1合计25暖通专业模型审查范围暖通专业共审查4本标准,如表4-5所示共22条。具体条文详见附录E。表4-5暖通专业审查规范清单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合计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17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7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14《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1合计26人防专业模型审查范围人防专业审查《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1本,共10条。具体条文详见附录F。节能专业模型审查范围节能专业审查《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0189-2015》1本,共10条。具体条文详见附录G。模型数据要求一般规定施工图三维数字化审查平台提交的模型应同时包含提请审查的各专业模型。导入的模型文件内容应能满足审查要求,模型信息应符合《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的相关规定。从相关模型读取的信息应保证其唯一性和可维护性。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应满足工程审查阶段相应细度要求,所录入的信息,应与同时交付的施工图纸一致。交付审查的模型应包括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采用不同方式表达的模型数据应具有一致性,其模型信息应具有唯一性,且不宜包含冗余数据,当有冗余数据时应保持一致性。模型数据格式要求用于审查的模型需使用模查平台相关插件进行相应的转换以满足审查数据格式要求。若使用其他平台进行转换,模型的数据格式须满足《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数据交付标准》的相关要求。一致性要求建筑专业一致性审查模型设计人员应确认各专业间采用的大地坐标系、基准高程、模型坐标原点的一致性;宜对建筑模型与结构模型中构件的几何空间位置进行一致性检查;应对结构楼面标高与建筑楼层地面标高的匹配性进行检查;应确认各专业间的耐火等级、建筑物功能类别是否一致;应对机电专业参照的建筑模型进行核对。结构专业一致性审查模型设计人员应对结构模型中楼面荷载与建筑模型中区域用途的匹配进行检查;应对结构模型中的模型坐标原点、建筑轴线与建筑模型之间进行一致性检查;应对结构模型中的墙、柱、斜杆构件与建筑模型构件的几何空间位置进行一致性检查;应对机电专业管线对结构构件的影响进行检查。

施工图设计模型单元属性审查信息要求建筑工程对象施工图设计模型单元属性审查信息应符合表STYLEREF1\s6.SEQ表\*ARABIC\s11的规定建筑专业模型数据应包含建筑单体信息、建筑单体构件、单体空间区域信息、楼层信息等。表STYLEREF1\s6.1建筑工程对象施工图设计模型属性审查信息表序号分类分项模型信息分类子项位置特征点信息属性信息1建筑单体信息单体名称—位置名称2底层单体建筑基点坐标及高程基点坐标3高程4建筑主功能及子功能—功能类别5建筑高度—高度6建筑标高—标高7建筑面积—面积8建筑层数—层数9设计参数—耐火等级10建筑总容量(当为存储罐时)11建筑特性(厂房和仓库、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2冷库设计温度13室内最大净空高度14汽车库类型15停车数量16建筑单体构件墙外/内平面起终点位置、尺寸名称编号17外墙/内墙18所属楼层19耐火极限20燃烧性能21各层材料名称、类型、厚度、热工参数22幕墙—平面起终点位置、尺寸类型名称/编号23高度24墙厚25所属楼层26耐火完整性27梁—位置、尺寸名称编号28板—位置、尺寸名称编号29厚度30所属楼层31燃烧性能32耐火极限33天花板/楼板/屋面板/上人屋面板34平台宽度35柱—位置、尺寸名称编号36栏杆/栏板—位置、尺寸名称编号37扶手高度38扶手宽度39所属楼层40垂直杆件净距41水平段长度42防攀滑措施43防攀爬措施44防穿过措施45至完成面高度46电梯—位置、尺寸名称编号47类型48雨篷—位置、尺寸名称编号49楼梯—位置、尺寸名称编号50所属楼层51净宽度52高度53踏步宽度54踏步高度55是否为疏散楼梯56是否旋转57楼梯井净宽58防攀滑措施59防坠落措施60阳台封闭/非封闭位置、尺寸名称编号61面积62飘窗—位置、尺寸名称编号63窗台高度64结构净高65门—平面起终点位置、尺寸名称编号66门类别67净宽68净高69门高70底高度71所属楼层72开启方向73外门(通向室外)74疏散门75安全出口76室外出入口77防火等级78常开防火门79门洞—位置、尺寸类型名称编号80所属楼层81安全出口82窗—位置、尺寸名称编号83所属楼层84窗宽85窗高86外窗(消防救援窗)87窗台高度88有效面积89窗框材料名称90玻璃材料名称91空气层厚度92窗传热系数93窗夏季SC94窗冬季SC95窗气密性等级96气密性参数q197气密性参数q298窗可开启面积比99窗可见透射比100窗窗框玻璃系数101材料依据102坡屋顶—位置、尺寸名称编号103耐火极限104平屋顶—位置、尺寸名称编号105耐火极限106是否为上人屋面107台阶—位置、尺寸名称编号108所属楼层109坡道—位置、尺寸名称编号110所属楼层111坡道净宽112车道—位置、尺寸名称编号113所属楼层114车道宽度115消防车道4米净空有无障碍物116空间区域信息区域房间、面积、填充位置、尺寸名称编号117主功能类别118子功能类别119区域属性120区域标记(架空、悬挑、不可利用、开敞)121计容系数122计算系数123是否是疏散分区124区域人数125建筑面积126位于地下或半地下127避难间128高度\净高129埋深130防火分区131是否生活用房132是否上下连通层133连通层面积134有无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135区域组合——名称编号136主功能类别137子功能类别138建筑面积139计容面积140区域类型141组合类型142楼层信息楼层—位置楼层名称、编号143楼层底标高144楼层主功能145楼层子功能146楼层层高147人数148计算标高149楼层建筑面积150楼层特性(地下或半地下、首层、避难层、设备层/气体管道)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总体属性审查信息应符合表6.2的规定用于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总体模型数据应包含项目信息、建筑总体信息、楼层信息、轴线信息、节点信息、网格信息等。表STYLEREF1\s6.SEQ表\*ARABIC\s12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总体属性审查信息表序号分类分项模型信息分类分项位置特征点信息属性信息1项目信息项目信息—项目名称2项目委托单位3工程地址4描述信息项目描述信息5地理信息经纬度6建筑总体信息描述信息单体建筑名称7总高度(m)8楼层数9地下室层数10裙房层数11建筑描述信息12设计指标使用用途13结构重要性系数14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标准编号15坐标体系基点位置坐标系名称16高程系名称17基准标高(对应正负0高度)18室内外高差(m)19室外地坪标高(m)20设计信息—设计使用年限21结构安全等级22结构类型23结构主材料类型:0-钢筋混凝土;1-钢;2-砌体;24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25用于舒适度验算的基本风压(kN/m2)26基本雪压(kN/m2)27地面粗糙度类别28计算是否考虑楼梯刚度29抗震设防类别30钢筋砼抗震等级31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级32剪力墙抗震等级33钢框架抗震等级34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35人防地下室设计类别36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37防核武器抗力级别38地下室防水等级39嵌固端所在层号40梁板顶面是否考虑对齐41基本地震加速度(重力加速度g的倍数)42设计地震分组43场地土类别:0,1,2,3,444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阻尼比(%)45舒适度验算的结构阻尼比(%)46地震作用下砼构件的结构阻尼比(%)47特征周期取值(秒)48周期折减系数49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50竖向地震影响系数占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百分比(%)51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活载组合值系数52恒活载作用下的模拟施工:0-一次性加载;1-模拟施工法1;2-模拟施工法2;3-模拟施工法3;4-构件级模拟施工3;53风荷载计算:0-不计算;1-计算水平风荷载;2-计算特殊风荷载;3-计算水平和特殊风荷载;54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55考虑活载不利布置的最高层号56荷载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