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36份)-苏教版33_第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36份)-苏教版33_第2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36份)-苏教版33_第3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36份)-苏教版33_第4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36份)-苏教版3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是唐代诗坛上另一颗耀眼的巨星。他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年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杜甫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部过程。杜甫的一生是和他的时代、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年间那“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的。尖锐而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仅造成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他曾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这就使他有可能描绘出那个整个苦难时代的生活图画,并逐渐攀登上现实主义的高峰,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杜甫的一生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岁以前,是他读书壮游时期;岁到岁困守长安十年,是他的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杜甫走向了现实主义,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人;岁到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个时期——陷贼与为官时期;第四个时期是“漂泊西南”的时期。杜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但最有特征性,最为杜甫自道且为历来所公认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时代环境的急遽变化,个人生活的穷愁困苦,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以及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是形成这种风格的主要因素。比如同是鄙薄权贵,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却说“野人旷荡无腼颜,岂可外在王侯间”;同是写友情,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却说“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一飘逸,一沉郁,是很明显的。.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其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把握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即他高度的爱国性和人民性。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鉴赏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体会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其基本特点,领会赋、比、兴艺术手法的内涵。.在熟读乃至成诵的基础上加强鉴赏分析,讨论交流,从而切实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兵车行》一诗可从名句鉴赏入手,初步熟悉全诗大意后,重点记忆名句,再以名句为支撑联结全篇,这样易于理解和背诵。.《旅夜书怀》的学习,可从杜甫当时的生活情况入手进行,通过分析景物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可在诵读中揣摩鉴赏,在分析昭君形象的基础上,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而体味诗中抒写的作者的情怀。《客至》一诗应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由写作背景入手体味作者淡泊娴静的风格。第一板块\\\(兵车行)对应学生用书一、字音识记.辚辚(í).萧萧(ā).干云霄(ɡā).点行(íɡ).戍边(ù).荆杞(ǐ).陇亩(ǒɡ).声啾啾(ū)二、词语释义.行人弓箭各在腰:从军出征的人.耶娘妻子走相送:父、母、妻子、儿女。耶娘,同“爷娘”.哭声直上干云霄:冲入云霄.行人但云点行频:点兵出征.便至四十西营田:即屯田,指戍边垦荒.去时里正与裹头:替征人裹头。唐代男子成丁则裹头巾,象征行成人礼.汉家山东二百州:古代秦居华山以西,华山以东统称山东.禾生陇亩无东西:不成行列,意思是庄稼长得不好.役夫敢申恨:我哪敢说出心中的怨恨。役夫:行役之人的自称之词。敢,岂敢.信知生男恶:确实知道.生女犹得嫁比邻:同乡.新鬼烦冤旧鬼哭:烦躁愤懑三、名句背诵.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车辚辚,马萧萧,行人,战车叮铃响不停,战马声声嘶啸,远征的壮丁,个个把)\(弓箭各在腰。,弓箭佩带在腰。)[\(\\(句解:开头连用两个三字句,短促急迫,扣人心),\\(弦。渲染了朝廷强行征兵,紧急出征的紧张气氛。))]\(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爹娘和妻儿,都匆匆跑来相送,车马扬起的尘埃,遮蔽了)\(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咸阳桥。牵拉着衣服,跺着脚拦路放声哭,悲惨的哭声,)\(直上干云霄。,一阵阵冲上九重霄。)段解:诗人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有一个行人,同情地问一个壮丁,壮丁只轻轻说:频繁)\(点行频。,地点名征兵。)[\(\\(句解:“点行频”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写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有的人十五岁,就征去驻守黄河,到了四十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还编入屯田的军营。当年出发,还是村长替他扎头巾,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头白了,还要再去戍守边境。边境上的战士,鲜血已流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皇上拓边的雄心,仍然没有休止。)[\(\\(句解: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你没听说吗?汉朝的华山以东,有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多个州,千村万落,处处长满野草和荆棘。虽有健壮的妇女,)\(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握锄犁种地,但是庄稼杂芜,田地也无收成。再说关东)\(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士兵,素以苦战称第,如今被人驱赶,与狗鸡并无差异。)段解: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长者虽有问,役夫敢,要不是你这个老人家来问究竟,我怎么敢把心中怨恨)\(申恨?,向你诉说呢?)[\(\\(句解:这两句透露出统治者加给役夫的精神桎),\\(梏,但是压也压不住,下句终究引发出诉苦之词。))]\(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就如今年已经是冬天了,关西守卒没一个回家休息。县官)\(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衙役急匆匆追逼租税,无人种地租税从哪里去筹集?)—\(\\(句解:),\\(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照应。))—\(信知生男恶,反是生,确实知道生男孩招来许多麻烦,倒不如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女孩还来得适宜。生女孩还可以嫁给隔壁邻居,生男孩)\(埋没随百草。,尸骨埋在战场草地。)[\(\\(句解: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君不见,,你没看见吗?)\(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就在青海边,自古以来白骨堆成山,没人去料理。新鬼烦躁)\(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愤懑,旧鬼不停哭泣,倘若是阴天雨天,更是啾啾咿咿。)[\(\\(句解:这里,凄凉低沉的色调和开头那种人声鼎沸的气氛,悲),\\(惨哀怨的鬼泣和开头那种惊天动地的人哭,形成强烈对照。))]