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经典知识点理解_第1页
高三文言文经典知识点理解_第2页
高三文言文经典知识点理解_第3页
高三文言文经典知识点理解_第4页
高三文言文经典知识点理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文言文经典知识点理解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掌握文言文的知识点,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更是应对高考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对高三文言文经典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文言文基础语法1.1词类活用文言文中,词类的活用非常灵活,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活用。如: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行”可以表示“行走”,“名”可以表示“命名”。动词活用为名词:例如,“攻”可以表示“攻击的人”,“书”可以表示“信件”。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如,“善”可以表示“善良”,“恶”可以表示“恶劣”。副词活用为形容词:例如,“甚”可以表示“很”,“少”可以表示“少”。1.2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式结构相对固定,主要包括主谓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等。如:主谓结构:主语+谓语,例如:“孔子曰”、“孟子游于梁”。并列结构:两个或多个成分并列,用“且”、“或”等连词连接,例如:“吾友三人,友直、友谅、友多闻”。偏正结构:修饰成分+中心成分,例如:“美人之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动宾结构:动词+宾语,例如:“饮食”、“读书”。1.3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否定句等。判断句:用“者”、“也”等表示判断,例如:“孔子,圣人也。”疑问句:用“何”、“胡”、“安”等疑问代词,例如:“何人?”、“胡为?”、“安之?”否定句:用“不”、“非”、“勿”等表示否定,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二、文言文实词虚词2.1实词文言文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是构成句子和表达意义的基本单位。如:名词:人物(孔子、孟子)、事物(书、剑)、地点(江湖、山林)等。动词:动作(行走、阅读)、状态(存在、变化)等。形容词:性质(美好、恶劣)、程度(很高、很少)等。数词:数量(一、二、三)、范围(所有、若干)等。2.2虚词文言文中的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主要用于连接句子、词语,表达语法关系和情感。如:介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等,如“于”、“从”、“以”、“因”等。连词:连接词语或句子,表示逻辑关系,如“且”、“或”、“然而”、“所以”等。助词:表示语气、时态、状态等,如“之”、“乎”、“者”、“也”等。叹词:表达情感,如“矣”、“哉”、“乎”、“耶”等。三、文言文修辞手法文言文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手法增强了文言文的表现力和美感。3.1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形象、生动地表达某种意义。如:“吾友三人,友直、友谅、友多闻”,用“友直”比喻正直的朋友。3.2比拟比拟是通过将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模拟,以便更具体地表达某种意义。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用松柏不怕寒冷的特性来比喻人的坚强。3.3借代借代是用一个事物来代指另一个事物,如:“美人贻”,用“美人”代指妻子。3.4对偶对偶是通过对比、对称的方式表达##例题与解题方法例题1:词类活用文言文句子:孔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确定句子中的关键词:“十有五”和“志”。分析关键词的词类和活用情况:“十有五”中的“有”是助词,“十”是数词,“志”是动词,此处活用为名词,表示“志向”。根据活用情况,翻译句子:孔子说:“我十五岁,有了学习的志向。”例题2:句式结构文言文句子:孟子游于梁。确定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孟子”和谓语“游”。分析句子结构:“于梁”是地点状语,表示孟子游历的地点。根据结构,翻译句子:孟子在梁国游历。例题3:特殊句式文言文句子:孔子,圣人也。确定句子中的关键词:“孔子”和“圣人”。分析句子结构:这是一个判断句,用“者”表示判断。根据结构,翻译句子:孔子是圣人。例题4:实词文言文句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确定句子中的关键词:“饮食”、“男女”和“大欲”。分析关键词的意义:饮食,名词,表示食物和饮料;男女,名词,表示男性和女性;大欲,形容词短语,表示强烈的欲望。根据意义,翻译句子:食物、饮料、男性和女性,是人们最强烈的欲望。例题5:虚词文言文句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确定句子中的关键词:“夫子”、“循循然”和“善诱人”。分析句子中的虚词:“夫子”是叹词,表示强调;“循循然”是副词,表示方式;“善诱人”是形容词短语,表示善于引导别人。根据虚词的作用,翻译句子:孔子啊,他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别人。例题6:比喻文言文句子:吾友三人,友直、友谅、友多闻。确定句子中的关键词:“友直”、“友谅”和“友多闻”。分析句子结构:这是一个比喻句,用三个朋友的性格特点来比喻人的不同品质。根据比喻的意义,翻译句子:我的三个朋友,一个正直,一个宽容,一个见多识广。例题7:比拟文言文句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确定句子中的关键词:“岁寒”、“松柏”和“后凋”。分析句子结构:这是一个比拟句,用松柏不怕寒冷的特性来比喻人的坚强。根据比拟的意义,翻译句子:只有经历了严寒的冬天,才能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例题8:借代文言文句子:美人贻。确定句子中的关键词:“美人”和“贻”。分析句子结构:这是一个借代句,“美人”代指妻子。根据借代的意义,翻译句子:妻子带来的忧愁。例题9:对偶文言文句子:满招损,谦受益。确定句子中的关键词:“满招损”和“谦受益”。分析句子结构:这是一个对偶句,通过对称的方式表达相反的意思。根据对偶的意义,翻译句子: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会带来收益。例题10:排比文言文句子:饮食男女,衣服屋庐。确定句子中的关键词:“饮食”、“男女”、“衣服”和“屋庐”。分析句子结构:这是一个排比句,用并列的方式列举了生活中的四个方面。根据排比的意义,翻译句子:食物、饮料、男性和女性,衣服和房屋。上面所述是对高三文言文经典由于历年的高考习题数量众多,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出。但是,我可以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习题进行解析,并给出正确的解答。这些习题涵盖了文言文的不同知识点,包括词类活用、句式结构、特殊句式、实词、虚词、修辞手法等。通过这些习题的解析,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知识点。例题1:词类活用【2010年高考真题】《逍遥游》中“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句中“负”字的词类活用及其意义。确定关键词:“水之积也不厚”和“负大舟也无力”。分析关键词的词类和活用情况:“水之积也不厚”中的“积”是动词,活用为名词,表示积累的水量;“负”是动词,活用为名词,表示承载大船的力量。翻译句子:如果水的积累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船的力量就会无力。例题2:句式结构【2015年高考真题】《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句中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属于何种句式?确定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此”和谓语“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分析句子结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是一个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翻译句子:这确实是危急的存亡之秋。例题3:特殊句式【2012年高考真题】《六国论》中“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一句中的“不赂者以赂者丧”属于何种句式?确定句子中的关键词:“不赂者”、“以赂者”和“丧”。分析句子结构:这是一个特殊句式,用“以”引导原因状语从句,表示原因。翻译句子:不贿赂的人因为贿赂的人而丧失了,因为他们失去了强大的支持,不能独自保全。例题4:实词【2018年高考真题】《荆轲刺秦王》中“轲既取图,谢曰:‘臣何面目见太子也!’”一句中“谢”字的含义。确定关键词:“轲既取图”和“谢曰”。分析关键词的意义:“轲既取图”中的“取”是动词,表示拿取;“谢曰”中的“谢”是动词,表示感谢或道歉。翻译句子:荆轲拿取了地图后,表示感谢地说:“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太子啊!”例题5:虚词【2016年高考真题】《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的“无论”字的用法。确定句子中的关键词:“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和“无论魏晋”。分析句子中的虚词:“无论”是连词,表示无论、不管。翻译句子: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不管是魏朝还是晋朝。例题6:比喻【2011年高考真题】《逍遥游》中“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