准永久值系数57地震作用计算:0-不计算;1-计算水平地震作用;2-计算水平和规范简化法竖向地震;3-计算水平和反应谱法竖向地震;58刚性楼板假定:0-不强制采用;1-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2-整体指标时采用,其它指标时不采用;59地下室是否采用刚性楼板假定;60有限元墙、板的细分控制最大尺寸61是否考虑嵌固端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62是否考虑双向地震作用;63地震作用考虑斜交抗侧力构件的角度方向和最不利地震作用角度64是否考虑偶然偏心;65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1-规范法;2-节点地震作用CQC组合法;66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67全楼地震内力放大系数680.2V0调整方法:1-规范法;2-考虑弹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按楼层调整;3-考虑弹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按构件调整;69沉降限制(mm)70差异沉降的限制(mm)71装配式结构中现浇部分地震内力放大系数72梁按压弯计算的最小轴压比73梁按拉弯计算的最小轴拉比74框架梁端配筋是否考虑受压钢筋75是否考虑P-△效应76是否考虑风和地震的组合77结构中框架部分的轴压比限值是否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78柱二阶效应计算方法:1-砼规范正文中方法;2-砼规范附录中方法;79梁柱重叠部分刚域的简化方法:0-不考虑简化;1-梁端简化为刚域;2-柱端简化为刚域;80柱配筋是否考虑按双偏压计算;81柱剪跨比计算方法:1-简化方式;2-通用方式;82计算墙倾覆力矩时是否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83是否考虑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84砼构件温度效应折减系数85是否考虑顺风向风振影响86是否考虑横向风振影响87是否考虑扭转风振影响88水平风下体型分段数89体型分段各段的最高层号90体型分段各段的X向体形系数91体型分段各段的Y向体形系数92设缝多塔背面的体型系数93地下室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94扣除地面以下几层的回填土约束95回填土容重(kN/m3)96回填土侧压力系数97地下水位标高(m)98室外地面附加荷载(kN/m2)99地下室混凝土抗渗等级100地下室外墙分布筋保护层厚度(mm)101墙体计算网格水平细分尺寸102墙体计算网格竖向细分尺寸103柱、梁主筋、箍筋等级104墙水平分布筋等级105墙竖向分布筋等级106边缘构件箍筋等级107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108墙最小水平分布筋配筋率109楼板钢筋等级110柱、墙超配系数111是否按照《抗规》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112楼层信息描述信息位置楼层编号113楼层名称114楼层描述115设计信息—结构底标高116结构层高117所属标准层118建筑面层厚度(mm)119是否地下室120夹层标识121是否转换层122是否加强层123是否过渡层124是否薄弱层125轴线信息描述信息—轴线总数126轴号名称127分组名称128定位信息特征点位置圆弧轴线标识129节点信息描述信息—节点编号130定位信息位置所属结构标准层131上节点高调整值(mm)132荷载—本节点荷载总数133本节点荷载序列号134约束节点的约束135网格信息描述信息—轴线编号136定位信息特征点位置所属结构标准层137圆弧网格线标识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构件属性审查信息应符合表6.3的规定用于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构件的模型数据应包含主梁、次梁、柱、斜杆、墙、楼板、悬挑板等。表STYLEREF1\s6.SEQ表\*ARABIC\s13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构件属性审查信息表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截面审查信息应符合表6.4的规定用于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截面的模型数据应包含截面类型和布置信息等。表STYLEREF1\s6.SEQ表\*ARABIC\s14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截面审查信息表序号分类分项模型信息分类分项属性信息是否可为空1截面类型梁名称、编号否2材料否3截面类型否4形状参数否5柱名称、编号否6材料否7截面类型否8形状参数否9斜杆名称、编号否10材料否11截面类型否12形状参数否13墙名称、编号否14材料否15截面类型否16高度(mm)否17厚度(mm)否18悬挑板名称、编号否19截面类型否20长度(mm)否21宽度(mm)否22厚度(mm)否23洞口名称、编号否24宽度或圆洞直径(mm)否25高度或圆洞时为0(mm)否26布置信息门窗洞口名称、编号否27所属标准楼层否28洞口类型号否29所在网格否30沿轴距离(mm)否31底部标高(mm)否32板洞口名称、编号否33所属标准楼层否34洞口类型号否35定位节点否36关联楼板否37沿轴距离(mm)否38偏轴距离(mm)否39转角(度)否结构分析计算模型荷载审查信息应符合表6.5的规定用于结构分析计算模型荷载的模型数据应包含荷载定义和荷载布置等。表STYLEREF1\s6.SEQ表\*ARABIC\s15结构分析计算模型荷载审查信息表序号分类模型信息属性信息是否可为空1荷载定义名称、编号是2荷载类型否3荷载值参数否4荷载布置名称、编号是5荷载定义序号否6所属构件否7所属工况否给水排水工程对象施工图设计模型单元属性审查信息应符合表6.6的规定给排水专业模型数据应包含给排水构件和楼层信息等各类信息。表STYLEREF1\s6.SEQ表\*ARABIC\s16给水排水工程对象施工图设计模型单元属性审查信息表序号分类分项模型信息分类分项几何信息属性信息内容1给排水构件水管位置、尺寸名称、编号2起、终点标高3系统类型4管材名称5水管三通位置、尺寸名称、编号6系统类型7水管四通位置、尺寸名称、编号8系统类型9弯头位置、尺寸名称、编号10系统类型11变径位置、尺寸名称、编号12系统类型13组合消火栓箱位置、尺寸名称、编号14标高15高位消防水箱位置、尺寸名称、编号16类型17标高18消火栓箱位置、尺寸名称、编号19类型20标高21喷头位置、尺寸名称、编号22类型23标高24水泵接合器位置、尺寸名称、编号25类型26标高27楼层信息楼层位置楼层名称、编号28楼层标高29楼层高度电气和智能化工程对象施工图设计模型单元属性审查信息应符合表6.7的规定电气和智能化专业模型数据应包含电气总信息、楼层信息、电气构件等各类信息。表STYLEREF1\s6.7电气和智能化工程对象施工图设计模型单元属性审查信息表序号分类分项模型信息分类分项几何信息属性信息内容1电气总信息电源—电源情况类别2备用电源供电时间(有备用电源时)3消防控制室配电箱阀4备用照明5照明疏散照明/消防应急照明、灯光疏散指示标志6楼层信息楼层位置楼层名称、编号7楼层标高8楼层高度9电气构件火警设备位置、尺寸名称、编号10类型11标高暖通空调工程对象施工图设计模型单元属性审查信息应符合表6.8的规定暖通专业模型数据应包含暖通空调构件和楼层信息等各类信息。表STYLEREF1\s6.8暖通空调工程对象施工图设计模型单元属性审查信息表序号分类分项模型信息分类分项几何信息属性信息内容1暖通空调构件组合空调机组位置、尺寸名称、编号2标高3组合空调机组单元位置、尺寸名称、编号4类型5标高6风口位置、尺寸名称、编号7类型8标高9风管位置、尺寸名称、编号10起、终点标高11截面类型12顶部高程13底部高程14系统类型15系统分类16管材名称17软风管位置、尺寸名称、编号18截面类型19系统编号20风机位置、尺寸名称、编号21类型22标高23风机类型24柔性短管位置、尺寸名称、编号25截面类型26风阀位置、尺寸名称、编号27风阀类型28楼层信息楼层位置楼层名称、编号29楼层标高30楼层高度审查结果审查结果报告各专业审查结果可按照“是/否通过”、“规范/标准编号”、“规范/标准内容”、“条文类型”、“错误类型”、“错误原因”、“错误个数”、“错位位置”以及“审查意见”等相关要素进行描述,,对审查不通过的构件以列表的形式输出模型审查报告。审查结果分析根据模型审查结果可定位到错误构件的信息,通过柱状图、饼图、走线图等形式对审查通过率、条文问题分类、不同时间段问题走势、高频问题条文等审查结果进行分析。