段解:诗人揭露战争的罪恶,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应学生用书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二、相关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多次战争使兵力损失严重,朝廷乃大举征兵。杨国忠(当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哭声遍野。《兵车行》这首诗,就是诗人见到这样的情景后写的。三、内容提要这首叙事诗,用行人问答的方式,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四、写法借鉴.环环相扣,结构严谨第一部分以人号马嘶、尘烟迷漫的喧嚣气氛开篇,引人探其原因。第二部分的倾诉苦衷进一步深化了第一部分场面描写的思想内容,回应上文“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原因,前后辉映,相为补充。诗歌末尾的“新鬼烦冤旧鬼哭”,又照应了前半部分的“牵衣顿足拦道哭”,虚实相生,增加了悲剧的艺术效果。最后以一句“天阴雨湿声啾啾”结尾,既写景又抒情,遥应开头的“尘埃不见咸阳桥”。叙述层次错落有致,舒得开,收得拢,变化开阖,井然有序,形成了一个有机完美的统一体。.语言直白,通俗易懂通篇采用口语,如“耶娘妻子”、“牵衣顿足拦道哭”、“被驱不异犬与鸡”、“反是生女好”、“租税从何出”、“古来白骨无人收”等,清新自然,明白如话。再加上诗人采用民歌的接字法,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等,累累如贯珠,读起来铿锵和谐,悦耳动听。重点揣摩.诗歌的开头描写了什么样的场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父母妻子儿女哭送亲人出征的生离死别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耶娘妻子走相送”一句中的“走”字,用得非常精当,试分析其妙处。参考答案:一个“走”字,一是说明队伍出发得急迫,只能边走边说;二是说明送行的人依依不舍的心情。.“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一句中的动作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试赏析。参考答案:“牵衣”表达出不舍之情,“顿足”表达出悲痛之情,“拦道”表达了焦急之情,“哭”表达了无奈和愁苦之情;连续的四个动作,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神态细腻入微地表现出来,集中展现了上千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也表现了诗人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分析“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两句的作用,并找出本诗的“诗眼”。参考答案:这两句诗起警策作用,既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又指出了苦难的根源,可以概括为本文的主旨。并且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显示了诗人的勇气。本诗的诗眼是“点行频”三个字,它一针见血地点出祸害的由来。正由于“点行频”,十五岁少年被征戍边,四十岁还得屯田守备;正由于“点行频”,才会战争连绵,血流成河;也正由于“点行频”,才造成千村万落人烟萧条。所以这三个字贯穿全诗,为本诗的“诗眼”。.结尾写古战场有什么含义?参考答案:作者通过描摹古战场,营造了凄凉低沉、悲惨哀怨的色调和氛围,与开头惊天动地、人声鼎沸的气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天怒人怨的意味。“君不闻”与“君不见”相照应,这些都是“开边意未已”所导致的恶果。至此,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试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寓情于事。杜甫善于将深刻的历史事件、人生经历用遒健形象的笔墨描写记录下来,主体的情感就渗透在其叙事的字里行间,显得比较深沉含蓄。这首叙事诗,无论是第段的描写叙述,还是后一段的代人叙言,诗人的激切、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会在全诗之中。对应学生用书一、基础巩固.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哭声直上干云霄武皇开边意未已.至谷中森然干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刑天舞干戚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东郭先生将此适中山干仕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我闻琵琶已叹息解析:选例句中,“干”:冲,“已”:停止;项中,干:冲,已:停止;项中,干:兵器,已:已经;项中,干:追求,已:医治;项中,干:河岸,已:已经。.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信(确实)知生男恶.烟涛微茫信(的确)难求.低眉信(随意)手续续弹.孤不度德量力,欲信(讲信用)大义于天下解析:选项,“信”同“伸”。.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解析:选项,妻子:古指妻子、儿女,今指妻子;项,古指出征士兵,今指行路之人;项,古指官府,今指县里的官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牵衣顿足拦道哭,。(),武皇开边意未已。()安得广厦千万间,。()君不见,青海头,()万里悲秋常作客,。答案:()哭声直上干云霄()边庭流血成海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来白骨无人收()百年多病独登台二、拓展阅读.(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杜甫诗中韦曲花,至少无赖尚豪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明末·王象巽《游曲江》)()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解析:()项,“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错,五六句通过“钩衣”“刺眼”等细致描写,写出了春光的明媚绚烂,没有“春去夏来”之意。()兴亡之感往往从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的繁华如今已经不再。项,“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句借韦曲花讽刺世风;项,“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句借花喻人;项,“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句为景物描写。()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中的意象。联系诗中前三联表达了对韦曲的喜爱之情,再联系题干对“小乌巾”的解释,可知最后两句“何时”“小乌巾”传达出了归隐之意。答案:()()()①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②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的妙处。答:()“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在苦中还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答:参考答案:()“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诗人描写这美妙迷人的春景是为了反衬自己衰老多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羁旅悲愁之苦;“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却不被人理解、赏识之苦,虽然如此,但“君恩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朝廷的情怀。三、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语段,依照画线句的句式和内容仿造三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反映杜甫的人格与创作。杜甫爱花,但不拈花惹草,而是借花木葱茏来抒发自己对于春天的喜爱;杜甫爱鸟,,;杜甫爱酒,,;杜甫爱马,,。答案:但不提笼架鸟而是借百鸟飞鸣来抒发自己对生命的礼赞但不花天酒地而是借酒入热肠来化解心中的千古悲愁但不溜须拍马而是借骏马奔腾来抒发自己对未来的豪情壮志.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③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秉赋。④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顺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排序时注意确定中心话题,然后根据句中的关键词理清句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本题中通读句子后会发现是在论述杜甫的“自谓颇挺出”的自信心之后,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进而就“个人的秉赋”进一步论述,最后举例证明上述论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