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1-移动介质安全管理规范-V1_第1页
P01-移动介质安全管理规范-V1_第2页
P01-移动介质安全管理规范-V1_第3页
P01-移动介质安全管理规范-V1_第4页
P01-移动介质安全管理规范-V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页/共5页移动介质安全管理规范(V1.0)文档编号移动介质安全管理规范–V1.0文档敏感性敏感项目监理文档编写编写日期文档审核审核日期公开范围

目录TOC\o"1-2"\h\z\u1. 目的 32. 范围 33. 安全策略要求 33.1. 移动介质购置、收发 33.2. 移动介质使用 33.3. 移动介质的保管 43.4. 移动介质的维修 43.5. 移动介质的报废与处理 4目的本规范规定了单位信息安全技术项目移动介质安全管理规范。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单位信息安全技术项目。安全策略要求移动介质购置、收发信息化管理部门购置、收发存储介质时,要严格履行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手续。涉密介质应在显眼的位置做出“绝密”、“机密”、“秘密”的密级标识。介质密级的确定依据其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各单位需要使用移动介质的内部人员,应进行领用登记。传递涉密存储介质时,应当包装密封,并且标明密级、编号和收发件单位名称。移动介质使用移动介质的管理原则是:“谁使用,谁负责”。介质使用人员对所使用的存储介质负责。用户将移动电子介质接入网络和信息系统前,必须进行病毒、木马检测和杀毒处理,防止病毒侵入侵和传染。外来存储介质未经本单位信息化管理部门授权不得擅自接入、拷贝、记录、打印任何内部信息。确需使用时,应向本单位信息化管理部门登记。存储有内部重要或敏感信息的移动介质应安排专人进行妥善保管,未经授权不得将载有敏感信息的存储介质随意存放或带出办公地点。用户不得在内网与外网之间交叉使用存储介质。移动介质的保管移动存储介质的保管应进行编号、分类,在显著位置注明保存信息的级别。信息化管理部门每季度对存储介质与收、发登记信息进行一次核查,以减少介质丢失的机会。移动介质保管人员或介质领用人员未经本单位信息化管理部门允许,严禁对存储介质进行修理和更换。移动介质的维修信息中心负责指导和监管涉密存储介质的购置、维修、报废和销毁。存储介质如确需送外维修或进行数据恢复,需要由存储介质所属负责人填写《存储介质携带外出审批表》,履行审批手续后方可携带外出维修。移动介质的报废与处理存储介质在物理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应选择可靠的传递方式和防盗窃措施。重要信息的存取需要授权和记录。移动介质记录的信息如果不再需要或介质弃用时,须立即清除信息。移动介质涉密信息的清除,除考虑删除、格式化等方式外,还要进行数据覆盖写入等操作。移动介质弃用时,还要考虑借助专业软件多次格式化、物理破坏、物理粉碎、消磁等操作。

附录存储介质携带外出审批表部门外出日期使用人预计归还日期介质标识编号原因说明申请部门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