智能审查规范条文库附录A建筑专业施工图建筑信息模型智能审查条文规范库表A建筑施工图设计模型审查条文内容拆解序号规范名称条文号是否强条条文内容审查对象对象属性1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6.7.4是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其他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取防止攀爬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间距不应大于0.11m。净间距、场地、栏杆、幼儿园、垂直杆件净间距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6.8.9是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及其他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当楼梯井净宽大于0.2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坠落的措施。楼梯、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梯井梯井净宽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1.3是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2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地下建筑、半地下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建筑防火分类、耐火等级、建筑高度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1.3-1是除木结构建筑外,老年人照料设施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老年人照料设施设施、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1.4是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50h和1.00h。楼板、屋面板、上人平屋顶、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建筑高度、耐火极限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3.1是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的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5.3.1(详见规范)的规定。防火分区耐火等级、层数、建筑高度、建筑面积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3.4是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商店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2设置在单层建筑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内时,不应大于10000㎡;3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商店、展览厅、单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耐火等级、建筑面积、装修材料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2是除为满足民用建筑使用功能所设置的附属库房外,民用建筑内不应设置生产车间和其他库房。经营、存放和使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商店、作坊和储藏间,严禁附设在民用建筑内。民用建筑、商店、生产车间、库房、储藏间民用建筑使用功能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3是商店建筑、展览建筑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应为单层。营业厅、展览厅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营业厅、展览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地下或半地下营业厅、展览厅不应经营、储存和展示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展览建筑、商店、展览厅、楼层耐火等级、楼层、火灾危险性分类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4是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且不应设置在地下或者半地下;当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不应超过3层;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应为单层;确需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2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者二层;3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4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民用建筑、高层建筑、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场所耐火等级,楼层名称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4-2是当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老年人公共活动用房、康复与医疗用房设置在地下、半地下时,应设置在地下一层,每间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且使用人数不应大于30人。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老年人公共活动用房、康复与医疗用房设置在地上四层及以上时,每间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且使用人数不应大于30人。老年人照料设施、老年人公共活动用房、康复与医疗用房建筑面积、使用人数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5是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应为单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医院和疗养院的病房楼内相邻护理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分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防火隔墙、防火门、医院、楼、单元、病房、走道耐火等级、耐火极限、防火等级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6是教学建筑、食堂、菜市场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应为单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食堂耐火等级,楼层名称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9是歌舞厅、录像厅、夜总会、卡拉OK厅(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桑拿浴室(不包括洗浴部分)、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含剧场、电影院)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4确需布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的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5确需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6厅、室之间及与建筑的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设置在厅、室墙上的门和该场所与建筑内其他部位相通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楼板、防火隔墙、防火门、室外出入口、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剧场、电影院、楼层、餐厅、浴室、地坪高差、建筑面积、耐火极限、楼层、防火等级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10是除商业服务网点外,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当为高层建筑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的防火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6.2.5条的规定。2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为住宅部分服务的地上车库应设置独立的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地下车库的疏散楼梯应按本规范第6.4.4条的规定进行分隔。3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区和室内消防设施配置,可根据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别按照本规范有关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该建筑的其他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的总高度和建筑规模按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洞口、窗、门、楼板、防火隔墙、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防火墙、建筑外墙、消防设施、公共建筑、住宅建筑、高层建筑、防火分区、地下车库、室内规模、建筑高度、耐火极限、总高度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11是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其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住宅部分和商业服务网点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商业服务网点中每个分隔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相互分隔,当每个分隔单元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00㎡时,该层应设置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门。每个分隔单元内的任一点至最近直通室外的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本规范表5.5.17中有关多层其他建筑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商业服务网点、洞口、窗、楼板、防火隔墙、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住宅建筑、单元、居住部分、室外、走道建筑面积、距离、耐火极限,燃烧性能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12是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宜设置在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确需贴邻民用建筑布置时,应采用防火墙与所贴邻的建筑分隔,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所,该专用房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确需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燃油或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的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或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或屋顶上。设置在屋顶上的常(负)压燃气锅炉,距离通向屋面的安全出口不应小于6m。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不小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2锅炉房、变压器室的疏散门均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3锅炉房、变压器室等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确需在隔墙上设置门、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4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且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锅炉间分隔;确需在防火隔墙上设置门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5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7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洞口、窗、楼板、屋顶、开关、防火隔墙、疏散门、安全出口、防火墙、外墙、屋面、报警装置、民用建筑、房间、储油间、锅炉间、配电室、油浸变压器、变压器室、人员密集场所、室外、燃气锅炉房、部位、甲级防火门耐火等级、储存量、距离、耐火极限、相对密度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13是布置在民用建筑内的柴油发电机房应符合下列规定:2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3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4机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³,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发电机间分隔;确需在防火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5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6应设置与柴油发电机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当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机房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楼板、防火隔墙、报警装置、设施、民用建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储油间、发电机间、柴油发电机房、人员密集场所、部位、甲级防火门储存量、规模、耐火极限、容量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8是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的公共建筑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或多层公共建筑的首层;2除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外,符合表5.5.8规定的公共建筑。(表5.5.8略)安全出口、疏散楼梯、设施、公共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托儿所、楼层、防火分区、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数量、建筑面积、人数、楼层2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12是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裙房、疏散楼梯、公共建筑、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建筑高度,建筑防火分类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下列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1医疗建筑、旅馆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4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疏散楼梯、公共建筑、展览建筑、商店、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图书馆、旅馆、外廊、封闭楼梯间无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15是公共建筑内房间的疏散门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房间可设置1个疏散门:1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对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面积不大于50m²;对于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75m²;对于其他建筑或场所,建筑面积不大于120m²。2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小于50m²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0m,或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²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0m。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不大于50m²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厅、室。疏散门、安全出口、设施、公共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幼儿园、托儿所、房间、走道数量、建筑面积、净宽度、距离、人数2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17是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5.5.17(表略)的规定。2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可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当层数不超过4层且未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15m处。3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5.5.17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4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等,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10m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可分别增加25%。疏散门、安全出口、公共建筑、展览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房间、多功能厅、餐厅、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疏散楼梯间、室外、室内、疏散走道、场所长度、耐火等级、层数、距离2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18是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岀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表5.5.18(表略)的规定。疏散门、疏散楼梯、公共建筑、楼梯间、疏散走道净宽度2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23是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2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3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²计算。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设备管理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5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6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7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8在避难层(间)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9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釆用乙级防火窗。出入口、消火栓、电话、外窗、消防电梯、防火隔墙、楼地面、可开启窗、疏散门、疏散楼梯、机械防烟设施、软管、出口、指示标志、设施、公共建筑、场地、避难层、楼梯间、避难间、设备间、管道井、甲级防火门面积、建筑高度、距离、耐火极限、人数2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24是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确定。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釆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4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5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6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病房楼、手术部、电话、消防应急广播、外窗、防火隔墙、可开启窗、入口、指示标志、设施、楼层、护理单元、楼梯间、避难间、病房、甲级防火门面积、耐火极限、用途、楼层2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25是住宅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²,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2建筑高度大于27m、不大于54m的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²,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3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户门、安全出口、住宅建筑、单元、建筑高度、建筑面积、疏散距离2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26是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个单元设置一座疏散楼梯时,疏散楼梯应通至屋面,且单元之间的疏散楼梯应能通过屋面连通,户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当不能通至屋面或不能通过屋面连通时,应设置2个安全出口。户门、防火门、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屋面、住宅建筑、单元建筑高度2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29是住宅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5.5.29(表略)的规定。2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15m处。3户内任一点至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5.5.29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疏散门、户门、安全出口、住宅建筑、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室外、疏散走道、疏散距离层数、距离3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30是住宅建筑的户门、安全岀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经计算确定,且户门和安全岀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首层疏散外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建筑高度不大于18m的住宅中—边设置栏杆的疏散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0m。户门、疏散楼梯、栏杆、住宅建筑、疏散走道建筑高度、净宽度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31是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避难层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5.5.23条有关避难层的要求。住宅建筑、避难层建筑高度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1.5是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确需开设时,应设置不可开启或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洞口、管道、窗、防火墙、排气道、甲级防火门防火等级3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2.2是医疗建筑内的手术室或手术部、产房、重症监护室、贵重精密医疗装备用房、储藏间、实验室、胶片室等,附设在建筑内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照料设施,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或部位分隔,墙上必须设置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手术部、产房、重症监护室、医疗装备用房、窗、楼板、防火隔墙、防火门、设施、托儿所、老年人照料设施、实验室、幼儿园的儿童用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胶片室、儿童游乐厅、其他场所、部位耐火极限、防火等级3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2.7是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灭火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变配电室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设置在丁、戊类厂房内的通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隔墙和0.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和变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消防控制室和其他设备房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楼板、防火隔墙、其他设备、厂房、消防控制室、配电室、通风机房、消防水泵房、部位、甲级防火门耐火极限、防火等级3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4.3是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置防烟设施;2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m²;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m²。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m²;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m²。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5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6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洞口、墙、窗、消防电梯、送风口、疏散门、防火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厂房、门厅、房间、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楼梯间前室、室外、室内、仓库、电梯间、疏散走道使用面积3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4.5是室外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4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外开启。栏杆扶手、防火门、疏散楼梯、室外楼梯高度、净宽度、防火等级3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4.10是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常开甲级防火门。防火分区、疏散走道、甲级防火门防火等级3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2.4是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应在每层的适当位置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窗、外墙、公共建筑、厂房、仓库、位置无3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2.5否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均不应小于1.0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间距不宜大于20m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个,设置位置应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标志、窗、玻璃、室内地面、场地、防火分区、室外、位置高度、间距、净高、净宽度4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3.1是下列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1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2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5层及以上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²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五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3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10m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其他地下或者半地下建筑(室)。老年人照料设施、消防电梯、设施、地下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建筑、楼层、半地下室建筑高度、总建筑面积、楼层、高程4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3.2是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消防电梯、防火分区无4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3.6是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消防电梯、防火隔墙、梯井、机房、防火门耐火极限、防火等级4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1.6是消防水泵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独建造的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楼层;3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疏散门、室外出入口、安全出口、室内地面、楼层、消防水泵房、地坪耐火等级、高差、楼层44住宅设计规范5.1.1是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功能空间。住宅、套型、厨房、卫生间、卧室、起居室、基本功能空间无45住宅设计规范5.4.4是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上层。厨房、餐厅、卫生间、卧室、起居室无46住宅设计规范5.5.2是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局部净高的室内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卧室、起居室、室内局部净高、室内净高、使用面积47住宅设计规范5.6.2是阳台栏杆设计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防坠落措施、栏杆、垂直杆件、阳台、放置花盆处净距48住宅设计规范5.6.3是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栏板、栏杆、阳台净高49住宅设计规范5.8.1是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的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设置防护设施。窗台、外窗、平台、楼面、防护设施、阳台净高50住宅设计规范6.1.1是楼梯间、电梯厅等共用部分的外窗,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且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小于0.90m时,应设置防护设施。窗台、外窗、平台、楼面、防护设施、阳台、楼梯间、电梯厅净高51住宅设计规范6.1.2是公共出入口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设置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净高不应低于1.05m。台阶、出入口、防护设施高度、净高52住宅设计规范6.1.3是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防护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防坠落措施、防护栏杆、上人屋面、垂直杆件、天井、外廊、放置花盆处净高、净距、楼层名称53住宅设计规范6.2.1是十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户门、安全出口、住宅建筑、单元、面积建筑面积、距离54住宅设计规范6.2.2是十层及十层以上且不超过十八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户门、安全出口、住宅建筑、单元、面积建筑面积、距离55住宅设计规范6.2.3是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层住宅单元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安全出口、住宅建筑、单元建筑层数56住宅设计规范6.2.5是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门、楼梯间、前室门开启方向57住宅设计规范6.3.1否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楼梯、梯段、栏杆、住宅梯段净宽,建筑层数58住宅设计规范6.3.2是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楼梯踏步、扶手、栏杆、垂直杆件栏杆长度、踏步高度、踏步宽度、扶手高度59住宅设计规范6.3.5是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梯井梯井净宽60住宅设计规范6.4.7是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得不紧邻兼起居的卧室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的构造措施。电梯、卧室、隔声构造、减振构造无61住宅设计规范7.1.5是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7。窗洞口、采光窗、厨房、卧室、起居室窗户面积、房间面积、窗地面积比62住宅设计规范7.2.3是每套住宅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通风开口、住宅自然通风开口面积、套内面积6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4.3.2否各类小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四层以上,各类中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五层以上。小学、教学用房楼层名称、楼层名称64中小学校设计规范6.2.24是学生宿舍不得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宿舍、地下室、半地下室楼层名称65中小学校设计规范7.1.1否主要教学用房的使用面积指标应符合表7.1.1的规定。(表略)使用面积66中小学校设计规范7.1.5否主要教学辅助用房的使用面积不宜低于表7.1.5的规定。(表略)使用面积67中小学校设计规范8.1.5是临空窗台的高度不应低于0.90m。窗台、临空窗高度68中小学校设计规范8.1.6是上人屋面、外廊、楼梯、平台、阳台等临空部位必须设防护栏杆,防护栏杆必须牢固,安全,高度不应低于1.10m。防护栏杆最薄弱处承受的最小水平推力应不小于1.5kN/m。楼梯、防护栏杆、上人屋面、平台、外廊、阳台高度、最薄弱处承受的最小水平推力69中小学校设计规范8.2.3否中小学校建筑的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等处每100人的净宽度应按表8.2.3计算。同时,教学用房的内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2.40m,单侧走道及外廊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80m。表8.2.3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每100人的净宽度(m)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中小学校、房间、内走道、外廊、疏散走道净宽度、走道净宽70中小学校设计规范8.5.3否教学用建筑物出入口净通行宽度不得小于1.40m,门内与门外各1.50m范围内不宜设置台阶。台阶、门、建筑物出入口范围、宽度7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8.7.2否中小学校教学用房的楼梯梯段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整数倍。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20m,并应按0.60m的整数倍增加梯段宽度。每个梯段可增加不超过0.15m的摆幅宽度。楼梯、每个梯段、中小学校宽度、人流股数72中小学校设计规范8.8.1否每间教学用房的疏散门均不应少于2个,疏散门的宽度应通过计算;同时,每樘疏散门的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当教室处于袋形走道尽端时,若教室内任一处距教室门不超过15.00m,且门的通行净宽度不小于1.50m时,可设1个门。疏散门、教室、室内、走道净宽度、通行净宽7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9.2.1否教学用房工作面或地面上的采光系数不得低于表9.2.1的规定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有关规定。在建筑方案设计时,其采光窗洞口面积应按不低于表9.2.1窗地面积比的规定估算。窗洞口、采光窗、地面上采光系数、窗地面积比、设计标准、窗户面积、房间面积74住宅建筑规范5.1.1是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住宅、套型、厨房、卫生间、卧室、起居室无75住宅建筑规范5.1.2是厨房应设置炉灶、洗涤池、案台、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排油烟机、洗涤池、炉灶、案台、设施、厨房、位置无76住宅建筑规范5.1.4是卫生间应设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等设施或预留位置;布置便器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在厨房内。门、洗面器、洗浴器、便器、设施、厨房、卫生间、位置无77住宅建筑规范5.1.5是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有防护设施。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阳台栏杆应有防护措施。防护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窗台、防护栏杆、外窗、楼面、垂直杆件、防护设施、防护措施、住宅、阳台净高、净距78住宅建筑规范5.1.6否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局部净高的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其1/2使用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m。屋顶、卧室、起居室、室内室内净高、使用面积79住宅设计规范6.2.4是当楼层有安全出口时,则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安全出口、楼层距离、楼层80住宅设计规范6.9.6是直通住宅单元的地下楼、电梯间入口处应设置乙级防火门,严禁利用楼、电梯间为地下车库进行自然通风。防火门、入口、楼、住宅、单元、地下车库、电梯间防火等级81住宅设计规范6.10.1是住宅建筑内严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商店、车间和仓库,以及产生噪声、振动和污染环境卫生的商店、车间和娱乐设施。设施、住宅建筑、商店、仓库防火等级82住宅建筑规范5.2.2是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栏杆应防止攀登,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上人屋面、栏杆、垂直杆件、天井、外廊净高、净距83住宅设计规范5.3.3是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热水器等设施或为其预留位置。排油烟机、洗涤池、热水器、炉灶、案台、设施、厨房、位置无84住宅设计规范6.6.2是住宅入口及入口平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2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6.6.2的规定;台阶、轮椅坡道、扶手、入口、平台、住宅坡度85住宅设计规范6.6.3是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七层以下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50m。入口、平台、住宅建筑平台宽度86住宅建筑规范5.2.3是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踏步、梯段、扶手、栏杆、垂直杆件、住宅、梯井净距、栏杆长度、楼梯梯段净宽、踏步高度、踏步宽度、梯井净宽87住宅建筑规范5.2.5是七层以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电梯、楼面、住宅、入口层、室外高度88住宅建筑规范7.2.2否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外窗、厨房、卧室、起居室建筑面积、窗总面积、窗地面积比89住宅建筑规范9.5.1否住宅建筑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疏散距离等因素设置安全出口,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10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210层及10层以上但不超过18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3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4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5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安装有门禁系统的住宅,应保证住宅直通室外的门在任何时候能从内部徒手开启。门禁系统、户门、安全出口、住宅建筑、单元、楼梯间、前室、室外耐火等级、方向、建筑层数、建筑面积、距离90住宅建筑规范9.5.2否每层有2个及2个以上安全出口的住宅单元,套房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楼梯间的形式和疏散方式确定。套型、户门、安全出口、住宅、单元、楼梯间,耐火等级、距离、楼梯间形式9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1.1否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民用建筑的分类应符合表5.1.1的规定。楼层、高层民用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建筑面积、楼层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1.2否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可分为一、二、三、四级。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5.1.2的规定。民用建筑燃烧性能、耐火等级、耐火极限9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1.6否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采用难燃性墙体的房间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当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时,房间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难燃性墙体或耐火极限不低于0.30h的不燃性墙体。二级耐火等级多层住宅建筑内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隔墙、楼板、钢筋混凝土、墙体、预应力钢筋、住宅建筑、房间、耐火等级、建筑面积、耐火极限、预应力9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3.1-1否独立建造的一、二级耐火等级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建筑高度不宜大于32m,不应大于54m;独立建造的三级耐火等级老年人照料设施,不应超过2层。设施耐火等级、建筑高度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4-1否老年人照料设施宜独立设置。当老年人照料设施与其他建筑上、下组合时,老年人照料设施宜设置在建筑的下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建筑层数、建筑高度或所在楼层位置的高度应符合本规范第5.3.1A条的规定;2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应与其他场所进行防火分隔,防火分隔应符合本规范第6.2.2条的规定。老年人照料设施、楼层、防火分隔、其他场所、位置建筑层数、建筑高度、楼层9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7否剧场、电影院、礼堂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确需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至少应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2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观众厅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确需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观众厅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3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4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5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防火隔墙、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民用建筑、剧场、电影院、礼堂、高层建筑、自动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楼层、区域、甲级防火门耐火等级、建筑面积、耐火极限、楼层9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8否建筑内的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确需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其他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且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2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3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疏散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层建筑、自动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多功能厅、其他楼层、场所耐火等级、建筑面积、楼层9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13(1)否布置在民用建筑内的柴油发电机房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二层;2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3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4机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发电机间分隔;确需在防火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5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6应设置与柴油发电机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当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机房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置在首层或地下一、二层。楼板、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